高考总复习(第二轮)

第一讲 物质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

判断正误:

1.(2013·高考新课标卷ⅠT7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 )

2.(2013·高考海南T2C)明矾——Al2(SO4)3·12H2O。( )

3.(2013·高考四川T2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

4.(2012·高考山东卷T7B)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

5.(2012·高考天津T1A)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

6.(2012·高考江苏T2C)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2017Cl( )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6.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7.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在高考中该部分内容主要以“拼盘”式选择题考查对有关概念及化学用语的使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混合物和纯净物,酸、碱、盐和氧化物的区别和联系。

(2)胶体与溶液、浊液的区别以及胶体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常见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和书写是重点。

[考点突破]

1.物质的组成规律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它可构成金属、少数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晶体硅及某些非金属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等。

(2)分子主要构成非金属单质,如氧气、非金属氢化物、酸、有机物(有机盐除外)等。

(3)离子可构成金属氧化物、强碱、大多数盐。

2.氧化物类别的判断要点

(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如CO、NO等;(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Fe3O4为混合型氧化物等;

(3)酸酐一般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但SiO2、Mn2O7不能与水直接反应。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1)常见的物理变化:①物质三态变化;②金属导电;③蒸馏和分馏;④挥发、升华;⑤

吸附、盐析、渗析;⑥溶解、潮解;⑦焰色反应。

(2)常见的化学变化:①风化、硫化、老化、裂化、硝化、钝化、硬化、氢化、水化、皂化、炭化、催化、酯化、同素异形体的相互转化;②脱水;③干馏、爆炸;④电解、电镀、电化学腐蚀、电解质溶液导电。

4.化学用语

(1)符离子符号:Al S SO同位素符号:C 6C

号化合价符号:Al S 3+2-12 613+3-2四元素符号:Al S2-4 [AgNH32]+

注意: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2)七种图式

①化学式:Na2O2 NH4Cl SiO2

②分子式:C2H4 NH3

③最简式(实验式):CH2 CH2O CH4 ·······④电子式:H·O·O·H ····

⑤结构式:

⑥结构简式:CH3COOH

⑦原子结构示意图:CH2CH2

[金典示例

]

(2013·南昌高三月考)以下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对某些物质与水的反应情况进

行分类的分类图。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按要求填空:

(1)上述第一级分类标准(分成A、B组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组的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C组物质中某一物质在常温时能与冷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组物质中某一物质的水溶液呈弱碱性,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呈弱碱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组中某一物质与E组中某一物质在水中反应生成两种强酸,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题关键·审题

1.已知条件已经提示“某些物质与水反应情况的分类图”,所以应注意这些物质与水反应的特点。

2.注意各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3.F组中物质的水溶液呈碱性的有Na2O、CaO和NH3,而弱碱性应指NH3的水溶液,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4.(5)题中要注意“在水中反应生成两种强酸”,仔细分析D、E两组中的物质不难得到答案。

答题秘招·规范

答案:(1)是否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Cl2、Na2O2、NO2

(3)2Na+2H2O===2NaOH+H2↑

+-(4)NH3·H2ONH4+OH

--+(5)Cl2+SO2+2H2O===2Cl+SO24+4H

(2013·高考四川卷改编题)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解析】 从常见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角度分析,利用题给的分类方法分析解决问题。A.蔗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均为非电解质,淀粉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也为非电解质,油脂的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高级脂肪酸为电解质,甘油为非电解质。B.稀豆浆属于胶体,氯化铁溶于水得溶液,不是胶体。C.烧碱和冰醋酸为电解质,四氯化碳是有机物,为非电解质。D.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氨水为氨气溶于水的溶液,均为混合物。

【答案】

D

抢分宝典·技巧

物质的变化和分类问题中的易错点

错误判断物质的变化和分类的主要原因是基本概念理解不准确,分不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一些特例记忆不准确。以下是解答此类问题常出现的错误点:

(1)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属于碱性氧化物,如Na2O2,因为Na2O2与水反应不仅生成碱NaOH,还生成氧气;同理,与H2O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

(2)H2、D2、T2、DT混合在一起为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即它们属于同一种物质(依

18据化学组成),相同情形的还有H162O与D2O等。

(3)同素异形体混合在一起为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虽然它们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它们的结构不同,故其混合在一起为混合物,如O2与O3。

(4)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5)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着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但存在化学键的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

[对点训练]

1.(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改编题)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制漂白剂

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2.(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

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3.(高考题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T7C)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B.(2012·高考山东卷T7D)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C.(2012·高考山东卷T8A)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D.(2012·高考山东卷T8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4.(2011·高考山东卷)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B.BaSO4在医学上用做钡餐,Ba2对人体无毒

C.14C可用于文物的年代鉴定,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D.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属于胶体

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

[命题预测——2014高考会这样考]

考查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以及正确使用,要求考生仔细审题,按要求作答。

[备考要素——这样备考更高效]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典题印证——这样解题更接近高考]

(最新原创题)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________。

A.NH4Cl的电子式为

B.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C.F的结构示意图为

D.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E.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F.次氯酸的结构简式为H—O—Cl

G.碘-131可表示为 131 53I

【解析】 A项,NH4Cl的电子式为;B项,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项,F的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

ADFG - ;E项,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解答化学用语相关题目时的审题视角:

(1)符号表达意义与要求是否匹配。

(2)符号书写是否规范。

(3)化学用语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4)化学用语的表达式是否正确。

1.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Na2O、Mg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B.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均属于碱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产业中光缆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硅

B.利用激光笔可以区别鸡蛋清和浓盐水

C.油脂、糖类、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煤经气化、液化和干馏三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提高生活用水的卫生标准,自来水厂常同时使用Cl2和FeSO4·7H2O进行消毒、净化,以改善水质

B.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故铝制容器可用来腌制咸菜等

C.从分类的角度看,混合物、分散系、胶体的从属关系如图所示:

D.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应用STM技术可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

D.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1.(2013·高考海南卷改编题)下列化合物的俗称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

A.绿矾——FeSO4·7H2O

B.芒硝——Na2SO4·10H2O

C.铜绿——Cu(OH)2

D.胆矾——CuSO4·5H2O

2.近期出版的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刊登文章介绍: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双氧水、水玻璃都是纯净物

B.石墨和C60互为同位素

C.磷酸钙中所含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

3.(2013·高考江苏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丙烯的结构简式:C3H6

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

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146 92 U

4.(2012·高考四川卷)下列关于“化学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B.食用一定量的油脂能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

C.“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D.光化学烟雾不会引起呼吸道疾病

5.(原创题)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工业制O2 ②爆炸 ③缓慢氧化 ④品红褪色

⑤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 ⑥久置浓硝酸变黄 ⑦O2转化为O3 ⑧海水中提取金属镁

A.①②③⑧ B.④⑤⑥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

6.(2013·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2012年冬季~2013年春天,全国多个地区发生持续雾霾天气,“PM2.5”数据监测纳入公众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持续大雾天气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很大的影响

C.大雾的形成与汽车的尾气排放没有关系

D.空气中悬浮的细小颗粒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7.(2013·德州高三模拟)某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②灼烧钠的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发生化学反应;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④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⑤石墨和C60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⑥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8.(1)现有下列6种物质:SO2、SiO2、CaO、MgO、Fe2O3、Na2O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其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5种有明显的不同,请找出这种物质,并写出依据(写出两种分类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物质中分别找出两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各写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请用简单的图示方法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4)生活中的食醋和淀粉溶液分别属于分散系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用________(填化学专用名词)可以鉴别。

9.某校课外小组同学欲制备Fe(OH)3胶体,并研究该胶体的性质。

(1)该小组同学采用了以下操作制备胶体,请将空白处填写完整。

取一个烧杯,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烧杯中逐滴滴加1~2 mL饱和__________溶液,继续煮沸,待______________后,停止加热。

(2)将制得的胶体放入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如图所示,放置2 min后,取少量半透膜外的

液体于试管中,置于暗处,用一束强光从侧面照射,观察到________(填“有”或“无”)丁达尔效应,再向试管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半透膜内的胶体倒入U形管中,如图所示,在胶体上方加入少量电解液以保护胶体,接通直流电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填“阴”或“阳”)________极附近颜色逐渐变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取上述半透膜内的Fe(OH)3胶体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归纳、总结、对比、分析是学习化学常用的科学方法,如下图所示,两圆重叠的区域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相似点),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表示它们的独有特征(不同点)。

(1)请你在以下空格内填写与图中①、②、③区域相对应的适当内容(①处只填写一点,②、

③处至少填三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图可看出酸和碱都能与某些盐发生反应,一种盐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熟石灰反应,该盐为________。

11.(最新预测)材料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是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不仅影响了人类的昨天和今天,而且还将影响到人类的明天。请回答以下与材料有关的问题。

(1)无机非金属材料。单晶硅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晶体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新材料发展的前沿。其主要用途是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供热等。单晶硅的制备方法如下:

SiO2――→Si(粗)――→SiHCl3――――――→Si(纯) 高温300 ℃1 000~1 100 ℃①C②HCl③过量H2

①写出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步骤②中提纯3

(2)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①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

A.钢铁 B.青铜

C.硬铝 D.水银

②铜器制品常因接触空气中的O2、CO2和H2O而易生成铜锈。试写出保护铜制品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纳米材料。胶体粒子的直径大约是________,与纳米材料的尺寸相当。实验室制取Fe(OH)3胶体溶液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________方法消除胶体中的浑浊,根据________证明胶体已经制成。实验中必须要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磁性材料。某磁性粉末材料是一种复合型氧化物,为测定其组成,现称取6.26 g样品,将其全部溶于过量稀HNO3中,加入过量Na2SO4溶液,生成4.66 g白色沉淀,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后得3.20 g固体。

①该磁性粉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②该材料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解析与答案

1.【解析】选C。铜绿的化学式应为Cu(OH)2CO3,故C项不对应。

2.【解析】选D。本题以高科技为切入口,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念与物质结构融合于试题中。本题中水和双氧水是纯净物,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A错误;石墨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磷酸钙中钙元素是长周期元素,C错误;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D正确。

3.【解析】选B。从常见化学用语的具体要求分析。

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应为CH3CH===CH2,A错。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该结构示

-意图实际为Cl的结构示意图,C错。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U原子的质量数为238,

238应表示为 92 U,D错。

4.【解析】选D。光化学烟雾中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能引起呼吸道疾病。

5.【解析】选C。①工业用分离空气法制O2,是物理变化;②液态N2在一定的空间急剧膨胀也会发生爆炸或原子弹爆炸均不属于化学变化;④活性炭使品红褪色是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⑤有新物质CuSO4·5H2O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⑥变黄是因为浓硝酸分解生成NO2溶于硝酸的缘故,属于化学变化;⑦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化学变化;⑧海水中的镁是化合态,由化合态生成单质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6.【解析】选C。空气中的水蒸气很容易在空气中的小颗粒(凝结核)上液化为小水滴,进而形成雾。城市大气中的可入肺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尤其是柴油汽车尾气,它们可为雾的形成提供凝结核,故大雾的形成与汽车的尾气排放有关,C错。

7.【解析】选B。本题为概念组合题,重点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分析时应抓住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去思考问题。同位素之间的转化是原子的裂变或聚变,虽然有新物质生成,但不属于化学变化,属于核变化,①错误;焰色反应是电子发生跃迁引起的,也不属于化学变化,属于物理变化,②错误;由两种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④错误;糖类中的单糖和二糖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也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⑥错误。

8.(1)①SO2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余是固体 ②Na2O2是过氧化物,其余为氧化物(答案

不唯一,合理即可)

(2)CaO+SiO2=====CaSiO3(或MgO+SO2)=====MgSO3等其他合理答案)

Na2O2+SO2===Na2SO4 (3)

(意思正确,能表示二者的交叉关系即可)

(4)溶液 胶体 丁达尔效应

9.【解析】(1)Fe(OH)3胶体的制备可以用FeCl3水解的方法。

-(2)Fe(OH)3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Cl能透过半透膜,用强光照射半透膜外液体(溶液)无

-丁达尔效应,因含有Cl,加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3)Fe(OH)3胶体中胶粒吸附溶液中阳离子带正电荷,通电后向阴极移动,阴极颜色加深。

(4)稀H2SO4是电解质溶液,开始加入时胶体发生聚沉,产生Fe(OH)3沉淀;继续加入稀H2SO4,Fe(OH)3与之发生复分解反应而溶解。

【答案】(1)FeCl3 液体呈红褐色

(2)无 有白色沉淀生成

(3)阴 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通电后向阴极移动

(4)①加入电解质溶液使Fe(OH)3胶体聚沉

++②Fe(OH)3+3H===Fe3+3H2O

10. 【解析】(1)CO和CO2的共同之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物质类型、颜色气味、组成结构等;酸与碱的不同之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与指示剂作用、与之反应的物质等。

(2)与酸反应的盐一般为弱酸盐,与碱反应的盐其阳离子一般可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沉淀或气体;另外酸式盐、弱酸弱碱盐等既与酸反应又与碱反应。

【答案】(1)①都是氧化物(或都是无色无味气体、都含碳元素等) ②使石蕊溶液变红 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复分解反应等 ③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 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等

(2)NaHCO3(或Na2CO3、NH4HCO3等)(答案合理即可)

11.【解析】(1)提纯SiHCl2可利用沸点差异,用蒸馏的方法。

(2)硬铝是由Al、Cu、Mg、Mn、Si形成的合金,黄铜是Cu-Zn合金,钢铁是Fe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合金。因此唯一不属于合金的是水银。

4.66 g(4)①n(BaSO4)=-=0.02 mol, 233 g·mol-m(Ba)=137 g·mol1×0.02 mol=2.74 g。

滤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为Fe(OH)3沉淀。洗涤,灼烧后得3.20 g

3.2 g固体。此固体应是Fe2O3,则n(Fe2O3)=-0.02 mol, 160 g·mol-m(Fe)=56 g·mol1×0.02 mol×2=2.24 g。

复合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6.26 g-2.74 g-2.24 g =1.28 g。

1.28 g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00%=20.45%。 6.26 g

②1.28 g氧元素的物质的量是:

1.28 gn(O)=-0.08 mol。 16 g·mol由以上计算知,复合氧化物中钡原子、铁原子、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4,它们的原子个数比也是1∶2∶4。故该复合氧化物可表示为BaO·Fe2O3。

【答案】(1)①SiO2+2C=====Si+2CO↑ ②蒸馏

(2)①D ②在干燥的环境下保存

(3)1~100 nm 在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少量FeCl3饱和溶液,待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胶体 过滤 丁达尔效应 自来水中含较多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能中和胶体粒子的电性,易使制备的胶体马上发生凝聚,导致实验失败

(4)①20.45% ②BaO·Fe2O3 高温高温△

第二讲 化学常用计量

判断正误:

1.(2013·高考广东卷T9A)常温常压下,8 g O2含有4 NA个电子。( )

-+2.(2013·高考广东卷T9B)1 L 0.1 mol·L1的氨水中有NA个NH4。( )

3.(2013·高考广东卷T9C)标准状况下,22.4 L 盐酸含有NA个HCl分子。( )

4.(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T9D)1 mol 的羟基与1 mol 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A。( )

5.(2012·高考山东T8D)电解NaCl溶液得到22.4 L H2(标准状况),理论上需要转移NA个电子。( )

6.(2012·高考四川卷T7D)某密闭容器盛有0.1 mol N2和0.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A。(

)

1.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并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能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6.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在高考中该部分内容主要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考查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相关计算:

(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与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以及化学方程式有关的计算。

(3)配制溶液过程中的实验操作、仪器使用、误差分析以及相关计算等。

[考点突破]

一、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时的“八大陷阱”

1.不明状态

如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物质如SO3、戊烷、CCl4、CH2Cl2、CHCl3、H2O、5个碳原子以上的烃等误认为是气态。

2.模糊条件

如常温常压(25 ℃,101 kPa),不同于标准状况(0 ℃,101 kPa)。

3.隐藏条件

如气体单独存在或混合时可能发生某些反应:NO2气体中存在2NO2N2O4的反应;HCl和NH3混合,会发生反应生成固体NH4Cl。

4.混淆微粒

(1)不把单原子分子叫分子,如稀有气体;不把CO、NO叫双原子分子。

--(2)把复杂离子当简单离子,如Na2O2中含一个O22,而不是两个O。

5.掩盖本质

特殊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得失)数目,如一定量的钠,在不同条件下(常温和加热)与足量氧气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不因生成产物不同而不同。

6.忽略电离或水解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可水解盐溶液中离子发生微弱水解。如0.1 mol·L1的乙

--酸溶液和0.1 mol·L1的乙酸钠溶液中c(CH3COO)不相等。

7.不理解物质结构

如虽然晶体硅中每个硅原子以四个共价键与其他硅原子结合,但每摩尔硅晶体中仅有2NA个Si—Si键。

8.无视限量

如一定量的铁分别与足量和少量的稀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不同。

二、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进行计算时的“一二三四”

[金典示例

]

(2013·高考江苏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L 1 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A

B.78 g 苯含有C=C双键的数目为3NA

C.常温常压下,14 g 由N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D.标准状况下,6.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破题关键·审题 -1.注意ClO为弱酸根,能够水解,所以其数目比理论值小。

2.苯分子中不含C=C双键,根据苯的结构可不用计算直接排除本答案。

3.C选项虽为常温常压,但给出的是混合气体的质量,故仍可计算,注意二者相对分子质量及原子个数均相等。

4.D项,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弄清总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判断的关键。

答题秘招·规范

答案:

C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改编题)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0 L 1.0 mol·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 B.25 ℃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等于0.1NA

D.3.4 g NH3中含N—H键数目为0.6NA

【解析】 A项忽略了水中含有的氧原子,A错;B项,没有告诉溶液的体积,无法求

-得溶液中OH的数目;C项中水为液体。

【答案】

D

抢分宝典·技巧

解答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类题目的“三个步骤”

1.看:看所给数据是体积、质量还是物质的量。如果所给数据是质量或物质的量,该类数据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

2.定:确定对象是气体、固体还是液体。如果是气体,要注意外界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

3.算:根据所求内容进行计算,在求算时要注意:

(1)不要直接利用溶液的浓度代替指定物质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2)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角色”可能不同,电子转移数目也可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对点训练]

1.(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2.(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

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

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

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

3.(2012·高考广东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4 g CH4含有nA个C—H共价键

B.1 mol Fe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C.1 L 0.1 mol·L1NaHCO3溶液中含有0.1nA个HCO3

D.常温常压下,22.4 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nA个O原子

4.(2012·高考江苏卷)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常温常压下,18 g H2O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C.标准状况下,11.2 L CH3CH2OH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A

D.常温常压下,2.24 L 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A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命题预测——2014高考会这样考]

考查实验操作及误差分析,要求考生熟记配制过程。

[备考要素——这样备考更高效]

1.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牢记所需要的主要仪器。

2.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典题印证——这样解题更接近高考]

- (2013·西安八校联考)实验室配制250 mL 0.1 mol·L1 BaCl2溶液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用托盘天平称取5.2 g 无水BaCl2晶体;

-第二阶段:溶解配成0.1 mol·L1BaCl2溶液。

(1)在第一阶段操作中,称量5.2 g晶体时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操作,所用到的仪器有(填名称)____________ ____ ______。

(3)下列操作对BaCl2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如果选用的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则所配溶液的浓度________。

b.如果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又加水至刻度线,则所配溶液的浓度________。 c.如果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所配溶液的浓度________。

d.如果BaCl2晶体溶解时放热,不冷却即转移,则所配溶液的浓度________。

n【解析】 实验误差主要是依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式c=如果选用的容量V

瓶内有少量蒸馏水,由于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总体积不变,故对结果无影响;如果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又加水至刻度线,则会使溶液的体积变大,结果偏低;如果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溶液的总体积偏小,结果偏高;如果BaCl2晶体溶解时放热,不冷却即转移,则会使溶液的体积偏小,结果偏高。

【答案】 (1)先将天平调平衡,再在两盘各放入一张等量纸,然后右盘放入5 g的砝码,再将游码拨至0.2 g刻度处,用药匙向天平左盘添加BaCl2晶体,最后用右手轻轻磕持药匙的左手手腕,让少量固体滑落到天平左边托盘的纸片上直至天平平衡 (2)烧杯、玻璃棒、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a.无影响 b.偏低 c.偏高 d.偏高

有关溶液的配制,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在第Ⅱ卷的非选择题中,主要考

查容量瓶的使用、相关计算及误差分析。解答误差分析的问题时,一定要分析出错误操作改变的是溶质的物质的量(n)还是溶液的体积(V)。此外,也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结合考查溶液中物质的量的计算。

1.下列各项判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1 L 0.1 mol·L1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NA

+B.10 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

-C.欲配制1.00 L 1.00 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 g NaCl溶于1.00 L水中

++-D.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 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46 g乙醇中含有的化学键数为7NA

B.1 mol 氯气和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1 mol OH和1 mol —OH(羟基)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9NA

-+-D.10 L 0.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Na、CO23总数为3N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2 g丙烯中所含的共价键数目为0.6×6.02×1023

B.含1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6.02×1023

C.相同条件下,1 L CO和H2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0.5 L O2

-+D.相同物质的量的OH和CH3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84 g NaHCO3晶体中含有NA个CO23

B.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氮原子数为0.2NA

C.标准状况下,11.2 L 臭氧中含NA个氧原子

D.78 g Na2O2与足量的CO2反应,电子转移数为2NA

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氯气和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

+B.常温下,pH=2的醋酸溶液中所含有的H数为0.01NA

C.标准状况下,11.2 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D.用0.50 L 8 mol·L1浓盐酸与87 g 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转移电子数为2NA

2.(2013·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含4 mol Si—O键的SiO2晶体中,氧原子的数目为4NA

B.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的ΔH>0,所以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C.常温下含有NA个NO2、N2O4分子的混合气体,降温至标准状 况,其体积小于22.4 L

D.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Q1、Q2的值均大于零):

-H2(g)+Cl2(g)===2HCl(g) ΔH=-Q1 kJ·mol1

-H2(g)+Br2(g)===2HBr(g) ΔH=-Q2 KJ·mol1

则Q1

3.(2012·高考上海卷)工业上将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铂-铑合金网发生氨氧化反应,若有标准状况下V L NH3完全反应,并转移n个电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 )

11.2n5VA. B. 5V11.2n

22.4V22.4nC. D.5n5V

4.(2013·北京海淀区第二次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相等

B.等质量14NO和13CO气体中含有的中子数相等

C.10.6 g Na2CO3固体中含阴、阳离子总数约为1.806×1023

D.5.6 g 铁和6.4 g 铜分别与0.1 mol 氯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5.(原创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100 mL 3 mol·L1的H2SO4跟100 mL H2O混合,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1.5 mol·L

-1

B.把100 g 20%的NaCl溶液跟100 g H2O混合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

--C.把200 mL 3 mol·L1的BaCl2溶液跟100 mL 3 mol·L1的KCl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

--c(Cl)仍然是3 mol·L1

D.把100 mL 20%的NaOH溶液跟100 mL H2O混合后,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

6.(2013·山东青岛统一质量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B.2 L 0.05 mol·L1乙酸溶液中H数为0.1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C.SO2溶于水,其水溶液能导电,说明SO2是电解质

++--D.常温下在pH=1的溶液中Na、NH4、AlO2、SO24可以大量共存

7.(2011·高考上海卷)120 mL 含有0.20 mol 碳酸钠的溶液和200 mL 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 )

--A.2.0 mol·L1 B.1.5 mol·L1

--C.0.18 mol·L1 D.0.24 mol·L1

-8.实验室配制500 mL 0.5 mol·L1的NaCl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把称量的NaCl晶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500 mL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⑤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

(2)本实验用到的基本实验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上图所示,这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

没有进行操作步骤④:________;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应如何处理?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________;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操作步骤②)溶液流到容量瓶外面: ____________。

9.(最新预测)明矾石是制取钾肥和氢氧化铝的重要原料,明矾石的组成和明矾相似,此外还含有氧化铝和少量氧化铁杂质。根据以下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石灼烧后需用稀氨水浸出,配制500 mL稀氨水(每升含有39.20 g 氨)需要取浓氨

水(每升含有250.28 g 氨)________mL,用规格为________mL的量筒量取。

(2)写出沉淀物中所有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3)滤液Ⅰ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

(4)为测定混合肥料K2SO4、(NH4)2SO4中钾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步骤,请完善下列步骤。

①称取钾氮肥试样并溶于水,加入足量_____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③冷却、称量。

(5)若试样为m g,沉淀的物质的量为n mol,则试样中K2S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10.(2013·抚顺高三质检)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和供氧剂,化学式可表示为aNa2CO3·bH2O2,它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现将一定质量的过碳酸钠粉末溶于水配成稀溶液,再向其中加入适量的MnO2粉末,充分反应后生成672 mL气体(标准状况)。反应后的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后,将滤液和洗涤液混合并加水配成100 mL 溶液A。现向三份体积为10 mL、浓度为c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滴滴入溶液A,边滴边振荡,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向过碳酸钠溶液中加入MnO2粉末时放出气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________mol·L1。

(3)通过计算可确定过碳酸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6nHO(4)工业上常以所含活性氧的质量分数[w(活性氧)=100%]来衡量过碳酸钠产m样品

品的优劣,13%以上者为优等品。

现将0.2 g某厂家生产的过碳酸钠样品(所含杂质不参与后面的氧化还原反应)溶于水配成

-溶液,加入15.0 mL 1 mol·L1硫酸,再加入足量KI,摇匀后置于暗处,充分反应后,加入少

-量淀粉试液,用0.1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到蓝色恰好消失时,共消耗33.00 mL,请通过

计算判断该样品是否为优等品(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2Na2S2O3+I2===Na2S4O6+2NaI)

11.(创新预测题)三氯化铁是一种很重要的铁盐,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具有效果好、价格便宜等优点。工业上可将铁屑溶于盐酸中,先生成FeCl2,再通入Cl2氧化来制备FeCl3溶液。

-(1)将标准状况下的a L氯化氢气体溶于100 g水中,得到的盐酸的密度为b g·mL1,则

该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________。

--(2)向100 mL 的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Cl2 3.36 L,反应后的溶液中Cl和Br的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3)FeCl3溶液可以用来净水,其净水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若100 mL 2 mol·L1的FeCl3溶液净水时,生成具有净水作用的微粒数________0.2NA(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

解析与答案

1.【解析】选C。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氯气为双原子分子,而

氩气是单原子分子,故原子数不同,A项错误。常温下,pH=2的醋酸溶液中,c(H)=0.01

+mol/L,B项中没有提供醋酸溶液的体积,所以无法计算H的数目,B项错误。C项中11.2 L

标准状况下的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0.5NA,其中氮气和氧气都是双原子分子,故原子数为NA,C项正确。D项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降低,稀盐酸不能与二氧化锰反应,故转移的电子数小于理论值(2NA),D项错误。

2.【解析】选C。在含4 mol Si—O键的SiO2晶体中,Si原子的数目为NA,氧原子的数目为2NA,A错。该反应ΔH>0,ΔS>0,能自发进行,B错。2NO2(g) N2O4(g) ΔHQ2,D错。

3.【解析】选D。根据反应4NH3+5O24NO+6H2O,当有标准状况下V L NH3

V5V完全反应时,NH3的物质的量为mol,转移电子数为 mol,已知在此反应中转移电22.422.4

5V22.4n子数为n,则n=×NA,所以,NA=,故选D。 22.45V

4.【解析】选B。14NO和13CO分子中所含的中子数相同,但等质量14NO和13CO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相同,故等质量14NO和13CO气体中含有的中子数不相等。

-5.【解析】选B。A错,因为100 mL 3 mol·L1的H2SO4跟100 mL H2O混合后的体积小

-于200 mL;B正确,w=(100 g×20%)÷(100 g+100 g)=10%;C错,因为3 mol·L1的BaCl2

--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为6 mol·L1,混合后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大于3 mol·L1;D错,因为NaOH

-1溶液的密度大于1 g·mL,加入水的质量等于100 g,所以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

10%。

-+6.【解析】选A。B项,乙酸是弱酸,2 L 0.05 mol·L1乙酸溶液中H数远小于0.1NA;

C项,SO2溶于水,部分和水反应,生成的H2SO3能电离,水溶液能导电,SO2是非电解质;

-+-D项,在pH=1的溶液中AlO2不能大量存在,且NH4、AlO2二者因双水解也不能大量共存。

7.【解析】选B。若恰好无气体产生,发生如下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

0.20 mol-此时n(HCl)=n(Na2CO3)=0.20 mol,c(HCl)=1.0 mol·L1;若产生的气体最多,则0.20 L

发生如下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此时n(HCl)=2n(Na2CO3)=0.40 mol,

0.40 mol-c(HCl)=2.0 mol·L1。所以要保证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0.20 L

--酸的浓度范围是1.0 mol·L1

8.【解析】(2)为防止仪器的遗漏,可根据步骤进行选取。

n(3)根据c=,V偏小,c偏高。 V

-(5)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V偏大,c偏低,这种情况下配制的溶液浓度不是0.5 mol·L1,

因此要重配。

【答案】(1)①②④③⑤ (2)500 mL容量瓶、托盘天平、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3)偏高 (4)偏低 偏低 (5)重配 重配

--9.【解析】(1)根据溶液中溶质守恒列式:0.5 L×39.20 g·L1=V×250.28 g·L1,解得V

=0.078 3 L即78.3 mL,选用100 mL的量筒。(2)向焙烧后的明矾石中加入氨水,发生反应++Al3+3NH3·H2O===Al(OH)3↓+3NH4,因此沉淀物中有Al(OH)3及明矾石中的杂质Fe2O3和Al2O3。(3)滤液Ⅰ中的成分为K2SO4和(NH4)2SO4。(4)测定混合肥料K2SO4和(NH4)2SO4中

-钾的含量,可先称出试样质量m g,然后将试样溶于水,加入足量BaCl2,将SO24全部沉淀

为BaSO4,再过滤、洗涤、干燥、冷却并称取BaSO4的质量,若测得n(BaSO4)=n mol,则

m-132n可设n(K2SO4)=x,n[(NH4)2SO4]=y,列式:x+y=n,174x+132y=m,联立解得x42

mol。

【答案】(1)78.3 100 (2)Al(OH)3、Al2O3、Fe2O3

(3)K2SO4、(NH4)2SO4

(4)①BaCl2 ②过滤 洗涤 干燥

m-132n(5)42

10.【解析】(2)第Ⅲ次实验中加入溶液A的体积是第Ⅰ次实验中加入溶液A体积的3倍,但放出气体的体积不是3倍,说明第Ⅲ次实验中溶液A过量。取第Ⅲ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0.672 L(3)n(H2O2)=2n(O2)=由实验Ⅰ中数据可知,5 mL A溶液中:-×2=0.06 mol,22.4 L·mol0.044 8 L-3n(Na2CO3)=n(CO2)= mol,所以100 mL A溶液中含有Na2CO3的物质-2×1022.4 L·mol

-的量为20×2×103 mol=0.04 mol。n(Na2CO3)∶n(H2O2)=0.04∶0.06=2∶3,所以过碳酸钠

的化学式为2Na2CO3·3H2O2。

【答案】(1)2H2O2=====2H2O+O2↑

(2)0.5 MnO2

(3)2Na2CO3·3H2O2

-+(4)据题意可得:H2O2+2I+2H===2H2O+I2,2Na2S2O3+I2===Na2S4O6+2NaI。根据关

-L1×0.033 LnNaSO0.1 mol·-系式H2O2~2Na2S2O3,可知,n(H2O2)=1.65×103 mol 22

该过碳酸钠中活性氧的质量分数为

-1.65×10316×100%=13.2%>13% 0.2

所以该过碳酸钠样品为优等品。

11.【解析】(1)此题要注意溶液的体积,应用溶液的质量除以溶液密度,且注意溶液密度的单位,计算为:

a L

-22.4 L·mol1 000ab-= mol·L1;(2)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优a L36.5a+2 240-mol1+100 g-×36.5 g·22.4 L·mol

-1 000b g·mL+--+先规律,氯气先氧化Fe2,现溶液中Cl和Br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表明溶液中无Fe2,

---+有FeBr3、FeCl3,n(Cl)=(3.36 L÷22.4 L·mol1×2)=0.3 mol=n(Br),根据原子守恒n(Fe3)

+-++=0.2 mol=n(Fe2),则c(FeBr2)=0.2 mol÷0.1 L=2 mol·L1;(3)Fe3水解:Fe3+

+3H2OFe(OH)3(胶体)+3H,生成的Fe(OH)3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吸附溶液中的杂质离

+子,由于Fe3水解是可逆反应,且生成的Fe(OH)3胶体是分子的集合体,所以生成的Fe(OH)3

胶粒的数目小于0.2NA。

1 000ab--【答案】(1)mol·L1 (2)2 mol·L1 36.5a+2 240

+3+(3)Fe+3H2OFe(OH)3(胶体)+3H 小于

第一讲 物质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

判断正误:

1.(2013·高考新课标卷ⅠT7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 )

2.(2013·高考海南T2C)明矾——Al2(SO4)3·12H2O。( )

3.(2013·高考四川T2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

4.(2012·高考山东卷T7B)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

5.(2012·高考天津T1A)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

6.(2012·高考江苏T2C)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2017Cl( )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6.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7.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在高考中该部分内容主要以“拼盘”式选择题考查对有关概念及化学用语的使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混合物和纯净物,酸、碱、盐和氧化物的区别和联系。

(2)胶体与溶液、浊液的区别以及胶体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常见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和书写是重点。

[考点突破]

1.物质的组成规律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它可构成金属、少数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晶体硅及某些非金属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等。

(2)分子主要构成非金属单质,如氧气、非金属氢化物、酸、有机物(有机盐除外)等。

(3)离子可构成金属氧化物、强碱、大多数盐。

2.氧化物类别的判断要点

(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如CO、NO等;(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Fe3O4为混合型氧化物等;

(3)酸酐一般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但SiO2、Mn2O7不能与水直接反应。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1)常见的物理变化:①物质三态变化;②金属导电;③蒸馏和分馏;④挥发、升华;⑤

吸附、盐析、渗析;⑥溶解、潮解;⑦焰色反应。

(2)常见的化学变化:①风化、硫化、老化、裂化、硝化、钝化、硬化、氢化、水化、皂化、炭化、催化、酯化、同素异形体的相互转化;②脱水;③干馏、爆炸;④电解、电镀、电化学腐蚀、电解质溶液导电。

4.化学用语

(1)符离子符号:Al S SO同位素符号:C 6C

号化合价符号:Al S 3+2-12 613+3-2四元素符号:Al S2-4 [AgNH32]+

注意: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2)七种图式

①化学式:Na2O2 NH4Cl SiO2

②分子式:C2H4 NH3

③最简式(实验式):CH2 CH2O CH4 ·······④电子式:H·O·O·H ····

⑤结构式:

⑥结构简式:CH3COOH

⑦原子结构示意图:CH2CH2

[金典示例

]

(2013·南昌高三月考)以下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对某些物质与水的反应情况进

行分类的分类图。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按要求填空:

(1)上述第一级分类标准(分成A、B组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组的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C组物质中某一物质在常温时能与冷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组物质中某一物质的水溶液呈弱碱性,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呈弱碱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组中某一物质与E组中某一物质在水中反应生成两种强酸,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题关键·审题

1.已知条件已经提示“某些物质与水反应情况的分类图”,所以应注意这些物质与水反应的特点。

2.注意各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3.F组中物质的水溶液呈碱性的有Na2O、CaO和NH3,而弱碱性应指NH3的水溶液,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4.(5)题中要注意“在水中反应生成两种强酸”,仔细分析D、E两组中的物质不难得到答案。

答题秘招·规范

答案:(1)是否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Cl2、Na2O2、NO2

(3)2Na+2H2O===2NaOH+H2↑

+-(4)NH3·H2ONH4+OH

--+(5)Cl2+SO2+2H2O===2Cl+SO24+4H

(2013·高考四川卷改编题)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解析】 从常见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角度分析,利用题给的分类方法分析解决问题。A.蔗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均为非电解质,淀粉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也为非电解质,油脂的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高级脂肪酸为电解质,甘油为非电解质。B.稀豆浆属于胶体,氯化铁溶于水得溶液,不是胶体。C.烧碱和冰醋酸为电解质,四氯化碳是有机物,为非电解质。D.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氨水为氨气溶于水的溶液,均为混合物。

【答案】

D

抢分宝典·技巧

物质的变化和分类问题中的易错点

错误判断物质的变化和分类的主要原因是基本概念理解不准确,分不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一些特例记忆不准确。以下是解答此类问题常出现的错误点:

(1)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属于碱性氧化物,如Na2O2,因为Na2O2与水反应不仅生成碱NaOH,还生成氧气;同理,与H2O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

(2)H2、D2、T2、DT混合在一起为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即它们属于同一种物质(依

18据化学组成),相同情形的还有H162O与D2O等。

(3)同素异形体混合在一起为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虽然它们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它们的结构不同,故其混合在一起为混合物,如O2与O3。

(4)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5)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着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但存在化学键的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

[对点训练]

1.(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改编题)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制漂白剂

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2.(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

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3.(高考题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T7C)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B.(2012·高考山东卷T7D)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C.(2012·高考山东卷T8A)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D.(2012·高考山东卷T8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4.(2011·高考山东卷)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B.BaSO4在医学上用做钡餐,Ba2对人体无毒

C.14C可用于文物的年代鉴定,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D.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属于胶体

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

[命题预测——2014高考会这样考]

考查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以及正确使用,要求考生仔细审题,按要求作答。

[备考要素——这样备考更高效]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典题印证——这样解题更接近高考]

(最新原创题)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________。

A.NH4Cl的电子式为

B.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C.F的结构示意图为

D.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E.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F.次氯酸的结构简式为H—O—Cl

G.碘-131可表示为 131 53I

【解析】 A项,NH4Cl的电子式为;B项,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项,F的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

ADFG - ;E项,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解答化学用语相关题目时的审题视角:

(1)符号表达意义与要求是否匹配。

(2)符号书写是否规范。

(3)化学用语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4)化学用语的表达式是否正确。

1.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Na2O、Mg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B.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均属于碱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产业中光缆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硅

B.利用激光笔可以区别鸡蛋清和浓盐水

C.油脂、糖类、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煤经气化、液化和干馏三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提高生活用水的卫生标准,自来水厂常同时使用Cl2和FeSO4·7H2O进行消毒、净化,以改善水质

B.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故铝制容器可用来腌制咸菜等

C.从分类的角度看,混合物、分散系、胶体的从属关系如图所示:

D.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应用STM技术可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

D.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1.(2013·高考海南卷改编题)下列化合物的俗称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

A.绿矾——FeSO4·7H2O

B.芒硝——Na2SO4·10H2O

C.铜绿——Cu(OH)2

D.胆矾——CuSO4·5H2O

2.近期出版的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刊登文章介绍: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双氧水、水玻璃都是纯净物

B.石墨和C60互为同位素

C.磷酸钙中所含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

3.(2013·高考江苏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丙烯的结构简式:C3H6

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

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146 92 U

4.(2012·高考四川卷)下列关于“化学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B.食用一定量的油脂能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

C.“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D.光化学烟雾不会引起呼吸道疾病

5.(原创题)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工业制O2 ②爆炸 ③缓慢氧化 ④品红褪色

⑤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 ⑥久置浓硝酸变黄 ⑦O2转化为O3 ⑧海水中提取金属镁

A.①②③⑧ B.④⑤⑥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

6.(2013·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2012年冬季~2013年春天,全国多个地区发生持续雾霾天气,“PM2.5”数据监测纳入公众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持续大雾天气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很大的影响

C.大雾的形成与汽车的尾气排放没有关系

D.空气中悬浮的细小颗粒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7.(2013·德州高三模拟)某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②灼烧钠的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发生化学反应;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④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⑤石墨和C60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⑥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8.(1)现有下列6种物质:SO2、SiO2、CaO、MgO、Fe2O3、Na2O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其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5种有明显的不同,请找出这种物质,并写出依据(写出两种分类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物质中分别找出两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各写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请用简单的图示方法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4)生活中的食醋和淀粉溶液分别属于分散系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用________(填化学专用名词)可以鉴别。

9.某校课外小组同学欲制备Fe(OH)3胶体,并研究该胶体的性质。

(1)该小组同学采用了以下操作制备胶体,请将空白处填写完整。

取一个烧杯,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烧杯中逐滴滴加1~2 mL饱和__________溶液,继续煮沸,待______________后,停止加热。

(2)将制得的胶体放入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如图所示,放置2 min后,取少量半透膜外的

液体于试管中,置于暗处,用一束强光从侧面照射,观察到________(填“有”或“无”)丁达尔效应,再向试管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半透膜内的胶体倒入U形管中,如图所示,在胶体上方加入少量电解液以保护胶体,接通直流电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填“阴”或“阳”)________极附近颜色逐渐变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取上述半透膜内的Fe(OH)3胶体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归纳、总结、对比、分析是学习化学常用的科学方法,如下图所示,两圆重叠的区域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相似点),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表示它们的独有特征(不同点)。

(1)请你在以下空格内填写与图中①、②、③区域相对应的适当内容(①处只填写一点,②、

③处至少填三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图可看出酸和碱都能与某些盐发生反应,一种盐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熟石灰反应,该盐为________。

11.(最新预测)材料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是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不仅影响了人类的昨天和今天,而且还将影响到人类的明天。请回答以下与材料有关的问题。

(1)无机非金属材料。单晶硅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晶体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新材料发展的前沿。其主要用途是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供热等。单晶硅的制备方法如下:

SiO2――→Si(粗)――→SiHCl3――――――→Si(纯) 高温300 ℃1 000~1 100 ℃①C②HCl③过量H2

①写出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步骤②中提纯3

(2)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①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

A.钢铁 B.青铜

C.硬铝 D.水银

②铜器制品常因接触空气中的O2、CO2和H2O而易生成铜锈。试写出保护铜制品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纳米材料。胶体粒子的直径大约是________,与纳米材料的尺寸相当。实验室制取Fe(OH)3胶体溶液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________方法消除胶体中的浑浊,根据________证明胶体已经制成。实验中必须要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磁性材料。某磁性粉末材料是一种复合型氧化物,为测定其组成,现称取6.26 g样品,将其全部溶于过量稀HNO3中,加入过量Na2SO4溶液,生成4.66 g白色沉淀,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后得3.20 g固体。

①该磁性粉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②该材料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解析与答案

1.【解析】选C。铜绿的化学式应为Cu(OH)2CO3,故C项不对应。

2.【解析】选D。本题以高科技为切入口,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念与物质结构融合于试题中。本题中水和双氧水是纯净物,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A错误;石墨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磷酸钙中钙元素是长周期元素,C错误;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D正确。

3.【解析】选B。从常见化学用语的具体要求分析。

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应为CH3CH===CH2,A错。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该结构示

-意图实际为Cl的结构示意图,C错。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U原子的质量数为238,

238应表示为 92 U,D错。

4.【解析】选D。光化学烟雾中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能引起呼吸道疾病。

5.【解析】选C。①工业用分离空气法制O2,是物理变化;②液态N2在一定的空间急剧膨胀也会发生爆炸或原子弹爆炸均不属于化学变化;④活性炭使品红褪色是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⑤有新物质CuSO4·5H2O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⑥变黄是因为浓硝酸分解生成NO2溶于硝酸的缘故,属于化学变化;⑦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化学变化;⑧海水中的镁是化合态,由化合态生成单质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6.【解析】选C。空气中的水蒸气很容易在空气中的小颗粒(凝结核)上液化为小水滴,进而形成雾。城市大气中的可入肺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尤其是柴油汽车尾气,它们可为雾的形成提供凝结核,故大雾的形成与汽车的尾气排放有关,C错。

7.【解析】选B。本题为概念组合题,重点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分析时应抓住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去思考问题。同位素之间的转化是原子的裂变或聚变,虽然有新物质生成,但不属于化学变化,属于核变化,①错误;焰色反应是电子发生跃迁引起的,也不属于化学变化,属于物理变化,②错误;由两种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④错误;糖类中的单糖和二糖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也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⑥错误。

8.(1)①SO2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余是固体 ②Na2O2是过氧化物,其余为氧化物(答案

不唯一,合理即可)

(2)CaO+SiO2=====CaSiO3(或MgO+SO2)=====MgSO3等其他合理答案)

Na2O2+SO2===Na2SO4 (3)

(意思正确,能表示二者的交叉关系即可)

(4)溶液 胶体 丁达尔效应

9.【解析】(1)Fe(OH)3胶体的制备可以用FeCl3水解的方法。

-(2)Fe(OH)3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Cl能透过半透膜,用强光照射半透膜外液体(溶液)无

-丁达尔效应,因含有Cl,加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3)Fe(OH)3胶体中胶粒吸附溶液中阳离子带正电荷,通电后向阴极移动,阴极颜色加深。

(4)稀H2SO4是电解质溶液,开始加入时胶体发生聚沉,产生Fe(OH)3沉淀;继续加入稀H2SO4,Fe(OH)3与之发生复分解反应而溶解。

【答案】(1)FeCl3 液体呈红褐色

(2)无 有白色沉淀生成

(3)阴 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通电后向阴极移动

(4)①加入电解质溶液使Fe(OH)3胶体聚沉

++②Fe(OH)3+3H===Fe3+3H2O

10. 【解析】(1)CO和CO2的共同之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物质类型、颜色气味、组成结构等;酸与碱的不同之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与指示剂作用、与之反应的物质等。

(2)与酸反应的盐一般为弱酸盐,与碱反应的盐其阳离子一般可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沉淀或气体;另外酸式盐、弱酸弱碱盐等既与酸反应又与碱反应。

【答案】(1)①都是氧化物(或都是无色无味气体、都含碳元素等) ②使石蕊溶液变红 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复分解反应等 ③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 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等

(2)NaHCO3(或Na2CO3、NH4HCO3等)(答案合理即可)

11.【解析】(1)提纯SiHCl2可利用沸点差异,用蒸馏的方法。

(2)硬铝是由Al、Cu、Mg、Mn、Si形成的合金,黄铜是Cu-Zn合金,钢铁是Fe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合金。因此唯一不属于合金的是水银。

4.66 g(4)①n(BaSO4)=-=0.02 mol, 233 g·mol-m(Ba)=137 g·mol1×0.02 mol=2.74 g。

滤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为Fe(OH)3沉淀。洗涤,灼烧后得3.20 g

3.2 g固体。此固体应是Fe2O3,则n(Fe2O3)=-0.02 mol, 160 g·mol-m(Fe)=56 g·mol1×0.02 mol×2=2.24 g。

复合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6.26 g-2.74 g-2.24 g =1.28 g。

1.28 g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00%=20.45%。 6.26 g

②1.28 g氧元素的物质的量是:

1.28 gn(O)=-0.08 mol。 16 g·mol由以上计算知,复合氧化物中钡原子、铁原子、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4,它们的原子个数比也是1∶2∶4。故该复合氧化物可表示为BaO·Fe2O3。

【答案】(1)①SiO2+2C=====Si+2CO↑ ②蒸馏

(2)①D ②在干燥的环境下保存

(3)1~100 nm 在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少量FeCl3饱和溶液,待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胶体 过滤 丁达尔效应 自来水中含较多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能中和胶体粒子的电性,易使制备的胶体马上发生凝聚,导致实验失败

(4)①20.45% ②BaO·Fe2O3 高温高温△

第二讲 化学常用计量

判断正误:

1.(2013·高考广东卷T9A)常温常压下,8 g O2含有4 NA个电子。( )

-+2.(2013·高考广东卷T9B)1 L 0.1 mol·L1的氨水中有NA个NH4。( )

3.(2013·高考广东卷T9C)标准状况下,22.4 L 盐酸含有NA个HCl分子。( )

4.(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T9D)1 mol 的羟基与1 mol 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A。( )

5.(2012·高考山东T8D)电解NaCl溶液得到22.4 L H2(标准状况),理论上需要转移NA个电子。( )

6.(2012·高考四川卷T7D)某密闭容器盛有0.1 mol N2和0.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A。(

)

1.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并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能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6.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在高考中该部分内容主要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考查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相关计算:

(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与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以及化学方程式有关的计算。

(3)配制溶液过程中的实验操作、仪器使用、误差分析以及相关计算等。

[考点突破]

一、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时的“八大陷阱”

1.不明状态

如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物质如SO3、戊烷、CCl4、CH2Cl2、CHCl3、H2O、5个碳原子以上的烃等误认为是气态。

2.模糊条件

如常温常压(25 ℃,101 kPa),不同于标准状况(0 ℃,101 kPa)。

3.隐藏条件

如气体单独存在或混合时可能发生某些反应:NO2气体中存在2NO2N2O4的反应;HCl和NH3混合,会发生反应生成固体NH4Cl。

4.混淆微粒

(1)不把单原子分子叫分子,如稀有气体;不把CO、NO叫双原子分子。

--(2)把复杂离子当简单离子,如Na2O2中含一个O22,而不是两个O。

5.掩盖本质

特殊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得失)数目,如一定量的钠,在不同条件下(常温和加热)与足量氧气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不因生成产物不同而不同。

6.忽略电离或水解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可水解盐溶液中离子发生微弱水解。如0.1 mol·L1的乙

--酸溶液和0.1 mol·L1的乙酸钠溶液中c(CH3COO)不相等。

7.不理解物质结构

如虽然晶体硅中每个硅原子以四个共价键与其他硅原子结合,但每摩尔硅晶体中仅有2NA个Si—Si键。

8.无视限量

如一定量的铁分别与足量和少量的稀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不同。

二、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进行计算时的“一二三四”

[金典示例

]

(2013·高考江苏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L 1 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A

B.78 g 苯含有C=C双键的数目为3NA

C.常温常压下,14 g 由N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D.标准状况下,6.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破题关键·审题 -1.注意ClO为弱酸根,能够水解,所以其数目比理论值小。

2.苯分子中不含C=C双键,根据苯的结构可不用计算直接排除本答案。

3.C选项虽为常温常压,但给出的是混合气体的质量,故仍可计算,注意二者相对分子质量及原子个数均相等。

4.D项,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弄清总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判断的关键。

答题秘招·规范

答案:

C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改编题)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0 L 1.0 mol·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 B.25 ℃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等于0.1NA

D.3.4 g NH3中含N—H键数目为0.6NA

【解析】 A项忽略了水中含有的氧原子,A错;B项,没有告诉溶液的体积,无法求

-得溶液中OH的数目;C项中水为液体。

【答案】

D

抢分宝典·技巧

解答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类题目的“三个步骤”

1.看:看所给数据是体积、质量还是物质的量。如果所给数据是质量或物质的量,该类数据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

2.定:确定对象是气体、固体还是液体。如果是气体,要注意外界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

3.算:根据所求内容进行计算,在求算时要注意:

(1)不要直接利用溶液的浓度代替指定物质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2)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角色”可能不同,电子转移数目也可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对点训练]

1.(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2.(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

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

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

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

3.(2012·高考广东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4 g CH4含有nA个C—H共价键

B.1 mol Fe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C.1 L 0.1 mol·L1NaHCO3溶液中含有0.1nA个HCO3

D.常温常压下,22.4 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nA个O原子

4.(2012·高考江苏卷)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常温常压下,18 g H2O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C.标准状况下,11.2 L CH3CH2OH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A

D.常温常压下,2.24 L 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A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命题预测——2014高考会这样考]

考查实验操作及误差分析,要求考生熟记配制过程。

[备考要素——这样备考更高效]

1.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牢记所需要的主要仪器。

2.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典题印证——这样解题更接近高考]

- (2013·西安八校联考)实验室配制250 mL 0.1 mol·L1 BaCl2溶液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用托盘天平称取5.2 g 无水BaCl2晶体;

-第二阶段:溶解配成0.1 mol·L1BaCl2溶液。

(1)在第一阶段操作中,称量5.2 g晶体时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操作,所用到的仪器有(填名称)____________ ____ ______。

(3)下列操作对BaCl2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如果选用的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则所配溶液的浓度________。

b.如果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又加水至刻度线,则所配溶液的浓度________。 c.如果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所配溶液的浓度________。

d.如果BaCl2晶体溶解时放热,不冷却即转移,则所配溶液的浓度________。

n【解析】 实验误差主要是依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式c=如果选用的容量V

瓶内有少量蒸馏水,由于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总体积不变,故对结果无影响;如果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又加水至刻度线,则会使溶液的体积变大,结果偏低;如果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溶液的总体积偏小,结果偏高;如果BaCl2晶体溶解时放热,不冷却即转移,则会使溶液的体积偏小,结果偏高。

【答案】 (1)先将天平调平衡,再在两盘各放入一张等量纸,然后右盘放入5 g的砝码,再将游码拨至0.2 g刻度处,用药匙向天平左盘添加BaCl2晶体,最后用右手轻轻磕持药匙的左手手腕,让少量固体滑落到天平左边托盘的纸片上直至天平平衡 (2)烧杯、玻璃棒、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a.无影响 b.偏低 c.偏高 d.偏高

有关溶液的配制,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在第Ⅱ卷的非选择题中,主要考

查容量瓶的使用、相关计算及误差分析。解答误差分析的问题时,一定要分析出错误操作改变的是溶质的物质的量(n)还是溶液的体积(V)。此外,也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结合考查溶液中物质的量的计算。

1.下列各项判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1 L 0.1 mol·L1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NA

+B.10 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

-C.欲配制1.00 L 1.00 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 g NaCl溶于1.00 L水中

++-D.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 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46 g乙醇中含有的化学键数为7NA

B.1 mol 氯气和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1 mol OH和1 mol —OH(羟基)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9NA

-+-D.10 L 0.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Na、CO23总数为3N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2 g丙烯中所含的共价键数目为0.6×6.02×1023

B.含1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6.02×1023

C.相同条件下,1 L CO和H2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0.5 L O2

-+D.相同物质的量的OH和CH3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84 g NaHCO3晶体中含有NA个CO23

B.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氮原子数为0.2NA

C.标准状况下,11.2 L 臭氧中含NA个氧原子

D.78 g Na2O2与足量的CO2反应,电子转移数为2NA

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氯气和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

+B.常温下,pH=2的醋酸溶液中所含有的H数为0.01NA

C.标准状况下,11.2 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D.用0.50 L 8 mol·L1浓盐酸与87 g 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转移电子数为2NA

2.(2013·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含4 mol Si—O键的SiO2晶体中,氧原子的数目为4NA

B.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的ΔH>0,所以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C.常温下含有NA个NO2、N2O4分子的混合气体,降温至标准状 况,其体积小于22.4 L

D.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Q1、Q2的值均大于零):

-H2(g)+Cl2(g)===2HCl(g) ΔH=-Q1 kJ·mol1

-H2(g)+Br2(g)===2HBr(g) ΔH=-Q2 KJ·mol1

则Q1

3.(2012·高考上海卷)工业上将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铂-铑合金网发生氨氧化反应,若有标准状况下V L NH3完全反应,并转移n个电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 )

11.2n5VA. B. 5V11.2n

22.4V22.4nC. D.5n5V

4.(2013·北京海淀区第二次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相等

B.等质量14NO和13CO气体中含有的中子数相等

C.10.6 g Na2CO3固体中含阴、阳离子总数约为1.806×1023

D.5.6 g 铁和6.4 g 铜分别与0.1 mol 氯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5.(原创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100 mL 3 mol·L1的H2SO4跟100 mL H2O混合,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1.5 mol·L

-1

B.把100 g 20%的NaCl溶液跟100 g H2O混合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

--C.把200 mL 3 mol·L1的BaCl2溶液跟100 mL 3 mol·L1的KCl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

--c(Cl)仍然是3 mol·L1

D.把100 mL 20%的NaOH溶液跟100 mL H2O混合后,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

6.(2013·山东青岛统一质量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B.2 L 0.05 mol·L1乙酸溶液中H数为0.1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C.SO2溶于水,其水溶液能导电,说明SO2是电解质

++--D.常温下在pH=1的溶液中Na、NH4、AlO2、SO24可以大量共存

7.(2011·高考上海卷)120 mL 含有0.20 mol 碳酸钠的溶液和200 mL 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 )

--A.2.0 mol·L1 B.1.5 mol·L1

--C.0.18 mol·L1 D.0.24 mol·L1

-8.实验室配制500 mL 0.5 mol·L1的NaCl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把称量的NaCl晶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500 mL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⑤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

(2)本实验用到的基本实验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上图所示,这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

没有进行操作步骤④:________;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应如何处理?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________;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操作步骤②)溶液流到容量瓶外面: ____________。

9.(最新预测)明矾石是制取钾肥和氢氧化铝的重要原料,明矾石的组成和明矾相似,此外还含有氧化铝和少量氧化铁杂质。根据以下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石灼烧后需用稀氨水浸出,配制500 mL稀氨水(每升含有39.20 g 氨)需要取浓氨

水(每升含有250.28 g 氨)________mL,用规格为________mL的量筒量取。

(2)写出沉淀物中所有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3)滤液Ⅰ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

(4)为测定混合肥料K2SO4、(NH4)2SO4中钾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步骤,请完善下列步骤。

①称取钾氮肥试样并溶于水,加入足量_____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③冷却、称量。

(5)若试样为m g,沉淀的物质的量为n mol,则试样中K2S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10.(2013·抚顺高三质检)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和供氧剂,化学式可表示为aNa2CO3·bH2O2,它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现将一定质量的过碳酸钠粉末溶于水配成稀溶液,再向其中加入适量的MnO2粉末,充分反应后生成672 mL气体(标准状况)。反应后的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后,将滤液和洗涤液混合并加水配成100 mL 溶液A。现向三份体积为10 mL、浓度为c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滴滴入溶液A,边滴边振荡,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向过碳酸钠溶液中加入MnO2粉末时放出气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________mol·L1。

(3)通过计算可确定过碳酸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6nHO(4)工业上常以所含活性氧的质量分数[w(活性氧)=100%]来衡量过碳酸钠产m样品

品的优劣,13%以上者为优等品。

现将0.2 g某厂家生产的过碳酸钠样品(所含杂质不参与后面的氧化还原反应)溶于水配成

-溶液,加入15.0 mL 1 mol·L1硫酸,再加入足量KI,摇匀后置于暗处,充分反应后,加入少

-量淀粉试液,用0.1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到蓝色恰好消失时,共消耗33.00 mL,请通过

计算判断该样品是否为优等品(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2Na2S2O3+I2===Na2S4O6+2NaI)

11.(创新预测题)三氯化铁是一种很重要的铁盐,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具有效果好、价格便宜等优点。工业上可将铁屑溶于盐酸中,先生成FeCl2,再通入Cl2氧化来制备FeCl3溶液。

-(1)将标准状况下的a L氯化氢气体溶于100 g水中,得到的盐酸的密度为b g·mL1,则

该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________。

--(2)向100 mL 的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Cl2 3.36 L,反应后的溶液中Cl和Br的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3)FeCl3溶液可以用来净水,其净水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若100 mL 2 mol·L1的FeCl3溶液净水时,生成具有净水作用的微粒数________0.2NA(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

解析与答案

1.【解析】选C。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氯气为双原子分子,而

氩气是单原子分子,故原子数不同,A项错误。常温下,pH=2的醋酸溶液中,c(H)=0.01

+mol/L,B项中没有提供醋酸溶液的体积,所以无法计算H的数目,B项错误。C项中11.2 L

标准状况下的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0.5NA,其中氮气和氧气都是双原子分子,故原子数为NA,C项正确。D项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降低,稀盐酸不能与二氧化锰反应,故转移的电子数小于理论值(2NA),D项错误。

2.【解析】选C。在含4 mol Si—O键的SiO2晶体中,Si原子的数目为NA,氧原子的数目为2NA,A错。该反应ΔH>0,ΔS>0,能自发进行,B错。2NO2(g) N2O4(g) ΔHQ2,D错。

3.【解析】选D。根据反应4NH3+5O24NO+6H2O,当有标准状况下V L NH3

V5V完全反应时,NH3的物质的量为mol,转移电子数为 mol,已知在此反应中转移电22.422.4

5V22.4n子数为n,则n=×NA,所以,NA=,故选D。 22.45V

4.【解析】选B。14NO和13CO分子中所含的中子数相同,但等质量14NO和13CO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相同,故等质量14NO和13CO气体中含有的中子数不相等。

-5.【解析】选B。A错,因为100 mL 3 mol·L1的H2SO4跟100 mL H2O混合后的体积小

-于200 mL;B正确,w=(100 g×20%)÷(100 g+100 g)=10%;C错,因为3 mol·L1的BaCl2

--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为6 mol·L1,混合后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大于3 mol·L1;D错,因为NaOH

-1溶液的密度大于1 g·mL,加入水的质量等于100 g,所以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

10%。

-+6.【解析】选A。B项,乙酸是弱酸,2 L 0.05 mol·L1乙酸溶液中H数远小于0.1NA;

C项,SO2溶于水,部分和水反应,生成的H2SO3能电离,水溶液能导电,SO2是非电解质;

-+-D项,在pH=1的溶液中AlO2不能大量存在,且NH4、AlO2二者因双水解也不能大量共存。

7.【解析】选B。若恰好无气体产生,发生如下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

0.20 mol-此时n(HCl)=n(Na2CO3)=0.20 mol,c(HCl)=1.0 mol·L1;若产生的气体最多,则0.20 L

发生如下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此时n(HCl)=2n(Na2CO3)=0.40 mol,

0.40 mol-c(HCl)=2.0 mol·L1。所以要保证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0.20 L

--酸的浓度范围是1.0 mol·L1

8.【解析】(2)为防止仪器的遗漏,可根据步骤进行选取。

n(3)根据c=,V偏小,c偏高。 V

-(5)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V偏大,c偏低,这种情况下配制的溶液浓度不是0.5 mol·L1,

因此要重配。

【答案】(1)①②④③⑤ (2)500 mL容量瓶、托盘天平、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3)偏高 (4)偏低 偏低 (5)重配 重配

--9.【解析】(1)根据溶液中溶质守恒列式:0.5 L×39.20 g·L1=V×250.28 g·L1,解得V

=0.078 3 L即78.3 mL,选用100 mL的量筒。(2)向焙烧后的明矾石中加入氨水,发生反应++Al3+3NH3·H2O===Al(OH)3↓+3NH4,因此沉淀物中有Al(OH)3及明矾石中的杂质Fe2O3和Al2O3。(3)滤液Ⅰ中的成分为K2SO4和(NH4)2SO4。(4)测定混合肥料K2SO4和(NH4)2SO4中

-钾的含量,可先称出试样质量m g,然后将试样溶于水,加入足量BaCl2,将SO24全部沉淀

为BaSO4,再过滤、洗涤、干燥、冷却并称取BaSO4的质量,若测得n(BaSO4)=n mol,则

m-132n可设n(K2SO4)=x,n[(NH4)2SO4]=y,列式:x+y=n,174x+132y=m,联立解得x42

mol。

【答案】(1)78.3 100 (2)Al(OH)3、Al2O3、Fe2O3

(3)K2SO4、(NH4)2SO4

(4)①BaCl2 ②过滤 洗涤 干燥

m-132n(5)42

10.【解析】(2)第Ⅲ次实验中加入溶液A的体积是第Ⅰ次实验中加入溶液A体积的3倍,但放出气体的体积不是3倍,说明第Ⅲ次实验中溶液A过量。取第Ⅲ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0.672 L(3)n(H2O2)=2n(O2)=由实验Ⅰ中数据可知,5 mL A溶液中:-×2=0.06 mol,22.4 L·mol0.044 8 L-3n(Na2CO3)=n(CO2)= mol,所以100 mL A溶液中含有Na2CO3的物质-2×1022.4 L·mol

-的量为20×2×103 mol=0.04 mol。n(Na2CO3)∶n(H2O2)=0.04∶0.06=2∶3,所以过碳酸钠

的化学式为2Na2CO3·3H2O2。

【答案】(1)2H2O2=====2H2O+O2↑

(2)0.5 MnO2

(3)2Na2CO3·3H2O2

-+(4)据题意可得:H2O2+2I+2H===2H2O+I2,2Na2S2O3+I2===Na2S4O6+2NaI。根据关

-L1×0.033 LnNaSO0.1 mol·-系式H2O2~2Na2S2O3,可知,n(H2O2)=1.65×103 mol 22

该过碳酸钠中活性氧的质量分数为

-1.65×10316×100%=13.2%>13% 0.2

所以该过碳酸钠样品为优等品。

11.【解析】(1)此题要注意溶液的体积,应用溶液的质量除以溶液密度,且注意溶液密度的单位,计算为:

a L

-22.4 L·mol1 000ab-= mol·L1;(2)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优a L36.5a+2 240-mol1+100 g-×36.5 g·22.4 L·mol

-1 000b g·mL+--+先规律,氯气先氧化Fe2,现溶液中Cl和Br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表明溶液中无Fe2,

---+有FeBr3、FeCl3,n(Cl)=(3.36 L÷22.4 L·mol1×2)=0.3 mol=n(Br),根据原子守恒n(Fe3)

+-++=0.2 mol=n(Fe2),则c(FeBr2)=0.2 mol÷0.1 L=2 mol·L1;(3)Fe3水解:Fe3+

+3H2OFe(OH)3(胶体)+3H,生成的Fe(OH)3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吸附溶液中的杂质离

+子,由于Fe3水解是可逆反应,且生成的Fe(OH)3胶体是分子的集合体,所以生成的Fe(OH)3

胶粒的数目小于0.2NA。

1 000ab--【答案】(1)mol·L1 (2)2 mol·L1 36.5a+2 240

+3+(3)Fe+3H2OFe(OH)3(胶体)+3H 小于


相关文章

  • 2014年高考二轮复习提高效率的5个方法
  • 2014年高考二轮复习提高效率的5个方法 2014高考第二轮复习是全程高考复习中最关键的一环节,那么考生怎样才能高效有序地开展高考二轮复习计划呢?高考冲刺网小编特别为大家整理了2014年高考二轮复习提高效率的5个方法,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查看


  • 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建议
  • 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阶段是综合提高阶段,其基本原则是:专题复习.能力提升.强化训练.巩固提高.第二轮复习的主要内容,一是搞好知识专题复习和时政热点专题复习,二是加强针对性训练,提高解题能力,这两方面内容是提高高考成绩的重要环节,一定要统筹兼顾 ...查看


  • 2015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计划
  • 点击数:268 次   录入时间:2015/3/18 9:49:00   编辑:Ada徐   [宣传赚点] 一.指导思想 高三第一轮复习一般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基本概念的性质.定理及其一般应 ...查看


  •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四大策略
  • 2013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四大策略一.对第一轮复习的总结回顾 第一轮复习重在全面复习, 夯实基础. 在认真研究近两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高考语文 试题的基础上, 结合多种对高考试题的评价报告, 我们发现语文高考试题的命制出现如下特 点:1 ...查看


  •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四大策略 1
  •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四大策略 施信忠整理 一.对第一轮复习的总结回顾 第一轮复习重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在认真研究近两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高考语文试题的基础上,结合多种对高考试题的评价报告,我们发现语文高考试题的命制出现如下特点: ...查看


  • 20150318毕业年级全体教师会议讲话
  • 20150318毕业年级全体教师会议讲话 今天距离高考只有81天了,三个星期前的毕业年级教师会上,我们对大市一模考试的情况进行了讲评分析,部署了二轮复习教学的实施要求,就存在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但这一阶段,整改的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 ...查看


  •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即将已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与相关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重组,在专题重组的过程中进行综合能力的突破.本文结合近两年全国卷文科综合试卷,对二轮专题复习策略进行探讨 ...查看


  • 高三后期复习的策略与措施
  • 高三后期复习的策略与措施 高三复习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依照正常的进度,现在进入到关键的第二轮复习.对于第二轮复习来说,复习时间确定为:3月下旬至5月初. 复习原则是:巩固(巩固一轮复习成果),完善(知识体系),综合(方法.规律.解题能力 ...查看


  •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注意事项
  •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注意事项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注意事项 1.抓基础,回归课本,在课本中找答案 第二轮复习更应该回归课本,以一个全新视角来复习,从而获得全新的视野.高考复习应该不要 2.清楚自己的弱项,强化训练使复习有的放矢 高考第二轮复习必 ...查看


  • 2016-2017学年年春季期高三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 2017年春季期高三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为了提高高考地理科复习备考效益,提高地理科成绩,根据近年高考现状,我们在调研.比较.分析.反思.总结的基础上,提出2017年高三地理科复习备考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地理科课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