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五大学习方法有哪些 2012-08-24 一、学习计划 在整个小学阶段,每个学期都要开设几门课程,每周、每日学习的内容都不同,各主要学科都要有课外练习,如果没有学习计划,就会手忙脚乱,杂乱无章,影响学习效果。要明白制定学习计划的重要性,明确学习计划的内容,掌握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
学习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两种。长期计划以一学期为宜,从总体上对各学科的学习作出全面的安排。短期计划以一周为宜,对本周内每天的学习内容、学习目的、保障措施和作息时间作出详细具体的安排。
学习计划要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同时又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保证计划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执行中既要坚定不移,又要根据实际适当调整,目的在于使学习计划更加切合实际,更为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二、预习方法
预习也叫超前学习,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进行学习和理解的过程。预习既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的方法是对第二天要讲授的内容认真阅读,仔细思考,把新的知识和以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看看哪些懂了会了,哪些不懂不会,从而明确听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克服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三、听课方法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如果小学生不会听课,听不懂,学不会,就会增加课后复习的困难和压力,造成不良循环。同时由于长期积累,可能导致厌学心理,既不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心理健康。为此,在课堂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听。要聚精会神地听讲,充分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及其表达方式的含义,如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等。
(2)注意看。要全神贯注地注视教师板书的内容,对教师用彩色粉笔标记的部分、用电化教具突出演示的部分尤其要仔细观察,认真领会和重点记忆。
(3)多动脑。要积极思考,要边听、边看、边思考,要与教师讲课的进程保持同步,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4)主动练。在课堂上要大胆发言,勤学多练,从而加深理解,提高听课效果。
(5)做笔记。对教师讲课中的要点、难点都要简明扼要地写在笔记上,以备课后复习。
(6)善归纳。对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要抓住纲目,归纳要点,力求当堂理解。
四、复习方法
复习是指对学过的知识重新学习的过程。复习包括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两种。课后复习的主要目的在于理解和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系统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对周、月、学期或学年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复习,目的在于融会贯通,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体系。系统复习本质上是对前段学习的知识进行相对集中的再加工的过程。 (1)回顾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及其过程,目的在于弄清哪些完全理解了,哪些没有理解,使进一步的复习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2)复习课本,目的在于深化;
(3)整理笔记,对课堂记得不完整或不准确的地方加以补充和修正,使之更加系统、完整,便于复习;
(4)对课本中不懂、不会的难点问题,查阅工具书或参考书,力求弄懂弄通,实在弄不明白的,问教师或与同学研究解决。
系统复习的方法也是多样的。比如循环复习法,是指学过一个单元之后即及时复习,然后再学下一单元,学完第二单元之后,再把这两个单元综合起来系统复习,以此类推,循环至终。分配复习法,指学过的内容及时复习之后在时间上每隔一定时期回过头来再复习,只是在时间间隔上逐渐拉长。比如上一单元讲过的内容及时复习,一周后再复习,两周后再回头简略地复习,一个月或一季度后再复习。事实表明,分配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当然集中复习也有其优势,比如在期末总复习时,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对学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重点突破,进行系统化的复习,也是十分重要的。
五、写作业方法
写作业是经过独立思考,自觉、有目的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学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智力活动过程。通过写作业可以检查学习的结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因而要掌握写作业的正确方法。
(1)先复习后写作业,即在认真复习、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作业。
(2)仔细审题,即了解题意,明确习题的目的要求,弄清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及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做到心中有数。
(3)认真表述,即思路清晰,表述确切,书写规范,答案准确,干净利落。
(4)细心检查,即根据习题的目的要求,逐字逐句地检查、验证,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同时,对教师的批改、批语要认真思考,从而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
此外,尚有课外阅读方法的辅导及各学科学习方法的辅导,均须认真研究,具体指导。 教师要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要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学习动机是学生自学活动的主观意图,是推动学生自学的内在力量。在正确的学习动机驱使下,学生就会产生自学的自觉性,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稳定的兴趣性和高度的责任感。小学老师要教育引导学生对社会需要和社会期望的正确的认识,激发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开设多种形式的兴趣组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选择一至两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或专业,参加学习。让他们都有自我展示获取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在成功后产生学习兴趣,在失败时能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学习动机。要善于发现和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使他们朝自身认知发展的正
确方向前进,实现其人生的价值追求。从而使学生从教师“指路”学习,变成自己“找路”学习。
二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教会学生“会学”。学生的学习深化过程是一个解惑排难的过程。当学生有感待解,有难需排时,教师最好不要越俎代疱,急于解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要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针对性自学,让学生自已解惑排难。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只有在实践中能力才会受到锻炼和发展。自学是一种实践,学生在自学中不仅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容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并形成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要优化课堂结构,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要做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正确对待在实践中成功与失败,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特别要让学生从容的对待失败,树立必胜的信心,明确“失败乃成功之母”。
三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网络世界”的出现,使学生的生活空间,从原先相对狭小的物理空间进入了一个完全开放的虚拟空间,扩大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层面。但鉴于小学生的自控性弱,学校可以在校网上开设专门的教育课程,使小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正确上网的有关知识,了解沉迷网络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上网行为的自控能力。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还可以建立班级QQ 群,建立班级博客、学生个人博客,利用学校网站进行在线辅导,发布学校新闻等。只要我们努力为孩子们创造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我们就能利用网络的魅力,借助网络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发表时间:2012-9-7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8期供稿 作者:林运强
[导读]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指导学生通过以下几个“学会”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自学的能力。 广西北流市六麻镇中心小学 林运强
培养学生学会自学,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或瞎子点灯,而是在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任务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能动地自觉地规划自己、发展自己”。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指导学生通过以下几个“学会”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自学的能力。
1 学会制定学习目标
有一部分学生制定不切实际的过高的学习目标,与学习目标达不到时便灰心丧气。为此,我们指导学生在制定学习目标时:首先,采取分级确定的原则,即总体目标、学期目标、
阶段目标、单元学习目标逐次确定。知识和能力目标逐个确定。一般来说,知识的分级目标根据知识的网络结构循序确定,能力和素质的分级目标依据知识载体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螺旋式递进。其次,量力而行的原则,即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对某些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可分步骤完成。
2 学会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可根据学生分级确定和据自身实际确定的学习目标,结合课内外预习、学习、复习的实践安排,制订出科学的学习计划。我们在开展数学协作组活动时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计划。对于有些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我们采取了一对一的谈话方式进行交流,给他们的学习计划作出适当的评价与改进的建议,并敦促其按计划进行学习。
3 学会选择和利用学习资料
在信息社会,学会捕捉信息、采摘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是进行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根据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要求选择和利用学习资料,有的学生基本知识还没有到位,就去搞奥数竞赛题;有的学生选择的参考书错漏百出,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学生选择相似的参考书,作了大量的重复劳动,从而被书牵着鼻子走,使学习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为此,我们应指导学生怎样精选一本参考书,怎样摘录和归纳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4 学会课前预习
我们指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就是通过给学生出示预习要点、思考问题及尝试练习题,让学生尝试概括学习目标、领悟学习重点、探索解决难点的方法。并通过预习,让学生尝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和发现进入课堂。部分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忽视预习这一环节,认为这样容易把结果暴露给学生,省略了学生自主探究结果的过程,同时减低了学生对所教授的课堂新知识的新鲜感和兴趣,特别是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容易造成上课不认真听讲,失去对学习的激情的情况。这种误区是由于以单一的传授数学知识为教学方式造成的。在教学中我们通过精心研究和设置预习要点、思考问题及尝试练习题,在重视课前预习和保持课堂新鲜感之间保持平衡,可解决三大矛盾:首先,解决了课堂讨论学生需要的思维时间和课堂拥有的实际时间的矛盾;其次,解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水平和学习需求与“大一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矛盾;最后,解决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知识存储量和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与统一的教学要求的矛盾。
5 学会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
的学习过程是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而发现式学习方法强调的是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即学生积极思维的参与度,课堂教学中把更多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要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还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环境,把握启迪学生思维的良机。例如在进行“小数比较大小”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从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把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我们并没有把方法直接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从已有的多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人手,尝试比较小数大小,由于从学生的旧知出发,促使学生回顾并利用旧知,用触类旁通或知识延伸的方式探究出新知。他们跃跃欲试,争先发言,自主发现、探究、研究的能力得到提升。
6 学会交流
在学生学会能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同时,还必须学会问,学会交流。让每个学生充分显露自己的思考过程,并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得知并弥补自己思维的不足和拓宽自己的思维渠道。教师要注意课堂讨论的设计和质量,以创设宽松、有效的交流氛围。在上课之前,我们认真调查各个层次的学生的预习情况,并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讨论。
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研究
阶段总结
本人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着“塑造心灵,启迪智慧”总体思路,做到务实求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追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学习先进教育思想,更新观念,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
每学期期初,我能认真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在教研组活动计划中,制定了就如何指导学生做好新课的预习工作、怎样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如何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等内容,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进行组内集中研讨。在数学学科计划中,在每个单元都制定了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堂课,并且利用网络、书籍以及各种信息渠道拓展教学资源。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做到“教书”和“育人”,对个别差生,能悉心辅导,经常面批作业,找出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补漏,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计划,
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同时,在班级中开展互帮互学小组,进行一帮一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素质教育旨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和谐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使学生能真正地参与学习活动。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放手让学生去读、想、议、评、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都由学生自己解决,凡是学生能讲能做的,均由学生去讲去做,教师发挥激发兴趣、巧妙设疑、把握调控等主导作用,使学生不断在语文能力训练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是走向成功的第一秘诀。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才会有发现和创造。凡是善于质疑问难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习劲头足。提不出问题的学生,只能被动地等待老师的提问,并依赖于别人的解答,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将思维触角伸向课文的重、难点。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在学生主动提问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领悟,从而准确而牢固地掌握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能力。学生只有大胆生疑,勇于生疑,才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如果没有大胆生疑,勇于解疑的精神,就不可能有创新。阅读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启发学生的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当然,在教学中我会时刻观察学生的反应,当学生感到困惑时,我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研究 》研究报告
(2011-06-25 22:18:52)
转载▼
标签: 分类: 研究成果
杂谈
济源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10年度个人课题
《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究 》
研究报告
东 园 学 校 课 题 组
摘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发展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
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学习的要求,而倡导终身教育,从学会到会学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过程。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具有很高的自学能力的人。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论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
小学生自学能力 方法研究
课题主持人:蔡雅雅
一、课题的提出
1、关键概念的界定
自学能力,这是一种较高要求的科学能力,是建立在观察、理解、思维、记忆等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学生具有自学能力,能独立地获得和探索新知识,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
2、课题的提出
21世纪将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世纪。知识更新加快,人们在学校所学的东西很快老化,对现代人来说一次性教育概念已被终生教育所代替,就是说一个人终生工作、终生学习,否则就不能适应社会的瞬间已变的需要。今后不管从事何种职业,都得做到老,学到老,真正的成才全凭自己不断努力探索,也就是说必须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自学能力和兴趣培养不重视,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因此必须探讨一条培养自学能力的新途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现行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学习社会化、学习自主性等全新的概念已经对现行的教育方式产生较大的冲击和影响。终身教育、全民教育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撷取知识的主体,使每个人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将成为学生发展的心理与学力的动力。 现代教育论认为,学生的主体观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观点,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世界,必须通过学生的主观参与,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来实施。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以学习自主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学生的主体发展从根本上说是靠主动和自觉。主动就是热情投入,积极参与;自觉是指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学生这种主动、自觉不是自然发生的,只有通过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正确指导,而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学生终身的发展打下基础提供了一种良好的途径。
3、课题研究现状及创新程度
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古已有之,如《礼记? 学记》中的“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亲身学习的重要。《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自身的感悟。这些理论散见于古籍之中,未成体系。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而自主学习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我国实施新课程的形势下,对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有代表性的如:湖北
大学黎世法教授的“异步教育学”和“异步教学法”、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逐步走向深入,很多教育专家、学者、教师也都致力于新课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可以说,新课程实施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但不同的学校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
教学模式。
4、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特别是在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上, 老师教与学生学的矛盾尤为突出. 实践证明, 跨世纪的人才不能只是被动受知的两脚书厨, 而应该是主动学习, 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的庞大群体.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就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管知识陈旧周期如何缩短,社会发展如何迅速,他都会通过自学赶上时代的步伐。而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因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论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对象
(1)1——2年级加强学生自学基本知识的积累,使他们尽早达到自学知识的储存标准。
(2)3——6年级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使他们人人都能采取多种途径。
2、研究目标:
(1)具有自觉学习习惯, 自觉完成教师布置的自学预习任务,课堂学习参与意识强, 精力集中, 思维积极, 主动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
(2)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 无抄袭现象, 自觉订正错误作业,自我探求意识强, 主动发问, 超前预习下阶段学习内容。
(3)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用能力去有效地撷取新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质疑能力、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极大的的提高。
3、研究内容:
(1)1——2年级加强学生自学基本知识的积累,使他们尽早达到自学知识的储存标准。
(2)3——6年级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使他们人人都能采取多种途径。自学。一是课前预习,作为学生学好课本知识的必备程序。二是会用各种工具书解决自学中的一些疑难。三是积累更多的自学基本知识,使学生自学活动顺利开展。四是教会学生上网学习,能了解更多的知识。五是要求学生学会观察,从中发现还未发现的东西。六是让学生学会倾听,能正确理解别人所说内容的意思。
(3)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他们的自学习惯的养成施加行之有效的积极影响。要求学生每堂课前必预习、学习的工具书必具备、自学能力必考核。
(4)培养一批以学生自学为重要教学手段的的教师队伍。以此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研究方法:
(1)规划研究法。运用此法作好研究的整体规划,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作用、任务、实施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事先作好规划。
(2)行动研究法。不同的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有不同的行动,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的研究有多深入,学生的学业就有多大的进步,学生就会有多大的终身受用的自学能力。不同的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有不同的行动,自学能力也就会有不同的提高。我们力促师生积极行动起来,使每一个人都能有自己的最大收获。
(3)对比实验法。将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进行对比、将实验做得好的班科与做得一般的班科进行对比、将参与积极性高的班科和参与积极性低班科进行对比。比成绩、比效果、比班风、比学风、比素养、比品行。对这一实验产生的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
(4)总结经验法。不断探索与总结,对实验学生进行学习进步的总结、一学期一总结、一阶段一总结、结题总结、推广总结。总结其成功、总结出不足,择其善而从之,取其精华,修正不足,使我们实验总结出的成功经验更完美、更科学。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或主要步骤
1、可以按不同的研究主题,也可以按阶段来安排结构,要写出研究过程中各阶段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实施情况;
一、准备阶段(2010.9——2010.10)
资料收集整理、理论学习、上课、学生访谈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撰写研究方案。课题申报论证和立项阶段,收集整理资料,汇集成册。进行理论学习,在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形成全面而详细的
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向教育局教科室
申报,做好课题开题论
证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0.10——2011.5)
(1)收集整理资料,分析并制定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案。
(2)理论学习和专家指导。
(3)听课、座谈、研讨。
(4)在探索中不断反思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5)做好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和原始资料的积累。
(6)开展各种活动,检验阶段性成果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落实课题的内容,不断地从理论到实践,
再由实践到理论,如些反复。形成有一定价值的操作模式和策略,并对操作策略和所形成的学生能力进行评价。
三、总结阶段(2011.6)
(1)整理研究过程的论文、案例
(2)撰写课题研究结题论文
第三阶段:研究的总结阶段,将各阶段的成果整理、汇总,并分析、研究、
总结、提炼,收集数据,做好结题验收工作,写出研究报告,并提请主管部门进行结题验收。 研究过程:
整个研究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尝试模仿阶段。
上学期初期,学校领导就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模式向全体老师做了专题介绍。当时我校掀起了一股学习“杜郎口”模式的热潮。我们被杜郎口中学学生的较强的自学能力所深深折服。在那种课堂里教师讲的话很少,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交流展示是课堂的主旋律。于是我们将座位由秧田式改成了马蹄形,将全班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有的班级甚至将讲台移到墙角,黑板报也被擦掉供学生展示使用,墙壁四周也挂上了一些小黑板。我们纷纷尝试着使用新的理念来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自学、交流、展示、点评”成了教学中的主要方式。虽然我们的教学尝试还显得很稚嫩、甚至有些误区,但我们对课堂改革充满了好奇和信心,期待着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
2、模式初建阶段。
这一阶段,我们主要研究如何将自学的理念应用到教学中去,从而构建高效课堂。经过近一年的课堂改革尝试,我们制定了关注生命体验的课堂模式,将课堂初布定为三个模块:自学尝试→互动释疑→训练达成。
第一模块:自学尝试。
学习新知识前要求学生先要进行自学尝试。自学尝试采用两种方式: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以课前预习为主。学生先学以后,视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学成果,也可以安排尝试练习进行学情诊断。对于概念、图形、统计、规律、策略等内容可以让学生先交流自学成果再汇报展示;对于计算和一般应用题可以安排尝试练习进行学情诊断,例题可以少讲或者不讲。尝试练习题一般是紧扣例题的类似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几名学生板演,重点关注中下的学生。这时,老师进行巡视,及时发现错误的解题方法,以便于质疑点拨。 第二模块:互动释疑。
这一模块安排的环节一般有两个:质疑讨论、点拨提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螺旋上升。一般围绕学生汇报中的争议或者尝试练习中的错误展开讨论、争辩、反思,老师适时介入,点拨提升,做到点拨时抓住关键,一针见血,学生会的坚决不讲,把更多的发言机会留给学生。学生在讨论、交流、展示中,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表达组内共识的机会。可以是生生互动,也可以是师生互动。学生把想法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这就是关注生命体验。 第三模块:训练达成。
这一模块的环节可以安排三个:分层训练、学生自结、当堂检测。分层训练一般是以书中相关练习为主并适当整合、穿插和延伸。分层训练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练习完毕进行学生自我小结。学生自结不到位或者还有疑问的教师要进行当场答疑。最后一个环节是当堂检测,时间一般5分钟左右,内容一般选择补充习题上的相关题目,题目选择时注意典型、适量,要确保大部分学生当堂完成。通过当堂检测不仅让师生都得到了教和学的及时反馈,而且无形中促使学生形成一种当堂达标的学习意识。
3、经验总结阶段。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与尝试,我们认为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可以通过下列的一些途径来入手:
(1)培养自学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人本主义教学观则认为: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而,教师应借助各种途径和手段,诸如介绍古今中外杰出人物自学成才的事迹等来感化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尊心,磨砺学生自主学习意志,让
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立足于未来竞争社会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质疑问难、敢说敢议,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打下基础。
(2)营造自学氛围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可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合作的自主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具有生命意识,视学生为有潜能的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努力创设一个和谐、民主、进取的课堂教学氛围,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启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提倡“三敢”,即敢想、敢说、敢做;“三不”,即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不迷信长辈。
(3)教会自学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语),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方法的多少及是否科学。同样,自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离不开学习方法,良好的自学方法必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①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要让学生学会自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因为既然是自学,那么就要求学生自己会研读教材,以获得初步的学习感知。通过预习提纲上一连串的问题导引,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文本。学生自读教材时对于一些关键的词句我们要求学生用色笔将做上记号,对于产生的疑问可记录在自学提纲旁边准备第二天在课上交流。学生有了自学提纲可以有序研究,逐步深入,从而能取得良好的自读效果。
②教会学生学会思考。
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襁褓。教学时应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激发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教学生思考,可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二是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三是善于采用变式思考。如:对于某一个问题,改变条件,结论将如何?从变中求活,从变中寻求方法;四是善于精心设问,在教材的要求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认知矛盾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学习方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他们好学深思,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表现。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是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质疑的契机,如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质疑;抓住自己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等等,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能探求知识的过程。这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自主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受用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④多让学生汇报展示。
传统课堂教学“一问一答”的模式,随着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的增强,变为互问互答。教师不再是课堂提问的垄断者,而是一位倾听者。教师要启发学生说思路,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然后借助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如个人陈述、同桌互说、小组讨论、全班共议等,让每一个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激活智慧,不仅使团结协作、个性展示等人文精神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弘扬,还促使思维方法得到训练,观察、思辨、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4)优化自学评价。
我们应重视探索激励性评价方法,以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创见,大力表扬;对学生的异见,充分理解;对学生的误见,宽容引导。切不可采用如“对”、“错了!”“坐下”等生硬刻板的公式化评价,或冷嘲热讽式的“劣性”评价来“摧残学生的感情、诚实和自信,挫伤学生的自尊。”如我将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设计了一张简易的激励性评价表。对于小组和个人的出色表现都给予五角星鼓励。对于小组来说:有效的合作、讨论或小组成员的作业质量都达到优秀的标准都可以得到五角星。对于个人来说:精彩的发言、出色的展示、帮助别人都可以得到五角星。个人的五角星打在他所在的小组一栏内。一周我们都要进行一次评比,得到五角星最多的小组将获得“小组之星”的称号。双休日本组成员的作业可以减少一些。为了评上“小组之星”,小组需要合作,小组中的个人也要努力,于是通过这种评价既激发了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了个人的表现欲望,较好地促进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教学理念的实施。
2、在研究过程中涉及到调查和实验
(1)调查目的: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人类新知识、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要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就得不断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建设者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
(2)调查对象:
三(3)班、六(9)班学生
(3)调查方法:
随机抽取,通过问卷调查
(4)调查内容
分别从第6册和第11册数学教材中,确定一节起始新授课,让学生先自学13分钟,然后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完成问卷。
(5)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中年级组
从调查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自学能力,这类学生占总数的80%-90%。具体表现在:
①学习目标不明确:经过15分钟的自学,然后在不看书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学生能写完整刚才自学内容的题目,可见学生首先没有明确学习目标,不知道自己刚才学的是什么内容,怎么能系统地去进行学习呢:
②从仿做题的完成情况来看也不容乐观:80%的学生不能完全正确地做出仿做题,总要出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出错的类型也较多,有的两题只做对了一题,有的结果正确可想法错误,有的想法正确却把结果写错。
③从变式题的完成情况可以看出:有84%的学生不能灵活掌握所学的知识,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题目稍有变化就不会做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应变能力较差。 ④学生的概括、比较、归纳、综合、分析等综合能力都较差,几乎处于零级状态。 以上分析说明:只有15%~20%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这种自学能力正处于最初级最简单的形式,尚处于未被开发阶段。
(二) 高年级组
从本次测题可以看出,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自学能力,它包括两方面:
第一,六年级的学生有自学能力,在教师事先不做任何说明的前提下,在十五分钟自己看教材的时间里,85%的学生能抓住学习重点,能较为正确地理解知识,模仿题和变式题的正确率都较高。
第二,六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是处在初级层次上。
首先,学习目标很不明确。41.5%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甚至不去有意识地记忆课题,以致于有的学生把“约数和倍数”写成“倍数和约数”;有的学生把“约数和倍数的定义”写成“倍数和约数的定义”。这反映了学生学习心理上的含混不清,似是而非,不求准确的心理状态;而仅有3%的学生把两个课题都记住了,说明学生在学习时没有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认知结构,没有建立系统知识的意义。还有15%的学生抓不住学习重点,不会区分知识的重点与非重点,以及问题的主次。
其次,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98%的学生都没有认识到整除是约数和倍数的前提,还有77%的学生没有看到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这说明学生在自学时不会也没有想到去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他们还不具备很好的分析、综合、归纳、类比推理的能力。以上分析说明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这种自学能力只是初级的。
鉴于以上分析,今后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自主式学习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明确不同目标,提出分层要求。
(一) 中年级阶段--尝试学习阶段
本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具体体现为:以富有逻辑性、启发性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步尝试学习。在此阶段教师要设问题、编提纲、抓辅导、促自学。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自学习惯的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 高年级阶段--自主学习阶段
本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具体体现为:教师运用电教媒体、模型、实验、语言等手段,创设直观形象背景与习题情境,激趣引思。此阶段教师要创情境,教学法,促自主,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顺着提纲、目标的导学思路、自学、自查,采取分类要求,分组指导,分层训练,分级评估,优质达标的方法,尽力从多方面为各类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经常得到学会的乐趣与满足。
总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怎样学习,逐步能自己拟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选择适合个人情况的学习方法,自己评估学习效果,自己提出补救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民主、轻松、愉悦、自信、协作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与技能。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分析
1、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参加试验的班级,在期末统测中均分位于全校第一。学生普遍认为参与自主练习的学习,学得轻松、愉快。
2、学生的自学能力迅速提高,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在教学中顺应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发展的规律,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设疑、激思,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知识平衡,引起认知冲突,再进行解疑、释疑,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提高学习能力能力。我们通过调查问卷,90%的学生都已养成了课前预习,课中自学,课后复习,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与形成的理性认识
通过近一年的研究取得了下列的成果:
1、将数学课堂分为三个模块:自学尝试→互动释疑→训练达成。
2、我用新模式向全校数学老师上了题为“圆的认识”的示范课并做了“如何用新模式上好数学课”的专题讲座。
3、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增强,课堂效率明显提高。数学小论比赛我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老师。
4、有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
1、更新教师观念。
叶圣陶老先生曾有这样的论述:“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远的习惯,终于以之,永远实践。”本次调查试验,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学生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让这些学习潜能发挥出来,并让它成为一种习惯,形成学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受用终身。另外调查也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机械的、简单的学习内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要加强督促,这样可节省出课堂教学时间,将其有效地用在“刀刃”上,
2、转变学习方式。旧的教学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只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这反映在教学方法上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其结果是压抑和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不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学生方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只有在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实践中,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形成能力。这对以往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理想的方式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将是几十个学生,一对一的方式显然行不通。如果把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互帮互学,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互相评价,互相交流,从中悟出新的学习方法,增强自学能力。
当然,研究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1、采用自学的模式,大部分学生欢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少数思维滞后的学生表现得劲头不足,甚至不太适应。
2、少数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不能认真预习,家长又不能有力配合,造成预习效果低下。
二、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一(新授课)
1、自主探究(10分钟):
①组织教学(0.5分钟):师生问好,然后教师简要概述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迅速进入上课角色,把自己的精力、体力、兴趣和爱
好等一切因素调动到积极的状态,以便达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迅速明白本节课的总体学习任务,以便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过度。
②课前检测(2分钟):教师对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进行口头检查或者书面检测。课前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巩固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也是为了发现新问题,避免教师的备课与学生掌握知识的现状不同步现象的发生,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教学策略。 ③展示目标(0.5分钟):对本堂课的学习提出A 、B 、C 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自主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展示目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目的明确,学有方向,干有动力,追有目标。
④自主学习(7分钟):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以后,开始进行自主学习。每个学生都要随时记录好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体会以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为下一步的小组交流做准备。自主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整合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注意的问题:一是自主探究必须是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进行,不能变成无目的的自由学习。二是自主探究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过程,此阶段中不允许学生进行交流,只准独立思考,进行独立的个体学习探究。
2、合作交流(20分钟):
⑤小组交流(5分钟):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学习收获、感想、体会和困惑,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要深入小组了解情况,巡回指导。小组交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提出自己的问题,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⑥班级交流(10分钟):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交流本组同学的学习收获和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其它小组的成员在听取别的小组同学的交流后进行点评,解答发言小组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这时,教师要对学生正确的发言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对学生理解不透彻、思考不全面的知识进行点拨,对学生不正确的观点或错误的解答进行引导和纠正。强化学生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以及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班级交流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更是为了通过同学之间对知识的交流、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以此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化理解和再生新知识的境界。
⑦归纳小结(5分钟):首先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编制知识网络图或者构建知识树。归纳小结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应注意的问题:一是无论是小组还是班级的合作交流首先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没有自主探究就没有合作交流;没有真问题就没有讨论。二是在班级交流环节中,如果学生的答案不完整,教师不能急于评价和补充,应再鼓励其他学生发表见解,以养成学生注意倾听、总结、补充的习惯和能力。
1、 达标拓展(15分钟):
⑧达标矫正(13分钟):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
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堂达标测试,反馈矫正。当学生进行达标测试的时候,教师要巡回检查学生的做题情况,了解学生对本堂知识学习的效果,特别是对学生出问题多的试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构思解决的方法,寻找突破的途径,为达标测试后的点拨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完成当堂检测后,教师要先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互批互改,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所出现的问题和错误。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主要是看自己做错了哪道题,
找出出错的原因,应当如何改正,以及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期间,教师要及时准确的给予点拨和释疑,对待普遍性的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二次达标考试。二次达标考试可以在当堂完成,也可以下一堂完成。达标矫正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检测本堂课学习的情况,也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本堂课所学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和达标能力,以此达到提高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⑨巩固拓展(1分钟):教师根据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分层
次布置作业,指导A 类学生进行适当拓展、B 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C 类学生进行错题重做。 ⑩师生再见(1分钟):教师从学生的纪律、学习等方面全面总结本堂课教
学情况,提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最后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巩固拓展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和运用,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主预习的能力,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二(试卷讲评课)
1、 自主探究(10分钟)——个人纠错
①课前反思:教师在课前把试卷发给学生,以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②组织教学(1分钟):师生问好,然后教师简要总结本次考试或者练习的总体情况,对优秀的学生、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大力表扬,对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③展示目标(1分钟):对本堂课的学习提出A 、B 、C 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自主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
④自主改错(8分钟):让学生针对自己的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自我纠正,分析出错的原因以及今后要注意的方面。
2、 合作交流(25分钟)——学生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求其他同学的 帮助。
⑤小组交流(10分钟):学生在自主纠错的基础上,针对自己改错的收获、
感想、体会和困惑,在自己的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要深入小组了解情况,进行指导。 ⑥班级交流(10分钟):教师在学生进行了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交流的主要内容是本组同学的改错收获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其它小组成员在听取别的小组同学的交流后,可以随时谈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教师也要不失时机的进行指导和点拨。 ⑦归纳小结(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
3、达标拓展(10分钟)——变式训练
⑧达标矫正(9分钟):教师在学生自主改错、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
进行当堂变式训练,进行达标测试。学生进行达标测试的时候,教师要巡回检查学生的做题情况,了解学生对本堂知识学习的效果,特别是学生出问题多的试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构思解决的方法,寻找突破的途径,为达标测试后的点拨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完成当堂变式检测后,教师要抽查学生试卷,同时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互批互改,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所出现的问题和错误。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主要是看自己做错了哪道题,出错的原因是在哪里,应当如何改正,以及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期间,教师要及时准确的给学生点拨和释疑,对待普遍性的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三次达标考试,三次达标考试可以在当堂完成,也可以下一堂完成。
⑨巩固拓展(0.5分钟):教师根据本堂讲评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分层次布置作业,指导A 类学生进行适当拓展、B 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C 类学生进行错题重做。
⑩师生再见(0.5分钟):教师从学生的纪律、学习等方面全面总结本堂课学习情况,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最后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论文:研究以来写过3篇有关自学方法的论文.
研讨课:共上了3次研讨课, 《圆柱的表面积》﹑《负数的认识》﹑《统计》让学生采用自学的方法进行学习, 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 然后通过课堂引导, 效果很好.
六、结论与讨论
本课题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个案研究深度还不够,课题研究的张力和效力还需要
进一步强化。我们对课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的时候有
虎头蛇尾的情况出现。这都影响了总结、论文和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在研究过程中,我还发现了许多值得研究的领域,如:
(1)如何有效的将自主学习渗透到每一位学生;
(2)学生在学习中如何将多种学法有机结合,并灵活运用;
(3)在新课程理念下,“自学、合作、讨论”将如何更具有新鲜的活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向下面两个方向努力:
1、解放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使课堂真正具有发展人的功能。
把课堂还给学生,解放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的本质要求是把书本的知识活化,把现成的结论人性化、人文化、形象化、过程化。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出发,让学生通过活动去感知,去获得知识;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创造之悦,为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存在能力及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战胜、超越、完善自我
教师要树立积极的学生观和潜能观,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的发展(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人格的发展)负责;要相信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潜能是学生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善于“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激励、唤醒、鼓舞”;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又是对话者;既是聆听者又是促进 者。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得善解人意,更要学会解读学生的心灵。
七、主要参考文献
年 月 日
小学生五大学习方法有哪些 2012-08-24 一、学习计划 在整个小学阶段,每个学期都要开设几门课程,每周、每日学习的内容都不同,各主要学科都要有课外练习,如果没有学习计划,就会手忙脚乱,杂乱无章,影响学习效果。要明白制定学习计划的重要性,明确学习计划的内容,掌握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
学习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两种。长期计划以一学期为宜,从总体上对各学科的学习作出全面的安排。短期计划以一周为宜,对本周内每天的学习内容、学习目的、保障措施和作息时间作出详细具体的安排。
学习计划要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同时又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保证计划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执行中既要坚定不移,又要根据实际适当调整,目的在于使学习计划更加切合实际,更为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二、预习方法
预习也叫超前学习,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进行学习和理解的过程。预习既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的方法是对第二天要讲授的内容认真阅读,仔细思考,把新的知识和以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看看哪些懂了会了,哪些不懂不会,从而明确听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克服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三、听课方法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如果小学生不会听课,听不懂,学不会,就会增加课后复习的困难和压力,造成不良循环。同时由于长期积累,可能导致厌学心理,既不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心理健康。为此,在课堂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听。要聚精会神地听讲,充分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及其表达方式的含义,如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等。
(2)注意看。要全神贯注地注视教师板书的内容,对教师用彩色粉笔标记的部分、用电化教具突出演示的部分尤其要仔细观察,认真领会和重点记忆。
(3)多动脑。要积极思考,要边听、边看、边思考,要与教师讲课的进程保持同步,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4)主动练。在课堂上要大胆发言,勤学多练,从而加深理解,提高听课效果。
(5)做笔记。对教师讲课中的要点、难点都要简明扼要地写在笔记上,以备课后复习。
(6)善归纳。对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要抓住纲目,归纳要点,力求当堂理解。
四、复习方法
复习是指对学过的知识重新学习的过程。复习包括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两种。课后复习的主要目的在于理解和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系统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对周、月、学期或学年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复习,目的在于融会贯通,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体系。系统复习本质上是对前段学习的知识进行相对集中的再加工的过程。 (1)回顾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及其过程,目的在于弄清哪些完全理解了,哪些没有理解,使进一步的复习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2)复习课本,目的在于深化;
(3)整理笔记,对课堂记得不完整或不准确的地方加以补充和修正,使之更加系统、完整,便于复习;
(4)对课本中不懂、不会的难点问题,查阅工具书或参考书,力求弄懂弄通,实在弄不明白的,问教师或与同学研究解决。
系统复习的方法也是多样的。比如循环复习法,是指学过一个单元之后即及时复习,然后再学下一单元,学完第二单元之后,再把这两个单元综合起来系统复习,以此类推,循环至终。分配复习法,指学过的内容及时复习之后在时间上每隔一定时期回过头来再复习,只是在时间间隔上逐渐拉长。比如上一单元讲过的内容及时复习,一周后再复习,两周后再回头简略地复习,一个月或一季度后再复习。事实表明,分配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当然集中复习也有其优势,比如在期末总复习时,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对学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重点突破,进行系统化的复习,也是十分重要的。
五、写作业方法
写作业是经过独立思考,自觉、有目的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学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智力活动过程。通过写作业可以检查学习的结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因而要掌握写作业的正确方法。
(1)先复习后写作业,即在认真复习、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作业。
(2)仔细审题,即了解题意,明确习题的目的要求,弄清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及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做到心中有数。
(3)认真表述,即思路清晰,表述确切,书写规范,答案准确,干净利落。
(4)细心检查,即根据习题的目的要求,逐字逐句地检查、验证,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同时,对教师的批改、批语要认真思考,从而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
此外,尚有课外阅读方法的辅导及各学科学习方法的辅导,均须认真研究,具体指导。 教师要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要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学习动机是学生自学活动的主观意图,是推动学生自学的内在力量。在正确的学习动机驱使下,学生就会产生自学的自觉性,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稳定的兴趣性和高度的责任感。小学老师要教育引导学生对社会需要和社会期望的正确的认识,激发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开设多种形式的兴趣组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选择一至两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或专业,参加学习。让他们都有自我展示获取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在成功后产生学习兴趣,在失败时能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学习动机。要善于发现和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使他们朝自身认知发展的正
确方向前进,实现其人生的价值追求。从而使学生从教师“指路”学习,变成自己“找路”学习。
二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教会学生“会学”。学生的学习深化过程是一个解惑排难的过程。当学生有感待解,有难需排时,教师最好不要越俎代疱,急于解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要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针对性自学,让学生自已解惑排难。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只有在实践中能力才会受到锻炼和发展。自学是一种实践,学生在自学中不仅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容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并形成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要优化课堂结构,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要做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正确对待在实践中成功与失败,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特别要让学生从容的对待失败,树立必胜的信心,明确“失败乃成功之母”。
三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网络世界”的出现,使学生的生活空间,从原先相对狭小的物理空间进入了一个完全开放的虚拟空间,扩大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层面。但鉴于小学生的自控性弱,学校可以在校网上开设专门的教育课程,使小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正确上网的有关知识,了解沉迷网络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上网行为的自控能力。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还可以建立班级QQ 群,建立班级博客、学生个人博客,利用学校网站进行在线辅导,发布学校新闻等。只要我们努力为孩子们创造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我们就能利用网络的魅力,借助网络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发表时间:2012-9-7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8期供稿 作者:林运强
[导读]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指导学生通过以下几个“学会”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自学的能力。 广西北流市六麻镇中心小学 林运强
培养学生学会自学,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或瞎子点灯,而是在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任务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能动地自觉地规划自己、发展自己”。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指导学生通过以下几个“学会”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自学的能力。
1 学会制定学习目标
有一部分学生制定不切实际的过高的学习目标,与学习目标达不到时便灰心丧气。为此,我们指导学生在制定学习目标时:首先,采取分级确定的原则,即总体目标、学期目标、
阶段目标、单元学习目标逐次确定。知识和能力目标逐个确定。一般来说,知识的分级目标根据知识的网络结构循序确定,能力和素质的分级目标依据知识载体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螺旋式递进。其次,量力而行的原则,即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对某些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可分步骤完成。
2 学会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可根据学生分级确定和据自身实际确定的学习目标,结合课内外预习、学习、复习的实践安排,制订出科学的学习计划。我们在开展数学协作组活动时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计划。对于有些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我们采取了一对一的谈话方式进行交流,给他们的学习计划作出适当的评价与改进的建议,并敦促其按计划进行学习。
3 学会选择和利用学习资料
在信息社会,学会捕捉信息、采摘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是进行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根据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要求选择和利用学习资料,有的学生基本知识还没有到位,就去搞奥数竞赛题;有的学生选择的参考书错漏百出,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学生选择相似的参考书,作了大量的重复劳动,从而被书牵着鼻子走,使学习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为此,我们应指导学生怎样精选一本参考书,怎样摘录和归纳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4 学会课前预习
我们指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就是通过给学生出示预习要点、思考问题及尝试练习题,让学生尝试概括学习目标、领悟学习重点、探索解决难点的方法。并通过预习,让学生尝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和发现进入课堂。部分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忽视预习这一环节,认为这样容易把结果暴露给学生,省略了学生自主探究结果的过程,同时减低了学生对所教授的课堂新知识的新鲜感和兴趣,特别是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容易造成上课不认真听讲,失去对学习的激情的情况。这种误区是由于以单一的传授数学知识为教学方式造成的。在教学中我们通过精心研究和设置预习要点、思考问题及尝试练习题,在重视课前预习和保持课堂新鲜感之间保持平衡,可解决三大矛盾:首先,解决了课堂讨论学生需要的思维时间和课堂拥有的实际时间的矛盾;其次,解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水平和学习需求与“大一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矛盾;最后,解决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知识存储量和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与统一的教学要求的矛盾。
5 学会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
的学习过程是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而发现式学习方法强调的是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即学生积极思维的参与度,课堂教学中把更多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要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还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环境,把握启迪学生思维的良机。例如在进行“小数比较大小”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从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把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我们并没有把方法直接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从已有的多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人手,尝试比较小数大小,由于从学生的旧知出发,促使学生回顾并利用旧知,用触类旁通或知识延伸的方式探究出新知。他们跃跃欲试,争先发言,自主发现、探究、研究的能力得到提升。
6 学会交流
在学生学会能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同时,还必须学会问,学会交流。让每个学生充分显露自己的思考过程,并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得知并弥补自己思维的不足和拓宽自己的思维渠道。教师要注意课堂讨论的设计和质量,以创设宽松、有效的交流氛围。在上课之前,我们认真调查各个层次的学生的预习情况,并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讨论。
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研究
阶段总结
本人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着“塑造心灵,启迪智慧”总体思路,做到务实求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追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学习先进教育思想,更新观念,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
每学期期初,我能认真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在教研组活动计划中,制定了就如何指导学生做好新课的预习工作、怎样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如何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等内容,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进行组内集中研讨。在数学学科计划中,在每个单元都制定了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堂课,并且利用网络、书籍以及各种信息渠道拓展教学资源。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做到“教书”和“育人”,对个别差生,能悉心辅导,经常面批作业,找出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补漏,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计划,
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同时,在班级中开展互帮互学小组,进行一帮一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素质教育旨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和谐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使学生能真正地参与学习活动。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放手让学生去读、想、议、评、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都由学生自己解决,凡是学生能讲能做的,均由学生去讲去做,教师发挥激发兴趣、巧妙设疑、把握调控等主导作用,使学生不断在语文能力训练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是走向成功的第一秘诀。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才会有发现和创造。凡是善于质疑问难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习劲头足。提不出问题的学生,只能被动地等待老师的提问,并依赖于别人的解答,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将思维触角伸向课文的重、难点。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在学生主动提问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领悟,从而准确而牢固地掌握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能力。学生只有大胆生疑,勇于生疑,才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如果没有大胆生疑,勇于解疑的精神,就不可能有创新。阅读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启发学生的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当然,在教学中我会时刻观察学生的反应,当学生感到困惑时,我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研究 》研究报告
(2011-06-25 22:18:52)
转载▼
标签: 分类: 研究成果
杂谈
济源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10年度个人课题
《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究 》
研究报告
东 园 学 校 课 题 组
摘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发展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
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学习的要求,而倡导终身教育,从学会到会学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过程。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具有很高的自学能力的人。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论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
小学生自学能力 方法研究
课题主持人:蔡雅雅
一、课题的提出
1、关键概念的界定
自学能力,这是一种较高要求的科学能力,是建立在观察、理解、思维、记忆等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学生具有自学能力,能独立地获得和探索新知识,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
2、课题的提出
21世纪将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世纪。知识更新加快,人们在学校所学的东西很快老化,对现代人来说一次性教育概念已被终生教育所代替,就是说一个人终生工作、终生学习,否则就不能适应社会的瞬间已变的需要。今后不管从事何种职业,都得做到老,学到老,真正的成才全凭自己不断努力探索,也就是说必须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自学能力和兴趣培养不重视,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因此必须探讨一条培养自学能力的新途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现行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学习社会化、学习自主性等全新的概念已经对现行的教育方式产生较大的冲击和影响。终身教育、全民教育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撷取知识的主体,使每个人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将成为学生发展的心理与学力的动力。 现代教育论认为,学生的主体观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观点,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世界,必须通过学生的主观参与,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来实施。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以学习自主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学生的主体发展从根本上说是靠主动和自觉。主动就是热情投入,积极参与;自觉是指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学生这种主动、自觉不是自然发生的,只有通过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正确指导,而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学生终身的发展打下基础提供了一种良好的途径。
3、课题研究现状及创新程度
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古已有之,如《礼记? 学记》中的“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亲身学习的重要。《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自身的感悟。这些理论散见于古籍之中,未成体系。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而自主学习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我国实施新课程的形势下,对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有代表性的如:湖北
大学黎世法教授的“异步教育学”和“异步教学法”、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逐步走向深入,很多教育专家、学者、教师也都致力于新课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可以说,新课程实施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但不同的学校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
教学模式。
4、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特别是在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上, 老师教与学生学的矛盾尤为突出. 实践证明, 跨世纪的人才不能只是被动受知的两脚书厨, 而应该是主动学习, 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的庞大群体.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就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管知识陈旧周期如何缩短,社会发展如何迅速,他都会通过自学赶上时代的步伐。而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因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论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对象
(1)1——2年级加强学生自学基本知识的积累,使他们尽早达到自学知识的储存标准。
(2)3——6年级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使他们人人都能采取多种途径。
2、研究目标:
(1)具有自觉学习习惯, 自觉完成教师布置的自学预习任务,课堂学习参与意识强, 精力集中, 思维积极, 主动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
(2)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 无抄袭现象, 自觉订正错误作业,自我探求意识强, 主动发问, 超前预习下阶段学习内容。
(3)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用能力去有效地撷取新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质疑能力、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极大的的提高。
3、研究内容:
(1)1——2年级加强学生自学基本知识的积累,使他们尽早达到自学知识的储存标准。
(2)3——6年级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使他们人人都能采取多种途径。自学。一是课前预习,作为学生学好课本知识的必备程序。二是会用各种工具书解决自学中的一些疑难。三是积累更多的自学基本知识,使学生自学活动顺利开展。四是教会学生上网学习,能了解更多的知识。五是要求学生学会观察,从中发现还未发现的东西。六是让学生学会倾听,能正确理解别人所说内容的意思。
(3)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他们的自学习惯的养成施加行之有效的积极影响。要求学生每堂课前必预习、学习的工具书必具备、自学能力必考核。
(4)培养一批以学生自学为重要教学手段的的教师队伍。以此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研究方法:
(1)规划研究法。运用此法作好研究的整体规划,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作用、任务、实施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事先作好规划。
(2)行动研究法。不同的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有不同的行动,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的研究有多深入,学生的学业就有多大的进步,学生就会有多大的终身受用的自学能力。不同的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有不同的行动,自学能力也就会有不同的提高。我们力促师生积极行动起来,使每一个人都能有自己的最大收获。
(3)对比实验法。将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进行对比、将实验做得好的班科与做得一般的班科进行对比、将参与积极性高的班科和参与积极性低班科进行对比。比成绩、比效果、比班风、比学风、比素养、比品行。对这一实验产生的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
(4)总结经验法。不断探索与总结,对实验学生进行学习进步的总结、一学期一总结、一阶段一总结、结题总结、推广总结。总结其成功、总结出不足,择其善而从之,取其精华,修正不足,使我们实验总结出的成功经验更完美、更科学。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或主要步骤
1、可以按不同的研究主题,也可以按阶段来安排结构,要写出研究过程中各阶段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实施情况;
一、准备阶段(2010.9——2010.10)
资料收集整理、理论学习、上课、学生访谈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撰写研究方案。课题申报论证和立项阶段,收集整理资料,汇集成册。进行理论学习,在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形成全面而详细的
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向教育局教科室
申报,做好课题开题论
证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0.10——2011.5)
(1)收集整理资料,分析并制定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案。
(2)理论学习和专家指导。
(3)听课、座谈、研讨。
(4)在探索中不断反思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5)做好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和原始资料的积累。
(6)开展各种活动,检验阶段性成果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落实课题的内容,不断地从理论到实践,
再由实践到理论,如些反复。形成有一定价值的操作模式和策略,并对操作策略和所形成的学生能力进行评价。
三、总结阶段(2011.6)
(1)整理研究过程的论文、案例
(2)撰写课题研究结题论文
第三阶段:研究的总结阶段,将各阶段的成果整理、汇总,并分析、研究、
总结、提炼,收集数据,做好结题验收工作,写出研究报告,并提请主管部门进行结题验收。 研究过程:
整个研究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尝试模仿阶段。
上学期初期,学校领导就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模式向全体老师做了专题介绍。当时我校掀起了一股学习“杜郎口”模式的热潮。我们被杜郎口中学学生的较强的自学能力所深深折服。在那种课堂里教师讲的话很少,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交流展示是课堂的主旋律。于是我们将座位由秧田式改成了马蹄形,将全班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有的班级甚至将讲台移到墙角,黑板报也被擦掉供学生展示使用,墙壁四周也挂上了一些小黑板。我们纷纷尝试着使用新的理念来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自学、交流、展示、点评”成了教学中的主要方式。虽然我们的教学尝试还显得很稚嫩、甚至有些误区,但我们对课堂改革充满了好奇和信心,期待着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
2、模式初建阶段。
这一阶段,我们主要研究如何将自学的理念应用到教学中去,从而构建高效课堂。经过近一年的课堂改革尝试,我们制定了关注生命体验的课堂模式,将课堂初布定为三个模块:自学尝试→互动释疑→训练达成。
第一模块:自学尝试。
学习新知识前要求学生先要进行自学尝试。自学尝试采用两种方式: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以课前预习为主。学生先学以后,视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学成果,也可以安排尝试练习进行学情诊断。对于概念、图形、统计、规律、策略等内容可以让学生先交流自学成果再汇报展示;对于计算和一般应用题可以安排尝试练习进行学情诊断,例题可以少讲或者不讲。尝试练习题一般是紧扣例题的类似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几名学生板演,重点关注中下的学生。这时,老师进行巡视,及时发现错误的解题方法,以便于质疑点拨。 第二模块:互动释疑。
这一模块安排的环节一般有两个:质疑讨论、点拨提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螺旋上升。一般围绕学生汇报中的争议或者尝试练习中的错误展开讨论、争辩、反思,老师适时介入,点拨提升,做到点拨时抓住关键,一针见血,学生会的坚决不讲,把更多的发言机会留给学生。学生在讨论、交流、展示中,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表达组内共识的机会。可以是生生互动,也可以是师生互动。学生把想法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这就是关注生命体验。 第三模块:训练达成。
这一模块的环节可以安排三个:分层训练、学生自结、当堂检测。分层训练一般是以书中相关练习为主并适当整合、穿插和延伸。分层训练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练习完毕进行学生自我小结。学生自结不到位或者还有疑问的教师要进行当场答疑。最后一个环节是当堂检测,时间一般5分钟左右,内容一般选择补充习题上的相关题目,题目选择时注意典型、适量,要确保大部分学生当堂完成。通过当堂检测不仅让师生都得到了教和学的及时反馈,而且无形中促使学生形成一种当堂达标的学习意识。
3、经验总结阶段。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与尝试,我们认为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可以通过下列的一些途径来入手:
(1)培养自学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人本主义教学观则认为: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而,教师应借助各种途径和手段,诸如介绍古今中外杰出人物自学成才的事迹等来感化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尊心,磨砺学生自主学习意志,让
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立足于未来竞争社会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质疑问难、敢说敢议,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打下基础。
(2)营造自学氛围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可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合作的自主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具有生命意识,视学生为有潜能的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努力创设一个和谐、民主、进取的课堂教学氛围,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启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提倡“三敢”,即敢想、敢说、敢做;“三不”,即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不迷信长辈。
(3)教会自学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语),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方法的多少及是否科学。同样,自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离不开学习方法,良好的自学方法必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①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要让学生学会自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因为既然是自学,那么就要求学生自己会研读教材,以获得初步的学习感知。通过预习提纲上一连串的问题导引,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文本。学生自读教材时对于一些关键的词句我们要求学生用色笔将做上记号,对于产生的疑问可记录在自学提纲旁边准备第二天在课上交流。学生有了自学提纲可以有序研究,逐步深入,从而能取得良好的自读效果。
②教会学生学会思考。
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襁褓。教学时应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激发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教学生思考,可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二是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三是善于采用变式思考。如:对于某一个问题,改变条件,结论将如何?从变中求活,从变中寻求方法;四是善于精心设问,在教材的要求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认知矛盾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学习方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他们好学深思,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表现。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是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质疑的契机,如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质疑;抓住自己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等等,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能探求知识的过程。这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自主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受用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④多让学生汇报展示。
传统课堂教学“一问一答”的模式,随着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的增强,变为互问互答。教师不再是课堂提问的垄断者,而是一位倾听者。教师要启发学生说思路,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然后借助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如个人陈述、同桌互说、小组讨论、全班共议等,让每一个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激活智慧,不仅使团结协作、个性展示等人文精神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弘扬,还促使思维方法得到训练,观察、思辨、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4)优化自学评价。
我们应重视探索激励性评价方法,以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创见,大力表扬;对学生的异见,充分理解;对学生的误见,宽容引导。切不可采用如“对”、“错了!”“坐下”等生硬刻板的公式化评价,或冷嘲热讽式的“劣性”评价来“摧残学生的感情、诚实和自信,挫伤学生的自尊。”如我将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设计了一张简易的激励性评价表。对于小组和个人的出色表现都给予五角星鼓励。对于小组来说:有效的合作、讨论或小组成员的作业质量都达到优秀的标准都可以得到五角星。对于个人来说:精彩的发言、出色的展示、帮助别人都可以得到五角星。个人的五角星打在他所在的小组一栏内。一周我们都要进行一次评比,得到五角星最多的小组将获得“小组之星”的称号。双休日本组成员的作业可以减少一些。为了评上“小组之星”,小组需要合作,小组中的个人也要努力,于是通过这种评价既激发了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了个人的表现欲望,较好地促进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教学理念的实施。
2、在研究过程中涉及到调查和实验
(1)调查目的: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人类新知识、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要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就得不断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建设者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
(2)调查对象:
三(3)班、六(9)班学生
(3)调查方法:
随机抽取,通过问卷调查
(4)调查内容
分别从第6册和第11册数学教材中,确定一节起始新授课,让学生先自学13分钟,然后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完成问卷。
(5)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中年级组
从调查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自学能力,这类学生占总数的80%-90%。具体表现在:
①学习目标不明确:经过15分钟的自学,然后在不看书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学生能写完整刚才自学内容的题目,可见学生首先没有明确学习目标,不知道自己刚才学的是什么内容,怎么能系统地去进行学习呢:
②从仿做题的完成情况来看也不容乐观:80%的学生不能完全正确地做出仿做题,总要出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出错的类型也较多,有的两题只做对了一题,有的结果正确可想法错误,有的想法正确却把结果写错。
③从变式题的完成情况可以看出:有84%的学生不能灵活掌握所学的知识,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题目稍有变化就不会做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应变能力较差。 ④学生的概括、比较、归纳、综合、分析等综合能力都较差,几乎处于零级状态。 以上分析说明:只有15%~20%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这种自学能力正处于最初级最简单的形式,尚处于未被开发阶段。
(二) 高年级组
从本次测题可以看出,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自学能力,它包括两方面:
第一,六年级的学生有自学能力,在教师事先不做任何说明的前提下,在十五分钟自己看教材的时间里,85%的学生能抓住学习重点,能较为正确地理解知识,模仿题和变式题的正确率都较高。
第二,六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是处在初级层次上。
首先,学习目标很不明确。41.5%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甚至不去有意识地记忆课题,以致于有的学生把“约数和倍数”写成“倍数和约数”;有的学生把“约数和倍数的定义”写成“倍数和约数的定义”。这反映了学生学习心理上的含混不清,似是而非,不求准确的心理状态;而仅有3%的学生把两个课题都记住了,说明学生在学习时没有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认知结构,没有建立系统知识的意义。还有15%的学生抓不住学习重点,不会区分知识的重点与非重点,以及问题的主次。
其次,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98%的学生都没有认识到整除是约数和倍数的前提,还有77%的学生没有看到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这说明学生在自学时不会也没有想到去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他们还不具备很好的分析、综合、归纳、类比推理的能力。以上分析说明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这种自学能力只是初级的。
鉴于以上分析,今后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自主式学习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明确不同目标,提出分层要求。
(一) 中年级阶段--尝试学习阶段
本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具体体现为:以富有逻辑性、启发性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步尝试学习。在此阶段教师要设问题、编提纲、抓辅导、促自学。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自学习惯的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 高年级阶段--自主学习阶段
本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具体体现为:教师运用电教媒体、模型、实验、语言等手段,创设直观形象背景与习题情境,激趣引思。此阶段教师要创情境,教学法,促自主,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顺着提纲、目标的导学思路、自学、自查,采取分类要求,分组指导,分层训练,分级评估,优质达标的方法,尽力从多方面为各类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经常得到学会的乐趣与满足。
总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怎样学习,逐步能自己拟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选择适合个人情况的学习方法,自己评估学习效果,自己提出补救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民主、轻松、愉悦、自信、协作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与技能。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分析
1、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参加试验的班级,在期末统测中均分位于全校第一。学生普遍认为参与自主练习的学习,学得轻松、愉快。
2、学生的自学能力迅速提高,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在教学中顺应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发展的规律,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设疑、激思,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知识平衡,引起认知冲突,再进行解疑、释疑,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提高学习能力能力。我们通过调查问卷,90%的学生都已养成了课前预习,课中自学,课后复习,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与形成的理性认识
通过近一年的研究取得了下列的成果:
1、将数学课堂分为三个模块:自学尝试→互动释疑→训练达成。
2、我用新模式向全校数学老师上了题为“圆的认识”的示范课并做了“如何用新模式上好数学课”的专题讲座。
3、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增强,课堂效率明显提高。数学小论比赛我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老师。
4、有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
1、更新教师观念。
叶圣陶老先生曾有这样的论述:“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远的习惯,终于以之,永远实践。”本次调查试验,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学生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让这些学习潜能发挥出来,并让它成为一种习惯,形成学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受用终身。另外调查也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机械的、简单的学习内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要加强督促,这样可节省出课堂教学时间,将其有效地用在“刀刃”上,
2、转变学习方式。旧的教学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只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这反映在教学方法上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其结果是压抑和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不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学生方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只有在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实践中,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形成能力。这对以往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理想的方式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将是几十个学生,一对一的方式显然行不通。如果把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互帮互学,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互相评价,互相交流,从中悟出新的学习方法,增强自学能力。
当然,研究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1、采用自学的模式,大部分学生欢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少数思维滞后的学生表现得劲头不足,甚至不太适应。
2、少数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不能认真预习,家长又不能有力配合,造成预习效果低下。
二、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一(新授课)
1、自主探究(10分钟):
①组织教学(0.5分钟):师生问好,然后教师简要概述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迅速进入上课角色,把自己的精力、体力、兴趣和爱
好等一切因素调动到积极的状态,以便达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迅速明白本节课的总体学习任务,以便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过度。
②课前检测(2分钟):教师对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进行口头检查或者书面检测。课前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巩固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也是为了发现新问题,避免教师的备课与学生掌握知识的现状不同步现象的发生,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教学策略。 ③展示目标(0.5分钟):对本堂课的学习提出A 、B 、C 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自主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展示目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目的明确,学有方向,干有动力,追有目标。
④自主学习(7分钟):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以后,开始进行自主学习。每个学生都要随时记录好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体会以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为下一步的小组交流做准备。自主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整合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注意的问题:一是自主探究必须是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进行,不能变成无目的的自由学习。二是自主探究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过程,此阶段中不允许学生进行交流,只准独立思考,进行独立的个体学习探究。
2、合作交流(20分钟):
⑤小组交流(5分钟):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学习收获、感想、体会和困惑,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要深入小组了解情况,巡回指导。小组交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提出自己的问题,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⑥班级交流(10分钟):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交流本组同学的学习收获和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其它小组的成员在听取别的小组同学的交流后进行点评,解答发言小组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这时,教师要对学生正确的发言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对学生理解不透彻、思考不全面的知识进行点拨,对学生不正确的观点或错误的解答进行引导和纠正。强化学生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以及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班级交流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更是为了通过同学之间对知识的交流、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以此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化理解和再生新知识的境界。
⑦归纳小结(5分钟):首先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编制知识网络图或者构建知识树。归纳小结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应注意的问题:一是无论是小组还是班级的合作交流首先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没有自主探究就没有合作交流;没有真问题就没有讨论。二是在班级交流环节中,如果学生的答案不完整,教师不能急于评价和补充,应再鼓励其他学生发表见解,以养成学生注意倾听、总结、补充的习惯和能力。
1、 达标拓展(15分钟):
⑧达标矫正(13分钟):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
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堂达标测试,反馈矫正。当学生进行达标测试的时候,教师要巡回检查学生的做题情况,了解学生对本堂知识学习的效果,特别是对学生出问题多的试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构思解决的方法,寻找突破的途径,为达标测试后的点拨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完成当堂检测后,教师要先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互批互改,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所出现的问题和错误。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主要是看自己做错了哪道题,
找出出错的原因,应当如何改正,以及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期间,教师要及时准确的给予点拨和释疑,对待普遍性的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二次达标考试。二次达标考试可以在当堂完成,也可以下一堂完成。达标矫正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检测本堂课学习的情况,也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本堂课所学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和达标能力,以此达到提高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⑨巩固拓展(1分钟):教师根据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分层
次布置作业,指导A 类学生进行适当拓展、B 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C 类学生进行错题重做。 ⑩师生再见(1分钟):教师从学生的纪律、学习等方面全面总结本堂课教
学情况,提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最后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巩固拓展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和运用,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主预习的能力,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二(试卷讲评课)
1、 自主探究(10分钟)——个人纠错
①课前反思:教师在课前把试卷发给学生,以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②组织教学(1分钟):师生问好,然后教师简要总结本次考试或者练习的总体情况,对优秀的学生、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大力表扬,对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③展示目标(1分钟):对本堂课的学习提出A 、B 、C 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自主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
④自主改错(8分钟):让学生针对自己的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自我纠正,分析出错的原因以及今后要注意的方面。
2、 合作交流(25分钟)——学生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求其他同学的 帮助。
⑤小组交流(10分钟):学生在自主纠错的基础上,针对自己改错的收获、
感想、体会和困惑,在自己的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要深入小组了解情况,进行指导。 ⑥班级交流(10分钟):教师在学生进行了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交流的主要内容是本组同学的改错收获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其它小组成员在听取别的小组同学的交流后,可以随时谈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教师也要不失时机的进行指导和点拨。 ⑦归纳小结(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
3、达标拓展(10分钟)——变式训练
⑧达标矫正(9分钟):教师在学生自主改错、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
进行当堂变式训练,进行达标测试。学生进行达标测试的时候,教师要巡回检查学生的做题情况,了解学生对本堂知识学习的效果,特别是学生出问题多的试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构思解决的方法,寻找突破的途径,为达标测试后的点拨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完成当堂变式检测后,教师要抽查学生试卷,同时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互批互改,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所出现的问题和错误。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主要是看自己做错了哪道题,出错的原因是在哪里,应当如何改正,以及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期间,教师要及时准确的给学生点拨和释疑,对待普遍性的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三次达标考试,三次达标考试可以在当堂完成,也可以下一堂完成。
⑨巩固拓展(0.5分钟):教师根据本堂讲评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分层次布置作业,指导A 类学生进行适当拓展、B 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C 类学生进行错题重做。
⑩师生再见(0.5分钟):教师从学生的纪律、学习等方面全面总结本堂课学习情况,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最后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论文:研究以来写过3篇有关自学方法的论文.
研讨课:共上了3次研讨课, 《圆柱的表面积》﹑《负数的认识》﹑《统计》让学生采用自学的方法进行学习, 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 然后通过课堂引导, 效果很好.
六、结论与讨论
本课题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个案研究深度还不够,课题研究的张力和效力还需要
进一步强化。我们对课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的时候有
虎头蛇尾的情况出现。这都影响了总结、论文和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在研究过程中,我还发现了许多值得研究的领域,如:
(1)如何有效的将自主学习渗透到每一位学生;
(2)学生在学习中如何将多种学法有机结合,并灵活运用;
(3)在新课程理念下,“自学、合作、讨论”将如何更具有新鲜的活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向下面两个方向努力:
1、解放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使课堂真正具有发展人的功能。
把课堂还给学生,解放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的本质要求是把书本的知识活化,把现成的结论人性化、人文化、形象化、过程化。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出发,让学生通过活动去感知,去获得知识;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创造之悦,为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存在能力及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战胜、超越、完善自我
教师要树立积极的学生观和潜能观,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的发展(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人格的发展)负责;要相信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潜能是学生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善于“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激励、唤醒、鼓舞”;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又是对话者;既是聆听者又是促进 者。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得善解人意,更要学会解读学生的心灵。
七、主要参考文献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