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羚羊木雕

七年级上语文 羚羊木雕

一、生字解词。

二、课文分析。

三、本文以 为线索。按照 展开故事情节。其中 属于插叙部分 。 四、插叙的作用:起到补充故事情节、衬托的作用。一是:说明“我”和万芳之间的真挚友情;二是: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伤害了孩子间的感情;三是:将故事情节集中在一天的时间里,是故事情节集中、紧凑。

五、回答问题

1、文中取回木雕 一节对“我” 的刻画细腻感人,是从哪几方面体现的?分别举例说一说。(语言、动作、心理、景物)作用:我被逼无奈、矛盾、痛苦

2、在对待“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这件事上,妈妈、爸爸、奶奶三个人的语言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妈妈:重财轻义,态度强硬。

爸爸:语气冷漠,重财轻义 。

奶奶:认为要回来不好,重义轻财。

3、“他们不知道万芳是多么仗义的好朋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要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你揣摩一下奶奶为什么欲言又止?

5、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插叙部分的内容。

6、本文作者 ,体裁 ,反映了当代家庭孩子钰父母之间的矛盾。 思考题:

7、你感觉作者对文中之事的感情倾向是什么?

倾向于我,理由一、从结尾处“这能全怪我吗?” 这句看出,作者认为这件事不怪我,我是被逼的,作者认为父母应该理解孩子;二、作者借“奶奶”之口,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表达了作者不赞同父母的做法。

8、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事情的发生

答案:当初父母如果告知孩子木雕的贵重,并叮嘱女儿要好好保管,女儿就不会送人了。

9、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了,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妈妈应该委婉地和万芳的妈妈说这件事,让万芳的妈妈不要责怪万芳,好好和万芳说,万芳会主动把木雕还回来的,也不至于伤害孩子间的感情。

风 筝

一、生字:

二、文学常识:《风筝》选自 集《 》,《风筝》体裁 。

三、课文分析;

(一)、(1)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二)、(2— 11)、以饱含哀伤的笔调,回忆了自己毁坏弟弟风筝一事。

(三)、(12)、以环境描写结束,衬托“我”的自责之情。

四、阅读分析。

1、概括第一段内容。作者为什么看到风筝感到“惊异”和“悲哀”?

2、第一段与第二段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环境?

3、为什么说“久经逝去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4、概括第三段内容。

5、我与弟弟对待风筝的态度有何不同? 为什么?对弟弟主要用了 和 描写,这一段表达的情感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态度:弟弟: 我:

因为:

表达的情感是:

作用是:

6、作者当年不许弟弟放风筝的原因是什么?

7、多年之后要讨弟弟的宽恕的原因是什么?

8、作者身上什么精神值得你学习?

9、概括第四段内容:

10、第四段作者对弟弟主要抓住了 描写和 描写,写出了弟弟的 和 抓住了我的 描写来表现我的粗暴和狂怒,运用了那些动词?。抓住了我的神态描写突出了我的 。

11、阅读第五段,找出本文主旨句。反映了什么主题?

12、怎样理解“不幸”?

13、“惩罚”指什么?

14、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15、精神的虐杀的“那一幕”指哪一幕?

16、“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成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了下去。”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7、我还能希求什么呢/、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17最后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9、弟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0、我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皇帝的新装

一、阅读课文第一----------四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段运用了修辞方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皇帝是个怎样的人?昏庸、荒唐、骄奢淫逸、爱慕虚荣、无能、不称职。

2、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为下文骗子愚弄皇帝埋下伏笔。)

3、用“既不、、、、、、也不、、、、、、也不、、、、、、除非、、、、、、”造句。

4、第一段从哪几方面写了皇帝爱新装成癖的特点。

二、阅读5----12段,老大臣看新装。

1、皇帝想看看新衣服织得怎样了,但又不敢亲自去看,这时作者着重刻画他的心理,这些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皇帝是一个自信又心虚,愚蠢又狡猾的人)

2、皇帝派第一个老大臣去看布料,是根据老大臣的什么特点?理智、诚实。

3、如何理解“诚实”一词?

4、老大臣的行为符合皇帝的判断?为什么?

5、如何理解“可怜的老大臣、、、、”中的“可怜”一词,(本来没有东西,却偏要让他看出来)

6、“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中的“这一点”指什么?用原文回答(我是愚蠢的)

三、阅读18----23段、回答下列问题。

1、18段写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2、这几段的中心人物是谁?对他主要进行了什么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两位“诚实”的官员没有看见布料,为什么不把实情说出来?

4、21段是对皇帝的什么描写?这里“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是两个什么句式?这两个句子既写出了皇帝的 又写出了皇帝 的性格特点

5、“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一句写出了皇帝的心情

6、皇帝虽然什么也没看见,但他却说:“真是美极了”,“我十分满意”,说明了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从选文可以看出皇帝和大臣们是怎样的人?

四、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这篇童话的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皇帝、大臣们的贪婪,愚蠢,昏庸,腐朽的本质,歌颂了儿童的天真无邪。

2、文中骗子的骗术之所以能成功,关键是他们说的哪句话起作用?

3、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衣面前,从皇帝到大臣到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4、为什么听了大家的话,“皇帝有些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说的话是真的)

5、皇帝明知道什么也没穿,却仍“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是什么描写?写出了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神态描写。虚伪,愚蠢,骄横,自欺欺人,昏庸。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和权威

6、小孩子为什么能说出事情的真相?

因为小孩子无私无畏,天真真诚

7、文章最后要一个小孩子说出事情的真相,目的是什么?

《郭沫若诗两首》

主备: 副备: 评审: 时间:

学习准备:

1 笼 人 糊 星

2、文学常识填空:《天上的街市》和《静夜思》的作者是 著名的 、 ,代表作有《 》《 》等。

3、《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在1920年10月创作的,时值“五四”运动的退潮期。当时郭沫若曾两度从日本回到中国,他接触到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现实社会,看到了人民的苦难,对祖国美好的憧憬归于破灭,陷入“深深的苦闷”之中,但他并不因此消沉,仍执著地追求着光明和理想。《天上的街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他在苦闷彷徨中,抨击现实,憧憬未来。

学习目标:

1、 注意朗读节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 学习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3、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4、 领会诗人执著追求光明和理想的高尚情怀。

学习提示:

一、自主学习

1、 有感情地朗读并划分节奏。

2、

3、 全诗共四小节,哪些写实的?写了什么?哪些是写想象的?想象了哪些事物?

4、 梳理结构。(按内容划分)

二、合作交流

(一) 赏析第一小节

1、“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2、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3、这节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特征。(联想就是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关系或具有相似关系。)

(二)赏析第二小节。(提示: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1、作者描绘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表现在哪?

2、作者极尽想像来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找出来加以体会)

3、作者这样写流露出这样的感情?

(三)赏析第三小节。

1、诗人运用丰富的想像,在第三小节中描写了什么?

2、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何不同/

3\、诗人这样想像合理吗?他为什么要这样改造?

(四)赏析第四小节。

1、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2、哪个量词用得好?(找出加以分析)

学习小结:

本诗运用联想和想像描绘了一幅自由美好的幸福生活,反衬旧中国人民生活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夯实基础

一.解词:

1、 缥缈: 2、陈列:

3、定然: 4、珍奇:

二、1,《天上的街市》作者是 ,诗人, ,代表诗集有《 》《 》 本诗借助新奇的 和 ,描绘出令人神往的仙境,寄托 。

2.月光淡淡, 。白云团团 , 3,怕会有蛟人在岸, 。

4 、我想那飘渺的空中, 。街市上 , 定然是 。我想他们此刻, 。不信,

是 三. 能力提升:

自学《静夜》 自读提示:

(1)、第一小节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景?有何特点?

(2)、概括第二幅画面,

(3)、点睛之笔是哪句?作者借用典故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4)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不同?

拓展延伸:

七年级上语文 羚羊木雕

一、生字解词。

二、课文分析。

三、本文以 为线索。按照 展开故事情节。其中 属于插叙部分 。 四、插叙的作用:起到补充故事情节、衬托的作用。一是:说明“我”和万芳之间的真挚友情;二是: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伤害了孩子间的感情;三是:将故事情节集中在一天的时间里,是故事情节集中、紧凑。

五、回答问题

1、文中取回木雕 一节对“我” 的刻画细腻感人,是从哪几方面体现的?分别举例说一说。(语言、动作、心理、景物)作用:我被逼无奈、矛盾、痛苦

2、在对待“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这件事上,妈妈、爸爸、奶奶三个人的语言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妈妈:重财轻义,态度强硬。

爸爸:语气冷漠,重财轻义 。

奶奶:认为要回来不好,重义轻财。

3、“他们不知道万芳是多么仗义的好朋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要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你揣摩一下奶奶为什么欲言又止?

5、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插叙部分的内容。

6、本文作者 ,体裁 ,反映了当代家庭孩子钰父母之间的矛盾。 思考题:

7、你感觉作者对文中之事的感情倾向是什么?

倾向于我,理由一、从结尾处“这能全怪我吗?” 这句看出,作者认为这件事不怪我,我是被逼的,作者认为父母应该理解孩子;二、作者借“奶奶”之口,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表达了作者不赞同父母的做法。

8、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事情的发生

答案:当初父母如果告知孩子木雕的贵重,并叮嘱女儿要好好保管,女儿就不会送人了。

9、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了,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妈妈应该委婉地和万芳的妈妈说这件事,让万芳的妈妈不要责怪万芳,好好和万芳说,万芳会主动把木雕还回来的,也不至于伤害孩子间的感情。

风 筝

一、生字:

二、文学常识:《风筝》选自 集《 》,《风筝》体裁 。

三、课文分析;

(一)、(1)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二)、(2— 11)、以饱含哀伤的笔调,回忆了自己毁坏弟弟风筝一事。

(三)、(12)、以环境描写结束,衬托“我”的自责之情。

四、阅读分析。

1、概括第一段内容。作者为什么看到风筝感到“惊异”和“悲哀”?

2、第一段与第二段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环境?

3、为什么说“久经逝去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4、概括第三段内容。

5、我与弟弟对待风筝的态度有何不同? 为什么?对弟弟主要用了 和 描写,这一段表达的情感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态度:弟弟: 我:

因为:

表达的情感是:

作用是:

6、作者当年不许弟弟放风筝的原因是什么?

7、多年之后要讨弟弟的宽恕的原因是什么?

8、作者身上什么精神值得你学习?

9、概括第四段内容:

10、第四段作者对弟弟主要抓住了 描写和 描写,写出了弟弟的 和 抓住了我的 描写来表现我的粗暴和狂怒,运用了那些动词?。抓住了我的神态描写突出了我的 。

11、阅读第五段,找出本文主旨句。反映了什么主题?

12、怎样理解“不幸”?

13、“惩罚”指什么?

14、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15、精神的虐杀的“那一幕”指哪一幕?

16、“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成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了下去。”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7、我还能希求什么呢/、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17最后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9、弟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0、我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皇帝的新装

一、阅读课文第一----------四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段运用了修辞方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皇帝是个怎样的人?昏庸、荒唐、骄奢淫逸、爱慕虚荣、无能、不称职。

2、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为下文骗子愚弄皇帝埋下伏笔。)

3、用“既不、、、、、、也不、、、、、、也不、、、、、、除非、、、、、、”造句。

4、第一段从哪几方面写了皇帝爱新装成癖的特点。

二、阅读5----12段,老大臣看新装。

1、皇帝想看看新衣服织得怎样了,但又不敢亲自去看,这时作者着重刻画他的心理,这些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皇帝是一个自信又心虚,愚蠢又狡猾的人)

2、皇帝派第一个老大臣去看布料,是根据老大臣的什么特点?理智、诚实。

3、如何理解“诚实”一词?

4、老大臣的行为符合皇帝的判断?为什么?

5、如何理解“可怜的老大臣、、、、”中的“可怜”一词,(本来没有东西,却偏要让他看出来)

6、“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中的“这一点”指什么?用原文回答(我是愚蠢的)

三、阅读18----23段、回答下列问题。

1、18段写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2、这几段的中心人物是谁?对他主要进行了什么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两位“诚实”的官员没有看见布料,为什么不把实情说出来?

4、21段是对皇帝的什么描写?这里“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是两个什么句式?这两个句子既写出了皇帝的 又写出了皇帝 的性格特点

5、“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一句写出了皇帝的心情

6、皇帝虽然什么也没看见,但他却说:“真是美极了”,“我十分满意”,说明了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从选文可以看出皇帝和大臣们是怎样的人?

四、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这篇童话的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皇帝、大臣们的贪婪,愚蠢,昏庸,腐朽的本质,歌颂了儿童的天真无邪。

2、文中骗子的骗术之所以能成功,关键是他们说的哪句话起作用?

3、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衣面前,从皇帝到大臣到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4、为什么听了大家的话,“皇帝有些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说的话是真的)

5、皇帝明知道什么也没穿,却仍“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是什么描写?写出了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神态描写。虚伪,愚蠢,骄横,自欺欺人,昏庸。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和权威

6、小孩子为什么能说出事情的真相?

因为小孩子无私无畏,天真真诚

7、文章最后要一个小孩子说出事情的真相,目的是什么?

《郭沫若诗两首》

主备: 副备: 评审: 时间:

学习准备:

1 笼 人 糊 星

2、文学常识填空:《天上的街市》和《静夜思》的作者是 著名的 、 ,代表作有《 》《 》等。

3、《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在1920年10月创作的,时值“五四”运动的退潮期。当时郭沫若曾两度从日本回到中国,他接触到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现实社会,看到了人民的苦难,对祖国美好的憧憬归于破灭,陷入“深深的苦闷”之中,但他并不因此消沉,仍执著地追求着光明和理想。《天上的街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他在苦闷彷徨中,抨击现实,憧憬未来。

学习目标:

1、 注意朗读节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 学习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3、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4、 领会诗人执著追求光明和理想的高尚情怀。

学习提示:

一、自主学习

1、 有感情地朗读并划分节奏。

2、

3、 全诗共四小节,哪些写实的?写了什么?哪些是写想象的?想象了哪些事物?

4、 梳理结构。(按内容划分)

二、合作交流

(一) 赏析第一小节

1、“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2、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3、这节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特征。(联想就是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关系或具有相似关系。)

(二)赏析第二小节。(提示: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1、作者描绘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表现在哪?

2、作者极尽想像来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找出来加以体会)

3、作者这样写流露出这样的感情?

(三)赏析第三小节。

1、诗人运用丰富的想像,在第三小节中描写了什么?

2、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何不同/

3\、诗人这样想像合理吗?他为什么要这样改造?

(四)赏析第四小节。

1、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2、哪个量词用得好?(找出加以分析)

学习小结:

本诗运用联想和想像描绘了一幅自由美好的幸福生活,反衬旧中国人民生活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夯实基础

一.解词:

1、 缥缈: 2、陈列:

3、定然: 4、珍奇:

二、1,《天上的街市》作者是 ,诗人, ,代表诗集有《 》《 》 本诗借助新奇的 和 ,描绘出令人神往的仙境,寄托 。

2.月光淡淡, 。白云团团 , 3,怕会有蛟人在岸, 。

4 、我想那飘渺的空中, 。街市上 , 定然是 。我想他们此刻, 。不信,

是 三. 能力提升:

自学《静夜》 自读提示:

(1)、第一小节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景?有何特点?

(2)、概括第二幅画面,

(3)、点睛之笔是哪句?作者借用典故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4)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不同?

拓展延伸:


相关文章

  • [北大绿卡]七年级语文上册 3[羚羊木雕]课时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
  • 3<羚羊木雕>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5分) 犄( )角 怦( ) 藏( )刀 脸颊( ) 攥( )着 2.下列括号中的句子是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3分) A.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qu ...查看


  • 七年级语文课件羚羊木雕教学反思
  • 七年级语文课件<羚羊木雕>教学反思 [ 2007-7-14 12:36:00 | By: 海天 ] <羚羊木雕>这篇课文说的是"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自己最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现后逼"我& ...查看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训练附答案(人教)
  • 第一课 散步 散步课内阅读附答案 散步选段阅读 第二课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散文阅读附答案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小学五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第三课 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选段阅读 羚羊木雕节选(1-16?24- ...查看


  •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2
  • 人教七年级上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徐巧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教学过程: ...查看


  • 羚羊木雕1
  • 神木县尔林兔初级中学 师生共用教(学)案 年级:七 科目:语文 时 间 2015/9/7 主备:倩娜 参与: 艳妮 审核: 教学内容 羚羊木雕 1 看它会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启示? 二.预习导学 1.作者 张之路,1945 年生,山东诸城人. ...查看


  •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 第一讲现代文 一.字词扫描 1.会读会写 第21课 筝(zhēng) 秃(tū) 蟹(xiè) 蕾(lěi) 堕(duò) 丫杈(yā chà) 寂寞(jì mò) 憔悴(qiáo cu ...查看


  • 羚羊木雕教学反思2
  • 学生--课堂的真正主人 --<羚羊木雕>教学反思 单位:合水桥中学 作者:李菊红 摘要: 1.教学效果的反思: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2.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羚羊木雕> 教学反思 ...查看


  •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单元
  •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复习 一:字词 第1课 散步 信服xìnfú:相信, 佩服 嫩芽nân:初生而柔弱的芽苗 分歧fēn qí:差别:不相一致的地方 取决qǔ juã:由某人.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 拆散chāi sàn:使家庭.集体的 ...查看


  • 6年级语文导学案,却封皮
  • <羚羊木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2.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建立理解和信任的关系. 学习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2.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建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