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原则的表现:
(1)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 ①少数民族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 ②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政协委员; ③培养和使用民族干部,也是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重要措施。
(2)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但还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3)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2、民族团结原则:
★★(1)维护民族团结的必要性: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关系,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2)妨碍民族团结的因素:
民族分裂分子、民族歧视和民族偏见、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
★★(3)如何维护民族团结或从政治角度,如何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从政治角度)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之路。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团结提供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物质基础;
③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④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必须消除民族偏见,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要与极少数的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
⑤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义务,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1)原因: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如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政治保证;
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为此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③为了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首先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还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④民族地区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充分利用本民族地区的优势。(内外因相结合)
4、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的关系?
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三、简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为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实施了与之配套的法规、规章、条例等。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有力地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四、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前提:国家的统一领导
3、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洲、自治县(旗)。(民族乡、镇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
4、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原因(必然性):它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现实情况(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决定的,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8、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坚持和完善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4)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5)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如何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任何人不得到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无神论宣传,当然,任何宗教组织也不得到宗教活动场所以外宣传有神论。
(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注意:①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歪曲的反应,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所以宗教在阶级社会,消极作用是主要的。但它也对社会发展进步产生过进步影响。
②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宗教的消极作用虽然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但只要宗教存在,宗教的本质就不会发生变化。
③在我国现阶段,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不意味着宗教在我国已不具有消极作用。宗教与社会主义是不相适应的。因为社会主义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
④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意味着宗教在我国已不具有消极作用。
⑤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国家不鼓励公民信仰宗教。
⑥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不是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⑦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并不妨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二者是统一的。
2、如何以科学态度对待宗教?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
①宗教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或发展宗教,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遵循宗教发展规律,科学处理宗教问题。
②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信仰上的差异,并不影响其在政治上、经济上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③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为了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上来。
(2)要弘扬科学精神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不懈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3)中学生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人生。
注意:(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宣传无神论并不矛盾。
(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这是就公民的信仰而言的。但宗教对于国家来说,绝非个人的私事。
(3)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员只能是无神论者,不得信教,共产党员的思想信仰行为必须与共产党的先进性相一致。要信教,先要退党。
单元综合探究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有哪些?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民主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即真实性内容与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人民民主专政相适应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主要包括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原则的表现:
(1)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 ①少数民族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 ②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政协委员; ③培养和使用民族干部,也是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重要措施。
(2)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但还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3)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2、民族团结原则:
★★(1)维护民族团结的必要性: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关系,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2)妨碍民族团结的因素:
民族分裂分子、民族歧视和民族偏见、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
★★(3)如何维护民族团结或从政治角度,如何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从政治角度)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之路。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团结提供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物质基础;
③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④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必须消除民族偏见,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要与极少数的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
⑤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义务,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1)原因: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如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政治保证;
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为此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③为了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首先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还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④民族地区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充分利用本民族地区的优势。(内外因相结合)
4、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的关系?
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三、简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为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实施了与之配套的法规、规章、条例等。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有力地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四、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前提:国家的统一领导
3、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洲、自治县(旗)。(民族乡、镇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
4、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原因(必然性):它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现实情况(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决定的,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8、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坚持和完善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4)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5)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如何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任何人不得到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无神论宣传,当然,任何宗教组织也不得到宗教活动场所以外宣传有神论。
(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注意:①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歪曲的反应,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所以宗教在阶级社会,消极作用是主要的。但它也对社会发展进步产生过进步影响。
②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宗教的消极作用虽然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但只要宗教存在,宗教的本质就不会发生变化。
③在我国现阶段,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不意味着宗教在我国已不具有消极作用。宗教与社会主义是不相适应的。因为社会主义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
④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意味着宗教在我国已不具有消极作用。
⑤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国家不鼓励公民信仰宗教。
⑥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不是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⑦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并不妨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二者是统一的。
2、如何以科学态度对待宗教?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
①宗教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或发展宗教,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遵循宗教发展规律,科学处理宗教问题。
②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信仰上的差异,并不影响其在政治上、经济上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③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为了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上来。
(2)要弘扬科学精神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不懈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3)中学生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人生。
注意:(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宣传无神论并不矛盾。
(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这是就公民的信仰而言的。但宗教对于国家来说,绝非个人的私事。
(3)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员只能是无神论者,不得信教,共产党员的思想信仰行为必须与共产党的先进性相一致。要信教,先要退党。
单元综合探究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有哪些?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民主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即真实性内容与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人民民主专政相适应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主要包括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