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人生”课堂心得体会
在第三次选课调整的的阴差阳错之下,我幸运的选上了119/120的“音乐与人生”课。当时看到立即生成的课程表时,心情特别的激动。自从上大学以来,本来怀着一颗文艺女青年并且学过吉他的我,却被一顶顶“工科女”“土木女汉子”的帽子压得抬不起头来。繁重的课业和社团活动也让我原本打算在大学培养兴趣爱好的希望渐渐落空,辛苦从家乡背来的吉他也蒙上了灰尘。我真的很怀念以前的音乐课,那些能跟同学们一起欣赏、讨论音乐的时光。所以当我发现自己能重温音乐课的记忆时,我是真的非常开心。如今这门为我带来太多太多回忆与感动的课程已接近尾声,我打算用这篇文笔并不太优美,辞藻也缺乏华丽的文章,记录自己最真实的体会与情感。
其实刚开始上课时我感到惊讶且惭愧,我发现自称音乐发烧友的自己缺乏很多基本的乐理知识。老师像魔术师一般为我们介绍了各种各样的乐器,音域,音色等等的相关内容。虽然没能将它们一一牢记,但以后在面对这一个个名词时我想我不会陌生了。
说到让我感触最深的内容,其实有很多,挑几个最震撼我的讲讲。
第一个应该就是宋祖英老师的《望月》。在这之前我喜欢的民歌唱法的音乐很少,比如谭晶老师的《桃花谣》和《远情》。总觉得流行音乐才能跟得上潮流,民歌是长辈们才会喜欢的。后来当我欣赏了这首歌曲后,真心被那满满的思念打动了。月亮作为古今文人骚客竞相歌咏的意象,一直以其清丽皎洁,高冷渺远被人们寄托了许多愁绪,哀思,与思念之情。这首歌曲先是唱主人公望月思人,最后表达了对所思之人深深地爱意与期盼。当我看到MV中宋祖英老师那被月辉映亮的双眼似乎望的比遥远更远,修长的背影被月光拉的更长,独自伫立在银光环绕的渡口,对着月亮吟唱着自己的情感。我突然明白了,其实思念一个人并不一定会是一件痛苦的事,如果我们找到了思念可以寄托的地方,那么或许思念也能成为一种幸福,因为我们的心灵被充满着,而不是空虚无依,我们有着企盼,就会有勇气。想一个人不要放在嘴边,要放在心里,藏在眼里,这份爱的如此深沉的热忱,相比即便是海角天涯的阻隔,铜钱铁壁的壁垒也能打破融化吧
第二个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古今中外的艺术文学史上:梁祝,宝黛,罗密欧与朱丽叶„„我们永远不乏那些相爱却不能相守的苦命鸳鸯,爱情悲剧比比皆是。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这首《梁祝》无疑将这个故事中的悲剧色彩渲染到了新的浓度。曲子刚开始放的时候很悠扬,我仿佛听到了鸟语莺歌,溪水潺潺,终于被父母获准的祝英台高高兴兴去学堂念书,这恐怕是她长大以来最兴奋的时候。后来她在人生最美的路上遇上了最重要的人——梁山伯。在小提琴悠长细腻的低吟和长笛缠绵婉转的引领下,他们相识相知,结拜兄弟。其中我最喜欢在主旋律之前小提琴忽然的拔高,感觉自己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我明白了,这就是情愫在萌动,那种不可名状的感情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撒在了二人的心里。并且在偷偷的抽丝发芽,所以小提琴的旋律才会突然拔高,或许他们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这种情感的滋长,所以小提琴的旋律再次回落,如同那被深埋在心中感受。接下来,曲风再次回归到中国传统喜乐的风格上欢快热闹,带着些俏皮的味道,相比是两人在同窗这四年所经历的不少快乐和趣事,幸福的小点滴。这时候,爱情已长成了茁壮的小苗,虽然没有说破,但是他们的心早就紧紧相依。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相爱的两个人最终迎来了不舍得别离,这时候分别用大、小提琴来代表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细长
的音色仿佛哭泣的英台,大提琴丝绒般的低唱如同笨拙安慰却难掩黯然的山伯。整个旋律回归充满哀伤的低沉。然后强劲的锣鼓和管乐器的加入,给整个带来了浓烈的波涛冲击,甚至有一种山雨欲来的恐怖之感,仿佛在预告后面的不祥。这时候,小提琴音调再次拔高,这次不再是情感的滋长,而是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字字泣血的控诉与抗拒,是英台在追求自己的爱情,试图像争取去读书一样争取与所爱之人双宿双飞。可惜,她失败了。再下来,便是两人最后的惜别。当你得知面前的爱人以后将再也无法相见,你会怎样?他们互相用哭哑的的嗓子诉说着爱意,重复着誓言,可是泪水洗不掉现实的残忍,突然曲风急转而下,锣鼓的敲打告示着悲剧的发生:梁山伯病逝了。这时候的小提琴已不再悠扬婉转,而是凄厉尖锐,快速的切割出涕泣抽噎般的声调。如果说刚开始还只是哀伤的低泣,后面越发的加快的旋律则说明已变成了带着愤怒与倔强的决绝。对于英台这种至情至性的泼辣女子,敢爱敢恨,与爱人的生离死别已让她心如死灰。“哀大莫过于心死”,她宁愿死也不愿意苟且地活着。终于在一声锣鼓重响之下,英台投入了坟墓。这时候我一直充盈在眼里的泪水也终于落了下来,一份爱,要有多深,才能抵御对死亡的恐惧。幸好老师当时关闭了灯,我失态的表情并没有被别人注意。后来我自己回去看了动画版的《梁祝》,还是哭到不行。就像何韵诗在《痴情司》里面唱的那样:“今生若无权惦念,迟一点,天上见。”有的爱情的存在,并不是因最后长相厮守而弥足珍贵,或许有的相遇注定要以悲剧收场。但那又怎样?在最美好的时间用力的爱过,也是一种美好。只不过这份爱太悲壮悲怆,我们只能不断地唏嘘流泪,期翼自己的爱情宁可平淡无奇也别险象环生。有一句话:“我们都爱上了别人的爱情。”我觉得说的很对。不过我也觉得,就像曲子的结尾,重归主旋律后,情感既不悲伤,也不是欢乐。而是一种淡淡的明快。如同我们终将回归的生活,恬静平淡,有悲伤,也有小幸福。或许那些所有人,在经历了高低起伏后,我们都能找到生活的本真,内心的本我。
这些就是在“音乐与人生”课上给我感触最深的两部分,我把那些旋律放在心里,在我孤独落寞,懊恼忧愁时重温于脑海。让心灵重归鲜活,让自己站起来拍拍灰尘,大声说:“明天,你好!”
土木专业
土木九班
张蓝月
2014110371
“音乐与人生”课堂心得体会
在第三次选课调整的的阴差阳错之下,我幸运的选上了119/120的“音乐与人生”课。当时看到立即生成的课程表时,心情特别的激动。自从上大学以来,本来怀着一颗文艺女青年并且学过吉他的我,却被一顶顶“工科女”“土木女汉子”的帽子压得抬不起头来。繁重的课业和社团活动也让我原本打算在大学培养兴趣爱好的希望渐渐落空,辛苦从家乡背来的吉他也蒙上了灰尘。我真的很怀念以前的音乐课,那些能跟同学们一起欣赏、讨论音乐的时光。所以当我发现自己能重温音乐课的记忆时,我是真的非常开心。如今这门为我带来太多太多回忆与感动的课程已接近尾声,我打算用这篇文笔并不太优美,辞藻也缺乏华丽的文章,记录自己最真实的体会与情感。
其实刚开始上课时我感到惊讶且惭愧,我发现自称音乐发烧友的自己缺乏很多基本的乐理知识。老师像魔术师一般为我们介绍了各种各样的乐器,音域,音色等等的相关内容。虽然没能将它们一一牢记,但以后在面对这一个个名词时我想我不会陌生了。
说到让我感触最深的内容,其实有很多,挑几个最震撼我的讲讲。
第一个应该就是宋祖英老师的《望月》。在这之前我喜欢的民歌唱法的音乐很少,比如谭晶老师的《桃花谣》和《远情》。总觉得流行音乐才能跟得上潮流,民歌是长辈们才会喜欢的。后来当我欣赏了这首歌曲后,真心被那满满的思念打动了。月亮作为古今文人骚客竞相歌咏的意象,一直以其清丽皎洁,高冷渺远被人们寄托了许多愁绪,哀思,与思念之情。这首歌曲先是唱主人公望月思人,最后表达了对所思之人深深地爱意与期盼。当我看到MV中宋祖英老师那被月辉映亮的双眼似乎望的比遥远更远,修长的背影被月光拉的更长,独自伫立在银光环绕的渡口,对着月亮吟唱着自己的情感。我突然明白了,其实思念一个人并不一定会是一件痛苦的事,如果我们找到了思念可以寄托的地方,那么或许思念也能成为一种幸福,因为我们的心灵被充满着,而不是空虚无依,我们有着企盼,就会有勇气。想一个人不要放在嘴边,要放在心里,藏在眼里,这份爱的如此深沉的热忱,相比即便是海角天涯的阻隔,铜钱铁壁的壁垒也能打破融化吧
第二个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古今中外的艺术文学史上:梁祝,宝黛,罗密欧与朱丽叶„„我们永远不乏那些相爱却不能相守的苦命鸳鸯,爱情悲剧比比皆是。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这首《梁祝》无疑将这个故事中的悲剧色彩渲染到了新的浓度。曲子刚开始放的时候很悠扬,我仿佛听到了鸟语莺歌,溪水潺潺,终于被父母获准的祝英台高高兴兴去学堂念书,这恐怕是她长大以来最兴奋的时候。后来她在人生最美的路上遇上了最重要的人——梁山伯。在小提琴悠长细腻的低吟和长笛缠绵婉转的引领下,他们相识相知,结拜兄弟。其中我最喜欢在主旋律之前小提琴忽然的拔高,感觉自己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我明白了,这就是情愫在萌动,那种不可名状的感情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撒在了二人的心里。并且在偷偷的抽丝发芽,所以小提琴的旋律才会突然拔高,或许他们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这种情感的滋长,所以小提琴的旋律再次回落,如同那被深埋在心中感受。接下来,曲风再次回归到中国传统喜乐的风格上欢快热闹,带着些俏皮的味道,相比是两人在同窗这四年所经历的不少快乐和趣事,幸福的小点滴。这时候,爱情已长成了茁壮的小苗,虽然没有说破,但是他们的心早就紧紧相依。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相爱的两个人最终迎来了不舍得别离,这时候分别用大、小提琴来代表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细长
的音色仿佛哭泣的英台,大提琴丝绒般的低唱如同笨拙安慰却难掩黯然的山伯。整个旋律回归充满哀伤的低沉。然后强劲的锣鼓和管乐器的加入,给整个带来了浓烈的波涛冲击,甚至有一种山雨欲来的恐怖之感,仿佛在预告后面的不祥。这时候,小提琴音调再次拔高,这次不再是情感的滋长,而是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字字泣血的控诉与抗拒,是英台在追求自己的爱情,试图像争取去读书一样争取与所爱之人双宿双飞。可惜,她失败了。再下来,便是两人最后的惜别。当你得知面前的爱人以后将再也无法相见,你会怎样?他们互相用哭哑的的嗓子诉说着爱意,重复着誓言,可是泪水洗不掉现实的残忍,突然曲风急转而下,锣鼓的敲打告示着悲剧的发生:梁山伯病逝了。这时候的小提琴已不再悠扬婉转,而是凄厉尖锐,快速的切割出涕泣抽噎般的声调。如果说刚开始还只是哀伤的低泣,后面越发的加快的旋律则说明已变成了带着愤怒与倔强的决绝。对于英台这种至情至性的泼辣女子,敢爱敢恨,与爱人的生离死别已让她心如死灰。“哀大莫过于心死”,她宁愿死也不愿意苟且地活着。终于在一声锣鼓重响之下,英台投入了坟墓。这时候我一直充盈在眼里的泪水也终于落了下来,一份爱,要有多深,才能抵御对死亡的恐惧。幸好老师当时关闭了灯,我失态的表情并没有被别人注意。后来我自己回去看了动画版的《梁祝》,还是哭到不行。就像何韵诗在《痴情司》里面唱的那样:“今生若无权惦念,迟一点,天上见。”有的爱情的存在,并不是因最后长相厮守而弥足珍贵,或许有的相遇注定要以悲剧收场。但那又怎样?在最美好的时间用力的爱过,也是一种美好。只不过这份爱太悲壮悲怆,我们只能不断地唏嘘流泪,期翼自己的爱情宁可平淡无奇也别险象环生。有一句话:“我们都爱上了别人的爱情。”我觉得说的很对。不过我也觉得,就像曲子的结尾,重归主旋律后,情感既不悲伤,也不是欢乐。而是一种淡淡的明快。如同我们终将回归的生活,恬静平淡,有悲伤,也有小幸福。或许那些所有人,在经历了高低起伏后,我们都能找到生活的本真,内心的本我。
这些就是在“音乐与人生”课上给我感触最深的两部分,我把那些旋律放在心里,在我孤独落寞,懊恼忧愁时重温于脑海。让心灵重归鲜活,让自己站起来拍拍灰尘,大声说:“明天,你好!”
土木专业
土木九班
张蓝月
201411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