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代的劳力士

  在表店的柜台里,它,正静待有缘人来将它捧起、上弦,从此赋予它生命的力量,再经由父辈的手交到儿女的手中,完成生命讯息的延续……   “人的一生一定要拥有一块优质的机械表,不是因为品牌的名气,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有钱。而是,当一块好表戴在手腕上,你戴出来的是这块表背后的故事,是无数工匠精益求精的心血;它带给你的是伴随一生的安心与舒适,是可以代代流传的珍贵。”已习惯从投资角度来考虑购表的人们注重的不再是手表最原始的功能――计时。当手表作为计时工具的意义逐渐消退时,它已从一件“附属品”的概念中脱离出来,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      收藏者青睐的物品      不可否认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无论一款表的机芯多么精密、技术多么复杂、工艺多么考究,人们最先关注的还是它的造型设计。很多经典的设计都演化成了品牌的第二标志,如劳力士形式表壳的造型,作为其原创精神的体现,历经大半个世纪的考验,几乎成为了手表的形象代表。形式(OYSTER),是劳力士的一大发明,把一体化成型表壳、旋进式底盖和旋进式把头的设计带入手表制作工艺,整体采用钢材切削车制,使表耳表壳一体化。这种结构有别于当时的焊接式表耳、压进式底盖和插入式把头,象征着劳力士的手表像蚝一样坚固和防水。   劳力士的标志是一顶皇冠,这顶熠熠生辉的帝王之冠的雏形是一只五指伸开的手掌,寓意着劳力士表完全由手工精制。如今,它则代表了劳力士在钟表界的地位。由于劳力士一直致力于在垒球市场的推广,所以它的品牌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在国际市场上,一只普通劳力士手表的价位从1000美元到15000美元不等。虽然价格不菲,但人们还是认为物有所值,除了它的精良品质,更因为其独特的投资价值。劳力士古董表的保值性极强,20世纪50年代出产的钢壳劳力士,在当时是最普通的一款,售价不到300美元,现在的价值已飚升到1200美元。2002年,在日内瓦举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只越南末代皇帝保大戴过的1952年款劳力士万年历金表,以34.2万瑞士法郎(当时约合23.54万美元)天价拍出。   2008年,劳力士成立100周年之际,以拍卖钟表闻名的安帝古伦拍卖公司举行了以“劳力士运动表的演化”为主题的拍卖会,拍品涵盖了劳力士的形式、潜水表、形式宇宙型计时表和抗磁表等系列。在拍卖名单上,被昵称为詹姆斯・邦德的不锈钢表壳劳力士Submariner Ref,6538,因肖恩・康纳利在1962年出演的第一集007电影《第七号情报员》中配戴过而得名,预估拍卖价达124万到186万人民币。另一只被呢称为保罗・纽曼的劳力士Cosmograph Daytona Ref,6239,其身价和收藏价值也为表迷津津乐道。      “精准”和“创新”的代名词      20世纪初期,还是一个怀表盛行的时代,24岁的巴伐利亚青年汉斯-威尔斯多夫却独具慧眼,看好腕表的发展前景。1905年,他和英国人戴维斯合伙在伦敦创办了威尔斯多夫与戴维斯公司,公司主要负责销售手表,同时也研发自制手表。   1908年7月2日,威尔斯多夫在瑞士的拉夏德芬注册了劳力士商标,第一批劳力士表生产面世时,就因其高超的技术质量受到了人们的重视。1914年,劳力=E的一款小型腕表获得英国KEW天文台颁发的A级证书,这是权威天文台对钟表精确度最高级别的认可。这一殊荣使劳力士身价倍增,此后数十年,劳力士成为了“精确”的代名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26年,第一只防水、防尘表问世,这就是著名的劳力士“蚝”式手表。1927年,英国姑娘梅塞迫丝・吉莉丝配戴着劳力士形式腕表,历经10多个小时成功横渡了英吉利海峡,到达终点时,腕表的运转完全正常,这无疑成为一则活广告。劳力士公司随即在《每日邮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宣告防水腕表成功诞生。自此,劳力士形式腕表开始了走向全世界的伟大征程。劳力士也拉开了与知名人士长期合作的序幕,那些优秀的运动家,艺术家成为了劳力士产品的代言人及其卓越品质的见证者。多年来,劳力士研制出了一系列功能卓越的蚝式腕表,这一经典的腕表系列衍生出了170多种款式和3200多种个性设计选择。劳力士的切利尼系列则为顾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产品的可靠性让劳力士品牌在全球创出了良好的声誉。   1929年,经济危机打击了瑞士,包括瑞士蓬勃发展的制表业,但是劳力士却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在这一时期,劳力士发明了日后风靡一时的“恒动”表,在钟表业掀起了一场革命。这种自动表的中轴有一个摆铊,能把手腕摆动的轻微动作转换为手表的动力,因而无需人工上链。这是当时被公认为的最精确可靠的手表自动上链技术。1945年劳力士推出全球首只可以自动转换日期的手表,1956年又推出了具备星期显示功能的日历表,并有26国文字可供选择。   劳力士手表的专业功能深得全世界专业人士推崇,1955年劳力士发明了飞行员手表,方便人们在不同时区测量精确的时间。同年,劳力士为深海潜水员研制的防水深度达100米的潜水表问世。目前,劳力士专业手表主要有以下几类探险家型Ⅱ,附带24小时红色辅助针,方便探险爱好者辨别日夜;潜航者型,防水深度超过300米;游艇名士型,配有可旋转外圈,方便计算时差;格林尼治Ⅱ型,其可转动外圈及24小时指针,不仅同时显示两个时区时间,更可将时针独立移动至另一时区,而毋须移动分针及秒针;宇宙计型,为一款多功能手表,能满足工程、运动及商业等多种需要。不断创新使劳力士在一批耀眼的瑞士钟表品牌中脱颖而出,历经时间考验,成为今天瑞士高档钟表生产的主力。      国际化发展策略的成功典范      劳力士能在今天的世界表坛享有如此盛名,与安德烈・海宁格的灵感和热情是分不开。   安德烈・海宁格,1921年出生于拉夏德芬,劳力士的创始人汉斯・威尔斯多夫第一次见到他时,就与之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情,两人有着相似的性格,爱与人打交道,追求完美。充分的信任感使威尔斯多夫在1948年邀请海宁格加入劳力士工作。海宁格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作了六年,负责开发南美市场。1955年他返回日内瓦,成为劳力士董事会成员。1964年,他取代威尔斯多夫成为劳力士公司的总经理。   海宁格的加入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气息。除了忠实地继承了劳力士创始人的事业,不断提高质量和技术革新,他把国际化定为劳力士发展的远大目标。在把企业总部从市中心搬到了郊区一所漂亮的新楼之后,海宁格开始跑遍世界各个角落开拓新市场。最终,他决定在各大洲的主要城市建立分行,这在当时可谓创举。1976年,安德烈・海宁格创办了劳力士创新奖,用来鼓励人类探索和创新精神,也是劳力士的国际化进程深入人心的举措之一。该奖项每两年评选颁发一次,奖金10万美元,用来帮助任何一个人去完成他们的梦想。无需由人推荐,只要自己提出申请,当然申请人“必须呈现自己的主意及计划,并在其中表现出极大的潜能和勇气,表现出想要完成计划的不可抗拒的热忱,并且这个计划必须使人类福祉进步,以及能帮助这个星球”。   如今,拥有百年历史的劳力士集团是瑞士第二大钟表企业,年销售额逾20亿瑞郎,瑞士境内员工3700人,集团帅印由第三代掌门人帕特里克・海宁格执掌。劳力士腕表销往100多个国家,一个由28家分公司和数千家劳力士官方珠宝商组成的庞大网络负责劳力士腕表的销售和维护。集团只生产连年荣居世界销售额之首的劳力士牌手表及其兄弟品牌――帝舵表。这两个身价不凡的品牌使势力士集团成为瑞士最大的奢侈表生产者,每年瑞士全国生产用黄金总量的半数都被使用在劳力士集团的成品表中。   选自《国际市场》

  在表店的柜台里,它,正静待有缘人来将它捧起、上弦,从此赋予它生命的力量,再经由父辈的手交到儿女的手中,完成生命讯息的延续……   “人的一生一定要拥有一块优质的机械表,不是因为品牌的名气,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有钱。而是,当一块好表戴在手腕上,你戴出来的是这块表背后的故事,是无数工匠精益求精的心血;它带给你的是伴随一生的安心与舒适,是可以代代流传的珍贵。”已习惯从投资角度来考虑购表的人们注重的不再是手表最原始的功能――计时。当手表作为计时工具的意义逐渐消退时,它已从一件“附属品”的概念中脱离出来,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      收藏者青睐的物品      不可否认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无论一款表的机芯多么精密、技术多么复杂、工艺多么考究,人们最先关注的还是它的造型设计。很多经典的设计都演化成了品牌的第二标志,如劳力士形式表壳的造型,作为其原创精神的体现,历经大半个世纪的考验,几乎成为了手表的形象代表。形式(OYSTER),是劳力士的一大发明,把一体化成型表壳、旋进式底盖和旋进式把头的设计带入手表制作工艺,整体采用钢材切削车制,使表耳表壳一体化。这种结构有别于当时的焊接式表耳、压进式底盖和插入式把头,象征着劳力士的手表像蚝一样坚固和防水。   劳力士的标志是一顶皇冠,这顶熠熠生辉的帝王之冠的雏形是一只五指伸开的手掌,寓意着劳力士表完全由手工精制。如今,它则代表了劳力士在钟表界的地位。由于劳力士一直致力于在垒球市场的推广,所以它的品牌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在国际市场上,一只普通劳力士手表的价位从1000美元到15000美元不等。虽然价格不菲,但人们还是认为物有所值,除了它的精良品质,更因为其独特的投资价值。劳力士古董表的保值性极强,20世纪50年代出产的钢壳劳力士,在当时是最普通的一款,售价不到300美元,现在的价值已飚升到1200美元。2002年,在日内瓦举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只越南末代皇帝保大戴过的1952年款劳力士万年历金表,以34.2万瑞士法郎(当时约合23.54万美元)天价拍出。   2008年,劳力士成立100周年之际,以拍卖钟表闻名的安帝古伦拍卖公司举行了以“劳力士运动表的演化”为主题的拍卖会,拍品涵盖了劳力士的形式、潜水表、形式宇宙型计时表和抗磁表等系列。在拍卖名单上,被昵称为詹姆斯・邦德的不锈钢表壳劳力士Submariner Ref,6538,因肖恩・康纳利在1962年出演的第一集007电影《第七号情报员》中配戴过而得名,预估拍卖价达124万到186万人民币。另一只被呢称为保罗・纽曼的劳力士Cosmograph Daytona Ref,6239,其身价和收藏价值也为表迷津津乐道。      “精准”和“创新”的代名词      20世纪初期,还是一个怀表盛行的时代,24岁的巴伐利亚青年汉斯-威尔斯多夫却独具慧眼,看好腕表的发展前景。1905年,他和英国人戴维斯合伙在伦敦创办了威尔斯多夫与戴维斯公司,公司主要负责销售手表,同时也研发自制手表。   1908年7月2日,威尔斯多夫在瑞士的拉夏德芬注册了劳力士商标,第一批劳力士表生产面世时,就因其高超的技术质量受到了人们的重视。1914年,劳力=E的一款小型腕表获得英国KEW天文台颁发的A级证书,这是权威天文台对钟表精确度最高级别的认可。这一殊荣使劳力士身价倍增,此后数十年,劳力士成为了“精确”的代名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26年,第一只防水、防尘表问世,这就是著名的劳力士“蚝”式手表。1927年,英国姑娘梅塞迫丝・吉莉丝配戴着劳力士形式腕表,历经10多个小时成功横渡了英吉利海峡,到达终点时,腕表的运转完全正常,这无疑成为一则活广告。劳力士公司随即在《每日邮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宣告防水腕表成功诞生。自此,劳力士形式腕表开始了走向全世界的伟大征程。劳力士也拉开了与知名人士长期合作的序幕,那些优秀的运动家,艺术家成为了劳力士产品的代言人及其卓越品质的见证者。多年来,劳力士研制出了一系列功能卓越的蚝式腕表,这一经典的腕表系列衍生出了170多种款式和3200多种个性设计选择。劳力士的切利尼系列则为顾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产品的可靠性让劳力士品牌在全球创出了良好的声誉。   1929年,经济危机打击了瑞士,包括瑞士蓬勃发展的制表业,但是劳力士却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在这一时期,劳力士发明了日后风靡一时的“恒动”表,在钟表业掀起了一场革命。这种自动表的中轴有一个摆铊,能把手腕摆动的轻微动作转换为手表的动力,因而无需人工上链。这是当时被公认为的最精确可靠的手表自动上链技术。1945年劳力士推出全球首只可以自动转换日期的手表,1956年又推出了具备星期显示功能的日历表,并有26国文字可供选择。   劳力士手表的专业功能深得全世界专业人士推崇,1955年劳力士发明了飞行员手表,方便人们在不同时区测量精确的时间。同年,劳力士为深海潜水员研制的防水深度达100米的潜水表问世。目前,劳力士专业手表主要有以下几类探险家型Ⅱ,附带24小时红色辅助针,方便探险爱好者辨别日夜;潜航者型,防水深度超过300米;游艇名士型,配有可旋转外圈,方便计算时差;格林尼治Ⅱ型,其可转动外圈及24小时指针,不仅同时显示两个时区时间,更可将时针独立移动至另一时区,而毋须移动分针及秒针;宇宙计型,为一款多功能手表,能满足工程、运动及商业等多种需要。不断创新使劳力士在一批耀眼的瑞士钟表品牌中脱颖而出,历经时间考验,成为今天瑞士高档钟表生产的主力。      国际化发展策略的成功典范      劳力士能在今天的世界表坛享有如此盛名,与安德烈・海宁格的灵感和热情是分不开。   安德烈・海宁格,1921年出生于拉夏德芬,劳力士的创始人汉斯・威尔斯多夫第一次见到他时,就与之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情,两人有着相似的性格,爱与人打交道,追求完美。充分的信任感使威尔斯多夫在1948年邀请海宁格加入劳力士工作。海宁格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作了六年,负责开发南美市场。1955年他返回日内瓦,成为劳力士董事会成员。1964年,他取代威尔斯多夫成为劳力士公司的总经理。   海宁格的加入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气息。除了忠实地继承了劳力士创始人的事业,不断提高质量和技术革新,他把国际化定为劳力士发展的远大目标。在把企业总部从市中心搬到了郊区一所漂亮的新楼之后,海宁格开始跑遍世界各个角落开拓新市场。最终,他决定在各大洲的主要城市建立分行,这在当时可谓创举。1976年,安德烈・海宁格创办了劳力士创新奖,用来鼓励人类探索和创新精神,也是劳力士的国际化进程深入人心的举措之一。该奖项每两年评选颁发一次,奖金10万美元,用来帮助任何一个人去完成他们的梦想。无需由人推荐,只要自己提出申请,当然申请人“必须呈现自己的主意及计划,并在其中表现出极大的潜能和勇气,表现出想要完成计划的不可抗拒的热忱,并且这个计划必须使人类福祉进步,以及能帮助这个星球”。   如今,拥有百年历史的劳力士集团是瑞士第二大钟表企业,年销售额逾20亿瑞郎,瑞士境内员工3700人,集团帅印由第三代掌门人帕特里克・海宁格执掌。劳力士腕表销往100多个国家,一个由28家分公司和数千家劳力士官方珠宝商组成的庞大网络负责劳力士腕表的销售和维护。集团只生产连年荣居世界销售额之首的劳力士牌手表及其兄弟品牌――帝舵表。这两个身价不凡的品牌使势力士集团成为瑞士最大的奢侈表生产者,每年瑞士全国生产用黄金总量的半数都被使用在劳力士集团的成品表中。   选自《国际市场》


相关文章

  • 疫苗生产用细胞基质研究审评一般原则
  • [S]GPH2-1 疫苗生产用细胞基质的技术审评一般原则 药品审评中心 2005年12月 目 录 一.概述-------------------3 二.细胞基质的分类--------------4 三.细胞基质存在的潜在危险性------. ...查看


  • 人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纯化分离和传代培养
  • 人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纯化分离和传代培养 作者:张茹,龚均,王晖,王利,雷娟,冉力伟 [关键词] 细胞培养 Isolation and subculture of human esophageal squamous epithelial ...查看


  • 菌种的传代接种操作规程
  • 陕西汉王药业有限公司GMP 管理文件 1 目 的:建立菌种的传代.贮存.接种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检定菌的传代.贮存.接种. 3 责 任 者:微生物检验员.化验室主任. 4 内 容: 4.1来源:检定菌种由药检部门提供已接种好的菌 ...查看


  • 菌种的保存和传代方法
  • 菌种的保存和传代方法 1.0目的 使檢測所用菌種得到有效控制,确保質量符合需求.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用的化妆品常规5种致病菌菌种(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白色念株菌)的保存和传代. 3.0职责和權限 3.1 品管 ...查看


  • 改良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
  • ·技术与方法· 改良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 郝白露 杨瑞峰 彭祥炽 赵 凯 李红钢 胡 廉 熊承良 *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生殖医学中心(武汉,摘 要 目的:建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分 ...查看


  • 乳腺癌细胞株
  • 细胞英文名称 MDA-MB-231 细胞中文名 人乳腺癌细胞 形态特性 上皮样 生长特性 贴壁生长 特征特性 MDA-MB-231是从一名51岁的白人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胸水中分离建立的.该细胞表达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TGF-α受体和WNT ...查看


  • 菌株的保存使用_及销毁
  • 菌株的保存使用及销毁 1.新引进的菌种经形态.染色.培养性状.生化特性等的鉴别确定后作记录,并进行保存. 2.自主分离筛选的菌株经试验确定为优良菌株,并进行形态.染色.培养性状.生化特性.毒性等的鉴别确定(必要时进行分子鉴定)后作记录,并进 ...查看


  • ADSCs的原代传代培养
  • SD大鼠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原代及传代培养 1.3%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配制?蒸馏水配置较生理盐水好: 3g戊巴比妥钠溶于100ml蒸馏水中)麻醉成年雄性SD大鼠(180g-300g)并将其固定: 2.脱去双侧腹股沟处体毛,用清水反复擦洗(棉 ...查看


  • 细胞培养与病毒培养实验步骤
  • 实验二 传代细胞培养与病毒在传代细胞中的培养 一.实验目的 了解倒置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了解不同传代细胞的形态及接毒后的病变特征,掌握细胞的传代培养方法.病毒接种方法及收毒方法. 二.常用细胞的种类 BHK-21:仓鼠肾传代细胞 PK-15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