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与继续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明确了努力目标,规划了整体布局,规定了基本任务,对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三个总”的概括,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于全党全国人民更加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和要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产物。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我国的根本实际。而中国最大的“实际”、“国情”就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判断关系着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程度、发展水平的认识,关系着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关系着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采取的发展战略步骤。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体现着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上,将紧紧抓住这个最大的“实际”不动摇,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成为“五位一体”。从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部署,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四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为“五位一体”。体现着我们党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日益深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始终坚持、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发展总布局:
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发展布局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一大亮点。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健全的人民民主。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
成部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
(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推动
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五位一体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丰富和完善,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明确和重申了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一步扩展为五位一体。
中国共产党人深深扎根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我们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任务。完成这个总任务,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继承和发展。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自建立那天起就确立的雄心壮志,也是近代以来所有中华儿女的梦想。我们党确立的“三步走”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我们党的庄严使命、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我们国家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都集中于这个总任务、归结于这个总任务。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总任务,始终坚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八个基本要求”,一代一代锲而不舍地干下去,就一定能迎来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与继续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明确了努力目标,规划了整体布局,规定了基本任务,对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三个总”的概括,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于全党全国人民更加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和要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产物。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我国的根本实际。而中国最大的“实际”、“国情”就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判断关系着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程度、发展水平的认识,关系着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关系着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采取的发展战略步骤。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体现着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上,将紧紧抓住这个最大的“实际”不动摇,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成为“五位一体”。从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部署,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四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为“五位一体”。体现着我们党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日益深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始终坚持、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发展总布局:
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发展布局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一大亮点。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健全的人民民主。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
成部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
(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推动
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五位一体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丰富和完善,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明确和重申了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一步扩展为五位一体。
中国共产党人深深扎根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我们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任务。完成这个总任务,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继承和发展。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自建立那天起就确立的雄心壮志,也是近代以来所有中华儿女的梦想。我们党确立的“三步走”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我们党的庄严使命、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我们国家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都集中于这个总任务、归结于这个总任务。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总任务,始终坚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八个基本要求”,一代一代锲而不舍地干下去,就一定能迎来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