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柳永
夏露 朱勤 黄文灵 吕高桥 杜梦
柳永,是我们非常喜欢的一位词人,虽然他备受争议,但是对我们却有着无法抗拒的独特魅力。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词史上占据着四个“第一位”的头衔--------柳永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第一位大量创作慢词长调的词人,第一位俚俗词派的代表词人.也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位偶像明星,堪称中国古代首席娱乐官。他的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突出而罕见的现象,可称为"柳永现象"."柳永现象"的出现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慢词长调繁盛的时代,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了通俗文学与传统雅文学分庭抗礼的时代,也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大为壮大、职业文人开始出现的新时代. 歌舞场的辛酸和旅途的风雨成就了柳永的不朽和宋词的辉煌,奠基了他独树一帜的悲壮人生。这是柳永的大幸,更是中国文学的大幸。
在谈柳永的影响及地位之前,在这里想先为他申诉一番,你们说是诡辩也好,是胡说八道也好,姑且听之吧。
“正人君子”们骂柳永沉沦,是因为柳永爱烟花巷。那么“正人君子”们真的就没有去过烟花巷吗?确实也有没去过烟花巷的正人君子。那么,他们在烟花巷之外就没有干过烟花巷的事吗?或者说,他们灵魂深处就没有对烟花巷的向往吗?而柳永直言愿意“且恁偎红翠,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并且为情人“衣带渐宽终不悔”。这些晚上沉溺在温柔乡的“君子”们,白天又穿上官服去审判羞辱被他们糟践过的妓女,比起柳永的坦白和真情又如何呢?
除此之外,我最欣赏的是柳永的真性情。他从来不会为了名利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这是我最崇拜的生活状态,可是这在当今这个极度物化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若非如 此就不能生存。即使在古代也是这样:藐视权贵的大诗人李白,灵魂深处太想当官了。在《与韩荆州书》中肉麻地写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拍马拍到如此精湛和富有艺术色彩,真是非李白莫属了。诗圣杜甫,看起来老实巴交,心里也非常想当官。冒着安史之乱的枪林弹雨,穿着麻鞋,跋涉几百里,追赶逃难的唐玄宗,其忠实,其理想可见一斑。就是高傲的王维先生,虽栖身终南山,心却在长安城中,时刻窥视着吏部的动静。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曲线的官场捷径。在名利的试金石前、李白、杜甫、王维、韩愈等一流的,口碑
很好的大师、大家们绝对输给了沉沦者——柳永。一厢情愿地想当官的李白,官没当上,反而被流放夜郎。人死后,身边连一个处理后事的人都没有。终生效忠于朝廷,任劳任怨的杜甫最后竟死在一叶小船上。而远离官场的柳永,虽无儿无女,却死在市民百姓和歌女们断肠的哭声中。歌女们把柳永的丧事办得很隆重,也很气派。为了纪念柳永,每年逢柳永的忌日,歌女们还要集中在一起召开“吊柳会”。柳永的死,虽没有人说他重如泰山,却是难得的幸福和温馨。评说柳永,不管你怎样看待,也得承认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风流才子。李白有才气,苏轼也风流。若要也才子,也风流,且把才气与风流玩得出神入化,游刃有余,恐怕李白与苏轼是难以望及柳永的项背。风流才子,生生死死都风流。 千百年来,敢如此沉沦的惟有柳永,沉沦到如此精彩的也只有柳永。
北宋眼中的柳永
他在当时虽然没有什么社会地位,但其影响不容小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足以说明柳词受人喜爱的程度。但是一首《鹤冲天》彻底激怒了仁宗皇帝。被除名的柳永无可奈何,玩世不恭地扛着“奉旨填词”的御批招牌,浪迹江湖,深入歌楼舞场,堂而皇之地贯彻仁宗的圣旨,夜以继日地“浅斟低唱”。 在精神世界里,柳永同情歌女的遭遇,习趣融洽;在艺术世界里,精通音律的他为她们创作了不计其数的绝妙之词,成为青楼歌女趋之若鹜的专业填词。当时在青楼之中流行着一首歌谣:“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不愿意朝见九五之尊的皇帝,却愿意与柳永约会,可见这位专业填词的个人魅力。许多歌女因唱柳永的词而红透京城,又是歌女最终成全了柳永,使他活下来,没有浪迹江湖、归隐山水,让一个断然无法立足的人成长为一个让人无法忘却的光辉词人。柳永一生以生命求风情,用灵魂谱华章。于当世影响巨大,于后世贡献卓著。
首先,是他对词的形式的贡献。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体制,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增加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从而为宋词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艺术形式与文本规范。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和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中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辉煌的篇章(苏、辛名作多为慢词)。同时的张先、欧阳修、杜安世、苏舜卿、聂冠卿、沈唐、刘潜、李冠等人也或多或少创作过慢词。他们的推波助澜,也促进了慢词的发展。
其次,是他对词的创作手法的贡献。
1铺叙展延
晚唐五代词,最常见的抒情方法是意象烘托传情法,即运用比兴手段,通过一系列的外在物象来烘托、映衬抒情主人公瞬间性的情思心绪。而柳永则将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铺叙展衍,或者对人物的情态心理进行直接的刻画;或者对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性、过程性进行层层的描绘,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不同的情感心态。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柳永的铺叙衍情法,正适应、满足了慢词体制、结构变化的需要,解决了词的传统抒情方法与新兴体制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慢词艺术的发展。后代词人,诸如秦观、周邦彦等,多承此法并变化而用之 。
2.口语入词---革新了语言表达方式
柳永也能以清丽的语言写传统的雅词,但他贡献最大的却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他一落魄文人,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达到了“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的境界。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他,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词才具备了和传统雅词分庭抗礼的资格。
再次,他对词的内容开拓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1.“共我”的抒发到解读自己的内心世界
柳永给词注入了新的情感特质和审美内涵。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大多是表现普泛的情感,词中的情感世界是类型化的、"共我"的情感世界,与词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分离错位,不像诗中的情感世界那样与诗人自我的心灵世界对应同一。其中只有韦庄和李煜的有些词作开始表现自我的人生感受。柳永沿着李煜开启的方向,注意把词的抒情取向转移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上来,表现自我的情感心态、喜怒哀乐。他的"羁旅行役"词,就是倾泄他在仕途上挣扎沉浮的种种苦闷。他的羁旅行役词中的情感世界,是"荡子"柳永自我独特的心灵世界,从而冲决了此前词中普泛化、类型化的情感世界的藩篱,给词的情感增添了个体化、自我化的色彩,使词的抒情取向朝着创作主体的内心世界回归、贴近。此后的苏轼,虽然词风与柳永大相径庭,但在抒情取向上却是沿着柳永开辟的自我化、个体化方向前进的。
2.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这类词作有的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有的表现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有的抒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第二,工于羁旅行役,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第三,部分词作还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说到他的城市风光描写,就说到了他的最后一个重要影响。
最后,他的词不仅是我们透视宋代的窗口,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以至有人称他为“曲祖”。
柳永的符合历史真实的都市词是他所处时代的历史见证者和忠实记录者,可以和其他历史文献中的记载相互印证,而他享尽太平的思想也是有着浓郁的时代气息的 。真实而生动地反映所处时代的都市风貌和市民生活情态,在词史上的意义非同一般。若说杜甫是记录苦难的诗史,那么柳永就是歌唱繁华的词史。
除此以外, 柳永俗词对元曲的影响很大。柳永生活的时代和元曲繁荣的时代有着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并且柳永和元曲作家有着非常相似的人生遭际,所以柳永的人生态度对元曲作家有很大影响。柳词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和性格特征在元曲中也有明显的继承和发展。柳永词对元曲的影响早已被历代词话家认同,周颐《蕙风词话》卷三说:“柳屯田《乐章集》,为词家正体之一,又为金元已还乐语自出”;从汴京“银塘似染,金堤如绣”的富丽堂皇,到杭州“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豪奢;从苏州“万井千闾”的繁华喧闹,到扬州“酒台花径仍存,凤萧依旧月中闻”的美丽风流,他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新鲜刺激的都市风情画,也给金元曲提供了一些发展土壤,柳永词的叙事性和娱乐性更是让戏曲作家们受益匪浅。 柳永的一生,是在正统思想与超越正统思想、封建的人生价值观和艺术化的人生理想中游离挣扎。因而导致了他仕途的坎坷。正如他自己所说“一生赢得是凄凉”。 风华正茂的他离开京城,以浪荡的形象深入民间,生活在底层,又成了柳永惟一的选择。用泪水擦拭灵魂,以思想荡涤世俗。这就是我们能够理解的柳永。
说不尽的柳永
夏露 朱勤 黄文灵 吕高桥 杜梦
柳永,是我们非常喜欢的一位词人,虽然他备受争议,但是对我们却有着无法抗拒的独特魅力。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词史上占据着四个“第一位”的头衔--------柳永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第一位大量创作慢词长调的词人,第一位俚俗词派的代表词人.也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位偶像明星,堪称中国古代首席娱乐官。他的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突出而罕见的现象,可称为"柳永现象"."柳永现象"的出现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慢词长调繁盛的时代,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了通俗文学与传统雅文学分庭抗礼的时代,也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大为壮大、职业文人开始出现的新时代. 歌舞场的辛酸和旅途的风雨成就了柳永的不朽和宋词的辉煌,奠基了他独树一帜的悲壮人生。这是柳永的大幸,更是中国文学的大幸。
在谈柳永的影响及地位之前,在这里想先为他申诉一番,你们说是诡辩也好,是胡说八道也好,姑且听之吧。
“正人君子”们骂柳永沉沦,是因为柳永爱烟花巷。那么“正人君子”们真的就没有去过烟花巷吗?确实也有没去过烟花巷的正人君子。那么,他们在烟花巷之外就没有干过烟花巷的事吗?或者说,他们灵魂深处就没有对烟花巷的向往吗?而柳永直言愿意“且恁偎红翠,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并且为情人“衣带渐宽终不悔”。这些晚上沉溺在温柔乡的“君子”们,白天又穿上官服去审判羞辱被他们糟践过的妓女,比起柳永的坦白和真情又如何呢?
除此之外,我最欣赏的是柳永的真性情。他从来不会为了名利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这是我最崇拜的生活状态,可是这在当今这个极度物化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若非如 此就不能生存。即使在古代也是这样:藐视权贵的大诗人李白,灵魂深处太想当官了。在《与韩荆州书》中肉麻地写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拍马拍到如此精湛和富有艺术色彩,真是非李白莫属了。诗圣杜甫,看起来老实巴交,心里也非常想当官。冒着安史之乱的枪林弹雨,穿着麻鞋,跋涉几百里,追赶逃难的唐玄宗,其忠实,其理想可见一斑。就是高傲的王维先生,虽栖身终南山,心却在长安城中,时刻窥视着吏部的动静。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曲线的官场捷径。在名利的试金石前、李白、杜甫、王维、韩愈等一流的,口碑
很好的大师、大家们绝对输给了沉沦者——柳永。一厢情愿地想当官的李白,官没当上,反而被流放夜郎。人死后,身边连一个处理后事的人都没有。终生效忠于朝廷,任劳任怨的杜甫最后竟死在一叶小船上。而远离官场的柳永,虽无儿无女,却死在市民百姓和歌女们断肠的哭声中。歌女们把柳永的丧事办得很隆重,也很气派。为了纪念柳永,每年逢柳永的忌日,歌女们还要集中在一起召开“吊柳会”。柳永的死,虽没有人说他重如泰山,却是难得的幸福和温馨。评说柳永,不管你怎样看待,也得承认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风流才子。李白有才气,苏轼也风流。若要也才子,也风流,且把才气与风流玩得出神入化,游刃有余,恐怕李白与苏轼是难以望及柳永的项背。风流才子,生生死死都风流。 千百年来,敢如此沉沦的惟有柳永,沉沦到如此精彩的也只有柳永。
北宋眼中的柳永
他在当时虽然没有什么社会地位,但其影响不容小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足以说明柳词受人喜爱的程度。但是一首《鹤冲天》彻底激怒了仁宗皇帝。被除名的柳永无可奈何,玩世不恭地扛着“奉旨填词”的御批招牌,浪迹江湖,深入歌楼舞场,堂而皇之地贯彻仁宗的圣旨,夜以继日地“浅斟低唱”。 在精神世界里,柳永同情歌女的遭遇,习趣融洽;在艺术世界里,精通音律的他为她们创作了不计其数的绝妙之词,成为青楼歌女趋之若鹜的专业填词。当时在青楼之中流行着一首歌谣:“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不愿意朝见九五之尊的皇帝,却愿意与柳永约会,可见这位专业填词的个人魅力。许多歌女因唱柳永的词而红透京城,又是歌女最终成全了柳永,使他活下来,没有浪迹江湖、归隐山水,让一个断然无法立足的人成长为一个让人无法忘却的光辉词人。柳永一生以生命求风情,用灵魂谱华章。于当世影响巨大,于后世贡献卓著。
首先,是他对词的形式的贡献。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体制,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增加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从而为宋词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艺术形式与文本规范。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和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中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辉煌的篇章(苏、辛名作多为慢词)。同时的张先、欧阳修、杜安世、苏舜卿、聂冠卿、沈唐、刘潜、李冠等人也或多或少创作过慢词。他们的推波助澜,也促进了慢词的发展。
其次,是他对词的创作手法的贡献。
1铺叙展延
晚唐五代词,最常见的抒情方法是意象烘托传情法,即运用比兴手段,通过一系列的外在物象来烘托、映衬抒情主人公瞬间性的情思心绪。而柳永则将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铺叙展衍,或者对人物的情态心理进行直接的刻画;或者对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性、过程性进行层层的描绘,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不同的情感心态。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柳永的铺叙衍情法,正适应、满足了慢词体制、结构变化的需要,解决了词的传统抒情方法与新兴体制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慢词艺术的发展。后代词人,诸如秦观、周邦彦等,多承此法并变化而用之 。
2.口语入词---革新了语言表达方式
柳永也能以清丽的语言写传统的雅词,但他贡献最大的却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他一落魄文人,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达到了“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的境界。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他,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词才具备了和传统雅词分庭抗礼的资格。
再次,他对词的内容开拓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1.“共我”的抒发到解读自己的内心世界
柳永给词注入了新的情感特质和审美内涵。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大多是表现普泛的情感,词中的情感世界是类型化的、"共我"的情感世界,与词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分离错位,不像诗中的情感世界那样与诗人自我的心灵世界对应同一。其中只有韦庄和李煜的有些词作开始表现自我的人生感受。柳永沿着李煜开启的方向,注意把词的抒情取向转移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上来,表现自我的情感心态、喜怒哀乐。他的"羁旅行役"词,就是倾泄他在仕途上挣扎沉浮的种种苦闷。他的羁旅行役词中的情感世界,是"荡子"柳永自我独特的心灵世界,从而冲决了此前词中普泛化、类型化的情感世界的藩篱,给词的情感增添了个体化、自我化的色彩,使词的抒情取向朝着创作主体的内心世界回归、贴近。此后的苏轼,虽然词风与柳永大相径庭,但在抒情取向上却是沿着柳永开辟的自我化、个体化方向前进的。
2.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这类词作有的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有的表现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有的抒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第二,工于羁旅行役,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第三,部分词作还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说到他的城市风光描写,就说到了他的最后一个重要影响。
最后,他的词不仅是我们透视宋代的窗口,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以至有人称他为“曲祖”。
柳永的符合历史真实的都市词是他所处时代的历史见证者和忠实记录者,可以和其他历史文献中的记载相互印证,而他享尽太平的思想也是有着浓郁的时代气息的 。真实而生动地反映所处时代的都市风貌和市民生活情态,在词史上的意义非同一般。若说杜甫是记录苦难的诗史,那么柳永就是歌唱繁华的词史。
除此以外, 柳永俗词对元曲的影响很大。柳永生活的时代和元曲繁荣的时代有着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并且柳永和元曲作家有着非常相似的人生遭际,所以柳永的人生态度对元曲作家有很大影响。柳词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和性格特征在元曲中也有明显的继承和发展。柳永词对元曲的影响早已被历代词话家认同,周颐《蕙风词话》卷三说:“柳屯田《乐章集》,为词家正体之一,又为金元已还乐语自出”;从汴京“银塘似染,金堤如绣”的富丽堂皇,到杭州“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豪奢;从苏州“万井千闾”的繁华喧闹,到扬州“酒台花径仍存,凤萧依旧月中闻”的美丽风流,他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新鲜刺激的都市风情画,也给金元曲提供了一些发展土壤,柳永词的叙事性和娱乐性更是让戏曲作家们受益匪浅。 柳永的一生,是在正统思想与超越正统思想、封建的人生价值观和艺术化的人生理想中游离挣扎。因而导致了他仕途的坎坷。正如他自己所说“一生赢得是凄凉”。 风华正茂的他离开京城,以浪荡的形象深入民间,生活在底层,又成了柳永惟一的选择。用泪水擦拭灵魂,以思想荡涤世俗。这就是我们能够理解的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