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战略地位

重庆战略地位

一、中央对重庆发展的总体部署

(一)三大定位: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

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

(二)一大目标: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四大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步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二、中央对重庆提出的1336对外开放战略

(一)重庆建设开放高地,打造国际大都市

(二)三条国际贸易大通道

(三)三大开放平台:两江新区、保税港区、国家级开发区

(四)六大中心:中国西部加工制造中心 西部交通物流中心

西部金融创新中心

西部国际贸易中心

西部国际会展中心

西部科技教育中心

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成立,6月18日正式挂牌,重庆成为继北京、上海、天津之后的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下辖21区、17县(自治县)。户籍人口3375.2万人,常住人口2991.4万人。 重庆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拥有省级行政地位和经济管理权限。相对其他省而言,重庆实行市、区(县)两级行政管理体制,审批环节更少,办事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

重庆作为省级地位的直辖市,同时拥有辖区土地定价权,及辖区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权(按照中国现行规定,土地定价权在省级政府、土地出让权在市级政府),对于投资者而言,重庆可以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土地出让条件。

三、五大功能区域战略

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9月14日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决议》等三项重要文件,明确重庆市委市政府未来的工作目标是建设五大功能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一)都市功能核心区:

范围:渝中区全域和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5区处于内环以内的区域,约294平方公里。

任务:不过多考虑经济增速,但强调结构调整和功能优化,工业总产值比重将大幅下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大幅提高;提升现代都市形象。 路径: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现代都市形象,适当疏解人口、精细化城市管理、保护生态环境。

(二)都市功能拓展区:

范围:主城9区除都市功能核心区外的区域,约5179平方公里。 任务:此区域在优化结构调整时,更强调经济体量的快速增长。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000亿元,占全市的44%。

路径:有序拓展城市空间,组团式规划布局,产城融合发展,保护好与都市核心功能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之间过渡带的生态环境。

(三)城市发展新区

范围: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大足区、綦江区、铜梁县、潼南县、荣昌县、璧山县及万盛、双桥经开区,约2.32万平方公里。

任务:到2020年,城镇化率提高到63%,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36%,实现工业总产值22500亿元,占全市的45%。 路径: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城乡统筹先行,充分利用山脉、河流、农田形成的自然分割和生态屏障条件,建设组团式、网络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山水田园城市集群。

(四)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

范围: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等11区县,约3.39万平方公里。

任务:实现生态涵养,突出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三峡移民后续发展连片贫困区扶贫开发并举。规划用10年左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130万,常住人口减少到700万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路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并重,引导人口相对聚集和超载人口梯度转移,着力涵养保护好三峡库区的青山绿水,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五)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范围:黔江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武隆县、彭水县等6区县(自治县),约1.98万平方公里。

任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规划用10年左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80万,常住人口减少200万,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引导人口相对聚集和超载人口有序梯度转移。

路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基础,加强扶贫开发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相结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宜业、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

四、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全面推进,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成为内陆重要口岸,以长江黄金水道、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等为支撑的“一江两翼三洋”国际贸易大通道骨架基本形成。民生不断改善,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加强。

重庆战略地位

一、中央对重庆发展的总体部署

(一)三大定位: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

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

(二)一大目标: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四大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步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二、中央对重庆提出的1336对外开放战略

(一)重庆建设开放高地,打造国际大都市

(二)三条国际贸易大通道

(三)三大开放平台:两江新区、保税港区、国家级开发区

(四)六大中心:中国西部加工制造中心 西部交通物流中心

西部金融创新中心

西部国际贸易中心

西部国际会展中心

西部科技教育中心

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成立,6月18日正式挂牌,重庆成为继北京、上海、天津之后的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下辖21区、17县(自治县)。户籍人口3375.2万人,常住人口2991.4万人。 重庆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拥有省级行政地位和经济管理权限。相对其他省而言,重庆实行市、区(县)两级行政管理体制,审批环节更少,办事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

重庆作为省级地位的直辖市,同时拥有辖区土地定价权,及辖区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权(按照中国现行规定,土地定价权在省级政府、土地出让权在市级政府),对于投资者而言,重庆可以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土地出让条件。

三、五大功能区域战略

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9月14日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决议》等三项重要文件,明确重庆市委市政府未来的工作目标是建设五大功能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一)都市功能核心区:

范围:渝中区全域和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5区处于内环以内的区域,约294平方公里。

任务:不过多考虑经济增速,但强调结构调整和功能优化,工业总产值比重将大幅下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大幅提高;提升现代都市形象。 路径: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现代都市形象,适当疏解人口、精细化城市管理、保护生态环境。

(二)都市功能拓展区:

范围:主城9区除都市功能核心区外的区域,约5179平方公里。 任务:此区域在优化结构调整时,更强调经济体量的快速增长。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000亿元,占全市的44%。

路径:有序拓展城市空间,组团式规划布局,产城融合发展,保护好与都市核心功能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之间过渡带的生态环境。

(三)城市发展新区

范围: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大足区、綦江区、铜梁县、潼南县、荣昌县、璧山县及万盛、双桥经开区,约2.32万平方公里。

任务:到2020年,城镇化率提高到63%,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36%,实现工业总产值22500亿元,占全市的45%。 路径: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城乡统筹先行,充分利用山脉、河流、农田形成的自然分割和生态屏障条件,建设组团式、网络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山水田园城市集群。

(四)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

范围: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等11区县,约3.39万平方公里。

任务:实现生态涵养,突出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三峡移民后续发展连片贫困区扶贫开发并举。规划用10年左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130万,常住人口减少到700万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路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并重,引导人口相对聚集和超载人口梯度转移,着力涵养保护好三峡库区的青山绿水,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五)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范围:黔江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武隆县、彭水县等6区县(自治县),约1.98万平方公里。

任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规划用10年左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80万,常住人口减少200万,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引导人口相对聚集和超载人口有序梯度转移。

路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基础,加强扶贫开发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相结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宜业、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

四、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全面推进,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成为内陆重要口岸,以长江黄金水道、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等为支撑的“一江两翼三洋”国际贸易大通道骨架基本形成。民生不断改善,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加强。


相关文章

  • 两江新区选址区位条件
  • 重庆两江新区的设立 背景 1.中国改革开放梯次推进的必然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国家实施了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3个大的开发开放战略,撬动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三次大开发高潮,清晰勾勒出国家 ...查看


  • 山地城市交通规划中步行系统战略地位的思考
  • 山地城市交通规划中步行系统战略地位的思考 --以涪陵区综合交通规划为例 杨 源 颜 毅 郭大忠 摘要:山地城市地形复杂,大多呈"一面坡",城市道路网存在不足,需要步行系统作为结构性的补充, 以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因此步行道 ...查看


  • 国家中心城市
  • "国家中心城市"这个概念是国家层面提出来的.所谓国家中心城市,就是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国家级中心城市名单:2010年2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 ...查看


  • 川教版历史八上[内战的爆发]word教案
  • 第17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学目标] 1. 识记与理解 知道"双十协定"内容,记住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地区以及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重大战役,掌握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标志,理解抗战胜利后中共 ...查看


  • 万达信息关于设立重庆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设立重庆子公司的可行性 研究报告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1月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一.投资概况 ............................................ ...查看


  • 自己总结的一带一路判断题
  • 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 .的(1分) 正确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亚投行定性.决策机制与融资模式. 正确 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1分)正确 城镇是双核驱 ...查看


  • [问答]我国为何设立重庆直辖市?
  • 我国为何设立重庆直辖市?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揭幕.一位人大代表在日记中写到:"这一天,重庆似乎等待了一个世纪--" 从1891年成为中国内陆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到抗战时期的"陪都&qu ...查看


  • 重庆的投资优势及机遇
  • 重庆的优势及机遇 (一)重庆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 1.区位优势 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区位优势.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在于流通.东部地区能够率先发展的原因也在于其独特的外向型区位优势所带来的要素流通优势:而西部地区之所以落后,最 ...查看


  • 2015重庆中考政治
  • 重庆南开中学初2007级下期3月月考 政 治 试 题 (时间45分钟 总分50分) 一.选择题:下列1~7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8~10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涂在机读卡上.(每小题2分,共20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