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肖邦夜曲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侨居华沙任中学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人。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肖邦专注于钢琴音乐并开创了内容丰富的浪漫主义钢琴音乐,夜曲是肖邦浪漫主义与个性特征的标志,是肖邦“钢琴诗人”的内心独白。
夜曲一般指由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john·field,1782-1837)首创的一种钢琴曲体裁。旋律优美,富于歌唱,常用慢速或中速,往往采用琵音式和弦的伴奏型。总的表现意境是夜的沉静与人的内心抒发。夜曲体裁在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获得了很大发展,肖邦自己创新了这一种钢琴独奏体裁,使它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作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可以说肖邦的创作是打破常规的,他那种与生俱来的敏感、典雅、羞怯及忧郁的气质在夜曲这种形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他将夜曲从沙龙情调的狭小表现圈子扩展开来,不仅有对大自然夜景的描绘,细腻的心理刻画,静夜中忧郁、沉思、伤感、柔性的表白,而且将火一样的激情以及像叙事曲那样富于戏剧性和悲剧性的内容注人夜曲中。肖邦的《夜曲》,包含了相当多样的意境,甚至是热情的戏剧性形象。令人惊疑的是,无论音乐多么复杂、激动,却仍不失“夜”的总的感觉。由于肖邦赋予了《夜曲》以新面貌,后人都将《夜曲》看作是肖邦创作特有的标志之一。肖邦的21首夜曲,几乎每一首都是那么迷人。其中最为广大听众熟悉的可能是第二号《bE大调夜曲》,它的主旋律早已深入人心,中段开始是圣咏般的和弦进行,从容而又威严,蕴涵着内在的力量。这力量开始是片断的显露,逐渐积累,显露的片断在增大,终于,酿成双手八度齐奏从上往下排山倒海式的暴发,此时,真是身在“黑夜”心在“白昼”了。经过中段的暴发,“夜”再也无法平静,当第一段再现时,同样的曲调用了织体完全不同的伴奏,原来严整的节奏现在变成了惶惶不安的三连音,音乐变得哀怨、悲痛,久久不能平息。在增加了一段扩充的终止后,才勉强安静下来,最后消失在延长音里,可留下的沉重心绪始终没有消失。
在外国音乐史这门课程中听到了肖邦夜曲,我回到宿舍也仔细上网络搜索了关于肖邦的资料和他的钢琴曲,我了解到《降E大调夜曲》是肖邦最好的《夜曲》之一,并反复欣赏研究了这首曲子,闭着眼睛,听着《夜曲》,感受着夜幕降临的那种宁静、悠远、平和、幽澜和充满着无限的遐想,偶尔睁开眼睛看看,似乎整个世界都变得很神奇。听着《夜曲》,好像我欣赏音乐的目的也改变了,原先只是为了欣赏而欣赏,而现在是被那种优美的钢琴声所吸引,陶醉在宁静的夜色之中。原本心浮气躁的心情也慢慢的安静下来,开始细细的品味这精雕细琢的旋律,肖邦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描绘着大自然的景色,也倾注着他心灵的话语。整首曲子节奏上比较宽松、带有船歌似的荡漾感,让人有太多美妙的感觉和遐想的空间。他演奏的《夜曲》,饱满平衡,将肖邦独特的自由速度、不规则的重音、惊人的极强音、沮丧的渐弱音、极弱音等等都表现得无微不至,在若有若无的忧郁中透着深邃的意境。他宽大的心胸,无尽的勇气,永不言止的闯荡,使他的演奏洋溢着海阔天空、上为日月、下为河岳的浩瀚感性。在工作学习之余,在宁静的夜晚,打开音乐播放器,静静的欣赏《夜曲》,感觉身心灵魂的全面都得到了放松。
13级生科系 生科2班 黄仲景 学号:[1**********]15
小谈肖邦夜曲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侨居华沙任中学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人。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肖邦专注于钢琴音乐并开创了内容丰富的浪漫主义钢琴音乐,夜曲是肖邦浪漫主义与个性特征的标志,是肖邦“钢琴诗人”的内心独白。
夜曲一般指由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john·field,1782-1837)首创的一种钢琴曲体裁。旋律优美,富于歌唱,常用慢速或中速,往往采用琵音式和弦的伴奏型。总的表现意境是夜的沉静与人的内心抒发。夜曲体裁在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获得了很大发展,肖邦自己创新了这一种钢琴独奏体裁,使它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作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可以说肖邦的创作是打破常规的,他那种与生俱来的敏感、典雅、羞怯及忧郁的气质在夜曲这种形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他将夜曲从沙龙情调的狭小表现圈子扩展开来,不仅有对大自然夜景的描绘,细腻的心理刻画,静夜中忧郁、沉思、伤感、柔性的表白,而且将火一样的激情以及像叙事曲那样富于戏剧性和悲剧性的内容注人夜曲中。肖邦的《夜曲》,包含了相当多样的意境,甚至是热情的戏剧性形象。令人惊疑的是,无论音乐多么复杂、激动,却仍不失“夜”的总的感觉。由于肖邦赋予了《夜曲》以新面貌,后人都将《夜曲》看作是肖邦创作特有的标志之一。肖邦的21首夜曲,几乎每一首都是那么迷人。其中最为广大听众熟悉的可能是第二号《bE大调夜曲》,它的主旋律早已深入人心,中段开始是圣咏般的和弦进行,从容而又威严,蕴涵着内在的力量。这力量开始是片断的显露,逐渐积累,显露的片断在增大,终于,酿成双手八度齐奏从上往下排山倒海式的暴发,此时,真是身在“黑夜”心在“白昼”了。经过中段的暴发,“夜”再也无法平静,当第一段再现时,同样的曲调用了织体完全不同的伴奏,原来严整的节奏现在变成了惶惶不安的三连音,音乐变得哀怨、悲痛,久久不能平息。在增加了一段扩充的终止后,才勉强安静下来,最后消失在延长音里,可留下的沉重心绪始终没有消失。
在外国音乐史这门课程中听到了肖邦夜曲,我回到宿舍也仔细上网络搜索了关于肖邦的资料和他的钢琴曲,我了解到《降E大调夜曲》是肖邦最好的《夜曲》之一,并反复欣赏研究了这首曲子,闭着眼睛,听着《夜曲》,感受着夜幕降临的那种宁静、悠远、平和、幽澜和充满着无限的遐想,偶尔睁开眼睛看看,似乎整个世界都变得很神奇。听着《夜曲》,好像我欣赏音乐的目的也改变了,原先只是为了欣赏而欣赏,而现在是被那种优美的钢琴声所吸引,陶醉在宁静的夜色之中。原本心浮气躁的心情也慢慢的安静下来,开始细细的品味这精雕细琢的旋律,肖邦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描绘着大自然的景色,也倾注着他心灵的话语。整首曲子节奏上比较宽松、带有船歌似的荡漾感,让人有太多美妙的感觉和遐想的空间。他演奏的《夜曲》,饱满平衡,将肖邦独特的自由速度、不规则的重音、惊人的极强音、沮丧的渐弱音、极弱音等等都表现得无微不至,在若有若无的忧郁中透着深邃的意境。他宽大的心胸,无尽的勇气,永不言止的闯荡,使他的演奏洋溢着海阔天空、上为日月、下为河岳的浩瀚感性。在工作学习之余,在宁静的夜晚,打开音乐播放器,静静的欣赏《夜曲》,感觉身心灵魂的全面都得到了放松。
13级生科系 生科2班 黄仲景 学号:[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