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被称为一部怀旧经典。就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
没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一个讲述婚外恋的爱情故事;就影片的情节来说,既不曲折也不扣
人心弦,可以说简单而又平淡。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部故事普通、情节简单的影片能被人们
称之为经典?关键就在于导演王家卫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别致的表现手法,通过这些艺
术手法为这个普通的故事赋予了一个内蕴深广、新颖脱俗的主题,使这部电影达到了形式与
内容的完美结合。
艺术贵在含蓄,电影艺术也同样具有这个艺术法则。含蓄的表达使得艺术作品的内蕴更加丰
富、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具有韵味,令人回味无穷。《花样年华》中正是具有这样的
艺术特色。导演王家卫用一种隐喻式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为这部电影增加了内在韵味。犹
如一首朦胧诗,每一个字包括每一个标点都有它代表的象征意义,也像是一幅写意画,每一
个线条隐含喻意。颇具特色的隐喻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部作品在主题思想的
表达上显得既含蓄又有深度。影片不仅仅是反映了周慕云和苏丽珍因为各自的爱人出轨的不
幸,也不仅仅是反映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而是映射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人们的普遍的
感情生活和道德观念等内容。
《花样年华》中反复出现主人公周慕云和苏丽珍各自走过狭窄的楼梯,从家到小面摊和从小
面摊到家的画面。这一画面反复出现,表面上是对主人公生活的表述。而实际上王家卫使用
的是 “把表现同一内容的镜头画面在影片中反复出现,以突出、强调这一内容象征意义的蒙
太奇技巧”,也就是重复蒙太奇技巧。导演之所以要这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使用这一表现技巧,
目的就是要,以他们不断地从楼梯上上上下下、进进出出画面来象征他们孤独、冷清的生活
状况,为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间发生婚外情埋下了伏笔,同时也隐喻了他们两个人之间会
有故事发生。在这部影片中,另一处巧妙使用重复蒙太奇的地方是,周慕云为了写小说在宾
馆里租了一间房子,苏丽珍知道后去宾馆看他时,苏匆匆走上宾馆的楼梯,然后又匆匆地走
下宾馆的楼梯的镜头反复出现。苏丽珍上去又下来、下来又上去,上下楼的画面重复很容易
就让观众感受到了女主人的心理斗争。此处是一个矛盾,实质上对周慕云产生了感情,想去
看他,但又因为自己身为人妻,受道德的束缚而避免“跟他们一样”。这里的重复效果,巧妙
而贴切的展现了人物的矛盾心理,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导演在向观众传达这些
思想内容时,不是直白的告诉观众,而是把这一切都隐藏在画面的不断重复中,增加了电影
的韵味。
在这部电影中,似乎没有多余的东西,每一个镜头、画面,每一段对白、音乐,包括每
一件道具在影片中都具有不可代替的象征意味。王家卫没有放过每一个细节对主题的表现作
用。影片中的旗袍、绣花拖鞋等道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象征意味。不但为影片增添了
民族气息,也增加了主题的含蓄性。
旗袍是《花样年华》中最具象征意义的道具。苏丽珍身上更换了27次的漂亮的旗袍暗含着
多层的象征意义。《花样年华》中导演把旗袍作为一种隐喻道具,无形中向观众传达了故事
的信息、人物的情绪变化,起到了塑造艺术形象的作用。“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装,象征着
高贵、典雅”,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的服装样式都是旗袍。导演王家卫把这样一件代表高贵、
典雅的服饰作为女主人公的唯一服装,可谓用心巧妙。在影片中旗袍象征着苏丽珍高贵的个
性特点,她一直对自己、对周慕云说“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表现了她心中高贵的个性特
点。而且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在一定意义上,旗袍在影片中也是传统思想的象征。正是
由于苏丽珍的“高贵”个性,以及受到传统道德思想的影响,使她无法克服自我、冲破道德的
束缚去追求自己的真爱。这就是成就了他们“无言的爱情”的主要原因。
《花样年华》中出现了四次的苏丽珍的一双绣花拖鞋,在影片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房东
的突然回来,苏丽珍被控在周慕云家里,为了避嫌,她穿着周妻的皮鞋假装成刚下班回家,
于是就把他的绣花拖鞋留在了周慕云的家里。周把这双绣花拖鞋珍藏,就连离开香港去到新
加坡,他也带着这双鞋。这就为赋予这双绣花鞋特殊的寓意。它象征着周慕云对苏丽珍纯洁
而真挚的爱,是二人之间美好爱情的象征。后来,苏丽珍去了一次周慕云在新加坡住所,她
并没有见周慕云,在周的房间里默默地停留了片刻就走了,临走时她悄悄的带走了那双绣花
拖鞋……刻画出了她对自己和周之间没有结果的爱情的无奈心理。周慕云在屋内到处乱翻,
却再也没有找到这双绣花拖鞋,它永远的消失了。绣花拖鞋的消失,是他们之间爱情永远不
会有结果的象征。
《花样年华》的情节是非常简单的,从开始到结尾,没有丝毫的跌宕起伏。影片中情节
的高度简化使得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显得非常的整洁、干净,没有赘余。如从苏丽珍、周慕
云租房到他们搬家的情节过渡。租房的画面之后紧接着就出现了搬家的画面,中间没有任何
其它的情节。而且在周慕云去找房子租的时候,孙太太“真对不起,房子已经租给刚才那位
太太了”告诉他隔壁有空房让他去看看,然后就出现了两人搬家的画面。场景与场景之间的
过渡极度简洁、紧密。这样快捷的过渡虽然有时候可能会给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
度,令人感到突然和莫名其妙。但是仔细体味,就会发现这种过渡对影片主题的表现效果是
非常显著的,能够有力的强化、突出主题。犹如中国的唐诗宋词,语言简洁但意境深远。在
《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简化了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是“怎样开始的”,高度简化了除
主线以外的其他情节和内容。所有的情节和镜头都紧紧地围绕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而进
行,直奔主题。影片中周慕云发觉自己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发生了婚外情、苏丽珍也觉察
出自己的丈夫和周慕云的妻子发生了婚外情后,二人心理都很难受,不愿面对事实。这时影
片的场景突然从公寓切换到了咖啡馆,男女主人公在咖啡馆的场面突然的出现。他们在咖啡
馆里想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开始的”?紧接着画面又一下转到了在狭长的街道上,二人模拟周
妻和苏夫之间的恋情是怎样开始的,是谁先主动的?从公寓到咖啡馆再到二人在街上的模拟
画面,情节跳动的跳跃性很强。再如周慕云在宾馆的客房里写小说,苏丽珍去看他,银幕上
苏丽珍上楼的画面刚刚结束,就出现了二人在门口告别的画面,省略了苏丽珍进入房间后的
内容。整部影片省去了一些过渡性的情节,只保留了最能表现主题的主要情节,强有力的突
出了主题。这种对情节的简化造成了情节与情节之间的空白 ,也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
间,使人不断地在回味影片所要传达的思想意图。
而且这种对情节的简化在无形中强化了对影片中人物飘忽不定、复杂微妙、难以捉摸的
内心情态的变化的表现力,使得这部电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质。 在《花样年华》中,除了在情节上的简化之外还有对人物的省略。整部影片中除了男女主人
公之外就是几个与主题关系紧密的人物,几乎没有其它闲杂人物的出现。就连周慕云的妻子
和苏丽珍的丈夫也没有实际出现,只是出现了几次背影和声音。有人把王家卫的这种手法叫
做“人物的缺席”,其实就整个影片中出现的人物来看,应该用“人物的省略”更为恰当。就整
部影片来看,出现的能够看得清面目、有台词的人物只有十个,其中包括只有一句话台词的
搬运工、新加坡房东,就连房东顾太太也只出现了一次,只有一句台词。房东孙太太家就只
出现了孙太太和佣人两个人物,孙先生、孙太太家的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出现。并不是说孙太
太家里就只有孙太太一个人,从“王妈,开饭吧、三哥他们都饿了”一句话中可以判断出他们
家还有其他人,但是影片中并没有出现。此外影片中还省略了何老板的情人和太太、顾先生
一家人、还有周慕云工作的报社的其他同事、苏丽珍上班的公司的其他同事等人物。导演设
计如此多的人物没有出现,已经不只是人物的“缺席”了,实际上应该是对人物的省略。
这种大量省略人物的方式,增强了对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内心情感的发展,使故事的发
展紧紧围绕着周、苏二人,无疑对突出表现主人公之间的心理变化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强化
了影片的主旨。
对白是电影声音中最主要的元素,“它有帮助了解人物性格、情绪,提供事件发展线索的
作用”。《花样年华》中人物的台词非常地简练,人物的对白往往只有简短的一句话甚至几个字。如周慕云和何苏丽珍见完最后一面坐在出租车内离去时离开只出现了苏丽珍的一句话“我今晚不想回家”。周慕云即将要去新加坡时给苏丽珍打电话,只用了一句“是我,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来表现他内心希望和苏丽珍在一起的心理。短短的两句话使观众体会到了他们两个人一个在痛苦的抉择,一个在痛苦的等待的心理情态。再如,周慕云的妻子在给苏丽珍的丈夫打电话时,也只有简短的两句话“你到底给你老婆说了没有?以后不要给我打电话了。”而且没有出现苏丽珍丈夫的声音。只这么简单的两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两个婚外恋者的人物情态。简洁精炼的人物语言,是这部影片一个特点,有时候简简单单几个字、几句话就把影片想要表达的内容贴切表达出来的,话语虽少但是句句都是意蕴很深,使整部影片充满抒情意味。
影片运用高度省略的艺术手法,简化了情节、简化了语言、省略了人物,为观众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取杂留精,使得主题更加突出、鲜明。旧的街道,老旧的音乐,久远的故事里深深的迷茫。她转身,她轻拭雨水,她无限深情的眼神,她的故事,在大银幕上,已凝固成经典。青春转眼逝去,就像花褪了色一般;应该追寻的是在昏暗中逝去年华的闪现,我们在明明暗暗中看到了生命的渴望,虽然好像转瞬即逝,但毕竟有过。
《花样年华》被称为一部怀旧经典。就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
没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一个讲述婚外恋的爱情故事;就影片的情节来说,既不曲折也不扣
人心弦,可以说简单而又平淡。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部故事普通、情节简单的影片能被人们
称之为经典?关键就在于导演王家卫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别致的表现手法,通过这些艺
术手法为这个普通的故事赋予了一个内蕴深广、新颖脱俗的主题,使这部电影达到了形式与
内容的完美结合。
艺术贵在含蓄,电影艺术也同样具有这个艺术法则。含蓄的表达使得艺术作品的内蕴更加丰
富、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具有韵味,令人回味无穷。《花样年华》中正是具有这样的
艺术特色。导演王家卫用一种隐喻式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为这部电影增加了内在韵味。犹
如一首朦胧诗,每一个字包括每一个标点都有它代表的象征意义,也像是一幅写意画,每一
个线条隐含喻意。颇具特色的隐喻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部作品在主题思想的
表达上显得既含蓄又有深度。影片不仅仅是反映了周慕云和苏丽珍因为各自的爱人出轨的不
幸,也不仅仅是反映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而是映射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人们的普遍的
感情生活和道德观念等内容。
《花样年华》中反复出现主人公周慕云和苏丽珍各自走过狭窄的楼梯,从家到小面摊和从小
面摊到家的画面。这一画面反复出现,表面上是对主人公生活的表述。而实际上王家卫使用
的是 “把表现同一内容的镜头画面在影片中反复出现,以突出、强调这一内容象征意义的蒙
太奇技巧”,也就是重复蒙太奇技巧。导演之所以要这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使用这一表现技巧,
目的就是要,以他们不断地从楼梯上上上下下、进进出出画面来象征他们孤独、冷清的生活
状况,为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间发生婚外情埋下了伏笔,同时也隐喻了他们两个人之间会
有故事发生。在这部影片中,另一处巧妙使用重复蒙太奇的地方是,周慕云为了写小说在宾
馆里租了一间房子,苏丽珍知道后去宾馆看他时,苏匆匆走上宾馆的楼梯,然后又匆匆地走
下宾馆的楼梯的镜头反复出现。苏丽珍上去又下来、下来又上去,上下楼的画面重复很容易
就让观众感受到了女主人的心理斗争。此处是一个矛盾,实质上对周慕云产生了感情,想去
看他,但又因为自己身为人妻,受道德的束缚而避免“跟他们一样”。这里的重复效果,巧妙
而贴切的展现了人物的矛盾心理,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导演在向观众传达这些
思想内容时,不是直白的告诉观众,而是把这一切都隐藏在画面的不断重复中,增加了电影
的韵味。
在这部电影中,似乎没有多余的东西,每一个镜头、画面,每一段对白、音乐,包括每
一件道具在影片中都具有不可代替的象征意味。王家卫没有放过每一个细节对主题的表现作
用。影片中的旗袍、绣花拖鞋等道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象征意味。不但为影片增添了
民族气息,也增加了主题的含蓄性。
旗袍是《花样年华》中最具象征意义的道具。苏丽珍身上更换了27次的漂亮的旗袍暗含着
多层的象征意义。《花样年华》中导演把旗袍作为一种隐喻道具,无形中向观众传达了故事
的信息、人物的情绪变化,起到了塑造艺术形象的作用。“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装,象征着
高贵、典雅”,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的服装样式都是旗袍。导演王家卫把这样一件代表高贵、
典雅的服饰作为女主人公的唯一服装,可谓用心巧妙。在影片中旗袍象征着苏丽珍高贵的个
性特点,她一直对自己、对周慕云说“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表现了她心中高贵的个性特
点。而且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在一定意义上,旗袍在影片中也是传统思想的象征。正是
由于苏丽珍的“高贵”个性,以及受到传统道德思想的影响,使她无法克服自我、冲破道德的
束缚去追求自己的真爱。这就是成就了他们“无言的爱情”的主要原因。
《花样年华》中出现了四次的苏丽珍的一双绣花拖鞋,在影片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房东
的突然回来,苏丽珍被控在周慕云家里,为了避嫌,她穿着周妻的皮鞋假装成刚下班回家,
于是就把他的绣花拖鞋留在了周慕云的家里。周把这双绣花拖鞋珍藏,就连离开香港去到新
加坡,他也带着这双鞋。这就为赋予这双绣花鞋特殊的寓意。它象征着周慕云对苏丽珍纯洁
而真挚的爱,是二人之间美好爱情的象征。后来,苏丽珍去了一次周慕云在新加坡住所,她
并没有见周慕云,在周的房间里默默地停留了片刻就走了,临走时她悄悄的带走了那双绣花
拖鞋……刻画出了她对自己和周之间没有结果的爱情的无奈心理。周慕云在屋内到处乱翻,
却再也没有找到这双绣花拖鞋,它永远的消失了。绣花拖鞋的消失,是他们之间爱情永远不
会有结果的象征。
《花样年华》的情节是非常简单的,从开始到结尾,没有丝毫的跌宕起伏。影片中情节
的高度简化使得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显得非常的整洁、干净,没有赘余。如从苏丽珍、周慕
云租房到他们搬家的情节过渡。租房的画面之后紧接着就出现了搬家的画面,中间没有任何
其它的情节。而且在周慕云去找房子租的时候,孙太太“真对不起,房子已经租给刚才那位
太太了”告诉他隔壁有空房让他去看看,然后就出现了两人搬家的画面。场景与场景之间的
过渡极度简洁、紧密。这样快捷的过渡虽然有时候可能会给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
度,令人感到突然和莫名其妙。但是仔细体味,就会发现这种过渡对影片主题的表现效果是
非常显著的,能够有力的强化、突出主题。犹如中国的唐诗宋词,语言简洁但意境深远。在
《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简化了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是“怎样开始的”,高度简化了除
主线以外的其他情节和内容。所有的情节和镜头都紧紧地围绕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而进
行,直奔主题。影片中周慕云发觉自己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发生了婚外情、苏丽珍也觉察
出自己的丈夫和周慕云的妻子发生了婚外情后,二人心理都很难受,不愿面对事实。这时影
片的场景突然从公寓切换到了咖啡馆,男女主人公在咖啡馆的场面突然的出现。他们在咖啡
馆里想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开始的”?紧接着画面又一下转到了在狭长的街道上,二人模拟周
妻和苏夫之间的恋情是怎样开始的,是谁先主动的?从公寓到咖啡馆再到二人在街上的模拟
画面,情节跳动的跳跃性很强。再如周慕云在宾馆的客房里写小说,苏丽珍去看他,银幕上
苏丽珍上楼的画面刚刚结束,就出现了二人在门口告别的画面,省略了苏丽珍进入房间后的
内容。整部影片省去了一些过渡性的情节,只保留了最能表现主题的主要情节,强有力的突
出了主题。这种对情节的简化造成了情节与情节之间的空白 ,也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
间,使人不断地在回味影片所要传达的思想意图。
而且这种对情节的简化在无形中强化了对影片中人物飘忽不定、复杂微妙、难以捉摸的
内心情态的变化的表现力,使得这部电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质。 在《花样年华》中,除了在情节上的简化之外还有对人物的省略。整部影片中除了男女主人
公之外就是几个与主题关系紧密的人物,几乎没有其它闲杂人物的出现。就连周慕云的妻子
和苏丽珍的丈夫也没有实际出现,只是出现了几次背影和声音。有人把王家卫的这种手法叫
做“人物的缺席”,其实就整个影片中出现的人物来看,应该用“人物的省略”更为恰当。就整
部影片来看,出现的能够看得清面目、有台词的人物只有十个,其中包括只有一句话台词的
搬运工、新加坡房东,就连房东顾太太也只出现了一次,只有一句台词。房东孙太太家就只
出现了孙太太和佣人两个人物,孙先生、孙太太家的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出现。并不是说孙太
太家里就只有孙太太一个人,从“王妈,开饭吧、三哥他们都饿了”一句话中可以判断出他们
家还有其他人,但是影片中并没有出现。此外影片中还省略了何老板的情人和太太、顾先生
一家人、还有周慕云工作的报社的其他同事、苏丽珍上班的公司的其他同事等人物。导演设
计如此多的人物没有出现,已经不只是人物的“缺席”了,实际上应该是对人物的省略。
这种大量省略人物的方式,增强了对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内心情感的发展,使故事的发
展紧紧围绕着周、苏二人,无疑对突出表现主人公之间的心理变化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强化
了影片的主旨。
对白是电影声音中最主要的元素,“它有帮助了解人物性格、情绪,提供事件发展线索的
作用”。《花样年华》中人物的台词非常地简练,人物的对白往往只有简短的一句话甚至几个字。如周慕云和何苏丽珍见完最后一面坐在出租车内离去时离开只出现了苏丽珍的一句话“我今晚不想回家”。周慕云即将要去新加坡时给苏丽珍打电话,只用了一句“是我,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来表现他内心希望和苏丽珍在一起的心理。短短的两句话使观众体会到了他们两个人一个在痛苦的抉择,一个在痛苦的等待的心理情态。再如,周慕云的妻子在给苏丽珍的丈夫打电话时,也只有简短的两句话“你到底给你老婆说了没有?以后不要给我打电话了。”而且没有出现苏丽珍丈夫的声音。只这么简单的两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两个婚外恋者的人物情态。简洁精炼的人物语言,是这部影片一个特点,有时候简简单单几个字、几句话就把影片想要表达的内容贴切表达出来的,话语虽少但是句句都是意蕴很深,使整部影片充满抒情意味。
影片运用高度省略的艺术手法,简化了情节、简化了语言、省略了人物,为观众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取杂留精,使得主题更加突出、鲜明。旧的街道,老旧的音乐,久远的故事里深深的迷茫。她转身,她轻拭雨水,她无限深情的眼神,她的故事,在大银幕上,已凝固成经典。青春转眼逝去,就像花褪了色一般;应该追寻的是在昏暗中逝去年华的闪现,我们在明明暗暗中看到了生命的渴望,虽然好像转瞬即逝,但毕竟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