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全球化下的中国母语安全

论文化全球化下的中国母语安全学术论文发表时间:2010-04-11 10:03论文来源:www.csscipaper.com 论文发表者:毕业论文网 点击:180次论文化全球化下的中国母语安全 黄旭东 【专题名称】文化研究 【专 题 号】G0 【复印期号】2009年10期 【原文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福州)2009年4期第74~77页 【英文标题】Mother Language Security of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作论文化全球化下的中国母语安全

黄旭东

【论文分类】文化研究

【论文网络来源】http://www.csscipaper.com/G0

【学刊期数】2009年10期

【论文期刊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福州)2009年4期第74~77页

【英文标题】Mother Language Security of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作者简介】黄旭东,男,1965年生,贵州黄平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编审,《贵州社会科学》杂志副主编。主要从事哲学、文化学研究,贵州 贵阳 550002

【内容提要】 语言对民族、国家文化的存亡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全球化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推行英语话语霸权已经威胁到中国的母语安全,面对当代中国的母语危机,我们不能麻木和放任,要高度重视,把维护中国母语安全纳入国家文化安全战略。

【关 键 词】语言/汉语/母语/文化全球化/安全

中图分类号:H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2009)04-0074-04

一、语言对民族、国家文化的重要意义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是人类用来交流的一种工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国家的文化正是通过该民族、国家的语言进行传承的。一个国家、民族的母语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民族身份的象征,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身份”。“‘文化身份’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精神向心力,它是拒斥文化霸权主义的前提条件。身份危机表征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总体危机。”[1]一个民族、国家的母语对该民族、国家文化的存亡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翻开世界历史,我们会发现,历来的征服者总是用自己的语言来改造被征服者的文化身份,而被征服者一旦采用征服者的语言,往往会被征服者的文化同化。语言的衰落意味着民族的衰落,语言的霸权意味着文化的霸权。在这方面的事例比比皆是。如,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时期,在印度建立了大量的英语学堂,让印度本土的精英阶层接受英式教育,尽管后来英国在印度的这些殖民地相继独立,但这种英语教育却深深地影响了印度本土的这些人,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学者或作家后“采纳殖民者的话语来重读重写甚至解构自己民族的宗教和历史,使得殖民者的语言文化在这些国家保留了特殊地位”。[2]

语言对民族、国家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言本身是一种共同体的产物,正像从另一方面说,语言本身就是这个共同体的存在,而且是它的不言而喻的存在一样。”[3]一个民族的语言受到威胁,这个民族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取消一种语言,意味着消灭一个民族,而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意味着获得了“进入”这个民族文化内核的通行证。同样,一个国家的母语受到威胁,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安全受到了威胁。语言关系到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不仅是“现象”所在的“场所”,语言也是我们精神寄寓的家园。我们许多人都还记得法国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德国占领法国领土,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迫使法国国民放弃法语学德语。都德将一堂普通的法语课上升为向祖国的告别仪式,失去母语如同失去了祖国。这个悲哀的情节已深刻地烙印在每一个看过这部小说的读者的心里,成为我们挥之不去的记忆,特别是对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遭遇过民族危难的中国人来说,这个情节更是我们心灵隐隐的痛。

二、文化全球化时代的英语霸权现象

近现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从未放弃话语霸权这一利器,消灭或削弱其他国家的语言,推广自己的语言一直是其文化入侵战略的重要手段。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英语,进而普及英语一直是以美国为首的英语国家梦寐以求的事。美国商务部前高级官员大卫·罗斯科普曾经直言不讳地说:“如果世界趋向一种共同的语言,它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趋向共同的电信、安全和质量标准,它们应该是美国的标准;如果世界正在由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节目应该是美国的;如果共同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他们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4]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75%的电视频道是英语节目,85%的国际组织的工作语言是英语,85%的网页是英语网页,80%的电子邮件是用英语传递。英语已成为全球通用的‘国际普通话’”。[5]英语在全球的强势显露无遗。对于英语语言的主导地位,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说过:“美国目前所具有的第一大优势是它的语言。英语是在……数十个领域内通用的世界性语言,全球各地数以亿计的人口至少能在某种程度上掌握英语,从而使得美国的思想、作风、发明和产品能够畅通无阻地走向世界。”[6]对于英语霸权的效能,托夫勒进一步提出:“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人的手中,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7]

语言不仅是声音与符号的差异,也有世界观的差异。在当今中国,英语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外国语言,不用说大学和中学,就连小学甚至学前班都开设有英语课程。已有有识之士提出,英语在中国的强势可能会把我们的母语淹没在茫茫的英文信息里。语言是人类形成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工具,承载着文化的扩张与渗透,会让你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语言承载的文化价值。英语语言在中国的霸权现象,极有可能导致我们思维取向的欧美化,冲击我们的社会规则和传统价值观,严重影响我国的文化安全,发展下去最后势必影响到国家主权。

英语话语霸权对其他文化的冲击也是明显的,由于英语话语霸权造成的语言同化和隔离问题,挤压了世界上其他语言的生存空间,美国语言学家马提索夫教授说,估计到2050年,在全世界现有的6000多种语言中,将有一半语言消亡。[8]面对文化全球化时代的英语霸权,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国家集团,甚至包括西方发达国家集团内部也为了各自国家的民族文化利益纷纷采取文化保护主义政策和建立防范机制,维护母语安全。以色列为了建国,决定恢复只有在宗教仪式中才使用的希伯来文作为日常通行语言,现在希伯来语不仅已成为耶路撒冷大街小巷生活的工具,而且也逐渐成为美国纽约犹太人追寻文化根源的凭借;马来西亚为了强调其民族的统一性,坚持以马来语为国语;法国为抵制和限制美国文化娱乐产品在法国的销售、传播,保护法国文化和文化产业,规定法国的电视和广播节目至少有40%的时间要使用法语,并明确规定法产商品的商标必须使用法文;韩国“立志于国语发展和国语文化创造”;俄罗斯把保护母语纳入了国家安全战略。[9]在中国,维护母语安全,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在北京举行“国际母语日”纪念活动,此后,中国每年都举行活动纪念国际母语日。

三、文化全球化时代中国的母语危机

汉语是华夏民族的母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语是华夏文化的主筋,是华夏文明的根脉。几千年来,华夏民族一直用汉语思想、交流,汉语文化孕育了中国人的智慧,铸就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汉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很大程度上是靠汉字继承续记的。汉语对中华民族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上,汉语在世界上一直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近代以米,汉语在世界的影响,有走弱的趋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达到侵蚀中国文化的目的,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削弱汉语在世界的影响,美国一方面在全球推行英语霸权战略,一方面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展开了一系列的“去汉字”活动。早在“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担心“汉文化圈”的形成会影响甚至动摇其在东亚乃至整个亚洲的地位,于是支持韩国、日本相继废除了大量汉字,韩国在朴正熙时代,颁布了韩文专用企划案,全面废了在小学和初中的汉字教育,同时韩国公共机关全面禁止使用汉字。战后日本投降后,转身成为美国的崇拜者。这个千百年来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国家,加速了废除汉字的历程——中学课本中很少有汉文诗文,轻视汉字的政策导致了青少年一代对汉字的隔膜,日本年轻学生对汉字日益疏远。全日本重视英语的后殖民倾向相当严重,昔日的汉字词汇和日语词汇正被英语音译的假名所代替。不仅所谓的亚洲资本主义国家在“去汉字”,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朝鲜也在“去汉字”,就连越南、新加坡这些以华人为主体,和中国文化息息相关的国家也在“去汉字”。[10]

(转载请注明网络来源:CSSCI学术论文网;本站论文合作网站:http://www.downpaper.com/)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本文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http://www.csscipaper.com/和免费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downpaper.com/ 全文阅读链接:http://www.csscipaper.com/culture/culturetrend/51454.html

论文化全球化下的中国母语安全学术论文发表时间:2010-04-11 10:03论文来源:www.csscipaper.com 论文发表者:毕业论文网 点击:180次论文化全球化下的中国母语安全 黄旭东 【专题名称】文化研究 【专 题 号】G0 【复印期号】2009年10期 【原文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福州)2009年4期第74~77页 【英文标题】Mother Language Security of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作论文化全球化下的中国母语安全

黄旭东

【论文分类】文化研究

【论文网络来源】http://www.csscipaper.com/G0

【学刊期数】2009年10期

【论文期刊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福州)2009年4期第74~77页

【英文标题】Mother Language Security of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作者简介】黄旭东,男,1965年生,贵州黄平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编审,《贵州社会科学》杂志副主编。主要从事哲学、文化学研究,贵州 贵阳 550002

【内容提要】 语言对民族、国家文化的存亡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全球化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推行英语话语霸权已经威胁到中国的母语安全,面对当代中国的母语危机,我们不能麻木和放任,要高度重视,把维护中国母语安全纳入国家文化安全战略。

【关 键 词】语言/汉语/母语/文化全球化/安全

中图分类号:H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2009)04-0074-04

一、语言对民族、国家文化的重要意义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是人类用来交流的一种工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国家的文化正是通过该民族、国家的语言进行传承的。一个国家、民族的母语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民族身份的象征,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身份”。“‘文化身份’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精神向心力,它是拒斥文化霸权主义的前提条件。身份危机表征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总体危机。”[1]一个民族、国家的母语对该民族、国家文化的存亡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翻开世界历史,我们会发现,历来的征服者总是用自己的语言来改造被征服者的文化身份,而被征服者一旦采用征服者的语言,往往会被征服者的文化同化。语言的衰落意味着民族的衰落,语言的霸权意味着文化的霸权。在这方面的事例比比皆是。如,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时期,在印度建立了大量的英语学堂,让印度本土的精英阶层接受英式教育,尽管后来英国在印度的这些殖民地相继独立,但这种英语教育却深深地影响了印度本土的这些人,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学者或作家后“采纳殖民者的话语来重读重写甚至解构自己民族的宗教和历史,使得殖民者的语言文化在这些国家保留了特殊地位”。[2]

语言对民族、国家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言本身是一种共同体的产物,正像从另一方面说,语言本身就是这个共同体的存在,而且是它的不言而喻的存在一样。”[3]一个民族的语言受到威胁,这个民族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取消一种语言,意味着消灭一个民族,而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意味着获得了“进入”这个民族文化内核的通行证。同样,一个国家的母语受到威胁,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安全受到了威胁。语言关系到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不仅是“现象”所在的“场所”,语言也是我们精神寄寓的家园。我们许多人都还记得法国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德国占领法国领土,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迫使法国国民放弃法语学德语。都德将一堂普通的法语课上升为向祖国的告别仪式,失去母语如同失去了祖国。这个悲哀的情节已深刻地烙印在每一个看过这部小说的读者的心里,成为我们挥之不去的记忆,特别是对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遭遇过民族危难的中国人来说,这个情节更是我们心灵隐隐的痛。

二、文化全球化时代的英语霸权现象

近现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从未放弃话语霸权这一利器,消灭或削弱其他国家的语言,推广自己的语言一直是其文化入侵战略的重要手段。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英语,进而普及英语一直是以美国为首的英语国家梦寐以求的事。美国商务部前高级官员大卫·罗斯科普曾经直言不讳地说:“如果世界趋向一种共同的语言,它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趋向共同的电信、安全和质量标准,它们应该是美国的标准;如果世界正在由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节目应该是美国的;如果共同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他们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4]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75%的电视频道是英语节目,85%的国际组织的工作语言是英语,85%的网页是英语网页,80%的电子邮件是用英语传递。英语已成为全球通用的‘国际普通话’”。[5]英语在全球的强势显露无遗。对于英语语言的主导地位,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说过:“美国目前所具有的第一大优势是它的语言。英语是在……数十个领域内通用的世界性语言,全球各地数以亿计的人口至少能在某种程度上掌握英语,从而使得美国的思想、作风、发明和产品能够畅通无阻地走向世界。”[6]对于英语霸权的效能,托夫勒进一步提出:“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人的手中,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7]

语言不仅是声音与符号的差异,也有世界观的差异。在当今中国,英语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外国语言,不用说大学和中学,就连小学甚至学前班都开设有英语课程。已有有识之士提出,英语在中国的强势可能会把我们的母语淹没在茫茫的英文信息里。语言是人类形成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工具,承载着文化的扩张与渗透,会让你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语言承载的文化价值。英语语言在中国的霸权现象,极有可能导致我们思维取向的欧美化,冲击我们的社会规则和传统价值观,严重影响我国的文化安全,发展下去最后势必影响到国家主权。

英语话语霸权对其他文化的冲击也是明显的,由于英语话语霸权造成的语言同化和隔离问题,挤压了世界上其他语言的生存空间,美国语言学家马提索夫教授说,估计到2050年,在全世界现有的6000多种语言中,将有一半语言消亡。[8]面对文化全球化时代的英语霸权,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国家集团,甚至包括西方发达国家集团内部也为了各自国家的民族文化利益纷纷采取文化保护主义政策和建立防范机制,维护母语安全。以色列为了建国,决定恢复只有在宗教仪式中才使用的希伯来文作为日常通行语言,现在希伯来语不仅已成为耶路撒冷大街小巷生活的工具,而且也逐渐成为美国纽约犹太人追寻文化根源的凭借;马来西亚为了强调其民族的统一性,坚持以马来语为国语;法国为抵制和限制美国文化娱乐产品在法国的销售、传播,保护法国文化和文化产业,规定法国的电视和广播节目至少有40%的时间要使用法语,并明确规定法产商品的商标必须使用法文;韩国“立志于国语发展和国语文化创造”;俄罗斯把保护母语纳入了国家安全战略。[9]在中国,维护母语安全,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在北京举行“国际母语日”纪念活动,此后,中国每年都举行活动纪念国际母语日。

三、文化全球化时代中国的母语危机

汉语是华夏民族的母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语是华夏文化的主筋,是华夏文明的根脉。几千年来,华夏民族一直用汉语思想、交流,汉语文化孕育了中国人的智慧,铸就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汉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很大程度上是靠汉字继承续记的。汉语对中华民族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上,汉语在世界上一直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近代以米,汉语在世界的影响,有走弱的趋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达到侵蚀中国文化的目的,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削弱汉语在世界的影响,美国一方面在全球推行英语霸权战略,一方面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展开了一系列的“去汉字”活动。早在“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担心“汉文化圈”的形成会影响甚至动摇其在东亚乃至整个亚洲的地位,于是支持韩国、日本相继废除了大量汉字,韩国在朴正熙时代,颁布了韩文专用企划案,全面废了在小学和初中的汉字教育,同时韩国公共机关全面禁止使用汉字。战后日本投降后,转身成为美国的崇拜者。这个千百年来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国家,加速了废除汉字的历程——中学课本中很少有汉文诗文,轻视汉字的政策导致了青少年一代对汉字的隔膜,日本年轻学生对汉字日益疏远。全日本重视英语的后殖民倾向相当严重,昔日的汉字词汇和日语词汇正被英语音译的假名所代替。不仅所谓的亚洲资本主义国家在“去汉字”,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朝鲜也在“去汉字”,就连越南、新加坡这些以华人为主体,和中国文化息息相关的国家也在“去汉字”。[10]

(转载请注明网络来源:CSSCI学术论文网;本站论文合作网站:http://www.downpaper.com/)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本文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http://www.csscipaper.com/和免费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downpaper.com/ 全文阅读链接:http://www.csscipaper.com/culture/culturetrend/51454.html


相关文章

  • (全英文论文)汉英谚语中传统婚姻观念的对比研究
  • 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母语文化对译者风格的影响-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为例 母语迁移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母语对中国大学生口语学习的影响 如何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探讨 通过中美90年代电影探讨两国价值 ...查看


  • 对高校开设[大学语文]的再思考
  • 摘要: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民族文化的载体,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凝聚力.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是实现通识教育的好路径. 关键词:高校:大学语文:民族文化 ...查看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整理精校版)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作文辅导 0905 08:2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众所周知,一个能进入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以下简称"宾大")的学生,可以享受很多优质的社会资源:全 ...查看


  • 当前我国民族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综述
  • 201 1年第2期 学术探索 Academic Exploration 201 1年4月 No.2,2011 Apr.,2011 当前我国民族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综述 王鉴,安富海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查看


  • 语文是一个历史误区v
  • "语文"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语文"命名文化背景探析 张毅 ["语文"作为我国社会母语课程名称造成了课程名称中民族标识的缺失,这一问题长期被学界忽略,造成了几十年来母语教学对汉语 ...查看


  • 口语应用的重要性
  • 口语应用的重要性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加深,为了适应国际化的需求, 培养英语交流性人才成为当前我们英语教学培养人才的关键性目标.面对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下 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如何才能更一步的提高应用型人才,为 ...查看


  • 议论文论点与论证结构专项训练答案
  • 议论文论点及论证结构练习 议论文的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 ...查看


  • 浅论英语文化知识对英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
  • 浅论英语文化知识对英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 六盘水市第八中学:乔波 553000 论文关键词: 英语文化知识 英语语言知识 重要性 论文摘要: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成为当今界普遍关注的话题,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求学生对语言所折射的文化有 ...查看


  • 多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存与社会和谐
  • 第17卷第1期 V01.17No.1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ofBeijingElrctroninScienceandTechnologyInstitute2009年3月Jun.2009 多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存与社会和谐 马克林刘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