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帮扶成功案例
北门小学 陈丹
一、案例的具体表现:
在五年级(3)班有一位叫贺子南的女同学,性格文静,不捣乱、不做小动作,但上课经常走神、不专心,眼睛虽然看着黑板或看着课本,但如果你问刚才讲的什么她肯定是一问三不知;辅导课、练习课上也是经常装模作样,主动性差,不想动脑、也不想动手,练习和作业总是拖拖拉拉,或者是照抄照搬。成绩很差,第一次月考考了30分。
二、原因分析:
通过和她交流,得知他对数学不感兴趣,以前数学底子差,有时候想补但底子太差还是经常出错,没有成功的体验,时间长了就放弃了。同学们也经常嘲笑她连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老师虽然有时找她交流,但她总感觉自己太差,非常自卑,缺乏成功和自信,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中的末尾位置。这样恶性循环,学习也越来越吃力。
三、帮扶措施:
基于这学生的特殊情况,我经常鼓励他,表现好时还当着全班的面表扬她;我还让她自己选了小老师,有问题时可以随时去问她的小老师,由于同学之间容易交流,他们也乐于接受,这样让她慢慢地投入到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信心。
四、教育效果:
1、通过多元化渠道了解学生,侧面了解成因,思考通过何种途径、教育方式,寻找机会切入,避免刺激学生自尊的可能,进行耐心教育,步步深入,经过一个敏感适应期,使其能够淡化敏感程度。
2、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及背景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使学生在一种平和、无压力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帮助他分析期原因,排除困扰其学习的情绪。
3、教师以平等的朋友口吻提出建议和鼓励,进行寓理于情的教育,学生容易接受并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五、引出的思考:
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除了外部因素外,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能力等也有很大关系,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发现并抓住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契机,帮助学生走出误区。
学困生帮扶成功案例
2010—2011学年度
会发小学 徐忠忱 近年来,学习困难学生是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据调查,父母亲长期不在家的儿童,他们身上存在的学习困难问题尤为严重。我校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学校70%的学生是渔民的子女,学困生尤为突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是我校每一个教师面临的挑战。这些父母文化不高又忙于做点小生意的农民工子女中的学困生也等待我们老师用爱去感化、去帮助。 学困生基本情况:
学生情况:
班级:三年二班
姓名:张圣莲
性别:女
年龄: 13
学困的成因:该生为转学生,家庭条件差,靠父亲打临工维持一家人生计,家中还有一弟弟,妈妈爱打麻将,父母有重男轻女思想,她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但不爱和人交流,学习习惯非常不理想,上课不知道听讲,一个人就在下面摸摸的玩,学习用具经常是要用什么就没有什么,由于父母和自己都不重视学习,所以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经常不做功课。
转化过程及所采取的措施:
1、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教给家长“赏识”及“期望”等教育方法,并请家长关注其学习情况。
2、课堂上及时关注其学习状态,多给予发言的机会,集中其注意力,树立其学习自信心;平时重点培养其预习、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
3、指定她的同桌为帮助她的“小老师”。
4、老师和她进行牵手活动,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
5、以礼相送,“六、一”送上一些书籍,平时给她一些作业本,钢笔、零食。
6、优先让她参加运动会项目,培养其自信。
转化效果:
刚开始,该生还是不听讲,上课仍自己玩自己的,作业能动笔但相当潦草,而且从不做完,一,二单元的测验成绩分别只有18分和22分,在测试卷上,出现大量放弃做题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化,感化,,上课有时能集中注意力了,课堂练习居然能对一半了,第五单元测验还得了68分,也能自己主动做练习了,在复习阶段还能给同学答疑解惑了。
转化中出现的反复及对策:
“后进生”有动荡的心理特征,任何一个后进生,都会在反复中前进,在前进中反复,这也是“后进生”的转化规律。一旦出现反复,就下了“屡教不改”、“无可救药”的诊断,显然是急于求成。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只有反复地进行教育,才无愧于教育,无愧于社会。反复地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对于“后进生”的进步不能自我陶醉,对于他们的旧病复发不能灰心丧气。当遭遇挫折时,不要气急败坏、暴跳如雷,要具有教育者的胸襟和怀抱。要更多的给予他们温暖的感化,让他们多一份真诚的感动,唤醒、激活人与人之间心中潜藏着的对于美好生活与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他们前进的内在动力。
转化反思: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于那些“异样”的学生,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
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让我们摒弃对学困生的偏见,多给学困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学困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困生的学习和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或许另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您的手中诞生!
学困生帮扶成功案例
2009—2010学年度
会发小学 徐忠忱
汤鑫宇同学是二年二班学生,上课他最捣蛋,一会儿大喊大叫,一会儿东窜西跳,一会儿挑衅闹事,完全没有把课堂当课堂,把学校当学校。原先班级的班科任老师拿他没办法,学校领导也无可奈何。 有一天,我刚迈进教室,忽的教室像炸开的锅,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汤鑫宇,刚才打人,那个说汤鑫宇拿他的东西。再看看,汤鑫宇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在教室里大摇大摆地走动,完全没有把老师的存在当一回事。不治治他,这课怎么能上得下去呢? 虽是生气,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要沉得住气。这时,我用严肃的目光扫视台下的每一个座位,同学们知道这是我作“重要讲话”前的习惯。然后,我把目光停留在汤鑫宇同学身上,顿时教室,鸦雀无声。我先让大家说说这时老师最讨厌什么?孩子们可机灵了,尽说汤鑫宇的种种不是。这下,汤鑫宇火了,手握拳头,吹胡瞪眼,冲着说他不是的同学直叫嚷。真没有把老师放在眼里,“来,接着说没关系。”我提着嗓门说。这时我仔细大量着这个孩子,只见他涨红了脸,放松拳头,眼光不时地扫视大家,显然,有些慌张。“好,老师知道,同学们和老师一样讨厌的是汤鑫宇身上的缺点,对不对?”“对。”大家异口同声说。“好,说了这么多,我想汤鑫宇同学肯定也知道自己身上的缺点。其实,过去他也是好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
趣,助人为乐,热爱劳动。记得有位同学在作文中还夸奖过他。可现在他已误入迷途,作为他的同学,我们应该伸出温暖的手拉他一把,决不让他掉队。”在附和和肯定的话音中,我偷偷地看到汤鑫宇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诧异和不安的神色。最后,我提议每人给小明写封信,信的内容要情真意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自己的同学写信,同学们都感到十分新鲜,他们沉思片刻,便埋头疾书起来。那天,汤鑫宇同学收到整整38封信,那是38颗火热的心,一双双期待的眼睛!第二天,我在办公桌上意外发现了一张“检讨书”,小明同学在检讨书上说:“老师,我错了,今后我„„”看完检讨书,我疾步来到教室,偷偷地“窥视”这个孩子,他把头压得低低的,眼睛红红的,我敢肯定,他昨天晚上哭了。
从那以后,我详细了解他的家境。家贫如洗,没有母亲,父亲没有什么文化,教育子女的方式极其粗暴。从小,只要他一做错了,父亲便对他一顿毒打。在这种没有欢乐的家庭中长大,小明充满了暴力倾向。
面对这孩子我深表同情,决心用自己爱的力量来感化他。上课时,我把他调到第一桌,多给他发言机会,不断鼓励他的自信心。课后,经常和他促膝谈心,嘘寒问暖,给他讲做人的道理。一发现有不好的苗头,马上给予引导。渐渐地,我欣喜地发现他进步了,不仅能尊师守纪,友爱同学,还是个爱看书,爱学习的好孩子。
每每想起这事,兴奋与思考,总是在心中萦绕。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农村学校像小明这样的特殊的孩子,屡见不鲜。作为老师,不能歧视他们,冷落他们,疏远他们。而要善待他们,把师爱偏向他们。 作为班集体的领头羊——班主任,应当努力构建一种平等、自由、宽松的班级体,让孩子们理解集体生活必须有基本规范,个人必须遵守、服从集体这个规范。
写到这儿,我想强调的是,作为老师应该用真诚的爱来感化他们,因为他们现在是调皮的学生,将来可能是为社会做出你意想不到的贡献。
一年后,他又凭借每当想起这些,我的内心就有无限的感慨: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爱学生,就要爱每一个学生,爱学生的一切,绝不能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影响的不仅是一个班级、一个年段,将来影响的可能就是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相反,不舍弃任何一名学生,挽救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更是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民族的希望。同时,也让我更深的体会到了德育工作的深刻内涵,爱字当头的重要意义。
学困生帮扶成功案例
北门小学 陈丹
一、案例的具体表现:
在五年级(3)班有一位叫贺子南的女同学,性格文静,不捣乱、不做小动作,但上课经常走神、不专心,眼睛虽然看着黑板或看着课本,但如果你问刚才讲的什么她肯定是一问三不知;辅导课、练习课上也是经常装模作样,主动性差,不想动脑、也不想动手,练习和作业总是拖拖拉拉,或者是照抄照搬。成绩很差,第一次月考考了30分。
二、原因分析:
通过和她交流,得知他对数学不感兴趣,以前数学底子差,有时候想补但底子太差还是经常出错,没有成功的体验,时间长了就放弃了。同学们也经常嘲笑她连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老师虽然有时找她交流,但她总感觉自己太差,非常自卑,缺乏成功和自信,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中的末尾位置。这样恶性循环,学习也越来越吃力。
三、帮扶措施:
基于这学生的特殊情况,我经常鼓励他,表现好时还当着全班的面表扬她;我还让她自己选了小老师,有问题时可以随时去问她的小老师,由于同学之间容易交流,他们也乐于接受,这样让她慢慢地投入到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信心。
四、教育效果:
1、通过多元化渠道了解学生,侧面了解成因,思考通过何种途径、教育方式,寻找机会切入,避免刺激学生自尊的可能,进行耐心教育,步步深入,经过一个敏感适应期,使其能够淡化敏感程度。
2、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及背景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使学生在一种平和、无压力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帮助他分析期原因,排除困扰其学习的情绪。
3、教师以平等的朋友口吻提出建议和鼓励,进行寓理于情的教育,学生容易接受并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五、引出的思考:
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除了外部因素外,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能力等也有很大关系,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发现并抓住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契机,帮助学生走出误区。
学困生帮扶成功案例
2010—2011学年度
会发小学 徐忠忱 近年来,学习困难学生是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据调查,父母亲长期不在家的儿童,他们身上存在的学习困难问题尤为严重。我校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学校70%的学生是渔民的子女,学困生尤为突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是我校每一个教师面临的挑战。这些父母文化不高又忙于做点小生意的农民工子女中的学困生也等待我们老师用爱去感化、去帮助。 学困生基本情况:
学生情况:
班级:三年二班
姓名:张圣莲
性别:女
年龄: 13
学困的成因:该生为转学生,家庭条件差,靠父亲打临工维持一家人生计,家中还有一弟弟,妈妈爱打麻将,父母有重男轻女思想,她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但不爱和人交流,学习习惯非常不理想,上课不知道听讲,一个人就在下面摸摸的玩,学习用具经常是要用什么就没有什么,由于父母和自己都不重视学习,所以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经常不做功课。
转化过程及所采取的措施:
1、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教给家长“赏识”及“期望”等教育方法,并请家长关注其学习情况。
2、课堂上及时关注其学习状态,多给予发言的机会,集中其注意力,树立其学习自信心;平时重点培养其预习、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
3、指定她的同桌为帮助她的“小老师”。
4、老师和她进行牵手活动,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
5、以礼相送,“六、一”送上一些书籍,平时给她一些作业本,钢笔、零食。
6、优先让她参加运动会项目,培养其自信。
转化效果:
刚开始,该生还是不听讲,上课仍自己玩自己的,作业能动笔但相当潦草,而且从不做完,一,二单元的测验成绩分别只有18分和22分,在测试卷上,出现大量放弃做题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化,感化,,上课有时能集中注意力了,课堂练习居然能对一半了,第五单元测验还得了68分,也能自己主动做练习了,在复习阶段还能给同学答疑解惑了。
转化中出现的反复及对策:
“后进生”有动荡的心理特征,任何一个后进生,都会在反复中前进,在前进中反复,这也是“后进生”的转化规律。一旦出现反复,就下了“屡教不改”、“无可救药”的诊断,显然是急于求成。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只有反复地进行教育,才无愧于教育,无愧于社会。反复地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对于“后进生”的进步不能自我陶醉,对于他们的旧病复发不能灰心丧气。当遭遇挫折时,不要气急败坏、暴跳如雷,要具有教育者的胸襟和怀抱。要更多的给予他们温暖的感化,让他们多一份真诚的感动,唤醒、激活人与人之间心中潜藏着的对于美好生活与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他们前进的内在动力。
转化反思: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于那些“异样”的学生,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
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让我们摒弃对学困生的偏见,多给学困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学困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困生的学习和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或许另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您的手中诞生!
学困生帮扶成功案例
2009—2010学年度
会发小学 徐忠忱
汤鑫宇同学是二年二班学生,上课他最捣蛋,一会儿大喊大叫,一会儿东窜西跳,一会儿挑衅闹事,完全没有把课堂当课堂,把学校当学校。原先班级的班科任老师拿他没办法,学校领导也无可奈何。 有一天,我刚迈进教室,忽的教室像炸开的锅,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汤鑫宇,刚才打人,那个说汤鑫宇拿他的东西。再看看,汤鑫宇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在教室里大摇大摆地走动,完全没有把老师的存在当一回事。不治治他,这课怎么能上得下去呢? 虽是生气,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要沉得住气。这时,我用严肃的目光扫视台下的每一个座位,同学们知道这是我作“重要讲话”前的习惯。然后,我把目光停留在汤鑫宇同学身上,顿时教室,鸦雀无声。我先让大家说说这时老师最讨厌什么?孩子们可机灵了,尽说汤鑫宇的种种不是。这下,汤鑫宇火了,手握拳头,吹胡瞪眼,冲着说他不是的同学直叫嚷。真没有把老师放在眼里,“来,接着说没关系。”我提着嗓门说。这时我仔细大量着这个孩子,只见他涨红了脸,放松拳头,眼光不时地扫视大家,显然,有些慌张。“好,老师知道,同学们和老师一样讨厌的是汤鑫宇身上的缺点,对不对?”“对。”大家异口同声说。“好,说了这么多,我想汤鑫宇同学肯定也知道自己身上的缺点。其实,过去他也是好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
趣,助人为乐,热爱劳动。记得有位同学在作文中还夸奖过他。可现在他已误入迷途,作为他的同学,我们应该伸出温暖的手拉他一把,决不让他掉队。”在附和和肯定的话音中,我偷偷地看到汤鑫宇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诧异和不安的神色。最后,我提议每人给小明写封信,信的内容要情真意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自己的同学写信,同学们都感到十分新鲜,他们沉思片刻,便埋头疾书起来。那天,汤鑫宇同学收到整整38封信,那是38颗火热的心,一双双期待的眼睛!第二天,我在办公桌上意外发现了一张“检讨书”,小明同学在检讨书上说:“老师,我错了,今后我„„”看完检讨书,我疾步来到教室,偷偷地“窥视”这个孩子,他把头压得低低的,眼睛红红的,我敢肯定,他昨天晚上哭了。
从那以后,我详细了解他的家境。家贫如洗,没有母亲,父亲没有什么文化,教育子女的方式极其粗暴。从小,只要他一做错了,父亲便对他一顿毒打。在这种没有欢乐的家庭中长大,小明充满了暴力倾向。
面对这孩子我深表同情,决心用自己爱的力量来感化他。上课时,我把他调到第一桌,多给他发言机会,不断鼓励他的自信心。课后,经常和他促膝谈心,嘘寒问暖,给他讲做人的道理。一发现有不好的苗头,马上给予引导。渐渐地,我欣喜地发现他进步了,不仅能尊师守纪,友爱同学,还是个爱看书,爱学习的好孩子。
每每想起这事,兴奋与思考,总是在心中萦绕。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农村学校像小明这样的特殊的孩子,屡见不鲜。作为老师,不能歧视他们,冷落他们,疏远他们。而要善待他们,把师爱偏向他们。 作为班集体的领头羊——班主任,应当努力构建一种平等、自由、宽松的班级体,让孩子们理解集体生活必须有基本规范,个人必须遵守、服从集体这个规范。
写到这儿,我想强调的是,作为老师应该用真诚的爱来感化他们,因为他们现在是调皮的学生,将来可能是为社会做出你意想不到的贡献。
一年后,他又凭借每当想起这些,我的内心就有无限的感慨: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爱学生,就要爱每一个学生,爱学生的一切,绝不能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影响的不仅是一个班级、一个年段,将来影响的可能就是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相反,不舍弃任何一名学生,挽救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更是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民族的希望。同时,也让我更深的体会到了德育工作的深刻内涵,爱字当头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