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课时方案
年级:七年级 学段:第一学期第四单元 学科:语文 版本:苏教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批注法,归纳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
2、通过拓展性阅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3、通过写导游解说词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模块一:课时目标
教学板块1:明确任务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三峡》这篇课文,用短短的文字,把三峡的美,表现得神奇秀丽!它的山旋水转、四季变幻和奇境迭出,给人以画之笔意、诗之灵感,那么作者是采用了哪些笔法来加以表现的呢,现在的三峡又是怎样的情形呢,这将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是:
模块二: 写作特色
教学板块2
:我来批注
边读边在字里行间圈点勾划作批注,看谁分析得妙,更要看谁有独到的见解。 我来批注
模仿示例,任选一段作批注。
要求:结合内容,点明写法。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的美,美在山高。课文以“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1
正面落笔,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地貌特点;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峰峦绵长,遮天蔽日的山势。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圈点批注,全班交流,时间约6分钟)
刚才同学们经过认真的阅读和批注,并经过交流,相信大家对文章的写法已经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在把同学们的思考再整理一下。
教学板块3:我来归纳
2分钟时间思考一下,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归纳写作特点,时间2分钟。)
本文的练字造句,前面没有专门提及,我们还是引用余秋雨先生在他的《文化苦旅》中的一段评价吧:‚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划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模块三:
教学板块4:对比阅读
2 拓展阅读
不少小峡。课文所写的,是三峡的总特点。那么,每个峡是不是都是这样呢?有没有各自的个性呢?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水经注》里介绍的西陵峡中一个叫黄牛峡的一段文字,与本文进行一番对比阅读。
对比阅读
江水有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也。
——选自《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
两段文字有何相同有何不同。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同学们展开合作学习才能解决。下面,请同学们先用二三分钟的时间自己独立阅读和思考,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推选出一位主持人和小组发言代表,讨论时,大家要人人参与,
江水有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
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
归纳一下。在内容上,两段文字都以描山绘水为主:写山,都突出了山的高峻;写水,也都强调了水的湍急。但《三峡》写山,抓住了整体特征,‚两岸连山, 3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黄牛峡》的山,则抓住其代表景物‚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三峡》写水,抓住季节特点,分别展开;《黄牛峡》写水,则突出了其迂回曲折的特点。在写法上,两文都引用歌谣,借以烘托景物特征;不同的是,《三峡》动用了各种表现手法,而《黄牛峡》基本上只用了单一的白描。
教学板块5:拓展阅读
里,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拓宽视野,打破文体的界限,穿越时空的隧道,来读一读唐宋诗人笔下的三峡又是怎样的呢。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完全是化用文中“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意思,却是另一番心情:当时正在流放途中,至白帝城,忽闻得赦,便急回江陵,实则也和王命有关。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拓展阅读
巫山高 (张九龄)
巫山与天近,烟景长青荧。
此中楚王梦,梦得神女灵。
神女去已久,云雨空冥冥。 唯有巴猿啸,哀音不可听。
及到巫山神女的传说,在《水经注》中,就在《三峡》之前,记载了这个传说。相传天帝有个小女儿叫瑶姬,不幸早亡,天帝可怜她,把她封在巫山为神,她的精魂化为灵芝草。又传说她早上化为行云,傍晚化为行雨。瑶姬的神奇传说引起了后人的无限遐想,据说战国时的楚襄王还与巫山神女有过一段梦中恋情哩。张九龄诗中的‚楚王梦‛、陆游诗中的‚朝云梦雨‛等,都是与神女有关的。下面,我们就用5分钟时间,来读一读这两首诗,看一看他们诗中有哪些诗句化用了《三峡》的内容,并说说他们是怎样发挥想像的。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阅读,交流。时间4分钟)
传说联想而来。
4
巫山与天近——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唯有巴猿啸,哀音不可听——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夜猿啼明月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模块四: 联想想像
教学板块6:当回小导游
牛峡》和三首唐宋诗,我们一定还神游在三峡的美景中吧。此时,你心中是不是涌动着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呢?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让我们以三峡小导游的身份,选取三峡中的一个景点,用6分钟左右的时间,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导游词。 可要注意,随着葛洲坝水库和三峡水库的相继建成,实现了毛泽东主席‚高峡出平湖‛的理想,郦道元笔下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险况已经风光不再喽。
当回小导游
根据课文内容,选取三峡某个季节的某个景点,发挥想像,模仿示例,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导游词。
下面,先请同学们看一段示例:
翟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捱不上。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说得最好:“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为了帮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三峡,再为同学们提供一组图片供大家参考。
当回小导游
根据课文内容,选取三峡某个季节的某个景点,发挥想像,模仿示例,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导游词。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写导游词,组织学生交流。)
相信三峡的明天一定更辉煌。今天的作业将积累的诗句整理在笔记本上,将你写的导游词进一步修改后介绍给你的朋友。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5
《三峡》课时方案
年级:七年级 学段:第一学期第四单元 学科:语文 版本:苏教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批注法,归纳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
2、通过拓展性阅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3、通过写导游解说词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模块一:课时目标
教学板块1:明确任务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三峡》这篇课文,用短短的文字,把三峡的美,表现得神奇秀丽!它的山旋水转、四季变幻和奇境迭出,给人以画之笔意、诗之灵感,那么作者是采用了哪些笔法来加以表现的呢,现在的三峡又是怎样的情形呢,这将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是:
模块二: 写作特色
教学板块2
:我来批注
边读边在字里行间圈点勾划作批注,看谁分析得妙,更要看谁有独到的见解。 我来批注
模仿示例,任选一段作批注。
要求:结合内容,点明写法。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的美,美在山高。课文以“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1
正面落笔,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地貌特点;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峰峦绵长,遮天蔽日的山势。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圈点批注,全班交流,时间约6分钟)
刚才同学们经过认真的阅读和批注,并经过交流,相信大家对文章的写法已经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在把同学们的思考再整理一下。
教学板块3:我来归纳
2分钟时间思考一下,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归纳写作特点,时间2分钟。)
本文的练字造句,前面没有专门提及,我们还是引用余秋雨先生在他的《文化苦旅》中的一段评价吧:‚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划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模块三:
教学板块4:对比阅读
2 拓展阅读
不少小峡。课文所写的,是三峡的总特点。那么,每个峡是不是都是这样呢?有没有各自的个性呢?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水经注》里介绍的西陵峡中一个叫黄牛峡的一段文字,与本文进行一番对比阅读。
对比阅读
江水有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也。
——选自《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
两段文字有何相同有何不同。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同学们展开合作学习才能解决。下面,请同学们先用二三分钟的时间自己独立阅读和思考,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推选出一位主持人和小组发言代表,讨论时,大家要人人参与,
江水有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
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
归纳一下。在内容上,两段文字都以描山绘水为主:写山,都突出了山的高峻;写水,也都强调了水的湍急。但《三峡》写山,抓住了整体特征,‚两岸连山, 3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黄牛峡》的山,则抓住其代表景物‚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三峡》写水,抓住季节特点,分别展开;《黄牛峡》写水,则突出了其迂回曲折的特点。在写法上,两文都引用歌谣,借以烘托景物特征;不同的是,《三峡》动用了各种表现手法,而《黄牛峡》基本上只用了单一的白描。
教学板块5:拓展阅读
里,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拓宽视野,打破文体的界限,穿越时空的隧道,来读一读唐宋诗人笔下的三峡又是怎样的呢。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完全是化用文中“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意思,却是另一番心情:当时正在流放途中,至白帝城,忽闻得赦,便急回江陵,实则也和王命有关。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拓展阅读
巫山高 (张九龄)
巫山与天近,烟景长青荧。
此中楚王梦,梦得神女灵。
神女去已久,云雨空冥冥。 唯有巴猿啸,哀音不可听。
及到巫山神女的传说,在《水经注》中,就在《三峡》之前,记载了这个传说。相传天帝有个小女儿叫瑶姬,不幸早亡,天帝可怜她,把她封在巫山为神,她的精魂化为灵芝草。又传说她早上化为行云,傍晚化为行雨。瑶姬的神奇传说引起了后人的无限遐想,据说战国时的楚襄王还与巫山神女有过一段梦中恋情哩。张九龄诗中的‚楚王梦‛、陆游诗中的‚朝云梦雨‛等,都是与神女有关的。下面,我们就用5分钟时间,来读一读这两首诗,看一看他们诗中有哪些诗句化用了《三峡》的内容,并说说他们是怎样发挥想像的。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阅读,交流。时间4分钟)
传说联想而来。
4
巫山与天近——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唯有巴猿啸,哀音不可听——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夜猿啼明月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模块四: 联想想像
教学板块6:当回小导游
牛峡》和三首唐宋诗,我们一定还神游在三峡的美景中吧。此时,你心中是不是涌动着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呢?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让我们以三峡小导游的身份,选取三峡中的一个景点,用6分钟左右的时间,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导游词。 可要注意,随着葛洲坝水库和三峡水库的相继建成,实现了毛泽东主席‚高峡出平湖‛的理想,郦道元笔下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险况已经风光不再喽。
当回小导游
根据课文内容,选取三峡某个季节的某个景点,发挥想像,模仿示例,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导游词。
下面,先请同学们看一段示例:
翟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捱不上。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说得最好:“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为了帮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三峡,再为同学们提供一组图片供大家参考。
当回小导游
根据课文内容,选取三峡某个季节的某个景点,发挥想像,模仿示例,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导游词。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写导游词,组织学生交流。)
相信三峡的明天一定更辉煌。今天的作业将积累的诗句整理在笔记本上,将你写的导游词进一步修改后介绍给你的朋友。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