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父母沟通》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2、能力: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3、知识:正确认识“逆反”心理,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中的第一课第二节,也是对上节课《家,温馨的港湾》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是在上一课时激发学生情感,体会家庭温馨和父母养育之恩后,进一步指导学生掌握与父母进行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主要分两个层次,一是“访谈: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二是“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前一个层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后一层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对沟通难的问题,讲清道理很容易,但现实生活中让学生真正做到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刚进入青春期的学生,随着身体逐渐发育成熟,成人感增强,已开始产生了逆反心理;另外,有些学生因为父母经常外出打工,与父母缺少思想与情感上的交流,甚至对父母产生排斥心理,这也严重影响着子女与父母的沟通。再加上初中学生阅历浅、处理问题的经验少,也给相互沟通带来一定的困难。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探究感悟中体会与父母沟通存在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田。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化解沟通障碍,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家庭关系。
教学主要围绕“观察思考案例——探究沟通困难原因——寻找与父母沟通方法——实现思想彻底转化”四个方面展开。具体通过“情景导入,自主感悟——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四环节实施课堂教学。
1.关于“观察思考案例”的教学,通过展示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杨家板乡
周郑家庄一名16岁孩子因逆反心理杀死亲生父亲的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深观察,冷思考:造成家庭悲剧的原因,从而引发对这个年龄阶段的中学生心理变化方面的密切注意,导入课题“学会与父母沟通”。
2.关于“探究沟通困难原因”的教学,将通过阅读两封信件(一封是 “苦恼的女儿”写的,一封是“伤心的父母”写的),展开问题“我们现在怎么了?”、“我们还能亲密如初吗?”,通过角色互换,引导学生进入相关角色,产生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为化解沟通困难、“寻找与父母沟通方法”的教学做好铺垫。
3.关于“寻找与父母沟通方法”的教学,采取让学生分析课堂情景剧中父母与子女沟通产生困难的原因,探讨搭建心灵沟通桥梁的方法,进而消除双方认识上的分歧。
4.关于“实现思想彻底转化”的教学,将通过专家支招、我思我悟、音乐启迪等环节,让学生对父母的思想和做法有新的认识,使感情更加融洽。
教学方法与策略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按照“三贴近”原则,用启发式引导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转变。采用参与式教学(课堂讨论、出谋划策、小组合作、我思我悟)、体验式教学(情景剧表演,角色模拟)、以合作探究法为主,以活动参与、情境教学法为辅,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
教师:(1)精读教材,提炼教学的主要问题。(2)搜集、整理针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活动。(3)精心制作课件。
学生:(1)收集日常生活中与父母沟通存在困难的细节,课上与同学们共同分析。(2)针对“我与父母心贴心” 话题,做问卷调查或访问调查,找出共同点,课上与同学们交流。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景导入,自主感悟
课件展示视频资料“逆反心理酿悲剧”:
(设计意图:通过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杨家板乡周郑家庄一名16岁孩子因逆
反心理反抗家庭暴力、杀死亲生父亲的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与父母沟通不畅所产生的严重后果的深度思索。再以警察说法这种直观的形象,引起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分析,导入课题)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2、能力: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3、知识:正确认识“逆反”心理,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活动一: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封信件,并提出问题: “我们现在怎么了?”、“我们还能亲密如初吗?”;学生对两封信件的内容进行阅读分析,探讨辩论,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
信件一:苦恼的女儿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觉得自己家的空间变小了,难道是我的个子长高了,才感到家里的天花板给了我一种压抑感?我说不清为什么,反正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毫无自由。父母与我朝夕相处,却根本不懂我的心,不了解我的需求,也不清楚我的困惑。他们对我总是斥责多于鼓励,要求多于倾听,我已经明显感觉到我和他们之间的隔阂。现在我和父母要么互不搭理,要么就是激烈的争吵,我该怎么办呢?”
信件二:伤心的父母
“女儿是在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中长大的,可她上了初中以后,与我们的交谈逐渐减少了,问她学校里的事,总是一句“不知道”就打发了我。平日里,我们叫她往东,她偏要往西;我们认为是好的,她都嗤之以鼻;我们认为不好的,她反倒津津乐道。原来那个依偎在我们身边的女儿到哪儿去了?难道这就是我们付出无数心血换来的结果吗?”
(设计意图:通过父母与子女相互的内心表白,可以达到角色互换、身临其境的效果,教师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女儿所处的境况和内心真实的想法;另一方面也了解了父母内心的苦衷。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层次也会有新的提高。)
活动二:敲响内心的钟
多媒体展示导学提纲(一),组织学生进入第一目的自学:
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内容,然后小组合作。各人将自己总结的内容进行展示,由组长进行汇总,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①受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影响。
②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
③子女与父母之间在家庭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影响子女与父母的沟通。
教师:子女与父母之间存在沟通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端正自己的态度,多从父母的角度进行思考,就能加深彼此间的理解。
同学们,在家庭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问题?除了这些原因之外,在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中,还有没有其它困难?
(设计意图:将学生在沟通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提取出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使隐藏在问题背后的原因浮出水面)
活动三:课堂情景剧
让学生表演自编自导的小品《70后撞上90后》,思考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剧情A:
孩子:“我现在宁可和同学交流,也不愿向爸爸妈妈诉说心里话。”
家长:“我给他送杯水,问问他作业做得怎么样,他说我是刺探军情。”
孩子:“父母简直就是个警察,经常侦察我的情况,有时还偷看我干什么。” 家长:“‘70后’撞上‘90后’,就像三七撞上二十一,什么麻烦都来了。”
剧情B:孩子 “强势”拒绝了寒假里妈妈“包办”的三个补习班,还因此和爸爸妈妈打起了“冷战”。
(设计意图:通过短剧中的角色扮演、角色互换,引导学生进入相关情境,产生一些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以培养学生的认同心理,使他们能学会站在父母的立场看问题,体会父母的处境和心情;在此基础上,寻找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进入相关角色,只有进入角色,才能产生最真实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种可能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正视矛盾背后的原因,然后找出消除认识分歧的方法)
多媒体展示:导学提纲(二)
如何搭建与父母沟通的桥梁(怎样与父母沟通)?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内容,然后小组合作。各人将自己总结的内容进行展示,由组长进行汇总,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① 要理解父母。(“唠叨”=疼爱,“严格”=关切,烦恼=需要安慰)
② 要尊重父母。
③ 要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如主动向父母汇报身心健康和学习方面的情况,虚心听取父母的批评建议,多和父母聊聊天,和父母开展一些有利于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活动等。
活动四:看一看、议一议
指导学生看课本P12漫画,思考:
1、漫画中的中学生是通过哪些方式与父母沟通的?
2、我们怎样才能与父母进行更好的沟通?
(设计意图:这是对第二目内容的精典练习和总结提升。通过漫画分析,进一步掌握与父母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环节三:回归生活,拓展升华
活动五:专家支招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当遇到父母不理解自己的做法或对自己产生了误会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
招式一:主动交流。每天找一点时间,比如饭前或饭后,和爸爸妈妈主动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和朋友,高兴的事或不高兴的事,与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招式二:创造机会。每周至少跟爸妈一起做一件事,如做饭、打球、逛街、看电视。边做事情、边交流。
招式三:认真倾听。当被父母批评或责骂时,不要着急反驳,试着平心静气地先听完父母的想法,说不定你会了解父母大发雷霆背后的理由。
招式四:主动道歉。如果你做得不对,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主动道歉,往往会得到父母的理解。
招式五:善于体谅。可能错不在你,你有很大的委屈,但是先不去争辩。也许父母过于劳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烦。换个时间和地点,再与父母沟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招式六:控制情绪。与父母沟通不良时,不随意发脾气、顶嘴,避免不小心说出或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想要动怒时,可以深呼吸、离开一会,或用凉水先洗把脸。
招式七:承担责任。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主动分担家庭的一些责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窗等。趁机还可以跟老爸老妈聊聊天。
招式八:讨论问题,达成协议。学会遇事多与父母讨论,并就如何行动达成协议。
环节四:成果交流,积累收获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影响自己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有: 今后,我打算这样改善与父母的沟通:我思我悟
多媒体播放关于“家——Family”的视频:
小时候,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高大魁梧的爸爸遮风挡雨,„„
家——有爱就有责任
音乐启迪
进入“大家一起唱”环节:多媒体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展示歌词:
找点空闲 找点时间„„
带上笑容 带上祝福„„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设计意图:用一首悠扬、深情而又温馨的歌曲,再次激起师生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掀起高潮)
附:板书设计:
影响沟通原因(①②③)
1.2学会与父母沟通
沟通方法(①②③)
课堂检测
一、我来选择
1.有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上小学时,我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我们无话不谈。上初中后,我们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①受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影响 ②父母不够疼爱子女
③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欲增强 ④子女与父母在家庭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小平利用星期天把自己的衣服洗了,妈妈却说衣服洗的不干净。对此,小平的想法正确的是 ( )
A.和妈妈吵一架,挽回面子 B.不理会妈妈的说法,继续这样洗
C.以后再也不洗衣服了 D.听取妈妈的建议,再把衣服洗一遍
二、生活现象辨识
3. 上初中后,小明的变化非常大。以前,小明是个听话的乖孩子,父母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现在则不同了,父母要他做的事,他偏不做,父母不让他做的事,他偏去做。为此,他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小明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拓展资料
孩子,请听我说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你从哪里冒出来想法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地抖,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和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我的心头。
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我带着你一样„„
课外作业
依照上面的《孩子,请听我说》的格式,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是《爸爸妈妈,请听我说》。
教后反思
反思教师:当一个人的情绪走向极端,认识上出现偏差的时候,他的行
为便会与他的初衷背道而驰。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父母的道德性,更要让学生明白,爱的路很远又很近。
反思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公平,误会和冲突也总
会不约而至。怎样与父母平等面对面?学会理解父母,学会尊重父母,
学会关心父母,这才是最重要的。
反思课堂:有老师常说,课堂是阵地。我不知道说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
褒是贬,但我二十年来的教学生涯告诉我,教学其实就是一种真正的生活。
《学会与父母沟通》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2、能力: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3、知识:正确认识“逆反”心理,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中的第一课第二节,也是对上节课《家,温馨的港湾》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是在上一课时激发学生情感,体会家庭温馨和父母养育之恩后,进一步指导学生掌握与父母进行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主要分两个层次,一是“访谈: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二是“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前一个层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后一层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对沟通难的问题,讲清道理很容易,但现实生活中让学生真正做到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刚进入青春期的学生,随着身体逐渐发育成熟,成人感增强,已开始产生了逆反心理;另外,有些学生因为父母经常外出打工,与父母缺少思想与情感上的交流,甚至对父母产生排斥心理,这也严重影响着子女与父母的沟通。再加上初中学生阅历浅、处理问题的经验少,也给相互沟通带来一定的困难。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探究感悟中体会与父母沟通存在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田。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化解沟通障碍,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家庭关系。
教学主要围绕“观察思考案例——探究沟通困难原因——寻找与父母沟通方法——实现思想彻底转化”四个方面展开。具体通过“情景导入,自主感悟——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四环节实施课堂教学。
1.关于“观察思考案例”的教学,通过展示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杨家板乡
周郑家庄一名16岁孩子因逆反心理杀死亲生父亲的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深观察,冷思考:造成家庭悲剧的原因,从而引发对这个年龄阶段的中学生心理变化方面的密切注意,导入课题“学会与父母沟通”。
2.关于“探究沟通困难原因”的教学,将通过阅读两封信件(一封是 “苦恼的女儿”写的,一封是“伤心的父母”写的),展开问题“我们现在怎么了?”、“我们还能亲密如初吗?”,通过角色互换,引导学生进入相关角色,产生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为化解沟通困难、“寻找与父母沟通方法”的教学做好铺垫。
3.关于“寻找与父母沟通方法”的教学,采取让学生分析课堂情景剧中父母与子女沟通产生困难的原因,探讨搭建心灵沟通桥梁的方法,进而消除双方认识上的分歧。
4.关于“实现思想彻底转化”的教学,将通过专家支招、我思我悟、音乐启迪等环节,让学生对父母的思想和做法有新的认识,使感情更加融洽。
教学方法与策略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按照“三贴近”原则,用启发式引导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转变。采用参与式教学(课堂讨论、出谋划策、小组合作、我思我悟)、体验式教学(情景剧表演,角色模拟)、以合作探究法为主,以活动参与、情境教学法为辅,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
教师:(1)精读教材,提炼教学的主要问题。(2)搜集、整理针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活动。(3)精心制作课件。
学生:(1)收集日常生活中与父母沟通存在困难的细节,课上与同学们共同分析。(2)针对“我与父母心贴心” 话题,做问卷调查或访问调查,找出共同点,课上与同学们交流。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景导入,自主感悟
课件展示视频资料“逆反心理酿悲剧”:
(设计意图:通过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杨家板乡周郑家庄一名16岁孩子因逆
反心理反抗家庭暴力、杀死亲生父亲的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与父母沟通不畅所产生的严重后果的深度思索。再以警察说法这种直观的形象,引起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分析,导入课题)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2、能力: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3、知识:正确认识“逆反”心理,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活动一: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封信件,并提出问题: “我们现在怎么了?”、“我们还能亲密如初吗?”;学生对两封信件的内容进行阅读分析,探讨辩论,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
信件一:苦恼的女儿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觉得自己家的空间变小了,难道是我的个子长高了,才感到家里的天花板给了我一种压抑感?我说不清为什么,反正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毫无自由。父母与我朝夕相处,却根本不懂我的心,不了解我的需求,也不清楚我的困惑。他们对我总是斥责多于鼓励,要求多于倾听,我已经明显感觉到我和他们之间的隔阂。现在我和父母要么互不搭理,要么就是激烈的争吵,我该怎么办呢?”
信件二:伤心的父母
“女儿是在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中长大的,可她上了初中以后,与我们的交谈逐渐减少了,问她学校里的事,总是一句“不知道”就打发了我。平日里,我们叫她往东,她偏要往西;我们认为是好的,她都嗤之以鼻;我们认为不好的,她反倒津津乐道。原来那个依偎在我们身边的女儿到哪儿去了?难道这就是我们付出无数心血换来的结果吗?”
(设计意图:通过父母与子女相互的内心表白,可以达到角色互换、身临其境的效果,教师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女儿所处的境况和内心真实的想法;另一方面也了解了父母内心的苦衷。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层次也会有新的提高。)
活动二:敲响内心的钟
多媒体展示导学提纲(一),组织学生进入第一目的自学:
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内容,然后小组合作。各人将自己总结的内容进行展示,由组长进行汇总,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①受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影响。
②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
③子女与父母之间在家庭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影响子女与父母的沟通。
教师:子女与父母之间存在沟通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端正自己的态度,多从父母的角度进行思考,就能加深彼此间的理解。
同学们,在家庭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问题?除了这些原因之外,在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中,还有没有其它困难?
(设计意图:将学生在沟通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提取出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使隐藏在问题背后的原因浮出水面)
活动三:课堂情景剧
让学生表演自编自导的小品《70后撞上90后》,思考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剧情A:
孩子:“我现在宁可和同学交流,也不愿向爸爸妈妈诉说心里话。”
家长:“我给他送杯水,问问他作业做得怎么样,他说我是刺探军情。”
孩子:“父母简直就是个警察,经常侦察我的情况,有时还偷看我干什么。” 家长:“‘70后’撞上‘90后’,就像三七撞上二十一,什么麻烦都来了。”
剧情B:孩子 “强势”拒绝了寒假里妈妈“包办”的三个补习班,还因此和爸爸妈妈打起了“冷战”。
(设计意图:通过短剧中的角色扮演、角色互换,引导学生进入相关情境,产生一些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以培养学生的认同心理,使他们能学会站在父母的立场看问题,体会父母的处境和心情;在此基础上,寻找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进入相关角色,只有进入角色,才能产生最真实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种可能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正视矛盾背后的原因,然后找出消除认识分歧的方法)
多媒体展示:导学提纲(二)
如何搭建与父母沟通的桥梁(怎样与父母沟通)?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内容,然后小组合作。各人将自己总结的内容进行展示,由组长进行汇总,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① 要理解父母。(“唠叨”=疼爱,“严格”=关切,烦恼=需要安慰)
② 要尊重父母。
③ 要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如主动向父母汇报身心健康和学习方面的情况,虚心听取父母的批评建议,多和父母聊聊天,和父母开展一些有利于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活动等。
活动四:看一看、议一议
指导学生看课本P12漫画,思考:
1、漫画中的中学生是通过哪些方式与父母沟通的?
2、我们怎样才能与父母进行更好的沟通?
(设计意图:这是对第二目内容的精典练习和总结提升。通过漫画分析,进一步掌握与父母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环节三:回归生活,拓展升华
活动五:专家支招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当遇到父母不理解自己的做法或对自己产生了误会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
招式一:主动交流。每天找一点时间,比如饭前或饭后,和爸爸妈妈主动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和朋友,高兴的事或不高兴的事,与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招式二:创造机会。每周至少跟爸妈一起做一件事,如做饭、打球、逛街、看电视。边做事情、边交流。
招式三:认真倾听。当被父母批评或责骂时,不要着急反驳,试着平心静气地先听完父母的想法,说不定你会了解父母大发雷霆背后的理由。
招式四:主动道歉。如果你做得不对,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主动道歉,往往会得到父母的理解。
招式五:善于体谅。可能错不在你,你有很大的委屈,但是先不去争辩。也许父母过于劳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烦。换个时间和地点,再与父母沟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招式六:控制情绪。与父母沟通不良时,不随意发脾气、顶嘴,避免不小心说出或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想要动怒时,可以深呼吸、离开一会,或用凉水先洗把脸。
招式七:承担责任。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主动分担家庭的一些责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窗等。趁机还可以跟老爸老妈聊聊天。
招式八:讨论问题,达成协议。学会遇事多与父母讨论,并就如何行动达成协议。
环节四:成果交流,积累收获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影响自己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有: 今后,我打算这样改善与父母的沟通:我思我悟
多媒体播放关于“家——Family”的视频:
小时候,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高大魁梧的爸爸遮风挡雨,„„
家——有爱就有责任
音乐启迪
进入“大家一起唱”环节:多媒体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展示歌词:
找点空闲 找点时间„„
带上笑容 带上祝福„„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设计意图:用一首悠扬、深情而又温馨的歌曲,再次激起师生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掀起高潮)
附:板书设计:
影响沟通原因(①②③)
1.2学会与父母沟通
沟通方法(①②③)
课堂检测
一、我来选择
1.有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上小学时,我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我们无话不谈。上初中后,我们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①受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影响 ②父母不够疼爱子女
③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欲增强 ④子女与父母在家庭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小平利用星期天把自己的衣服洗了,妈妈却说衣服洗的不干净。对此,小平的想法正确的是 ( )
A.和妈妈吵一架,挽回面子 B.不理会妈妈的说法,继续这样洗
C.以后再也不洗衣服了 D.听取妈妈的建议,再把衣服洗一遍
二、生活现象辨识
3. 上初中后,小明的变化非常大。以前,小明是个听话的乖孩子,父母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现在则不同了,父母要他做的事,他偏不做,父母不让他做的事,他偏去做。为此,他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小明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拓展资料
孩子,请听我说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你从哪里冒出来想法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地抖,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和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我的心头。
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我带着你一样„„
课外作业
依照上面的《孩子,请听我说》的格式,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是《爸爸妈妈,请听我说》。
教后反思
反思教师:当一个人的情绪走向极端,认识上出现偏差的时候,他的行
为便会与他的初衷背道而驰。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父母的道德性,更要让学生明白,爱的路很远又很近。
反思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公平,误会和冲突也总
会不约而至。怎样与父母平等面对面?学会理解父母,学会尊重父母,
学会关心父母,这才是最重要的。
反思课堂:有老师常说,课堂是阵地。我不知道说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
褒是贬,但我二十年来的教学生涯告诉我,教学其实就是一种真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