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闹得沸沸扬扬之际,从国外进口的非法转基因玉米频频流入中国,再次引爆关于转基因的争论。非法转基因玉米何以频频进入中国?这是否和国家对待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有关?
据中国食品饮料网记者了解,继11月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进口美国玉米中检出未经农业部批准的转基因成分MIR162后,近日,福建、深圳、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又相继从5批进口美国玉米中检出MIR162转基因成分,共计约12万吨。据悉,MIR162由先正达公司开发,含抗虫基因,能抵抗秋粘虫、甘蔗食心虫、玉米穗蛾以及其他鳞翅目害虫。目前并未被中国允许进口。
这一消息传来,国内消费者都很震怒。但事实上,中国进口转基因玉米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据了解,2010年,中粮集团就曾大规模进口约6万吨的转基因玉米,引起舆论一片哗然。更让人震惊的是,中粮集团的这个做法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支持。其称,中国允许进口11种转基因玉米,但只允许用于饲料加工。
而今,中国允许进口的转基因玉米已经有12种了,转基因玉米的用途不再限于饲料加工,国内进口商现在申报的用途也包括工业和储备粮等。这意味着转基因玉米将成为粮食,进入国人的餐桌。
哪些玉米是转基因?先玉335的种子就是转基因玉米。
人吃转基因玉米危害?首先是毒性问题。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其次是过敏反应问题。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比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基因加了进去,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
第三是营养问题。科学家们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第四是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第五是对环境的威胁。在许多基因改良品种中包含有从杆菌中提取出来的细菌基因,这种基因会产生一种对昆虫和害虫有毒的蛋白质。在一次实验室研究中,一种蝴蝶的幼虫在吃了含杆菌基因的马利筋属植物的花粉之后,产生了死亡或不正常发育的现象,这引起了生态学家们的另一种担心,那些不在改良范围之内的其它物种有可能成为改良物种的受害者。
最后,生物学家们担心为了培养一些更具优良特性,比如说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而对农作物进行的改良,其特性很可能会通过花粉等媒介传播给野生物种。
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闹得沸沸扬扬之际,从国外进口的非法转基因玉米频频流入中国,再次引爆关于转基因的争论。非法转基因玉米何以频频进入中国?这是否和国家对待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有关?
据中国食品饮料网记者了解,继11月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进口美国玉米中检出未经农业部批准的转基因成分MIR162后,近日,福建、深圳、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又相继从5批进口美国玉米中检出MIR162转基因成分,共计约12万吨。据悉,MIR162由先正达公司开发,含抗虫基因,能抵抗秋粘虫、甘蔗食心虫、玉米穗蛾以及其他鳞翅目害虫。目前并未被中国允许进口。
这一消息传来,国内消费者都很震怒。但事实上,中国进口转基因玉米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据了解,2010年,中粮集团就曾大规模进口约6万吨的转基因玉米,引起舆论一片哗然。更让人震惊的是,中粮集团的这个做法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支持。其称,中国允许进口11种转基因玉米,但只允许用于饲料加工。
而今,中国允许进口的转基因玉米已经有12种了,转基因玉米的用途不再限于饲料加工,国内进口商现在申报的用途也包括工业和储备粮等。这意味着转基因玉米将成为粮食,进入国人的餐桌。
哪些玉米是转基因?先玉335的种子就是转基因玉米。
人吃转基因玉米危害?首先是毒性问题。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其次是过敏反应问题。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比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基因加了进去,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
第三是营养问题。科学家们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第四是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第五是对环境的威胁。在许多基因改良品种中包含有从杆菌中提取出来的细菌基因,这种基因会产生一种对昆虫和害虫有毒的蛋白质。在一次实验室研究中,一种蝴蝶的幼虫在吃了含杆菌基因的马利筋属植物的花粉之后,产生了死亡或不正常发育的现象,这引起了生态学家们的另一种担心,那些不在改良范围之内的其它物种有可能成为改良物种的受害者。
最后,生物学家们担心为了培养一些更具优良特性,比如说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而对农作物进行的改良,其特性很可能会通过花粉等媒介传播给野生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