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樵夫,别砍那棵树
教学目标
1.把握诗的内容,体会“这棵老树”的象征意义。
2.品味感情强烈的诗句。
3.培养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人感情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人在诗中寄托的感情。
教学难点
老树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纪弦的诗歌《一片槐树叶》,这片槐树叶触发了作者无限的情思。其实,在生活中,也常常有许许多多能触动我们的无限情思的事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棵老树曾经触动了美国诗人乔治·珀金斯·莫里斯怎样的情思。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乔治·珀金斯·莫里斯(1802~1864),美国记者、诗人和戏剧家,19世纪20年代,他当过《纽约镜报》的编辑,他最著名的是他多愁善感的诗,其中最主要的一首就是《樵夫,别砍那棵树》。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人们便十分珍爱这首诗,它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
三、听老师范读,注意朗读技巧
朗诵技巧:
①停顿。
②重音: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③表现激动、愤怒等内容速度较快;悲伤、失望、哭泣等内容速度较慢。 ④语调升降就是抑、扬、顿、挫的搭配。
⑤情感要充沛。
四、初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1.自由朗读全诗。
2.学生自由发表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必强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
五、再读诗歌,深入赏析
(一)品读第一节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呼喊?诗歌开头两句的作用
是什么?
师生讨论明确:因为诗人与老树有深厚的感情。开头两句,开篇入题,
发出真诚的呼吁,表达对老树的深情。
2.找出本节中表达诗人与这棵树之间的深厚感情的句子。
师生讨论明确:我年轻时它遮蔽过我,是我先祖亲手种在他的小屋边。
3.诗人对樵夫的态度怎样?
师生讨论明确:平和劝说。
(二)品读第二节
1.这一节写了“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哪些原因呢?
明确:“它的光荣和名声/已传遍各处”——贡献大;“它的根已在土里扎
牢”——扎根牢;“它现在已是参天的大树”——已成材。
2.此时,诗人对于樵夫的态度是怎样的?
师生讨论明确:动情地责问。
(三)品读第三节
1.怎样理解“原谅我愚蠢的泪水,让那棵老橡树留着!”这句诗?
师生讨论明确:作者用近乎哀求的口吻请求让那棵老橡树留下。“我”可
以不顾自尊流泪乞求,从中可以看出“我”对老橡树的
深厚感情。在别人看来“愚蠢”的眼泪,对诗人来说却
是情之最真的体现,诗人无法抑制泪水,因为老橡树曾
经带给他那么多美好的回忆。
2.这一节中,诗人对于樵夫的态度又起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师生讨论明确:恳切的哀求。因为诗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回忆起一家
人在树阴下度过的美好时光。
(四)品读第四节
1.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师生讨论明确:这一节,诗人先是对老树诉说衷情,表明自己对老树的
深厚感情,然后转向樵夫,警告他别伤着那棵树。
2.怎样理解“当我还能伸手拯救它时,你的斧子别伤着它。” 这句诗?
师生讨论明确:表示了只要“我”还在,就要誓死保卫那棵树,与它共
存亡的决心。
3.这一节诗人在写法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什么效果?
师生讨论明确:这一节由前两节的第三人称换成了第二人称,直抒胸臆,
对老树诉说衷情,表达对老树的深切依恋和热情的赞美,
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4.这时诗人的态度有何变化?
师生讨论明确:随着感情的加强,语气也由最初的平和劝说,到后来的
真诚恳求,再转为最后的严厉警告:“樵夫,离开那地方”,
“你的斧子别伤着它”。
六、学生自由讨论,深入探究诗歌内容
1.说说诗人为什么会对这棵老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讨论明确:因为这棵树给我留下太多的美好回忆。它是我祖先亲手种下,
现已长成参天大树,孩提的我常在它的树阴下玩乐、嬉戏,在
这里妈妈吻过我,爸爸抚摸过我。一切美好的回忆都与它有关,
所以我对这棵老橡树有着深厚的感情。
2.这首诗表达作者的什么愿望?
师生讨论明确:老树寄托了诗人所有美好的回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
足亲情和纯真童年的向往、对往事的追忆……作者希望
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珍视。
七、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通过配乐朗诵、自由朗诵、集体朗诵、个人朗诵等方式,品味强烈的思想感情。
八、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题
8. 樵夫,别砍那棵树
教学目标
1.把握诗的内容,体会“这棵老树”的象征意义。
2.品味感情强烈的诗句。
3.培养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人感情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人在诗中寄托的感情。
教学难点
老树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纪弦的诗歌《一片槐树叶》,这片槐树叶触发了作者无限的情思。其实,在生活中,也常常有许许多多能触动我们的无限情思的事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棵老树曾经触动了美国诗人乔治·珀金斯·莫里斯怎样的情思。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乔治·珀金斯·莫里斯(1802~1864),美国记者、诗人和戏剧家,19世纪20年代,他当过《纽约镜报》的编辑,他最著名的是他多愁善感的诗,其中最主要的一首就是《樵夫,别砍那棵树》。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人们便十分珍爱这首诗,它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
三、听老师范读,注意朗读技巧
朗诵技巧:
①停顿。
②重音: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③表现激动、愤怒等内容速度较快;悲伤、失望、哭泣等内容速度较慢。 ④语调升降就是抑、扬、顿、挫的搭配。
⑤情感要充沛。
四、初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1.自由朗读全诗。
2.学生自由发表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必强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
五、再读诗歌,深入赏析
(一)品读第一节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呼喊?诗歌开头两句的作用
是什么?
师生讨论明确:因为诗人与老树有深厚的感情。开头两句,开篇入题,
发出真诚的呼吁,表达对老树的深情。
2.找出本节中表达诗人与这棵树之间的深厚感情的句子。
师生讨论明确:我年轻时它遮蔽过我,是我先祖亲手种在他的小屋边。
3.诗人对樵夫的态度怎样?
师生讨论明确:平和劝说。
(二)品读第二节
1.这一节写了“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哪些原因呢?
明确:“它的光荣和名声/已传遍各处”——贡献大;“它的根已在土里扎
牢”——扎根牢;“它现在已是参天的大树”——已成材。
2.此时,诗人对于樵夫的态度是怎样的?
师生讨论明确:动情地责问。
(三)品读第三节
1.怎样理解“原谅我愚蠢的泪水,让那棵老橡树留着!”这句诗?
师生讨论明确:作者用近乎哀求的口吻请求让那棵老橡树留下。“我”可
以不顾自尊流泪乞求,从中可以看出“我”对老橡树的
深厚感情。在别人看来“愚蠢”的眼泪,对诗人来说却
是情之最真的体现,诗人无法抑制泪水,因为老橡树曾
经带给他那么多美好的回忆。
2.这一节中,诗人对于樵夫的态度又起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师生讨论明确:恳切的哀求。因为诗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回忆起一家
人在树阴下度过的美好时光。
(四)品读第四节
1.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师生讨论明确:这一节,诗人先是对老树诉说衷情,表明自己对老树的
深厚感情,然后转向樵夫,警告他别伤着那棵树。
2.怎样理解“当我还能伸手拯救它时,你的斧子别伤着它。” 这句诗?
师生讨论明确:表示了只要“我”还在,就要誓死保卫那棵树,与它共
存亡的决心。
3.这一节诗人在写法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什么效果?
师生讨论明确:这一节由前两节的第三人称换成了第二人称,直抒胸臆,
对老树诉说衷情,表达对老树的深切依恋和热情的赞美,
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4.这时诗人的态度有何变化?
师生讨论明确:随着感情的加强,语气也由最初的平和劝说,到后来的
真诚恳求,再转为最后的严厉警告:“樵夫,离开那地方”,
“你的斧子别伤着它”。
六、学生自由讨论,深入探究诗歌内容
1.说说诗人为什么会对这棵老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讨论明确:因为这棵树给我留下太多的美好回忆。它是我祖先亲手种下,
现已长成参天大树,孩提的我常在它的树阴下玩乐、嬉戏,在
这里妈妈吻过我,爸爸抚摸过我。一切美好的回忆都与它有关,
所以我对这棵老橡树有着深厚的感情。
2.这首诗表达作者的什么愿望?
师生讨论明确:老树寄托了诗人所有美好的回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
足亲情和纯真童年的向往、对往事的追忆……作者希望
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珍视。
七、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通过配乐朗诵、自由朗诵、集体朗诵、个人朗诵等方式,品味强烈的思想感情。
八、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