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相信很多科学教师都这样问过自己:科学是什么?科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作为一个科学教师,如果连这样的问题都回答不了,好像有点说不过去。 那么,科学是什么呢? 中国古代称“科学”为“格物致知”——即“格”物而致“知”。爱因斯坦指出:“科学”是“探求意义的经历”。用儿童的话来说,科学就是“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如果上网络搜索一下,对科学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可是,又有哪一个真正说清楚了科学的本质呢? 人们一般认为,科学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三个方面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也许懂得科学知识就够了,然而对于科学教师来讲,如果不理解科学的本质,不理解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差别,分不清各种科学哲学流派的确切含义及其对科学教育(尤其在我国这样有着儒家文化传统的国家)的贡献、局限甚至危害,就不可能上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课。这样的科学教师不仅难以真正做到把科学知识的学习寓于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寓于科学史和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中,而且很可能将“伪科学”引入课堂。因而,在小学科学教育界,普遍认为对科学的本质的正确理解是科学教育的核心,是成功进行科学教育的关键。 为此,我们策划了这一期专题,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就儿童的科学课堂如何探求科学的本质展开讨论。既有理论层面的阐析,也有教研活动的剖析、系列课堂的掠影。最后,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郝京华教授的短文为我们精要概述了科学的本质在儿童科学课堂上的体现,洗练的文字给我们带来长久的思考。 科学的本质入驻儿童心灵并非轻而易举,关键还在于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以及实践过程中对细节的关注。
主持人语 相信很多科学教师都这样问过自己:科学是什么?科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作为一个科学教师,如果连这样的问题都回答不了,好像有点说不过去。 那么,科学是什么呢? 中国古代称“科学”为“格物致知”——即“格”物而致“知”。爱因斯坦指出:“科学”是“探求意义的经历”。用儿童的话来说,科学就是“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如果上网络搜索一下,对科学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可是,又有哪一个真正说清楚了科学的本质呢? 人们一般认为,科学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三个方面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也许懂得科学知识就够了,然而对于科学教师来讲,如果不理解科学的本质,不理解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差别,分不清各种科学哲学流派的确切含义及其对科学教育(尤其在我国这样有着儒家文化传统的国家)的贡献、局限甚至危害,就不可能上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课。这样的科学教师不仅难以真正做到把科学知识的学习寓于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寓于科学史和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中,而且很可能将“伪科学”引入课堂。因而,在小学科学教育界,普遍认为对科学的本质的正确理解是科学教育的核心,是成功进行科学教育的关键。 为此,我们策划了这一期专题,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就儿童的科学课堂如何探求科学的本质展开讨论。既有理论层面的阐析,也有教研活动的剖析、系列课堂的掠影。最后,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郝京华教授的短文为我们精要概述了科学的本质在儿童科学课堂上的体现,洗练的文字给我们带来长久的思考。 科学的本质入驻儿童心灵并非轻而易举,关键还在于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以及实践过程中对细节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