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活动第节四:"杆秤制作方法"

第二课堂活动:“杆秤制作方法”

教学目标:1、杠杆的平衡条件

2.能利用杠杆的原理制作杆秤。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制作杆秤

教学用具:杠杆尺、钩码、标尺、细绳、等电工用具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杠杆的平衡条件作用,它究竟可以做哪些用具呢?今天我们就一制作杆秤。

二、杠杆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三、制作杆秤需要哪些工具?工具的作用有是什么?

1. 取一根长40厘米的杆,靠近粗的一端1厘米处和6厘米处分别钻两个小孔。

2. 在孔中固定如图7.2-1所示形状的穿钉。

3. 用粗铁丝弯一个钩做为秤钩挂在第一个穿钉上;用一根较粗的线拴在第二个穿钉上做提

纽。

4. 再用细线吊一个0.25千克的重物的秤砣。提起提纽,将秤砣挂在秤杆上,移动所挂的

位置,直到杆秤处于平衡。

5. 此时在秤杆内侧刻出秤砣所挂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定盘星,是刻度的零点,参见图1。

四、思考问题一:

如何在杆上定出我们需要的刻度值,刻度值是均匀的换是不均匀的?为什么?如果是均匀的,那么它们有什么规律性?

(1)将质量为0.5千克、1千克、1.5千克的物体分别挂在秤钩上,调整秤砣的位置,使杆秤平衡秤砣的位置就是秤的0.5千克、1千克、1.5千克的刻度处,这几个刻度间距离是均匀的。

(2)根据这个规律即可以在秤杆上找出2千克、2.5千克等刻度的位置,把每0.5千克刻度间的距离等分成10份,每份间的距离就代表0.05千克。

思考问题二:

如何使用自己制作的杆秤?使用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杆是想我们生活中要翘起来呢?还是在什么位置平衡更准确?

思考问题三:

如果我们的测量范围要小很多,我们应该怎么办?如果我们的测量范围要比原来的大,我们又应该怎么办?

1.为了增大杆秤的称量范围,可以再装一个提纽(称做二组),二纽的位置应离秤钩

更近一些,它的位置是这样确定的:在头纽和秤钩之间用钢绳在秤杆上套一活结,作为二纽;在秤钩上挂上头纽最大秤量(如2.5千克)的重物,提起绳子(该绳至少应能提起5千克的重物),将秤砣向离开绳子的方向移动,直到秤杆平衡为止;若这个位置距提绳太远,可将提绳位置向向秤钩移近一些,相应地秤砣位置也向秤钩移近一些;找到满意的位置后,记下这两个位置,它们就分别是二纽的位置和二纽的起点刻度(如2.5千克),在二纽的位置钻孔,装上Π形穿钉和提纽。按2中的方法依次找出3千克、3.5千克、4千克、4.5千克、5千克等刻度位置,并进一步作出每相隔0.1千克的刻度。

思考问题四:

杆秤制作好以后是不是马上可以进入使用?如果不能,哪应该进行什么程序?

刻度标定后,应用标准秤校准。

【注意事项】

自制杆秤是为了应用杠杆的知识,不能用在市场交易中,否则就违反了国家对计量仪器的管理法规。

在《称量工具》这一课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杆秤的结构,发现杆秤的特点及其工作原理,然后就要让学生们动手制作一架简易小杆秤。相对于前面做过的简易天平来说,这架小杆秤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除了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外,还更需要耐心与细心。如何让他们都能顺利地制作成功并体验到动脑动手的快乐呢?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与教材上的不合理之处,自己摸索、改进方法,寻找制作中的小窍门,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堂活动:“杆秤制作方法”

教学目标:1、杠杆的平衡条件

2.能利用杠杆的原理制作杆秤。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制作杆秤

教学用具:杠杆尺、钩码、标尺、细绳、等电工用具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杠杆的平衡条件作用,它究竟可以做哪些用具呢?今天我们就一制作杆秤。

二、杠杆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三、制作杆秤需要哪些工具?工具的作用有是什么?

1. 取一根长40厘米的杆,靠近粗的一端1厘米处和6厘米处分别钻两个小孔。

2. 在孔中固定如图7.2-1所示形状的穿钉。

3. 用粗铁丝弯一个钩做为秤钩挂在第一个穿钉上;用一根较粗的线拴在第二个穿钉上做提

纽。

4. 再用细线吊一个0.25千克的重物的秤砣。提起提纽,将秤砣挂在秤杆上,移动所挂的

位置,直到杆秤处于平衡。

5. 此时在秤杆内侧刻出秤砣所挂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定盘星,是刻度的零点,参见图1。

四、思考问题一:

如何在杆上定出我们需要的刻度值,刻度值是均匀的换是不均匀的?为什么?如果是均匀的,那么它们有什么规律性?

(1)将质量为0.5千克、1千克、1.5千克的物体分别挂在秤钩上,调整秤砣的位置,使杆秤平衡秤砣的位置就是秤的0.5千克、1千克、1.5千克的刻度处,这几个刻度间距离是均匀的。

(2)根据这个规律即可以在秤杆上找出2千克、2.5千克等刻度的位置,把每0.5千克刻度间的距离等分成10份,每份间的距离就代表0.05千克。

思考问题二:

如何使用自己制作的杆秤?使用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杆是想我们生活中要翘起来呢?还是在什么位置平衡更准确?

思考问题三:

如果我们的测量范围要小很多,我们应该怎么办?如果我们的测量范围要比原来的大,我们又应该怎么办?

1.为了增大杆秤的称量范围,可以再装一个提纽(称做二组),二纽的位置应离秤钩

更近一些,它的位置是这样确定的:在头纽和秤钩之间用钢绳在秤杆上套一活结,作为二纽;在秤钩上挂上头纽最大秤量(如2.5千克)的重物,提起绳子(该绳至少应能提起5千克的重物),将秤砣向离开绳子的方向移动,直到秤杆平衡为止;若这个位置距提绳太远,可将提绳位置向向秤钩移近一些,相应地秤砣位置也向秤钩移近一些;找到满意的位置后,记下这两个位置,它们就分别是二纽的位置和二纽的起点刻度(如2.5千克),在二纽的位置钻孔,装上Π形穿钉和提纽。按2中的方法依次找出3千克、3.5千克、4千克、4.5千克、5千克等刻度位置,并进一步作出每相隔0.1千克的刻度。

思考问题四:

杆秤制作好以后是不是马上可以进入使用?如果不能,哪应该进行什么程序?

刻度标定后,应用标准秤校准。

【注意事项】

自制杆秤是为了应用杠杆的知识,不能用在市场交易中,否则就违反了国家对计量仪器的管理法规。

在《称量工具》这一课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杆秤的结构,发现杆秤的特点及其工作原理,然后就要让学生们动手制作一架简易小杆秤。相对于前面做过的简易天平来说,这架小杆秤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除了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外,还更需要耐心与细心。如何让他们都能顺利地制作成功并体验到动脑动手的快乐呢?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与教材上的不合理之处,自己摸索、改进方法,寻找制作中的小窍门,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五、课堂小结


相关文章

  • 提高初中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 提高初中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通过参加本次提高物理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活动,我收获了很多.感谢戴老师组织本次研究并允许我加入,感谢沈文萍老师推荐我参加本次研究活动. 经过几次研讨学习,我领悟到,作业不能贪多,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就效率而言, ...查看


  • 四年级下自然常识1~4单元
  • 第一单元 望远镜里的天空 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依据<上海市小学自然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即要求学生"了解光通过凸透镜发生会聚.通过凹透镜则会发散"."了解常用的光学仪器(如望远镜)的主要结 ...查看


  •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第一课 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 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 ...查看


  • 做杆秤的师傅
  • 从浦市古老的青石板板路走过,我们突然发现一家破旧的民居里,一个中年男子坐在堂屋的左侧,正在制作杆秤.随着电子秤的普及,杆秤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少,上街去买菜或水果,已少有卖家用杆秤给我们称东西,替而代之的几乎都是电子秤了,在浦市居然还有人在做 ...查看


  • 江苏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教案
  •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二次备课 第1课 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 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 ...查看


  • 云南省2013云大附中小升初数学卷
  • 云大附中2013 年初中招生综合评价(试卷一) 数学·科学与自然 (考试时间:60 分钟,试卷满分:100 分) 13 8. [3(0.75)](10.8)=. 441224 9. [2(5.43)1]3= 9339 11 ...查看


  • 对于杠杆的原理
  • 杠杆专题练习 1.对于杠杆的原理,我国古代也很注意研究,在古书<墨经>中就对杆秤作了科学的说明.某物理小组探究如图所示的一杆秤,通过观察和测量知道:杆秤上标有刻度,提纽在B 点,秤钩在A 点,O 点为刻度的起点(为零刻度点,在B ...查看


  • 第一课做守时的小学生 1
  • 第一课 做守时的小学生 教学目标: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分四个小组讨论,为什么说他们很守时? 2.各组选一个说说你们认为为什么说他守时. 二.填一填. 1.你们有没有制定作息时间表?你每天是否按作息时间 ...查看


  • 高中议论文初级模板
  • 高中议论文初级模板 高中时期的语文作文文体以议论文为主,基本上是占据了绝大部分吧. 议论文是一种很实用的文体.在确定论点,论述的过程中,能反应认识的深度--说是这么说,其实大家都是高中生,现在认识的深度还没有多少差别.有的只是一点点驾驭文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