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日益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蓬勃发展,并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是在网络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有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同时网络语言对小学语文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我们要分清网络语言的利与弊,并加以积极引导,使网络语言向着有利于我们小学语文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网络语言 小学语文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语言产生发展并变得丰富多彩,类型多样。它以其简约性、创新性、形象性、诙谐性等独特的魅力迅速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 还记得中央电视台有一期《对话》栏目,讲的是一篇小学生的作文,作文是这样写的: “昨天晚上,我的GG(哥哥)带着他的‘恐龙’(丑陋的)GF(女朋友)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GG的GF一个劲的向我妈妈PMP(拍马屁),那酱紫(样子)真是好PT(变态),7456(气死我了),我只吃了几口饭,就到QQ上“打铁”(发帖子)去了。” 我当时只是觉得这个小孩很时尚,很新潮,没想到当我真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时候,我发现,这种现象真的存在。 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说:“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 网络语言的分类:网络语言大致可分为四类即“新造网语”、“数字网语”、“缩略网语”、“符号网语”。 新造网语是指网民在交流过程中自己创造出来的词语,这包括三种形式:一种是现代汉语中本来存在着这些词,只是更换了意思或者改变了字形,如“恐龙”是对丑女的称呼,“青蛙”指的是丑男,“可爱”是可怜没人爱,“偶像”成了呕吐的对象,“圣女”成了剩下的女人,“蛋白质”也不再是一种营养物质而是笨蛋、白痴、神经质的简称,“耐看”指耐着性子看,这些都是以赋予旧词新义的形式创造出来的;而像“妹妹”变成“美眉”,“大侠”变成“大虾”,“喜欢”变成“稀饭”则是改变字形但词义不变的情况,也有人称之为“谐音字”。另一种则是现代汉语中本不存在这些词,是在网民交流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如“菜鸟”是对网络新手的称呼,“顶”是支持的意思,还有一种是音译英语用汉字表示,如伊妹儿(Email,邮件),猫(modemn,调制解调器),、麦当劳(Mcdonald''s,一种快餐),粉丝(fans,什么什么迷,引申为追随者)等诸如此类。 而数字网语如886是拜拜了的意思,55555是呜呜哭的意思,7456是气死我了,1314是一生一世,58是王八,748是去死吧,等等更是充斥着小学生的作文。 缩略网语以英语字母最为常见,用字母直接构成词语或词组,当然也有汉语拼音。如GG(哥哥)、MM(妹妹)、TMD(他妈的)、FH(废话)等。 符号网语是利用键盘上的特殊字符组成表意符号,如O(∩_∩)O,像一个眯起眼睛笑的人,表示的是笑,(⊙o⊙)?表示大吃一惊,Zzzzz…...用漫画的表达方式表示睡着了…… “你要不玩农场,就凹凸(out,过时的意思)了”。现如今,网络语言已成为青少年所追求的各种时尚元素之首,如果谁不懂得几句流行语,他就会受到嘲笑和冷落。加之,青少年又有猎奇心理,“因此青少年拒绝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而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乱拼乱凑,不伦不类,离奇古怪,粗俗低下的词语。” 由于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其特定的使用群体是青少年,而他们正处于接触语言学习语言的阶段,对语言正误和优劣的辨别能力比较低,因此谐音字的泛滥会影响青少年正常的语言学习。 网络这个交流平台具有隐蔽性,而青少年的青春期心理使得他们流连于网络,且追求适用于网络交流的网络语言。青少年正处于接受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思想活跃、接受力强,但辨别能力不够,他们喜欢探索和接受新生事物,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固有的束缚,相对于主流的现代汉语的种种规则和约束,他们更倾向于接受开放性和自由度更大的网络语言。当然网络语言也不是洪水猛兽,它使生活轻松新奇诙谐,使青少年的眼界开阔,并对其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于这种网络语言“入侵”青少年的现象,老师和家长都非常担心:网络语言会不会让孩子不再重视规范的语言,会不会造成家长和孩子沟通的障碍?晁继周就说:“青少年处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阶段,对他们来讲正确的语言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网络世界里乱用惯了就有可能把那些不合规范的词语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对语言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5]这说明网络语言不再仅存于网上而是走下网络走进了我们日常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尤其是对青少年的语言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网络语言中的粗话、黑话、脏话等严重削弱了青少年使用文明用语的意识,由于网络是虚拟的,网民是隐藏的,为了追求个性化,像“SB”(傻逼)“58”(王八)“LZSB”(兰州烧饼,其实是楼主傻逼)“TMD”(他妈的)“748”(去死吧)“BD”(笨蛋)“TNND”(他奶奶的)这种词语的异化现象严重污染了现代汉语的纯洁性。所以我们要对那些品位低下粗制滥造的网络语言加以控制,如若不然,会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也不利于现代汉语的健康发展。早在05年上海市就颁发了《上海市实施办法(草案)》,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将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 我们应该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来对待网络语言,给予它高度的重视,宽松的发展环境,积极引导,使它向着有利于小学语文的方向发展。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日益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蓬勃发展,并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是在网络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有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同时网络语言对小学语文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我们要分清网络语言的利与弊,并加以积极引导,使网络语言向着有利于我们小学语文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网络语言 小学语文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语言产生发展并变得丰富多彩,类型多样。它以其简约性、创新性、形象性、诙谐性等独特的魅力迅速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 还记得中央电视台有一期《对话》栏目,讲的是一篇小学生的作文,作文是这样写的: “昨天晚上,我的GG(哥哥)带着他的‘恐龙’(丑陋的)GF(女朋友)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GG的GF一个劲的向我妈妈PMP(拍马屁),那酱紫(样子)真是好PT(变态),7456(气死我了),我只吃了几口饭,就到QQ上“打铁”(发帖子)去了。” 我当时只是觉得这个小孩很时尚,很新潮,没想到当我真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时候,我发现,这种现象真的存在。 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说:“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 网络语言的分类:网络语言大致可分为四类即“新造网语”、“数字网语”、“缩略网语”、“符号网语”。 新造网语是指网民在交流过程中自己创造出来的词语,这包括三种形式:一种是现代汉语中本来存在着这些词,只是更换了意思或者改变了字形,如“恐龙”是对丑女的称呼,“青蛙”指的是丑男,“可爱”是可怜没人爱,“偶像”成了呕吐的对象,“圣女”成了剩下的女人,“蛋白质”也不再是一种营养物质而是笨蛋、白痴、神经质的简称,“耐看”指耐着性子看,这些都是以赋予旧词新义的形式创造出来的;而像“妹妹”变成“美眉”,“大侠”变成“大虾”,“喜欢”变成“稀饭”则是改变字形但词义不变的情况,也有人称之为“谐音字”。另一种则是现代汉语中本不存在这些词,是在网民交流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如“菜鸟”是对网络新手的称呼,“顶”是支持的意思,还有一种是音译英语用汉字表示,如伊妹儿(Email,邮件),猫(modemn,调制解调器),、麦当劳(Mcdonald''s,一种快餐),粉丝(fans,什么什么迷,引申为追随者)等诸如此类。 而数字网语如886是拜拜了的意思,55555是呜呜哭的意思,7456是气死我了,1314是一生一世,58是王八,748是去死吧,等等更是充斥着小学生的作文。 缩略网语以英语字母最为常见,用字母直接构成词语或词组,当然也有汉语拼音。如GG(哥哥)、MM(妹妹)、TMD(他妈的)、FH(废话)等。 符号网语是利用键盘上的特殊字符组成表意符号,如O(∩_∩)O,像一个眯起眼睛笑的人,表示的是笑,(⊙o⊙)?表示大吃一惊,Zzzzz…...用漫画的表达方式表示睡着了…… “你要不玩农场,就凹凸(out,过时的意思)了”。现如今,网络语言已成为青少年所追求的各种时尚元素之首,如果谁不懂得几句流行语,他就会受到嘲笑和冷落。加之,青少年又有猎奇心理,“因此青少年拒绝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而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乱拼乱凑,不伦不类,离奇古怪,粗俗低下的词语。” 由于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其特定的使用群体是青少年,而他们正处于接触语言学习语言的阶段,对语言正误和优劣的辨别能力比较低,因此谐音字的泛滥会影响青少年正常的语言学习。 网络这个交流平台具有隐蔽性,而青少年的青春期心理使得他们流连于网络,且追求适用于网络交流的网络语言。青少年正处于接受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思想活跃、接受力强,但辨别能力不够,他们喜欢探索和接受新生事物,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固有的束缚,相对于主流的现代汉语的种种规则和约束,他们更倾向于接受开放性和自由度更大的网络语言。当然网络语言也不是洪水猛兽,它使生活轻松新奇诙谐,使青少年的眼界开阔,并对其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于这种网络语言“入侵”青少年的现象,老师和家长都非常担心:网络语言会不会让孩子不再重视规范的语言,会不会造成家长和孩子沟通的障碍?晁继周就说:“青少年处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阶段,对他们来讲正确的语言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网络世界里乱用惯了就有可能把那些不合规范的词语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对语言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5]这说明网络语言不再仅存于网上而是走下网络走进了我们日常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尤其是对青少年的语言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网络语言中的粗话、黑话、脏话等严重削弱了青少年使用文明用语的意识,由于网络是虚拟的,网民是隐藏的,为了追求个性化,像“SB”(傻逼)“58”(王八)“LZSB”(兰州烧饼,其实是楼主傻逼)“TMD”(他妈的)“748”(去死吧)“BD”(笨蛋)“TNND”(他奶奶的)这种词语的异化现象严重污染了现代汉语的纯洁性。所以我们要对那些品位低下粗制滥造的网络语言加以控制,如若不然,会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也不利于现代汉语的健康发展。早在05年上海市就颁发了《上海市实施办法(草案)》,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将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 我们应该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来对待网络语言,给予它高度的重视,宽松的发展环境,积极引导,使它向着有利于小学语文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