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3级)
一、学制 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等各类土木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
三、业务培养要求
熟悉现代土木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的基本原理,了解土木工程经济知识和相关法律,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为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及社会交往能力,较好的科技写作、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2、具有宽厚坚实的专业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包括画法几何、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结构工程、路桥工程、岩土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
3、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操作技能,具备本专业所必须的计算、实验、绘图、工程施工及电脑操作等基本技能;
4、掌握本专业某个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科研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四、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1.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
2. 核心课程: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64学时)、理论力学(48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结构力学(64学时)、土力学(48学时)、土木工程材料(48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测量(48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4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48学时)、基础工程(32学时),共34学分。
结构工程方向:房屋建筑学(48学时)、土木工程施工(64学时)、混凝土房屋结构设计(64学时)、建筑结构抗震设计(32学时),共13学分。
路桥工程方向:公路与桥梁工程施工(48学时)、道路工程(64学时)、桥梁工程(64学时)、桥梁抗震(32学时),共13学分。
五、毕业规定
本专业学生必须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要求,修满规定学分的必修课、选修课及所有实践性教学环节,获得总学分19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28学分,实践教学52学分,课外学分15学分,方能毕业。
六、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七、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1. 理论教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
注:1、E 表示考试,T 表示考查,*表示“双语教学”;
2、“形势与政策”课,分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两种形式进行。1、6学期为全校性专题讲座,各8学时; 3、“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达标测试”分别在第3、4学期进行,由外语系提出4个项目,由学生选择其中2项进行自主课外学习,通过考核即可获得该学分;
4、体育课在学生第2、3学年时采用俱乐部课外活动模式教学:第2学年,学生每周锻炼3次,每次为1小时;第3学年,学生每周锻炼2次,每次为1小时;
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内容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负责在课外完成。
附:土木工程专业理论教学选修课程一览表
学生应在下列选修课程中修满29学分,其中学科专业基础选修课程6学分,专业限选课程13学分,专业选修课程10学分
注:E 表示考试,T 表示考查;*表示“双语教学”课程;◐◐表示必选;$表示限选课
2. 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
3. 四年。教学进程安排表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符号说明:●:理论教学 ◇:金工实习 ○:电工实习 ◑:毕业教育 ※:考试 △: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生产实习 ◎:机动 ◐:军训 ♂:复习
4. 创新能力及素质拓展计划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及素质拓展计划
八、其它说明
1、本培养计划提供两个培养方向(模块) ,即:路桥工程和结构工程。学生可在第四学期末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选择。
2、按教育部要求,本科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成绩合格才能毕业。学校的体育课进行教学改革,贯彻“因材施教,终生锻炼”原则,体育课的教学与指导学生锻炼相结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项目进行学习和锻炼。学生在校四年期间,体育锻炼不间断。
九、人才培养方案校核表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3级)
一、学制 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等各类土木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
三、业务培养要求
熟悉现代土木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的基本原理,了解土木工程经济知识和相关法律,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为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及社会交往能力,较好的科技写作、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2、具有宽厚坚实的专业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包括画法几何、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结构工程、路桥工程、岩土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
3、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操作技能,具备本专业所必须的计算、实验、绘图、工程施工及电脑操作等基本技能;
4、掌握本专业某个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科研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四、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1.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
2. 核心课程: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64学时)、理论力学(48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结构力学(64学时)、土力学(48学时)、土木工程材料(48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测量(48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4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48学时)、基础工程(32学时),共34学分。
结构工程方向:房屋建筑学(48学时)、土木工程施工(64学时)、混凝土房屋结构设计(64学时)、建筑结构抗震设计(32学时),共13学分。
路桥工程方向:公路与桥梁工程施工(48学时)、道路工程(64学时)、桥梁工程(64学时)、桥梁抗震(32学时),共13学分。
五、毕业规定
本专业学生必须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要求,修满规定学分的必修课、选修课及所有实践性教学环节,获得总学分19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28学分,实践教学52学分,课外学分15学分,方能毕业。
六、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七、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1. 理论教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
注:1、E 表示考试,T 表示考查,*表示“双语教学”;
2、“形势与政策”课,分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两种形式进行。1、6学期为全校性专题讲座,各8学时; 3、“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达标测试”分别在第3、4学期进行,由外语系提出4个项目,由学生选择其中2项进行自主课外学习,通过考核即可获得该学分;
4、体育课在学生第2、3学年时采用俱乐部课外活动模式教学:第2学年,学生每周锻炼3次,每次为1小时;第3学年,学生每周锻炼2次,每次为1小时;
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内容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负责在课外完成。
附:土木工程专业理论教学选修课程一览表
学生应在下列选修课程中修满29学分,其中学科专业基础选修课程6学分,专业限选课程13学分,专业选修课程10学分
注:E 表示考试,T 表示考查;*表示“双语教学”课程;◐◐表示必选;$表示限选课
2. 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
3. 四年。教学进程安排表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符号说明:●:理论教学 ◇:金工实习 ○:电工实习 ◑:毕业教育 ※:考试 △: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生产实习 ◎:机动 ◐:军训 ♂:复习
4. 创新能力及素质拓展计划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及素质拓展计划
八、其它说明
1、本培养计划提供两个培养方向(模块) ,即:路桥工程和结构工程。学生可在第四学期末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选择。
2、按教育部要求,本科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成绩合格才能毕业。学校的体育课进行教学改革,贯彻“因材施教,终生锻炼”原则,体育课的教学与指导学生锻炼相结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项目进行学习和锻炼。学生在校四年期间,体育锻炼不间断。
九、人才培养方案校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