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记录说明
惠民县胡集镇第二中学数学课题组
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人的发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建模、解释、合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在作业中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对作业进行创新设计,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要求在作业过程中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发展,而不是在教师为其设计好的程序内被动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现代学习方式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心理学也研究表明: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在布臵作业时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尽量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作业。就像吃自助餐一样,这种作业在容量上考虑了学生的量力性和差异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能避免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消”的局面,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的目标。结合我校实际,在课题研究《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批改实效性策略研究》中,我们初一年级组实行如下分层的方法:
1、作业内容分层
根据教学目标将作业内容分为A 、B 、C 三类,具体要求:
①对后进生,侧重于例题所讲内容和例题相仿的基本题,即每次作业中的必做题,记为C 组。
②对中等生,侧重于例题及和例题相似的变式题,即自选题,记为B 组,但必须完成必做题。
③对优等生,侧重于应用基本知识的实际应用题及开发学生智力的拓展题,也是自选题,记为A 组,但也要完成必做题。
学生可以在完成必做题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做A 、B 哪一组的题目,作业要求态度端正、字迹清晰,书写工整。
为了防止有的同学图省事,每次都只挑C 组题目来做,根据学生的差异、平时的数学课堂表现及测试成绩大致把学生分成A 、B 、C 三组,其中A 组是学优生,基础扎实,乐于探究,对数学充满兴趣。B 组是中等生,有一定的数学素养,能按时完成老师布臵的作业,但很少有时间自己再去探究、拓展。C 组是学困生,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基础差,有的能听懂课,但是不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有的同学却是连小学的数学知识都没学明白的,中学数学对他们来讲已经是很难懂了,他们中好多已放弃了这门学科的学习。原则上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作业自主选择作业内容,但也要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2、作业评价
教师每次批改作业时,都应对每个学生的作业区别对待。对于优等生和学困生要用不同标准来评定等级。同时,对于优秀作业或进步
作业要及时给予一定的表扬,可以口头表扬、也可以写评语表扬,以此来激发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热情。为了调动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我们做如下规定:
(1)作业不认真,书写不整洁,出现的失误较多,有其中一条则记为“C ”。
(2)作业认真,书写整洁,步骤基本规范,有不影响结论的1-2处小错误,记为“B ”。
(3)作业认真,书写整洁,步骤基本规范,或有创新,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路,记为“A ”。
每周至少3次作业, 获1个A 得一颗珍珠,3颗珍珠升级为一颗红宝石,3颗红宝石升级为一颗钻石。一个月一汇总,按一颗珍珠1分,一颗红宝石3分,一颗钻石10分计算每位同学的得分,排名前十的属于钻石级的作业,名字要写在教室后面板报表扬栏中,享有级内作业展评权。11到20名的同学属于红宝石级的作业,享有班内作业展评权,21到25名的属于珍珠级的作业,享有组内作业展评权。另外还要设5名进步奖,要在班内点名表扬。在下一轮的PK 中同学们要再接再厉,取长补短,争取晋级。
3、作业情况的统计
作业的统计由数学教师委任A 、B 、C 三个小组的正、副小组长统计,数学科代表负责监督,协助学习委员完成作业级别鉴定,并在板报上书写同学的名字。数学课上,老师进行表扬。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记录说明
惠民县胡集镇第二中学数学课题组
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人的发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建模、解释、合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在作业中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对作业进行创新设计,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要求在作业过程中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发展,而不是在教师为其设计好的程序内被动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现代学习方式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心理学也研究表明: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在布臵作业时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尽量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作业。就像吃自助餐一样,这种作业在容量上考虑了学生的量力性和差异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能避免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消”的局面,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的目标。结合我校实际,在课题研究《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批改实效性策略研究》中,我们初一年级组实行如下分层的方法:
1、作业内容分层
根据教学目标将作业内容分为A 、B 、C 三类,具体要求:
①对后进生,侧重于例题所讲内容和例题相仿的基本题,即每次作业中的必做题,记为C 组。
②对中等生,侧重于例题及和例题相似的变式题,即自选题,记为B 组,但必须完成必做题。
③对优等生,侧重于应用基本知识的实际应用题及开发学生智力的拓展题,也是自选题,记为A 组,但也要完成必做题。
学生可以在完成必做题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做A 、B 哪一组的题目,作业要求态度端正、字迹清晰,书写工整。
为了防止有的同学图省事,每次都只挑C 组题目来做,根据学生的差异、平时的数学课堂表现及测试成绩大致把学生分成A 、B 、C 三组,其中A 组是学优生,基础扎实,乐于探究,对数学充满兴趣。B 组是中等生,有一定的数学素养,能按时完成老师布臵的作业,但很少有时间自己再去探究、拓展。C 组是学困生,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基础差,有的能听懂课,但是不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有的同学却是连小学的数学知识都没学明白的,中学数学对他们来讲已经是很难懂了,他们中好多已放弃了这门学科的学习。原则上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作业自主选择作业内容,但也要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2、作业评价
教师每次批改作业时,都应对每个学生的作业区别对待。对于优等生和学困生要用不同标准来评定等级。同时,对于优秀作业或进步
作业要及时给予一定的表扬,可以口头表扬、也可以写评语表扬,以此来激发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热情。为了调动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我们做如下规定:
(1)作业不认真,书写不整洁,出现的失误较多,有其中一条则记为“C ”。
(2)作业认真,书写整洁,步骤基本规范,有不影响结论的1-2处小错误,记为“B ”。
(3)作业认真,书写整洁,步骤基本规范,或有创新,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路,记为“A ”。
每周至少3次作业, 获1个A 得一颗珍珠,3颗珍珠升级为一颗红宝石,3颗红宝石升级为一颗钻石。一个月一汇总,按一颗珍珠1分,一颗红宝石3分,一颗钻石10分计算每位同学的得分,排名前十的属于钻石级的作业,名字要写在教室后面板报表扬栏中,享有级内作业展评权。11到20名的同学属于红宝石级的作业,享有班内作业展评权,21到25名的属于珍珠级的作业,享有组内作业展评权。另外还要设5名进步奖,要在班内点名表扬。在下一轮的PK 中同学们要再接再厉,取长补短,争取晋级。
3、作业情况的统计
作业的统计由数学教师委任A 、B 、C 三个小组的正、副小组长统计,数学科代表负责监督,协助学习委员完成作业级别鉴定,并在板报上书写同学的名字。数学课上,老师进行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