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冬青教授谈高考作文
今天先登出第一篇:审题。希望对即将走进考场的考生们有所帮助。
高考作文的限定很多,但最大的限定就是给定了一个“题目”,所有考生都必须按照给定的“题目”来写文章。对于考试来讲,这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是必要的、正常的。这就给高考作文提出了首要的要求:我们必须好好“审题”,写出的作文才能符合“题意”。反之,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任意写一个东西,有可能是准备好的,这就失去了公平。所以,在题意的限制下作文,是高考作文最重要的要求。骆冬青
审题关键在于要“切”到自己
什么是好的审题的方式?要点在于切题。如果构思的过程能够很好地切题,那么,文章写作就有了最重要的基础。什么叫切题?“切”,用锋利的物品对准目标,垂直向下,叫“切”。有一年过春节的时候,有人送了一条冷冻的狗腿给我,我该拿这条狗腿怎么办呢?要先把它用刀切开。一般的刀切不动,我找了一把很快的刀,切的时候用力向下,突然感觉到一种“晶晶亮、透心凉”的爽利,一种很冷酷、很亲密的快感,按住狗腿的那一只手感觉到很舒服——手指头已快被切到骨头了!那个春节过的很惨?? 但我很好地领悟到什么叫“切”。“切”就是要透过皮肤、透过脂肪、血脉?? 透过好多东西,直到骨头!
高考作文的题目,往往都是比较宏大的主题,由一些大的概念构成。即使是看似具体乃至具象的事物,作为高考作文的题目,也必须引申为高远的概念或观念。这是合理的。那么,对着看似宏大的概念,我们如何下手?必须就“切”下去,一直切到我们自己的感觉,到有一种特别的感觉!这种特别的感觉,从何而来?我想,就是你“切”到了自己。“切”不到自己,比如,写“青春”,却感觉不到你对青春有任何感觉,完全跟自己不搭界,那么,你就没有进入到这个题目,也没有进入到这个题目所规定的构思状态。
“切”到“心疼”才能避免“大路货”
要把自己“感”到题目当中去,把自己整个儿的感觉、感受、感悟,
“感”到“题意”之中。否则,你切的还是“狗腿”,你写的文章缺乏自己的直感。那么,就不可能深入到“题意”的核心。
所以,审题的关键,就是你首先自己要进入到题目当中去,要用自己作刀来切入,要切到你自己的痛点、痛处。没有感觉到那种“透心凉”的感觉,没有感觉到这种“透心凉”之后的疼痛,那就还未真正切到内心深处。我们中国人一般说“心疼”,指的是一种深层的情感,一种深挚的关切。我说的“切”,说的“疼”,其实,就是要唤起“心疼”的感觉。当作文的“题意”,与我们自己内心深处最重要、最温柔、最娇嫩,同时也是最坚定、最固执、最强硬的部分,在“切”时相遇,那么,我们就寻找到文章乃至生命中最牢靠的基石。
作文中的“大路货”,往往是在概念上兜兜转转,空话多而实感少,写自己没有真切体会和感悟的东西,几乎成为一种“新常态”。这就说明我们的切题有问题,写的不是自己想写的,不是自己觉得很重要的,不是跟自己的内心世界、跟自己心痛心疼的某种体会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作文你连自己都打动不了,还能指望用它来打动别人?
只写自己的感觉、感受、感悟
当我们面对一个陌生的题目,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可是更需要一个投入或曰“感”入的过程。无论如何,这个过程不能省。尽管留给高考作文的时间急迫得要命,可是我们在此时更需要把真实的生命投入其中。
“不能输在起点上”,构思的起点,就在于“审题”;在“审题”时,如同在“审美”中一样,需要真切的生命和心灵的灌注。当“题意”在我的心灵的“碰撞”、“切入”下,相互进入,融洽为一时,它就跟我内心深处的某种体验很好地挂上钩。这就是“审题”过后,必须切题,切到自己内心最重要的地方。
在考试那么短的时间里,找到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那就够了。高考作文篇幅有限,不用你想那么多,你想多了,就真的“想多了”。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如何找到对自己来说感觉最深刻、最痛彻的某个点,从这个点来出发来写,就有了自信的根基。只有这样审题、切题,你才能超越其他同学。
高考全省几十万人考,最容易发生的就是跟人家撞车、碰撞。“心往一处想”,在高考作文中是可怕的。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大面积的平庸、呆板、格式化的文章,其源头就在于不能自己感受、思考问题。
要避免,最好的办法就是,我只写自己具有的感觉、感受、感悟,这些别人未必有,即便有,但他的感觉、感受方式跟我不可能一模一样。因为我写的是自己,自己的性情气质、生命意志、思想才华??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找到了“我”,找到了独特的“世界”,我们就在限定的“题意”中,找到了一个自由的天地。
原标题: 高考临近,本报特邀南师大骆冬青教授解读高考作文,今推出第一篇—— 高考作文审题:要切到“痛”处
前天和昨天,南师大文学院骆冬青教授分别就高考作文的审题和文体谈了自己的观点,具体到写,该怎么下手呢,今天重点就考生中常写的记叙类和议论类文章做出指导。记叙文既要“慢”,也要“快”;而议论文绝对不是保险分的“最佳拍档”,空谈的议论会让阅卷老师很反感。
a 记叙类文章 “要让子弹飞一会儿”
一篇八百字左右的文章,怎样叙事?是高考作文写“记叙”类文章的
主要关切。高中毕业生已读过无数文章,足够揣摩、借鉴之用。可是,到写作的时候,许多人几乎自动把自己“幼稚”化了。老师也教了好多技巧,但在写作时却很难调动出来。
进入要害,必须“快”
我想,注意运用多种手段,精心裁剪,巧妙构思,才能使这短小的文章焕发光华。这就要求,文章进入要害,必须“快”。千字文难写,难在哪儿?你要把你所有的精华部分一下子都呈现出来。最好是一看到你的开头,就把我吸引住、诱惑住,让我忍不住想要看到底,你就成功了一半。文章可以是重点写一个人物,或者一个情节、一个场景,但是都要在头脑里想,这些内容,怎样在这个很短的文章里呈现。同学们都学过倒叙、插叙、补叙之类,但是,很可怕的,到了作文中这些都没有了,都变成了从头至尾的平铺直叙。平铺直叙是写文章的大忌,一路平铺直叙下去,八百字很快没了,想调动什么都调动不出来了。一个作家请契诃夫看他的小说,求教为什么写得不精彩。契诃夫看完说,你把小说前
边的一部分砍掉,再把后面的一部分砍掉,再看看。那个人这样试了后,觉得似乎比原来好了很多。就是说,他保留了最好的那一块,反而精粹、集中;有时候没有“结尾”,却引人无限的遐想,“言有尽而意无穷”,文章就变得不一样了。为了精粹,还要求我们调动倒叙、插叙等方式。叙事性文体还要注意选择叙事的角度,看从哪个人的角度来讲故事,才最适合。小学生式的第一人称叙事,再加上平铺直叙,常常是最平庸的。因此,精心剪裁,才可以很快切入到你要表达的主题。很快地切入,很快地退出,就可赋予文章一种艺术的意味。
描写则需要“慢下来”
集中到叙事的核心,人物、情节、场景,就要注意少叙述,多描写。叙述的特点在于陈述“过程”,着力交待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描写则注重具体描绘人
物或景物的状态、样貌,尤其是事情发生发展的细节和特征。一旦展开叙述,可贵的篇幅很快就浪费了。大家应当把力量集中到主要的、关键的人物、情节与场景的描写当中。电影《让子弹飞》,开头是土匪头子带人在铁道边拦截县长,土匪头子瞄准后打了一枪,好像过了好久,没有听到声音,旁边的土匪说要不要再打一枪,那个土匪头子很拽,很淡定地说,“不,让子弹飞一会儿。”“让子弹飞一会儿”,就将本来很短的时间赋予了长度。有的电影里,当子弹从枪口出来,似乎“滞空”,缓缓推进,让我们观察到其飞旋与前行的样态。为什么我们要把“子弹飞”的过程拉长?原来,在那么一刹那的时间,在短短的决定人的生死的瞬间,对我们的重要性却超出了通常的许多时间。把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拉长,让我们“看到”,就能够有效地打动我们的情感。所以,它必须要拉长。美就是要慢下来,慢下来才能够好好欣赏。所以,描写就是让我们的文章慢下来,在某个重要的地方慢下来,把慢下来的节奏用来描写,在这种描写当中进行各种各样的刻画。只有经过这样的刻画、经过这样一种艰难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我们的文章才会变得有血有肉。
最后还要“临门一脚”
慢下来,其实也需要快起来;叙述的时候要快,描写的时候要慢。到主要情节的时候要慢,次要情节的时候要快,甚至可以舍弃掉,这样进行裁剪,我们的文章才会精炼,精彩。突出最重要的一切,最后需要画龙点睛——点的“睛”是什么?值得我们好好想一想。当我有某种意识,某种意图,某种意想,某种想法,贯穿到其中的时候,前面的所有的东西一下子活起来了,一下子飞起来了。这就是“临门一脚”。这一脚,把之前的“慢”一下子变成了 “快”,准准地射进了“门”。
b 议论类文章 反对空论
许多所谓的 “议论文”,都是训练式的往往是从概念到概念,从抽象到抽象,却没有独立的见解,优美的表达,非常乏味,很无趣。高考阅卷时,看了那么多所谓的“议论文”之后,都想直接把它吐掉。让人家想吐掉的文章,可能得高分吗?
有独立的见解是“基石”
首先,“议论”文类下,包含着许多文体,有高头讲章式的论文、专著,更多的是哲理性的散文、批判性的杂文、抒情性的随笔等等。要之,这些文章中,既有坚强
的逻辑之“骨”,又可以有强烈的情感之“风”;“风清骨峻”,文章才有“光华”。
可是,无论你选择何种文体的“议论”,都需要找到生发“议论”的“论点”所在。这是文章的突破口,也是很重要的基点,它必然跟我们的感觉、感受、感悟相关。我们只有由此出发,才能把议论文写好。空洞的所谓“议论”文,只能谈谈公理、常理、大道理,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更没有深刻的情感,只能令人生厌。
写好议论还要会“讲理”
应当重视“议论”文的“讲理”,知道“讲理”,就要注意逻辑推理。最近几年高考中,总有“不讲理”的议论文。比方说写“拒绝平庸”,就写这样几条:拒绝平庸,我们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拒绝平庸,我们要有刻苦学习的精神;拒绝平庸,我们要?? 这样的文章,让我们想到了什么?说的似乎都有道理,可是却与题意差之千里。这种“万能”的文章,是万万不能写的。因为,缺少的关键部分,是概念分析。
任何题目都需要这种很好的概念分析,分析概念的时候,要从某个角度把自己切入其中,寻找到独特的见解。否则,你写议论文就没有自己的感觉,没有情感,怎么可能“议论风生”?“写议论文要情感干什么?我写的议论文跟数学物理化学课本一样的。”这样想就错了。科学定理在书上是现成的,但当初得到这些定理时,却是充满了奇迹,充满了灵感,是思维的一种跳跃。所以,在自然科学中,同样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写作中,必须体现出一种创造的精神和审美的灵性。“议论”类文章,同样需要我们的思维有一种跳跃,有一种拓展,有一种飞翔。许多文字,像几何学那样,只有抽象的“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干巴巴的不见一点儿“水分”,没有自己的感觉、感情和感悟,把学到的“语文”丢到了九霄云外,这样的训练体“议论”,能不糟糕吗?所以,为了提炼观点,为了得到属于你自己的独特的命题,必然要把自己带入,从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找到这个点,从这个点扩展、发展,寻找到独特的判断。这就表现为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的成果。“讲理”对高中生来讲是一个难题,我们要遵循其规则;在此基础上,又得注意,我们不能讲别人已讲过的“道理”;你必须在人家已讲过的“道理”上哪怕挪动一点,那就要抓住那“一点”,
展开充分的论述。
议论文最重要是论证而非“举例”
写“议论”类文章,要注重论证,减少叙述。论证是有理有据的展开论点的过程。可是,好多同学都觉得写一篇训练性的“议论”文太难了,其主要因由在于论证的困难。所以,找到的取巧之道,是多举例。以论据的列举代替论证。往往是把文章分三段,每段举一个例子,三个例子一举,这个文章就自动完成了。这种做法鼓励我们变得懒惰,减少了思考。
很多指导高考作文的书,给我们弄了好多好多例证,让我们在考试的时候挑这些例证往文章里面塞,这样似乎文章完成就变得容易了。我觉得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它让我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例证上;放在例证上就是放在了叙述上。哪里还有时间思考论点的推进?这样最容易不负责任地列出缺乏逻辑联系的论点。“论点”才是文章的灵魂,要紧紧地贴着“论点”来写。
有个“假想敌”会让文章充满激情
对我们高考议论文来讲,我们就要想到我们说的观点可能有人要来反驳我,有时我们甚至就是针对人家的观点来发我的议论的,那就更不用说了。总而言之,我所有的观点都
有一个对立面,而我头脑里有没有这个对立面,是很不一样的。我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对立面,所有的同学在写作议论类的文体的时候不能勇往直前,而是要注意
到,当你往前的时候,很可能有人来阻挡你。必须要给自己设置一个假想敌,如果我们意识中有一个假想敌,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就不会头脑那么简单,否则文章就很简单往前推进。当我们想到我们所有的观点都会有人来反驳我、攻击我的时候,来对我不利的时候,我就会想怎样来打倒这个假想敌。必须捍卫自己的观点,是我们文章充满激情的根源。
古人云,议论须带情韵以行。议论的行进要带着一种强烈的情感,带着一种韵味,这样才会在我们内心产生一种跌宕起伏的美感。作文需要一种适度的奇遇感和陌生感,才能激起灵性。所以,“议论”类文章要有强烈的情感来推进。逻辑的,情感的,两个方面要并重。我甚至认为,情感的要高于逻辑的。因为需要我们把自己内在的体验,把内心的最深层次的痛苦,把最深层次的痛苦所产生的欢乐凝聚在议论当中。
骆冬青教授谈高考作文
今天先登出第一篇:审题。希望对即将走进考场的考生们有所帮助。
高考作文的限定很多,但最大的限定就是给定了一个“题目”,所有考生都必须按照给定的“题目”来写文章。对于考试来讲,这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是必要的、正常的。这就给高考作文提出了首要的要求:我们必须好好“审题”,写出的作文才能符合“题意”。反之,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任意写一个东西,有可能是准备好的,这就失去了公平。所以,在题意的限制下作文,是高考作文最重要的要求。骆冬青
审题关键在于要“切”到自己
什么是好的审题的方式?要点在于切题。如果构思的过程能够很好地切题,那么,文章写作就有了最重要的基础。什么叫切题?“切”,用锋利的物品对准目标,垂直向下,叫“切”。有一年过春节的时候,有人送了一条冷冻的狗腿给我,我该拿这条狗腿怎么办呢?要先把它用刀切开。一般的刀切不动,我找了一把很快的刀,切的时候用力向下,突然感觉到一种“晶晶亮、透心凉”的爽利,一种很冷酷、很亲密的快感,按住狗腿的那一只手感觉到很舒服——手指头已快被切到骨头了!那个春节过的很惨?? 但我很好地领悟到什么叫“切”。“切”就是要透过皮肤、透过脂肪、血脉?? 透过好多东西,直到骨头!
高考作文的题目,往往都是比较宏大的主题,由一些大的概念构成。即使是看似具体乃至具象的事物,作为高考作文的题目,也必须引申为高远的概念或观念。这是合理的。那么,对着看似宏大的概念,我们如何下手?必须就“切”下去,一直切到我们自己的感觉,到有一种特别的感觉!这种特别的感觉,从何而来?我想,就是你“切”到了自己。“切”不到自己,比如,写“青春”,却感觉不到你对青春有任何感觉,完全跟自己不搭界,那么,你就没有进入到这个题目,也没有进入到这个题目所规定的构思状态。
“切”到“心疼”才能避免“大路货”
要把自己“感”到题目当中去,把自己整个儿的感觉、感受、感悟,
“感”到“题意”之中。否则,你切的还是“狗腿”,你写的文章缺乏自己的直感。那么,就不可能深入到“题意”的核心。
所以,审题的关键,就是你首先自己要进入到题目当中去,要用自己作刀来切入,要切到你自己的痛点、痛处。没有感觉到那种“透心凉”的感觉,没有感觉到这种“透心凉”之后的疼痛,那就还未真正切到内心深处。我们中国人一般说“心疼”,指的是一种深层的情感,一种深挚的关切。我说的“切”,说的“疼”,其实,就是要唤起“心疼”的感觉。当作文的“题意”,与我们自己内心深处最重要、最温柔、最娇嫩,同时也是最坚定、最固执、最强硬的部分,在“切”时相遇,那么,我们就寻找到文章乃至生命中最牢靠的基石。
作文中的“大路货”,往往是在概念上兜兜转转,空话多而实感少,写自己没有真切体会和感悟的东西,几乎成为一种“新常态”。这就说明我们的切题有问题,写的不是自己想写的,不是自己觉得很重要的,不是跟自己的内心世界、跟自己心痛心疼的某种体会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作文你连自己都打动不了,还能指望用它来打动别人?
只写自己的感觉、感受、感悟
当我们面对一个陌生的题目,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可是更需要一个投入或曰“感”入的过程。无论如何,这个过程不能省。尽管留给高考作文的时间急迫得要命,可是我们在此时更需要把真实的生命投入其中。
“不能输在起点上”,构思的起点,就在于“审题”;在“审题”时,如同在“审美”中一样,需要真切的生命和心灵的灌注。当“题意”在我的心灵的“碰撞”、“切入”下,相互进入,融洽为一时,它就跟我内心深处的某种体验很好地挂上钩。这就是“审题”过后,必须切题,切到自己内心最重要的地方。
在考试那么短的时间里,找到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那就够了。高考作文篇幅有限,不用你想那么多,你想多了,就真的“想多了”。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如何找到对自己来说感觉最深刻、最痛彻的某个点,从这个点来出发来写,就有了自信的根基。只有这样审题、切题,你才能超越其他同学。
高考全省几十万人考,最容易发生的就是跟人家撞车、碰撞。“心往一处想”,在高考作文中是可怕的。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大面积的平庸、呆板、格式化的文章,其源头就在于不能自己感受、思考问题。
要避免,最好的办法就是,我只写自己具有的感觉、感受、感悟,这些别人未必有,即便有,但他的感觉、感受方式跟我不可能一模一样。因为我写的是自己,自己的性情气质、生命意志、思想才华??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找到了“我”,找到了独特的“世界”,我们就在限定的“题意”中,找到了一个自由的天地。
原标题: 高考临近,本报特邀南师大骆冬青教授解读高考作文,今推出第一篇—— 高考作文审题:要切到“痛”处
前天和昨天,南师大文学院骆冬青教授分别就高考作文的审题和文体谈了自己的观点,具体到写,该怎么下手呢,今天重点就考生中常写的记叙类和议论类文章做出指导。记叙文既要“慢”,也要“快”;而议论文绝对不是保险分的“最佳拍档”,空谈的议论会让阅卷老师很反感。
a 记叙类文章 “要让子弹飞一会儿”
一篇八百字左右的文章,怎样叙事?是高考作文写“记叙”类文章的
主要关切。高中毕业生已读过无数文章,足够揣摩、借鉴之用。可是,到写作的时候,许多人几乎自动把自己“幼稚”化了。老师也教了好多技巧,但在写作时却很难调动出来。
进入要害,必须“快”
我想,注意运用多种手段,精心裁剪,巧妙构思,才能使这短小的文章焕发光华。这就要求,文章进入要害,必须“快”。千字文难写,难在哪儿?你要把你所有的精华部分一下子都呈现出来。最好是一看到你的开头,就把我吸引住、诱惑住,让我忍不住想要看到底,你就成功了一半。文章可以是重点写一个人物,或者一个情节、一个场景,但是都要在头脑里想,这些内容,怎样在这个很短的文章里呈现。同学们都学过倒叙、插叙、补叙之类,但是,很可怕的,到了作文中这些都没有了,都变成了从头至尾的平铺直叙。平铺直叙是写文章的大忌,一路平铺直叙下去,八百字很快没了,想调动什么都调动不出来了。一个作家请契诃夫看他的小说,求教为什么写得不精彩。契诃夫看完说,你把小说前
边的一部分砍掉,再把后面的一部分砍掉,再看看。那个人这样试了后,觉得似乎比原来好了很多。就是说,他保留了最好的那一块,反而精粹、集中;有时候没有“结尾”,却引人无限的遐想,“言有尽而意无穷”,文章就变得不一样了。为了精粹,还要求我们调动倒叙、插叙等方式。叙事性文体还要注意选择叙事的角度,看从哪个人的角度来讲故事,才最适合。小学生式的第一人称叙事,再加上平铺直叙,常常是最平庸的。因此,精心剪裁,才可以很快切入到你要表达的主题。很快地切入,很快地退出,就可赋予文章一种艺术的意味。
描写则需要“慢下来”
集中到叙事的核心,人物、情节、场景,就要注意少叙述,多描写。叙述的特点在于陈述“过程”,着力交待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描写则注重具体描绘人
物或景物的状态、样貌,尤其是事情发生发展的细节和特征。一旦展开叙述,可贵的篇幅很快就浪费了。大家应当把力量集中到主要的、关键的人物、情节与场景的描写当中。电影《让子弹飞》,开头是土匪头子带人在铁道边拦截县长,土匪头子瞄准后打了一枪,好像过了好久,没有听到声音,旁边的土匪说要不要再打一枪,那个土匪头子很拽,很淡定地说,“不,让子弹飞一会儿。”“让子弹飞一会儿”,就将本来很短的时间赋予了长度。有的电影里,当子弹从枪口出来,似乎“滞空”,缓缓推进,让我们观察到其飞旋与前行的样态。为什么我们要把“子弹飞”的过程拉长?原来,在那么一刹那的时间,在短短的决定人的生死的瞬间,对我们的重要性却超出了通常的许多时间。把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拉长,让我们“看到”,就能够有效地打动我们的情感。所以,它必须要拉长。美就是要慢下来,慢下来才能够好好欣赏。所以,描写就是让我们的文章慢下来,在某个重要的地方慢下来,把慢下来的节奏用来描写,在这种描写当中进行各种各样的刻画。只有经过这样的刻画、经过这样一种艰难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我们的文章才会变得有血有肉。
最后还要“临门一脚”
慢下来,其实也需要快起来;叙述的时候要快,描写的时候要慢。到主要情节的时候要慢,次要情节的时候要快,甚至可以舍弃掉,这样进行裁剪,我们的文章才会精炼,精彩。突出最重要的一切,最后需要画龙点睛——点的“睛”是什么?值得我们好好想一想。当我有某种意识,某种意图,某种意想,某种想法,贯穿到其中的时候,前面的所有的东西一下子活起来了,一下子飞起来了。这就是“临门一脚”。这一脚,把之前的“慢”一下子变成了 “快”,准准地射进了“门”。
b 议论类文章 反对空论
许多所谓的 “议论文”,都是训练式的往往是从概念到概念,从抽象到抽象,却没有独立的见解,优美的表达,非常乏味,很无趣。高考阅卷时,看了那么多所谓的“议论文”之后,都想直接把它吐掉。让人家想吐掉的文章,可能得高分吗?
有独立的见解是“基石”
首先,“议论”文类下,包含着许多文体,有高头讲章式的论文、专著,更多的是哲理性的散文、批判性的杂文、抒情性的随笔等等。要之,这些文章中,既有坚强
的逻辑之“骨”,又可以有强烈的情感之“风”;“风清骨峻”,文章才有“光华”。
可是,无论你选择何种文体的“议论”,都需要找到生发“议论”的“论点”所在。这是文章的突破口,也是很重要的基点,它必然跟我们的感觉、感受、感悟相关。我们只有由此出发,才能把议论文写好。空洞的所谓“议论”文,只能谈谈公理、常理、大道理,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更没有深刻的情感,只能令人生厌。
写好议论还要会“讲理”
应当重视“议论”文的“讲理”,知道“讲理”,就要注意逻辑推理。最近几年高考中,总有“不讲理”的议论文。比方说写“拒绝平庸”,就写这样几条:拒绝平庸,我们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拒绝平庸,我们要有刻苦学习的精神;拒绝平庸,我们要?? 这样的文章,让我们想到了什么?说的似乎都有道理,可是却与题意差之千里。这种“万能”的文章,是万万不能写的。因为,缺少的关键部分,是概念分析。
任何题目都需要这种很好的概念分析,分析概念的时候,要从某个角度把自己切入其中,寻找到独特的见解。否则,你写议论文就没有自己的感觉,没有情感,怎么可能“议论风生”?“写议论文要情感干什么?我写的议论文跟数学物理化学课本一样的。”这样想就错了。科学定理在书上是现成的,但当初得到这些定理时,却是充满了奇迹,充满了灵感,是思维的一种跳跃。所以,在自然科学中,同样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写作中,必须体现出一种创造的精神和审美的灵性。“议论”类文章,同样需要我们的思维有一种跳跃,有一种拓展,有一种飞翔。许多文字,像几何学那样,只有抽象的“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干巴巴的不见一点儿“水分”,没有自己的感觉、感情和感悟,把学到的“语文”丢到了九霄云外,这样的训练体“议论”,能不糟糕吗?所以,为了提炼观点,为了得到属于你自己的独特的命题,必然要把自己带入,从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找到这个点,从这个点扩展、发展,寻找到独特的判断。这就表现为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的成果。“讲理”对高中生来讲是一个难题,我们要遵循其规则;在此基础上,又得注意,我们不能讲别人已讲过的“道理”;你必须在人家已讲过的“道理”上哪怕挪动一点,那就要抓住那“一点”,
展开充分的论述。
议论文最重要是论证而非“举例”
写“议论”类文章,要注重论证,减少叙述。论证是有理有据的展开论点的过程。可是,好多同学都觉得写一篇训练性的“议论”文太难了,其主要因由在于论证的困难。所以,找到的取巧之道,是多举例。以论据的列举代替论证。往往是把文章分三段,每段举一个例子,三个例子一举,这个文章就自动完成了。这种做法鼓励我们变得懒惰,减少了思考。
很多指导高考作文的书,给我们弄了好多好多例证,让我们在考试的时候挑这些例证往文章里面塞,这样似乎文章完成就变得容易了。我觉得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它让我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例证上;放在例证上就是放在了叙述上。哪里还有时间思考论点的推进?这样最容易不负责任地列出缺乏逻辑联系的论点。“论点”才是文章的灵魂,要紧紧地贴着“论点”来写。
有个“假想敌”会让文章充满激情
对我们高考议论文来讲,我们就要想到我们说的观点可能有人要来反驳我,有时我们甚至就是针对人家的观点来发我的议论的,那就更不用说了。总而言之,我所有的观点都
有一个对立面,而我头脑里有没有这个对立面,是很不一样的。我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对立面,所有的同学在写作议论类的文体的时候不能勇往直前,而是要注意
到,当你往前的时候,很可能有人来阻挡你。必须要给自己设置一个假想敌,如果我们意识中有一个假想敌,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就不会头脑那么简单,否则文章就很简单往前推进。当我们想到我们所有的观点都会有人来反驳我、攻击我的时候,来对我不利的时候,我就会想怎样来打倒这个假想敌。必须捍卫自己的观点,是我们文章充满激情的根源。
古人云,议论须带情韵以行。议论的行进要带着一种强烈的情感,带着一种韵味,这样才会在我们内心产生一种跌宕起伏的美感。作文需要一种适度的奇遇感和陌生感,才能激起灵性。所以,“议论”类文章要有强烈的情感来推进。逻辑的,情感的,两个方面要并重。我甚至认为,情感的要高于逻辑的。因为需要我们把自己内在的体验,把内心的最深层次的痛苦,把最深层次的痛苦所产生的欢乐凝聚在议论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