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自主创新思维
傅 晓 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 湖南 长沙 410004)
摘要: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基础是科技创新,关键是科技自主创新,只有科技自主创新才能形成科技核心竞争力。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科技自主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弄清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本质和功能,对于我们培养科技自主创新思维,形成科技自主创新氛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科技自主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B023 文献标识码:A
Talk about the independent creative think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 Xiao-hua
(the 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 Central South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4, Hunan of China)
Abstract: The our country foundation of the new industrialization 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 key 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ependence innovation, only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n can become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e competencies. The independent creative think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ependent creative premise and foundations, recognizing p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ependent creative thinking essence and functions, developping the independent creative think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us, the 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dependent creative atmosphere contain very important meaning.
Key Word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ing; Independent creative think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可见,新型工业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要顺利地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首先要科技创新,关键是要科技自主创新。创新的基础是创新思维,科技自主创新,首先要有科技自主创新思维。
一、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本质
“创新”起源于创新思维,早在古代的《周易》当中,我国的先哲就曾提出“革故鼎新”的观念,“革”即故,“鼎”即取新,这一古老的思维便包含了创新思维。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创造”意思差不多,指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不是停留在模仿阶段。科技自主创新必须有深厚的自主创新思维为基础,这种思维表现为逻辑与非逻辑、发散与收敛、显意识与潜意识的辨证统一。
1.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
人类的自主思维是一个过程,包括对问题的发现、提出、描述、分析、解决方案的提出和论证等。现实中人们通常把思维方式区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贝弗里奇则从创造的角度将思维方式分为:批判思维、想象思维和无控制思维[1]。在科技创新思维中,我们经常区分为非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如直观思维、幻想思
维、灵感思维以及作为科技创新思维的特殊形式的发散思维、收敛思维、逆向思维等,没有这些非逻辑思维,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无法进行,最多也是按照逻辑思维进行模仿与综合。当然,在科技自主创新的每一个具体行为中,逻辑思维又是基础,否则难以有科技自主创新理论与符合逻辑的概念。科技自主创新思维中,非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互补的。非逻辑思维对于新观念的提出,问题的突破,往往表现为从“逻辑的中断”到“思维的飞跃”,并时有灵感顿现,但是在科技自主创新的整个过程中,逻辑思维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发散与收敛的互补
在科技自主创新思维中,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思路往往是通过发散思维获得的,发散思维是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然而,思维仅仅停留在发散阶段,就难以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达不到自主创新的目的,所以科技自主创新还必须有收敛,两者是互补关系。第一,只有收敛了,才能发散。因为科技自主创新始于自我发现问题,问题是收敛思维的产物。第二,只有发散了,才能进一步收敛。因为发散能为更高层次的收敛提供材料,产生新的科技成果。对于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日本日比野省三于1990年提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称“打破显状的思维”[2]。中国学者陈颖健在日比野省三的基础上提出“展开·整合式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比发散式思维方式和收敛式思维方式要宽广得多,是一种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其综合性和辩证性地体现出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哲学本质。
3.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潜意识和显意识的结合
在科技自主创新过程中,在显意识中不能组合的问题,能在潜意识中形成组合。潜意识的内容是显意识状态下长期积累而成的,因而,潜意识一旦出现,就会成为显意识,并为显意识同化和变形。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潜意识与显意识反复交替作用的结果。在科技自主创新思维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灵感,本质上就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是人们在创新过程中,人的感受经过潜意识加工然后一定条件下突然与我们的显意识沟通,迅速得出问题答案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创新与模仿、创造与保守、发展与稳定、间断性与连续性,这都表现出潜意识与显意识的矛盾。无论是潜意识还是显意识,都是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基本需要,因为人们首先通过观念意识改造对象,然后才能现实地改造对象。从哲学思维来讲,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最能集中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功能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3]任何成功的科技创新,尤其是突破传统的科技自主创新,都有正确的科技自主创新思维作指导。中外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表明,那些重大的科技发明与创造往往与科学家的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有着密切联系。
1.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超越模仿思维的锐利武器
模仿思维是科技创新思维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科技自主创新的最大障碍,因为科技自主创新思维需要自由,需要一种平等的交流对话气氛,这样才能激活思想的创新灵感,撞起思维的创新火花,才能敢于超越前人,标新立异。如果仅仅是模仿思维,而没有自主创新思维,那就常常会把权威的思想、意见、愿望认定为不容置疑的绝对真理,最后的结果就必然会形成教条主义或走向个人崇拜。从人的认识和思维发展的角度来说,模仿是人类的本能行为,人们许多能力的形成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但模仿毕竟是人的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其特点是“依葫芦画瓢”。如果只是停留在模仿的阶段,人们便无法取得自主创新。科技自主创新思维与模仿思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标新
立异的思维,需要人们不满足于已有的东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进行艰辛探索,努力发现、创造新的东西。超越模仿思维,培养科技自主创新思维,关键在于冲破本本主义的束缚,摆脱权威主义的桎梏。权威是社会有序运转所必需的,真正的权威应该虚怀若谷,能够宽容不同意见,重视培养后备人才。而一旦权威为了维护与巩固自己的地位,不许别人超过自己,就成了权威主义,这无疑是科技自主创新的大敌。在一定意义上说,科技自主创新与发明就是挑战权威主义的结果。
2.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破除定势思维的有效途径
定势思维是一种“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它把多种多样、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纳入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之中,很容易陷入主观主义与形而上学的泥潭。法国哲学家拉康作了一个比喻:以单向思维去看世界,正如一位医生用事先开好的药方去对付各种不同疾病的患者。他认为这是“主人话语”,实际上是医生对患者变相的“权力专制”。由于受传统、习俗、社会风气等影响,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容易形成单向的思维定势。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发散思维就是让思想自由驰骋,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组合,产生出大量可能的答案、设想或方案,其中也包括“逆向思维”。在当代科学发展出现许多边缘科学,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倡导自主创新思维显得更为重要。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对定势思维的破除:一是思维的广阔性,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某一个问题;二是思维的灵活性,善于发问,思路开阔,转换角度快而灵活;三是思维的变通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是一个模式,灵活变通,探求一题多解,寻求多种答案。四是思维的独特性,勇于大胆创新,富于批判精神,追求新奇。
3.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形象思维的精神动力
形象思维就是运用形象材料和表象,通过对表象的加工改造进行思维。形象思维有很多时候表现为自主创造性思维,在文艺创作、科技创造及工程设计等方面都发挥着创造性的作用。科技自主创新思维不能缺少形象思维。尽管形象思维可能导致虚幻景象或荒谬结论,但从积极的一面来说,许多天才设想和奇妙发明都建立在形象思维和合理想象的基础上。可以说,精确的观察与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依据,而形象思维和想象力则是科学发明的“催化剂”。形象思维促使人们超越有限走向无限,超越已知走向未知,从而为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打开一片新天地。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对有限思维的超越,要求人们勇于和善于进行形象思维:一是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准确观察力,通过实验、活动、观察等,丰富表象积累,是产生形象思维的直接来源;二是科技自主创新的大胆想象力,其实是再造想象、科学想象和创造想象的能力;三是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空间想象力,是形象思维突破;四是科技表达能力,形象思维就需要特别的表达方式,才能让大家了解其想象,进而接受该想象。可见,科技自主创新思维以形象思维为要素,同时又超越形象思维,进而促进更大胆的想象,是形象思维的精神力量。
三、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是一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推动人类发展和进步的不竭的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对社会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个人角度看,能否掌握和运用科技自主创新思维,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1.科技价值观的培养
科技价值观是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灵魂。科学史表明,那些开辟方向,开拓领域的科学大师,大多具有深厚的科技价值观,并能运用科技价值观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任
何成功的科技创新,尤其是突破传统的重大科技创新,都有正确的科技价值观作指导。从人的内在素质的角度来讲,决定科技创新的首要因素是科技价值观,只有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并具有献身科学精神的人,才会有强大而持久的创新动力。科技价值观在很多的时候可以弥补资金的贫乏和设施的不足,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越信息短缺的限制而在科技创新的竞争中捷足先登。爱因斯坦是瑞士伯尔尼专利局一名普通的技术鉴定员,远离学术中心,缺乏资金设备,指引他登上科学高峰的法宝就是科技价值观这种哲学思维。培养科技价值观,首先是提高对科技价值观重要性的认识。我国一些科技工作者由于对人类科技史和科学家创新过程缺乏深入了解,再加上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深入钻研,因而产生“哲学贫困”现象,导致科技价值观扭曲。科技工作者要克服“哲学无用论”的偏见,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对真理的追求是科技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其次,要深入学习和钻研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价值观的有效方法和捷径。恩格斯指出,理论思维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4]。对于科技工作者而言,要下功夫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认识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其实也是正确的价值观用于中国发展战略的重大成果,这表明中华民族富于哲学智慧,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来指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科技批判意识的培养
科技批判意识是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怀疑意识是创新的起点,但如果我们从怀疑意识出发而没有批判意识,那将一无所获。在认识过程中,批判意识是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准备,而科技自主创新思维又是批判意识的内在要求,是批判意识的目的和结果。在认识活动中需要认识主体批判地考察已有的认识成果,更需要大胆地自主创新。科技批判意识常常为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价值的问题。著名的科学家、批判理论性主义的代表波普尔说:“正是问题才激励我们去学习,去展我们的知识,去实践,去观察。”“一种理论对科学知识所能作出的最持久的贡献,就是它所提出的新问题。”
[5]而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对自己和他人思维的不断反思和批判。没有批判就不会有新问题,从而也就不可能有科学的认识活动。在人类的思维活动中,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意味着对已有知识、理论的超越,它和批判意识一起体现在认识的具体过程中。一方面,批判意识强调对现实的反思和再认识,是对现有的思想、观念的重新审视,属于考察性和评价性的,是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逻辑起点。另一方面,批判意识是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培养科技批判意识和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关系问题上,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只强调科技批判意识,而忽略了科技自主创新思维;二是只强调创新思维,而忽略批判意识。对于一个国家、一民族来说,辨证的科技批判意识对于强化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最有效的,它是社会生机活力的源泉。
3.辩证地对待科学传统
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事物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6]。托马斯·库恩从科学发展历程的研究出发,认为科学的发展要求思维活跃,思想开放,但科学同时也要求思维持久地、牢固地扎根于当代的传统之中。科技自主创新绝对不是“全新”,是对传统的辩证否定,是基于传统,又是突破传统,超越传统。传统科技中既有进步的因素,这是科技自主创新的基础。关于传统科技和自主创新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没有绝对离开传统科技的自主创新,我们只有不断地培养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西方的哲学史中,尼采是一个反传统主义者,反传统是是建立他的哲学出发点。“反对传统观念,在尼采学说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宣
称,哲学的任务是变革一切价值,创造新价值、新理想和新文化。”[7]但即使这样,尼采没有完全抛弃传统,例如他仍然想在古希腊的酒神中找到依托。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科技,固守传统。要自主创新就必须破除传统,打破“祖宗之法不能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在科技自主创新中,权威的作用不可否认,但权威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当权威在理论上成为创新的羁绊时,我们就要突破权威的重围。打破传统还要敢于超越自己,如果迷信于自己一时的成功经验,就会形成因循守旧的、僵化的固定模式,从而导致思维的单一性、直线性和不变性。
4.加强基础教育
科技自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需要知识的不断积累,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但这些只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充分条件主要还包括智慧、兴趣和意志力等,说到底是一个基础教育的问题。我国基础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儿童失学吗?不尽然。据报道,我国的小学毛入学率已达世界水平,中小学入学率在发展中国家也名列前茅[8]。当然 ,失学在贫困地区十分严重,但是,从如何促进我国科技自主创新思维这个论题考虑,那么基础教育普及程度并不是最大的问题,而是中国当前的基础教育存在的质量问题。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基础教育甚至高等教育不可能提供一生的知识,对此,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学习习惯,为日后的科学思维打下基础。但恰恰在这一点上,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不成功的。教材的内容作为权威性的现成的知识体系,与实践脱节,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而没有培养学生去探索世界的精神。同时,我国的基础教育还忽视科学的开放性,代之以封闭性。如学生实验,应该是一种实证的活动,是科学探索思维的一部分,是开放的实践。但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实验的目的,程序,乃至“好”的实验结果都被事先给定,学生似乎在验证已知的结果,机械地完成任务,而积极探索的思维过程被抽得一干二净。再则,我们的教育在培养学生自然观和逻辑观也存在严重的缺陷[9]。正因为如此,我国学生乃至科技工作者在逻辑思维上存在较大盲区,往往是观点正确,但推理错误。这样来理解,诺贝尔奖与我国无缘似乎还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用不正确的推理方式取得所谓“正确”的结果,在科学上也是无效的[10]。同时,我国专门科技教育部门结构失调,从而造成宏观与微观的矛盾突出。造成大学生乃至博士生学无所用或用非所学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学生往往是以文凭为目标,而忽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因而,加强基础教育,是培养科技自主创新思维必要措施。
注释与参考文献
[1][2]陶国富.论创造性思维[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0(6):49.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7,465.
[5]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318.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7]梯利.西方哲学史(下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346.
[8]周贝隆.从“危机”禁忌谈到中国教育的危机[N].科技日报,1994-4-12.
[9]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11.
[10]吴向波等.科学的开放性及其潜在的敌手--论当前科技教育的缺陷[N].科技日报,1999-6-24.
论科技自主创新思维
傅 晓 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 湖南 长沙 410004)
摘要: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基础是科技创新,关键是科技自主创新,只有科技自主创新才能形成科技核心竞争力。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科技自主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弄清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本质和功能,对于我们培养科技自主创新思维,形成科技自主创新氛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科技自主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B023 文献标识码:A
Talk about the independent creative think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 Xiao-hua
(the 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 Central South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4, Hunan of China)
Abstract: The our country foundation of the new industrialization 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 key 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ependence innovation, only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n can become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e competencies. The independent creative think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ependent creative premise and foundations, recognizing p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ependent creative thinking essence and functions, developping the independent creative think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us, the 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dependent creative atmosphere contain very important meaning.
Key Word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ing; Independent creative think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可见,新型工业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要顺利地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首先要科技创新,关键是要科技自主创新。创新的基础是创新思维,科技自主创新,首先要有科技自主创新思维。
一、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本质
“创新”起源于创新思维,早在古代的《周易》当中,我国的先哲就曾提出“革故鼎新”的观念,“革”即故,“鼎”即取新,这一古老的思维便包含了创新思维。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创造”意思差不多,指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不是停留在模仿阶段。科技自主创新必须有深厚的自主创新思维为基础,这种思维表现为逻辑与非逻辑、发散与收敛、显意识与潜意识的辨证统一。
1.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
人类的自主思维是一个过程,包括对问题的发现、提出、描述、分析、解决方案的提出和论证等。现实中人们通常把思维方式区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贝弗里奇则从创造的角度将思维方式分为:批判思维、想象思维和无控制思维[1]。在科技创新思维中,我们经常区分为非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如直观思维、幻想思
维、灵感思维以及作为科技创新思维的特殊形式的发散思维、收敛思维、逆向思维等,没有这些非逻辑思维,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无法进行,最多也是按照逻辑思维进行模仿与综合。当然,在科技自主创新的每一个具体行为中,逻辑思维又是基础,否则难以有科技自主创新理论与符合逻辑的概念。科技自主创新思维中,非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互补的。非逻辑思维对于新观念的提出,问题的突破,往往表现为从“逻辑的中断”到“思维的飞跃”,并时有灵感顿现,但是在科技自主创新的整个过程中,逻辑思维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发散与收敛的互补
在科技自主创新思维中,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思路往往是通过发散思维获得的,发散思维是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然而,思维仅仅停留在发散阶段,就难以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达不到自主创新的目的,所以科技自主创新还必须有收敛,两者是互补关系。第一,只有收敛了,才能发散。因为科技自主创新始于自我发现问题,问题是收敛思维的产物。第二,只有发散了,才能进一步收敛。因为发散能为更高层次的收敛提供材料,产生新的科技成果。对于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日本日比野省三于1990年提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称“打破显状的思维”[2]。中国学者陈颖健在日比野省三的基础上提出“展开·整合式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比发散式思维方式和收敛式思维方式要宽广得多,是一种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其综合性和辩证性地体现出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哲学本质。
3.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潜意识和显意识的结合
在科技自主创新过程中,在显意识中不能组合的问题,能在潜意识中形成组合。潜意识的内容是显意识状态下长期积累而成的,因而,潜意识一旦出现,就会成为显意识,并为显意识同化和变形。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潜意识与显意识反复交替作用的结果。在科技自主创新思维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灵感,本质上就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是人们在创新过程中,人的感受经过潜意识加工然后一定条件下突然与我们的显意识沟通,迅速得出问题答案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创新与模仿、创造与保守、发展与稳定、间断性与连续性,这都表现出潜意识与显意识的矛盾。无论是潜意识还是显意识,都是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基本需要,因为人们首先通过观念意识改造对象,然后才能现实地改造对象。从哲学思维来讲,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最能集中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功能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3]任何成功的科技创新,尤其是突破传统的科技自主创新,都有正确的科技自主创新思维作指导。中外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表明,那些重大的科技发明与创造往往与科学家的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有着密切联系。
1.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超越模仿思维的锐利武器
模仿思维是科技创新思维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科技自主创新的最大障碍,因为科技自主创新思维需要自由,需要一种平等的交流对话气氛,这样才能激活思想的创新灵感,撞起思维的创新火花,才能敢于超越前人,标新立异。如果仅仅是模仿思维,而没有自主创新思维,那就常常会把权威的思想、意见、愿望认定为不容置疑的绝对真理,最后的结果就必然会形成教条主义或走向个人崇拜。从人的认识和思维发展的角度来说,模仿是人类的本能行为,人们许多能力的形成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但模仿毕竟是人的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其特点是“依葫芦画瓢”。如果只是停留在模仿的阶段,人们便无法取得自主创新。科技自主创新思维与模仿思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标新
立异的思维,需要人们不满足于已有的东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进行艰辛探索,努力发现、创造新的东西。超越模仿思维,培养科技自主创新思维,关键在于冲破本本主义的束缚,摆脱权威主义的桎梏。权威是社会有序运转所必需的,真正的权威应该虚怀若谷,能够宽容不同意见,重视培养后备人才。而一旦权威为了维护与巩固自己的地位,不许别人超过自己,就成了权威主义,这无疑是科技自主创新的大敌。在一定意义上说,科技自主创新与发明就是挑战权威主义的结果。
2.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破除定势思维的有效途径
定势思维是一种“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它把多种多样、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纳入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之中,很容易陷入主观主义与形而上学的泥潭。法国哲学家拉康作了一个比喻:以单向思维去看世界,正如一位医生用事先开好的药方去对付各种不同疾病的患者。他认为这是“主人话语”,实际上是医生对患者变相的“权力专制”。由于受传统、习俗、社会风气等影响,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容易形成单向的思维定势。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发散思维就是让思想自由驰骋,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组合,产生出大量可能的答案、设想或方案,其中也包括“逆向思维”。在当代科学发展出现许多边缘科学,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倡导自主创新思维显得更为重要。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对定势思维的破除:一是思维的广阔性,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某一个问题;二是思维的灵活性,善于发问,思路开阔,转换角度快而灵活;三是思维的变通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是一个模式,灵活变通,探求一题多解,寻求多种答案。四是思维的独特性,勇于大胆创新,富于批判精神,追求新奇。
3.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形象思维的精神动力
形象思维就是运用形象材料和表象,通过对表象的加工改造进行思维。形象思维有很多时候表现为自主创造性思维,在文艺创作、科技创造及工程设计等方面都发挥着创造性的作用。科技自主创新思维不能缺少形象思维。尽管形象思维可能导致虚幻景象或荒谬结论,但从积极的一面来说,许多天才设想和奇妙发明都建立在形象思维和合理想象的基础上。可以说,精确的观察与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依据,而形象思维和想象力则是科学发明的“催化剂”。形象思维促使人们超越有限走向无限,超越已知走向未知,从而为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打开一片新天地。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对有限思维的超越,要求人们勇于和善于进行形象思维:一是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准确观察力,通过实验、活动、观察等,丰富表象积累,是产生形象思维的直接来源;二是科技自主创新的大胆想象力,其实是再造想象、科学想象和创造想象的能力;三是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空间想象力,是形象思维突破;四是科技表达能力,形象思维就需要特别的表达方式,才能让大家了解其想象,进而接受该想象。可见,科技自主创新思维以形象思维为要素,同时又超越形象思维,进而促进更大胆的想象,是形象思维的精神力量。
三、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是一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推动人类发展和进步的不竭的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对社会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个人角度看,能否掌握和运用科技自主创新思维,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1.科技价值观的培养
科技价值观是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灵魂。科学史表明,那些开辟方向,开拓领域的科学大师,大多具有深厚的科技价值观,并能运用科技价值观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任
何成功的科技创新,尤其是突破传统的重大科技创新,都有正确的科技价值观作指导。从人的内在素质的角度来讲,决定科技创新的首要因素是科技价值观,只有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并具有献身科学精神的人,才会有强大而持久的创新动力。科技价值观在很多的时候可以弥补资金的贫乏和设施的不足,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越信息短缺的限制而在科技创新的竞争中捷足先登。爱因斯坦是瑞士伯尔尼专利局一名普通的技术鉴定员,远离学术中心,缺乏资金设备,指引他登上科学高峰的法宝就是科技价值观这种哲学思维。培养科技价值观,首先是提高对科技价值观重要性的认识。我国一些科技工作者由于对人类科技史和科学家创新过程缺乏深入了解,再加上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深入钻研,因而产生“哲学贫困”现象,导致科技价值观扭曲。科技工作者要克服“哲学无用论”的偏见,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对真理的追求是科技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其次,要深入学习和钻研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价值观的有效方法和捷径。恩格斯指出,理论思维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4]。对于科技工作者而言,要下功夫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认识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其实也是正确的价值观用于中国发展战略的重大成果,这表明中华民族富于哲学智慧,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来指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科技批判意识的培养
科技批判意识是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怀疑意识是创新的起点,但如果我们从怀疑意识出发而没有批判意识,那将一无所获。在认识过程中,批判意识是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准备,而科技自主创新思维又是批判意识的内在要求,是批判意识的目的和结果。在认识活动中需要认识主体批判地考察已有的认识成果,更需要大胆地自主创新。科技批判意识常常为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价值的问题。著名的科学家、批判理论性主义的代表波普尔说:“正是问题才激励我们去学习,去展我们的知识,去实践,去观察。”“一种理论对科学知识所能作出的最持久的贡献,就是它所提出的新问题。”
[5]而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对自己和他人思维的不断反思和批判。没有批判就不会有新问题,从而也就不可能有科学的认识活动。在人类的思维活动中,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意味着对已有知识、理论的超越,它和批判意识一起体现在认识的具体过程中。一方面,批判意识强调对现实的反思和再认识,是对现有的思想、观念的重新审视,属于考察性和评价性的,是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逻辑起点。另一方面,批判意识是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培养科技批判意识和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的关系问题上,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只强调科技批判意识,而忽略了科技自主创新思维;二是只强调创新思维,而忽略批判意识。对于一个国家、一民族来说,辨证的科技批判意识对于强化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最有效的,它是社会生机活力的源泉。
3.辩证地对待科学传统
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事物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6]。托马斯·库恩从科学发展历程的研究出发,认为科学的发展要求思维活跃,思想开放,但科学同时也要求思维持久地、牢固地扎根于当代的传统之中。科技自主创新绝对不是“全新”,是对传统的辩证否定,是基于传统,又是突破传统,超越传统。传统科技中既有进步的因素,这是科技自主创新的基础。关于传统科技和自主创新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没有绝对离开传统科技的自主创新,我们只有不断地培养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西方的哲学史中,尼采是一个反传统主义者,反传统是是建立他的哲学出发点。“反对传统观念,在尼采学说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宣
称,哲学的任务是变革一切价值,创造新价值、新理想和新文化。”[7]但即使这样,尼采没有完全抛弃传统,例如他仍然想在古希腊的酒神中找到依托。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科技,固守传统。要自主创新就必须破除传统,打破“祖宗之法不能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在科技自主创新中,权威的作用不可否认,但权威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当权威在理论上成为创新的羁绊时,我们就要突破权威的重围。打破传统还要敢于超越自己,如果迷信于自己一时的成功经验,就会形成因循守旧的、僵化的固定模式,从而导致思维的单一性、直线性和不变性。
4.加强基础教育
科技自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需要知识的不断积累,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但这些只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充分条件主要还包括智慧、兴趣和意志力等,说到底是一个基础教育的问题。我国基础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儿童失学吗?不尽然。据报道,我国的小学毛入学率已达世界水平,中小学入学率在发展中国家也名列前茅[8]。当然 ,失学在贫困地区十分严重,但是,从如何促进我国科技自主创新思维这个论题考虑,那么基础教育普及程度并不是最大的问题,而是中国当前的基础教育存在的质量问题。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基础教育甚至高等教育不可能提供一生的知识,对此,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学习习惯,为日后的科学思维打下基础。但恰恰在这一点上,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不成功的。教材的内容作为权威性的现成的知识体系,与实践脱节,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而没有培养学生去探索世界的精神。同时,我国的基础教育还忽视科学的开放性,代之以封闭性。如学生实验,应该是一种实证的活动,是科学探索思维的一部分,是开放的实践。但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实验的目的,程序,乃至“好”的实验结果都被事先给定,学生似乎在验证已知的结果,机械地完成任务,而积极探索的思维过程被抽得一干二净。再则,我们的教育在培养学生自然观和逻辑观也存在严重的缺陷[9]。正因为如此,我国学生乃至科技工作者在逻辑思维上存在较大盲区,往往是观点正确,但推理错误。这样来理解,诺贝尔奖与我国无缘似乎还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用不正确的推理方式取得所谓“正确”的结果,在科学上也是无效的[10]。同时,我国专门科技教育部门结构失调,从而造成宏观与微观的矛盾突出。造成大学生乃至博士生学无所用或用非所学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学生往往是以文凭为目标,而忽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因而,加强基础教育,是培养科技自主创新思维必要措施。
注释与参考文献
[1][2]陶国富.论创造性思维[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0(6):49.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7,465.
[5]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318.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7]梯利.西方哲学史(下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346.
[8]周贝隆.从“危机”禁忌谈到中国教育的危机[N].科技日报,1994-4-12.
[9]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11.
[10]吴向波等.科学的开放性及其潜在的敌手--论当前科技教育的缺陷[N].科技日报,1999-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