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列举了大量的实例,说明生物学习中的记忆可以在吟诵中、口诀里、谐音的使用中以及联想或体验中变得有效和高效,期望引导初中生有效高效记忆生物知识。 【关键词】生物学习 有效记忆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90-02 记忆是学习的一种基本要素。正是由于记忆的存在,个体习得的知识、经验才得以延续、积累乃至运用。正如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谢切诺夫所说,“记忆是心理发展的奠基石”,“如果人类没有记忆,那么感知就不能留下痕迹,人将永远处于新生儿状态。”【1】那么,是不是凡是有记忆力的人都善于记忆呢?这主要取决于是否掌握并能运用记忆学习策略。 新课程改革实践几年来,其核心应是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消极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学习主体最大的效率,才能让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也才能最好的实施素质教育。而转变的关键是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2】 记忆的方法很多。在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效的选择合适自己的趣味记忆方法,可以变难学为巧学,变低效率学习为高效率学习,对各门学科知识的提高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下是几种初中生物学知识的趣味记忆法。 1.吟诵中记忆 在悠久的文学史中有着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歌谚语,在生物知识的记忆中,如果巧妙的利用诗歌谚语,将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在朗朗吟诵中生物知识已停留脑海中。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生物的遗传性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明生物的变异性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食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捕食 一山不容二虎――种内斗争 鹬蚌相争――种间斗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明草原生态系统易破坏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草原生态系统易恢复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条件反射 望梅止渴――条件反射 2.口诀中记忆 在长期的教与学中,老师和同学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丰富而有趣的口诀来记忆生物知识,现摘录部分如下: 2.1关于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口咽食胃小大肠,分工全都不一样 口嚼舌搅淀粉消,胃内蛋白有走掉 小肠里面最重要,胰液胆汁凑热闹 消化吸收一肩挑,三类营养要记牢 2.2关于呼吸道的组成与功能 鼻咽喉,两气管,功能不要搞混乱 呼吸道,有支撑,确保气流能畅通 两气管,有纤毛,排菌化痰守卫牢 清洁湿润又加温,黏液还能抵细菌 2.3关于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2.3.1关于血液成分及功能 血液有浆有细胞 ,浆运细胞和养料 红细胞,带氧跑 ,白细胞,把菌包 血小板,凝血牢 。 2.3.2关于血管的结构特点 血管动静和毛细 ,动脉壁厚血流急 管腔较小压力高 ,毛细毛细薄又细 薄到只剩一层皮 ,两红细胞过不去 慢慢通过换氧气 ,静脉壁薄弹性小 大多分布在体表 ,还有瓣膜防颠倒 2.3.3关于心脏的结构 “大小如拳形象桃 , 上房下室有四窍, 房连静脉室连动 ,左右不通上下通 。”或者“拳桃在胸,室上房下,同通异隔,室动房静。” 2.3.4关于血液循环 动脉血,左室离 ,换物质,在毛细 回右房,入右室 ,忙去肺,换氧气 新血来,左房里 ,终左室,新周期 每一首口诀歌都不相同,均是通过各种方式将对于初中生略显杂乱的生物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而形成的趣味化朗朗上口的口诀。提醒注意的是:口诀记忆法需要找到易记有趣的口诀,还需要能将口诀还原。 3.谐音中记忆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音同而形异描绘出精彩有趣的世界。在生物知识的有效记忆中,不妨也借用借用这谐音。比如呼吸肌收缩时吸气,简称“吸收”,呼吸肌舒张时呼气,简称“舒呼”,是“疏忽”的谐音。现在想一想,呼吸肌和呼吸状态是否比较容易解决了。再如生长激素分泌失调的症状也可以使用谐音将三种疾病联系起来―― “一头生(生长素)猪(侏儒症)不老实,将它的肢端(肢端肥大症)锯(巨人症)了去”。 我国现存的古老的物种有扬子鳄、鹅掌楸以及大叶木兰等,使用谐音记忆即可为――老古扬(子鳄)掌(鹅掌楸)打木兰(大叶木兰)。 4.联想记忆法 有部分同学分不清动脉和静脉: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出去,静脉则是将血液运送回心脏。心脏作为血液的家,将血液当做我,请联想一下这样的场景――我想出去运动,所以离开家出去;累了,希望安静休息,因而我又回到了家。动则离家,静则回。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出去,静脉则是将血液运送回心脏。联想到这生活中情景,动脉静脉也就很容易区分了。俗话说“水往低处流”,变化联想为“气往低处流”,气体从高气压的地方流向低气压的地方,就仿佛瀑布从悬崖落下般势不可挡,吸气时,气体也风驰电掣般从外面流向肺内,从而判断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在联想中记忆,还可以不断的增加个人的想象力。 5.体验记忆法 亲身体验必有助理解,知识容易理解,必然加深记忆。还是以呼吸肌和呼吸状态的关系为例――请伸出你的食指,感觉一下,微曲与伸直时,哪一种状态下,你会觉得手指的肌肉是紧张收缩的?这时,你的手指就是膈肌,膈肌收缩时呈现一种平直状态,相对于舒张的微曲状态,可以让胸腔的体积更大一些,这时正在吸气过程中。在学习记忆种子的结构时若能找上颗蚕豆种子,亲手剥、观察、分析、讨论其结构和发育过程――可促进对植物种子、种皮、胚、胚乳、子叶、胚芽、胚轴、胚根等名词的理解记忆。然很多知识由于时间、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不可能都能亲身体验。但可借助多媒体或教师讲解,设置特定情景感受其过程,想法解决出现的问题,必会记忆忧新。例如:在复习绿色植物的代谢时,不妨拿着一棵青菜思考一下它是否“来之不易”:在栽培蔬菜的时候发现他种的菜叶片发黄,于是就给作物施肥(提问:什么肥?),把肥料施在作物边的土壤上(问:这些肥料是怎样一步一步到达根细胞内,又是怎样到达蔬菜的叶片?),刚施下肥料的时刻,发现菜叶发生萎焉(问:为什么?应采取什么补救措施?),到达蔬菜的叶片后为什么能使蔬菜的叶片变绿?怎样起作用?几天后,发现先发绿的是菜的哪些部位?为什么?栽培过程中,发现被虫子吃了 。(问:怎么办?----人工抓虫?农药喷洒?激素喷洒?或培养转基因产物?或其他?)。 通过自身的体验既激发了学习热情,同时又能够培养自身的联想、发散思维的能力,记忆自然深刻。 总之记忆的方法很多,每种记忆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点,只要平时善于积累,并在恰当的时间和恰当的内容上选择恰当的记忆方法,就可以提高记忆效率,从而提高生物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冰.识记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中学英语之友(高二版)M.2009年第04期 [2]彭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2003.05.15
【摘要】本文列举了大量的实例,说明生物学习中的记忆可以在吟诵中、口诀里、谐音的使用中以及联想或体验中变得有效和高效,期望引导初中生有效高效记忆生物知识。 【关键词】生物学习 有效记忆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90-02 记忆是学习的一种基本要素。正是由于记忆的存在,个体习得的知识、经验才得以延续、积累乃至运用。正如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谢切诺夫所说,“记忆是心理发展的奠基石”,“如果人类没有记忆,那么感知就不能留下痕迹,人将永远处于新生儿状态。”【1】那么,是不是凡是有记忆力的人都善于记忆呢?这主要取决于是否掌握并能运用记忆学习策略。 新课程改革实践几年来,其核心应是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消极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学习主体最大的效率,才能让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也才能最好的实施素质教育。而转变的关键是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2】 记忆的方法很多。在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效的选择合适自己的趣味记忆方法,可以变难学为巧学,变低效率学习为高效率学习,对各门学科知识的提高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下是几种初中生物学知识的趣味记忆法。 1.吟诵中记忆 在悠久的文学史中有着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歌谚语,在生物知识的记忆中,如果巧妙的利用诗歌谚语,将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在朗朗吟诵中生物知识已停留脑海中。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生物的遗传性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明生物的变异性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食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捕食 一山不容二虎――种内斗争 鹬蚌相争――种间斗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明草原生态系统易破坏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草原生态系统易恢复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条件反射 望梅止渴――条件反射 2.口诀中记忆 在长期的教与学中,老师和同学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丰富而有趣的口诀来记忆生物知识,现摘录部分如下: 2.1关于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口咽食胃小大肠,分工全都不一样 口嚼舌搅淀粉消,胃内蛋白有走掉 小肠里面最重要,胰液胆汁凑热闹 消化吸收一肩挑,三类营养要记牢 2.2关于呼吸道的组成与功能 鼻咽喉,两气管,功能不要搞混乱 呼吸道,有支撑,确保气流能畅通 两气管,有纤毛,排菌化痰守卫牢 清洁湿润又加温,黏液还能抵细菌 2.3关于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2.3.1关于血液成分及功能 血液有浆有细胞 ,浆运细胞和养料 红细胞,带氧跑 ,白细胞,把菌包 血小板,凝血牢 。 2.3.2关于血管的结构特点 血管动静和毛细 ,动脉壁厚血流急 管腔较小压力高 ,毛细毛细薄又细 薄到只剩一层皮 ,两红细胞过不去 慢慢通过换氧气 ,静脉壁薄弹性小 大多分布在体表 ,还有瓣膜防颠倒 2.3.3关于心脏的结构 “大小如拳形象桃 , 上房下室有四窍, 房连静脉室连动 ,左右不通上下通 。”或者“拳桃在胸,室上房下,同通异隔,室动房静。” 2.3.4关于血液循环 动脉血,左室离 ,换物质,在毛细 回右房,入右室 ,忙去肺,换氧气 新血来,左房里 ,终左室,新周期 每一首口诀歌都不相同,均是通过各种方式将对于初中生略显杂乱的生物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而形成的趣味化朗朗上口的口诀。提醒注意的是:口诀记忆法需要找到易记有趣的口诀,还需要能将口诀还原。 3.谐音中记忆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音同而形异描绘出精彩有趣的世界。在生物知识的有效记忆中,不妨也借用借用这谐音。比如呼吸肌收缩时吸气,简称“吸收”,呼吸肌舒张时呼气,简称“舒呼”,是“疏忽”的谐音。现在想一想,呼吸肌和呼吸状态是否比较容易解决了。再如生长激素分泌失调的症状也可以使用谐音将三种疾病联系起来―― “一头生(生长素)猪(侏儒症)不老实,将它的肢端(肢端肥大症)锯(巨人症)了去”。 我国现存的古老的物种有扬子鳄、鹅掌楸以及大叶木兰等,使用谐音记忆即可为――老古扬(子鳄)掌(鹅掌楸)打木兰(大叶木兰)。 4.联想记忆法 有部分同学分不清动脉和静脉: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出去,静脉则是将血液运送回心脏。心脏作为血液的家,将血液当做我,请联想一下这样的场景――我想出去运动,所以离开家出去;累了,希望安静休息,因而我又回到了家。动则离家,静则回。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出去,静脉则是将血液运送回心脏。联想到这生活中情景,动脉静脉也就很容易区分了。俗话说“水往低处流”,变化联想为“气往低处流”,气体从高气压的地方流向低气压的地方,就仿佛瀑布从悬崖落下般势不可挡,吸气时,气体也风驰电掣般从外面流向肺内,从而判断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在联想中记忆,还可以不断的增加个人的想象力。 5.体验记忆法 亲身体验必有助理解,知识容易理解,必然加深记忆。还是以呼吸肌和呼吸状态的关系为例――请伸出你的食指,感觉一下,微曲与伸直时,哪一种状态下,你会觉得手指的肌肉是紧张收缩的?这时,你的手指就是膈肌,膈肌收缩时呈现一种平直状态,相对于舒张的微曲状态,可以让胸腔的体积更大一些,这时正在吸气过程中。在学习记忆种子的结构时若能找上颗蚕豆种子,亲手剥、观察、分析、讨论其结构和发育过程――可促进对植物种子、种皮、胚、胚乳、子叶、胚芽、胚轴、胚根等名词的理解记忆。然很多知识由于时间、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不可能都能亲身体验。但可借助多媒体或教师讲解,设置特定情景感受其过程,想法解决出现的问题,必会记忆忧新。例如:在复习绿色植物的代谢时,不妨拿着一棵青菜思考一下它是否“来之不易”:在栽培蔬菜的时候发现他种的菜叶片发黄,于是就给作物施肥(提问:什么肥?),把肥料施在作物边的土壤上(问:这些肥料是怎样一步一步到达根细胞内,又是怎样到达蔬菜的叶片?),刚施下肥料的时刻,发现菜叶发生萎焉(问:为什么?应采取什么补救措施?),到达蔬菜的叶片后为什么能使蔬菜的叶片变绿?怎样起作用?几天后,发现先发绿的是菜的哪些部位?为什么?栽培过程中,发现被虫子吃了 。(问:怎么办?----人工抓虫?农药喷洒?激素喷洒?或培养转基因产物?或其他?)。 通过自身的体验既激发了学习热情,同时又能够培养自身的联想、发散思维的能力,记忆自然深刻。 总之记忆的方法很多,每种记忆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点,只要平时善于积累,并在恰当的时间和恰当的内容上选择恰当的记忆方法,就可以提高记忆效率,从而提高生物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冰.识记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中学英语之友(高二版)M.2009年第04期 [2]彭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200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