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细菌及其特点
一般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一、革兰氏阳性球菌
主要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等
凝固酶阳性 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葡萄球菌属表皮葡萄球菌 人型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溶血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A:凝固酶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1) 生物学特点:凝固酶阳性,β溶血,耐盐。 (2)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存在于人类鼻咽部粘膜和皮肤表面,可经手,
打喷嚏,皮肤伤口传播。
(3) 疾病:①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②化脓性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如:疖痈、脓肿等
③严重的肺炎
④脑膜炎、心内膜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全身性感染、同时也可引起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⑤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晚期肾脏疾病患者特别容易感染金葡菌。
⑥金葡菌尤其耐药金葡菌感染是引起住院患者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4) 耐药性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各类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其他β-内酰胺类均交叉耐药。mecA基因是MRS特有的耐药基因。 B:凝固酶阴性
(二)链球菌
常见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
1、 生物学特性:溶血或不溶血,触酶阴性
2、 传染源和途径:胃肠正常菌群,伤口感染,机会感染的致病菌
3、 致病:已作为医院感染重要的致病菌,国外上升为第3位的院感菌,泌尿道感染比较
常见 4、 耐药性:(1)对头孢菌素,苯唑西林,单环类天然耐药,对青霉素敏感性较链球菌低,
耐药由β-内酰胺类亲和力降低的低分子量的PBPs引起
(2)耐药性最严重的为耐万古霉素的VRE表型共有VanA、VanB、VanC、VanD、
VanE、VanG六型,最常见为VanA、VanB
(3).屎肠球菌的耐药性较粪肠球菌高。
二、革兰氏阴性杆菌埃希菌属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肺炎克雷伯菌 沙门菌属 伤寒、肠炎沙门菌
志贺菌属 痢疾、福氏、鲍氏、宋内志贺菌 变形杆菌属 奇异、普通变形杆菌 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 鼠疫、小肠结肠耶尔森菌 肠杆菌属 阴沟、产气肠杆菌 枸橼酸杆菌属 枸橼酸杆菌
普罗威登斯菌属 斯氏、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常见阴性杆菌包括沙雷菌属 粘质沙雷菌
假单胞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 非发酵菌不动杆菌属 鲍曼不动杆菌
(一)肠杆菌科
1、 假单胞菌属:
A、铜绿假单胞菌(Pae.)
(1) 生物学特性:革兰氏阴性,H2O2 (+),动力(+),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和土壤),
是重要的机会致病菌
(2) 传染源:常发生医院内感染,细菌可存在于空调机的水管、引流管、呼吸机、蔬菜
和鲜花。肥皂盒里的肥皂粘液,以及不流动的水(蒸馏水或水龙头内的存水),易感患者的感染:在抗生素治疗的住院患者中,假单胞菌的感染率可增加到70%。
(3) 疾病:
① 烧伤患者:引起蜂窝组织炎和败血症 ② 囊性纤维病患者(CF):CF患者早期肺部即有定居,因为有荚膜粘液层的保护,细
菌形成的菌落难以根除,PAE反复发作性肺炎很常见,是CF患者的常见死因。 ③ 白血病,器官移植,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免疫力低下患者:可引起败血症,肺炎
或两种疾病并发。 ④ 长期插导尿管的患者,尿道感染 ⑤ 心内膜炎,骨髓炎,关节炎,恶性外耳炎
(4) 耐药性:该菌具有多重耐药,重要的微孔蛋白的突变,可阻止抗生素由外膜进入胞
质,初代敏感菌株在治疗3~4天后可能发生耐药,所以必须做药敏试验,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产生金属酶
B、嗜麦芽窄食单胞菌(Pma.):
(1)生物学特性:不溶血,菌落呈“猫眼”状,氧化酶OX(—),动力(+),
(2)传染源:广泛存在于水,土壤,动物体内,为条件致病菌,随着临床抗生素和免疫抑制的
广泛和大剂量应用,其分离率在非发酵菌属中呈上升趋势,因该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因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其中易感因素包括:体弱,免疫功能低下,外伤,插管,手术,移植,使用呼吸机,
(3)疾病:引起呼吸道、泌尿道、伤口感染,严重可致菌血症、心内膜炎。
(4)耐药性:外膜通透性低,对多种抗生素不易渗透,可产生多种B-内酰胺酶,如青霉素酶,
头孢菌素L2酶以及金属锌酶,因此对B-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同时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也耐药。由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较强,一旦发现该菌感染应及时根据药敏报告合理用药。
不动杆菌属 鲍曼不动杆菌
(1) 生物学特性:球杆状,OX(—),硝还(—),动力(—),
(2) 传染源: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是引起医院内感染增长较快的菌种
不动杆菌属腐生菌,多处于潮湿或干燥的表面,可定植在人的皮肤,蒸馏水容器,静脉营养液,雾化器等处均可污染,通常不致病,但在免疫力低下人群引起爆发流行,耐药克隆的传播,
(3) 疾病:是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可引起败血症,继发性脑
膜炎和肺炎,与侵入性操作和抗生素选择压力有关, 有文献报道:三代头孢联合氨曲南或氟喹诺酮类或碳氢霉素类是导致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的原因
(4) 耐药性:
① 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相似的耐药谱,鲍曼不动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多数由先
抑制后生长现象。 ② 对泰能的耐药株已经出现,并引起数起暴发流行,
真菌
1.真菌是一种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真核生物,单细胞或多细胞,不含叶绿素,
以吸收为营养方式,具无性和(或)有性繁殖方式。
常见为酵母样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隐球菌)临床以念珠菌多见。 2.如何判断念珠菌感染,常见部位
念珠菌: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以前认为只有白色念珠菌能致病,但近20年来,白色念珠菌的比例在不断减少而非白色念珠菌的感染在增加。随着低免疫力人群的增加,发现某些种也可引起浅部或深部念珠菌病,如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现代感染的特点使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或非条件致病菌的界限已不再绝对的,念珠菌感染的部位有生殖道感染,引起的念珠菌阴道炎或龟头炎、鹅口疮、口腔炎、念珠菌性食道炎、念珠菌菌血症,免疫缺陷患者可引起念珠菌肺部感染。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从痰标本中约20%~55%可分离到念珠菌,但非免疫缺陷患者侵袭性念珠菌肺部感染的几率仅为0.23%~4.5%。由于念珠菌定植在正常人的皮肤、口腔、肠道、肛门和阴道,发生感染的可能是内源性;念珠菌寄生于水果、奶制品或食物上可因接触或食入而导致外源性感染。正常人可以带菌但不发病,外源性侵袭是否发病要取决于侵入病菌的数量、毒力、途径、机体的适应性和当时的免疫力。 3. 念珠菌属的耐药性变迁过程特点
国内上海北京广州3地5家综合性医院连续5年(2001-2005年)来的酵母菌的耐药性监测资料显示,白色念珠菌在5年中的耐药率总体趋势稳定,耐药率保持在2.2%以下;但非白色念珠菌对伏立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有所上升。如光滑念珠菌对伏立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从2001年的6.1%和6.1%上升到2005年的11.6%和17.5%;热带念珠菌分别从0%和2.3%上升到5.3%和5.6%;近平滑念珠菌分别从0%和0%上升到2.3%和6.8%,克柔念珠菌分别从0%上升到7.5%和82.7%;各种酵母菌对伏立康唑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氟康唑。伏立康唑对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中的部分氟康唑耐药株仍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尤其是耐氟康唑的克柔念珠菌对伏立康唑的体外试验敏感率可达81.3%。同细菌耐药性检测一样,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和不同医院由很大差异。
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情况如下表
临床常见细菌及其特点
一般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一、革兰氏阳性球菌
主要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等
凝固酶阳性 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葡萄球菌属表皮葡萄球菌 人型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溶血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A:凝固酶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1) 生物学特点:凝固酶阳性,β溶血,耐盐。 (2)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存在于人类鼻咽部粘膜和皮肤表面,可经手,
打喷嚏,皮肤伤口传播。
(3) 疾病:①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②化脓性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如:疖痈、脓肿等
③严重的肺炎
④脑膜炎、心内膜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全身性感染、同时也可引起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⑤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晚期肾脏疾病患者特别容易感染金葡菌。
⑥金葡菌尤其耐药金葡菌感染是引起住院患者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4) 耐药性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各类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其他β-内酰胺类均交叉耐药。mecA基因是MRS特有的耐药基因。 B:凝固酶阴性
(二)链球菌
常见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
1、 生物学特性:溶血或不溶血,触酶阴性
2、 传染源和途径:胃肠正常菌群,伤口感染,机会感染的致病菌
3、 致病:已作为医院感染重要的致病菌,国外上升为第3位的院感菌,泌尿道感染比较
常见 4、 耐药性:(1)对头孢菌素,苯唑西林,单环类天然耐药,对青霉素敏感性较链球菌低,
耐药由β-内酰胺类亲和力降低的低分子量的PBPs引起
(2)耐药性最严重的为耐万古霉素的VRE表型共有VanA、VanB、VanC、VanD、
VanE、VanG六型,最常见为VanA、VanB
(3).屎肠球菌的耐药性较粪肠球菌高。
二、革兰氏阴性杆菌埃希菌属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肺炎克雷伯菌 沙门菌属 伤寒、肠炎沙门菌
志贺菌属 痢疾、福氏、鲍氏、宋内志贺菌 变形杆菌属 奇异、普通变形杆菌 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 鼠疫、小肠结肠耶尔森菌 肠杆菌属 阴沟、产气肠杆菌 枸橼酸杆菌属 枸橼酸杆菌
普罗威登斯菌属 斯氏、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常见阴性杆菌包括沙雷菌属 粘质沙雷菌
假单胞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 非发酵菌不动杆菌属 鲍曼不动杆菌
(一)肠杆菌科
1、 假单胞菌属:
A、铜绿假单胞菌(Pae.)
(1) 生物学特性:革兰氏阴性,H2O2 (+),动力(+),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和土壤),
是重要的机会致病菌
(2) 传染源:常发生医院内感染,细菌可存在于空调机的水管、引流管、呼吸机、蔬菜
和鲜花。肥皂盒里的肥皂粘液,以及不流动的水(蒸馏水或水龙头内的存水),易感患者的感染:在抗生素治疗的住院患者中,假单胞菌的感染率可增加到70%。
(3) 疾病:
① 烧伤患者:引起蜂窝组织炎和败血症 ② 囊性纤维病患者(CF):CF患者早期肺部即有定居,因为有荚膜粘液层的保护,细
菌形成的菌落难以根除,PAE反复发作性肺炎很常见,是CF患者的常见死因。 ③ 白血病,器官移植,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免疫力低下患者:可引起败血症,肺炎
或两种疾病并发。 ④ 长期插导尿管的患者,尿道感染 ⑤ 心内膜炎,骨髓炎,关节炎,恶性外耳炎
(4) 耐药性:该菌具有多重耐药,重要的微孔蛋白的突变,可阻止抗生素由外膜进入胞
质,初代敏感菌株在治疗3~4天后可能发生耐药,所以必须做药敏试验,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产生金属酶
B、嗜麦芽窄食单胞菌(Pma.):
(1)生物学特性:不溶血,菌落呈“猫眼”状,氧化酶OX(—),动力(+),
(2)传染源:广泛存在于水,土壤,动物体内,为条件致病菌,随着临床抗生素和免疫抑制的
广泛和大剂量应用,其分离率在非发酵菌属中呈上升趋势,因该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因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其中易感因素包括:体弱,免疫功能低下,外伤,插管,手术,移植,使用呼吸机,
(3)疾病:引起呼吸道、泌尿道、伤口感染,严重可致菌血症、心内膜炎。
(4)耐药性:外膜通透性低,对多种抗生素不易渗透,可产生多种B-内酰胺酶,如青霉素酶,
头孢菌素L2酶以及金属锌酶,因此对B-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同时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也耐药。由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较强,一旦发现该菌感染应及时根据药敏报告合理用药。
不动杆菌属 鲍曼不动杆菌
(1) 生物学特性:球杆状,OX(—),硝还(—),动力(—),
(2) 传染源: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是引起医院内感染增长较快的菌种
不动杆菌属腐生菌,多处于潮湿或干燥的表面,可定植在人的皮肤,蒸馏水容器,静脉营养液,雾化器等处均可污染,通常不致病,但在免疫力低下人群引起爆发流行,耐药克隆的传播,
(3) 疾病:是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可引起败血症,继发性脑
膜炎和肺炎,与侵入性操作和抗生素选择压力有关, 有文献报道:三代头孢联合氨曲南或氟喹诺酮类或碳氢霉素类是导致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的原因
(4) 耐药性:
① 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相似的耐药谱,鲍曼不动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多数由先
抑制后生长现象。 ② 对泰能的耐药株已经出现,并引起数起暴发流行,
真菌
1.真菌是一种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真核生物,单细胞或多细胞,不含叶绿素,
以吸收为营养方式,具无性和(或)有性繁殖方式。
常见为酵母样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隐球菌)临床以念珠菌多见。 2.如何判断念珠菌感染,常见部位
念珠菌: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以前认为只有白色念珠菌能致病,但近20年来,白色念珠菌的比例在不断减少而非白色念珠菌的感染在增加。随着低免疫力人群的增加,发现某些种也可引起浅部或深部念珠菌病,如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现代感染的特点使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或非条件致病菌的界限已不再绝对的,念珠菌感染的部位有生殖道感染,引起的念珠菌阴道炎或龟头炎、鹅口疮、口腔炎、念珠菌性食道炎、念珠菌菌血症,免疫缺陷患者可引起念珠菌肺部感染。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从痰标本中约20%~55%可分离到念珠菌,但非免疫缺陷患者侵袭性念珠菌肺部感染的几率仅为0.23%~4.5%。由于念珠菌定植在正常人的皮肤、口腔、肠道、肛门和阴道,发生感染的可能是内源性;念珠菌寄生于水果、奶制品或食物上可因接触或食入而导致外源性感染。正常人可以带菌但不发病,外源性侵袭是否发病要取决于侵入病菌的数量、毒力、途径、机体的适应性和当时的免疫力。 3. 念珠菌属的耐药性变迁过程特点
国内上海北京广州3地5家综合性医院连续5年(2001-2005年)来的酵母菌的耐药性监测资料显示,白色念珠菌在5年中的耐药率总体趋势稳定,耐药率保持在2.2%以下;但非白色念珠菌对伏立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有所上升。如光滑念珠菌对伏立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从2001年的6.1%和6.1%上升到2005年的11.6%和17.5%;热带念珠菌分别从0%和2.3%上升到5.3%和5.6%;近平滑念珠菌分别从0%和0%上升到2.3%和6.8%,克柔念珠菌分别从0%上升到7.5%和82.7%;各种酵母菌对伏立康唑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氟康唑。伏立康唑对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中的部分氟康唑耐药株仍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尤其是耐氟康唑的克柔念珠菌对伏立康唑的体外试验敏感率可达81.3%。同细菌耐药性检测一样,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和不同医院由很大差异。
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情况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