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字数:2572

来源:实践新课程 2010年5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教学目标】

一、感知层次:

1.了解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涉江采芙蓉》。

二、感受层次:

1.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三、感悟层次:

1.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

2.古诗中“思乡怀人”情感的审美价值。

【教学重、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情感,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设想】

1.教具:多媒体;

2.教法:诵读法、讨论法、赏析法;

3.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投示: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文选》,包括汉代无名氏所

作的19首五言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诵读感知

1.多媒体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试背诵。

3.提问:诗歌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是谁?

(诗歌中出现可能是“思妇”也可能是“游子”形象。以下我们是从“思妇”的角度来鉴赏)

三、鉴赏品味

1.朗读“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一句,思考: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在什么环境下登场了?她要做什么?

结合多媒体图片明确:抒情主人公在芳草萋萋的江边出现了,她要去采摘芙蓉花。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作用?

讨论、交流: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朗读“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回答:

提问:抒情主人公采芙蓉花做什么?

讨论、交流:送给“所思”之人。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陆凯《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又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甚至是红豆,都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既可以传达对亲朋的关怀和思念,又可以寄托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提问:这两句的语气如何?在诗歌结构上具有什么作用?

讨论、交流:自问自答,语气缓和。

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4.朗读“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两句,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交流:“旧乡”“长路”。

“旧乡”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到也望不着,“旧乡”的爱人此时也正凝眸相望吗?相爱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将“远道”意思说尽。

提问:全诗其他六句都可以理解成“思妇”的语言,惟独这一句像“游子”的口吻。你能试着理解这一句吗?

讨论、交流: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而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5.朗读“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句,思考: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讨论、交流: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讨论、交流:思妇对远在外地的游子的思念。(或游子思念爱人、家乡的思想感情)诗歌前四句描绘一位思妇采摘芙蓉花送给在外的游子,却又无法送到的情景,以乐景写哀情,间接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五、六两句采用“悬想”的手法,设想游子在外的情态,表现思妇的痛苦思情。最后两句先叙述了“同心离居”的生活现状,后直接抒发无尽忧伤之情。

四、问题探究

1.古代诗歌从情感上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类:思乡怀人之绪、怀古伤今之悲、羁旅闺怨之愁、怀才报国之愤、边塞征战之壮、即事抒怀之慨、隐逸出世之恋、吟山咏水之美、描花绘鸟之趣等。《涉江采芙蓉》属于哪一类?(明确:思乡怀人之绪)

2.说说同学们知道的“思乡怀人”的诗歌。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讨论“思乡怀人”诗情感的审美价值。

提问:朗读上面的诗句,你是不是觉得它们很美呢?为什么?

讨论交流:(1)借助优美的形象来表现美好的情感。

(2)唤起人们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普遍的、美好的情感。

五、拓展阅读

我们一起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谈谈这首诗和课文在抒情上有何异同?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六、板书设计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

责编 /董 璐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字数:2572

来源:实践新课程 2010年5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教学目标】

一、感知层次:

1.了解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涉江采芙蓉》。

二、感受层次:

1.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三、感悟层次:

1.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

2.古诗中“思乡怀人”情感的审美价值。

【教学重、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情感,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设想】

1.教具:多媒体;

2.教法:诵读法、讨论法、赏析法;

3.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投示: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文选》,包括汉代无名氏所

作的19首五言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诵读感知

1.多媒体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试背诵。

3.提问:诗歌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是谁?

(诗歌中出现可能是“思妇”也可能是“游子”形象。以下我们是从“思妇”的角度来鉴赏)

三、鉴赏品味

1.朗读“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一句,思考: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在什么环境下登场了?她要做什么?

结合多媒体图片明确:抒情主人公在芳草萋萋的江边出现了,她要去采摘芙蓉花。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作用?

讨论、交流: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朗读“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回答:

提问:抒情主人公采芙蓉花做什么?

讨论、交流:送给“所思”之人。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陆凯《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又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甚至是红豆,都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既可以传达对亲朋的关怀和思念,又可以寄托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提问:这两句的语气如何?在诗歌结构上具有什么作用?

讨论、交流:自问自答,语气缓和。

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4.朗读“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两句,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交流:“旧乡”“长路”。

“旧乡”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到也望不着,“旧乡”的爱人此时也正凝眸相望吗?相爱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将“远道”意思说尽。

提问:全诗其他六句都可以理解成“思妇”的语言,惟独这一句像“游子”的口吻。你能试着理解这一句吗?

讨论、交流: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而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5.朗读“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句,思考: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讨论、交流: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讨论、交流:思妇对远在外地的游子的思念。(或游子思念爱人、家乡的思想感情)诗歌前四句描绘一位思妇采摘芙蓉花送给在外的游子,却又无法送到的情景,以乐景写哀情,间接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五、六两句采用“悬想”的手法,设想游子在外的情态,表现思妇的痛苦思情。最后两句先叙述了“同心离居”的生活现状,后直接抒发无尽忧伤之情。

四、问题探究

1.古代诗歌从情感上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类:思乡怀人之绪、怀古伤今之悲、羁旅闺怨之愁、怀才报国之愤、边塞征战之壮、即事抒怀之慨、隐逸出世之恋、吟山咏水之美、描花绘鸟之趣等。《涉江采芙蓉》属于哪一类?(明确:思乡怀人之绪)

2.说说同学们知道的“思乡怀人”的诗歌。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讨论“思乡怀人”诗情感的审美价值。

提问:朗读上面的诗句,你是不是觉得它们很美呢?为什么?

讨论交流:(1)借助优美的形象来表现美好的情感。

(2)唤起人们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普遍的、美好的情感。

五、拓展阅读

我们一起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谈谈这首诗和课文在抒情上有何异同?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六、板书设计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

责编 /董 璐


相关文章

  • [涉江采芙蓉]公开示范课教学设计
  •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渭南市瑞泉中学 刘慧玲 教学目标: 一.感知层次: 1.了解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涉江采芙蓉>. 二.感受层次: 诗歌的思想内涵. 三.感悟层次 ...查看


  • 大唐芙蓉园导游词3篇
  • 大唐芙蓉园导游词3篇 西安大唐芙蓉园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是首个"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主题公园,拥有全球最大户外香化工程以及全球最大的水景 ...查看


  • [涉江采芙蓉]多媒体教学设计
  • <涉江采芙蓉>(多媒体)赏析教学设计 执教:XXX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 抓住意象解读诗句,领会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 探讨 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 ...查看


  •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 <芙蓉楼送辛渐> 一.揭题 ⒈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后人誉王昌龄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 ...查看


  • 逢雪送芙蓉山主1修改版
  • <逢雪送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逢雪送芙蓉山主人>这首诗中描绘了茫茫雪夜诗人投宿山村的所见所闻.既有景物和环境描写,又有人物的活动,生动的概括了山中人家生活的典型特征,也表现了诗人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 ...查看


  • 看新闻的背后
  • 看 新 闻 的 背 后 这年头,嘿,别把新闻当回事,如是我这样告诉你,肯定是我太左了. 嘿这年头,就是新闻假不了,如果你这样告诉我,那肯定又是你太纯了. 面对新闻,我们还是多上心眼,这样想法,正合我们的口吻,与我即不显得幼稚,也不显沧桑的年 ...查看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7单元)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学目的: 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背诵课文. 教学要点: 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 ...查看


  • 大唐芙蓉园导游词
  •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光临大唐芙蓉园!2004年落成的大唐芙蓉园使国人震憾,让世界惊奇.建设者将盛唐帝王文化的精髓铸入到大唐芙蓉园紫云楼.御苑门及周边的园林建筑之中,让每一个景观都孕育了丰厚的文化灵性,开口诉说起盛唐帝国的传奇故事,引领我们 ...查看


  • 从芙蓉鸟的繁殖看鸟类繁殖的一般过程
  • 鸟类繁殖的一般过程 摘要: 在繁殖季节里,随着性腺发育成熟,鸟类会相继出现一系列的繁殖行为,如占区.筑巢.求偶.产卵.孵卵和育雏等.为了把这样一个在自然界发生的一系列鸟类繁殖行为真实地呈现在生物课堂上,我选择了比较容易繁殖的笼养鸟芙蓉鸟去探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