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一中2016届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答 案
1. C (美的事物对人类社会是无用,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不切实用的人物,这只是从实用的观点看)
2.B (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的,是不受环境需要限制的)
3.C (历史上成功和失败会过去,但真正不朽,永远对于人是亲切的是美的艺术作品)
4.D (置:放弃。)
5.C (②这不是“道理”,而是应对“已加鲁”的方法。④这是子贡叙述自己先前的做法。⑥这只是叙事,而非“道理”。 ①③⑤均为子贡游说各国君出兵的大道理。) 6.D (“他还在吴王面前表示……”无中生有)
7. (1)这样,您上无强大的群臣相抗衡,下无百姓谴责,孤立君王制约齐国的就只有您了。(“是”“敌”“过”各一分,句意通顺了2分。)
(2) 子贡于是就离开吴国到晋国去, 劝说晋君整治兵器、休养士兵来等待吴军的到来,晋君同意了他的意见。(“之”“休兵”各一分,补充出省略“去(吴)之晋”一分,句意通顺两分。)
8. “竞”“并”两字极概括力与想象力。(1分)“竞”既写出划桨认得矫健和船行的轻疾(或: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吴中健儿驾舞龙舟,水面飞驰的壮观场面),又使人想象到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声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的尽情吆喝的欢呼声。(2分)“并”字既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游女们聚在一起,荡着秋千,尽情欢乐的情景,又使人仿佛听到游女们荡秋千的欢快嬉笑声。(2分)
9. 动静结合(或:对比)(2分),词的上片极写节日的欢乐,从以旁观者的眼中写出热闹景象(1分);“行云”两句承上启下,引出下片幽静的月色,特意写出了柳絮暗飘,可谓静中有动(1分)。一动一静,互相映衬,表现了作者既爱游春的热闹场面,又爱月色的幽静景色(2分)。
10.(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1.(1) 【答案】 C、E (A. 表达作者对故乡沉沦的深切忧虑。B. “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曲解文意;D. “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与文意不符)(E3分 C2分 D1分)
(2)①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田园风光在消逝。
②背井离乡,远离了童年的记忆和时光。
③毁容整容后的故乡让我们的灵魂找不到归宿。(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3)①证明了“没有了故乡的人是无根的”(或“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 ②诗意问答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③引发了下文关于“原乡”的说法。(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4)①“在我们人生的路上,应该有故乡”不是说每一个人一定要出生农村并在农村留有住所,而是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存有一套完整的自童年就开始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因为人都是历史的,不能隔断历史而存在,且都在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支撑下立身处世,所以每一个人都该有一个“故乡”。(4分)
②现实中现代化对故乡确有损伤,给我们带来了阴翳、污染甚至毁容,损毁了不少传统文化魅力,让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现代化太过强势,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缺乏包容之心,让人有压迫感。(或:现代化革故鼎新值得赞赏,那种抱残守缺的思想早该革新,贫穷落后不该是我们需要的,因循守旧的美学思想也该醒醒了。)(正反思考均可,言之成理给分)(4分)
12. (1)EB (答E 给3分,答B 给2分,答D 给1分。)
(2)(6分)①邵逸夫内心始终恪守着江浙一带传统商人的价值观。②一辈子乡音不改,连会说上海话的电影明星都能得到他的欢心。③邵逸夫一生遵守“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的制片宗旨。④在香港影城里,建造了中式街道和极具中国田园意韵的乡村永久外景。⑤全国各地的三万多座逸夫楼,将邵逸夫对上海和内地的感情清清楚楚印在了大地上。(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1
(3)(6分)①创建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为香港后来的电影工业奠定了基础。②制作的电影、电视在香港、台湾以至东南亚一带掀起狂潮,不断刷新香港影史的票房纪录。③善于捕捉商机,在电影业式微之时,与人创办TVB ,迅速占领香港的电视市场。④他爱惜人才,设立训练班,打造香港演艺圈黄金一代。(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4)(8分)①构建了邵氏帝国,疆域横跨电影、电视,登上娱乐圈的巅峰。 ②开设了被誉为“港星摇篮”的训练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影视明星。③历年的捐助总计超过100亿港元,捐建的“逸夫楼”遍及中国31个省市的大中小学校。④捐资50亿元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 【答案】A
A 、盖棺定论: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指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
B 、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C 、风声鹤唳:唳:鹤鸣声。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叫阵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句子说的是小镇春天美景,不符合语境。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变得十分强盛。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攻打南方。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袭前秦的军队。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这就是“风声鹤唳”的典故。
D 、叹为观止:谓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句子说的是高价票让人们无法亲临现场,用“忘而却步”比较合适。
14. 【答案】B
A 主语残缺,应是:考场满分作文“变成”枷锁,不是“语文教师”变成“枷锁”。C. 搭配不当,“踏遍”的主语应是“他”,而不是“足迹” 。D 项语序不当。主语一致时,关联词在主语后,“诚信不仅„„,而且„„”。
15. 【答案】C (扣住关键词“狂妄自大”“闭关自守”“急功近利”一一对应去思考)
16. ①煤炭燃烧是主要大气污染物SO2排放的主要来源。(2分)
②减少雾霾,就要控制主要由煤炭燃烧而产生的SO2的排放量。(3分)
17. 答案示例:
理想/幻想:理想是合理的设想,幻想是空洞的梦想。理想像海上的灯塔,让人明方向,幻想像空中的楼阁,让人沉醉迷失。
光荣/虚荣:光荣是本质上的荣耀,虚荣是表面上的光彩。光荣像五彩的花环,催人上进。虚荣像自织的绳索,使人止步。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握两个词语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然后写出这两个词语的喻体,展开合理想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8.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给出的材料是富有文采、富含哲理的一段话。认真阅读这段材料,整体把握其思想态度,特别要抓住“远方、梦想、归宿、放飞心灵”等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内涵,并加以归纳整合。作文立意可以是为理想而奋斗,永不言弃;可以是摒弃一切世俗杂念,淡泊名利,让心灵永远恬淡宁静;可以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敢于冲破一切传统观念,放飞心灵,开拓创新,铸就人生新辉煌„„
【附译文】
端木赐,卫国人,字子贡,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田常想在齐国作乱,却畏惧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的势力,所以想调遣他们的兵力来攻打鲁国。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的弟子说:“鲁国是父母之邦,
2
3
金沙一中2016届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答 案
1. C (美的事物对人类社会是无用,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不切实用的人物,这只是从实用的观点看)
2.B (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的,是不受环境需要限制的)
3.C (历史上成功和失败会过去,但真正不朽,永远对于人是亲切的是美的艺术作品)
4.D (置:放弃。)
5.C (②这不是“道理”,而是应对“已加鲁”的方法。④这是子贡叙述自己先前的做法。⑥这只是叙事,而非“道理”。 ①③⑤均为子贡游说各国君出兵的大道理。) 6.D (“他还在吴王面前表示……”无中生有)
7. (1)这样,您上无强大的群臣相抗衡,下无百姓谴责,孤立君王制约齐国的就只有您了。(“是”“敌”“过”各一分,句意通顺了2分。)
(2) 子贡于是就离开吴国到晋国去, 劝说晋君整治兵器、休养士兵来等待吴军的到来,晋君同意了他的意见。(“之”“休兵”各一分,补充出省略“去(吴)之晋”一分,句意通顺两分。)
8. “竞”“并”两字极概括力与想象力。(1分)“竞”既写出划桨认得矫健和船行的轻疾(或: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吴中健儿驾舞龙舟,水面飞驰的壮观场面),又使人想象到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声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的尽情吆喝的欢呼声。(2分)“并”字既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游女们聚在一起,荡着秋千,尽情欢乐的情景,又使人仿佛听到游女们荡秋千的欢快嬉笑声。(2分)
9. 动静结合(或:对比)(2分),词的上片极写节日的欢乐,从以旁观者的眼中写出热闹景象(1分);“行云”两句承上启下,引出下片幽静的月色,特意写出了柳絮暗飘,可谓静中有动(1分)。一动一静,互相映衬,表现了作者既爱游春的热闹场面,又爱月色的幽静景色(2分)。
10.(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1.(1) 【答案】 C、E (A. 表达作者对故乡沉沦的深切忧虑。B. “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曲解文意;D. “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与文意不符)(E3分 C2分 D1分)
(2)①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田园风光在消逝。
②背井离乡,远离了童年的记忆和时光。
③毁容整容后的故乡让我们的灵魂找不到归宿。(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3)①证明了“没有了故乡的人是无根的”(或“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 ②诗意问答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③引发了下文关于“原乡”的说法。(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4)①“在我们人生的路上,应该有故乡”不是说每一个人一定要出生农村并在农村留有住所,而是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存有一套完整的自童年就开始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因为人都是历史的,不能隔断历史而存在,且都在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支撑下立身处世,所以每一个人都该有一个“故乡”。(4分)
②现实中现代化对故乡确有损伤,给我们带来了阴翳、污染甚至毁容,损毁了不少传统文化魅力,让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现代化太过强势,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缺乏包容之心,让人有压迫感。(或:现代化革故鼎新值得赞赏,那种抱残守缺的思想早该革新,贫穷落后不该是我们需要的,因循守旧的美学思想也该醒醒了。)(正反思考均可,言之成理给分)(4分)
12. (1)EB (答E 给3分,答B 给2分,答D 给1分。)
(2)(6分)①邵逸夫内心始终恪守着江浙一带传统商人的价值观。②一辈子乡音不改,连会说上海话的电影明星都能得到他的欢心。③邵逸夫一生遵守“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的制片宗旨。④在香港影城里,建造了中式街道和极具中国田园意韵的乡村永久外景。⑤全国各地的三万多座逸夫楼,将邵逸夫对上海和内地的感情清清楚楚印在了大地上。(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1
(3)(6分)①创建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为香港后来的电影工业奠定了基础。②制作的电影、电视在香港、台湾以至东南亚一带掀起狂潮,不断刷新香港影史的票房纪录。③善于捕捉商机,在电影业式微之时,与人创办TVB ,迅速占领香港的电视市场。④他爱惜人才,设立训练班,打造香港演艺圈黄金一代。(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4)(8分)①构建了邵氏帝国,疆域横跨电影、电视,登上娱乐圈的巅峰。 ②开设了被誉为“港星摇篮”的训练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影视明星。③历年的捐助总计超过100亿港元,捐建的“逸夫楼”遍及中国31个省市的大中小学校。④捐资50亿元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 【答案】A
A 、盖棺定论: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指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
B 、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C 、风声鹤唳:唳:鹤鸣声。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叫阵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句子说的是小镇春天美景,不符合语境。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变得十分强盛。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攻打南方。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袭前秦的军队。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这就是“风声鹤唳”的典故。
D 、叹为观止:谓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句子说的是高价票让人们无法亲临现场,用“忘而却步”比较合适。
14. 【答案】B
A 主语残缺,应是:考场满分作文“变成”枷锁,不是“语文教师”变成“枷锁”。C. 搭配不当,“踏遍”的主语应是“他”,而不是“足迹” 。D 项语序不当。主语一致时,关联词在主语后,“诚信不仅„„,而且„„”。
15. 【答案】C (扣住关键词“狂妄自大”“闭关自守”“急功近利”一一对应去思考)
16. ①煤炭燃烧是主要大气污染物SO2排放的主要来源。(2分)
②减少雾霾,就要控制主要由煤炭燃烧而产生的SO2的排放量。(3分)
17. 答案示例:
理想/幻想:理想是合理的设想,幻想是空洞的梦想。理想像海上的灯塔,让人明方向,幻想像空中的楼阁,让人沉醉迷失。
光荣/虚荣:光荣是本质上的荣耀,虚荣是表面上的光彩。光荣像五彩的花环,催人上进。虚荣像自织的绳索,使人止步。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握两个词语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然后写出这两个词语的喻体,展开合理想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8.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给出的材料是富有文采、富含哲理的一段话。认真阅读这段材料,整体把握其思想态度,特别要抓住“远方、梦想、归宿、放飞心灵”等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内涵,并加以归纳整合。作文立意可以是为理想而奋斗,永不言弃;可以是摒弃一切世俗杂念,淡泊名利,让心灵永远恬淡宁静;可以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敢于冲破一切传统观念,放飞心灵,开拓创新,铸就人生新辉煌„„
【附译文】
端木赐,卫国人,字子贡,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田常想在齐国作乱,却畏惧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的势力,所以想调遣他们的兵力来攻打鲁国。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的弟子说:“鲁国是父母之邦,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