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儿童的心声之一――你们真的爱我吗?
“你这么拍我,呜我,在你以为是爱我;如其不往深处想,我也可以承认你是爱我。但是,你终究是我的仇敌!……你们试想,你们所谓爱我们的,有多少意义?不如确切一点说,这是你们自己的游戏和消遣。先问你们:你们曾为我们的身体着想而寻求过适宜的保育方法吗?你们曾为我们的智慧着想而给与过有价值的玩具吗?你们曾为我们特设过一种好的环境吗?你们曾为我们讲说过一些好的话语吗?你们曾针对我们的需要而付与过吗?你们曾觉察我们的危害而预防过吗?总之一句话,你们曾真个为我们尽过一点心吗?”(《啼声》,载于《叶圣陶集》第5卷第51页至52页)
朱永新解读: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叶圣陶先生颇具感情的一篇散文。当时他的女儿出生了,晚上看着妻子因为女儿的哭泣而无法入眠,自己也思绪万千,仿佛看到了女儿代表着人间无数的子女和学童在啼哭,在诉说。“她没有开口之前,举起小拳头向我作打击的姿势,眼睛张得很大,射出愤怒的光芒。语声从小嘴里发出,很有威严,使我凛然。”是的,如果仔细想想,我们是真的爱我们的孩子吗?我们真的是为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吗?我们真的是尽力为孩子的身心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方法吗?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成人、父母,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们不过是打着爱的旗号,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真正地为孩子的长远发展着想。所以,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关注孩子的真正需要,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才是真正的爱。
之二:儿童的心声之二――我们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不管是什么食品,你们高兴的时候,便是粘韧难以消化的,也同喂猫狗一般给我们吃了。我们所需要的营养料,你们反而不给,因为你们觉得没意思。不管是什么衣物,你们以为可以装饰你们的小玩偶的时候,便是笨重累赘的,也给我们穿了戴了。我们所需要的轻暖舒适的服饰,你们反而不给,因为你们不喜欢。你们中间穷苦的,给我们吃,有一顿没一顿,给我们穿,掩了下身掩不了上身。黑暗的积满灰尘的屋角里,我们被扔在那里蜷缩着。繁殖着臭虫蚤虱的草铺上,我们被扔在那里躺着。这就是你们的保育方法了。”
“你们中间,有些人同牛马一般,肩背上担负着不可堪的工作,要我们帮一点忙,便将笨重的工具授予我们,叫我们软弱无力的小手拿着,也照样工作。有些人读惯了某些书本,看惯了某些画幅,要我们尝到同样的滋味,便将那些书本画幅授于我们,叫我们照样读着看着。你们喜欢赌博,当赢了钱非常乐意的时候,就给我们一副纸牌,叫我们照样玩去……这些就是你们所给与的玩具了!”(《啼声》,载于《叶圣陶集》第5卷第52页至 53页)
朱永新解读: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这是我们许多父母经常无意识中会犯的错。我们认为好吃的东西,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硬塞给他们吃;我们认为好看的衣服,不管孩子舒服不舒服,硬让他们穿;我们认为有价值的图书,不管是否适合孩子的阅读能力,硬逼着他们看;甚至我们喜欢喝酒,也让孩子尝试喝几口;我们喜欢赌博,也让孩子玩牌。
这些行为,其实都是把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庸,作为自己的私财,作为圆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的工具。孩子本身,只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亲爱的父母们,试着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看吧!孩子都是唯一的存在,他们只有成为“自己”,才能够贡献社会,也才能够真正实现父母的梦想。
之三:儿童的心声之三――你们对我们的欢叫和怒骂
“你们又何尝同我们谈过话!你们坚信小玩偶不是你们谈话的对手,你们自有你们的高尚而有意义的思想,不是我们所能懂得的。你们中间操劳的,自己当机器还来不及,自然也不同我们谈话。只有你们快活的时候,才‘小宝贝’‘小心肝’地叫一阵;不爽快的时候,就‘讨厌的东西’‘我要打了’‘快给我滚开’地骂一回。这使我们不能想清楚一个念头,说完全一句话,因为想念头和说话都靠谈话做钥匙,而你们对我们只有欢叫和怒骂!”(《啼声》,载于《叶圣陶集》第5卷第54页)
朱永新解读:
儿童也是独立的人,他有独立的人格,需要平等的对话与交流。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儿童只是父母“欢叫和怒骂”的对象。做了让父母开心的事,无论正确与否,他们都会用欢叫表示肯定;做了让父母不开心的事,无论正确与否,他们都会用怒骂表示否定。快活的时候,心肝宝贝叫个不停;不爽的时候,讨厌笨蛋骂个不休。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并没有真正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看,来对待。我们很少真正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很少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
亲爱的父母们,学会把孩子作为朋友,学会与他们平等地交流对话吧!你会重新发现并再次拥有孩童世界的美丽。
之四:儿童的心声之四――你们真的在教育我们吗
“感谢你们,特地标出极重大的题目,像煞有介事地,教育我们了。你们保存着古昔传下来的记忆,相信这些完全是好的,因为合着你们的脾胃;你们就将全部传授给我们,还希望我们也照样传授下去。我们曾否向你们索要这些,曾否感激你们的传授,你们却完全不问。你们自有你们的模型,我们是烂泥,要制造只供玩耍的泥人儿,将烂泥往模型里按就是了。这就是你们的教育!”(《啼声》,载于《叶圣陶集》第5卷第54页)
朱永新解读:
在生活上,许多父母以自我为中心,在教育上,同样也是如此。
我们经常按照自己的喜好,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却全然不管孩子需要不需要,适合不适合孩子。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教育,应该帮助每个孩子成为他自己。除了一些共同的基础性的内容外,适合这个孩子的,未必适合另外一个孩子。
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不是消极接受教育的“烂泥”,可以任人捏塑,随心所欲地按照父母的意愿培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在教育上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这往往与我们不了解孩子,没有走进孩子独特的世界有关。
亲爱的父母们,你的孩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精灵。请注意你的孩子的独特性,注意他的眼神,他的兴趣,他的心。
之五:儿童的心声之五――爱我们是你们的责任
“我们是要不停地前进,向将来走去的。这将来虽然尚在前方,但我们可以预测,多一半是惨酷的遭遇。我们固然要奋发自己的能力,和那些惨酷的遭遇斗争。可是我们已经做了你们的玩物,你们的消遣品,我们已经被损害了。斗争的结果怎么样,正难说呢!”
“我们不曾请求你们做父母做教师呵!你们既然不自谦地做了,爱我们就是你们的责任……我们不愿有虚幻的奢侈的希望――希求你们的爱,只欲抗拒你们将我们作游戏和消遣,就是你们自以为爱我们的那一套。”(《啼声》,载于《叶圣陶集》第5卷第55页)
朱永新解读:
叶圣陶借孩子的口,控诉当时的家庭教育。他认为,如果这样下去,孩子们的身体将“脆弱而多病”,情感将“淡漠而无所属”,思想将“拘束而不得自由”。这一切的病因,其实还是父母并没有真正地爱孩子。
也许很多父母会觉得冤枉。他们说,我们足够爱孩子了,我们把最好的吃的、穿的、玩的,都给了孩子,难道我们还不够爱吗?
物质的给予,的确是一种爱。可如果只是这样,我们的爱,与其他动物的爱就没有本质的不同。鲁迅先生曾经说,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
因此,真正的爱,应该是理性的、智慧的,应该是从孩子出发而不是从自己出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爱,是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更是一种神圣的责任。
(责任编辑 韩瑞新)
之一:儿童的心声之一――你们真的爱我吗?
“你这么拍我,呜我,在你以为是爱我;如其不往深处想,我也可以承认你是爱我。但是,你终究是我的仇敌!……你们试想,你们所谓爱我们的,有多少意义?不如确切一点说,这是你们自己的游戏和消遣。先问你们:你们曾为我们的身体着想而寻求过适宜的保育方法吗?你们曾为我们的智慧着想而给与过有价值的玩具吗?你们曾为我们特设过一种好的环境吗?你们曾为我们讲说过一些好的话语吗?你们曾针对我们的需要而付与过吗?你们曾觉察我们的危害而预防过吗?总之一句话,你们曾真个为我们尽过一点心吗?”(《啼声》,载于《叶圣陶集》第5卷第51页至52页)
朱永新解读: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叶圣陶先生颇具感情的一篇散文。当时他的女儿出生了,晚上看着妻子因为女儿的哭泣而无法入眠,自己也思绪万千,仿佛看到了女儿代表着人间无数的子女和学童在啼哭,在诉说。“她没有开口之前,举起小拳头向我作打击的姿势,眼睛张得很大,射出愤怒的光芒。语声从小嘴里发出,很有威严,使我凛然。”是的,如果仔细想想,我们是真的爱我们的孩子吗?我们真的是为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吗?我们真的是尽力为孩子的身心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方法吗?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成人、父母,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们不过是打着爱的旗号,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真正地为孩子的长远发展着想。所以,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关注孩子的真正需要,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才是真正的爱。
之二:儿童的心声之二――我们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不管是什么食品,你们高兴的时候,便是粘韧难以消化的,也同喂猫狗一般给我们吃了。我们所需要的营养料,你们反而不给,因为你们觉得没意思。不管是什么衣物,你们以为可以装饰你们的小玩偶的时候,便是笨重累赘的,也给我们穿了戴了。我们所需要的轻暖舒适的服饰,你们反而不给,因为你们不喜欢。你们中间穷苦的,给我们吃,有一顿没一顿,给我们穿,掩了下身掩不了上身。黑暗的积满灰尘的屋角里,我们被扔在那里蜷缩着。繁殖着臭虫蚤虱的草铺上,我们被扔在那里躺着。这就是你们的保育方法了。”
“你们中间,有些人同牛马一般,肩背上担负着不可堪的工作,要我们帮一点忙,便将笨重的工具授予我们,叫我们软弱无力的小手拿着,也照样工作。有些人读惯了某些书本,看惯了某些画幅,要我们尝到同样的滋味,便将那些书本画幅授于我们,叫我们照样读着看着。你们喜欢赌博,当赢了钱非常乐意的时候,就给我们一副纸牌,叫我们照样玩去……这些就是你们所给与的玩具了!”(《啼声》,载于《叶圣陶集》第5卷第52页至 53页)
朱永新解读: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这是我们许多父母经常无意识中会犯的错。我们认为好吃的东西,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硬塞给他们吃;我们认为好看的衣服,不管孩子舒服不舒服,硬让他们穿;我们认为有价值的图书,不管是否适合孩子的阅读能力,硬逼着他们看;甚至我们喜欢喝酒,也让孩子尝试喝几口;我们喜欢赌博,也让孩子玩牌。
这些行为,其实都是把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庸,作为自己的私财,作为圆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的工具。孩子本身,只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亲爱的父母们,试着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看吧!孩子都是唯一的存在,他们只有成为“自己”,才能够贡献社会,也才能够真正实现父母的梦想。
之三:儿童的心声之三――你们对我们的欢叫和怒骂
“你们又何尝同我们谈过话!你们坚信小玩偶不是你们谈话的对手,你们自有你们的高尚而有意义的思想,不是我们所能懂得的。你们中间操劳的,自己当机器还来不及,自然也不同我们谈话。只有你们快活的时候,才‘小宝贝’‘小心肝’地叫一阵;不爽快的时候,就‘讨厌的东西’‘我要打了’‘快给我滚开’地骂一回。这使我们不能想清楚一个念头,说完全一句话,因为想念头和说话都靠谈话做钥匙,而你们对我们只有欢叫和怒骂!”(《啼声》,载于《叶圣陶集》第5卷第54页)
朱永新解读:
儿童也是独立的人,他有独立的人格,需要平等的对话与交流。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儿童只是父母“欢叫和怒骂”的对象。做了让父母开心的事,无论正确与否,他们都会用欢叫表示肯定;做了让父母不开心的事,无论正确与否,他们都会用怒骂表示否定。快活的时候,心肝宝贝叫个不停;不爽的时候,讨厌笨蛋骂个不休。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并没有真正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看,来对待。我们很少真正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很少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
亲爱的父母们,学会把孩子作为朋友,学会与他们平等地交流对话吧!你会重新发现并再次拥有孩童世界的美丽。
之四:儿童的心声之四――你们真的在教育我们吗
“感谢你们,特地标出极重大的题目,像煞有介事地,教育我们了。你们保存着古昔传下来的记忆,相信这些完全是好的,因为合着你们的脾胃;你们就将全部传授给我们,还希望我们也照样传授下去。我们曾否向你们索要这些,曾否感激你们的传授,你们却完全不问。你们自有你们的模型,我们是烂泥,要制造只供玩耍的泥人儿,将烂泥往模型里按就是了。这就是你们的教育!”(《啼声》,载于《叶圣陶集》第5卷第54页)
朱永新解读:
在生活上,许多父母以自我为中心,在教育上,同样也是如此。
我们经常按照自己的喜好,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却全然不管孩子需要不需要,适合不适合孩子。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教育,应该帮助每个孩子成为他自己。除了一些共同的基础性的内容外,适合这个孩子的,未必适合另外一个孩子。
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不是消极接受教育的“烂泥”,可以任人捏塑,随心所欲地按照父母的意愿培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在教育上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这往往与我们不了解孩子,没有走进孩子独特的世界有关。
亲爱的父母们,你的孩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精灵。请注意你的孩子的独特性,注意他的眼神,他的兴趣,他的心。
之五:儿童的心声之五――爱我们是你们的责任
“我们是要不停地前进,向将来走去的。这将来虽然尚在前方,但我们可以预测,多一半是惨酷的遭遇。我们固然要奋发自己的能力,和那些惨酷的遭遇斗争。可是我们已经做了你们的玩物,你们的消遣品,我们已经被损害了。斗争的结果怎么样,正难说呢!”
“我们不曾请求你们做父母做教师呵!你们既然不自谦地做了,爱我们就是你们的责任……我们不愿有虚幻的奢侈的希望――希求你们的爱,只欲抗拒你们将我们作游戏和消遣,就是你们自以为爱我们的那一套。”(《啼声》,载于《叶圣陶集》第5卷第55页)
朱永新解读:
叶圣陶借孩子的口,控诉当时的家庭教育。他认为,如果这样下去,孩子们的身体将“脆弱而多病”,情感将“淡漠而无所属”,思想将“拘束而不得自由”。这一切的病因,其实还是父母并没有真正地爱孩子。
也许很多父母会觉得冤枉。他们说,我们足够爱孩子了,我们把最好的吃的、穿的、玩的,都给了孩子,难道我们还不够爱吗?
物质的给予,的确是一种爱。可如果只是这样,我们的爱,与其他动物的爱就没有本质的不同。鲁迅先生曾经说,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
因此,真正的爱,应该是理性的、智慧的,应该是从孩子出发而不是从自己出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爱,是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更是一种神圣的责任。
(责任编辑 韩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