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白鹿原_中白嘉轩的形象探析_黄定威

青春岁月

《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形象探析

□ 黄定威(广州市纪委,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白鹿原》中的白嘉轩,被认为是“我们民族的最后一个族长”,他的身上负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本文着重从作为族长的白嘉轩、历史进程中的白嘉轩以及民俗事件中的白嘉轩三个侧面分析了这个人物,使读者看到他既仁义又残忍、保守而具有人本精神的形象。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刻画的白嘉轩形象饱满,令人信服。但作者还是疏忽了两处,使白嘉轩的人物形象前后不一,有损其完整性。本文详细分析了这两个地方,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陈忠实;白鹿原;白嘉轩;历史文化开始写《白鹿原》之前,陈忠实断断续续花了两年时间查阅西安周围蓝田、长安、咸宁三个县的县志、地方党史和文史资料,然后又温习了中国近代史,作者将这些材料编织进了全书,难怪很多评论家认为《白鹿原》有凝重的历史感,堪称民族“史诗”。书中的所有人物就活在历史文化里,他们也以其自身诠释着文化,创造着历史。主人公白嘉轩也不例外。本文将着重从作为族长的白嘉轩、历史进程中的白嘉轩以及、民俗事件中的白嘉轩三个侧面来分析这个人物的形象。

一、作为族长的白嘉轩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其特殊之处,高高在上,大一统的皇权统治着中国,但这种权力对于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底层却鞭长莫及,这样族长、乡约、士贤等便应运而生。特别是族长这个角色,他们并不由官方指定,但是他们在村社里履行着各种职责,这些权力来自于约定俗成,来自于所有村民的自然遵守。在今天的中国农村,我们还能依稀看到这种政治结构。但是,传统中国社会中如此重要的一个角色,却鲜有小说涉及,而像《白鹿原》这样将一个家族族长刻画得如此有血有肉,如此活灵活现的就更少见。《白鹿原》中主人公白嘉轩这个人物并没有原型,但是“白嘉轩这个人物确实得到过一句启示,他(白嘉轩)的所有故事当然都是编出来的,关键是一位老人所说的简单不到一百字的族长介绍,给我正在构思中的族长注入了骨髓。”

白鹿村是同一个大家族分成了白、鹿两家,祖上规定族长之位由长门的白姓子孙继承下来。刚当上族长的白嘉轩,显然颇有些忐忑不安,因为这时的白家家道不如以前殷实,更重要的是,几房女人都没能为他留下子嗣,无后是大不孝,他死后将无法面对列祖列宗,在族人面前也难得有威望。娶了仙草后,种罂粟使白家迅速复兴,而且仙草很快生下两个儿子,白家香火有续。这时的白嘉轩踌躇满志,开始真正履行族长的义务了。他翻修祠堂,并为本村创办了一座学堂。白嘉轩充分体现“仁义白鹿村”的精神,单和鹿家就一起出了其中三分之一的粮款,此事显然大大提升了他族长的威望,“县令都亲自来认一认白鹿村继任的族长白嘉轩”。但是,这个族长也有极其残忍的一面。长大了的黑娃(鹿兆谦)在外面闯荡后,带回来历不明的妻子田小娥,这时的族长白嘉轩做了旧文化的代言人,很不近人情,他拒绝让新媳妇进祠堂拜列祖列宗,传统社会中,入不了祠堂,就得不到家族的承认,黑娃和田小娥只得到村头的破窑洞栖身,这为将来两人的堕落埋下了伏笔。

一族之长除了负责协调处理家族各种的大小事务外,更重要的职责就是维持村社的伦理道德,维持淳朴的乡风。白嘉轩决心在白鹿村实践朱先生的《乡约》,“教民以礼义,以正世风”,在白鹿村的祠堂里,白嘉轩三次履行这一职责,集中展示族长权力。

第一次是村里出现了赌窝和抽鸦片的人后,白嘉轩敲响打锣,专意把村子里的赌徒和烟鬼叫来,他冷着脸训斥,着人绑起这些不法之徒,用刺刷子抽,用开水烫,赌徒和烟鬼们根本不敢反抗象征着家族权威的族长,结果确实管用,烟鬼们翻然悔悟,从此戒了烟。

第二次则是田小娥和狗蛋的事情传到白嘉轩耳中后,他马上将全村男女召集到祠堂,用刺刷子残忍地鞭打两人。高高在上的族长敢叫人往死里打无依无靠的流浪汉,却忌惮有财有势的大户,白嘉轩是虚伪的。在被毒打后,狗蛋很快不治而死,田小娥

则再次受到侮辱。

第三次是鞭打儿子白孝文。白嘉轩本想让稳重能干的白孝文继任族长,不料白孝文自甘堕落,这“丢了他的脸亏了他的心辜负了他对他的期望”,有损他族长的威严。白孝文变坏,当然有他自身的原因,但白嘉轩无疑也将白孝文向堕落的深渊推了一把。

可见,从族长白嘉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传统道德伦理,有其仁义的一面,也有其冥顽不化的一面。

二、历史进程中的白嘉轩

正如费尔巴哈说的:“人是人、文化、历史的产物”。只有把人放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才能看清人的本质。《白鹿原》中的故事集中在20世纪前半叶,而这时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未有之大变局,其间大的历史事件就有辛亥革命,清王朝的覆灭,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国共分裂,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些内容在《白鹿原》中都或明或暗有所体现。此外,书中甚至还零星地涉及解放后的土地改革和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作者陈忠实说:“当我第一次系统审视近一个世纪以来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时……只是一个生活演变的过程,也是历史演进的过程。”白嘉轩也活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中,就算他处于关东平原一个传统社会的小村庄,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大地上的风云巨变,一样要影响到他,他以及他的家人、族人也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推动或阻碍着历史的演变。

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白嘉轩刚开始显然不习惯,他向姐夫提出了诸多质疑,“剪了辫子的男人成什么样子?长着两只大飞脚片的女人还不恶心人?”等到白嘉轩起事的“交农”事件后,县长何德治上台,专程拜谒白嘉轩,大谈民主政治,并请他出任参议员。白嘉轩不知参议员为何物,更不识民主政治,直至后来终于答应何县长的聘请,参加了滋水县的第一届参议会,回来后已经剪了辫子,并禁止家人为女儿白灵缠足。从之前的质疑到现在的照新规矩办事,白嘉轩显然已经做了某种改变。白嘉轩或许不是哲学家,看不清社会的演进,但他看到了敌对双方间血的报复,无奈叹惜“白鹿村这下变成烙锅盔的鏊子了”。国共的分分和和,搅得白嘉轩一锅浆子。《白鹿原》中,朱先生是白嘉轩的精神导师,这种人本精神无疑也深深地融入进白嘉轩的骨髓。经历了这么多历史的变故,我们反而能认同白嘉轩了,人为设计的、疾风暴雨般的社会变化,总是欲速不达,反而给民族带来可怕的伤痛。这或许是白嘉轩这个保守派给我们的启示。

三、民俗事件中的白嘉轩

杨乐生评论道:“陈忠实在这部杰作中几乎穷尽了关中农村较重要、外地人感到新鲜的民俗事象,我固执地以为作者绝对、不是为民俗而民俗,肯定是有深意存焉。——因为通过民俗可以了解和体味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很多评论家注意、到了《白鹿原》和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的某些相似处,陈忠实也提到为写《白鹿原》,他以《百年孤独》为参考的范本。但是,不像那些只知浅薄地“表层的形式的”模仿马尔科斯的作者,陈忠实清醒地认识到:“人变甲虫人变什么东西是拉美民间土壤里诞生的魔幻传说,中国民间似乎倒不常见。马尔科斯对拉美百年命运的生命体验,只有在拉丁美洲的历史和现实中才可能发生并获得,把他的某些体验移到中国无疑是牛头不对马嘴的,也是愚蠢的。我由此受到的启发,是更专注我生活的这块土地。”在《白鹿原》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如阴阳风水,白鹿精魂,

青春岁月

托梦解梦,祈雨敬神,鬼魂附体,还有棒槌会等纷杂的各种民俗,这些民俗是深植于本民族的文化中的,也深刻地揭示这个民族的心灵。

比如书中浓墨重彩描写的祈雨,起码涉及了中国的农耕文化,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朴素认识以及族长在大家族中的功能等。在大旱之年,白嘉轩带领村民祈雨,可惜天不遂人愿,大旱持续了整整一年,白鹿村倒门闭灶的不少。白嘉轩心知无用,还如此卖力,可能只是认为这是族长的职责所在,他要求得心理上的安慰,“尽人事,听天命”。人物在大自然面前的无奈,从中一览无遗。

又比如“棒槌会”。三儿子白孝义婚后多年一直无子,白嘉轩本想休了儿媳妇,后受到“棒槌会”启发,想出了移花接木的办法。白嘉轩完全被传统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桎梏,他完全无视女人的尊严,只把女人当传宗接代的工具,如果不能生育,就只能休掉,白嘉轩对女人没有一丝一毫的尊重。

四、《白鹿原》刻画白嘉轩形象的缺失

总的说来,陈忠实对白嘉轩的刻画是成功的,主人公情感充沛,个性鲜明,饱满而有立体感。但这并不是说《白鹿原》对白嘉轩的描写毫无瑕疵,臻于完美。有时文中人物性格的变化显得突兀,甚至还有前后矛盾,互相冲突的。其中全书的开头和结尾两处特别明显。

激烈批评《白鹿原》的孙绍振写道:“我们继续观察白嘉轩这个人物,在他出场的时候,这是一个阴险,狡诈,心机深沉的厚黑式人物,是一个野心勃勃,为了发家不择手段的农民……突然变成了一个道貌岸然的仁义道德的君子……这也就意味着白嘉轩的性格断裂不仅造成了文本的巨大断裂和混乱,也指示着作者的文化观念和精神寄托的浅薄。”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全书开篇不久就写白嘉轩去请阴阳先生,途中在鹿家的慢坡地发现了“粉白色的叶片”,他唯恐别人知道。此时的白嘉轩何等小心眼,这与不久后的诸如帮助李家寡妇的义举无疑有天壤之别。你看他“心里燃烧着炽烈的进取的欲火,脸孔上摆出的却是可怜兮兮的无奈疲惫憔悴的神色,令人望之顿生怜悯。”这幅可怜相,是为了求冷先生答应为他卖地做中。白嘉轩又自导自演一出好戏,假说托梦,还请了阴阳先生,将其父的坟迁入。这出戏不但瞒过他存心欺瞒的家人,也瞒过了多疑的鹿子霖,最终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其阴暗目的——将其父的坟迁入白鹿“显圣”之地。整个过程中,白嘉轩诡计多端,设计的阴谋环环相扣,滴水不漏,使尽各种见不得人的手段。对比后来他对鹿三和两个儿子说的:“我一生没做过见不得人的事。凡是怕人知道的事就不该做……记住这个分寸!”,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为求利,白嘉轩把十多亩上好的水地全部种上罂粟,并在短期内发家致富,但他却瞧不起自己儿子吸食鸦片,还在祠堂里义正言辞地用恶毒的方法严惩烟鬼,而他从来没有为自己种植罂粟、为他们提供货源后悔内疚过。白嘉轩在罂粟上的态度飘忽不定,又自相矛盾,令人难以信服。

大部分篇幅里,白嘉轩都不苟言笑,耿直仗义,敢做敢为,维持着族长的威严。他可以“鸡毛传贴”,也可以和流匪般的“乌鸦兵”对抗,但在全文最后,白嘉轩眼见儿子白孝文不听劝阻,执意将黑娃处置,突然“气血蒙目”,病好以后,性情大变,“他的气色滋润柔和,脸上的皮肤和所有器官不再绷紧,全部现出世事洞达者的平和与超脱,骤然增多的白发和那副眼镜更添加了哲人的气度。”如此豁达,如此与世无争。在前文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这种转变来得太突然,而且很快的,全书到此就戛然而止了,《白鹿原》对白嘉轩的刻画难免有虎头蛇尾之嫌。

也许还会有人说,随着时间的流逝,环境的变迁,人物性格也会不断发生转变。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连载三)——写作手记》中,陈忠实写道:“人的心理结、构主要由接受并信奉不疑且坚持遵行的理念为柱梁,达到一种相对稳定乃至超稳定的平衡状态,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质地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这是性格的内核。当他的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多种事象的冲击,坚守或被颠覆,能否达到新的平衡,人就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我在接受了这个理论的同时,感到从已往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突破了一层,有一种悟得天机茅塞顿开的窃喜。”但全书首尾两部分却毫无必要地破坏了这种统一。白嘉轩由起初的心机深沉,到而后的仁义有担当,再到最后的平和超脱,两次转变都来得太快,且我们也看不出白嘉轩的“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多种现象的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白嘉轩这个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总之,《白鹿原》为我们奉献了白嘉轩这样一个典型形象,他身上体现着深深的民族历史文化的烙印,我们能从他身上反思的还有太多。而白嘉轩这个“我们民族的最后一个族长”的形象,丰富了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画廊,必将在我国文学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陈忠实, 李 星. 关于《白鹿原》的答问[J]. 小说评论, 1993(3).[2] 杨乐生. 选择的尴尬[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101.

[3] 陈忠实.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连载三)——《白鹿原》写作手记[J].小说评论, 2007(6).

[4] 孙绍振. 什么是艺术的文化价值—关于《白鹿原》的个案考察[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99(3).

[5] 陈忠实. 白鹿原[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6] 陈忠实.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连载二)——《白鹿原》写作手记[J].小说评论, 2007(5).

[7] 陈忠实.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连载三)——《白鹿原》写作手记[J].小说评论, 2007(6).

[8] 朱 寨. 评《白鹿原》[J]. 文艺争鸣, 1994(3).

2012年12月下

【作者简介】

黄定威(1980—),男,广东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些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是俄罗斯“新精神哲学”的有力提倡者,在他们眼中,基督教是真正的宗教,可不是与西欧近代文化对立誓,他们渴望发展属于俄罗斯的基督教文化精神,来与传统的世俗宗教抗衡,但这种真正的宗教面并非东正教的传统基督教,是一种真正的、真实的给俄国人民带来希望的新型宗教。

二十世纪在俄国,是一个文化、经济、和精神相互冲撞的时代。特鲁别茨柯伊曾经这样说过:“在这样的时代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感到需要对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做出回答。长年的战乱,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这样的环境下,一些有意愿改变苦闷的生活的人开始在俄国这个不和谐的国度里寻找幸福与祥和,百姓在时代转换的时期需要一种力量,一种文化,或是一种信仰给人民一个生活的希望,让他们能够坚强的生存下去,并且要给灵魂找一个慰藉。而基督形象的出现,便正好迎合了人民的需要,基督形象对于苦难当中的人民来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让人们

相信,当遇到困难和难关的时候,上帝是会与人类一起来面对的,我们可以说,基督形象的精神探索还没有终结,越来越多的学者会对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因为基督的哲学是十分强大的,无论是对于文学,还是对于整个人类,这种对其精神的探究都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康 澄. 对二十世纪前叶俄国文学中基督形象的解析[J]. 外国文学研究, 2000,4.

[2] 苟迎迎. 从《白痴》中的梅希金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基督精神[J]. 枣庄学院学报, 2012,1.

[3] 汪剑钊. 美将拯救世界——《白痴》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末世论思想[J]. 外国文学评论, 2002,1.

[4] 肖 雯. 解读勃洛克的《十二个》[J]. 俄语学习, 2010,2.

>>(上接第20页)

青春岁月

《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形象探析

□ 黄定威(广州市纪委,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白鹿原》中的白嘉轩,被认为是“我们民族的最后一个族长”,他的身上负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本文着重从作为族长的白嘉轩、历史进程中的白嘉轩以及民俗事件中的白嘉轩三个侧面分析了这个人物,使读者看到他既仁义又残忍、保守而具有人本精神的形象。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刻画的白嘉轩形象饱满,令人信服。但作者还是疏忽了两处,使白嘉轩的人物形象前后不一,有损其完整性。本文详细分析了这两个地方,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陈忠实;白鹿原;白嘉轩;历史文化开始写《白鹿原》之前,陈忠实断断续续花了两年时间查阅西安周围蓝田、长安、咸宁三个县的县志、地方党史和文史资料,然后又温习了中国近代史,作者将这些材料编织进了全书,难怪很多评论家认为《白鹿原》有凝重的历史感,堪称民族“史诗”。书中的所有人物就活在历史文化里,他们也以其自身诠释着文化,创造着历史。主人公白嘉轩也不例外。本文将着重从作为族长的白嘉轩、历史进程中的白嘉轩以及、民俗事件中的白嘉轩三个侧面来分析这个人物的形象。

一、作为族长的白嘉轩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其特殊之处,高高在上,大一统的皇权统治着中国,但这种权力对于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底层却鞭长莫及,这样族长、乡约、士贤等便应运而生。特别是族长这个角色,他们并不由官方指定,但是他们在村社里履行着各种职责,这些权力来自于约定俗成,来自于所有村民的自然遵守。在今天的中国农村,我们还能依稀看到这种政治结构。但是,传统中国社会中如此重要的一个角色,却鲜有小说涉及,而像《白鹿原》这样将一个家族族长刻画得如此有血有肉,如此活灵活现的就更少见。《白鹿原》中主人公白嘉轩这个人物并没有原型,但是“白嘉轩这个人物确实得到过一句启示,他(白嘉轩)的所有故事当然都是编出来的,关键是一位老人所说的简单不到一百字的族长介绍,给我正在构思中的族长注入了骨髓。”

白鹿村是同一个大家族分成了白、鹿两家,祖上规定族长之位由长门的白姓子孙继承下来。刚当上族长的白嘉轩,显然颇有些忐忑不安,因为这时的白家家道不如以前殷实,更重要的是,几房女人都没能为他留下子嗣,无后是大不孝,他死后将无法面对列祖列宗,在族人面前也难得有威望。娶了仙草后,种罂粟使白家迅速复兴,而且仙草很快生下两个儿子,白家香火有续。这时的白嘉轩踌躇满志,开始真正履行族长的义务了。他翻修祠堂,并为本村创办了一座学堂。白嘉轩充分体现“仁义白鹿村”的精神,单和鹿家就一起出了其中三分之一的粮款,此事显然大大提升了他族长的威望,“县令都亲自来认一认白鹿村继任的族长白嘉轩”。但是,这个族长也有极其残忍的一面。长大了的黑娃(鹿兆谦)在外面闯荡后,带回来历不明的妻子田小娥,这时的族长白嘉轩做了旧文化的代言人,很不近人情,他拒绝让新媳妇进祠堂拜列祖列宗,传统社会中,入不了祠堂,就得不到家族的承认,黑娃和田小娥只得到村头的破窑洞栖身,这为将来两人的堕落埋下了伏笔。

一族之长除了负责协调处理家族各种的大小事务外,更重要的职责就是维持村社的伦理道德,维持淳朴的乡风。白嘉轩决心在白鹿村实践朱先生的《乡约》,“教民以礼义,以正世风”,在白鹿村的祠堂里,白嘉轩三次履行这一职责,集中展示族长权力。

第一次是村里出现了赌窝和抽鸦片的人后,白嘉轩敲响打锣,专意把村子里的赌徒和烟鬼叫来,他冷着脸训斥,着人绑起这些不法之徒,用刺刷子抽,用开水烫,赌徒和烟鬼们根本不敢反抗象征着家族权威的族长,结果确实管用,烟鬼们翻然悔悟,从此戒了烟。

第二次则是田小娥和狗蛋的事情传到白嘉轩耳中后,他马上将全村男女召集到祠堂,用刺刷子残忍地鞭打两人。高高在上的族长敢叫人往死里打无依无靠的流浪汉,却忌惮有财有势的大户,白嘉轩是虚伪的。在被毒打后,狗蛋很快不治而死,田小娥

则再次受到侮辱。

第三次是鞭打儿子白孝文。白嘉轩本想让稳重能干的白孝文继任族长,不料白孝文自甘堕落,这“丢了他的脸亏了他的心辜负了他对他的期望”,有损他族长的威严。白孝文变坏,当然有他自身的原因,但白嘉轩无疑也将白孝文向堕落的深渊推了一把。

可见,从族长白嘉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传统道德伦理,有其仁义的一面,也有其冥顽不化的一面。

二、历史进程中的白嘉轩

正如费尔巴哈说的:“人是人、文化、历史的产物”。只有把人放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才能看清人的本质。《白鹿原》中的故事集中在20世纪前半叶,而这时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未有之大变局,其间大的历史事件就有辛亥革命,清王朝的覆灭,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国共分裂,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些内容在《白鹿原》中都或明或暗有所体现。此外,书中甚至还零星地涉及解放后的土地改革和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作者陈忠实说:“当我第一次系统审视近一个世纪以来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时……只是一个生活演变的过程,也是历史演进的过程。”白嘉轩也活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中,就算他处于关东平原一个传统社会的小村庄,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大地上的风云巨变,一样要影响到他,他以及他的家人、族人也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推动或阻碍着历史的演变。

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白嘉轩刚开始显然不习惯,他向姐夫提出了诸多质疑,“剪了辫子的男人成什么样子?长着两只大飞脚片的女人还不恶心人?”等到白嘉轩起事的“交农”事件后,县长何德治上台,专程拜谒白嘉轩,大谈民主政治,并请他出任参议员。白嘉轩不知参议员为何物,更不识民主政治,直至后来终于答应何县长的聘请,参加了滋水县的第一届参议会,回来后已经剪了辫子,并禁止家人为女儿白灵缠足。从之前的质疑到现在的照新规矩办事,白嘉轩显然已经做了某种改变。白嘉轩或许不是哲学家,看不清社会的演进,但他看到了敌对双方间血的报复,无奈叹惜“白鹿村这下变成烙锅盔的鏊子了”。国共的分分和和,搅得白嘉轩一锅浆子。《白鹿原》中,朱先生是白嘉轩的精神导师,这种人本精神无疑也深深地融入进白嘉轩的骨髓。经历了这么多历史的变故,我们反而能认同白嘉轩了,人为设计的、疾风暴雨般的社会变化,总是欲速不达,反而给民族带来可怕的伤痛。这或许是白嘉轩这个保守派给我们的启示。

三、民俗事件中的白嘉轩

杨乐生评论道:“陈忠实在这部杰作中几乎穷尽了关中农村较重要、外地人感到新鲜的民俗事象,我固执地以为作者绝对、不是为民俗而民俗,肯定是有深意存焉。——因为通过民俗可以了解和体味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很多评论家注意、到了《白鹿原》和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的某些相似处,陈忠实也提到为写《白鹿原》,他以《百年孤独》为参考的范本。但是,不像那些只知浅薄地“表层的形式的”模仿马尔科斯的作者,陈忠实清醒地认识到:“人变甲虫人变什么东西是拉美民间土壤里诞生的魔幻传说,中国民间似乎倒不常见。马尔科斯对拉美百年命运的生命体验,只有在拉丁美洲的历史和现实中才可能发生并获得,把他的某些体验移到中国无疑是牛头不对马嘴的,也是愚蠢的。我由此受到的启发,是更专注我生活的这块土地。”在《白鹿原》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如阴阳风水,白鹿精魂,

青春岁月

托梦解梦,祈雨敬神,鬼魂附体,还有棒槌会等纷杂的各种民俗,这些民俗是深植于本民族的文化中的,也深刻地揭示这个民族的心灵。

比如书中浓墨重彩描写的祈雨,起码涉及了中国的农耕文化,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朴素认识以及族长在大家族中的功能等。在大旱之年,白嘉轩带领村民祈雨,可惜天不遂人愿,大旱持续了整整一年,白鹿村倒门闭灶的不少。白嘉轩心知无用,还如此卖力,可能只是认为这是族长的职责所在,他要求得心理上的安慰,“尽人事,听天命”。人物在大自然面前的无奈,从中一览无遗。

又比如“棒槌会”。三儿子白孝义婚后多年一直无子,白嘉轩本想休了儿媳妇,后受到“棒槌会”启发,想出了移花接木的办法。白嘉轩完全被传统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桎梏,他完全无视女人的尊严,只把女人当传宗接代的工具,如果不能生育,就只能休掉,白嘉轩对女人没有一丝一毫的尊重。

四、《白鹿原》刻画白嘉轩形象的缺失

总的说来,陈忠实对白嘉轩的刻画是成功的,主人公情感充沛,个性鲜明,饱满而有立体感。但这并不是说《白鹿原》对白嘉轩的描写毫无瑕疵,臻于完美。有时文中人物性格的变化显得突兀,甚至还有前后矛盾,互相冲突的。其中全书的开头和结尾两处特别明显。

激烈批评《白鹿原》的孙绍振写道:“我们继续观察白嘉轩这个人物,在他出场的时候,这是一个阴险,狡诈,心机深沉的厚黑式人物,是一个野心勃勃,为了发家不择手段的农民……突然变成了一个道貌岸然的仁义道德的君子……这也就意味着白嘉轩的性格断裂不仅造成了文本的巨大断裂和混乱,也指示着作者的文化观念和精神寄托的浅薄。”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全书开篇不久就写白嘉轩去请阴阳先生,途中在鹿家的慢坡地发现了“粉白色的叶片”,他唯恐别人知道。此时的白嘉轩何等小心眼,这与不久后的诸如帮助李家寡妇的义举无疑有天壤之别。你看他“心里燃烧着炽烈的进取的欲火,脸孔上摆出的却是可怜兮兮的无奈疲惫憔悴的神色,令人望之顿生怜悯。”这幅可怜相,是为了求冷先生答应为他卖地做中。白嘉轩又自导自演一出好戏,假说托梦,还请了阴阳先生,将其父的坟迁入。这出戏不但瞒过他存心欺瞒的家人,也瞒过了多疑的鹿子霖,最终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其阴暗目的——将其父的坟迁入白鹿“显圣”之地。整个过程中,白嘉轩诡计多端,设计的阴谋环环相扣,滴水不漏,使尽各种见不得人的手段。对比后来他对鹿三和两个儿子说的:“我一生没做过见不得人的事。凡是怕人知道的事就不该做……记住这个分寸!”,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为求利,白嘉轩把十多亩上好的水地全部种上罂粟,并在短期内发家致富,但他却瞧不起自己儿子吸食鸦片,还在祠堂里义正言辞地用恶毒的方法严惩烟鬼,而他从来没有为自己种植罂粟、为他们提供货源后悔内疚过。白嘉轩在罂粟上的态度飘忽不定,又自相矛盾,令人难以信服。

大部分篇幅里,白嘉轩都不苟言笑,耿直仗义,敢做敢为,维持着族长的威严。他可以“鸡毛传贴”,也可以和流匪般的“乌鸦兵”对抗,但在全文最后,白嘉轩眼见儿子白孝文不听劝阻,执意将黑娃处置,突然“气血蒙目”,病好以后,性情大变,“他的气色滋润柔和,脸上的皮肤和所有器官不再绷紧,全部现出世事洞达者的平和与超脱,骤然增多的白发和那副眼镜更添加了哲人的气度。”如此豁达,如此与世无争。在前文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这种转变来得太突然,而且很快的,全书到此就戛然而止了,《白鹿原》对白嘉轩的刻画难免有虎头蛇尾之嫌。

也许还会有人说,随着时间的流逝,环境的变迁,人物性格也会不断发生转变。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连载三)——写作手记》中,陈忠实写道:“人的心理结、构主要由接受并信奉不疑且坚持遵行的理念为柱梁,达到一种相对稳定乃至超稳定的平衡状态,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质地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这是性格的内核。当他的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多种事象的冲击,坚守或被颠覆,能否达到新的平衡,人就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我在接受了这个理论的同时,感到从已往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突破了一层,有一种悟得天机茅塞顿开的窃喜。”但全书首尾两部分却毫无必要地破坏了这种统一。白嘉轩由起初的心机深沉,到而后的仁义有担当,再到最后的平和超脱,两次转变都来得太快,且我们也看不出白嘉轩的“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多种现象的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白嘉轩这个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总之,《白鹿原》为我们奉献了白嘉轩这样一个典型形象,他身上体现着深深的民族历史文化的烙印,我们能从他身上反思的还有太多。而白嘉轩这个“我们民族的最后一个族长”的形象,丰富了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画廊,必将在我国文学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陈忠实, 李 星. 关于《白鹿原》的答问[J]. 小说评论, 1993(3).[2] 杨乐生. 选择的尴尬[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101.

[3] 陈忠实.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连载三)——《白鹿原》写作手记[J].小说评论, 2007(6).

[4] 孙绍振. 什么是艺术的文化价值—关于《白鹿原》的个案考察[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99(3).

[5] 陈忠实. 白鹿原[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6] 陈忠实.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连载二)——《白鹿原》写作手记[J].小说评论, 2007(5).

[7] 陈忠实.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连载三)——《白鹿原》写作手记[J].小说评论, 2007(6).

[8] 朱 寨. 评《白鹿原》[J]. 文艺争鸣, 1994(3).

2012年12月下

【作者简介】

黄定威(1980—),男,广东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些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是俄罗斯“新精神哲学”的有力提倡者,在他们眼中,基督教是真正的宗教,可不是与西欧近代文化对立誓,他们渴望发展属于俄罗斯的基督教文化精神,来与传统的世俗宗教抗衡,但这种真正的宗教面并非东正教的传统基督教,是一种真正的、真实的给俄国人民带来希望的新型宗教。

二十世纪在俄国,是一个文化、经济、和精神相互冲撞的时代。特鲁别茨柯伊曾经这样说过:“在这样的时代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感到需要对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做出回答。长年的战乱,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这样的环境下,一些有意愿改变苦闷的生活的人开始在俄国这个不和谐的国度里寻找幸福与祥和,百姓在时代转换的时期需要一种力量,一种文化,或是一种信仰给人民一个生活的希望,让他们能够坚强的生存下去,并且要给灵魂找一个慰藉。而基督形象的出现,便正好迎合了人民的需要,基督形象对于苦难当中的人民来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让人们

相信,当遇到困难和难关的时候,上帝是会与人类一起来面对的,我们可以说,基督形象的精神探索还没有终结,越来越多的学者会对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因为基督的哲学是十分强大的,无论是对于文学,还是对于整个人类,这种对其精神的探究都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康 澄. 对二十世纪前叶俄国文学中基督形象的解析[J]. 外国文学研究, 2000,4.

[2] 苟迎迎. 从《白痴》中的梅希金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基督精神[J]. 枣庄学院学报, 2012,1.

[3] 汪剑钊. 美将拯救世界——《白痴》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末世论思想[J]. 外国文学评论, 2002,1.

[4] 肖 雯. 解读勃洛克的《十二个》[J]. 俄语学习, 2010,2.

>>(上接第20页)


相关文章

  • 毕业论文题目
  • 成都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这是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自考的论文题目供自考学生选用,学生也可自拟题目. 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论文选题1 1.20世纪西方现代哲学与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的关系 2.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与2 ...查看


  • 浅析[白鹿原]中田小娥的自我意识文献综述
  • 一曲飞"娥"扑火的不朽赞歌--浅析<白鹿原>中田小娥的自我意识文献综述 翻开历史的书卷,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一直承受着"神权.族权.父权和夫权"的重重压迫,她们被当作 ...查看


  • 浅析[白鹿原]人物形象的对比
  • 浅析<白鹿原>中人物形象的对比 这是我第二次翻开<白鹿原>,朴实的写作风格,纯朴的民族风气.敢作敢为的行事作风,连同白鹿镇再简单不过的风景再次给予我震撼,且不去理会陈忠实在小说中所倾注的伦理感情因素,<白鹿原& ...查看


  • 文化的感召历史的反思_论_白鹿原_中白嘉轩复杂的人物形象
  • 文化的感召 历史的反思 --论<白鹿原>中白嘉轩复杂的人物形象 王 蓉 (武警成都指挥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摘 要 <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用最朴素的文字昭示着传统文化对原上人们的深刻影响,又于新旧文化碰撞中 ...查看


  • 浅论[白鹿原]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及生存方式
  • [摘  要]<白鹿原>描写了白.鹿两家三代人的人生历程,既体现了原上人们的生存追求和文化精神,又向人们暗示了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小说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命运的关注再现了白鹿原上人们的生活形态和民族心路历程,以及发生在白鹿原上的事 ...查看


  • [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的传统文化特征浅析2
  • <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的传统文化特征浅析2 六 仁义后面的虚伪 单说种"罂粟".他对鹿三隐瞒了真相,这说明白嘉轩知道那就是"鸦片",但他又好像没有骗鹿三,对,是药材,罂粟这东西可以入药 ...查看


  • 学年论文题目
  • 学年论文题目 转载自: 张玲 转载于:2010-12-08 15:14 | 分类:个人日记 阅读:(1) 评论:(0) 文学类(现当代文学方向)学年论文选题 1.王安忆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表征. 2.当代"女性诗歌&quo ...查看


  • 浅析路遥.陈忠实作品中的民间文化立场
  • 路遥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他的写作素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农村生活.他内心深处始终牢牢纠缠着浓浓的故乡情绪,所以他的文字与陈忠实相比之下有着更多的沉重感,陕北大地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路遥,使得他把黄土地作为永恒的诗意象征,并且使由此升华而来的民间 ...查看


  • 论[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 20世纪90年代初,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在 当时沉寂的中国文坛引起了强烈反响,获得了"史诗性" 作品称号,于1997年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通过一个 社会群体的动荡和变迁来反映整个社会的轨迹,塑造了 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