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达翻译定义的误译与纠正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2卷第5期

双月刊2006年9月出版

奈达翻译定义的误译与纠正

方岳华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江苏南通226000)

摘要:奈达翻译定义自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一直被误译和误读。由于误译误导,中国读者将奈达翻

译理论奉为优于传统译论的新理论并掀起所谓的“等值”理论热。事实上,奈达并没有主张“等效”或“等值”翻最自然的对应信息。奈达的翻译原则为求似翻译原则,他要译,他主张的翻译原则是再现源语信息最接近的、

求在意义上和风格上都贴近原作。国内的译论界须重新审视对奈达翻译定义的研究。

・奈达;翻译定义;“等值”原则;“贴近”原则关键词:尤金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59(2006)05-0094-03

格上的对等。

以上译文至少有以下七处值得商榷:

㈠此译文问题很多,最大的问题是“用最切近,而奈达的原的、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文的意思是“再现与源语信息最接近的最自然的相当信息”。

怎样理解“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是译好此定义的关键。“equivalent”是名词,message”

其意义是“对等物”或“对应物”。“equivalentofthe的意义是“源语信息的对source-languagemessage”

,即与源语信息对等或对应的信息。等物或对应物”

“equivalent”不能译成“对等语”,可以译成“对应语”,但要看它所处的语境。例如,“Some或“相当的词”

可以译AmericanwordshavenoBritishequivalents”成“一些美国英语词在英国英语中没有相当的词”。中的“e-“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message”不能译成“对应语”或“相当的词”,更不能quivalent”

,因为它后面的限制语是“thesource-译成“对等语”,而不是“thesourcelanguage”。然languagemessage”

当今中国译论界,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名字如雷贯耳,其响亮程度不亚于严复。究其原因,是他的所谓“等值”翻译原则在我国产生了轰动效应。然而,作为世界著名的语言学家兼翻译理论家,奈达清楚地知道不同语言之间的形式差异和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差异造成了翻译中的许多不可译因“等值”翻译原则。素,因而不可能提出

奈达在TheTheoryandPracticeofTranslation

(1)中的翻译定义:Translatingconsistsinreproduc-inginthereceptorlanguage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message,firstintermsofmeaningandsecondlyintermsofstyle.

该定义中没有一点“等值”翻译的痕迹。定义自始至终无“等值”二词出现,也没有“对等”之义。

参考国内二十几种奈达关于翻译定义的译文都是误译。现将其中一种译文(其他译文与此译文大同小异)引用如下:

翻译是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的、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指语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

收稿日期:2006-07-26

作者简介:方岳华(1962-),男,湖南岳阳人,94

奈达翻译定义的误译与纠正

而有些译论家却将“equivalent”译成了“对等语”。这样的翻译,就产生了误解,读者会跟下文第3点所引用的引文一样理解,认为奈达的定义蕴含了等值标准的意义。更为严重的是,有些译论家将“reproduc-

器)奈达将翻译视为信息的接收和再现,“receptor是信息方面的专业术语,其义是接收信息language”

“接收语”符合奈达定义的原义,引申为的语言,译成

“译入语”失去了原文的部分意义。英语中有“recep-、“source-language”和“targetlanguage”、torlanguage”

两组相似的术语,它们分别属于两“sourcelanguage”

个不同系统的术语。前者属于信息方面的专业术语,后者是翻译学中的。“receptorlanguage”即“接收语”,意为接收信息的语言;“source-language”即“源语”,意为提供信息或发出信息的语言。“targetlanguage”,英语意义为“alanguageintowhichan-即“目的语”

;“sourcelan-otherlanguageistobetranslated”

即“出发语”,亦可译成“源语”,英语意义为“aguage”

ing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译成“用最切近的、最自然的对等languagemessage”

语再现原语的信息”。此译文给读者非常严重的误导。此译文言下之意是奈达主张翻译用最切近的对“对等语”理解为与“对等语翻译。退一步说,即使将

应语”同义,那么翻译也是用“对应语”翻译。在此译文的误导下,译论界许多人认为奈达的翻译原则是,翻译不仅要在译语中寻找顺乎自然的对等语,而且还要找到最切近的对等语。也就是说只能直译,不能意译。“goodclothes”只能译成“好的衣服”,不能译成也只能“衣冠楚楚”。“killtwobirdswithonestone”译成“用一块石头杀死两只鸟”,不能译成“一石二鸟”、“一箭双雕”或“一举两得”。

㈡“首先指语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奈达的原文根本没有要求这两方面的对等。“对等”是精确词,100%对100%才是对等。

㈢“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的、最自然的对等语”,此处的“对等语”是什么意思?原文中哪个英语单词可以译成“对等语”?译入语中存在一种“对等语”吗?英译汉时,汉语是译入语,汉语中的“对等语”是什么语呢?奈达的定义中没有“对等语”一词。另外译文中的“用”字在原文中体现在何处?这是误译,也是“等“奈达的定义增加值”翻译的来源。有译论家评论说:了‘信息’和‘对等’这样的概念,蕴含了翻译的‘等值“等值”标准’的意义”。其实,奈达的定义的原文没有和“对等”的意思。这是译文引起的误解。

㈣原文“reproducinginthereceptorlanguage

languagewhichistobetranslatedintoanotherlan-。奈达将信息系统的“源语”用“source-lan-guage”

表示,两个单词之间加了连字符号,而“sourceguage”

是翻译学中的“出发语”,两个单词之间没language”有连字符号。

㈥“最自然的对等语”

原文“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中的“natural”不能译成“最自然的”,source-language”

“natural”是原级形容词,不是最高级。

㈦“用最切近的、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对等语”。读者按照译者的理解,译入语中存在

不明白,既然存在对等语,为什么不用对等语去再现源语的信息而用最切近的对等语去再现源语的信息“等值”翻译原则相矛盾吗?用最呢?这不是与所谓的

切近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是达不到“等值”翻译的效果的。

“e-对奈达翻译定义的误译,关键问题是因对一词的误读而导致的。该词的误译可以从quivalent”

奈达与上海理工大学张经浩教授的通信中得到证实。2004年3月张教授特地写信给奈达,请他解释他的翻译定义中的术语equivalent的意义:

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中的“inthereceptorlanguage”的中文意义message”

,不是“在译入语中”。其中的“in”是是“用接收语”

“用”的意思,相当我们平时说的speakinEnglish或。“speakinwriteintheChineselanguage中的“in”

译成中文是“用英语说”,不是“在英语中English”

的中文译文是说”。“writeintheChineselanguage”“用中文写”,不是“在中文中写”。

㈤“thereceptorlanguage”译成“译入语”不妥。“receptor”的意思是:“anyof

DearDr.Nida,Yourdefinitionrunsas:

Translatingconsistsinreproducinginthere-ceptorlanguage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message,firstintermsofmeaningandsecondlyintermsofstyle.

Iunderstandyouasmeaningthatthetranslated

variousdevicesthat

(接收装置,感受receiveinformation,signals,etc.”

95

方岳华

versionshouldbesoclosetothesourceversionandreadsonaturallyinthereceptorlanguagethatbothofthemcanfunctionequivalentlyfirstintermsofthinkthatthereareinthereceptorlanguageexpres-sionsthatcanbeconsideredascounterpartsofthoseinthesourcelanguagewhenatranslatoristranslatingatext.

AmIright?Bestregards.ZhangJing-hao

奈达的回信肯定了张教授对equivalent的正确理解。他说:

是:(数量、价值、条件、情形等)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2]1241因此“对应”与“相当”同义。对“对地位相等。因此,“对等”与等”一词的解释是:等级、的定义是:在数目、程度等方面彼此完全相同。[3]306

对奈达翻译定义的误读和误译,在我国译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少人认为译作与原作内容能等值,形式也能等值。有人还出版了有关等值的理论专著,认为“等值的内涵是建立在思维和语言统一的基础之上的,不但包括作品的思想艺术内容的等值,而且也包括作品语言形式的等值。这就是说,不但要求译作与原作有相同的信息、相同的思想、相同的意境、相同的情调,而且要求有相同的言语节奏,相同的语言风格、相同的言语韵味、相同的言语美学价值。

“等效”或“等值”翻译。实际上,奈达并没有主张

他主张的翻译原则是再现源语信息最接近的、最自“贴近”翻译原则。奈达的然的对应信息,可以简称为

翻译原则为求似翻译原则,他要求在意义上和风格上都贴近原作。我国的译论界须重新审视对奈达翻译定义的研究。

同义。[1]270《应用汉语词典》(大字本)对“相等”meaningandsecondlyintermsofstyle.Youdon’t“相等”

DearMr.Zhang:

Youareentirelyrightaboutyourinterpretationofequivalence.Thankyouforcallingthistomyat-tention.

EugeneNida”

由以上通信可知,“equivalent”的词义是“对应”,译文与原文只能接近,不能对等,译文不是“对等”的功能与原文的功能的关系建立在译文与原文的关系上,因此译文的功能与原文的功能只能相当,不可能对等。据此,我将奈达的翻译定义试译如下:

(1)翻译是用接收语再现源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流畅的相当信息,以意义为先,风格为次。

(2)翻译是用接收语再现源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流畅的对应信息,以意义为先,风格为次。

[1]272

“对应”不同于“对等”。《现代汉语词典》对“对

参考文献:

[1]张经浩.谈谈我对奈达的认识[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

(6).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应用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

印书馆,2002.

作用、位置应”的解释是:一个系统中某一项在性质、或数量上跟另一系统中某一项相当。对“相当”的定义

责任编辑黄毓任

MisinterpretationandCorrectionofNida’sDefinitionofTranslating

FANGYue-hua

(ForeignLanguagesDepartment,Zilang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Nantong201600,China)

stranslationdefinitionhasbeenmisinterpretedandmisreadsincethebeginningof1980s.Misunder-Abstract:Nida’

standingsmisleadChinesereaderstobelievethatNida’s“equal-value”theoryissuperiortothetraditionaltheoriesandtakeitasthemainandleadingtranslationtheory.Asamatteroffact,DoctorEugeneA.Nidadoesnotagreewiththe

“equal-value”theoryatall.WhatMr.Nidapromotesmostofallisthetranslationprincipleofreproducinginthereceptor

language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message,firstintermsofmeaningandsecondlyintermsofstyle,whichcanbecalled“closenessprincipleoftranslation”inshort.Itemphasizes“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message,firstintermsofmeaningandsecondlyintermsofstyle”.ThisalsorequirestherestudyingofNida’stranslationdefinitionandtheoryinthefieldoftranslationofourcountry.

Keywords:Nida’sdefinitionoftranslating;value;closenessprinciple

96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2卷第5期

双月刊2006年9月出版

奈达翻译定义的误译与纠正

方岳华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江苏南通226000)

摘要:奈达翻译定义自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一直被误译和误读。由于误译误导,中国读者将奈达翻

译理论奉为优于传统译论的新理论并掀起所谓的“等值”理论热。事实上,奈达并没有主张“等效”或“等值”翻最自然的对应信息。奈达的翻译原则为求似翻译原则,他要译,他主张的翻译原则是再现源语信息最接近的、

求在意义上和风格上都贴近原作。国内的译论界须重新审视对奈达翻译定义的研究。

・奈达;翻译定义;“等值”原则;“贴近”原则关键词:尤金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59(2006)05-0094-03

格上的对等。

以上译文至少有以下七处值得商榷:

㈠此译文问题很多,最大的问题是“用最切近,而奈达的原的、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文的意思是“再现与源语信息最接近的最自然的相当信息”。

怎样理解“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是译好此定义的关键。“equivalent”是名词,message”

其意义是“对等物”或“对应物”。“equivalentofthe的意义是“源语信息的对source-languagemessage”

,即与源语信息对等或对应的信息。等物或对应物”

“equivalent”不能译成“对等语”,可以译成“对应语”,但要看它所处的语境。例如,“Some或“相当的词”

可以译AmericanwordshavenoBritishequivalents”成“一些美国英语词在英国英语中没有相当的词”。中的“e-“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message”不能译成“对应语”或“相当的词”,更不能quivalent”

,因为它后面的限制语是“thesource-译成“对等语”,而不是“thesourcelanguage”。然languagemessage”

当今中国译论界,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名字如雷贯耳,其响亮程度不亚于严复。究其原因,是他的所谓“等值”翻译原则在我国产生了轰动效应。然而,作为世界著名的语言学家兼翻译理论家,奈达清楚地知道不同语言之间的形式差异和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差异造成了翻译中的许多不可译因“等值”翻译原则。素,因而不可能提出

奈达在TheTheoryandPracticeofTranslation

(1)中的翻译定义:Translatingconsistsinreproduc-inginthereceptorlanguage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message,firstintermsofmeaningandsecondlyintermsofstyle.

该定义中没有一点“等值”翻译的痕迹。定义自始至终无“等值”二词出现,也没有“对等”之义。

参考国内二十几种奈达关于翻译定义的译文都是误译。现将其中一种译文(其他译文与此译文大同小异)引用如下:

翻译是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的、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指语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

收稿日期:2006-07-26

作者简介:方岳华(1962-),男,湖南岳阳人,94

奈达翻译定义的误译与纠正

而有些译论家却将“equivalent”译成了“对等语”。这样的翻译,就产生了误解,读者会跟下文第3点所引用的引文一样理解,认为奈达的定义蕴含了等值标准的意义。更为严重的是,有些译论家将“reproduc-

器)奈达将翻译视为信息的接收和再现,“receptor是信息方面的专业术语,其义是接收信息language”

“接收语”符合奈达定义的原义,引申为的语言,译成

“译入语”失去了原文的部分意义。英语中有“recep-、“source-language”和“targetlanguage”、torlanguage”

两组相似的术语,它们分别属于两“sourcelanguage”

个不同系统的术语。前者属于信息方面的专业术语,后者是翻译学中的。“receptorlanguage”即“接收语”,意为接收信息的语言;“source-language”即“源语”,意为提供信息或发出信息的语言。“targetlanguage”,英语意义为“alanguageintowhichan-即“目的语”

;“sourcelan-otherlanguageistobetranslated”

即“出发语”,亦可译成“源语”,英语意义为“aguage”

ing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译成“用最切近的、最自然的对等languagemessage”

语再现原语的信息”。此译文给读者非常严重的误导。此译文言下之意是奈达主张翻译用最切近的对“对等语”理解为与“对等语翻译。退一步说,即使将

应语”同义,那么翻译也是用“对应语”翻译。在此译文的误导下,译论界许多人认为奈达的翻译原则是,翻译不仅要在译语中寻找顺乎自然的对等语,而且还要找到最切近的对等语。也就是说只能直译,不能意译。“goodclothes”只能译成“好的衣服”,不能译成也只能“衣冠楚楚”。“killtwobirdswithonestone”译成“用一块石头杀死两只鸟”,不能译成“一石二鸟”、“一箭双雕”或“一举两得”。

㈡“首先指语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奈达的原文根本没有要求这两方面的对等。“对等”是精确词,100%对100%才是对等。

㈢“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的、最自然的对等语”,此处的“对等语”是什么意思?原文中哪个英语单词可以译成“对等语”?译入语中存在一种“对等语”吗?英译汉时,汉语是译入语,汉语中的“对等语”是什么语呢?奈达的定义中没有“对等语”一词。另外译文中的“用”字在原文中体现在何处?这是误译,也是“等“奈达的定义增加值”翻译的来源。有译论家评论说:了‘信息’和‘对等’这样的概念,蕴含了翻译的‘等值“等值”标准’的意义”。其实,奈达的定义的原文没有和“对等”的意思。这是译文引起的误解。

㈣原文“reproducinginthereceptorlanguage

languagewhichistobetranslatedintoanotherlan-。奈达将信息系统的“源语”用“source-lan-guage”

表示,两个单词之间加了连字符号,而“sourceguage”

是翻译学中的“出发语”,两个单词之间没language”有连字符号。

㈥“最自然的对等语”

原文“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中的“natural”不能译成“最自然的”,source-language”

“natural”是原级形容词,不是最高级。

㈦“用最切近的、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对等语”。读者按照译者的理解,译入语中存在

不明白,既然存在对等语,为什么不用对等语去再现源语的信息而用最切近的对等语去再现源语的信息“等值”翻译原则相矛盾吗?用最呢?这不是与所谓的

切近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是达不到“等值”翻译的效果的。

“e-对奈达翻译定义的误译,关键问题是因对一词的误读而导致的。该词的误译可以从quivalent”

奈达与上海理工大学张经浩教授的通信中得到证实。2004年3月张教授特地写信给奈达,请他解释他的翻译定义中的术语equivalent的意义:

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中的“inthereceptorlanguage”的中文意义message”

,不是“在译入语中”。其中的“in”是是“用接收语”

“用”的意思,相当我们平时说的speakinEnglish或。“speakinwriteintheChineselanguage中的“in”

译成中文是“用英语说”,不是“在英语中English”

的中文译文是说”。“writeintheChineselanguage”“用中文写”,不是“在中文中写”。

㈤“thereceptorlanguage”译成“译入语”不妥。“receptor”的意思是:“anyof

DearDr.Nida,Yourdefinitionrunsas:

Translatingconsistsinreproducinginthere-ceptorlanguage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message,firstintermsofmeaningandsecondlyintermsofstyle.

Iunderstandyouasmeaningthatthetranslated

variousdevicesthat

(接收装置,感受receiveinformation,signals,etc.”

95

方岳华

versionshouldbesoclosetothesourceversionandreadsonaturallyinthereceptorlanguagethatbothofthemcanfunctionequivalentlyfirstintermsofthinkthatthereareinthereceptorlanguageexpres-sionsthatcanbeconsideredascounterpartsofthoseinthesourcelanguagewhenatranslatoristranslatingatext.

AmIright?Bestregards.ZhangJing-hao

奈达的回信肯定了张教授对equivalent的正确理解。他说:

是:(数量、价值、条件、情形等)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2]1241因此“对应”与“相当”同义。对“对地位相等。因此,“对等”与等”一词的解释是:等级、的定义是:在数目、程度等方面彼此完全相同。[3]306

对奈达翻译定义的误读和误译,在我国译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少人认为译作与原作内容能等值,形式也能等值。有人还出版了有关等值的理论专著,认为“等值的内涵是建立在思维和语言统一的基础之上的,不但包括作品的思想艺术内容的等值,而且也包括作品语言形式的等值。这就是说,不但要求译作与原作有相同的信息、相同的思想、相同的意境、相同的情调,而且要求有相同的言语节奏,相同的语言风格、相同的言语韵味、相同的言语美学价值。

“等效”或“等值”翻译。实际上,奈达并没有主张

他主张的翻译原则是再现源语信息最接近的、最自“贴近”翻译原则。奈达的然的对应信息,可以简称为

翻译原则为求似翻译原则,他要求在意义上和风格上都贴近原作。我国的译论界须重新审视对奈达翻译定义的研究。

同义。[1]270《应用汉语词典》(大字本)对“相等”meaningandsecondlyintermsofstyle.Youdon’t“相等”

DearMr.Zhang:

Youareentirelyrightaboutyourinterpretationofequivalence.Thankyouforcallingthistomyat-tention.

EugeneNida”

由以上通信可知,“equivalent”的词义是“对应”,译文与原文只能接近,不能对等,译文不是“对等”的功能与原文的功能的关系建立在译文与原文的关系上,因此译文的功能与原文的功能只能相当,不可能对等。据此,我将奈达的翻译定义试译如下:

(1)翻译是用接收语再现源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流畅的相当信息,以意义为先,风格为次。

(2)翻译是用接收语再现源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流畅的对应信息,以意义为先,风格为次。

[1]272

“对应”不同于“对等”。《现代汉语词典》对“对

参考文献:

[1]张经浩.谈谈我对奈达的认识[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

(6).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应用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

印书馆,2002.

作用、位置应”的解释是:一个系统中某一项在性质、或数量上跟另一系统中某一项相当。对“相当”的定义

责任编辑黄毓任

MisinterpretationandCorrectionofNida’sDefinitionofTranslating

FANGYue-hua

(ForeignLanguagesDepartment,Zilang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Nantong201600,China)

stranslationdefinitionhasbeenmisinterpretedandmisreadsincethebeginningof1980s.Misunder-Abstract:Nida’

standingsmisleadChinesereaderstobelievethatNida’s“equal-value”theoryissuperiortothetraditionaltheoriesandtakeitasthemainandleadingtranslationtheory.Asamatteroffact,DoctorEugeneA.Nidadoesnotagreewiththe

“equal-value”theoryatall.WhatMr.Nidapromotesmostofallisthetranslationprincipleofreproducinginthereceptor

language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message,firstintermsofmeaningandsecondlyintermsofstyle,whichcanbecalled“closenessprincipleoftranslation”inshort.Itemphasizes“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message,firstintermsofmeaningandsecondlyintermsofstyle”.ThisalsorequirestherestudyingofNida’stranslationdefinitionandtheoryinthefieldoftranslationofourcountry.

Keywords:Nida’sdefinitionoftranslating;value;closenessprinciple

96


相关文章

  • (6)尤金.奈达简介
  • 尤金.奈达简介 尤金.奈达,在美国翻译理论界和语言学界均声名显赫,其翻译理论在西方国家声名远扬,他的一系列关于翻译的作品开启了现代翻译之先河.因此他也当之无愧的被公认为"翻译学的鼻祖.翻译学科的奠基人". 1943年,奈 ...查看


  • 英汉翻译中动态等值理论的研究
  • [语言文字] ·总第440期· 英汉翻译中动态等值理论的研究 □许长清 (鞍山市体育运动学校,辽宁 鞍山114003) 摘要:等值理论在英汉翻译中有着巨大的影响,也是翻译理论创立的一个核心问题,在译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从语言学.交际学.翻 ...查看


  • 奈达功能对等商务英语翻译论文
  • 浅谈奈达的功能对等与商务英语翻译 摘要:现在,商务英语已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语言交际工具.商务英语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翻译的关键就是领会并体现这些特点,实现语体对等. 关键词:功能对等:商务英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 ...查看


  • 奈达的翻译思想
  • 奈达翻译思想简介 摘要: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是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之一,被誉为"现代翻译理论之父".他的著作横跨45年,发表了40多部专著,250余篇论文.对大量翻译 ...查看


  • 功能对等理论
  •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人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为使源语和目的 ...查看


  • 翻译的定义及其出处
  • 翻译的定义及其出处 " 翻者,如翻锦绮,背面俱花,但其左右不同耳." --北宋赞宁<高僧传三集>卷三<译经篇.论>.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也指方言与民族共同语,方言与方 ...查看


  • 翻译中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 摘要: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作为方法论系统中重要的两类方法在社会学及各类人文学科中已被广泛应用.翻译研究者也应积极吸纳两类完善的方法体系帮助自己开展翻译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山西理工大学顾玉萍的一篇硕士毕业论文的考察,探讨其在翻译研究中的比重.体 ...查看


  • 翻译过程论
  • 作者:石高玉 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1年04期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 -3316(2000)04-0049-05 在以往的翻译理论研究中,大部分工作主要集中于翻译标准的探讨,"从严复的 ...查看


  •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
  • [摘要]传统的翻译方法相关论文只围绕直译与意译之争,而奈达从<圣经>翻译提出功能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从新的视角提出的新的翻译方法,它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有丰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