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游记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东部上饶市玉山县境内,那里群峰突兀,风景秀丽,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游览了这座被誉为“自然界瑰宝”的名山,现在,就由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吧!在美丽的三清山上,最好看的就数怪石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东方女神”。它座落在南清园景区,“女神”的双手放在膝盖上,眼睛看着对面的山峰,能很明显的看出眼睛、鼻子、嘴巴,栩栩如生。第二位就数“巨蟒出山”了,远远望去像一个巨大的蟒蛇从洞中爬出来。导游说,他有128米高,1亿2千多万年前就存在了!大自然真是一位伟大的雕塑家呀!在三青山,最有代表性的植物就是奇松了。有的直立在路旁,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样;有的从石缝里冒出来,展露出顽强的生命力,哈哈,这里的松树可真会见缝插针啊!它们的形状也很独特,阳光充足的一面枝繁叶茂,靠山的一面枝叶就非常稀少。非常值得一提的还有三清山的栈道,它们盘踞在笔直耸立的石壁上,当我踏上栈道时,我就在想这个栈道怎么造起来的呀?这么长的距离要建多久呢?建这个栈道很危险吧?我一边欣赏栈道外面美丽的风光,一边从心底里佩服修栈道的工人叔叔真是伟大,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这么好的角度看风景了,真的好了不起!三清山是国家5A级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也是世界地质公园,我们要好好爱护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石。祖国的山河真是壮美啊!
【写作指导:初中生写作常用的记叙方法】
同学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常常感到犯难,面对一个作文题目,不知该如何下手。好不容易想出要写什么了,但怎么写、用什么记叙方法又成了问题。关于记叙方法的一般知识课本已经阐述得很详细了,下面我们对各种记叙方法进一步说明。
顺叙、倒叙、插叙和平叙就是记叙文中最常用的四种方法。我们先假设正常的时间顺序为A-B-C,以它为参照标准来分析这四种记叙方法。
所谓顺叙,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一件事的方法,用字母表示就是A-B-C。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完全忠于事情的实际。例如本册教材第8课(阿累的《一面》),作者满怀深情的叙述了他与鲁迅先生的一次见面。作者从1932年秋天的一天中午写起,进内山书店、看到鲁迅先生的书、欲买书又怕贵、鲁迅先生送书、直到“走出书店的门”,这半个钟头内发生的事,作者如实记下来了,并且与实际情况一致。(next88)这就是顺叙,一种最常用的也是最忠于实际的写法。
顺叙的写法由于与事情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因此写起来比较容易操作,读者读起来也易于感知文章所写的内容。不过运用顺叙的记叙方法要注意有祥有略,不可流水帐似的平均使用笔墨。不然,作文就平铺直叙,读起来索然无味了。
倒叙与顺叙恰好相反,它的模式是C-A-B。也就是说,倒叙先把结果(或者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交代事情的起因和经过。一般新闻类作品或回忆性文章多采用这种写法。如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第1、2句)即交代了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概貌,后面的主体部分才分别从我中路、西路、东路三路大军详细介绍了战役的具体进展情况并作了实事分析。又如12课《猫》,作者一开始就说:“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可见,这就是倒叙了。
要注意的是:倒叙提前的只是某个部分,其余的内容还是要按照顺叙来写。采用倒叙,必须是为了制造悬念和波澜,是因为结构或表达的需要,不能为了倒叙而倒叙,把倒叙当作一把万能钥匙。
插叙与顺叙、倒叙的最大区别是插叙涉及到两件事。它是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插入另外一件与之有关的事,并在插入的故事结束以后,再继续原来的故事。也就是说是A-B(-D)-C模式。如第7课《驿路梨花》,全文采用顺叙,从“夕阳西下”写起,到“一弯新月升起了”,又到“这天夜里”,直到“第二天早上”,是典型的时间顺序。在文章第33自然段,插入了十多年前解放军战士学雷锋盖小屋的故事,不仅解开了文中的悬念,而且深化了全文中心。
一般说来,插叙的内容要对原文情节的发展、主题的表达有积极的映衬或铺垫作用,要能为全文的中心服务。
三清山游记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东部上饶市玉山县境内,那里群峰突兀,风景秀丽,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游览了这座被誉为“自然界瑰宝”的名山,现在,就由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吧!在美丽的三清山上,最好看的就数怪石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东方女神”。它座落在南清园景区,“女神”的双手放在膝盖上,眼睛看着对面的山峰,能很明显的看出眼睛、鼻子、嘴巴,栩栩如生。第二位就数“巨蟒出山”了,远远望去像一个巨大的蟒蛇从洞中爬出来。导游说,他有128米高,1亿2千多万年前就存在了!大自然真是一位伟大的雕塑家呀!在三青山,最有代表性的植物就是奇松了。有的直立在路旁,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样;有的从石缝里冒出来,展露出顽强的生命力,哈哈,这里的松树可真会见缝插针啊!它们的形状也很独特,阳光充足的一面枝繁叶茂,靠山的一面枝叶就非常稀少。非常值得一提的还有三清山的栈道,它们盘踞在笔直耸立的石壁上,当我踏上栈道时,我就在想这个栈道怎么造起来的呀?这么长的距离要建多久呢?建这个栈道很危险吧?我一边欣赏栈道外面美丽的风光,一边从心底里佩服修栈道的工人叔叔真是伟大,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这么好的角度看风景了,真的好了不起!三清山是国家5A级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也是世界地质公园,我们要好好爱护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石。祖国的山河真是壮美啊!
【写作指导:初中生写作常用的记叙方法】
同学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常常感到犯难,面对一个作文题目,不知该如何下手。好不容易想出要写什么了,但怎么写、用什么记叙方法又成了问题。关于记叙方法的一般知识课本已经阐述得很详细了,下面我们对各种记叙方法进一步说明。
顺叙、倒叙、插叙和平叙就是记叙文中最常用的四种方法。我们先假设正常的时间顺序为A-B-C,以它为参照标准来分析这四种记叙方法。
所谓顺叙,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一件事的方法,用字母表示就是A-B-C。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完全忠于事情的实际。例如本册教材第8课(阿累的《一面》),作者满怀深情的叙述了他与鲁迅先生的一次见面。作者从1932年秋天的一天中午写起,进内山书店、看到鲁迅先生的书、欲买书又怕贵、鲁迅先生送书、直到“走出书店的门”,这半个钟头内发生的事,作者如实记下来了,并且与实际情况一致。(next88)这就是顺叙,一种最常用的也是最忠于实际的写法。
顺叙的写法由于与事情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因此写起来比较容易操作,读者读起来也易于感知文章所写的内容。不过运用顺叙的记叙方法要注意有祥有略,不可流水帐似的平均使用笔墨。不然,作文就平铺直叙,读起来索然无味了。
倒叙与顺叙恰好相反,它的模式是C-A-B。也就是说,倒叙先把结果(或者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交代事情的起因和经过。一般新闻类作品或回忆性文章多采用这种写法。如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第1、2句)即交代了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概貌,后面的主体部分才分别从我中路、西路、东路三路大军详细介绍了战役的具体进展情况并作了实事分析。又如12课《猫》,作者一开始就说:“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可见,这就是倒叙了。
要注意的是:倒叙提前的只是某个部分,其余的内容还是要按照顺叙来写。采用倒叙,必须是为了制造悬念和波澜,是因为结构或表达的需要,不能为了倒叙而倒叙,把倒叙当作一把万能钥匙。
插叙与顺叙、倒叙的最大区别是插叙涉及到两件事。它是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插入另外一件与之有关的事,并在插入的故事结束以后,再继续原来的故事。也就是说是A-B(-D)-C模式。如第7课《驿路梨花》,全文采用顺叙,从“夕阳西下”写起,到“一弯新月升起了”,又到“这天夜里”,直到“第二天早上”,是典型的时间顺序。在文章第33自然段,插入了十多年前解放军战士学雷锋盖小屋的故事,不仅解开了文中的悬念,而且深化了全文中心。
一般说来,插叙的内容要对原文情节的发展、主题的表达有积极的映衬或铺垫作用,要能为全文的中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