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6(双月刊)
2008年第2期
价值计量的现值和公允价值
谢诗芬
(湖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2)
=摘 要> 现值技术和公允价值会计是当前国际会计的两个前沿问题。文章评述了
国内外现值和公允价值的相关研究,剖析了现值和公允价值研究的难点,并论述了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关键词> 现值;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审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701(2008)02-0007-06
发生而改变和放慢采用公允价值、全力实现财务
会计概念框架最初演绎逻辑的进程和步伐。这
些都体现如下一些会计和审计文献中。
在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方面的重要文献
有:美国FASB(2000)的SFAC7(UsingCash
FlowInformationandPresentValueinAccounting
Measurements),IASC(2001)的5现值问题文稿6
(PresentValueIssuesPaper),英、加、澳等的相
关理论成果、FASB(2006)的SFAS157(Fair
ValueMeasurements)和IASC(2000)的5准则草
案和结论基础,金融工具和类似项目6(Draft
StandardandBasisforConclusions,FinancialIn-
strumentsandSimilarItems)等大量相关会计准
则(占准则总量的75%以上)。
在现值和公允价值审计方面的重要文献
有: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
2002)、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之审计准
则委员会(ASB,2002)、香港会计师公会(HK-
SA,2003)和加拿大审计与鉴证理事会
(CAASB,2003)均以5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
审计6(AuditingFairValueMeasurementsand
Disclosures)命名的审计准则等。除了以上的一一、引 言现值和公允价值是近年来国内外会计与审计界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其实质都是为了计量价值。价值是经济学的精髓,价值增值是管理学的永恒追求,与经济决策相关又可靠的价值计量始终是经管科学不可回避的难题。新的现值技术和公允价值会计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是会计学和审计学的两个国际前沿问题。公允价值是价值的直接计量(现值)和间接计量(历史或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短期可变现净值)的总称。当间接计量不存在、需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估计之、且社会诚信缺失时,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一直深受关注。二、国外现值和公允价值研究述评目前国际上现值计量技术已取得重要突破,公允价值会计国际惯例的研究和运用如火如荼。自2001年下半年起,国际会计审计职业界已陆续开始制定旨在对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提供一般性指导的审计准则。近年来的事实已证明,国际会计审计界丝毫没有因安然等事件的
=收稿日期> 2008-01-25
=作者简介> 谢诗芬,女,湖南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价值计量的现值和公允价值
21世纪会计问题专论
般性的指导外,AICPA在2002年还发布过一个
针对具体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成部分公
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审计的十分详细的工具包
(AToolkitforAuditors),它为帮助审计师在审
计与企业合并(对应于SFAS141)、商誉和无形
资产(对应于SFAS142)以及长期资产减损与处
置的会计处理(对应于SFAS144)等相关的公允
价值计量和披露时理解和应用审计准则提供了
指导。AICPA还制定了其审计准则SAS101的
补充指南,主要涉及具体资产、负债和权益项目
或交易的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CAASB
也已经批准了一个项目,在AICPA的上述两个
文件基础上进行审计技术研究以满足对具体公
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指南的需求。
总之,国外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审计文献
的研究内容主要侧重于:(1)公允价值的定义;
(2)确认、计量、报告和审计公允价值的原则和
方法;(3)某些领域(如金融工具、自创商誉、企
业合并、人力资本、股票期权等)中公允价值的
应用问题;(4)公允价值运用的可靠性及其实证
研究等。但国外对诸如公允价值的概念(包括
公允价值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公允价值的理论
渊源与理论基础、公允价值与财务会计概念框
架的关系等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得不够。这也许
应归咎于西方会计学界近40年重实证和方法
研究而轻规范和理论研究。但国内外实践已充
分证明,理论研究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方法和
实证研究的成败,必须充分重视,否则,容易被
一些表象所迷惑和导致一些无效研究。则和会计制度)中对公允价值和现值/先用后弃0(指部分取消公允价值)、/禁而又用0(指现值)、/用而无方0(公允价值和现值都是如此),使会计标准间相互矛盾、可操作性差¹。在来自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等的多重和巨大的压力下,2005年,我国以暴风骤雨之势出台了5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6,发布了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2006年2月15日,/以公允价值(含其难点现值)为最大亮点0的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隆重发布,我国终于迎来了/公允价值会计的春天0。/公允价值会计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在我国采用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是大势所趋0、/否认现值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环境实质上就是自我否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0、/会计造假与公允价值无必然联系0、/市场经济越发展,公允价值会计越重要0等观点已成共识。在21世纪的最初5年,国内一些文献的主要观点经受住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更代表了我国财务会计的未来。他们是裘宗舜(2001)、刘刚(2004)、黄学敏(2004)、陆建桥(2005)、谢[6-11]诗芬(2001,2004)等。而自2006年以来,专论或涉及现值和公允价值的国内专业文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数不胜数。2007年5月26日,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0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召开了/公允价值会计座谈会0,就公允价值会计的本质属性、发展演变、经济后果、实
施条件展开了讨论。
三、国内现值和公允价值研究进展
我国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介绍国外有关
研究成果。近十余年来,在现值和公允价值的
研究和运用上,一波三折,历经否定之否定的艰
辛和升华。我国会计学界的不少学者都曾倡导
顺应国际会计和经济发展大趋势,在我国会计
中采用现值和公允价值(葛家澍,1996;黄世忠,
1997;谢德仁,1997;邓传洲,1997;张为国、赵宇
[1-5]龙,2000)。
然而,1998年来,由于公允价值运用上的观
点分歧,造成我国在会计标准(当时包括会计准
四、现值和公允价值研究的难点剖析 (一)公允价值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在纷繁复杂的现值和公允价值理论与方法中,/公允价值0概念本身无疑是一个最基本和主要表现在:我国1997-2001年所发布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中有90%以上涉及公允价值和/或现值,但¹对其计量和审计均缺乏具体指南;2001年发布的5金融企业会计制度6也丝毫未触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
5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6(双月刊)
2008年第2期
突出的问题,是认识和解决一切公允价值会计
审计问题的根本,更是一个国内外至今都没有
完全解决、常变常新的重大会计基本理论和实
务难题。
笔者通过考察公允价值定义的演变,总结
出如下六个发展规律或趋势(表1)
表1 公允价值内涵的发展规律或趋势属 性
计量对象
交易主体
时 态发展规律或趋势资产y资产与负债交易双方y市场参与者当前交易y计量日
公平交易市场
y参考市场
y最有利市场
y主市场
买入价格与脱手价格并重
y脱手价格
模糊y清晰*现值还是许多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或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值计量属性不但能体现现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精髓(如决策有用观、未来经济利益说),更能祛除其内在逻辑上的不一致性,使其能真正一贯地坚持作为概念框架所应遵循的规范的演绎法(而非中途转向实证的归纳法)。笔者认为,公允价值有十大理论基础。它符合:经济收益概念、全面收益概念、现金流量制和市场价格会计假设、现代会计目标、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本质特征、未来会计确认的基础、现值和价值理念、计量观和净盈余理论以及财务报表的本原逻辑。陈美华(2006)认为,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是产权理论、价值理论、会计目标理论和会[14]计计量理论。(三)现值的计量和披露
国外对此难点问题已有了十分深入具体的
研究。笔者择要介绍如下:
1.现值技术基础
(1)传统法,通常只使用单一一组估计现
金流量和单一的与风险相称的折现率。它假设
该折现率可反映有关未来现金流量和适当风险
报酬的所有期望。但这种假设只在未来现金流
量的金额和时间都确定、或虽都不确定,但市场
中存在有相应可观察利率和相似未来现金流量
的参照物时才成立。而这在现实中很少存在。
传统法模型为:
PV=市 场价 格对会计要素本质(未来经济利益)的反映程度注*:从买入价格(entryprice)与脱手价格(exitprice)并重到明确为仅为脱手价格,FASB(2006)有关公允价值的最新定义考虑了其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我国现行的5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6与之相当)中有关资产和负债的概念,后者依据未来经济利益(未来流入)来定义资产,依据未来经济利益的牺牲(未来流出)来定义负债。(二)现值和公允价值的理论渊源和基础笔者认为,现值和公允价值都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研究它们十分必要,因为这将使我们发现和掌握现值和公允价值乃至整个会计计量和会计本身的发展规律,从而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也会大大增强研究者对自己研究结
论的信心和抵抗一切外来干扰的/定力0。但是
如前所述,国外迄今为止没有研究这一问题。
国内劳秦汉(2001)、谢诗芬(2001,2004)、李明
辉(2002)、陈美华(2006)等研究了这一
[10-14]问题。
关于现值的理论基础,笔者的研究发现:现
值计量属性不仅与规范会计理论(财务会计概
念框架)的产生发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与
某些实证会计理论(如计量观)和财务学理论
(如净盈余理论、有效市场假说)有紧密联系,它
也体现了经济学中的经济收益概念、委托)))
代理理论以及管理学中的决策理论等的思想,
E[CFj/(1+DR)n]式中:PV为现值;CF为现金流量;j为现金流量金额的种类(j=1,2,,,m);DR为单一折现率;n为年数。(2)期望现金流量法,考虑了现金流量的金额或时间或二者均不确定时所有可能的现金流量假设。当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确定、金额不定时,现值计量模型为:PV=E(CF)/(1+DR)n =E[CFj#P(CFj)]/(1+DR)n式中:E(CF)为期望现金流量;P(CFj)为
价值计量的现值和公允价值
21世纪会计问题专论
不同现金流量j出现的概率(j=1,2,,,m)。
当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确定、时间不定时:
PV=E(PV)
=公允价值层级分为三个广义的层次。公允价值层级(fairvaluehierarchy)将用于计量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所需的信息按其优先次序分为三个广义的层次。公允价值层级给予活跃市场中的
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报价(未调整的)以最高优先
次序(第一层次),而给予不可观察信息以最低
优先次序(第三层次)。在某些情况下,用于计
量公允价值的信息可能落入公允价值层级中的
不同层次。公允价值计量总体上落入的公允价
值层级中的层次,取决于总体上对公允价值计
量非常重要的最低层次的信息。评估特定信息
对公允价值计量总体上的重要性要求判断,要
考虑针对资产或负债的各种因素。
与资产或负债有关的信息的可得性以及信
息的相对可靠性可能影响恰当的估值技术的选
择。但是,公允价值层次对估值技术所需的信
息,而非估值技术,确定了优先次序。例如,运
用现值技术的公允价值计量可以落入第二层次
或第三层次,这取决于对计量总体上很重要的
信息,以及这些信息落入到公允价值层级中的
层次(参见图1)
。E[CF/(1+DRi)P(CF)]i 式中:E(PV)为期望现值;DRj为不同时间i的折现率(i=1,2,,,n);根据利率期限结构和收益率曲线,DRi可各不相同。当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均不定时:PV= EE[CF#P(CF)]/(1+DR)或PV=EE[CF/(1+DR)P(CF)jjijijii]这里,i=1,2,,,n;j=1,2,,,m。/期望现金流量法不能完全改变现值计量本身的复杂性,甚至也不一定提高其精确度,但它能够提供传统法所不具有的透明度、可理解性和新视角,从而能相对提高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并因此大大扩展了现值技术在不确定环境下的适用性,因而得到目前国际上的一致推荐。02.现值计量技术包括利率与现金流量假设的一致性原则、
如何估计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间、如何调整风
险和不确定性、如何决定折现率等最关键和复
杂的问题。每个问题都涉及许多要考虑的因
素,既有各学科领域共同的因素,也有特定学科
领域独有的因素;对每个因素历来又有不同的
观点和理由。须结合国际惯例、国情、行业领域
特点等进行选择。
3.现值的列报和披露方法
主要包括:如何列报/折现的展开(unwin-
ding)0、如何决定利息收益和利息费用(用初始
实际利率或现行利率)以及现值的披露等问题。
(四)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
关于计量公允价值的方法,SFAS157是通
过阐明一个原则和构建一个/层级0实现的。
SFAS157字里行间都体现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基
本原则)))公允价值应该基于市场参与者所采
用的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定价的各种假设之上。
为增加公允价值计量和有关披露的一致性和可
比性,依据用于计量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所需
的市场信息(marketinputs)的主次顺序,可以将
图1 公允价值层级图FASB委员LeslieSeidman表示:/新准则的发布为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构建了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框架,而且准则要求实体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披露更多的信息,这使得投资者和财务报表的其他使用者可以更清楚地判定这些计量对实体财务业绩的潜在影响。0IASB也正在全力解决这一问题。DavidTweedie在2005年的5IASB主席报告6中早已
5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6(双月刊)
2008年第2期
指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在很多情况
下都要求使用公允价值。但是,关于公允价值
计量的指南却分散于各个准则之中。这种统一
和一致的指南的缺乏,已经导致了公允价值计
量上的不一致。2005年9月,IASB在其日程表
上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目的是开发一个
单独的准则,为个体以公允价值计量其资产和
负债提供指南。,,鉴于实务中遇到的如何获
得公允价值的诸多问题,IASB认为亟需出台公
允价值计量准则。0为了加速IASB该项目的进
程,IASB已决定,它准备在2006年将FASB发
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作为其单独的IFRS5公
允价值计量6的征求意见稿(后改为/讨论稿0
和/初步观点0),以尽快解决这一十分重要的
问题。同时IASB和FASB还正在有关财务会
计概念框架的联合项目中,继续深入地研究公
允价值计量及其对概念框架的影响问题。南。这一问题与审计准则第1322号的施行密切相关。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准则体系过去也曾存在过类似的情况,但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它现已解决了这一问题。在于2006年9月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SFAS157)5公允价值计量6(FairValueMeas-urements)中,FASB对发布该准则的原因做了如下对我国目前也完全适用的说明:/在本准则之前,公认会计原则中已有公允价值的不同定义以及应用这些定义的有限指南。而且,这些指南分散于需要公允价值计量的诸多会计公告中。指南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不一致,这些不一致性又增加了公认会计原则的复杂性。FASB决定在本准则中考虑这些问题。0该准则主要解决三个大问题:公允价值的定义、计量公允价值的方法以及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扩展披露。
基于完全类似的原因和考虑,IASB已宣
布,2006年它将发布一个主要参考FASB上述
准则制定的、单独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5公允价
值计量6(征求意见稿),以解决这一重要的问
题。同时IASB和FASB还正在有关财务会计
概念框架的联合项目中,继续深入地研究公允
价值计量及其对概念框架的影响问题。
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广泛运用必然要求
审计准则有相应的规范。我国的审计准则第
1322号是直接参照5国际审计准则545)))公
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6制定的,与我国企业
会计准则没有直接的联系,这给其实施带来了
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在第1322号准则指
南中,结合相关的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及其相互
关系,作出进一步的说明。但事实上,企业会计
准则及其指南所存在的局限性,直接导致该审
计准则及其指南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对此,笔者
认为,缺乏单独的5企业会计准则第@@号)))
公允价值计量6是5企业会计准则20066的重大
系统性缺陷;5企业会计准则20066及其应用指
南中存在的许多缺陷也直接导致第1322号审
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内容存在局限性。笔者
接着认为:下述担忧不无道理)))在5企业会计
准则20066连公允价值概念都没有阐述明确、五、公允价值在我国新准则中的运用分析 2006年2月至10月,我国正式颁布了/以公允价值(含其难点现值)为最大亮点0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及其指南,这是我国会计审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总的来说,我国5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6重新正确地选择了公允价值大方向并提出了公允价值概念,为我国会计的国际趋同创造了重要的前提,但基本准则没有深入阐释公允价值复杂、深刻的内涵(指公允价值定义)和丰富的外延(指公允价值与其他会计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许多具体会计准则都运用了公允价值,但有关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规定和阐述分散于各项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中,不详尽和统一。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和运用不多,认识有限;二是由于我国5企业会计准则20066的体系主要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2005年以前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的体系构建的,缺乏一个单独的5公允价值计量6准则及其应用指
价值计量的现值和公允价值
21世纪会计问题专论
其计量和披露规范非常简单分散、相关的公允
价值审计准则又不许越雷池半步的情况下,中
国注册会计师如何能有效地进行公允价值计量
和披露的审计?在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两道
关(会计关和审计关)都没有被把好的情况下,
谁能保证中国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最大亮点
不会倏忽即逝?谁能保证在中国会计的/第二
次革命0大打折扣后、不会又一次把一切问题归
咎于所谓的/公允价值0?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
准则)及其指南所存在的局限性,直接导致我国
审计准则第1322号及其指南也存在一些局限
性;公允价值审计任重道远、其风险近期高远期
低;除部分条款及其解释外,该准则主要部分基
本实现了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审计准则第
1322号至少与我国14个审计准则有密切关系,
与其他审计准则也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需
要相互参照理解和结合运用;该准则在规范注
册会计师对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时,只
提供一般性规范和指导,没有特别针对特定类
型的资产、负债、权益项目、交易或特定行业实
务的审计问题,对后一问题的解决还有待时日;
在理解相关准则及其指南条款和正式开始公允
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工作之前,还有必要了
解公允价值审计与若干基本概念(如认定、审计
证据和标准、会计估计、不确定性、持续经营、活
跃市场和审计报告等)的关系问题,而对这些关系的明确阐述在国内目前还很少见。参考文献:[1]葛家澍.当前财务会计的几个问题)))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和不确定性[J].会计研究,1996,(1):3-8.[2]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J].会计研究,1997,(12):1-4.[3]谢德仁.价值理论:资产计量模式选择的新视点[J].会计研究,1997,(6):11-15.[4]邓传洲.试论财务会计的现值计量基础[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7.[5]张为国,赵宇龙.会计计量、公允价值与现值)))FASB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概览[J].会计研究,2000,(5):9-15.[6]裘宗舜.何必回避/公允价值0[J].会计之友,2001,(7):8.[7]刘 刚.公允价值计量综述[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3).[8]黄学敏.公允价值:理论内涵与准则运用[J].会计研究,2004,(6):17-21.[9]陆建桥.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J].会计研究,2005,(5):31-35.[10]谢诗芬.会计计量中的现值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1]谢诗芬.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12]劳秦汉.对新世纪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理论透视[J].四川会计,2001,(7):3-5.[13]李明辉.试论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2):61-64.[14]陈美华.真实与公允观念在会计概念框架中的定位
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6,(10):18-19.
ValueMeasurementMethods)PresentValueandFairValue
XIESh-ifen
(HunanUniversity,HuanChangsha410082,China)
Abstract:Today,presentvaluetechniqueandfairvalueaccountingmethodaretwocutting-edgeis-suesofinternationalaccounting.Thispaperreviewstherelatedresearchfindings,analysestheresearchobstacles,anddiscussestheapplicationoffairvaluemethodsinChinapsnewaccountingstandards.
Keywords:presentvalue;fairvalue;accountingstandard;auditingstandard
5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6(双月刊)
2008年第2期
价值计量的现值和公允价值
谢诗芬
(湖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2)
=摘 要> 现值技术和公允价值会计是当前国际会计的两个前沿问题。文章评述了
国内外现值和公允价值的相关研究,剖析了现值和公允价值研究的难点,并论述了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关键词> 现值;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审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701(2008)02-0007-06
发生而改变和放慢采用公允价值、全力实现财务
会计概念框架最初演绎逻辑的进程和步伐。这
些都体现如下一些会计和审计文献中。
在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方面的重要文献
有:美国FASB(2000)的SFAC7(UsingCash
FlowInformationandPresentValueinAccounting
Measurements),IASC(2001)的5现值问题文稿6
(PresentValueIssuesPaper),英、加、澳等的相
关理论成果、FASB(2006)的SFAS157(Fair
ValueMeasurements)和IASC(2000)的5准则草
案和结论基础,金融工具和类似项目6(Draft
StandardandBasisforConclusions,FinancialIn-
strumentsandSimilarItems)等大量相关会计准
则(占准则总量的75%以上)。
在现值和公允价值审计方面的重要文献
有: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
2002)、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之审计准
则委员会(ASB,2002)、香港会计师公会(HK-
SA,2003)和加拿大审计与鉴证理事会
(CAASB,2003)均以5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
审计6(AuditingFairValueMeasurementsand
Disclosures)命名的审计准则等。除了以上的一一、引 言现值和公允价值是近年来国内外会计与审计界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其实质都是为了计量价值。价值是经济学的精髓,价值增值是管理学的永恒追求,与经济决策相关又可靠的价值计量始终是经管科学不可回避的难题。新的现值技术和公允价值会计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是会计学和审计学的两个国际前沿问题。公允价值是价值的直接计量(现值)和间接计量(历史或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短期可变现净值)的总称。当间接计量不存在、需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估计之、且社会诚信缺失时,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一直深受关注。二、国外现值和公允价值研究述评目前国际上现值计量技术已取得重要突破,公允价值会计国际惯例的研究和运用如火如荼。自2001年下半年起,国际会计审计职业界已陆续开始制定旨在对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提供一般性指导的审计准则。近年来的事实已证明,国际会计审计界丝毫没有因安然等事件的
=收稿日期> 2008-01-25
=作者简介> 谢诗芬,女,湖南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价值计量的现值和公允价值
21世纪会计问题专论
般性的指导外,AICPA在2002年还发布过一个
针对具体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成部分公
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审计的十分详细的工具包
(AToolkitforAuditors),它为帮助审计师在审
计与企业合并(对应于SFAS141)、商誉和无形
资产(对应于SFAS142)以及长期资产减损与处
置的会计处理(对应于SFAS144)等相关的公允
价值计量和披露时理解和应用审计准则提供了
指导。AICPA还制定了其审计准则SAS101的
补充指南,主要涉及具体资产、负债和权益项目
或交易的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CAASB
也已经批准了一个项目,在AICPA的上述两个
文件基础上进行审计技术研究以满足对具体公
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指南的需求。
总之,国外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审计文献
的研究内容主要侧重于:(1)公允价值的定义;
(2)确认、计量、报告和审计公允价值的原则和
方法;(3)某些领域(如金融工具、自创商誉、企
业合并、人力资本、股票期权等)中公允价值的
应用问题;(4)公允价值运用的可靠性及其实证
研究等。但国外对诸如公允价值的概念(包括
公允价值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公允价值的理论
渊源与理论基础、公允价值与财务会计概念框
架的关系等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得不够。这也许
应归咎于西方会计学界近40年重实证和方法
研究而轻规范和理论研究。但国内外实践已充
分证明,理论研究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方法和
实证研究的成败,必须充分重视,否则,容易被
一些表象所迷惑和导致一些无效研究。则和会计制度)中对公允价值和现值/先用后弃0(指部分取消公允价值)、/禁而又用0(指现值)、/用而无方0(公允价值和现值都是如此),使会计标准间相互矛盾、可操作性差¹。在来自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等的多重和巨大的压力下,2005年,我国以暴风骤雨之势出台了5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6,发布了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2006年2月15日,/以公允价值(含其难点现值)为最大亮点0的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隆重发布,我国终于迎来了/公允价值会计的春天0。/公允价值会计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在我国采用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是大势所趋0、/否认现值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环境实质上就是自我否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0、/会计造假与公允价值无必然联系0、/市场经济越发展,公允价值会计越重要0等观点已成共识。在21世纪的最初5年,国内一些文献的主要观点经受住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更代表了我国财务会计的未来。他们是裘宗舜(2001)、刘刚(2004)、黄学敏(2004)、陆建桥(2005)、谢[6-11]诗芬(2001,2004)等。而自2006年以来,专论或涉及现值和公允价值的国内专业文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数不胜数。2007年5月26日,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0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召开了/公允价值会计座谈会0,就公允价值会计的本质属性、发展演变、经济后果、实
施条件展开了讨论。
三、国内现值和公允价值研究进展
我国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介绍国外有关
研究成果。近十余年来,在现值和公允价值的
研究和运用上,一波三折,历经否定之否定的艰
辛和升华。我国会计学界的不少学者都曾倡导
顺应国际会计和经济发展大趋势,在我国会计
中采用现值和公允价值(葛家澍,1996;黄世忠,
1997;谢德仁,1997;邓传洲,1997;张为国、赵宇
[1-5]龙,2000)。
然而,1998年来,由于公允价值运用上的观
点分歧,造成我国在会计标准(当时包括会计准
四、现值和公允价值研究的难点剖析 (一)公允价值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在纷繁复杂的现值和公允价值理论与方法中,/公允价值0概念本身无疑是一个最基本和主要表现在:我国1997-2001年所发布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中有90%以上涉及公允价值和/或现值,但¹对其计量和审计均缺乏具体指南;2001年发布的5金融企业会计制度6也丝毫未触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
5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6(双月刊)
2008年第2期
突出的问题,是认识和解决一切公允价值会计
审计问题的根本,更是一个国内外至今都没有
完全解决、常变常新的重大会计基本理论和实
务难题。
笔者通过考察公允价值定义的演变,总结
出如下六个发展规律或趋势(表1)
表1 公允价值内涵的发展规律或趋势属 性
计量对象
交易主体
时 态发展规律或趋势资产y资产与负债交易双方y市场参与者当前交易y计量日
公平交易市场
y参考市场
y最有利市场
y主市场
买入价格与脱手价格并重
y脱手价格
模糊y清晰*现值还是许多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或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值计量属性不但能体现现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精髓(如决策有用观、未来经济利益说),更能祛除其内在逻辑上的不一致性,使其能真正一贯地坚持作为概念框架所应遵循的规范的演绎法(而非中途转向实证的归纳法)。笔者认为,公允价值有十大理论基础。它符合:经济收益概念、全面收益概念、现金流量制和市场价格会计假设、现代会计目标、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本质特征、未来会计确认的基础、现值和价值理念、计量观和净盈余理论以及财务报表的本原逻辑。陈美华(2006)认为,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是产权理论、价值理论、会计目标理论和会[14]计计量理论。(三)现值的计量和披露
国外对此难点问题已有了十分深入具体的
研究。笔者择要介绍如下:
1.现值技术基础
(1)传统法,通常只使用单一一组估计现
金流量和单一的与风险相称的折现率。它假设
该折现率可反映有关未来现金流量和适当风险
报酬的所有期望。但这种假设只在未来现金流
量的金额和时间都确定、或虽都不确定,但市场
中存在有相应可观察利率和相似未来现金流量
的参照物时才成立。而这在现实中很少存在。
传统法模型为:
PV=市 场价 格对会计要素本质(未来经济利益)的反映程度注*:从买入价格(entryprice)与脱手价格(exitprice)并重到明确为仅为脱手价格,FASB(2006)有关公允价值的最新定义考虑了其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我国现行的5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6与之相当)中有关资产和负债的概念,后者依据未来经济利益(未来流入)来定义资产,依据未来经济利益的牺牲(未来流出)来定义负债。(二)现值和公允价值的理论渊源和基础笔者认为,现值和公允价值都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研究它们十分必要,因为这将使我们发现和掌握现值和公允价值乃至整个会计计量和会计本身的发展规律,从而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也会大大增强研究者对自己研究结
论的信心和抵抗一切外来干扰的/定力0。但是
如前所述,国外迄今为止没有研究这一问题。
国内劳秦汉(2001)、谢诗芬(2001,2004)、李明
辉(2002)、陈美华(2006)等研究了这一
[10-14]问题。
关于现值的理论基础,笔者的研究发现:现
值计量属性不仅与规范会计理论(财务会计概
念框架)的产生发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与
某些实证会计理论(如计量观)和财务学理论
(如净盈余理论、有效市场假说)有紧密联系,它
也体现了经济学中的经济收益概念、委托)))
代理理论以及管理学中的决策理论等的思想,
E[CFj/(1+DR)n]式中:PV为现值;CF为现金流量;j为现金流量金额的种类(j=1,2,,,m);DR为单一折现率;n为年数。(2)期望现金流量法,考虑了现金流量的金额或时间或二者均不确定时所有可能的现金流量假设。当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确定、金额不定时,现值计量模型为:PV=E(CF)/(1+DR)n =E[CFj#P(CFj)]/(1+DR)n式中:E(CF)为期望现金流量;P(CFj)为
价值计量的现值和公允价值
21世纪会计问题专论
不同现金流量j出现的概率(j=1,2,,,m)。
当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确定、时间不定时:
PV=E(PV)
=公允价值层级分为三个广义的层次。公允价值层级(fairvaluehierarchy)将用于计量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所需的信息按其优先次序分为三个广义的层次。公允价值层级给予活跃市场中的
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报价(未调整的)以最高优先
次序(第一层次),而给予不可观察信息以最低
优先次序(第三层次)。在某些情况下,用于计
量公允价值的信息可能落入公允价值层级中的
不同层次。公允价值计量总体上落入的公允价
值层级中的层次,取决于总体上对公允价值计
量非常重要的最低层次的信息。评估特定信息
对公允价值计量总体上的重要性要求判断,要
考虑针对资产或负债的各种因素。
与资产或负债有关的信息的可得性以及信
息的相对可靠性可能影响恰当的估值技术的选
择。但是,公允价值层次对估值技术所需的信
息,而非估值技术,确定了优先次序。例如,运
用现值技术的公允价值计量可以落入第二层次
或第三层次,这取决于对计量总体上很重要的
信息,以及这些信息落入到公允价值层级中的
层次(参见图1)
。E[CF/(1+DRi)P(CF)]i 式中:E(PV)为期望现值;DRj为不同时间i的折现率(i=1,2,,,n);根据利率期限结构和收益率曲线,DRi可各不相同。当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均不定时:PV= EE[CF#P(CF)]/(1+DR)或PV=EE[CF/(1+DR)P(CF)jjijijii]这里,i=1,2,,,n;j=1,2,,,m。/期望现金流量法不能完全改变现值计量本身的复杂性,甚至也不一定提高其精确度,但它能够提供传统法所不具有的透明度、可理解性和新视角,从而能相对提高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并因此大大扩展了现值技术在不确定环境下的适用性,因而得到目前国际上的一致推荐。02.现值计量技术包括利率与现金流量假设的一致性原则、
如何估计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间、如何调整风
险和不确定性、如何决定折现率等最关键和复
杂的问题。每个问题都涉及许多要考虑的因
素,既有各学科领域共同的因素,也有特定学科
领域独有的因素;对每个因素历来又有不同的
观点和理由。须结合国际惯例、国情、行业领域
特点等进行选择。
3.现值的列报和披露方法
主要包括:如何列报/折现的展开(unwin-
ding)0、如何决定利息收益和利息费用(用初始
实际利率或现行利率)以及现值的披露等问题。
(四)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
关于计量公允价值的方法,SFAS157是通
过阐明一个原则和构建一个/层级0实现的。
SFAS157字里行间都体现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基
本原则)))公允价值应该基于市场参与者所采
用的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定价的各种假设之上。
为增加公允价值计量和有关披露的一致性和可
比性,依据用于计量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所需
的市场信息(marketinputs)的主次顺序,可以将
图1 公允价值层级图FASB委员LeslieSeidman表示:/新准则的发布为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构建了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框架,而且准则要求实体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披露更多的信息,这使得投资者和财务报表的其他使用者可以更清楚地判定这些计量对实体财务业绩的潜在影响。0IASB也正在全力解决这一问题。DavidTweedie在2005年的5IASB主席报告6中早已
5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6(双月刊)
2008年第2期
指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在很多情况
下都要求使用公允价值。但是,关于公允价值
计量的指南却分散于各个准则之中。这种统一
和一致的指南的缺乏,已经导致了公允价值计
量上的不一致。2005年9月,IASB在其日程表
上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目的是开发一个
单独的准则,为个体以公允价值计量其资产和
负债提供指南。,,鉴于实务中遇到的如何获
得公允价值的诸多问题,IASB认为亟需出台公
允价值计量准则。0为了加速IASB该项目的进
程,IASB已决定,它准备在2006年将FASB发
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作为其单独的IFRS5公
允价值计量6的征求意见稿(后改为/讨论稿0
和/初步观点0),以尽快解决这一十分重要的
问题。同时IASB和FASB还正在有关财务会
计概念框架的联合项目中,继续深入地研究公
允价值计量及其对概念框架的影响问题。南。这一问题与审计准则第1322号的施行密切相关。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准则体系过去也曾存在过类似的情况,但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它现已解决了这一问题。在于2006年9月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SFAS157)5公允价值计量6(FairValueMeas-urements)中,FASB对发布该准则的原因做了如下对我国目前也完全适用的说明:/在本准则之前,公认会计原则中已有公允价值的不同定义以及应用这些定义的有限指南。而且,这些指南分散于需要公允价值计量的诸多会计公告中。指南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不一致,这些不一致性又增加了公认会计原则的复杂性。FASB决定在本准则中考虑这些问题。0该准则主要解决三个大问题:公允价值的定义、计量公允价值的方法以及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扩展披露。
基于完全类似的原因和考虑,IASB已宣
布,2006年它将发布一个主要参考FASB上述
准则制定的、单独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5公允价
值计量6(征求意见稿),以解决这一重要的问
题。同时IASB和FASB还正在有关财务会计
概念框架的联合项目中,继续深入地研究公允
价值计量及其对概念框架的影响问题。
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广泛运用必然要求
审计准则有相应的规范。我国的审计准则第
1322号是直接参照5国际审计准则545)))公
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6制定的,与我国企业
会计准则没有直接的联系,这给其实施带来了
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在第1322号准则指
南中,结合相关的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及其相互
关系,作出进一步的说明。但事实上,企业会计
准则及其指南所存在的局限性,直接导致该审
计准则及其指南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对此,笔者
认为,缺乏单独的5企业会计准则第@@号)))
公允价值计量6是5企业会计准则20066的重大
系统性缺陷;5企业会计准则20066及其应用指
南中存在的许多缺陷也直接导致第1322号审
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内容存在局限性。笔者
接着认为:下述担忧不无道理)))在5企业会计
准则20066连公允价值概念都没有阐述明确、五、公允价值在我国新准则中的运用分析 2006年2月至10月,我国正式颁布了/以公允价值(含其难点现值)为最大亮点0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及其指南,这是我国会计审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总的来说,我国5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6重新正确地选择了公允价值大方向并提出了公允价值概念,为我国会计的国际趋同创造了重要的前提,但基本准则没有深入阐释公允价值复杂、深刻的内涵(指公允价值定义)和丰富的外延(指公允价值与其他会计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许多具体会计准则都运用了公允价值,但有关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规定和阐述分散于各项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中,不详尽和统一。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和运用不多,认识有限;二是由于我国5企业会计准则20066的体系主要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2005年以前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的体系构建的,缺乏一个单独的5公允价值计量6准则及其应用指
价值计量的现值和公允价值
21世纪会计问题专论
其计量和披露规范非常简单分散、相关的公允
价值审计准则又不许越雷池半步的情况下,中
国注册会计师如何能有效地进行公允价值计量
和披露的审计?在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两道
关(会计关和审计关)都没有被把好的情况下,
谁能保证中国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最大亮点
不会倏忽即逝?谁能保证在中国会计的/第二
次革命0大打折扣后、不会又一次把一切问题归
咎于所谓的/公允价值0?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
准则)及其指南所存在的局限性,直接导致我国
审计准则第1322号及其指南也存在一些局限
性;公允价值审计任重道远、其风险近期高远期
低;除部分条款及其解释外,该准则主要部分基
本实现了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审计准则第
1322号至少与我国14个审计准则有密切关系,
与其他审计准则也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需
要相互参照理解和结合运用;该准则在规范注
册会计师对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时,只
提供一般性规范和指导,没有特别针对特定类
型的资产、负债、权益项目、交易或特定行业实
务的审计问题,对后一问题的解决还有待时日;
在理解相关准则及其指南条款和正式开始公允
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工作之前,还有必要了
解公允价值审计与若干基本概念(如认定、审计
证据和标准、会计估计、不确定性、持续经营、活
跃市场和审计报告等)的关系问题,而对这些关系的明确阐述在国内目前还很少见。参考文献:[1]葛家澍.当前财务会计的几个问题)))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和不确定性[J].会计研究,1996,(1):3-8.[2]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J].会计研究,1997,(12):1-4.[3]谢德仁.价值理论:资产计量模式选择的新视点[J].会计研究,1997,(6):11-15.[4]邓传洲.试论财务会计的现值计量基础[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7.[5]张为国,赵宇龙.会计计量、公允价值与现值)))FASB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概览[J].会计研究,2000,(5):9-15.[6]裘宗舜.何必回避/公允价值0[J].会计之友,2001,(7):8.[7]刘 刚.公允价值计量综述[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3).[8]黄学敏.公允价值:理论内涵与准则运用[J].会计研究,2004,(6):17-21.[9]陆建桥.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J].会计研究,2005,(5):31-35.[10]谢诗芬.会计计量中的现值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1]谢诗芬.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12]劳秦汉.对新世纪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理论透视[J].四川会计,2001,(7):3-5.[13]李明辉.试论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2):61-64.[14]陈美华.真实与公允观念在会计概念框架中的定位
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6,(10):18-19.
ValueMeasurementMethods)PresentValueandFairValue
XIESh-ifen
(HunanUniversity,HuanChangsha410082,China)
Abstract:Today,presentvaluetechniqueandfairvalueaccountingmethodaretwocutting-edgeis-suesofinternationalaccounting.Thispaperreviewstherelatedresearchfindings,analysestheresearchobstacles,anddiscussestheapplicationoffairvaluemethodsinChinapsnewaccountingstandards.
Keywords:presentvalue;fairvalue;accountingstandard;auditing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