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自考《房地产法》重难点
第一章 房地产法概述
一、房地产市场的概念 (2006年10月真题 名词解释)
我国现时所称房地产市场,是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和城市房地产转让、房地产抵押、房屋租赁等交易活动的总称。
二、房地产市场的特征 ( 2005年10月真题 多项选择 )
综合功能、多级市场、法定形式、国家干预
三、房地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2006年真题 简答题 )
在国民经济中,房地产业的占支柱性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上
基础性: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为人类提供着生存、发展的基础性物质条件,衣食住行是基本的生活要求 先导性:房地产业的发展为农业、工业、商业、运输业等的繁荣发展提供着先导性物质条件
四、房地产法调整对象的内容 ( 2002年10月真题 简答 )
(1)土地、房屋财产关系
(2)土地利用和管理关系
(3)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关系
(4)城市房地产管理关系
(5)城市物业管理服务关系
五、我国房地产法的基本原则 (08.1简答44)
(1)土地公有原则
(2)土地有偿使用原则
(3)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
(4)房地产综合开发原则
(5)城镇住房商品化原则
(6)宏观调控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
六、房地产法律关系的要素
(1)主体--参加房地产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主体即参加房地产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它既是权利的享受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主要有以下几类: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公民个人。
(2)客体--土地和房屋。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一般来说,客体分为土地和房屋,它们属于不动产。
(3)内容--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是房地产法律关系的最基本的要素,也可以说是主体各方关系的落脚点。权利,是指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自己的意志,为某种行为或实现某种利益的资格。义务,是指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承担的某种责任或付出的某种代价。
七、土地分类(2006年10月真题 多项选择 )
按照土地资源状况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土地分为 :
(1)农用地
(2)建设用地
(3)未利用地
八、我国对房地产业的定位:
房地产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和房屋商品化的推进,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九、房地产关系的概念 (08.1单选2)
房地产关系是指人们取得、开发、利用、经营和管理土地、房屋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房地产关系,按其法律特征,可分解为:
(1)民事(商品)性质的经济关系。民事(商品)性质的经济关系,指的是平等主体之间基于土地、房屋而发生的所有、使用、转让、抵押、租赁等经济关系。
(2)行政关系性质的经济关系。行政关系性质的经济关系,指的是不平等主体之间基于土地、房屋的征收或征用、拆迁、土地用途管制、建设立项审批、房地产税征收以及行政调处有关纠纷等经济关系。
十、房地产法的体系 (2005年10月真题 简答)
广义的房地产法基本内容包括:
(1)关于房地产权属的规定
(2)关于房地产开发利用的规定
(3)关于房地产交易的规定
(4)关于国家对房地产业及其市场实施管理的规定
(5)关于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服务的规定
十一、房地产法律关系的特征
(1)主体的多元性
(2)客体的确定性
(3)内容的多样性
第二章 土地管理法律制度
一、土地管理法的概念。
土地管理法是国家为实现土地管理目的而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因确认土地所有权、取得和转让土地使用权、开发利用土地,以及规划、管理、保护土地而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
二、土地管理法的立法宗旨
(1)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2)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
(3)切实保护耕地
(4)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土地法律关系
土地法律关系是由土地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关系。 它包括:
(1)土地财产法律关系
(2)土地管理法律关系
四、土地管理法的调整方法
(1)民事性的调整方法--土地法律规范以平等、自愿、有偿的方法为调整手段。
(2)管理性的调整方法--以指导性与强制性的管理、监督的法律手段进行调整。
五、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人依法对其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1)土地所有权由土地所有制决定。我国实行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从而在土地所有权方面,确立了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这两种所有权。
2015自考《房地产法》重难点
第一章 房地产法概述
一、房地产市场的概念 (2006年10月真题 名词解释)
我国现时所称房地产市场,是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和城市房地产转让、房地产抵押、房屋租赁等交易活动的总称。
二、房地产市场的特征 ( 2005年10月真题 多项选择 )
综合功能、多级市场、法定形式、国家干预
三、房地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2006年真题 简答题 )
在国民经济中,房地产业的占支柱性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上
基础性: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为人类提供着生存、发展的基础性物质条件,衣食住行是基本的生活要求 先导性:房地产业的发展为农业、工业、商业、运输业等的繁荣发展提供着先导性物质条件
四、房地产法调整对象的内容 ( 2002年10月真题 简答 )
(1)土地、房屋财产关系
(2)土地利用和管理关系
(3)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关系
(4)城市房地产管理关系
(5)城市物业管理服务关系
五、我国房地产法的基本原则 (08.1简答44)
(1)土地公有原则
(2)土地有偿使用原则
(3)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
(4)房地产综合开发原则
(5)城镇住房商品化原则
(6)宏观调控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
六、房地产法律关系的要素
(1)主体--参加房地产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主体即参加房地产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它既是权利的享受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主要有以下几类: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公民个人。
(2)客体--土地和房屋。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一般来说,客体分为土地和房屋,它们属于不动产。
(3)内容--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是房地产法律关系的最基本的要素,也可以说是主体各方关系的落脚点。权利,是指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自己的意志,为某种行为或实现某种利益的资格。义务,是指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承担的某种责任或付出的某种代价。
七、土地分类(2006年10月真题 多项选择 )
按照土地资源状况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土地分为 :
(1)农用地
(2)建设用地
(3)未利用地
八、我国对房地产业的定位:
房地产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和房屋商品化的推进,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九、房地产关系的概念 (08.1单选2)
房地产关系是指人们取得、开发、利用、经营和管理土地、房屋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房地产关系,按其法律特征,可分解为:
(1)民事(商品)性质的经济关系。民事(商品)性质的经济关系,指的是平等主体之间基于土地、房屋而发生的所有、使用、转让、抵押、租赁等经济关系。
(2)行政关系性质的经济关系。行政关系性质的经济关系,指的是不平等主体之间基于土地、房屋的征收或征用、拆迁、土地用途管制、建设立项审批、房地产税征收以及行政调处有关纠纷等经济关系。
十、房地产法的体系 (2005年10月真题 简答)
广义的房地产法基本内容包括:
(1)关于房地产权属的规定
(2)关于房地产开发利用的规定
(3)关于房地产交易的规定
(4)关于国家对房地产业及其市场实施管理的规定
(5)关于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服务的规定
十一、房地产法律关系的特征
(1)主体的多元性
(2)客体的确定性
(3)内容的多样性
第二章 土地管理法律制度
一、土地管理法的概念。
土地管理法是国家为实现土地管理目的而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因确认土地所有权、取得和转让土地使用权、开发利用土地,以及规划、管理、保护土地而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
二、土地管理法的立法宗旨
(1)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2)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
(3)切实保护耕地
(4)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土地法律关系
土地法律关系是由土地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关系。 它包括:
(1)土地财产法律关系
(2)土地管理法律关系
四、土地管理法的调整方法
(1)民事性的调整方法--土地法律规范以平等、自愿、有偿的方法为调整手段。
(2)管理性的调整方法--以指导性与强制性的管理、监督的法律手段进行调整。
五、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人依法对其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1)土地所有权由土地所有制决定。我国实行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从而在土地所有权方面,确立了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这两种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