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仁民而爱物"的生态思想

孟子提出的“仁民而爱物”的生态伦理命题,从其性善论来分析包含着“有仁爱之心的民众才会去爱护万物”的思想。

大家知道,这一命题提出于如下文字之中——孟子曰:“君子之于万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里孟子严格区分了“爱”“仁”“亲”三种美德,体现了孟子仁爱有差等的思想。“爱”“仁”“亲”三者皆是一种爱心,但爱及的对象是截然不同的,是有差等的。

“仁民而爱物”命题还揭示了“功至于百姓”(仁民)要与“恩足以及禽兽”(爱物)相统一的生态伦理思想。《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了一次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孟子对齐宣王说:“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意即如今大王您的好心好意足以使禽兽沾光,却不能使百姓得到好处,这是为什么呢?)言下之意,孟子是主张推恩爱物必须与仁爱百姓相统一,不能顾此失彼的。他说:“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古代的圣贤(指尧舜汤文王周公等)之所以大大地超越了一般人,没有别的原因,只是他们善于推行其好的行为罢了。为了更好地做到“仁民而爱物”,孟子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描绘出一幅天下老少和睦相处的美好景象。这种人间“仁民”的盛景再加之以推恩万物的“爱物”盛景就构成了孟子理想的儒家生态社会。

《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了孟子理想的儒家生态社会——“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中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这种儒家理想生态社会要怎样才能实现呢?孟子主张靠贤明的圣人实施仁政,推行以德治国,并且实行有效的社会分工,各司其职,这样全社会形成“仁民而爱物”的风尚,这种理想社会就可以实现了。

孟子分析了从尧到周公治国的历史,认为圣人治国就能使国兴,暴君治国就会使国衰,明确表示自己要继承大禹、周公、孔子三位圣人“仁民”业绩,推行儒家仁义治国思想。他说:“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后来舜帝又起用大禹治水,“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平”。终于使天下太平。这是圣人治国的结果,而暴君治国会怎么样呢?孟子指出:“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洿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乱。”暴君治国就出现“天下乱”的结果。直到“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才又天下太平。可是好景不长,周室衰微,“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土横议”。没有了圣王,又出现了天下混乱的景象。对此孟子感到深深的忧伤,他说:“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希望来日“圣人复起”实现自己推崇“先圣之道”的志向。如果统治者不仁就叫作“贼”,即“吾君不能谓之贼”,这样的独夫民贼,人人可起而诛之。他说:“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与后来那些对封建君王效忠而毕恭毕敬的儒者相比,孟子的这种“人伦之至”思想的确是有进步意义的。

孟子主张实施仁政,以德治国,反对发动战争和靠武力征服别国来进行强权统治,这对保护生态资源是有积极生态伦理学意义的。他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霸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予之服孔子也。”孟子将君王看作是“为民父母”即“仁民”的圣人,但是这种圣人在孟子时代是根本见不到的,但是孟子作为杰出的思想家,能够提出“仁民而爱物”的生态伦理思想和儒家理想生态社会的蓝图,确是难能可贵的。

孟子提出的“仁民而爱物”的生态伦理命题,从其性善论来分析包含着“有仁爱之心的民众才会去爱护万物”的思想。

大家知道,这一命题提出于如下文字之中——孟子曰:“君子之于万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里孟子严格区分了“爱”“仁”“亲”三种美德,体现了孟子仁爱有差等的思想。“爱”“仁”“亲”三者皆是一种爱心,但爱及的对象是截然不同的,是有差等的。

“仁民而爱物”命题还揭示了“功至于百姓”(仁民)要与“恩足以及禽兽”(爱物)相统一的生态伦理思想。《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了一次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孟子对齐宣王说:“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意即如今大王您的好心好意足以使禽兽沾光,却不能使百姓得到好处,这是为什么呢?)言下之意,孟子是主张推恩爱物必须与仁爱百姓相统一,不能顾此失彼的。他说:“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古代的圣贤(指尧舜汤文王周公等)之所以大大地超越了一般人,没有别的原因,只是他们善于推行其好的行为罢了。为了更好地做到“仁民而爱物”,孟子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描绘出一幅天下老少和睦相处的美好景象。这种人间“仁民”的盛景再加之以推恩万物的“爱物”盛景就构成了孟子理想的儒家生态社会。

《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了孟子理想的儒家生态社会——“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中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这种儒家理想生态社会要怎样才能实现呢?孟子主张靠贤明的圣人实施仁政,推行以德治国,并且实行有效的社会分工,各司其职,这样全社会形成“仁民而爱物”的风尚,这种理想社会就可以实现了。

孟子分析了从尧到周公治国的历史,认为圣人治国就能使国兴,暴君治国就会使国衰,明确表示自己要继承大禹、周公、孔子三位圣人“仁民”业绩,推行儒家仁义治国思想。他说:“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后来舜帝又起用大禹治水,“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平”。终于使天下太平。这是圣人治国的结果,而暴君治国会怎么样呢?孟子指出:“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洿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乱。”暴君治国就出现“天下乱”的结果。直到“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才又天下太平。可是好景不长,周室衰微,“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土横议”。没有了圣王,又出现了天下混乱的景象。对此孟子感到深深的忧伤,他说:“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希望来日“圣人复起”实现自己推崇“先圣之道”的志向。如果统治者不仁就叫作“贼”,即“吾君不能谓之贼”,这样的独夫民贼,人人可起而诛之。他说:“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与后来那些对封建君王效忠而毕恭毕敬的儒者相比,孟子的这种“人伦之至”思想的确是有进步意义的。

孟子主张实施仁政,以德治国,反对发动战争和靠武力征服别国来进行强权统治,这对保护生态资源是有积极生态伦理学意义的。他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霸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予之服孔子也。”孟子将君王看作是“为民父母”即“仁民”的圣人,但是这种圣人在孟子时代是根本见不到的,但是孟子作为杰出的思想家,能够提出“仁民而爱物”的生态伦理思想和儒家理想生态社会的蓝图,确是难能可贵的。


相关文章

  • 儒家的生态伦理智慧
  • 易 灿 郭 琨 内容摘要:儒家伦理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具有独特的生态观.本文重点挖掘和梳理了儒家中的"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取之有度.参赞化育"等生态伦理智慧,对于进一步增强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意识,提 ...查看


  • 仁爱与兼爱
  •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14企业文化 论文题目:试比较"仁爱"与"兼爱" 学生姓名 唐良坤 专 业 会计学 层 次 高起专 批 次 082 学 号 W[1** ...查看


  • 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 摘要: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其"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是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与珍视万物的充分体现.因而,挖掘其生态思想运用于当今和谐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王阳明 万物一体 生态 ...查看


  • 孔子仁爱思想及其现代性反思
  • 第26卷第5期2010年9月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ansu Lianhe U niver sity(Social Sciences) Vo l. 26, N o. 5Sept. 2010 孔子仁爱思想及其 ...查看


  • 浅析中国古代的环保思想及举措
  • 浅析中国古代的环保思想及举措 王海滨 摘 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要兼顾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中国是一个拥有着璀璨文明和丰富资源的古老国度,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了一系列的关于人与自 ...查看


  • 从孟子的王道政治论看仁政思想
  • 从孟子的王道政治论看仁政思想 班级:中文1101班 学号:[1**********]11 姓名:吴艳娟 手机:[1**********] 提到儒家学派的思想集大成者,除孔子外,孟子无疑是最为我们所称赞的大家.而一说到他,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他 ...查看


  • 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演讲稿
  • 儒家文化与当代社会 一.儒家文化的三个层次:经典.制度.核心精神 一般而言,儒家文化包括三个层次:儒家经典.依照儒家思想而设立的社会制度和儒家经典所体现的核心精神. (一)儒家经典的形成过程:儒家经典主要指的是<诗>.<书 ...查看


  • 「研读经典」孟子正义战争与和平思想引论
  • 孟子正义战争与和平思想引论 作者:王国良 引言 提倡和平,反对战争是自孔子以来的儒家主流思想.孟子继承孔子的和平思想,在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的战国纷争时代,周游列国,四处奔走,提倡王道,提倡和平,反对霸道,反对攻城略地的不义战争.虽然孟子 ...查看


  • 儒家"五常"永不过时
  • 生命时报 2017-09-26 第1152期 第18版 | 要闻 作者:高阳 编者的话: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传统儒家提出的五个最基本的道德范畴.早在先秦时代,儒家先哲已经对"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