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纠正与预防措施程序

实验室纠正与预防措施程序

1 目的

为了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消除已经发生的不符合,或潜在的不符合,以及其他不期望情况的现象,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3 职责

3.1 实验室主任应制定实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政策,判断潜在的不符合因素,并规定相应的权利,给予必要的资源和时间保障。

3.2 技术管理者和质量主管应负责通过观察员工的各种质量活动和质量记录以及客户反馈的意见,努力查找和识别本实验室存在的不符合及潜在的不符合现象,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制订出所需纠正或预防的措施,对实施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进行跟踪验证。

3.3 各科室负责人应组织实施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3.4 技术管理者和质量主管应负责督促、协调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3.5 必要时监督员和内审员应当参与对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活动的监督。

3.6 执行人员应按照制订和批准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开展质量活动。

3.7 执行人员应该把所有的记录交给办公室档案管理员,由档案管理

员负责保存一切与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有关的文件和记录。 4 工作程序

4.1 原因分析

4.1.1 技术管理者、质量主管和监督员应在质量活动中努力地从客户反馈信息、工作评审、检测质量趋势、能力验证结果、不符合工作的控制、人员考核、监督记录、使用记录、纠正、预防、改进措施实施的有效性以及管理体系运行记录、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等诸多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质量信息,从而发现管理和技术活动存在的已经发生的,或潜在的不符合现象,并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描述不符合工作事实。

4.1.2 技术管理者、质量主管或实验室主任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识别,并确定偏离和不符合工作发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不符合原因存在的根源,根据已经发生问题的影响程度,分清轻重缓急,进而确定所应采取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4.1.3 对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偏离或不符合现象,技术管理者、质量主管或实验室主任应当及时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如:停止检测,扣发检测报告,立即通知已经收到报告和正在使用报告的所有客户或人员,以防止不符合的进一步蔓延和扩散。

4.1.4 技术管理者或质量主管在确认必须实施纠正措施时,应首先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描述已经发生的偏离和不符合的事实,经直接责任部门或人员确认后,由技术管理者或质量主管对其不符合的严重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所应采取的纠正措施。

4.1.5 当不符合或潜在的不符合原因涉及到实验室主任、技术管理者或质量主管分管的要素内容时,应分别由实验室主任、技术管理者或质量主管组织对责任人提出的纠正措施进行评价,制定纠正措施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4.1.6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制定应考虑能从根本上消除不符合的原因和防止不符合的再次发生,同时兼顾全面、有效、经济、快捷、合理的原则。所制定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一定要形成必要的文件,或对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补充、修订或完善。

4.1.7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实施应指定负责人和参加人,限定完成时间,落实必要的验证人员。

4.1.8 当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中涉及对管理体系文件的任何修改、补充或变更,应按照《文件控制程序》执行。修改后的管理体系文件应履行审批程序后发布实施。

4.1.9 质量主管或技术管理者应对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实施和实施结果加以监控、跟踪和验证,以确保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及时和有效。

4.1.10 当发现偏离和不符合工作的性质可能影响到实验室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法律责任、不良社会影响以及本实验室的员工职责、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时,质量主 管应尽快组织对相关活动区域进行一次附加的审核,以确定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偏离与不符合活动不会再次发生。

4.1.11技术管理者或质量主管应督促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实施,对

实施中出现的资源要求、时间要求以及其他必要的条件支持请求给予积极的配合和协作,对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的延迟给予有效的监督。对逾期没有完成的,技术管理者或质量主管应当查找原因,责成直接责任部门或人员报告未完成的原因或理由。情节严重的应报告实验室主任

4.1.12 查明理由和原因后,技术管理者或质量主管应当要求责任人或部门继续实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并再次提出限期完成日期。

4.1.13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之后,应由技术管理者或质量主管组织部门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对措施实施的有效性给予验证和评审,并在《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签署验证和评审意见。

4.1.14 重要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的相关记录应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要素之一。实验室主任可以据此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进行评价。

5 附表或相关程序文件

5.1 不符合工作控制的程序

5.2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3 纠正/预防/措施要求通知单

5.4 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情况表

5.5差错、事故报告及处理登记表

微山县鲁兴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2015年4月16号

实验室纠正与预防措施程序

1 目的

为了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消除已经发生的不符合,或潜在的不符合,以及其他不期望情况的现象,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3 职责

3.1 实验室主任应制定实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政策,判断潜在的不符合因素,并规定相应的权利,给予必要的资源和时间保障。

3.2 技术管理者和质量主管应负责通过观察员工的各种质量活动和质量记录以及客户反馈的意见,努力查找和识别本实验室存在的不符合及潜在的不符合现象,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制订出所需纠正或预防的措施,对实施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进行跟踪验证。

3.3 各科室负责人应组织实施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3.4 技术管理者和质量主管应负责督促、协调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3.5 必要时监督员和内审员应当参与对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活动的监督。

3.6 执行人员应按照制订和批准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开展质量活动。

3.7 执行人员应该把所有的记录交给办公室档案管理员,由档案管理

员负责保存一切与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有关的文件和记录。 4 工作程序

4.1 原因分析

4.1.1 技术管理者、质量主管和监督员应在质量活动中努力地从客户反馈信息、工作评审、检测质量趋势、能力验证结果、不符合工作的控制、人员考核、监督记录、使用记录、纠正、预防、改进措施实施的有效性以及管理体系运行记录、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等诸多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质量信息,从而发现管理和技术活动存在的已经发生的,或潜在的不符合现象,并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描述不符合工作事实。

4.1.2 技术管理者、质量主管或实验室主任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识别,并确定偏离和不符合工作发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不符合原因存在的根源,根据已经发生问题的影响程度,分清轻重缓急,进而确定所应采取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4.1.3 对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偏离或不符合现象,技术管理者、质量主管或实验室主任应当及时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如:停止检测,扣发检测报告,立即通知已经收到报告和正在使用报告的所有客户或人员,以防止不符合的进一步蔓延和扩散。

4.1.4 技术管理者或质量主管在确认必须实施纠正措施时,应首先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描述已经发生的偏离和不符合的事实,经直接责任部门或人员确认后,由技术管理者或质量主管对其不符合的严重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所应采取的纠正措施。

4.1.5 当不符合或潜在的不符合原因涉及到实验室主任、技术管理者或质量主管分管的要素内容时,应分别由实验室主任、技术管理者或质量主管组织对责任人提出的纠正措施进行评价,制定纠正措施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4.1.6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制定应考虑能从根本上消除不符合的原因和防止不符合的再次发生,同时兼顾全面、有效、经济、快捷、合理的原则。所制定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一定要形成必要的文件,或对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补充、修订或完善。

4.1.7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实施应指定负责人和参加人,限定完成时间,落实必要的验证人员。

4.1.8 当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中涉及对管理体系文件的任何修改、补充或变更,应按照《文件控制程序》执行。修改后的管理体系文件应履行审批程序后发布实施。

4.1.9 质量主管或技术管理者应对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实施和实施结果加以监控、跟踪和验证,以确保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及时和有效。

4.1.10 当发现偏离和不符合工作的性质可能影响到实验室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法律责任、不良社会影响以及本实验室的员工职责、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时,质量主 管应尽快组织对相关活动区域进行一次附加的审核,以确定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偏离与不符合活动不会再次发生。

4.1.11技术管理者或质量主管应督促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实施,对

实施中出现的资源要求、时间要求以及其他必要的条件支持请求给予积极的配合和协作,对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的延迟给予有效的监督。对逾期没有完成的,技术管理者或质量主管应当查找原因,责成直接责任部门或人员报告未完成的原因或理由。情节严重的应报告实验室主任

4.1.12 查明理由和原因后,技术管理者或质量主管应当要求责任人或部门继续实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并再次提出限期完成日期。

4.1.13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之后,应由技术管理者或质量主管组织部门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对措施实施的有效性给予验证和评审,并在《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签署验证和评审意见。

4.1.14 重要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的相关记录应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要素之一。实验室主任可以据此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进行评价。

5 附表或相关程序文件

5.1 不符合工作控制的程序

5.2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3 纠正/预防/措施要求通知单

5.4 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情况表

5.5差错、事故报告及处理登记表

微山县鲁兴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2015年4月16号


相关文章

  • 需要的文件和记录
  • 合同与订单管理程序 五.相关文件 <过程设计开发管理程序> <工程更改管理程序> <产品质量管理程序> <出货检验指导书> 六.相关记录 与顾客沟通的来往邮件.传真或网上订单 <销售合同 ...查看


  • 质量控制程序
  •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全面检查实验室的检测能力,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管理者和 客户提供足够的信任度,特编制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中心内部的各项质量控制活动及参加外部的质量控制活动. 3 职 ...查看


  • 实验室资质认定首次评审整改报告
  • 实验室资质认定首次评审整改报告 编写人: 审核人: 签发人: 北京铁建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2011年 2月 日 根据我公司的申请,按照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许可评审通知书的安排,以岳爱敏为评审组长的评审组共五位专家及北京市**区质量技术监督 ...查看


  • 消防检测质量手册
  • 质 量 手 册 ( 第1版 ) xx-xx-xx发布 xx-xx-xx实施 . 质 量 手 册 版 号:第1版 审 核: 批 准 人: 生效日期: 控制状态: 编 号: 持 有 人: XXXX消防检测有限公司 (不受干预原则.公正性原则.保 ...查看


  • snawso计量认证评审准则
  •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 关于印发<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查看


  •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
  • CNAL/AC01:200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 (ISO/IEC17025:2005) Accreditation Criteria for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ies 中国实验室国家认 ...查看


  • 实验室人员职责
  • 中心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一. 中心主任 负责内部机构的设置及相关人员的确认:负责实验室必要的.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检测场地及办公设施.人力资源等基础资源的配备:负责对外部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申请.方案进行审批:负责对检测合同的签订:负责组织管理 ...查看


  • 2014版机动车辆检测质量手册
  • 机动车辆检测站质量手册 编制: 审核: 批准: 福建龙洲漳平分公司检测站 颁布日期:2014-1-11 实施日期:2014-1-11 目 录 批准 质量手册修订记录 1 公正性声明 2 服务承诺.质量方针及目标 3 术语 管理要求 4 组织 ...查看


  • 沃尔玛质量验厂审核清单
  • 文件及资料准备(Wal-Mart Non E&E) 注意:所有记录(如无特别要求)提供最近3个月的.生产线的记录请保留在生产线.记录请中午前放到会议室.前2项请在首次会议时提供! 另请准备几个提供给客户的产品来拍照. 1) 营业执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