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列传课文资料

《李将军列传》(节选)

1、本文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作者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共130篇。

2、掌握李广性格的主要特征:

李广有着骁勇善战,机智勇敢,武艺超群,胆识过人,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英雄本色,同时又有廉洁轻财,爱护士卒,忠实诚信,口讷少言,负能使性等性格特征, "飞将军"的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3、说明作者通过李广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一代名将李广衷心倾慕,对其不幸遭遇结局深切同情。同时对汉代统治者妒贤忌能,任人唯亲等表示强烈的不满,在对李广命运的同情悲愤中也寄寓了对自己身世的无尽慨叹。

4、掌握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本文从李广一生经历的大小七十余战中,选取了最能表现人物特征,具有典型意义的几个站立作为主干,详细描述。剪裁精当。

5、理解本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在刻画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本文不少细节描写展示了李广的性格特征,如通过李广杀霸陵尉,中石没镞,射阔狭以饮,家无余财,待士卒宽缓不苛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李广负能使气,爱射善射,轻财爱士的性格特征。

对比手法:写上郡遭遇战中,李广在以百骑对匈奴数千骑这一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危急情况下,从容镇定,临危不惧,终于转危为安平安返回军中,表现了李广机智勇敢,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对比手法,衬托李广善于骑射)

通过与程不识治军方法的对比,写出李广的治军特点和所以得到士卒拥戴的原因 (对比手法,突出李广胆略才气及威慑力)

以李广与"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的李蔡相比,突出李广所受到的不公平遭遇(对比手法,映照出李广的不公平遭遇,表达了愤慨,突出了李广形象的悲剧色彩)

6、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段落:

(1)自“匈奴大入上郡”至“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

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射死了那骑白马的匈奴将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这时正值日幕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大军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无法随后接应。

(2)自“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至“士以此爱乐为用”:

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

7、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敌人很多,离我们又近,假如有紧急情况,该怎么办?

(2)胡兵终怪(意动)之,不敢击:胡兵始终感到奇怪,不敢袭击

(3)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意动)程不识。:士卒也多半乐于跟从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

(4)(程不识)为人廉,谨于文法:为人清廉,严守文书法度

(5)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名词作状语)得,当斩,赎为庶人:法吏判决说李广损失军队众多,又被敌人活捉,应当问斩。李广缴钱赎罪,得以免去死刑,降为平民

(6)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现任将军尚不能夜间行走,何况是前任将军呢?

(7)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难道是我的相貌注定我不应封侯吗?还是我的命运本该如此?

(8)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将军自己会像,难道曾经有什么引以为憾的事情吗?

(9)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灾祸没有比杀掉已经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啊。

(9)其(表揣测语气)李将军之谓也: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吧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因为;做了

(2)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倚恃;屡次

(3)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活着

(4)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同“阵”

(5)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许,大约

(6)胡虏易与耳:对付

(7)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往、到

(8)。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缺乏断绝;全部喝完水

(9)急诣部,如书:往、到

(10)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穿越、渡过

《李将军列传》(节选)

1、本文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作者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共130篇。

2、掌握李广性格的主要特征:

李广有着骁勇善战,机智勇敢,武艺超群,胆识过人,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英雄本色,同时又有廉洁轻财,爱护士卒,忠实诚信,口讷少言,负能使性等性格特征, "飞将军"的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3、说明作者通过李广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一代名将李广衷心倾慕,对其不幸遭遇结局深切同情。同时对汉代统治者妒贤忌能,任人唯亲等表示强烈的不满,在对李广命运的同情悲愤中也寄寓了对自己身世的无尽慨叹。

4、掌握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本文从李广一生经历的大小七十余战中,选取了最能表现人物特征,具有典型意义的几个站立作为主干,详细描述。剪裁精当。

5、理解本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在刻画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本文不少细节描写展示了李广的性格特征,如通过李广杀霸陵尉,中石没镞,射阔狭以饮,家无余财,待士卒宽缓不苛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李广负能使气,爱射善射,轻财爱士的性格特征。

对比手法:写上郡遭遇战中,李广在以百骑对匈奴数千骑这一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危急情况下,从容镇定,临危不惧,终于转危为安平安返回军中,表现了李广机智勇敢,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对比手法,衬托李广善于骑射)

通过与程不识治军方法的对比,写出李广的治军特点和所以得到士卒拥戴的原因 (对比手法,突出李广胆略才气及威慑力)

以李广与"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的李蔡相比,突出李广所受到的不公平遭遇(对比手法,映照出李广的不公平遭遇,表达了愤慨,突出了李广形象的悲剧色彩)

6、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段落:

(1)自“匈奴大入上郡”至“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

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射死了那骑白马的匈奴将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这时正值日幕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大军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无法随后接应。

(2)自“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至“士以此爱乐为用”:

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

7、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敌人很多,离我们又近,假如有紧急情况,该怎么办?

(2)胡兵终怪(意动)之,不敢击:胡兵始终感到奇怪,不敢袭击

(3)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意动)程不识。:士卒也多半乐于跟从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

(4)(程不识)为人廉,谨于文法:为人清廉,严守文书法度

(5)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名词作状语)得,当斩,赎为庶人:法吏判决说李广损失军队众多,又被敌人活捉,应当问斩。李广缴钱赎罪,得以免去死刑,降为平民

(6)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现任将军尚不能夜间行走,何况是前任将军呢?

(7)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难道是我的相貌注定我不应封侯吗?还是我的命运本该如此?

(8)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将军自己会像,难道曾经有什么引以为憾的事情吗?

(9)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灾祸没有比杀掉已经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啊。

(9)其(表揣测语气)李将军之谓也: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吧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因为;做了

(2)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倚恃;屡次

(3)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活着

(4)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同“阵”

(5)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许,大约

(6)胡虏易与耳:对付

(7)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往、到

(8)。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缺乏断绝;全部喝完水

(9)急诣部,如书:往、到

(10)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穿越、渡过


相关文章

  • [鲸]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鲸>教学设计 临江市四道沟镇中心校:王传利 课题: 课型: 教学目标 鲸 新授课(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1.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颚. 哺 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 ...查看


  • 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
  •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教材简析: 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动地记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 本文语言朴实,记叙真实感人,教学时应让学生反复诵读. 教学重点:反 ...查看


  • 紫桑葚教案
  • 15.紫桑葚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许世友将军对人民群众的关爱. 2.指导学生认识"葚.役.眬"3个生字.正确读写"若有所思.舒坦.若有若无"等词语. 3.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 ...查看


  • 四年级上册天津与世界教案完整版
  • 四年级上册天津与世界教案 第一课 血染大沽口炮台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的位置,知道大沽口炮台遗址背后的沧桑历 史,感悟到"国富才能兵强,兵强才能国安"的道理. 2.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大沽口炮台 ...查看


  •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
  •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丝绸之路地图.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 ...查看


  • [鲸]第二课时教
  •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 ...查看


  • [军神]第一课时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军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南京晓庄学院11小教文科一班 陆静静(1115011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课程资源 ...查看


  • 我是中国人教案
  • 课题:我是中国人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九一八事变后,吉鸿昌在被迫出国考察途中,不顾外国人民的歧视,而以"我是中国人"这句响当当的话语,喊出了中国人的气势,喊出了中国人的尊严,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 ...查看


  • 鲸教学材料
  •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