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Ⅰ
党建研究
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探究与实践
倪思亮
(中国海洋大学
刘杰
青岛
海洋环境学院,山东266100)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科学研究的生力军,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来源。加强与改进研究生党建工作,不断提升研究生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切实提高研究生的专业水平、工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是实施“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党管人才”战略的内在要求。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既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符合党建工作要求,又要体现时代性,切合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是目前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目前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党员管理存在着组织、教育、管理不严密,组织归属感不强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生有着较为成熟的世界观,社会阅历和丰富的社会经验,他们思想相对成熟、独立、开放,价值取向多元化,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对各类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由于存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人生阅历、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差异,研究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认知问题的深度都存在差别。
2.研究生学习的离散性使得各专业、各研究方向之间的研究生缺乏了解,沟通功能较差,很难沿用本科生支部建制的形式来开展集体活动。在高校中,研究生是既不同于本科生,又不同于青年教师的一个特殊群体。从其学业特点看,研究生的学制目前一般为2—6年。学生在完成一年左右的课程阶段学习后,其余大部分时间在做实验和撰写论文。研究生除课程学习外,学位的取得主要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来完成。他们在各自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同方向的科研课题研究,有些学生虽然所学专业相同,但由于研究方向不同,指导教师不同,学习规律可能就会相差很大。研究生学习、生活、工作的离散性导致一些研究生以个人为中心,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较差,奉献和协作精神不够,对自己的思想要求不高,研究生党团组织也就有许多工作无法进一步深入,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研究生的政治热情。
3.由于就业形势的急剧变化使得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压力加大,政治学习时间严重被挤占,加之受市场经济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一些研究生将入党作为达到某种
28
个人目的的跳板,入党后忽视政治理论学习。因此,研究生党员的整体素质并没有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党员比例的增加而大幅度地提升。个别研究生党员带头作用意识淡薄,学习上不刻苦钻研;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功利性增强,奉献精神减弱的问题仍然存在。
二、目前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研究生党员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及其学习科研情况决定了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具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研究生由于其学习性质的原因,在学习期间基本都随其导师从事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由于各人研究方向不尽相同,导师也都分散在不同的实验室、部门,因此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存在着诸多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支部设置缺乏活力。
合理的组织建制是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保证。现阶段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模式。从总体上看,大多数研究生党支部的组织设置是合理或比较合理的,但也有一些党支部设置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少数研究生党支部形同虚设,长期涣散,甚至成了只收党费的组织,完全丧失了战斗堡垒作用。
2.支部骨干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目前,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状况不能完全适应党建工作发展的需要.存在着党务干部配备不足,工作量过大的问题。尽管高校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双高”师资力量的优势,但在实际工作中,“双高”教师参与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热情不高,导师几乎游离于研究生党建工作之外,很少参与和指导研究生党建工作。由于缺少教师的指导和监督,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3.支部组织活动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由于缺少学校或者院系层面的重视和推动,加上活动经费不足等原因,研究生党支部在如何开展贴近研究生实际、富于时代气息且受广大研究生党员欢迎的组织活动方面,主动性不够,创新意识淡薄,甚至满足于得过且过的状态;活动方式囿于读文件、报纸,或是由支部书记“一言堂、训训话”之类的老方式、老套路;活动氛围缺乏生气,缺少思想碰撞的激情,缺乏探索互动的乐趣,更谈不上有良好的成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弱化,使一些研究生党员失去参加组织活动的兴趣,甚至消极对待党组织生活,又使得少数研究生党支部长期怠于组织党员过
组织生活,即使组织一些活动,也多半是流于形式,穷于应付,效果欠佳。
三、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实践途径
加强研究生的党支部建设要具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勇于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研究探索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有效途径。
1.以学科为依托,优化支部组织设置模式。
目前,研究生党支部基本上按相关专业年级横向设置将支部建在班级的模式设置,按班级设置党支部有利于班级同学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班级各类活动的开展。但模式很难发挥支委会的传帮带作用,同时弱化了支部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以学科为依托,按管理的功能划分,可以融合横向和纵向特点按学科专业、课题组、实验室等设置的模式,纵向党支部模式的建立有其突出的优点。首先,它打破了年级界限,三个年级的党员形成一个支部,这样三年级的党员毕业了,新的一年级党员又加入了这个支部,永葆活力;其次,它能充分发挥支部书记的传帮带作用。大多数支部书记都有自己的工作特色和优势,纵向党支部的优势就在于老支书可以对下一任支书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特别在实验室和课题组中。共同的科研课题和学术研究任务将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在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同时,实验室的科研攻坚能力得到了夯实。
总结近年来关于研究生党支部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研究生党支部的功能决定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模式。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科特点,有利于科研活动开展,有利于支部内能以党建促学习风气、科研风气的良好形成。
2.以党员教师为骨干,有效加强党员干部的队伍建设。
研究生党员干部在支部工作中起重要作用,支部书记是党支部的核心,是党支部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研究生党支部有无战斗力、凝聚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支部书记的素质和能力。针对研究生这样一个知识群体及其在新时期表现出来的特点,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在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中的骨干作用,致力于建设一支以教师为骨干,专兼职相结合的党支部建设工作队伍。发挥党员教师特别是党员导师队伍的作用。导师与研究生接触较多,关系也比较密切,他们的思想言行对研究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导师特殊的身份和角色,决定了其在研究生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应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让导师在对研究生进行业务培养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和指导研究生的党建工作。同时加强党支部书记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党支部书记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其党性修养,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帮助其熟悉党支部工作的具体内容,全面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党建工作效率,为研究生党支部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以学术为动力,建设科研型党支部。
围绕“以党建带学术、以学术促党建”的思路,研究生党支部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争创科研型党支部。科研型党支部建设必须以学术、科研作为根本动力,加强组织和
队伍建设,建设和谐协作的科研团队,从而推动整个科研集体的全面发展。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和党在新时期的任务和要求,紧紧把握研究生党员的思想实际和研究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学术为活动载体,精心设计和组织既有时代气息,又有较高学术含量的支部活动,让支部活动充满思想、蕴涵智慧。以学术为载体的支部活动方式,党支部要发挥核心作用,因此党支部自身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选拔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出众的优秀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其次,党支部建设要与科研团队建设结合起来,党支部的凝聚力要体现在科研团队的凝聚力上来,党员的先进性要体现在党员在科研团队的作用与地位上来。第三,重视科研尖兵的培养和发展工作。以学术作为活动载体,需要注意克服违背党建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脱离工作实际、为学术而学术、把学术庸俗化或将一般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替代党建工作的倾向和作风。
4.以再教育为基石,完善党支部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生党员的学习特色是:专业性强,自主性强。适应这一特点,党支部应采取同学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密切结合政治形势的要求,充实、丰富党内教育和党外组织生活的内容,增强活动的针对性、说理性和实效性。同时要加大对研究生新党员的考察力度,改进对研究生党员的继续培训和教育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研究生党支部的教育和管理的各项制度,如党支部目标管理制度、组织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等等,力求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发挥研究生自主意识强的特点,充分调动研究生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切实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支部的自身建设,保证研究生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5.以和谐为目标,全面推进研究生党支部建设。
建立党内目标责任制,党支部书记要承担管好、建好支部的直接责任,营造和谐的科研环境;广大党员要以实际行动促进科研团队的建设与发展,在注重个人科研成果的同时,更要注重个人的学术道德和团队精神。要充分调动党员研究生导师参与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实现研究生党员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与研究生学习和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完善激励机制,发挥研究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与科技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在党员群体中鼓励争先创优,激发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党员同志带动非党员同志,共同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创建优良学术风气。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一项创新工程。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找准推进这项工作的着力点,按照“以培养高级人才为目标、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以和谐为目标、建设研究型党支部”的思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先进的工作方式,大胆创新,为社会主义精英教育,为党和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励立庆,王志军.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理念创新[J].高教与经济,2008,(9).
责任编辑郑百灵
29
2010.Ⅰ
党建研究
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探究与实践
倪思亮
(中国海洋大学
刘杰
青岛
海洋环境学院,山东266100)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科学研究的生力军,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来源。加强与改进研究生党建工作,不断提升研究生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切实提高研究生的专业水平、工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是实施“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党管人才”战略的内在要求。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既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符合党建工作要求,又要体现时代性,切合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是目前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目前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党员管理存在着组织、教育、管理不严密,组织归属感不强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生有着较为成熟的世界观,社会阅历和丰富的社会经验,他们思想相对成熟、独立、开放,价值取向多元化,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对各类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由于存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人生阅历、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差异,研究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认知问题的深度都存在差别。
2.研究生学习的离散性使得各专业、各研究方向之间的研究生缺乏了解,沟通功能较差,很难沿用本科生支部建制的形式来开展集体活动。在高校中,研究生是既不同于本科生,又不同于青年教师的一个特殊群体。从其学业特点看,研究生的学制目前一般为2—6年。学生在完成一年左右的课程阶段学习后,其余大部分时间在做实验和撰写论文。研究生除课程学习外,学位的取得主要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来完成。他们在各自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同方向的科研课题研究,有些学生虽然所学专业相同,但由于研究方向不同,指导教师不同,学习规律可能就会相差很大。研究生学习、生活、工作的离散性导致一些研究生以个人为中心,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较差,奉献和协作精神不够,对自己的思想要求不高,研究生党团组织也就有许多工作无法进一步深入,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研究生的政治热情。
3.由于就业形势的急剧变化使得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压力加大,政治学习时间严重被挤占,加之受市场经济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一些研究生将入党作为达到某种
28
个人目的的跳板,入党后忽视政治理论学习。因此,研究生党员的整体素质并没有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党员比例的增加而大幅度地提升。个别研究生党员带头作用意识淡薄,学习上不刻苦钻研;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功利性增强,奉献精神减弱的问题仍然存在。
二、目前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研究生党员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及其学习科研情况决定了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具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研究生由于其学习性质的原因,在学习期间基本都随其导师从事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由于各人研究方向不尽相同,导师也都分散在不同的实验室、部门,因此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存在着诸多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支部设置缺乏活力。
合理的组织建制是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保证。现阶段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模式。从总体上看,大多数研究生党支部的组织设置是合理或比较合理的,但也有一些党支部设置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少数研究生党支部形同虚设,长期涣散,甚至成了只收党费的组织,完全丧失了战斗堡垒作用。
2.支部骨干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目前,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状况不能完全适应党建工作发展的需要.存在着党务干部配备不足,工作量过大的问题。尽管高校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双高”师资力量的优势,但在实际工作中,“双高”教师参与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热情不高,导师几乎游离于研究生党建工作之外,很少参与和指导研究生党建工作。由于缺少教师的指导和监督,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3.支部组织活动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由于缺少学校或者院系层面的重视和推动,加上活动经费不足等原因,研究生党支部在如何开展贴近研究生实际、富于时代气息且受广大研究生党员欢迎的组织活动方面,主动性不够,创新意识淡薄,甚至满足于得过且过的状态;活动方式囿于读文件、报纸,或是由支部书记“一言堂、训训话”之类的老方式、老套路;活动氛围缺乏生气,缺少思想碰撞的激情,缺乏探索互动的乐趣,更谈不上有良好的成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弱化,使一些研究生党员失去参加组织活动的兴趣,甚至消极对待党组织生活,又使得少数研究生党支部长期怠于组织党员过
组织生活,即使组织一些活动,也多半是流于形式,穷于应付,效果欠佳。
三、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实践途径
加强研究生的党支部建设要具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勇于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研究探索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有效途径。
1.以学科为依托,优化支部组织设置模式。
目前,研究生党支部基本上按相关专业年级横向设置将支部建在班级的模式设置,按班级设置党支部有利于班级同学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班级各类活动的开展。但模式很难发挥支委会的传帮带作用,同时弱化了支部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以学科为依托,按管理的功能划分,可以融合横向和纵向特点按学科专业、课题组、实验室等设置的模式,纵向党支部模式的建立有其突出的优点。首先,它打破了年级界限,三个年级的党员形成一个支部,这样三年级的党员毕业了,新的一年级党员又加入了这个支部,永葆活力;其次,它能充分发挥支部书记的传帮带作用。大多数支部书记都有自己的工作特色和优势,纵向党支部的优势就在于老支书可以对下一任支书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特别在实验室和课题组中。共同的科研课题和学术研究任务将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在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同时,实验室的科研攻坚能力得到了夯实。
总结近年来关于研究生党支部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研究生党支部的功能决定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模式。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科特点,有利于科研活动开展,有利于支部内能以党建促学习风气、科研风气的良好形成。
2.以党员教师为骨干,有效加强党员干部的队伍建设。
研究生党员干部在支部工作中起重要作用,支部书记是党支部的核心,是党支部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研究生党支部有无战斗力、凝聚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支部书记的素质和能力。针对研究生这样一个知识群体及其在新时期表现出来的特点,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在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中的骨干作用,致力于建设一支以教师为骨干,专兼职相结合的党支部建设工作队伍。发挥党员教师特别是党员导师队伍的作用。导师与研究生接触较多,关系也比较密切,他们的思想言行对研究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导师特殊的身份和角色,决定了其在研究生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应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让导师在对研究生进行业务培养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和指导研究生的党建工作。同时加强党支部书记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党支部书记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其党性修养,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帮助其熟悉党支部工作的具体内容,全面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党建工作效率,为研究生党支部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以学术为动力,建设科研型党支部。
围绕“以党建带学术、以学术促党建”的思路,研究生党支部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争创科研型党支部。科研型党支部建设必须以学术、科研作为根本动力,加强组织和
队伍建设,建设和谐协作的科研团队,从而推动整个科研集体的全面发展。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和党在新时期的任务和要求,紧紧把握研究生党员的思想实际和研究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学术为活动载体,精心设计和组织既有时代气息,又有较高学术含量的支部活动,让支部活动充满思想、蕴涵智慧。以学术为载体的支部活动方式,党支部要发挥核心作用,因此党支部自身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选拔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出众的优秀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其次,党支部建设要与科研团队建设结合起来,党支部的凝聚力要体现在科研团队的凝聚力上来,党员的先进性要体现在党员在科研团队的作用与地位上来。第三,重视科研尖兵的培养和发展工作。以学术作为活动载体,需要注意克服违背党建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脱离工作实际、为学术而学术、把学术庸俗化或将一般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替代党建工作的倾向和作风。
4.以再教育为基石,完善党支部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生党员的学习特色是:专业性强,自主性强。适应这一特点,党支部应采取同学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密切结合政治形势的要求,充实、丰富党内教育和党外组织生活的内容,增强活动的针对性、说理性和实效性。同时要加大对研究生新党员的考察力度,改进对研究生党员的继续培训和教育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研究生党支部的教育和管理的各项制度,如党支部目标管理制度、组织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等等,力求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发挥研究生自主意识强的特点,充分调动研究生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切实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支部的自身建设,保证研究生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5.以和谐为目标,全面推进研究生党支部建设。
建立党内目标责任制,党支部书记要承担管好、建好支部的直接责任,营造和谐的科研环境;广大党员要以实际行动促进科研团队的建设与发展,在注重个人科研成果的同时,更要注重个人的学术道德和团队精神。要充分调动党员研究生导师参与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实现研究生党员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与研究生学习和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完善激励机制,发挥研究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与科技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在党员群体中鼓励争先创优,激发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党员同志带动非党员同志,共同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创建优良学术风气。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一项创新工程。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找准推进这项工作的着力点,按照“以培养高级人才为目标、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以和谐为目标、建设研究型党支部”的思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先进的工作方式,大胆创新,为社会主义精英教育,为党和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励立庆,王志军.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理念创新[J].高教与经济,2008,(9).
责任编辑郑百灵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