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及气温的变化

第8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及气温的变化

【考纲导学】

【知识梳理】

一、 大气的组成

2、大气含量的变化及影响

(1)水汽

聚落 季节 纬度 海陆

(2)固体杂质

聚落 季节 海陆

(3)CO2

聚落 季节 昼夜 天气

影响因素:

【例题1】读某测站测定的大气中CO2浓度变化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气中CO2的浓度是逐

年 的,这是因为:

①:②:(2)C02的浓度在一年内的周期变化季高, 季低,这是因为(3)C02具有温室效应,是因为:

(4)全球变暖会对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经济发生的重

大影响 ①:

②:

3、臭氧问题

(1)集中的区域

(2)对人类的影响

(3)变化、原因及影响

变化: 变化原因: 影响:(4)时空差异

大气层次:

纬度:

季节:

【例题2】读右图回答:

(1).就纬度而言,图中臭氧总量的极小值出现

在:

(2).就季节而言,图中南北半球臭氧含量的极

大值均出现在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大气分层及特点(右图)

2、详细解读对流层

(1)厚度不均及原因:

A、纬度差异及原因:

B、厚度的季节变化及原因:

(2)质量不均及原因:

(3)温度不均及原因:

(4)运动规律及原因:

(5)天气现象及原因:

3、对流层的逆温现象

(1)概念: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是某一高度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叫逆温。

两种情况:①气温上升;②垂直递减率小于—0.6°C/100米。

(2)逆温产生的原因

①、辐射逆温:

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

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

温愈少,因而自下而上的形成。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

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相反。

②、地形逆温

常发生在盆地或山谷。由于山坡散热快,夜晚,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至谷底,谷

底原来的较暖的空气被抬升,形成逆温现象。如洛杉矶三面环山,每年有二百多天逆温现

象。

③、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

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

地表面的温差决定。温差大,逆温越强。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

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逆温。

④、锋面逆温

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 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

区锋面。暖空气在锋面之上, 冷空气在锋面下面。若冷暖温差大,可能出现逆温。

(3)逆温的利与弊

①、利:A、抑制沙尘暴的发生(沙尘暴的条件: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B、对飞机的高空飞行有利—飞机没有颠簸(低空不利)。

②、弊:对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扩散有影响,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的扩

散,利于雾的形成,使大气污染更加严重。

【能力提升题】

1.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图,

回答(1)——(2)题。

(1).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2.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对比3000、5000高空的理论温度与实际温度)

2.图是“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和“该城市冬季近地面层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

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计划

新建以煤为燃料

的火力发电厂,最

合适的厂址应布

局在城市的 方向。

(2).(100米)。

3.读右图

(1A. 8时~16时3OC.16 时30(2A.500米 B.100米 C.350米 D.150米

4.读右图

(1).图中①②③发生逆温层的是:判断理由:(2).这里工业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烟雾事件,请

分析原因

(提示:污染源,逆温层出现,盆地地形)

三、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地面与大气三者的热量转换(见右下图)

(1).太阳辐射(右上图):

①、波长与能量分配:②、地球的主要热源:③、地表的时空差异:④、影响因素:

(2) 地面辐射:

①、地面的直接热源:

②、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见下图)

A、纬度因素:___

B、下垫面因素:影响___ 和___ C、天气因素:

(3)大气辐射及大气逆辐射

①、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②、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主要表现为:

【表1:大气层的吸收情况】

【探究】为什么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

(2)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①、太阳高度分析:

②、天气分析: ③、地势分析:

3.大气的保温作用

(1)保温原理。

(2)保温效果:若无大气的保温作用,地表温度为—23度,而实际上为15度,故提高了38度。

【例题3】回答下列问题:

①、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②、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的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明显?

地球: 月球: ③、在晚秋和寒冬早春,为什么霜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④、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全球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例题4】下面甲、乙两图为我国不同的两地太阳辐射图

,图中虚线曲线为到达地面的实际太阳辐射。

(1)甲、乙两地区可能是我国的

A.甲为海口市,乙为呼和浩特市B.甲为拉萨市,乙为重庆市

C.甲为北京市,乙为银川市D.甲为漠河市,乙为昆明市

(2)造成乙地区实际太阳辐射比甲

地区少的原因是

【例题5

】读下图回答

原因

(4)根据对流层大气的垂直变化规律,拉萨的气温要比杭洲低 度,但实际上拉萨

气温比计算的要 ,原因:

②、等高不等温。图2中等温线分别是16°、13°、10°,丙丁两点,高度 米,

温度:

结论: ③、等温不等高.乙C两点,高度分别为: , 温度 结论;

(3)、逆温层现象 (前面已讲)

2.气温的时间变化----日变化

(1).因果关系(右图所示)

(2).气温的日变化

日出 12点 13点 14点 日落 日出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大气温度:【例题6】读右图

①甲乙丙三条线分别代表:②A、B两个交点的含义 地面热量的收支平衡点 (3).日变化的时空差异

高纬大于低纬陆地大于海洋 太阳辐射转化为温度大气条件温度对比

夏季大于冬季晴天大于阴天

【练习】

第1:右图表示不同地物辐射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状况。回答

(1).曲线①—④代表的地物分别可能是

A.沙地、湖泊、林地、草地 B.沙地、草地、林地、湖泊

C.草地、沙地、湖泊、林地 D.草地、林地、沙地、湖泊

(2).图中显示

A.日出前各地物间的温差最大 B.日落后地物①的降温速度最快

C.地物③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最低 D.地物④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早于其他地物

第2:图甲、图乙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

温度生活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为

℃,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 ℃。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

较 , 风速日变化幅度

较 。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 ,

风速比荒漠 。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 ,风速比荒漠 。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 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 风速。可

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3.气温的年较差

(1).南北半球极值的时间差异

(2).海陆极值的时间差异

(3).纬度差异:

【例题7】:下图为沿100°E经线各纬度气温年较差(多年平均状况)分布图, (1)一般来说,气温年较差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其形成原因是:(2)A、B比较,气温年较差 较大,原因是

(3)90°S比90°N气温年较差大,主要因为:

【例题8】:读“沿北纬50度全球气温年较差变化示意图”

(1)简述沿北纬50度线全球气温年较差变化的特征。

(2)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 AB段气温年较差变化大的主要原因: 位于太平洋与

北美大陆的过渡区,海陆对比显著 ; 北美西部高大的山脉阻挡了海洋气流的深入,使北美大陆内部大陆性

增强,气温年较差增大

C地气温年较差小的主要原因: 西临大西洋,海水热容

量大; 西风与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夏季不热,冬季

不冷,气温年较差小

图中D处是全球水稻种植的最北点,扼要说明该地发展水稻种植主要自然区位因素

【例题9】:右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1)A地比图中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 (大、小),其影响

因素是

(2)分析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主要原因。

(3)我国各地气温年较差的大致分布规律是:

4.气温的纬度变化

基本原理

太阳高度与气温关系 等温线与纬线的关系

纬度高低与气温关系 半球判断

5.等温线的读法 (1)、读数字 线上的点 ,线间的点

两条线之间还有一个闭合圈,圈内的值:

【例题1】读“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

(1).仅从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看,①等温线的数值可能为:

(2).南极洲的等温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3).南极大陆周围海冰覆盖面积年变化很大,冰覆盖面积最大的月

份 月

(4).②地与③地之间的温差T范围为【例题2】:读图我国某地平均气温等温线图,完成

(1),甲乙两地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A.山地、盆地 B.盆地、山地 C.河谷、山地 D.山地、高原

(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000m一1667m B.1333m--2000m

C.1333m--1667m D.1667m--2000m

(3).丙地的气温可能是:

A.2°E B.4°C C.

(2)、读走向

基本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从低纬向高纬度递减,南北变化。越与纬线平行,纬度因素

影响越大;

变化走向:与海岸平行 与山脉平行 成闭合状

(3)、读弯曲

①、越平直,说明其它因素对太阳辐射因素干扰越小,纬线方向差异越小;越弯曲,说明

其它因素对太阳辐射因素干扰越大,纬线方向差异越大。

②、弯曲方向的三种表示:用A说明

高低纬表示高低温表示南北表示③、两种变化

④、一个规律 ⑤、三种判断方法

A、纬线交点法

B、凸向法

C、直射点法:

⑥、引起弯曲的原因

A、海陆弯曲

(A)原因

(C)记住要点: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 B、地形弯曲: 高原山地使气温 ,等温线向 弯

盆地使气温 ,等温线向 弯;

C、洋流弯曲

寒流使气温 ,等温线向 弯

暖流使气温 ,等温线向 弯

【例题3】:读某地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

(1).造成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海陆分布,纬度位臵 B.太阳辐射,地形

C.大气环流,下垫面 D.洋流,地形

(2).图中M、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为

A.700km B.550km C.1100km D.850km

⑦、南北半球的曲直差异及原因 南半球平直:海洋广阔,海陆差异小;北半球弯曲:海陆相间,海陆热力差异大。

题5:读右图

1.这是南美洲 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2.简述①处等温线密集的主要原因。 3.简述②处等温线向南凸出的主要原因。

4.简述③处等温线向南凸出的主要原因。 题6:读北美0 C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什么季节的气温分布示意图?等温线发生弯曲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 冬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请从高到低排列O、P、Q三地气温顺序? O ﹥Q ﹥ P

(3)请分析O、P、Q三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O地位于40—60大陆西岸,

受西风影响且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气温高;

Q 地位于40—60大陆东岸,但有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气温较P高;

P地位于大陆中部的平原地带,受高纬寒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温低

④ 读稀密 越稀: 越密

【后记】

第8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及气温的变化

【考纲导学】

【知识梳理】

一、 大气的组成

2、大气含量的变化及影响

(1)水汽

聚落 季节 纬度 海陆

(2)固体杂质

聚落 季节 海陆

(3)CO2

聚落 季节 昼夜 天气

影响因素:

【例题1】读某测站测定的大气中CO2浓度变化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气中CO2的浓度是逐

年 的,这是因为:

①:②:(2)C02的浓度在一年内的周期变化季高, 季低,这是因为(3)C02具有温室效应,是因为:

(4)全球变暖会对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经济发生的重

大影响 ①:

②:

3、臭氧问题

(1)集中的区域

(2)对人类的影响

(3)变化、原因及影响

变化: 变化原因: 影响:(4)时空差异

大气层次:

纬度:

季节:

【例题2】读右图回答:

(1).就纬度而言,图中臭氧总量的极小值出现

在:

(2).就季节而言,图中南北半球臭氧含量的极

大值均出现在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大气分层及特点(右图)

2、详细解读对流层

(1)厚度不均及原因:

A、纬度差异及原因:

B、厚度的季节变化及原因:

(2)质量不均及原因:

(3)温度不均及原因:

(4)运动规律及原因:

(5)天气现象及原因:

3、对流层的逆温现象

(1)概念: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是某一高度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叫逆温。

两种情况:①气温上升;②垂直递减率小于—0.6°C/100米。

(2)逆温产生的原因

①、辐射逆温:

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

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

温愈少,因而自下而上的形成。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

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相反。

②、地形逆温

常发生在盆地或山谷。由于山坡散热快,夜晚,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至谷底,谷

底原来的较暖的空气被抬升,形成逆温现象。如洛杉矶三面环山,每年有二百多天逆温现

象。

③、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

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

地表面的温差决定。温差大,逆温越强。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

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逆温。

④、锋面逆温

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 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

区锋面。暖空气在锋面之上, 冷空气在锋面下面。若冷暖温差大,可能出现逆温。

(3)逆温的利与弊

①、利:A、抑制沙尘暴的发生(沙尘暴的条件: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B、对飞机的高空飞行有利—飞机没有颠簸(低空不利)。

②、弊:对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扩散有影响,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的扩

散,利于雾的形成,使大气污染更加严重。

【能力提升题】

1.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图,

回答(1)——(2)题。

(1).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2.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对比3000、5000高空的理论温度与实际温度)

2.图是“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和“该城市冬季近地面层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

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计划

新建以煤为燃料

的火力发电厂,最

合适的厂址应布

局在城市的 方向。

(2).(100米)。

3.读右图

(1A. 8时~16时3OC.16 时30(2A.500米 B.100米 C.350米 D.150米

4.读右图

(1).图中①②③发生逆温层的是:判断理由:(2).这里工业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烟雾事件,请

分析原因

(提示:污染源,逆温层出现,盆地地形)

三、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地面与大气三者的热量转换(见右下图)

(1).太阳辐射(右上图):

①、波长与能量分配:②、地球的主要热源:③、地表的时空差异:④、影响因素:

(2) 地面辐射:

①、地面的直接热源:

②、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见下图)

A、纬度因素:___

B、下垫面因素:影响___ 和___ C、天气因素:

(3)大气辐射及大气逆辐射

①、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②、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主要表现为:

【表1:大气层的吸收情况】

【探究】为什么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

(2)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①、太阳高度分析:

②、天气分析: ③、地势分析:

3.大气的保温作用

(1)保温原理。

(2)保温效果:若无大气的保温作用,地表温度为—23度,而实际上为15度,故提高了38度。

【例题3】回答下列问题:

①、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②、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的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明显?

地球: 月球: ③、在晚秋和寒冬早春,为什么霜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④、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全球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例题4】下面甲、乙两图为我国不同的两地太阳辐射图

,图中虚线曲线为到达地面的实际太阳辐射。

(1)甲、乙两地区可能是我国的

A.甲为海口市,乙为呼和浩特市B.甲为拉萨市,乙为重庆市

C.甲为北京市,乙为银川市D.甲为漠河市,乙为昆明市

(2)造成乙地区实际太阳辐射比甲

地区少的原因是

【例题5

】读下图回答

原因

(4)根据对流层大气的垂直变化规律,拉萨的气温要比杭洲低 度,但实际上拉萨

气温比计算的要 ,原因:

②、等高不等温。图2中等温线分别是16°、13°、10°,丙丁两点,高度 米,

温度:

结论: ③、等温不等高.乙C两点,高度分别为: , 温度 结论;

(3)、逆温层现象 (前面已讲)

2.气温的时间变化----日变化

(1).因果关系(右图所示)

(2).气温的日变化

日出 12点 13点 14点 日落 日出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大气温度:【例题6】读右图

①甲乙丙三条线分别代表:②A、B两个交点的含义 地面热量的收支平衡点 (3).日变化的时空差异

高纬大于低纬陆地大于海洋 太阳辐射转化为温度大气条件温度对比

夏季大于冬季晴天大于阴天

【练习】

第1:右图表示不同地物辐射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状况。回答

(1).曲线①—④代表的地物分别可能是

A.沙地、湖泊、林地、草地 B.沙地、草地、林地、湖泊

C.草地、沙地、湖泊、林地 D.草地、林地、沙地、湖泊

(2).图中显示

A.日出前各地物间的温差最大 B.日落后地物①的降温速度最快

C.地物③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最低 D.地物④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早于其他地物

第2:图甲、图乙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

温度生活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为

℃,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 ℃。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

较 , 风速日变化幅度

较 。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 ,

风速比荒漠 。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 ,风速比荒漠 。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 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 风速。可

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3.气温的年较差

(1).南北半球极值的时间差异

(2).海陆极值的时间差异

(3).纬度差异:

【例题7】:下图为沿100°E经线各纬度气温年较差(多年平均状况)分布图, (1)一般来说,气温年较差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其形成原因是:(2)A、B比较,气温年较差 较大,原因是

(3)90°S比90°N气温年较差大,主要因为:

【例题8】:读“沿北纬50度全球气温年较差变化示意图”

(1)简述沿北纬50度线全球气温年较差变化的特征。

(2)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 AB段气温年较差变化大的主要原因: 位于太平洋与

北美大陆的过渡区,海陆对比显著 ; 北美西部高大的山脉阻挡了海洋气流的深入,使北美大陆内部大陆性

增强,气温年较差增大

C地气温年较差小的主要原因: 西临大西洋,海水热容

量大; 西风与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夏季不热,冬季

不冷,气温年较差小

图中D处是全球水稻种植的最北点,扼要说明该地发展水稻种植主要自然区位因素

【例题9】:右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1)A地比图中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 (大、小),其影响

因素是

(2)分析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主要原因。

(3)我国各地气温年较差的大致分布规律是:

4.气温的纬度变化

基本原理

太阳高度与气温关系 等温线与纬线的关系

纬度高低与气温关系 半球判断

5.等温线的读法 (1)、读数字 线上的点 ,线间的点

两条线之间还有一个闭合圈,圈内的值:

【例题1】读“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

(1).仅从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看,①等温线的数值可能为:

(2).南极洲的等温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3).南极大陆周围海冰覆盖面积年变化很大,冰覆盖面积最大的月

份 月

(4).②地与③地之间的温差T范围为【例题2】:读图我国某地平均气温等温线图,完成

(1),甲乙两地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A.山地、盆地 B.盆地、山地 C.河谷、山地 D.山地、高原

(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000m一1667m B.1333m--2000m

C.1333m--1667m D.1667m--2000m

(3).丙地的气温可能是:

A.2°E B.4°C C.

(2)、读走向

基本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从低纬向高纬度递减,南北变化。越与纬线平行,纬度因素

影响越大;

变化走向:与海岸平行 与山脉平行 成闭合状

(3)、读弯曲

①、越平直,说明其它因素对太阳辐射因素干扰越小,纬线方向差异越小;越弯曲,说明

其它因素对太阳辐射因素干扰越大,纬线方向差异越大。

②、弯曲方向的三种表示:用A说明

高低纬表示高低温表示南北表示③、两种变化

④、一个规律 ⑤、三种判断方法

A、纬线交点法

B、凸向法

C、直射点法:

⑥、引起弯曲的原因

A、海陆弯曲

(A)原因

(C)记住要点: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 B、地形弯曲: 高原山地使气温 ,等温线向 弯

盆地使气温 ,等温线向 弯;

C、洋流弯曲

寒流使气温 ,等温线向 弯

暖流使气温 ,等温线向 弯

【例题3】:读某地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

(1).造成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海陆分布,纬度位臵 B.太阳辐射,地形

C.大气环流,下垫面 D.洋流,地形

(2).图中M、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为

A.700km B.550km C.1100km D.850km

⑦、南北半球的曲直差异及原因 南半球平直:海洋广阔,海陆差异小;北半球弯曲:海陆相间,海陆热力差异大。

题5:读右图

1.这是南美洲 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2.简述①处等温线密集的主要原因。 3.简述②处等温线向南凸出的主要原因。

4.简述③处等温线向南凸出的主要原因。 题6:读北美0 C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什么季节的气温分布示意图?等温线发生弯曲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 冬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请从高到低排列O、P、Q三地气温顺序? O ﹥Q ﹥ P

(3)请分析O、P、Q三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O地位于40—60大陆西岸,

受西风影响且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气温高;

Q 地位于40—60大陆东岸,但有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气温较P高;

P地位于大陆中部的平原地带,受高纬寒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温低

④ 读稀密 越稀: 越密

【后记】


相关文章

  • 大气环境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 大气环境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案 学习目标: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明确各层的主要特征 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关系,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学习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 ...查看


  • 第二章第一节 大气层-教案
  • 大 气 层 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章 第1节 教材内容 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对流管实验装置,红墨水,酒精灯,火柴,卫生香等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本 ...查看


  •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教案
  •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大气组成及其主要成分的作用 2. 了解大气垂直分层及其各层特点 3. 理解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导致大气成分发生变化. 能力目标 1. 能用气温的垂直分布曲线说明大气的垂直分 ...查看


  • 大气环境教案 1
  • 2.3大气环境教案 高中第一册教案 加入时间:2006年10月26日17:39 第三节 大气环境(一) 一.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标准解读 本条以及后两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组成要素之一-- ...查看


  •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学案)
  •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 说出大气各垂直分层名称.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 识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并运用该知识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 运用图形分析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四种辐射之间的关系: ...查看


  • 大气的垂直分层
  • 第二章 第二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 (第1课时,共 1 课时) [学习目标] 命制:赵东 校对:杨玉章 审核:马慧娟 1. 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各层的气温变化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4. 了解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知识要点]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查看


  •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 [考纲要求] 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 主干知识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2.(1) (2)垂直分层: [温馨提示] 对流层的高度有纬度差异和季节变化,低纬度地区可达17-18 km,高纬度地区仅8-9 km:同一地区 ...查看


  • 热力环流说课稿 1
  • <热力环流>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本节课包括三部分知识,即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基础,掌握这部分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天气系统,气候的成因做好铺垫. ...查看


  •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姓名:王聪 学号:1426100023 专业:地理科学 时间:2015年11月13日 [摘要]"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中重要的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后面学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