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3

课时作业(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Ⅱ

1.阅读辛弃疾的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好事近·席上和王道夫赋元夕立春

彩胜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

红旗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元夕”指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请从虚实角度分别分析两首词中的意象“东风”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词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梅”和“那人”的形象。两首词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元宵节(上元节、元夜)。前一首词的“东风”是实写,写东风盛吹,元夕无月,带来夜雪。后一首词的“东风”侧重虚写,元宵的灯火似乎是东风吹开的,天空的烟火似乎是东风吹落的万点流星。

(2)两首词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前一首以对赏灯、宴会的“情薄”反衬词人对梅花的情浓,突出“梅”的形象;后一首以喧闹欢腾的元夕景象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两首词均表达了词人对不流于世俗的高洁理想的追求。

2.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调笑令

[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调笑令

[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1)试比较这两首词在内容上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戴叔伦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同:都是描写边塞的词。异:戴叔伦词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韦应物词通过对一匹焦躁不安的胡马的刻画,表达出一种迷惘、悲壮、忧虑的复杂情绪。

(2)①起兴。开头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戍边的士兵如同边草。在望草叹老中也含有这种悲凉的感触,思乡之切与怨愁之深交织在一起。②烘托。通过边草、白雪、明月,烘托了士兵静夜思归的心境。(或顶真、反复)

3.阅读下面两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

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中吕]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赏析“骊山横岫,渭河环秀”中“横”“环”二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两首怀古小令慨叹人生无常,思想消极遁世。请你结合相关句子进行简略评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横”“环”二字不仅点明所咏之地是长安,而且把历代古都形势的险要、景色的壮丽全部烘托而出,使前后景色形成强烈的对比。

(2)两首怀古小令都有怀古伤今的慨叹,但表达的思想却不完全相同。《山坡羊·骊山怀古》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奢侈行为和为争夺政权而残酷厮杀的行径,“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将之看作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

《山坡羊·长安怀古》在抒发兴亡之感的同时夹杂着作者对人生无常,瞬息即逝,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消极遁世思想。

4.阅读晏几道的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钅工[]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

【注】银钅工:银灯。

(1)两首词在时序安排上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同,

采用的是倒叙的叙述方式;《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的叙述方式,上阕写当年的盛会,下阕前三句写别后思念,后两句写别后重逢。

(2)《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的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鹧鸪天》上阕表现的是当年欢聚时的豪情欢畅,逸兴飞扬;下阕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

秦 观

行行信马横塘畔,烟水秋平岸。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红妆艇子来何处?荡桨偷相顾。鸳鸯惊起不无愁,柳外一双飞去却回头。

(1)赏析“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词中的采莲女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在夕阳下,“绿荷”像含愁似的立于西风中,奠定了本词伤感的词情。

(2)通过“荡桨偷相顾”这一船上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采莲女羞涩、可爱的情态和多情的心思。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越调】天净沙·鲁卿庵中[] 注

张可久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注】此曲为作者访友之作。鲁卿,隐士。

(1)该元曲前三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秋本无梅可赏,作者却自称“探梅人”,这如何理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青苔之上,古木参天;苍云飘逸,秋水无边;红叶掩映之中,小小山房隐约可见。画面表现出一种清幽淡远的意境。

(2)梅是高洁的象征,作者以梅喻鲁卿,而“探梅人”即指探访高士的自己。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隐居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风 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注】①宝剑篇:唐前期名将郭元振落拓未遇时所写的托物抒怀之作。郭元振上《宝剑篇》,深得武后赏爱,终于实现匡国济世之志。②新丰酒:马周落拓未遇时,西游长安,宿新丰旅店,店主人很冷淡,马周便取酒独酌。后来他受到皇帝赏识,拔居高位。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任意一种,并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羁旅飘泊时的孤独凄凉,怀才不遇的悲愤茫然,匡世济时的政治热情,郁结于心的忧愁苦闷。

(2)①用典:首联,引用郭元振的故事,说自己尽管也怀有像郭元振那样的宏才大略和②①

匡世济时的热情,却没有他那样的幸运,只能将满腔怀才不遇的悲愤、羁旅飘泊的凄凉托之于诗歌。尾联,引用马周的典故,说自己只有马周当初怀才未遇时的落拓,却无马周后来的幸运,所以只盼望着用新丰美酒一浇胸中块垒。这两个典故都表现了作者愤郁不平的心情。②对比:颔联上句用风雨中落满地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与下句的青楼管弦形成一寂一喧的对比,形象地展现出沉沦寒士与青楼豪贵苦乐悬殊、冷热迥异的两幅对立的人生图景。③象征:诗中的“风雨”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的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答出任意一种即可)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贺新郎·兵后寓吴

蒋 捷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

【注】①南宋末年,元军大举进攻南宋,蒋捷被迫携家人逃难。②枵(xiāo)囊:空口袋。③毛锥:毛笔。

(1)请简要分析本词虚实手法的运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一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上阕中“深阁帘垂绣„„笑涡红透”是作者对逃难前幸福生活的回忆,是虚写;“万叠城头哀怨角„„归杨柳”是作者对逃难生活的真实描写,是实写。下阕中,“相看只有山如旧„„也成苍狗”和“趁未发„„但摇手”是实写;而“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是对明日的想象,是虚写。全词虚实结合,以虚衬实,表现了元军入侵给作者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突出了逃难生活的艰辛和作者的悲伤之情。

(2)作者想帮老翁写点东西来偿付酒资,但老翁摇手拒绝了。这一细节描写,既突出了作者穷困潦倒的狼狈窘境,又侧面表现出农民无心耕耘的社会现状,从而深化了主旨。

9.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闻邻船吹笛

杨 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②③①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①堤上柳:指《折柳曲》。②陇头花:指《梅花落》。

(1)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首诗的首联写了在霜露满天、江月普照的深秋夜晚,作者在空寂的江面上听到邻船传出动听的笛声,描绘出了一幅凄凉冷清、空寂孤寒的画面。

作用:①点出了听到笛声的时间、地点,照应了诗歌标题。②营造了凄凉的意境,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作者是通过侧面描写抒发这种情感的。本诗没有直接写作者如何思乡,而是从侧面入手,描述吹笛者传达的情思。作者猜想他一定是江南远行客,反复吹奏《折柳曲》《梅花落》等思乡曲,作者通过远行客的笛声寄寓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①②

课时作业(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Ⅱ

1.阅读辛弃疾的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好事近·席上和王道夫赋元夕立春

彩胜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

红旗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元夕”指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请从虚实角度分别分析两首词中的意象“东风”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词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梅”和“那人”的形象。两首词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元宵节(上元节、元夜)。前一首词的“东风”是实写,写东风盛吹,元夕无月,带来夜雪。后一首词的“东风”侧重虚写,元宵的灯火似乎是东风吹开的,天空的烟火似乎是东风吹落的万点流星。

(2)两首词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前一首以对赏灯、宴会的“情薄”反衬词人对梅花的情浓,突出“梅”的形象;后一首以喧闹欢腾的元夕景象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两首词均表达了词人对不流于世俗的高洁理想的追求。

2.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调笑令

[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调笑令

[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1)试比较这两首词在内容上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戴叔伦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同:都是描写边塞的词。异:戴叔伦词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韦应物词通过对一匹焦躁不安的胡马的刻画,表达出一种迷惘、悲壮、忧虑的复杂情绪。

(2)①起兴。开头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戍边的士兵如同边草。在望草叹老中也含有这种悲凉的感触,思乡之切与怨愁之深交织在一起。②烘托。通过边草、白雪、明月,烘托了士兵静夜思归的心境。(或顶真、反复)

3.阅读下面两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

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中吕]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赏析“骊山横岫,渭河环秀”中“横”“环”二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两首怀古小令慨叹人生无常,思想消极遁世。请你结合相关句子进行简略评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横”“环”二字不仅点明所咏之地是长安,而且把历代古都形势的险要、景色的壮丽全部烘托而出,使前后景色形成强烈的对比。

(2)两首怀古小令都有怀古伤今的慨叹,但表达的思想却不完全相同。《山坡羊·骊山怀古》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奢侈行为和为争夺政权而残酷厮杀的行径,“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将之看作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

《山坡羊·长安怀古》在抒发兴亡之感的同时夹杂着作者对人生无常,瞬息即逝,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消极遁世思想。

4.阅读晏几道的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钅工[]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

【注】银钅工:银灯。

(1)两首词在时序安排上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同,

采用的是倒叙的叙述方式;《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的叙述方式,上阕写当年的盛会,下阕前三句写别后思念,后两句写别后重逢。

(2)《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的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鹧鸪天》上阕表现的是当年欢聚时的豪情欢畅,逸兴飞扬;下阕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

秦 观

行行信马横塘畔,烟水秋平岸。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红妆艇子来何处?荡桨偷相顾。鸳鸯惊起不无愁,柳外一双飞去却回头。

(1)赏析“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词中的采莲女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在夕阳下,“绿荷”像含愁似的立于西风中,奠定了本词伤感的词情。

(2)通过“荡桨偷相顾”这一船上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采莲女羞涩、可爱的情态和多情的心思。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越调】天净沙·鲁卿庵中[] 注

张可久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注】此曲为作者访友之作。鲁卿,隐士。

(1)该元曲前三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秋本无梅可赏,作者却自称“探梅人”,这如何理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青苔之上,古木参天;苍云飘逸,秋水无边;红叶掩映之中,小小山房隐约可见。画面表现出一种清幽淡远的意境。

(2)梅是高洁的象征,作者以梅喻鲁卿,而“探梅人”即指探访高士的自己。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隐居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风 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注】①宝剑篇:唐前期名将郭元振落拓未遇时所写的托物抒怀之作。郭元振上《宝剑篇》,深得武后赏爱,终于实现匡国济世之志。②新丰酒:马周落拓未遇时,西游长安,宿新丰旅店,店主人很冷淡,马周便取酒独酌。后来他受到皇帝赏识,拔居高位。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任意一种,并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羁旅飘泊时的孤独凄凉,怀才不遇的悲愤茫然,匡世济时的政治热情,郁结于心的忧愁苦闷。

(2)①用典:首联,引用郭元振的故事,说自己尽管也怀有像郭元振那样的宏才大略和②①

匡世济时的热情,却没有他那样的幸运,只能将满腔怀才不遇的悲愤、羁旅飘泊的凄凉托之于诗歌。尾联,引用马周的典故,说自己只有马周当初怀才未遇时的落拓,却无马周后来的幸运,所以只盼望着用新丰美酒一浇胸中块垒。这两个典故都表现了作者愤郁不平的心情。②对比:颔联上句用风雨中落满地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与下句的青楼管弦形成一寂一喧的对比,形象地展现出沉沦寒士与青楼豪贵苦乐悬殊、冷热迥异的两幅对立的人生图景。③象征:诗中的“风雨”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的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答出任意一种即可)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贺新郎·兵后寓吴

蒋 捷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

【注】①南宋末年,元军大举进攻南宋,蒋捷被迫携家人逃难。②枵(xiāo)囊:空口袋。③毛锥:毛笔。

(1)请简要分析本词虚实手法的运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一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上阕中“深阁帘垂绣„„笑涡红透”是作者对逃难前幸福生活的回忆,是虚写;“万叠城头哀怨角„„归杨柳”是作者对逃难生活的真实描写,是实写。下阕中,“相看只有山如旧„„也成苍狗”和“趁未发„„但摇手”是实写;而“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是对明日的想象,是虚写。全词虚实结合,以虚衬实,表现了元军入侵给作者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突出了逃难生活的艰辛和作者的悲伤之情。

(2)作者想帮老翁写点东西来偿付酒资,但老翁摇手拒绝了。这一细节描写,既突出了作者穷困潦倒的狼狈窘境,又侧面表现出农民无心耕耘的社会现状,从而深化了主旨。

9.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闻邻船吹笛

杨 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②③①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①堤上柳:指《折柳曲》。②陇头花:指《梅花落》。

(1)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首诗的首联写了在霜露满天、江月普照的深秋夜晚,作者在空寂的江面上听到邻船传出动听的笛声,描绘出了一幅凄凉冷清、空寂孤寒的画面。

作用:①点出了听到笛声的时间、地点,照应了诗歌标题。②营造了凄凉的意境,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作者是通过侧面描写抒发这种情感的。本诗没有直接写作者如何思乡,而是从侧面入手,描述吹笛者传达的情思。作者猜想他一定是江南远行客,反复吹奏《折柳曲》《梅花落》等思乡曲,作者通过远行客的笛声寄寓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①②


相关文章

  • 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案
  • 第十二册 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的中心句,并凭借三次出现的中心句,领会文章中心思想,感受作者热爱祖国的觉悟和驱逐帝国主义.为创建中国面奋斗献身的决心. 2 学会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2个词.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查看


  • 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 课程设置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学校艺体工作,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查看


  • 音乐作业设计
  • 小学音乐一年级作业设计 玉河中心校 曹怀平 2013年9月 小学音乐一年级作业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独唱或参与齐唱,每学年能背唱4-6首 2. 能感受乐器的声音,听辨打击乐器的音乐,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生 ...查看


  • 心理咨询师培训大纲
  • 心理咨询师培训大纲 (二级)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 一.教学目标: 基础心理学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心理学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既是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入门课" ...查看


  • 书法活动记录
  • 课题: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坐姿和执笔方法.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 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巡视用具摆放位置 ...查看


  • 培智生活语文第四册教案
  • 1.比一比 认一认 教学要求: 1.区分形近字,能够组成词语. 2.掌握生字"百.去.米.们.朋"的写法,注意笔画,笔顺.认识新的部首"单人旁",并会写. 3.会读句子"我们是好朋友.","我爱吃米饭和白菜.". 教学重难点: 1.区分形近 ...查看


  • 数学备课要求
  • 励志双语学校数学备课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我校数学教学工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特制定数学备课要求.望每位数学教师认真执行! 完整的备课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教学计划,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单元复习.每部分应达到以下要求: 教 ...查看


  •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1.课程性质: 包装设计是电脑美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是综合性最强的课程之一. 2.设置目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包装在人们的生活中已 ...查看


  • 数学备课作业要求
  • 小学数学备课.作业要求 一.集体备课.教研组 要求: 1.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备课组.教研组计划. 2.活动要形成常规. 教研组: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每次活动要留下活动材料----文本材料.图像材料.音像材料: 备课组:定时间.定课题.主 ...查看


  • 第七册教案
  •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第七册 (教案) 第一单元 儿童题材优秀绘画作品欣赏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的中年级教学内容而设课.本单元为2课时. 二.单元教学目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