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师教学用书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用书

第六节 化合价

【目的要求】

1.熟悉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能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和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重点】

1.渗透定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是正确对待化合价和化学式之间关系的前提。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

1.化合价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在此以前,教学中所涉及的有关化学式和物质结构初步知识,尤其是有关氯化

钠和氯化氢形成的常识性介绍,能很自然地给出确定元素化合价的依据。

2.从复习前一节课中提到的钠跟氯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跟氯反应生成氯化氢的过程,进一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分析离子化合物氯化镁和共价化合物水的生成。然后对比NaCl、HCl、MgCl2、H2O几个化学式,不难使学生看出: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反应物原子的个数比总是一定的。如果不是这个数目比,就不能使构成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和构成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成为稳定结构,也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又由于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所以元素之间相互化合形成某种化合物时,其各元素原子数目之间必是一个一定的简单整数比(虽未提出定组成定律,但实际上已经道出了定组成定律的本质),这正好反映了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

化合价。为了明白易懂,教材中把化合价解释为: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了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在分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组成的基础上,讲述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规定。教学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表3-6

所列内容:

表3-6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规定

根据共价键理论,不仅化合物分子里可以有共价键,单质分子里也可以有共价键,同样它们的共价数也等于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像H2、Cl2等单质它们的共价应该是1而不是零。教材中所说的单质的化合价为零,实际上是它们的氧化数为零。教材中未提出氧化数的概念,而笼统地叫做化合价,从科学性来讲是不够严格的,但也是受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所限而迫不得已。所以教材中强调了“元素的化合价是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对这一句话所描述内容的理解,对教师来说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对学生则不必引伸过多的

内容)。

3.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指明,化学界规定表示元素化合价数值的标号跟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标号是有区别的。正负化合价用+1、+2、+3、-1、-2„„0等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而离子所带电荷用+、-、2+、2-„„字样标在元素

符号的右上角。

4.在化合价的教学中,只有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的一种性质,而这种性质

又是由其自身的电子层结构所决定时,他们才会感到识记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不算是死记硬背。

教材中的表3-1中列出了20种元素,其中有8种是第四周期以后的元素,是大纲不要求、教材不介绍而学生自己也画不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一些元素。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它们在形成化合物时以同样的变化规律表现出各自的化合价。

至于一些元素之所以有可变化合价,则是因为它在“不同条件下”与其他元素起反应时,既可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又可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而且得失电子数目也可以不同,所以有些元素就可显出可变的化合价。只是变价已经超出了最外层以八个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所能解释的范围,在初中化学的水平上是比较难以说清的,只宜先告诉学生,现实所学习到的有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合物形成等知识,仅仅是比较简单且比较典型的一些基础知识,更多的、更

复杂的变化及其规律要留待后续学习中才能解决。

建议学生能熟记几种常见元素如氢、氧、钠、钾、镁、铝、铁、硫、氯等的化合价和常见的变价,这是必要的,但没有必要让他们一下子熟记表列20种元素的全部化合价。应该在初步认识化合价的由来和涵意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运用在不断练习中达到熟记的程度。对那些短期内背熟而长期不用的元素的化合价,到用时可能又记不清了。相反,通过练习抓住化合价、化学式的相关联系和初中化学里最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便可很快地推算出一些未知元素在给定化合

物中的化合价。

5.根据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它们组成物质的化学式,或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判断出各组成元素的化合价。这实际上是让学生通过以上关于化合价的命题进行练习,以熟练掌握相关化学用语的一种手段。是学生根据一定的规律,书

写客观存在的化合物化学式能力的一次飞跃。

应该使学生认识到:在化学研究的实践中,必须通过具体实验确知某化合物的存在和测定它的组成成分,才能根

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它的化学式;或反之,测出其化学式,就可能判断有关元素的化合价。

教材中编选了三个例题,给出了比较清晰明了的解题步骤、方法。对这部分课堂教学似应以讲练结合、练习为主

的方式进行。

【习题分析和答案】

第1题 (1) +1,-2。正,负。

(2) 零。

(3) 零。

第3题 (1) 正确。

(2) 不正确。简单地提金属、非金属习惯上是指其单质,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应该说:在化合物里,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但在非金属氧化物里,氧显负价,另一非

金属元素显正价。

(3) 不正确。在化合物里,有的元素只表现一种化合价,有的元素有多种变价。

第4题Na2O里钠为+1价,Cu(OH)2里铜 为+2价,WO3里钨为+6价,H2SO4里硫为+6价,HCl里氯为-1价。

第6题 在布置本作业题时应向学生讲明,表中所列标有正、负化合价的元素的原子,彼此确实能按一定比值相互结合而组成相应的化合物。也就是说这个题目绝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在今后的化学课学习中还会跟这些化学式见面。

在作题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熟悉这些元素符号、化合价和化学式。

【资料】

1.定组成定律

罗蒙诺索夫(俄,1711—1765)和拉瓦锡分别用天平做定量实验后,就认为化合物有一定的组成。但这个论断经过多年的争论,直到1799年,经法国的一位药剂师普罗斯(J.L.Proust,1754—1826)又用许多实验证明以后,才最后作了

结论。普罗斯分析了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矿石里的化合物和他在实验室里制备出来的相应的化合物,证明天下的同一种

化合物都是一样的(如只有一种氧化钡、一种氯化钠、一种硝酸钾等等)。

1860年比利时分析化学家斯达(J.S.Stas,1813—1891)为了确证普罗斯的假说,进行了极精密的试验,他用的天平的灵敏度可达0.03 mg,他分析测定用四种方法制备的氯化银,实验的误差小于0.004%,结果证明这种化合物不论用

什么方法制备,其组成成分都相同。因此进一步证实了定组成定律。

定组成定律也叫定比定律,名称不同但内容基本上是一样的。定组成定律是说化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定比定律则

是说组成某一化合物的时候,各成分元素常依一定的质量比互相化合。

后来由于它逐渐成为不证自明的定律,因此在教学中都只是认真地贯彻这个精神,而不再花更多的教学时间去讲

述这个定律了。

但在化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终于发现了定组成定律的例外。有些由金属元素组成的金属互化物,不遵守化合

价规则,它们的组成在相当大的限度内是可以变化的。例如,CuZn、Cu5Zn8、CuZn3等。

2.化合价和氧化数(本段解释摘自中学化学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121页、133页。)

(1) 化合价

化合价又叫原子价。原子价起源于倍比定律、定比定律,是为说明原子学说而提出的。在19世纪瑞典化学家阿仑尼乌斯(S.Arrhenius1859—1927)提出电离理论以后,认为原子价有正负之分,构成化合物的各原子的原子价的代数和

为零。按照现代观点,化合价分成电价和共价。

元素在离子化合物里的化合价叫电价。电价数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失去电子为正价,得到

电子为负价。

元素在共价化合物里的化合价叫共价。共价数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跟其他元素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数目,所以共价键没有正负之分。共价键不容易从分子式推断,而要从结构分析。但有不少物质的结构尚未知道,这就难以确定共价数。因此化学上提出了氧化数的概念。现行中学化学教材里不出现氧化数概念,根据成键的两原子吸引电子对能力

的差别,把元素在共价化合物里的化合价分成正、负价,实质上是元素的氧化数。

(2) 氧化数

元素的氧化态又叫氧化数(或氧化值),它是按一定规则给元素指定一个数字,它表征了元素在各物质中的表观电

荷(又叫形式电荷)数。

在离子型化合物中,元素原子的氧化数就等于原子的离子电荷数。例如在BaCl2里,钡的氧化数是+2,氯的氧化数

是-1。

在结构已知的共价化合物中,把属于两原子的共用电子对指定给两原子中电负性更大的一个原子以后,两原子“电

荷数”就是它们的氧化数。例如在H2S中,氢的氧化数是+1,硫的氧化数是-2。

在单质中,相同元素的电负性相同,没有发生电子的转移或偏移,元素的氧化数定为零。例如在H2、N2、Cl2和Zn、

Fe等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

在过氧化物(H2O2、Na2O2)里,氧的氧化数是-1。

在活泼金属的氢化物(NaH、CaH2)里,氢的氧化数是-1。

在结构未知的化合物中,某元素的氧化数可以从该化合物中其他元素的氧化数算出,习惯的规定是:

① 在一个中性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原子的氧化数总和等于零。

② 在一个复杂离子中,所有元素原子的氧化数的代数和等于该离子的电荷数。例如在SO4里,硫的氧化数是+6,

氧的氧化数是-2,代数和是+6+(-2)×4=-2。

在Fe3O4中,氧的氧化数是-2,铁的氧化数是+83。由此可见,氧化数纯粹是为了说明氧化态而引入的人为规定的概念,它可以是正数、负数或分数。氧化数实质上是一种形式电荷数,表示元素原子平均的、表观的氧化状态。

当一种元素的原子同时和电负性相差较大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化合时,例如:

H

|

H—C—H

|

H

Cl

|

H—C—Cl

|

Cl

在CH3Cl里,碳的氧化数是-2,在CHCl3里,碳的氧化数是+2。但是在上述两种化合物里,碳的化合价都是4价。 严格地说,化合价只表示元素的原子结合成分子时,原子数目的比例关系;从分子结构来看,化合价就是离子键的电价数和共价键的共价数,因此化合价不可能有分数,共价也没有正负之分。两者相比,化合价更能反映分子内部的基本属性,而氧化数在书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配平中更加实用。因此氧化数这一概念在1970年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

学联合会(IUPAC)所通过,并为化学界普遍接受。目前中学教材中所提的化合价一般就是氧化数。

2-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用书

第六节 化合价

【目的要求】

1.熟悉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能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和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重点】

1.渗透定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是正确对待化合价和化学式之间关系的前提。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

1.化合价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在此以前,教学中所涉及的有关化学式和物质结构初步知识,尤其是有关氯化

钠和氯化氢形成的常识性介绍,能很自然地给出确定元素化合价的依据。

2.从复习前一节课中提到的钠跟氯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跟氯反应生成氯化氢的过程,进一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分析离子化合物氯化镁和共价化合物水的生成。然后对比NaCl、HCl、MgCl2、H2O几个化学式,不难使学生看出: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反应物原子的个数比总是一定的。如果不是这个数目比,就不能使构成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和构成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成为稳定结构,也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又由于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所以元素之间相互化合形成某种化合物时,其各元素原子数目之间必是一个一定的简单整数比(虽未提出定组成定律,但实际上已经道出了定组成定律的本质),这正好反映了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

化合价。为了明白易懂,教材中把化合价解释为: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了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在分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组成的基础上,讲述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规定。教学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表3-6

所列内容:

表3-6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规定

根据共价键理论,不仅化合物分子里可以有共价键,单质分子里也可以有共价键,同样它们的共价数也等于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像H2、Cl2等单质它们的共价应该是1而不是零。教材中所说的单质的化合价为零,实际上是它们的氧化数为零。教材中未提出氧化数的概念,而笼统地叫做化合价,从科学性来讲是不够严格的,但也是受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所限而迫不得已。所以教材中强调了“元素的化合价是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对这一句话所描述内容的理解,对教师来说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对学生则不必引伸过多的

内容)。

3.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指明,化学界规定表示元素化合价数值的标号跟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标号是有区别的。正负化合价用+1、+2、+3、-1、-2„„0等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而离子所带电荷用+、-、2+、2-„„字样标在元素

符号的右上角。

4.在化合价的教学中,只有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的一种性质,而这种性质

又是由其自身的电子层结构所决定时,他们才会感到识记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不算是死记硬背。

教材中的表3-1中列出了20种元素,其中有8种是第四周期以后的元素,是大纲不要求、教材不介绍而学生自己也画不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一些元素。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它们在形成化合物时以同样的变化规律表现出各自的化合价。

至于一些元素之所以有可变化合价,则是因为它在“不同条件下”与其他元素起反应时,既可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又可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而且得失电子数目也可以不同,所以有些元素就可显出可变的化合价。只是变价已经超出了最外层以八个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所能解释的范围,在初中化学的水平上是比较难以说清的,只宜先告诉学生,现实所学习到的有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合物形成等知识,仅仅是比较简单且比较典型的一些基础知识,更多的、更

复杂的变化及其规律要留待后续学习中才能解决。

建议学生能熟记几种常见元素如氢、氧、钠、钾、镁、铝、铁、硫、氯等的化合价和常见的变价,这是必要的,但没有必要让他们一下子熟记表列20种元素的全部化合价。应该在初步认识化合价的由来和涵意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运用在不断练习中达到熟记的程度。对那些短期内背熟而长期不用的元素的化合价,到用时可能又记不清了。相反,通过练习抓住化合价、化学式的相关联系和初中化学里最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便可很快地推算出一些未知元素在给定化合

物中的化合价。

5.根据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它们组成物质的化学式,或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判断出各组成元素的化合价。这实际上是让学生通过以上关于化合价的命题进行练习,以熟练掌握相关化学用语的一种手段。是学生根据一定的规律,书

写客观存在的化合物化学式能力的一次飞跃。

应该使学生认识到:在化学研究的实践中,必须通过具体实验确知某化合物的存在和测定它的组成成分,才能根

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它的化学式;或反之,测出其化学式,就可能判断有关元素的化合价。

教材中编选了三个例题,给出了比较清晰明了的解题步骤、方法。对这部分课堂教学似应以讲练结合、练习为主

的方式进行。

【习题分析和答案】

第1题 (1) +1,-2。正,负。

(2) 零。

(3) 零。

第3题 (1) 正确。

(2) 不正确。简单地提金属、非金属习惯上是指其单质,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应该说:在化合物里,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但在非金属氧化物里,氧显负价,另一非

金属元素显正价。

(3) 不正确。在化合物里,有的元素只表现一种化合价,有的元素有多种变价。

第4题Na2O里钠为+1价,Cu(OH)2里铜 为+2价,WO3里钨为+6价,H2SO4里硫为+6价,HCl里氯为-1价。

第6题 在布置本作业题时应向学生讲明,表中所列标有正、负化合价的元素的原子,彼此确实能按一定比值相互结合而组成相应的化合物。也就是说这个题目绝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在今后的化学课学习中还会跟这些化学式见面。

在作题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熟悉这些元素符号、化合价和化学式。

【资料】

1.定组成定律

罗蒙诺索夫(俄,1711—1765)和拉瓦锡分别用天平做定量实验后,就认为化合物有一定的组成。但这个论断经过多年的争论,直到1799年,经法国的一位药剂师普罗斯(J.L.Proust,1754—1826)又用许多实验证明以后,才最后作了

结论。普罗斯分析了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矿石里的化合物和他在实验室里制备出来的相应的化合物,证明天下的同一种

化合物都是一样的(如只有一种氧化钡、一种氯化钠、一种硝酸钾等等)。

1860年比利时分析化学家斯达(J.S.Stas,1813—1891)为了确证普罗斯的假说,进行了极精密的试验,他用的天平的灵敏度可达0.03 mg,他分析测定用四种方法制备的氯化银,实验的误差小于0.004%,结果证明这种化合物不论用

什么方法制备,其组成成分都相同。因此进一步证实了定组成定律。

定组成定律也叫定比定律,名称不同但内容基本上是一样的。定组成定律是说化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定比定律则

是说组成某一化合物的时候,各成分元素常依一定的质量比互相化合。

后来由于它逐渐成为不证自明的定律,因此在教学中都只是认真地贯彻这个精神,而不再花更多的教学时间去讲

述这个定律了。

但在化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终于发现了定组成定律的例外。有些由金属元素组成的金属互化物,不遵守化合

价规则,它们的组成在相当大的限度内是可以变化的。例如,CuZn、Cu5Zn8、CuZn3等。

2.化合价和氧化数(本段解释摘自中学化学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121页、133页。)

(1) 化合价

化合价又叫原子价。原子价起源于倍比定律、定比定律,是为说明原子学说而提出的。在19世纪瑞典化学家阿仑尼乌斯(S.Arrhenius1859—1927)提出电离理论以后,认为原子价有正负之分,构成化合物的各原子的原子价的代数和

为零。按照现代观点,化合价分成电价和共价。

元素在离子化合物里的化合价叫电价。电价数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失去电子为正价,得到

电子为负价。

元素在共价化合物里的化合价叫共价。共价数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跟其他元素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数目,所以共价键没有正负之分。共价键不容易从分子式推断,而要从结构分析。但有不少物质的结构尚未知道,这就难以确定共价数。因此化学上提出了氧化数的概念。现行中学化学教材里不出现氧化数概念,根据成键的两原子吸引电子对能力

的差别,把元素在共价化合物里的化合价分成正、负价,实质上是元素的氧化数。

(2) 氧化数

元素的氧化态又叫氧化数(或氧化值),它是按一定规则给元素指定一个数字,它表征了元素在各物质中的表观电

荷(又叫形式电荷)数。

在离子型化合物中,元素原子的氧化数就等于原子的离子电荷数。例如在BaCl2里,钡的氧化数是+2,氯的氧化数

是-1。

在结构已知的共价化合物中,把属于两原子的共用电子对指定给两原子中电负性更大的一个原子以后,两原子“电

荷数”就是它们的氧化数。例如在H2S中,氢的氧化数是+1,硫的氧化数是-2。

在单质中,相同元素的电负性相同,没有发生电子的转移或偏移,元素的氧化数定为零。例如在H2、N2、Cl2和Zn、

Fe等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

在过氧化物(H2O2、Na2O2)里,氧的氧化数是-1。

在活泼金属的氢化物(NaH、CaH2)里,氢的氧化数是-1。

在结构未知的化合物中,某元素的氧化数可以从该化合物中其他元素的氧化数算出,习惯的规定是:

① 在一个中性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原子的氧化数总和等于零。

② 在一个复杂离子中,所有元素原子的氧化数的代数和等于该离子的电荷数。例如在SO4里,硫的氧化数是+6,

氧的氧化数是-2,代数和是+6+(-2)×4=-2。

在Fe3O4中,氧的氧化数是-2,铁的氧化数是+83。由此可见,氧化数纯粹是为了说明氧化态而引入的人为规定的概念,它可以是正数、负数或分数。氧化数实质上是一种形式电荷数,表示元素原子平均的、表观的氧化状态。

当一种元素的原子同时和电负性相差较大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化合时,例如:

H

|

H—C—H

|

H

Cl

|

H—C—Cl

|

Cl

在CH3Cl里,碳的氧化数是-2,在CHCl3里,碳的氧化数是+2。但是在上述两种化合物里,碳的化合价都是4价。 严格地说,化合价只表示元素的原子结合成分子时,原子数目的比例关系;从分子结构来看,化合价就是离子键的电价数和共价键的共价数,因此化合价不可能有分数,共价也没有正负之分。两者相比,化合价更能反映分子内部的基本属性,而氧化数在书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配平中更加实用。因此氧化数这一概念在1970年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

学联合会(IUPAC)所通过,并为化学界普遍接受。目前中学教材中所提的化合价一般就是氧化数。

2-


相关文章

  •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用书 1
  •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用书 第六节 化合价 [目的要求] 1. 熟悉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 能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和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重点] 1. 渗透定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是正确对待化合价和化学式之间关系的前提. 2. ...查看


  • 2015春会昌麻州中学教务处工作安排
  • 2015春麻州中学教务处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3月6日-3月29日) 1.3月6日,做好开学初的准备工作.制定.讨论.完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安排好各班的课程表.分发学生教材.教辅用书.教师用书.教学用品等. 2.学校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会 ...查看


  • 关于第三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有关工作的通知
  • 第三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有关工作的通知 一.骨干教师专业测评时间.地点.形式 时间:2015年2月13日(星期五) 地点:淮北市第十二中学 形式:说课 二.骨干教师专业测评人员名单及分组 另附(请参评教师务必记住本人参评学科和组号) 三. ...查看


  • 学校教学常规要求
  • 学校教学常规要求 为了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优化教学秩序,创设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常规要求: 一.备课常规要求 (一) 备课 1.备教材 (1)要 ...查看


  •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五专)
  •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是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化工技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必修课.教学内容起点与高中化学教材相衔接,是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物理.化学等必备知识后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查看


  • 中国教学大师 中学物理教案学案全集
  • [大师版] 2013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26个专题,120页) 07-04 2014届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全套教案(139页) 07-03 2012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解析集(全国14套,82页) 05-24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全 ...查看


  • 2012初三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 2012初三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根据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化学备课组的工作计划,本组教师认真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贯彻执行市教研室有关化学教学方面的要求指示,认真学习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履行备课组长与教师的职责,加强学科 ...查看


  •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 第十七中学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全组教师团结协作,研究新课标精神,研究近年来中考的趋势及试题,明确中考的范围,积极准备应对策略,并拟定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 ...查看


  • 同系物概念的辨析
  • 浙江台州温岭市新河中学 林海斌 摘要:现行中学化学教材和大学有机化学教材中的"同系物"定义容易在教学中造成误读,偏离了概念引入的初衷.中学阶段的"同系物"教学则走入记定义.考定义的形式化歧途,认为互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