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研究性课题的选择

高一化学研究性课题的选择

一、研究性课程的目标:

1、 总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等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 提升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的经验、能力、情感体验和价值目标追求, 密切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自然界, 社会生活的联系, 加强学生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 发展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整体性、规律性和独特性的认识, 发展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 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方法和能力, 创造性学力和创新精神, 加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念和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

2、 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的对科学和道德等方面的评价能力。

(2)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 获取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4)促进学生通过研究实践活动, 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获取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 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等。

二、研究性课程在课题选择和设计上的要求。

1、 开放性。

要注重联系学习生活实际, 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 要从学科领域开放到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学习、研究的专题(课题内容是广域性的。既可以是单学科的, 也可以是跨学科的; 既可以是科技的, 也可以是人文的; 既可以是社会现实问题, 也可以是学术前瞻性的问题; 既可以是以前没有结论的, 也可以是暂时不作结论的; 同时也可以是上述各种角度的交叉和综合。

2、 跨学科性、综合性。

社会系统是复杂的, 每个实际问题都会涉及到人文与科学有关学科的知识综合。因此, 围绕某个专题(课题) 的学习、研究, 往往要组织多方面、跨学科的知识内容, 从而使学生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 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研究问题。

3、社会性、生活性。

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往往是注重联系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自身的现实问题, 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人的自身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4、 实践性。

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 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 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5、问题性。

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案例, 介绍某些背景材料或创设一种情境而引出问题, 也可以是学生从自然的、社会的自身的现实生活中所发现选取的自己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 研究性课题的选择来源, 选题思路。

(一) 来源:(1)生活实践 (2)报刊、杂志论文 (3)热门话题 (4)参考教师提供的课题

(二) 思路:1、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2、环境保护 3、资源利用。 4、化学实验探索与研究

四、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 激励“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发散的过程。发散, 指的是从不同角度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指导提出问题即指导发散的重点, 应放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激励学生的研究动能, 激活学生的研究思维。前二者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查”精神, 后者则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励提出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宏观问题因其关系全局, 学生难以全面理解全面把握, 因而常会有畏难情绪, 研究中也会困难重重。指导学生研究应, 从身边着手, 从身处的一地, 熟悉的一方着手去研究。在对局部的研究中联系全局, 通过对微观的研究去认识宏观。例如, 研究WTO 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一课题时, 可以从浦东当地这个微观着手, 甚至可从上海港这个港口经济发展的角度着手研究, 从而认识加入世贸组织会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个宏观问题。

2. 抽象与具象相结合。

理论、概念、原理、法则等等, 往往因为其高度的概括、抽象, 学生感到高、难、空而难以入手, 影响研究情绪。指导学生去研究与之相关的具体事物, 可以通过对这些具体生动、形象直接的事物的认识, 对有关通过调查、访问、收集到的具体数据、材料、事例等的研究, 去认知把握原本抽象的东西。例如, 在研究WTO 给中国商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一课题时, 以调查超市为切人口, 让“商业”这一抽象、庞大的概念与“超市”这一具体形象的实体结合起来。

3. 课题研究与个人兴趣相结合。

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 充分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的内在动力, 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 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 变“任务”为“兴趣”, 从而提高研究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为兴趣, 学生在某些方面知识的积累, 对有关报刊信息关注, 都在为课题研究打基础作准备, 从而推动研究的深入展开。例如, 某同学爱好电脑, 他便会对“加入WT O以后我国信息业的发展”产生兴趣, 从而进行较为深入有效的研究。

4. 当前学习与将来应用相结名

高中学生的课题研究, 要注意面向实际, 注重实用性。引导学生将当前学校学科知识学习、相关课题的研究与将来的实际应用相结合。这个实际应用, 即包括当前社会的实际得要, 更包含社会发展需要和科技自身发展趋势的需要。例如, 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的学科知识来研究环境问题; 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分析中国农业发展方向问题等。使学生立足现在、关注未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研究的前瞻意识和学用结合的良好学风。

(二) 指导“确立课题”

“确立课题”的过程是一个归纳的过程, 归纳是指针对有发散而提出的问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或“如何做”几个层面。归纳的过程是比较、筛选、剔除、提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选定研究角度, 把握研究重点, 进而确立研究课题。指导“确立课题”即指导归纳的重点, 应放在指导学生理性的思考, 引导学生科学的分析, 着眼于提高学生科学的分析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确立课题”的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的价值性。

指导学生在确定研究课题时. 必须考虑这一课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的价值性主要表现为它的科学性、需要性和创造性。

科学性 选题必须有事实根据或理论根据, 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事物发展规律。课题研究

要具有科学价值, 它或是在某个领域中的新发现、新创造, 或是在某方面空白的填补, 或是前人研究成果的完善或发展, 或是某领域某些不正确观点的纠正, 或是有助于研究者自身养成良好的科研意识、习惯、态度及思维方式。选题的科学性, 可保证课题研究方向正确。

需要性 选题必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科技自身发展趋势的需要。要注意面向实际, 注重实用性。因此, 选题时不仅要满足社会发展的当前需要, 更要有远见, 选择适应社会发展长远需要的课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新兴学科的有关课题, 使课题既有实用性, 又有前瞻性。

创造性 选题应是无人提出的或是别人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它应该是努力在某个领域里有所发现, 有所创新, 有所发明。创造性是课题研究的生命, 也是课题选择的一条根本原则。因此, 努力使自己的课题研究具有创新意识, 就能赋予课题研究成果以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2. 研究的可行性。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小组在实施课题中, 常常会受到多种主客观同家的制约。因此, 确定了题目并不意味着任何问题都能着手进行研究。在选择课题时要无分考虑实施时的可操作性。

课题小组成员知识结构状况的可行性应予考虑。高中学生的知识状况不允许在选题定题时好高骛远。涉及内容的深浅, 研究范围的大小应与知识结构相适应。必须立足课内知识、现有能力去拓宽知识、提高能力。

课题小组成员结构配置也应考虑。组员课外知识的广泛性, 爱好程度的高低, 对电脑操作熟练的程度, 社交能力的差异等等, 都会影响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实施调查研究要具可操作性, 也即“切实可行”。可行, 指的是, 在地域上, 要就近而舍远, 便于调查研究; 在手段上, 要有可提供的设备、物资, 来协助实验调查; 在财力上, 要有可承受的经济实力, 利于调查的开展; 在时间上, 要有充分的精力, 来保证调查的实施。切实, 指的是调查要有地方可在, 有具体详实的数据、材料、事例可取。

(三) 指导方法

激励提出问题与指导确立课题随研究进程, 大致可有范例引路、选题推介、随机点拨和借题发挥等几种方法。

范例引路是在动员阶段, 以典型的事例, 以有价值的课题、成功的研究事例等, 激发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指导学生确立课题。

选题推介是在学生提出大量选题后, 选择有推介价值的课题, 通过集合演讲、橱窗展示等形式进行推介。

随机点拨是在学生讨论交流或师生之间个别交谈时, 教师从选题的角度、层次等作及时指导。

借题发挥是在学生有了初步的研究或出现倾向性的问题时,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课题、面向全体学生作出拓宽思路、加深思考或纠正偏错倾向性质的指导。

教师在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中, 要及时做好阶段性小结和整体性总结, 及时记录好自己的体会和感想。此外, 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切忌教得太多, 管得太细, 切忌越俎代庖。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http://www.8998cn.com/portal-list-catid-16.html

高一化学研究性课题的选择

一、研究性课程的目标:

1、 总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等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 提升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的经验、能力、情感体验和价值目标追求, 密切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自然界, 社会生活的联系, 加强学生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 发展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整体性、规律性和独特性的认识, 发展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 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方法和能力, 创造性学力和创新精神, 加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念和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

2、 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的对科学和道德等方面的评价能力。

(2)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 获取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4)促进学生通过研究实践活动, 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获取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 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等。

二、研究性课程在课题选择和设计上的要求。

1、 开放性。

要注重联系学习生活实际, 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 要从学科领域开放到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学习、研究的专题(课题内容是广域性的。既可以是单学科的, 也可以是跨学科的; 既可以是科技的, 也可以是人文的; 既可以是社会现实问题, 也可以是学术前瞻性的问题; 既可以是以前没有结论的, 也可以是暂时不作结论的; 同时也可以是上述各种角度的交叉和综合。

2、 跨学科性、综合性。

社会系统是复杂的, 每个实际问题都会涉及到人文与科学有关学科的知识综合。因此, 围绕某个专题(课题) 的学习、研究, 往往要组织多方面、跨学科的知识内容, 从而使学生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 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研究问题。

3、社会性、生活性。

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往往是注重联系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自身的现实问题, 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人的自身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4、 实践性。

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 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 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5、问题性。

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案例, 介绍某些背景材料或创设一种情境而引出问题, 也可以是学生从自然的、社会的自身的现实生活中所发现选取的自己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 研究性课题的选择来源, 选题思路。

(一) 来源:(1)生活实践 (2)报刊、杂志论文 (3)热门话题 (4)参考教师提供的课题

(二) 思路:1、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2、环境保护 3、资源利用。 4、化学实验探索与研究

四、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 激励“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发散的过程。发散, 指的是从不同角度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指导提出问题即指导发散的重点, 应放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激励学生的研究动能, 激活学生的研究思维。前二者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查”精神, 后者则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励提出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宏观问题因其关系全局, 学生难以全面理解全面把握, 因而常会有畏难情绪, 研究中也会困难重重。指导学生研究应, 从身边着手, 从身处的一地, 熟悉的一方着手去研究。在对局部的研究中联系全局, 通过对微观的研究去认识宏观。例如, 研究WTO 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一课题时, 可以从浦东当地这个微观着手, 甚至可从上海港这个港口经济发展的角度着手研究, 从而认识加入世贸组织会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个宏观问题。

2. 抽象与具象相结合。

理论、概念、原理、法则等等, 往往因为其高度的概括、抽象, 学生感到高、难、空而难以入手, 影响研究情绪。指导学生去研究与之相关的具体事物, 可以通过对这些具体生动、形象直接的事物的认识, 对有关通过调查、访问、收集到的具体数据、材料、事例等的研究, 去认知把握原本抽象的东西。例如, 在研究WTO 给中国商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一课题时, 以调查超市为切人口, 让“商业”这一抽象、庞大的概念与“超市”这一具体形象的实体结合起来。

3. 课题研究与个人兴趣相结合。

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 充分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的内在动力, 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 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 变“任务”为“兴趣”, 从而提高研究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为兴趣, 学生在某些方面知识的积累, 对有关报刊信息关注, 都在为课题研究打基础作准备, 从而推动研究的深入展开。例如, 某同学爱好电脑, 他便会对“加入WT O以后我国信息业的发展”产生兴趣, 从而进行较为深入有效的研究。

4. 当前学习与将来应用相结名

高中学生的课题研究, 要注意面向实际, 注重实用性。引导学生将当前学校学科知识学习、相关课题的研究与将来的实际应用相结合。这个实际应用, 即包括当前社会的实际得要, 更包含社会发展需要和科技自身发展趋势的需要。例如, 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的学科知识来研究环境问题; 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分析中国农业发展方向问题等。使学生立足现在、关注未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研究的前瞻意识和学用结合的良好学风。

(二) 指导“确立课题”

“确立课题”的过程是一个归纳的过程, 归纳是指针对有发散而提出的问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或“如何做”几个层面。归纳的过程是比较、筛选、剔除、提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选定研究角度, 把握研究重点, 进而确立研究课题。指导“确立课题”即指导归纳的重点, 应放在指导学生理性的思考, 引导学生科学的分析, 着眼于提高学生科学的分析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确立课题”的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的价值性。

指导学生在确定研究课题时. 必须考虑这一课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的价值性主要表现为它的科学性、需要性和创造性。

科学性 选题必须有事实根据或理论根据, 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事物发展规律。课题研究

要具有科学价值, 它或是在某个领域中的新发现、新创造, 或是在某方面空白的填补, 或是前人研究成果的完善或发展, 或是某领域某些不正确观点的纠正, 或是有助于研究者自身养成良好的科研意识、习惯、态度及思维方式。选题的科学性, 可保证课题研究方向正确。

需要性 选题必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科技自身发展趋势的需要。要注意面向实际, 注重实用性。因此, 选题时不仅要满足社会发展的当前需要, 更要有远见, 选择适应社会发展长远需要的课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新兴学科的有关课题, 使课题既有实用性, 又有前瞻性。

创造性 选题应是无人提出的或是别人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它应该是努力在某个领域里有所发现, 有所创新, 有所发明。创造性是课题研究的生命, 也是课题选择的一条根本原则。因此, 努力使自己的课题研究具有创新意识, 就能赋予课题研究成果以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2. 研究的可行性。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小组在实施课题中, 常常会受到多种主客观同家的制约。因此, 确定了题目并不意味着任何问题都能着手进行研究。在选择课题时要无分考虑实施时的可操作性。

课题小组成员知识结构状况的可行性应予考虑。高中学生的知识状况不允许在选题定题时好高骛远。涉及内容的深浅, 研究范围的大小应与知识结构相适应。必须立足课内知识、现有能力去拓宽知识、提高能力。

课题小组成员结构配置也应考虑。组员课外知识的广泛性, 爱好程度的高低, 对电脑操作熟练的程度, 社交能力的差异等等, 都会影响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实施调查研究要具可操作性, 也即“切实可行”。可行, 指的是, 在地域上, 要就近而舍远, 便于调查研究; 在手段上, 要有可提供的设备、物资, 来协助实验调查; 在财力上, 要有可承受的经济实力, 利于调查的开展; 在时间上, 要有充分的精力, 来保证调查的实施。切实, 指的是调查要有地方可在, 有具体详实的数据、材料、事例可取。

(三) 指导方法

激励提出问题与指导确立课题随研究进程, 大致可有范例引路、选题推介、随机点拨和借题发挥等几种方法。

范例引路是在动员阶段, 以典型的事例, 以有价值的课题、成功的研究事例等, 激发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指导学生确立课题。

选题推介是在学生提出大量选题后, 选择有推介价值的课题, 通过集合演讲、橱窗展示等形式进行推介。

随机点拨是在学生讨论交流或师生之间个别交谈时, 教师从选题的角度、层次等作及时指导。

借题发挥是在学生有了初步的研究或出现倾向性的问题时,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课题、面向全体学生作出拓宽思路、加深思考或纠正偏错倾向性质的指导。

教师在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中, 要及时做好阶段性小结和整体性总结, 及时记录好自己的体会和感想。此外, 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切忌教得太多, 管得太细, 切忌越俎代庖。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http://www.8998cn.com/portal-list-catid-16.html


相关文章

  •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 课题研究报告 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 <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负责人: 指导老师 : 所在单位 : 通讯地址 : 内容摘要: 本课题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教育心理学 ...查看


  •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
  • 关于"新课程高初中学段化学衔接教学的研究"课题 江苏省第六期教研课题重点课题 江苏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杨剑春 1.课题研究的缘起.基础和理论依据 1.1课题研究的缘起 九年义务教育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教材多元化现象大面积出现 ...查看


  • 1趣味化学实验_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 ·课程教材· 课改前沿 <趣味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岳云华 (桂林市十八中,广西桂林 541004) * 摘要:介绍了<趣味化学实验>校本选修课程的开设缘由.实施方案.反馈情况及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自助式实验教 ...查看


  • 化学学科个人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本学期顺利地完成了九年一.二两个班的化学教学,从学生估分情况看,六十分以上的将近十人,甚至有的同学估了满分.成绩比较理想.主要原因如下: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 ...查看


  • 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课题题目:关于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 组别:第三组 组长:蒋艺莹 指导老师:刘小红 课题组成员:林泽漩.吴玲.蒋艺莹.李秀珍.符青坛.陈桂银.陈艺绮 一.课题提出背景说明: 修正液,又称"涂改液",&qu ...查看


  • 中学第18周教研活动安排
  • 中学第18周教研活动安排 (12月24日-12月29日) 政 治 12月25日(星期二)上午8:30在西城教育研修学院南址(原教研中心)四楼第三教室,初二政治期末复习工作.请初二政治教师参加. 12月25日(星期二)上午8:30在西城教育研 ...查看


  •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
  • 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 序号 课题名称 1 中学生消费观 2 中学生网络应用情况调查 3 47 中学生课外活动调查报告 4 烟草中的有害成份和戒烟方法调查研究 5 探究实验中的碘元素 6 城市垃圾问题及对策 7 手机辐射问题研究 8 如 ...查看


  • 高中化学电子学案的设计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 高中化学电子学案的设计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当前,学案研究成为热门课题.编写学案离不开建构主义(旨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信息加工心理学(旨在:寻找更有利于理解.记忆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存储知识). 从基础概念的建构到概 ...查看


  • 高一化学论文
  • 长春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英文摘要 长春师范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高一化学网络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院系名称 长春师范学院 班 级 08教育技术学 学生姓名 解雯静 学号 0811140109 指导教师 肖巍 评阅教师 时 间 201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