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校釋 朱謙之撰八十一章

国学导航-老子校釋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羅振玉曰:敦煌辛本「知」作「智」。

武內義雄曰:「善者不辯」二句,敦、遂二本在「知者不博」二句之後。  謙之案:嚴、顧二句與敦、遂本同。傅、范「善者不辯」二句「者」並作「言」。

俞樾曰:按此當作「信者不美,美者不信」,與下文「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文法一律。河上公於「信者不美」注云:「信者,如其實。不美者,朴且質也。」是可證古本正作「信者不美」,無「言」字也。

陶鴻慶曰:案俞氏據河上注,知經文兩「言」字皆當作「者」,與下文一律者也。今按王注云:「實在質也,本在朴也。」但釋「信」與「美」之義,而不及「言」,以其所見本亦作「者」也。

謙之案:俞、陶之說非也。文心雕龍情采篇曰:「老子疾偽,故稱『美言不信』。」是劉勰所見老子本作「言」字。河上於此句注云:「滋美之言者,孳孳華詞。不信者,飾偽多空虛也。」又成玄英開題序訣義疏題此章為「信言」章。疏云:「信,實也。美,浮艷也。言上德之人……所說言教,實而不華,……浮艷之言,……既乖至理,所以不信。故莊云『犬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也。」可證河上本與碑本同。王注六十二章「美言可以市」句云:「美言之,則可以奪眾貨之賈,故曰『美言可以市』也。」此章注:「實在質也,本在樸也。」義亦正同。雖未及「言」,而言在其中,何由證其所見本必作「者」乎?又「善者不辯」二句,焦竑考異曰:「古本作『善言不辯,辯言不善』。」又莊子齊物論「大辯不言」,語亦同此。知北遊篇「不知深矣,知之淺矣」,與「知者不博」二句語意亦似。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嚴可均曰:「既以為人」,御注作「與人」。

羅振玉曰:御注、景福二本「為」作「與」。

謙之案:邢玄、慶陽、磻溪、樓正均作「與」。二「愈」字,邢玄作「逾」,范作「俞」。「俞」古字,作「逾」誤。碑本五章「愈」亦作「俞」。又「聖人不積」,嚴、彭、傅、趙、高並作「無積」,范作「無積」,河上公、王弼作「不積」。作「無積」是也。戰國策魏策一引老子曰「聖人無積,盡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不積」亦作「無積」。「既以與人」句,莊子田子方篇引同。「既以為人」句,「既」字可據魏策改為「盡」字,與「既」字為對文。又「積」有藏義,楚語「無一日之積」,注:「積,儲也。」莊子天道「運而無所積」,釋文:「謂積滯不通。」天下篇稱老聃「以有積為不足……無藏也故有餘」,無積即無藏也。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羅振玉曰:敦煌辛本無下「之」字。

謙之案:趙本作「人之道」,無「聖」字。「人」與「天」對,文勝,然非老子本誼。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無韻,諸家並同。惟高本漢以信、善為韻,武內義雄以積、有、多為韻,皆誤。此章實以信信、善善、知知各首尾為韻。又知、積、多韻,知、積,支部,多,歌部,此歌、支通韻。

右景龍碑本五十七字,敦煌本、河、王、傅、范本同,河上題「顯質第八十一」,王本題「八十一章」,范本題「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国学导航-老子校釋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羅振玉曰:敦煌辛本「知」作「智」。

武內義雄曰:「善者不辯」二句,敦、遂二本在「知者不博」二句之後。  謙之案:嚴、顧二句與敦、遂本同。傅、范「善者不辯」二句「者」並作「言」。

俞樾曰:按此當作「信者不美,美者不信」,與下文「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文法一律。河上公於「信者不美」注云:「信者,如其實。不美者,朴且質也。」是可證古本正作「信者不美」,無「言」字也。

陶鴻慶曰:案俞氏據河上注,知經文兩「言」字皆當作「者」,與下文一律者也。今按王注云:「實在質也,本在朴也。」但釋「信」與「美」之義,而不及「言」,以其所見本亦作「者」也。

謙之案:俞、陶之說非也。文心雕龍情采篇曰:「老子疾偽,故稱『美言不信』。」是劉勰所見老子本作「言」字。河上於此句注云:「滋美之言者,孳孳華詞。不信者,飾偽多空虛也。」又成玄英開題序訣義疏題此章為「信言」章。疏云:「信,實也。美,浮艷也。言上德之人……所說言教,實而不華,……浮艷之言,……既乖至理,所以不信。故莊云『犬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也。」可證河上本與碑本同。王注六十二章「美言可以市」句云:「美言之,則可以奪眾貨之賈,故曰『美言可以市』也。」此章注:「實在質也,本在樸也。」義亦正同。雖未及「言」,而言在其中,何由證其所見本必作「者」乎?又「善者不辯」二句,焦竑考異曰:「古本作『善言不辯,辯言不善』。」又莊子齊物論「大辯不言」,語亦同此。知北遊篇「不知深矣,知之淺矣」,與「知者不博」二句語意亦似。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嚴可均曰:「既以為人」,御注作「與人」。

羅振玉曰:御注、景福二本「為」作「與」。

謙之案:邢玄、慶陽、磻溪、樓正均作「與」。二「愈」字,邢玄作「逾」,范作「俞」。「俞」古字,作「逾」誤。碑本五章「愈」亦作「俞」。又「聖人不積」,嚴、彭、傅、趙、高並作「無積」,范作「無積」,河上公、王弼作「不積」。作「無積」是也。戰國策魏策一引老子曰「聖人無積,盡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不積」亦作「無積」。「既以與人」句,莊子田子方篇引同。「既以為人」句,「既」字可據魏策改為「盡」字,與「既」字為對文。又「積」有藏義,楚語「無一日之積」,注:「積,儲也。」莊子天道「運而無所積」,釋文:「謂積滯不通。」天下篇稱老聃「以有積為不足……無藏也故有餘」,無積即無藏也。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羅振玉曰:敦煌辛本無下「之」字。

謙之案:趙本作「人之道」,無「聖」字。「人」與「天」對,文勝,然非老子本誼。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無韻,諸家並同。惟高本漢以信、善為韻,武內義雄以積、有、多為韻,皆誤。此章實以信信、善善、知知各首尾為韻。又知、積、多韻,知、積,支部,多,歌部,此歌、支通韻。

右景龍碑本五十七字,敦煌本、河、王、傅、范本同,河上題「顯質第八十一」,王本題「八十一章」,范本題「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老子]的散文艺术.doc
  • 分类号 编号 <老子>的散文艺术 (xx大学函授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申请学位: 院 系: 专 业: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学 号: 指导老师: 二OO六年九月二十日 X 大学 Xx 大学函授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老子& ...查看


  • [汉代魏晋南北朝明清古典诗词]
  • 汉代魏晋南北朝明清古典诗词 论语学而篇第一  孔子(322868) 论语为政篇第二  孔子(123350) 道德经一章  老子(114451) 论语里仁篇第四  孔子(88152) 论语八佾篇第三  孔子(70063) 论语述而篇第七  孔 ...查看


  • 浅析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合理性
  • 浅析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合理性 社会学院 08历史 刘雅婧 0803401028 内容摘要:我们通常说老子的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而无为而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小国寡民"思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查看


  • 老子与道教
  • #道教研究# 老子与道教 宫哲兵 提 要:老子认为, 为学是求知识, 为道是求智慧.真正的智慧是超理性.超逻辑的一种体验方式, 只有通过为道的方法才能悟道.老子的道, 与基督教的上帝是极其接近的概念.道是非人格化.非神的上帝, 而上帝是人格 ...查看


  • 道教成立初期老子神话的演变与发展
  • 任继愈等指出,从哲学上说,汉武帝以后的道家,是沿着两条相反的路线.三种不同的途径分化和发展的.一条路线的途径是保持<吕氏春秋>.<淮南子>的唯物主义传统,并向前推进他们的思想.<论衡>的部分内容和汉上公& ...查看


  • 百家讲坛老子
  •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生活于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经>的著作,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但有关老子本人的记载留下得不多,这就给后人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想像空间,有人把他神化,有人认为他就是 ...查看


  • 毕业论文[小国寡民]
  •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浅谈老子"小国寡民"思想 作者姓名 刘善甫 指导教师 秦进才 所在学院 汇华学院 专业(系) 历史学 班级(届) 2011届 完成日期 2011 年 5 月 10 日 目 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查看


  • 老子故里旅游区
  • 老子,究竟何许人也?究竟是宋国.陈国人,还是楚国人? 为弄清老子出生地问题,当代学者专家经过多年的辛勤工作,查阅.搜集了大量的典籍.方志,并多次进行实地考察,获得了不少确凿可信的资料,从<左传>.<史记>.<孔 ...查看


  • 庄子与老子关系的新审视
  • 作者:廖群 理论学刊 2006年01期 在涉及庄子与老子关系时,"庄子"一词应析为"庄子"和"<庄子>"两个概念,因为<庄子>还有内.外杂篇之分,乃庄子及其 ...查看


  • 论老子的治国思想
  • 湖北大学本科学年论文 题 目 论老子的治国思想 姓 名 韩燕仪 学 号 [**************]1 专业年级 10级中国语言文学(国家基地班 ) 指导教师 何新文 职 称 教授 2012年10月21日 论老子的治国思想 摘要:千百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