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
装
行
业
简
介
目录
一、服装行业的定义及分类
二、 服装行业产业链介绍
三、 服装行业现状与未来前景
1、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2、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
3、行业内竞争激烈
4、
5、新一轮
6、服装行业未来前景
7、服装行业投融资情况
8、世界服装市场资讯
四、服装批发市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1、国内服装发展的三个阶段:
2、我国服装批发市场现阶段特点:
3、我国服装批发市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五、经销商、代理商、批发商、分销商定义及区别
六、中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
七、郑州服装产业简介
1、郑州服装产业发展状况
2、郑州服装产业发展历程
3、郑州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一、服装行业的定义及分类
服装的种类很多,由于服装的基本形态、品种、用途、制作方法、原材料的不同,各类服装亦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特色。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按用途分类
分为内衣和外衣两种。内衣紧贴人体,起护体、保暖、整形的作用;外衣则由于穿着场所不同,用途各异,品种类别很多。又可分为:社交服、日常服、职业服、运动服、室内服、舞台服等。
按服装面料与工艺制作分类:中式服装、西式服装、刺绣服装、呢绒服装、丝绸服装、棉布服装、毛皮服装、针织服装、羽绒服装等。
(二)按HS编码的分类(省略,属国际规范)
(三)其他分类方式
除上述一些分类方式外,还有些服装是按性别、年龄、民族、特殊功用等方面的区别对服装进行分类。
按性别分类:有男装、女装。按年龄分类:有婴儿服、儿童服、成人服。
按民族分类:有我国民族服装和外国民族服装,如汉族服装、藏族服装、墨西哥服装、印第安服装等。
按特殊功用分类:有耐热的消防服、高温作业服、不透水的潜水服、高空穿着的飞行服、宇航服、高山穿着的登山服等。
(四)子行业及产品分类
革皮服装制造业:是指长短皮大衣、皮茄克、皮裤子、皮裙子等
服装的生产。
毛皮服装业:是指毛皮大衣、裤子等服装的生产。羽毛(绒)制品业:是指羽毛(绒)为填充物的服装、睡袋、被、褥、枕、手套、靠垫等的生产。
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是指用各种服装、针织品为面料制作的其他服装用品。
四、 服装行业产业链介绍
服装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棉花种植、化纤生产、纺织印染以及辅料的生产等,将产品供应至服装行业,其下游产业主要为消费者直接消费。下游服装需求增速放缓;上游原料价格下跌是服装行业产业链呈现出的最大特点。其主要的产业链条示意图可以参见下图。
化纤行业的原材料是聚脂切片、PTMEG、MDI、棉浆粕,产品是涤纶、氨纶、粘胶等。纺织行业的原材料是化纤、羊毛、棉花等,产品是各种布料。服装制造业原材料是布料,产品是服装等。化纤、纺织、服装业依次是上下游关系。从上图可以看出来,纺织产品是服装产品的主要上游产品,因此服装生产行业主要应该建立在纺织产业发达的地区。服装作为直接进入消费市场的重要产品,区域经济实力和地区消费能力直接决定着纺织服装行业的市场需求和利润水平,进而影响纺织行业的发展。因此,服装行业在地区消费能力较强的东部沿海区域普遍发展较快,如广东、浙江、山东、福建等地区。此外,由于纺织
行业的上游主要是化纤和棉花等产品,而化纤行业则与石油化工息息相关。化纤行业的发展和价格对于服装行业的原料供应影响很大。
五、 服装行业现状与未来前景
1、 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中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而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则还非常的落后。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
我国的服装业有四大基本特征:规模大、产量大、水平低、结构差。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而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虽然不断加强,但中国服装行业目前还只有有限的几个中国驰名商标,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
2、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
服装行业的分布,不仅体现了行业特点,也体现了交通和原材料特征,是行业和区域以及原料特征三者结合的充分体现。总体上看,行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这样分布的原因大致有:
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比较发达,交通设施便利;
二是由于服装出口运输的特点,一般较多集中在沿海地区;
三是服装生产的原料纺织行业也大多分布在华东等沿海地区,如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
服装企业分布情况
广东省, 19.68%
江苏省, 19.37%
浙江省, 18.09%
山东省, 7.96%
福建省, 7.65%
上海市, 6.24%
辽宁省, 4.45%
安徽省, 3.10%
湖北省, 2.90%
北京市, 1.81%
广东、浙江、江苏三省长期以来一直是服装企业分布的传统大省,企业总数超过全国的57%,集中了服装产业主要产能。相较于2008年,安徽省以3.1%的份额新晋全国服装企业数量第8 省份,2009 年服装产业发展较快,与国家的服装产业梯度转移政策有一定关系。北京市份额达到1.81%,份额达到全国第10,服装产业作为北京市行业重要性有所上升。
2009 年服装行业产成品量占比前五大地区分别为浙江、广东、江苏、上海、福建。浙江省产成品量占比接近19%,近于达到了全国的1/5;五省占比总和达到了72%,基本涵盖了我国主要服装产成品量。相较于2008 年上海取代山东进入了产成品量前五大地区,表明上海 市虽然服装企业数量少于山东省,但企业平均生产规模较大。从近五年产成品量占比变化情况来看,江苏、浙江作为传统服装生产大省,占比较为稳定,均在17%-19%范围左右波动;广东省产成品量占比自2006 年以来逐步下降,2009 年下降到了17.78%,首次降到20%以 下;福建、上海近年来占比快速上升。
服装行业产成品量占比前五位的分别是: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广州
09年服装行业资产地区分布
地区 资产总计(亿元) 同比增长(%) 比重(%) 浙江省 1202.73 12.63 21.53
江苏省 1096.14 4.85 19.62
广东省 943.20 7.16 16.88
福建省 494.85 17.84 8.86
山东省 469.82 16.12 8.41
上海市 375.68 14.13 6.72
湖北省 171.74 36.59 3.07
辽宁省 166.73 14.58 2.98
天津市 138.47 69.95 2.48
北京市 106.88 7.43 1.91
2009 年服装行业销售收入地区分布
地区 销售收入(亿元) 同比增长(%) 比重(%) 江苏省 1879.50 12.98 22.38
广东省 1519.09 16.45 18.09
浙江省 1206.39 2.55 14.37
山东省 1016.63 23.42 12.11
福建省 787.34 16.44 9.38
上海市 375.04 -0.62 4.47
辽宁省 317.36 24.63 3.78
湖北省 219.86 27.76 2.62
江西省 171.07 28.37 2.04
河南省 147.96 24.49 1.76
资产和收入地区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和福建等地区。从前10名地区看,资产集中度与销售收入的集中度均超过了90%。从地区看,浙江省资产比重排在第一名,收入比重第三位,并且资产比重为21.53%,高于收入比重的14.37%。江苏省虽然仅以19.62%的资产比重排在第二位,但其销售收入比重却达到了22.38%,高出资产比重近2.7 个百分点,排名第一位,显示了较好的销售收入能力;广东省的资产比重为16.88%,第三位,收入比重为18.09%,排在第二位。山东省的资产比重为8.41%,收入比重为12.11%;福建省的资产比重为8.86%,排名第五,销售收入比重为9.38%,比山东省低
2.7 个百分点而排名第五。综合看,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福建都是服装企业的集中区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3、行业内竞争激烈
服装市场当前已经进入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格局。市场价格趋向平稳下降,市场竞争走向涵盖品牌、质量、服务的综合实力的竞争,单纯依靠价格竞争的厂商趋向微利。当前市场利润率差异显著,能够获得高利润率的公司大多是综合实力的体现,而微利或亏损公司的降
价能力不足。经过近几年的调整,中国服装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改观:出现了逐渐做强做大的企业,雅戈尔集团有限公司、红豆集团有限公司、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构成第一梯队,新郎希努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澜集团有限公司、庄吉集团有限公司、森马集团有限公司、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等构成第二梯队。
2009 年主要服装企业市场份额
服装厂商 市场份额(%)
雅戈尔集团有限公司 20.45%
红豆集团有限公司 13.83%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 10.91%
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9.25%
新郎希努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72%
海澜集团有限公司 6.52%
庄吉集团有限公司 4.76%
森马集团有限公司 3.75%
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 2.86%
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 2.13%
4、
受困于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土地资源紧缺、水电供给不足、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综合因素,服装行业从发达的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进行梯度转移,被确定为未来发展方向。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报告显
示,这种产业区域性和企业的梯度转移已见端倪。在沿海发达省份加速转移的同时,内地省份也在努力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目前,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各个内陆省市吸引产业转移的一大重要手段。成本低、原材料丰富和优惠的政策是中西部省区吸引东部企业的三大法宝。此外,内地各省的专业协会也相继成立并开始活跃起来。
5、新一轮
中国服装市场新一轮
6、服装行业未来前景
从过去的一家一户小型家庭做坊开始发展,到几人或十几人的小型服装加工厂,再到大规模来料加工,发展到现在出现的自主设计,自主开发品牌为主的大型服装厂。服装行业在不断提升自身价值外,更多增加了产品附加值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服装行业未来不在是过去的加工式发展,更多的是在产品设计,
形象设计、形象展式上提升产品价值与附加值。由些可见一个好的产品展式的地方多么重要。
7、服装行业投融资情况
1)行业投资方向变化
2009 年1-11 月,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际完成投资同比提高15.17%,比2008 年同期下降了7个百分点,施工项目个数、新开工项目个数和竣工项目个数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6.80%、33.01%和90.80%,增幅均较上年有较大幅度扩大。服装行业投资呈现单个项目投资规模缩小的特征。2009 年的行业投资行为更为审慎、更为目标明确、更为专注主业。渠道再造投资持续升温;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为目的的小规模技术改造增加;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项目投资增加。建设性投资的确大大放缓了脚步,但投资小、见效快的效能性投资反而加快了步伐。
2)港澳台投资、外商投资明显下降
外商投资,特别是港澳台资投资下降速度可观,降幅分别达19.08%和8.16%。外资对服装行业实体投资快速缩减或意味着外商将逐渐退出服装加工领域,外商在我国服装产业链中的角色和作用面临转型。本次金融危机也是对行业经济成分构成的一次洗牌,谋求即期效益为 目的,而不注重企业在中国长期发展、不关心国内行业发展进步的企业纷纷主动退出,留存下来的企业多为植根性强、社会责任意识强、有较强发展基础和发展后劲的企业。内资投资占比明显提高,占总投资的83.16%,内资投资结构有趋向变动的征兆,尽管较长的一段时
间内,私营企业投资仍将是服装行业投资主体,而随着股份有限公司数量增加,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占比降进一步加大,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占比也将持续扩大。
3)中部地区投资活跃,投资占比不断上升
中部地区服装行业投资增速达35.30%,占全国投资比重不断提高,占比较2008 年同期提高了近6 个百分点,较2007 年提高了11.55 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已逐渐成为投资热门地区,实际完成投资额已逐步接近东部地区。东西部投资方向也存在很大差异,东部地区投资主要用于渠道再造、信息化改造和技术改造,而中西部地区投资则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厂房新建、改扩建等方向。
8、世界服装市场资讯
1)近几年美国服装进口持续下降
2)越南推出的服装新战略措施欲成为世界五大服装出口国
3)印度服装出口近几年也呈快速下滑趋势
4)孟加拉国正逐步取代中国成为廉价服装主要出口国
5)巴西成为继中国和印度之后主要的新兴服装市场
6)欧盟拟采用服装品环保新标准
四、服装批发市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1、根据我国服装批发市场在流通业中的发展特点将中国服装批发市场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80-90年代中叶,基础发展期。
随着经济发展,服装批发市场开始萌芽,并呈现地摊式服装批发
市场的初级形态,但是尚未形成规模性的批发商圈。
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升级发展期
服装批发市场开始第一阶段的升级,并发挥主导性作用。表现为
由路边的摊档式转为进入大棚经营,大棚转向大厦式经营,将服装小个体经营集中起来,由政府统一规划引导。
第三阶段,迈入21世纪,发展蜕变期。
随着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新型营销渠道的不断渗透、品牌意识
的觉醒,服装批发市场经营也日渐艰辛。服装批发市场也开始重新定位,提供差异化服务,打造市场特色。服装批发市场必须要找到新的突破点,每个服装批发市场要根据自我特点进行分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差异化模式。
2、我国服装批发市场现阶段特点:
服装批发市场各个发展阶段形态并存,经营形式也各异。由此,我国服装批发市场布局特点是“点面结合”,点是指由单个点状辐射服装批发市场所形成的区域,如:河南郑州的银基商贸城、黑龙江哈尔滨的红博广场等,面是指由几个地域相近的服装批发市场形成的面状辐射区域,如广州、东莞或杭州、常熟等。 服装批发市场不断升级,传统批发市场依旧存在,这就形成了多种经营模式混合化的现状。也就是传统批发、代理、加盟等经营模式交叉使用。因此,服装批发市场要根据不同的形式、规模给予必要的服务。
3、我国服装批发市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⑴、服装批发市场仍处于自发阶段,市场形象差、制度混乱,市场信
用度底,缺乏能领导本批发市场的龙头企业、龙头品牌,市场缺
少统一的规划和专业化服务。
⑵、制约因素明显。商户对该市场的意见集中于两个不到位:硬件环
境不到位(交通、房地产开发、金融、物流、环境、治安),软件
环境不到位(政策支持不力,税费过重,市场混乱,假冒伪劣严
重,信息服务差)。
⑶、很多传统型服装批发市场由街道或地方政府掌控,缺乏市场管理
经验,市场运作水平低,只注重税收不注重整个市场的发展规划。 ⑷、市场大部分仍处于现金、现货、现场交易方式的初级阶段。服装
的交易、运输、库存成本高。市场的供货与交易方式柔性小。
如何解决:
服装批发市场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硬件升级——营造适合本批发市场的交易环境和市场形象特色;
第二步,软件升级——为商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加强品牌孵化功能、渠道营销功能,形成更具价值的“无形市场”,营造市场的营销服务特色。成功的新型服装批发市场模式也许可以得到很多借鉴意义,如广州海印缤缤广场模式、哈尔滨红博广场模式、麦德龙模式等。
可借鉴的新型模式:
1.产业集群型批发市场
提高商户进入门槛,引入高层次的经销商、代理商和加盟商。引
入专业品牌策划机构、市场营销规划机构,逐步打造集展示、检测、信息平台、品牌孵化、市场开拓等服务为一体的一流专业批发市场;建立专业网站,提供信息收集与分析服务,提供电子商务功能。市场逐步加强以下功能:
(1)、产品展示功能
(2)、信息服务与市场预测功能
(3)、国内外贸易功能
(4)、现代物流仓储功能
(5)、标准化权威检测认证功能
(6)、政策服务功能
2. 品牌孵化型批发市场
批发市场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分销场所,更是一个品牌形象展
示平台、一个品牌推广策划中心。此新型批发业态已经显示出其勃勃生机,如广州海印缤缤广场和北京百荣世贸商城等等。由现货流向品牌流行文化、品牌经营理念、品牌形象经营等信息流的转化,创办成以服饰品牌营销为主的时尚发布、品牌展示、品牌贸易的中心。无疑创造了全新的服装批发市场经营理念,拉开了以服饰品牌经营为主要内容的营销方式革命。
品牌孵化型批发市场特点:
① 集中众多商户优势,集木成林,打造批发市场整体品牌,形成 与信誉优势
② 具有现代化的交易环境与交易方式
③ 提供品牌推广方案,更加注重品牌形象展示,创造各种机会为品 牌造势
④、提供品牌策划与维护的解决方案
3.营销渠道开拓型批发市场
服装批发市场专业化的为服装品牌提供快速营销渠道开拓方案,着重于营销网络建设,把服装批发市场经营从“卖”转向了“买”的思维,把服装批发市场经营看作了是对服装品牌专业化的经纪,提出了“服装经纪人”营销模式。
营销渠道开拓型批发市场特点
①、“星探”式开发服装品牌,并对其进行转化化包装推广
②、对营销网络掌控有限的服装品牌,提供“倍速经营”方案
③、对营销网络进行深入挖掘,具有多种营销推广网络,具有电子化
网络
④、“服装经纪人”式营销总体规划,提供完善的品牌孵化方案,使得
企业专注于产品开发,专注于营销渠道开拓与品牌推广。
五、经销商、代理商、批发商、分销商定义及区别
首先,都是渠道的中间商,可以这样理解
厂家——X——消费者(X代表下面7种形式)
定义
1、经销商:拥有产品实际所有权,通过自己的经营获得利润。经销指拿着钱,从企业进货,他们买货不是自己用,而是转手卖出去,对于他们只是经过手,再销售而已,他们关注的利差,而不是实际的价格。企业对他们不是赊销,而是收到了钱的。这个商是指商人,也就是一个商业单位。所以
2、代理商:没有商品所有权,只是促成交易,从中赚取佣金,代理商是指某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由生产厂家授权在某一区域有资格销售该产品的商家。代理是代企业打理生意,他们同样不是自己用产品,而是代企业转手卖出去。代理商的建立,可以分担厂商的风险,使厂商与代理商共同拉动市场从而降低厂商的经营风险。它分为全球代理、地区级、国家级、省市县级、区域代理、品牌代理、独家代理等,所有代理商家都有相应的特权,代理级别低的原则上由高一级的代理商管理。代理的地方越大条件越高,比如代理费用、代理保证金、代理的销售指标等。代理商是有管理职能的渠道维护者,除业务管理外,同时具备品牌管理、促销管理、服务对接、财务管理等各项职能。代理制和经销制也能互相渗透。目前,厂商对于代理商和经销商的管理主要侧重于价格和货源的管理,对于人员培训及广告等还会提供一些支持。企业或行业纯粹依靠代理行为来收取佣金获得利润的情况并不多见,其业务范围也很难纯粹体现为代理模式,比较典型的有负责代理房
屋销售的中介公司(行业),其主要盈利模式就是依靠为他人代理销售房屋来获取佣金(中介费),不过有时中介公司对于价格适当的房屋也会买下来再转手。
3.批发商:批发商的概念是以前对商人的一种叫法。顾名思义,批发就是一批批进货,然后往外一批批地发。可见这样的生意没有什么计划,只是一个货物买卖的概念,而少了管理和控制。所以
4.分销商:分销和批发是相对的。随着批发概念的落伍,出现分销的概念。即分着来销。可见在销售的过程中,已经考虑到了下家的情况,不是盲目销售,而是有计划地销售,所以
5.零售商:零售就是一个一个地销售,而不是象批发商那样,一批一批地销售。所以
6.加盟商:厂家与代理都可设立加盟商。厂家一般都会在每个城市或者某个区域设立几个加盟商;代理商也可以在某个地区设立几个加盟商。
7.自营店、授权店、专卖店:三者相对应,说白了就是店铺,授权店既可以是经销商授权店、代理商授权店、授权加盟店,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授权店。经销商授权店是经销商自己开的、营业执照上负责人写经销商的店。在自营店和加盟店问题上,企业通常以自营店连锁打造企业品牌形象,以加盟店连锁扩大市场占有率,并加强连
锁网络的控制力。专卖店可以是自营专卖店、加盟专卖店、代理专卖店、经销专卖店等
总经销和总代理有什么区别?
经销商与代理商都是渠道的中间商
经销商
★独立的经营机构
★拥有商品的所有权(买断制造商的产品/服务)
★获得经营利润
★多品种经营
★经营活动过程不受或很少受供货商限制
★与供货商责权对等
代理商
★不一定是独立机构
★不拥有商品的所有权(代理制造商的产品/服务)
★赚取佣金(提成)
★经营活动受供货商指导和限制
★供货权力较大
从制造商到零售终端的渠道途径
1、制造商→经销商→消费者
2、制造商→总代理→经销商→消费者
3、制造商→总代理→一级代理→经销商→消费者
4、制造商→总代理→一级代理→二级代理→„→经销商→分经销商
→消费者
代理商主要分为总代理、区域与分品牌代理、总代理自己建立的省级分公司等。代理商的建立,可以分担厂商的风险,使厂商与代理商共同拉动市场从而降低厂商的经营风险。
在代理商的层次上,除设立总代外,代理商还可以根据厂商的渠道模式,下设一级代理或区域代理并同时与终端销售商合作。这样,代理商从简单的分销转换成具有管理职能的渠道维护者,除业务管理外,代理商同时具备品牌管理、促销管理、服务对接、财务管理等各项职能。
代理制和经销制也能互相渗透,各类销售渠道的主要区别在于代理商或经销商层级的增 多。目前,厂商对于代理商和经销商的管理主要侧重于价格和货源的管理,对于人员培 训及广告等还会提供一些支持。对于代理商和经销商而言,其利润则主要来自于销售利润、返利、安装和维修服务等。经销的意思就是从供货商那里买了多少货,就给多少钱.
经销在国际贸易中是指经销商按照约定条件为国外供货商销售产品。双方订立协议或相互约定,由供货商向经销商定期、定量供应货物,经销商在本国市场上销售。经销商与供货商之间也是买卖关系,经销商必须自垫资金购买供货商的货物,自行销售,自负盈亏,自担风险。 代理是代企业打理生意,不是买断企业的产品,而是厂家给额度的一种经营行为,货物的所有权属于厂家,而不是商家。他们同样不是自己用产品,而是代企业转手卖出去。
代理是民事主体通过他人实施某种法律行为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具体来说,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据代理权,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行为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民事法律制度。代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为代理人,承担民事法律行为责任的是被代理人
六、中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
1、浙江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 (“浙商”品牌)
成长经历:创建于1989年10月、从事服装成衣销售渠道建设近20年之久的“四季青”,在服装销售和信息方面有明显优势,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地,渗透东南亚、欧洲美等地区。市场以批发为主占80%以上,汇聚了1100余家服装生产企业,900多个品牌、商标的服装,种类已经涵盖了服装成衣的各个类型,且产品细分十分完善。 最大贡献:
与西湖一起成为杭州名牌,也托起了杭派女装。 (中国13亿人口,人均一件衣服来自“四季青”。)
2、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 (活力)
成长经历:08年9月26日,伴随着第15届中国清河羊绒及绒毛制品交易会的召开,中国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隆重开业。全国专业人士的目光开始聚焦河北清河,聚焦中国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
最大贡献:
中国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作为拉动清河羊绒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大航母”、引导中国羊绒服饰潮流的“新地标”,以横空出世的姿态占据中国羊绒服饰市场的制高点。
3、常熟服装城 (勇于拓展)
成长经历:在1985年由当地政府对一个自发形成的自产自销的马路市场,进行因势利导、因陋就简而创办起来的,并于2007年从常熟招商城更名为常熟服装城。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之一,其市场规模、商品成交额、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和综合实力,在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中名列前茅。
最大贡献:
新的商业模式与概念的实验室。
4、虎门富民时装城 (变革)
成长经历:于1992年正式创建,前身为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虎门个体工商劳动者管理委员会,通过十余年的发展,使富民逐渐成为了虎门的一艘商业航母,也使虎门成为华南地区拥有传统与现代物流相结合的商业名镇。
最大贡献:
香港服装企业的后花园,广东服装品牌的孵化器。
5、福建石狮服装城 (产业链)
成长经历:上个世纪80年代,群众自发结市,形成了石狮第一个初具规模的服装批发市场,服装不仅色彩鲜艳而且款式新颖,每天都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拎着大包小包的各地服装商贩,出现了“有街无
处不经商铺天盖地万式装”和“全国跑石狮”的奇特景象。 最大贡献:
纺织服装集约式的市场建设实现了跳跃式发展,服装产业链也日趋完善。现在的石狮拥有18条服装批发街,6座商业城和8个不同类别的成衣专业市场等。
6、上海新七浦服装市场 (金字招牌)
成长经历:于2001年9月建成开业的上海新七浦服装市场,率先提出“创新七浦品牌,走一级批发路”的发展战略。品牌市场必然汇聚众多极有张力的服装品牌;一级批发的明确定位,显然已使众服装厂家意识到抢占新七浦,就抢占了上海,挺进了华东。新七浦成了上海声誉最高、人气最旺、交易量最大、辐射区域最广的服装批发市场。
最大贡献:
七浦路因新七浦这块“金字招牌”而重新焕发生机。
7、武汉汉正街 (培养品牌)
成长经历:30年前,改革开放伊始。103位武汉人摆摊汉正街,掀开了中国城市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大幕。汉正街成为一个时代小商品的代名词,进而引发全国为之瞩目的汉正街现象。弹指一挥间。30年的发展,现在的汉正街有1.3万家个体户、近1000家私营企业和10万从业人员,经营近10万品种,年销售额逾百亿元、税收过亿元。 最大贡献:
“汉正街模式”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三大制度创新之一,是城
市商品流通体制的重大创新。
8、广州白马服装市场 (成熟完善)
成长经历:广州白马服装市场是广州地区规模最大、装修最好、配套最完善、管理最规范、交易量最大的中高档服装市场。在市场内经营的业户有2000多户,既有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福建乃至全国各地服装企业,也有香港、台湾的厂商。白马服装市场既是中、高档服装的现货批发和零售中心,也是服装品牌连锁加盟中心。在广州地区超亿元市场评比中排名第一。
最大贡献:
掀起服装专业市场新模式竞争的序幕。
9、湖南株洲芦淞服饰市场 (继往开来)
成长经历:从80年代简陋的“马路市场”、中期的“鸟笼子市场”,一跃成为现代的“大窗橱市场”,并已成为中国中南地区最大的服装市场群,区域性、国家级、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和重要的服饰生产研发基地。
最大贡献:
首辟市场、互通有无。在不足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活跃着10万从业人员,创造年交易额近200亿元。
10、安徽孙村服装品牌馆 (合作共赢)
成长经历:严峻的经济形势,使有着“安徽服装第一镇”称号的孙村,也开始思考转型之路并积极向自主品牌进军;同样遭受冲击的
专业市场为了为寻求突围,也积极与产业集群接触、合作。2008年11月18日,由安徽省首个女装批发市场——四季青安徽女装批发市场与孙村联合打造的占地400万平方米的“孙村品牌馆”正式亮相。 最大贡献:
创造了服装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新思路,即市场带动产业、产业培育品牌,品牌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型模式。
特别介绍:海宁皮革城
浙江皮革服装城始建于1993年,1994年9月开业,先后投资3.5亿元,现有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营业用房5000余间,经营的商品主要是皮革服装,同时经营原辅材料及皮马夹、箱包和皮鞋等其它皮革制品。1998年市场成交额为32.08亿元,是全国较大的皮革服装专业市场。一是有很强的产业基础和依托。皮革工业是海宁的支柱产业,1998年全市皮革业工业总产值达67.6亿元,占海宁经济总量的28%。二是发展速度快。浙江皮革服装城自开业以来,商品成交额连年攀升,1995年市场成交额13.14亿元,1996年22.15亿元,1997年27.86亿元,1998年达到32.08亿元,年均递增率达36%。目前在市场从事经营的企业和经济户有3000余户,直接从业人员达1.5万人。三是市场管理规范。浙江皮革服装城有一个全方位、多层的管理网络,整个市场管理十分规范。1995年被国家工商局评为“全国文明市场”,1996年被国内贸易部定为国家级的皮革服装中心批发市场,1997年被省工商局授予“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的称号。四是影响力大。连续六届的全国皮革服装展销会每年均在浙江皮革服装
城举行,牢固地确立了浙江皮革服装城在全国同类市场中的“龙头”位置。
最大贡献:
被国内贸易部定为国家级的皮革服装中心批发市场
七、郑州服装产业简介
1、郑州服装产业发展状况
郑州服装产业起步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长于90年代,发展于21世纪,是郑州市经济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2、郑州服装产业发展历程
郑州服装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如图1所示。
(1978年)
图1 郑州服装产业历史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孕育期(“一五”时期到20世纪70年代)
在这一时期,郑州作为国家“一五”投资建设的四大纺织工业基地之一,纺织及配套产业比较发达,这为郑州服装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郑州服装产业的主要特征是:以国营生产企业为主体,极少的个体工商户零散经营,服装产业处于孕育期。
第二阶段:萌发期(1978年到1988年)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郑州服装产业进入萌发期,企业在所有制形式、规模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萌动。
这一时期郑州服装产业的主要特征是:服装企业和营销网点数量增加,规模开始扩大,火车站附近的敦睦路、银行街逐步形成规模不等的服装批零市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私营企业数量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批眼光敏锐、积累了一定实力的服装销售商开始转向上游产业,进行服装生产加工。
第三阶段:成长期(1989年到2000年)
1989年,郑州服装厂发展到29个,全服装行业年利润达到800万元。1994年7月,银基商贸城建成并入驻服装商业,摊位使用权由千元增到数万元,但仍无法满足商户需求。服装商业激活和带动了郑州服装业的潜在优势,使整个行业快速成长起来。
第四阶段:发展磨合期(2001年到2004年)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政府一系列产业政策的推动下,郑州服装产业步入发展磨合期。这一时期为郑州服装产业的加速发展起到了润滑与支撑的作用。尤其是在2003至2004 年,每年递增20%-30%,年销
量收入突破60亿元1,呈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
这一时期,郑州服装产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服装产业在郑州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壮大;企业经营规模和市场范围快速扩张,服装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并逐步冲出市界、省界与国界,开始融入国内外大市场;发展趋势呈现出由分散经营向集群化经营转变的特点。
第五阶段:发展加速期(2005年至今)
从2005年开始至今,从服装生产到服装营销商贸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2005年郑州市服装产销量比2004年增长51.37%,2006-2007年年均增长速度均在30%以上,2008年服装产业已成为郑州经济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2005年是郑州服装产业发展腾飞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在这一历史阶段,产业实现了“量”的积累。
这一时期,郑州服装产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服装企业生产数量与效益增长迅猛,增长率为40%左右;企业品牌化与特色化发展明显,先后出现了一批知名的“郑州女裤”品牌。2005年8月,郑州市服装商会联合中央电视台组织梦舒雅、娅丽达等12个郑州服装品牌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打响了“中国女裤看郑州”的区域品牌,树立了郑州裤业的品牌形象,提高了郑州服装的知名度。2005年北京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上,“郑州女裤”受到广泛关注,郑州服装产业开始大步腾飞。在这一时期,服装园区的建设迅速崛起,服装产业集中分布在二七路、友爱路、黄河路、太康路和曹砦、
王湖砦、耿河、侯砦、新密曲梁乡等区域。
郑州服装产业的发展先后历经了一系列的变革,变革特征可概括为五点:一是服装产业的地位和作用由“拾遗补缺”向“鼎足而立”转变,并成为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拉动力量;二是服装生产实现了从手工作坊到机械化生产的跨越式发展;三是服装生产由分散经营向集群和规模经营转变;四是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外加工、贴牌生产、微利经营到现在的自行设计、注册商标与创立品牌的转变;五是从低层次封闭式的本土区域生产经营向高层次开放的规模化的外界大市场跨越。
郑州服装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孕育期、萌发期、成长期、发展磨合期和发展加速期五个阶段,未来郑州服装产业将进入发展提升期。
3、郑州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郑州服装产业历经几十年的磨炼,在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市场和政策各个方面都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随着郑州服装产业的发展,郑州服装企业已逐步由原来的“小作坊”式生产转变为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据郑州服装商会统计,2005年和2006年,各类纺织品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均约2400家,规模以上企业64家(含鞋帽生产)。其中,截止2006年底,从事服装生产的企业有2150家,初具生产规模(女裤设备50台,男裤设备40台,女装设备20台以上)的企业为520家,拥有独立生产线且机器设备超百台套的有210家。2007年,在各类纺织品服装生产加工企业中,规模以上达到81家(含鞋帽生产)。其中,在2400多家服装生产企
业中,初具生产规模的有520多家。
郑州服装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逐年增加。截至2007年底,规模以上企业占2% 左右,初具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约占22%,小规模企业数目较多,约占76%左右,企业规模呈强劲扩张势头。
服
装
行
业
简
介
目录
一、服装行业的定义及分类
二、 服装行业产业链介绍
三、 服装行业现状与未来前景
1、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2、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
3、行业内竞争激烈
4、
5、新一轮
6、服装行业未来前景
7、服装行业投融资情况
8、世界服装市场资讯
四、服装批发市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1、国内服装发展的三个阶段:
2、我国服装批发市场现阶段特点:
3、我国服装批发市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五、经销商、代理商、批发商、分销商定义及区别
六、中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
七、郑州服装产业简介
1、郑州服装产业发展状况
2、郑州服装产业发展历程
3、郑州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一、服装行业的定义及分类
服装的种类很多,由于服装的基本形态、品种、用途、制作方法、原材料的不同,各类服装亦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特色。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按用途分类
分为内衣和外衣两种。内衣紧贴人体,起护体、保暖、整形的作用;外衣则由于穿着场所不同,用途各异,品种类别很多。又可分为:社交服、日常服、职业服、运动服、室内服、舞台服等。
按服装面料与工艺制作分类:中式服装、西式服装、刺绣服装、呢绒服装、丝绸服装、棉布服装、毛皮服装、针织服装、羽绒服装等。
(二)按HS编码的分类(省略,属国际规范)
(三)其他分类方式
除上述一些分类方式外,还有些服装是按性别、年龄、民族、特殊功用等方面的区别对服装进行分类。
按性别分类:有男装、女装。按年龄分类:有婴儿服、儿童服、成人服。
按民族分类:有我国民族服装和外国民族服装,如汉族服装、藏族服装、墨西哥服装、印第安服装等。
按特殊功用分类:有耐热的消防服、高温作业服、不透水的潜水服、高空穿着的飞行服、宇航服、高山穿着的登山服等。
(四)子行业及产品分类
革皮服装制造业:是指长短皮大衣、皮茄克、皮裤子、皮裙子等
服装的生产。
毛皮服装业:是指毛皮大衣、裤子等服装的生产。羽毛(绒)制品业:是指羽毛(绒)为填充物的服装、睡袋、被、褥、枕、手套、靠垫等的生产。
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是指用各种服装、针织品为面料制作的其他服装用品。
四、 服装行业产业链介绍
服装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棉花种植、化纤生产、纺织印染以及辅料的生产等,将产品供应至服装行业,其下游产业主要为消费者直接消费。下游服装需求增速放缓;上游原料价格下跌是服装行业产业链呈现出的最大特点。其主要的产业链条示意图可以参见下图。
化纤行业的原材料是聚脂切片、PTMEG、MDI、棉浆粕,产品是涤纶、氨纶、粘胶等。纺织行业的原材料是化纤、羊毛、棉花等,产品是各种布料。服装制造业原材料是布料,产品是服装等。化纤、纺织、服装业依次是上下游关系。从上图可以看出来,纺织产品是服装产品的主要上游产品,因此服装生产行业主要应该建立在纺织产业发达的地区。服装作为直接进入消费市场的重要产品,区域经济实力和地区消费能力直接决定着纺织服装行业的市场需求和利润水平,进而影响纺织行业的发展。因此,服装行业在地区消费能力较强的东部沿海区域普遍发展较快,如广东、浙江、山东、福建等地区。此外,由于纺织
行业的上游主要是化纤和棉花等产品,而化纤行业则与石油化工息息相关。化纤行业的发展和价格对于服装行业的原料供应影响很大。
五、 服装行业现状与未来前景
1、 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中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而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则还非常的落后。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
我国的服装业有四大基本特征:规模大、产量大、水平低、结构差。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而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虽然不断加强,但中国服装行业目前还只有有限的几个中国驰名商标,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
2、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
服装行业的分布,不仅体现了行业特点,也体现了交通和原材料特征,是行业和区域以及原料特征三者结合的充分体现。总体上看,行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这样分布的原因大致有:
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比较发达,交通设施便利;
二是由于服装出口运输的特点,一般较多集中在沿海地区;
三是服装生产的原料纺织行业也大多分布在华东等沿海地区,如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
服装企业分布情况
广东省, 19.68%
江苏省, 19.37%
浙江省, 18.09%
山东省, 7.96%
福建省, 7.65%
上海市, 6.24%
辽宁省, 4.45%
安徽省, 3.10%
湖北省, 2.90%
北京市, 1.81%
广东、浙江、江苏三省长期以来一直是服装企业分布的传统大省,企业总数超过全国的57%,集中了服装产业主要产能。相较于2008年,安徽省以3.1%的份额新晋全国服装企业数量第8 省份,2009 年服装产业发展较快,与国家的服装产业梯度转移政策有一定关系。北京市份额达到1.81%,份额达到全国第10,服装产业作为北京市行业重要性有所上升。
2009 年服装行业产成品量占比前五大地区分别为浙江、广东、江苏、上海、福建。浙江省产成品量占比接近19%,近于达到了全国的1/5;五省占比总和达到了72%,基本涵盖了我国主要服装产成品量。相较于2008 年上海取代山东进入了产成品量前五大地区,表明上海 市虽然服装企业数量少于山东省,但企业平均生产规模较大。从近五年产成品量占比变化情况来看,江苏、浙江作为传统服装生产大省,占比较为稳定,均在17%-19%范围左右波动;广东省产成品量占比自2006 年以来逐步下降,2009 年下降到了17.78%,首次降到20%以 下;福建、上海近年来占比快速上升。
服装行业产成品量占比前五位的分别是: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广州
09年服装行业资产地区分布
地区 资产总计(亿元) 同比增长(%) 比重(%) 浙江省 1202.73 12.63 21.53
江苏省 1096.14 4.85 19.62
广东省 943.20 7.16 16.88
福建省 494.85 17.84 8.86
山东省 469.82 16.12 8.41
上海市 375.68 14.13 6.72
湖北省 171.74 36.59 3.07
辽宁省 166.73 14.58 2.98
天津市 138.47 69.95 2.48
北京市 106.88 7.43 1.91
2009 年服装行业销售收入地区分布
地区 销售收入(亿元) 同比增长(%) 比重(%) 江苏省 1879.50 12.98 22.38
广东省 1519.09 16.45 18.09
浙江省 1206.39 2.55 14.37
山东省 1016.63 23.42 12.11
福建省 787.34 16.44 9.38
上海市 375.04 -0.62 4.47
辽宁省 317.36 24.63 3.78
湖北省 219.86 27.76 2.62
江西省 171.07 28.37 2.04
河南省 147.96 24.49 1.76
资产和收入地区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和福建等地区。从前10名地区看,资产集中度与销售收入的集中度均超过了90%。从地区看,浙江省资产比重排在第一名,收入比重第三位,并且资产比重为21.53%,高于收入比重的14.37%。江苏省虽然仅以19.62%的资产比重排在第二位,但其销售收入比重却达到了22.38%,高出资产比重近2.7 个百分点,排名第一位,显示了较好的销售收入能力;广东省的资产比重为16.88%,第三位,收入比重为18.09%,排在第二位。山东省的资产比重为8.41%,收入比重为12.11%;福建省的资产比重为8.86%,排名第五,销售收入比重为9.38%,比山东省低
2.7 个百分点而排名第五。综合看,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福建都是服装企业的集中区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3、行业内竞争激烈
服装市场当前已经进入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格局。市场价格趋向平稳下降,市场竞争走向涵盖品牌、质量、服务的综合实力的竞争,单纯依靠价格竞争的厂商趋向微利。当前市场利润率差异显著,能够获得高利润率的公司大多是综合实力的体现,而微利或亏损公司的降
价能力不足。经过近几年的调整,中国服装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改观:出现了逐渐做强做大的企业,雅戈尔集团有限公司、红豆集团有限公司、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构成第一梯队,新郎希努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澜集团有限公司、庄吉集团有限公司、森马集团有限公司、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等构成第二梯队。
2009 年主要服装企业市场份额
服装厂商 市场份额(%)
雅戈尔集团有限公司 20.45%
红豆集团有限公司 13.83%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 10.91%
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9.25%
新郎希努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72%
海澜集团有限公司 6.52%
庄吉集团有限公司 4.76%
森马集团有限公司 3.75%
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 2.86%
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 2.13%
4、
受困于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土地资源紧缺、水电供给不足、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综合因素,服装行业从发达的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进行梯度转移,被确定为未来发展方向。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报告显
示,这种产业区域性和企业的梯度转移已见端倪。在沿海发达省份加速转移的同时,内地省份也在努力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目前,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各个内陆省市吸引产业转移的一大重要手段。成本低、原材料丰富和优惠的政策是中西部省区吸引东部企业的三大法宝。此外,内地各省的专业协会也相继成立并开始活跃起来。
5、新一轮
中国服装市场新一轮
6、服装行业未来前景
从过去的一家一户小型家庭做坊开始发展,到几人或十几人的小型服装加工厂,再到大规模来料加工,发展到现在出现的自主设计,自主开发品牌为主的大型服装厂。服装行业在不断提升自身价值外,更多增加了产品附加值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服装行业未来不在是过去的加工式发展,更多的是在产品设计,
形象设计、形象展式上提升产品价值与附加值。由些可见一个好的产品展式的地方多么重要。
7、服装行业投融资情况
1)行业投资方向变化
2009 年1-11 月,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际完成投资同比提高15.17%,比2008 年同期下降了7个百分点,施工项目个数、新开工项目个数和竣工项目个数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6.80%、33.01%和90.80%,增幅均较上年有较大幅度扩大。服装行业投资呈现单个项目投资规模缩小的特征。2009 年的行业投资行为更为审慎、更为目标明确、更为专注主业。渠道再造投资持续升温;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为目的的小规模技术改造增加;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项目投资增加。建设性投资的确大大放缓了脚步,但投资小、见效快的效能性投资反而加快了步伐。
2)港澳台投资、外商投资明显下降
外商投资,特别是港澳台资投资下降速度可观,降幅分别达19.08%和8.16%。外资对服装行业实体投资快速缩减或意味着外商将逐渐退出服装加工领域,外商在我国服装产业链中的角色和作用面临转型。本次金融危机也是对行业经济成分构成的一次洗牌,谋求即期效益为 目的,而不注重企业在中国长期发展、不关心国内行业发展进步的企业纷纷主动退出,留存下来的企业多为植根性强、社会责任意识强、有较强发展基础和发展后劲的企业。内资投资占比明显提高,占总投资的83.16%,内资投资结构有趋向变动的征兆,尽管较长的一段时
间内,私营企业投资仍将是服装行业投资主体,而随着股份有限公司数量增加,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占比降进一步加大,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占比也将持续扩大。
3)中部地区投资活跃,投资占比不断上升
中部地区服装行业投资增速达35.30%,占全国投资比重不断提高,占比较2008 年同期提高了近6 个百分点,较2007 年提高了11.55 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已逐渐成为投资热门地区,实际完成投资额已逐步接近东部地区。东西部投资方向也存在很大差异,东部地区投资主要用于渠道再造、信息化改造和技术改造,而中西部地区投资则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厂房新建、改扩建等方向。
8、世界服装市场资讯
1)近几年美国服装进口持续下降
2)越南推出的服装新战略措施欲成为世界五大服装出口国
3)印度服装出口近几年也呈快速下滑趋势
4)孟加拉国正逐步取代中国成为廉价服装主要出口国
5)巴西成为继中国和印度之后主要的新兴服装市场
6)欧盟拟采用服装品环保新标准
四、服装批发市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1、根据我国服装批发市场在流通业中的发展特点将中国服装批发市场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80-90年代中叶,基础发展期。
随着经济发展,服装批发市场开始萌芽,并呈现地摊式服装批发
市场的初级形态,但是尚未形成规模性的批发商圈。
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升级发展期
服装批发市场开始第一阶段的升级,并发挥主导性作用。表现为
由路边的摊档式转为进入大棚经营,大棚转向大厦式经营,将服装小个体经营集中起来,由政府统一规划引导。
第三阶段,迈入21世纪,发展蜕变期。
随着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新型营销渠道的不断渗透、品牌意识
的觉醒,服装批发市场经营也日渐艰辛。服装批发市场也开始重新定位,提供差异化服务,打造市场特色。服装批发市场必须要找到新的突破点,每个服装批发市场要根据自我特点进行分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差异化模式。
2、我国服装批发市场现阶段特点:
服装批发市场各个发展阶段形态并存,经营形式也各异。由此,我国服装批发市场布局特点是“点面结合”,点是指由单个点状辐射服装批发市场所形成的区域,如:河南郑州的银基商贸城、黑龙江哈尔滨的红博广场等,面是指由几个地域相近的服装批发市场形成的面状辐射区域,如广州、东莞或杭州、常熟等。 服装批发市场不断升级,传统批发市场依旧存在,这就形成了多种经营模式混合化的现状。也就是传统批发、代理、加盟等经营模式交叉使用。因此,服装批发市场要根据不同的形式、规模给予必要的服务。
3、我国服装批发市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⑴、服装批发市场仍处于自发阶段,市场形象差、制度混乱,市场信
用度底,缺乏能领导本批发市场的龙头企业、龙头品牌,市场缺
少统一的规划和专业化服务。
⑵、制约因素明显。商户对该市场的意见集中于两个不到位:硬件环
境不到位(交通、房地产开发、金融、物流、环境、治安),软件
环境不到位(政策支持不力,税费过重,市场混乱,假冒伪劣严
重,信息服务差)。
⑶、很多传统型服装批发市场由街道或地方政府掌控,缺乏市场管理
经验,市场运作水平低,只注重税收不注重整个市场的发展规划。 ⑷、市场大部分仍处于现金、现货、现场交易方式的初级阶段。服装
的交易、运输、库存成本高。市场的供货与交易方式柔性小。
如何解决:
服装批发市场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硬件升级——营造适合本批发市场的交易环境和市场形象特色;
第二步,软件升级——为商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加强品牌孵化功能、渠道营销功能,形成更具价值的“无形市场”,营造市场的营销服务特色。成功的新型服装批发市场模式也许可以得到很多借鉴意义,如广州海印缤缤广场模式、哈尔滨红博广场模式、麦德龙模式等。
可借鉴的新型模式:
1.产业集群型批发市场
提高商户进入门槛,引入高层次的经销商、代理商和加盟商。引
入专业品牌策划机构、市场营销规划机构,逐步打造集展示、检测、信息平台、品牌孵化、市场开拓等服务为一体的一流专业批发市场;建立专业网站,提供信息收集与分析服务,提供电子商务功能。市场逐步加强以下功能:
(1)、产品展示功能
(2)、信息服务与市场预测功能
(3)、国内外贸易功能
(4)、现代物流仓储功能
(5)、标准化权威检测认证功能
(6)、政策服务功能
2. 品牌孵化型批发市场
批发市场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分销场所,更是一个品牌形象展
示平台、一个品牌推广策划中心。此新型批发业态已经显示出其勃勃生机,如广州海印缤缤广场和北京百荣世贸商城等等。由现货流向品牌流行文化、品牌经营理念、品牌形象经营等信息流的转化,创办成以服饰品牌营销为主的时尚发布、品牌展示、品牌贸易的中心。无疑创造了全新的服装批发市场经营理念,拉开了以服饰品牌经营为主要内容的营销方式革命。
品牌孵化型批发市场特点:
① 集中众多商户优势,集木成林,打造批发市场整体品牌,形成 与信誉优势
② 具有现代化的交易环境与交易方式
③ 提供品牌推广方案,更加注重品牌形象展示,创造各种机会为品 牌造势
④、提供品牌策划与维护的解决方案
3.营销渠道开拓型批发市场
服装批发市场专业化的为服装品牌提供快速营销渠道开拓方案,着重于营销网络建设,把服装批发市场经营从“卖”转向了“买”的思维,把服装批发市场经营看作了是对服装品牌专业化的经纪,提出了“服装经纪人”营销模式。
营销渠道开拓型批发市场特点
①、“星探”式开发服装品牌,并对其进行转化化包装推广
②、对营销网络掌控有限的服装品牌,提供“倍速经营”方案
③、对营销网络进行深入挖掘,具有多种营销推广网络,具有电子化
网络
④、“服装经纪人”式营销总体规划,提供完善的品牌孵化方案,使得
企业专注于产品开发,专注于营销渠道开拓与品牌推广。
五、经销商、代理商、批发商、分销商定义及区别
首先,都是渠道的中间商,可以这样理解
厂家——X——消费者(X代表下面7种形式)
定义
1、经销商:拥有产品实际所有权,通过自己的经营获得利润。经销指拿着钱,从企业进货,他们买货不是自己用,而是转手卖出去,对于他们只是经过手,再销售而已,他们关注的利差,而不是实际的价格。企业对他们不是赊销,而是收到了钱的。这个商是指商人,也就是一个商业单位。所以
2、代理商:没有商品所有权,只是促成交易,从中赚取佣金,代理商是指某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由生产厂家授权在某一区域有资格销售该产品的商家。代理是代企业打理生意,他们同样不是自己用产品,而是代企业转手卖出去。代理商的建立,可以分担厂商的风险,使厂商与代理商共同拉动市场从而降低厂商的经营风险。它分为全球代理、地区级、国家级、省市县级、区域代理、品牌代理、独家代理等,所有代理商家都有相应的特权,代理级别低的原则上由高一级的代理商管理。代理的地方越大条件越高,比如代理费用、代理保证金、代理的销售指标等。代理商是有管理职能的渠道维护者,除业务管理外,同时具备品牌管理、促销管理、服务对接、财务管理等各项职能。代理制和经销制也能互相渗透。目前,厂商对于代理商和经销商的管理主要侧重于价格和货源的管理,对于人员培训及广告等还会提供一些支持。企业或行业纯粹依靠代理行为来收取佣金获得利润的情况并不多见,其业务范围也很难纯粹体现为代理模式,比较典型的有负责代理房
屋销售的中介公司(行业),其主要盈利模式就是依靠为他人代理销售房屋来获取佣金(中介费),不过有时中介公司对于价格适当的房屋也会买下来再转手。
3.批发商:批发商的概念是以前对商人的一种叫法。顾名思义,批发就是一批批进货,然后往外一批批地发。可见这样的生意没有什么计划,只是一个货物买卖的概念,而少了管理和控制。所以
4.分销商:分销和批发是相对的。随着批发概念的落伍,出现分销的概念。即分着来销。可见在销售的过程中,已经考虑到了下家的情况,不是盲目销售,而是有计划地销售,所以
5.零售商:零售就是一个一个地销售,而不是象批发商那样,一批一批地销售。所以
6.加盟商:厂家与代理都可设立加盟商。厂家一般都会在每个城市或者某个区域设立几个加盟商;代理商也可以在某个地区设立几个加盟商。
7.自营店、授权店、专卖店:三者相对应,说白了就是店铺,授权店既可以是经销商授权店、代理商授权店、授权加盟店,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授权店。经销商授权店是经销商自己开的、营业执照上负责人写经销商的店。在自营店和加盟店问题上,企业通常以自营店连锁打造企业品牌形象,以加盟店连锁扩大市场占有率,并加强连
锁网络的控制力。专卖店可以是自营专卖店、加盟专卖店、代理专卖店、经销专卖店等
总经销和总代理有什么区别?
经销商与代理商都是渠道的中间商
经销商
★独立的经营机构
★拥有商品的所有权(买断制造商的产品/服务)
★获得经营利润
★多品种经营
★经营活动过程不受或很少受供货商限制
★与供货商责权对等
代理商
★不一定是独立机构
★不拥有商品的所有权(代理制造商的产品/服务)
★赚取佣金(提成)
★经营活动受供货商指导和限制
★供货权力较大
从制造商到零售终端的渠道途径
1、制造商→经销商→消费者
2、制造商→总代理→经销商→消费者
3、制造商→总代理→一级代理→经销商→消费者
4、制造商→总代理→一级代理→二级代理→„→经销商→分经销商
→消费者
代理商主要分为总代理、区域与分品牌代理、总代理自己建立的省级分公司等。代理商的建立,可以分担厂商的风险,使厂商与代理商共同拉动市场从而降低厂商的经营风险。
在代理商的层次上,除设立总代外,代理商还可以根据厂商的渠道模式,下设一级代理或区域代理并同时与终端销售商合作。这样,代理商从简单的分销转换成具有管理职能的渠道维护者,除业务管理外,代理商同时具备品牌管理、促销管理、服务对接、财务管理等各项职能。
代理制和经销制也能互相渗透,各类销售渠道的主要区别在于代理商或经销商层级的增 多。目前,厂商对于代理商和经销商的管理主要侧重于价格和货源的管理,对于人员培 训及广告等还会提供一些支持。对于代理商和经销商而言,其利润则主要来自于销售利润、返利、安装和维修服务等。经销的意思就是从供货商那里买了多少货,就给多少钱.
经销在国际贸易中是指经销商按照约定条件为国外供货商销售产品。双方订立协议或相互约定,由供货商向经销商定期、定量供应货物,经销商在本国市场上销售。经销商与供货商之间也是买卖关系,经销商必须自垫资金购买供货商的货物,自行销售,自负盈亏,自担风险。 代理是代企业打理生意,不是买断企业的产品,而是厂家给额度的一种经营行为,货物的所有权属于厂家,而不是商家。他们同样不是自己用产品,而是代企业转手卖出去。
代理是民事主体通过他人实施某种法律行为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具体来说,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据代理权,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行为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民事法律制度。代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为代理人,承担民事法律行为责任的是被代理人
六、中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
1、浙江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 (“浙商”品牌)
成长经历:创建于1989年10月、从事服装成衣销售渠道建设近20年之久的“四季青”,在服装销售和信息方面有明显优势,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地,渗透东南亚、欧洲美等地区。市场以批发为主占80%以上,汇聚了1100余家服装生产企业,900多个品牌、商标的服装,种类已经涵盖了服装成衣的各个类型,且产品细分十分完善。 最大贡献:
与西湖一起成为杭州名牌,也托起了杭派女装。 (中国13亿人口,人均一件衣服来自“四季青”。)
2、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 (活力)
成长经历:08年9月26日,伴随着第15届中国清河羊绒及绒毛制品交易会的召开,中国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隆重开业。全国专业人士的目光开始聚焦河北清河,聚焦中国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
最大贡献:
中国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作为拉动清河羊绒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大航母”、引导中国羊绒服饰潮流的“新地标”,以横空出世的姿态占据中国羊绒服饰市场的制高点。
3、常熟服装城 (勇于拓展)
成长经历:在1985年由当地政府对一个自发形成的自产自销的马路市场,进行因势利导、因陋就简而创办起来的,并于2007年从常熟招商城更名为常熟服装城。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之一,其市场规模、商品成交额、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和综合实力,在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中名列前茅。
最大贡献:
新的商业模式与概念的实验室。
4、虎门富民时装城 (变革)
成长经历:于1992年正式创建,前身为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虎门个体工商劳动者管理委员会,通过十余年的发展,使富民逐渐成为了虎门的一艘商业航母,也使虎门成为华南地区拥有传统与现代物流相结合的商业名镇。
最大贡献:
香港服装企业的后花园,广东服装品牌的孵化器。
5、福建石狮服装城 (产业链)
成长经历:上个世纪80年代,群众自发结市,形成了石狮第一个初具规模的服装批发市场,服装不仅色彩鲜艳而且款式新颖,每天都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拎着大包小包的各地服装商贩,出现了“有街无
处不经商铺天盖地万式装”和“全国跑石狮”的奇特景象。 最大贡献:
纺织服装集约式的市场建设实现了跳跃式发展,服装产业链也日趋完善。现在的石狮拥有18条服装批发街,6座商业城和8个不同类别的成衣专业市场等。
6、上海新七浦服装市场 (金字招牌)
成长经历:于2001年9月建成开业的上海新七浦服装市场,率先提出“创新七浦品牌,走一级批发路”的发展战略。品牌市场必然汇聚众多极有张力的服装品牌;一级批发的明确定位,显然已使众服装厂家意识到抢占新七浦,就抢占了上海,挺进了华东。新七浦成了上海声誉最高、人气最旺、交易量最大、辐射区域最广的服装批发市场。
最大贡献:
七浦路因新七浦这块“金字招牌”而重新焕发生机。
7、武汉汉正街 (培养品牌)
成长经历:30年前,改革开放伊始。103位武汉人摆摊汉正街,掀开了中国城市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大幕。汉正街成为一个时代小商品的代名词,进而引发全国为之瞩目的汉正街现象。弹指一挥间。30年的发展,现在的汉正街有1.3万家个体户、近1000家私营企业和10万从业人员,经营近10万品种,年销售额逾百亿元、税收过亿元。 最大贡献:
“汉正街模式”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三大制度创新之一,是城
市商品流通体制的重大创新。
8、广州白马服装市场 (成熟完善)
成长经历:广州白马服装市场是广州地区规模最大、装修最好、配套最完善、管理最规范、交易量最大的中高档服装市场。在市场内经营的业户有2000多户,既有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福建乃至全国各地服装企业,也有香港、台湾的厂商。白马服装市场既是中、高档服装的现货批发和零售中心,也是服装品牌连锁加盟中心。在广州地区超亿元市场评比中排名第一。
最大贡献:
掀起服装专业市场新模式竞争的序幕。
9、湖南株洲芦淞服饰市场 (继往开来)
成长经历:从80年代简陋的“马路市场”、中期的“鸟笼子市场”,一跃成为现代的“大窗橱市场”,并已成为中国中南地区最大的服装市场群,区域性、国家级、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和重要的服饰生产研发基地。
最大贡献:
首辟市场、互通有无。在不足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活跃着10万从业人员,创造年交易额近200亿元。
10、安徽孙村服装品牌馆 (合作共赢)
成长经历:严峻的经济形势,使有着“安徽服装第一镇”称号的孙村,也开始思考转型之路并积极向自主品牌进军;同样遭受冲击的
专业市场为了为寻求突围,也积极与产业集群接触、合作。2008年11月18日,由安徽省首个女装批发市场——四季青安徽女装批发市场与孙村联合打造的占地400万平方米的“孙村品牌馆”正式亮相。 最大贡献:
创造了服装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新思路,即市场带动产业、产业培育品牌,品牌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型模式。
特别介绍:海宁皮革城
浙江皮革服装城始建于1993年,1994年9月开业,先后投资3.5亿元,现有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营业用房5000余间,经营的商品主要是皮革服装,同时经营原辅材料及皮马夹、箱包和皮鞋等其它皮革制品。1998年市场成交额为32.08亿元,是全国较大的皮革服装专业市场。一是有很强的产业基础和依托。皮革工业是海宁的支柱产业,1998年全市皮革业工业总产值达67.6亿元,占海宁经济总量的28%。二是发展速度快。浙江皮革服装城自开业以来,商品成交额连年攀升,1995年市场成交额13.14亿元,1996年22.15亿元,1997年27.86亿元,1998年达到32.08亿元,年均递增率达36%。目前在市场从事经营的企业和经济户有3000余户,直接从业人员达1.5万人。三是市场管理规范。浙江皮革服装城有一个全方位、多层的管理网络,整个市场管理十分规范。1995年被国家工商局评为“全国文明市场”,1996年被国内贸易部定为国家级的皮革服装中心批发市场,1997年被省工商局授予“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的称号。四是影响力大。连续六届的全国皮革服装展销会每年均在浙江皮革服装
城举行,牢固地确立了浙江皮革服装城在全国同类市场中的“龙头”位置。
最大贡献:
被国内贸易部定为国家级的皮革服装中心批发市场
七、郑州服装产业简介
1、郑州服装产业发展状况
郑州服装产业起步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长于90年代,发展于21世纪,是郑州市经济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2、郑州服装产业发展历程
郑州服装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如图1所示。
(1978年)
图1 郑州服装产业历史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孕育期(“一五”时期到20世纪70年代)
在这一时期,郑州作为国家“一五”投资建设的四大纺织工业基地之一,纺织及配套产业比较发达,这为郑州服装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郑州服装产业的主要特征是:以国营生产企业为主体,极少的个体工商户零散经营,服装产业处于孕育期。
第二阶段:萌发期(1978年到1988年)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郑州服装产业进入萌发期,企业在所有制形式、规模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萌动。
这一时期郑州服装产业的主要特征是:服装企业和营销网点数量增加,规模开始扩大,火车站附近的敦睦路、银行街逐步形成规模不等的服装批零市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私营企业数量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批眼光敏锐、积累了一定实力的服装销售商开始转向上游产业,进行服装生产加工。
第三阶段:成长期(1989年到2000年)
1989年,郑州服装厂发展到29个,全服装行业年利润达到800万元。1994年7月,银基商贸城建成并入驻服装商业,摊位使用权由千元增到数万元,但仍无法满足商户需求。服装商业激活和带动了郑州服装业的潜在优势,使整个行业快速成长起来。
第四阶段:发展磨合期(2001年到2004年)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政府一系列产业政策的推动下,郑州服装产业步入发展磨合期。这一时期为郑州服装产业的加速发展起到了润滑与支撑的作用。尤其是在2003至2004 年,每年递增20%-30%,年销
量收入突破60亿元1,呈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
这一时期,郑州服装产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服装产业在郑州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壮大;企业经营规模和市场范围快速扩张,服装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并逐步冲出市界、省界与国界,开始融入国内外大市场;发展趋势呈现出由分散经营向集群化经营转变的特点。
第五阶段:发展加速期(2005年至今)
从2005年开始至今,从服装生产到服装营销商贸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2005年郑州市服装产销量比2004年增长51.37%,2006-2007年年均增长速度均在30%以上,2008年服装产业已成为郑州经济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2005年是郑州服装产业发展腾飞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在这一历史阶段,产业实现了“量”的积累。
这一时期,郑州服装产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服装企业生产数量与效益增长迅猛,增长率为40%左右;企业品牌化与特色化发展明显,先后出现了一批知名的“郑州女裤”品牌。2005年8月,郑州市服装商会联合中央电视台组织梦舒雅、娅丽达等12个郑州服装品牌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打响了“中国女裤看郑州”的区域品牌,树立了郑州裤业的品牌形象,提高了郑州服装的知名度。2005年北京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上,“郑州女裤”受到广泛关注,郑州服装产业开始大步腾飞。在这一时期,服装园区的建设迅速崛起,服装产业集中分布在二七路、友爱路、黄河路、太康路和曹砦、
王湖砦、耿河、侯砦、新密曲梁乡等区域。
郑州服装产业的发展先后历经了一系列的变革,变革特征可概括为五点:一是服装产业的地位和作用由“拾遗补缺”向“鼎足而立”转变,并成为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拉动力量;二是服装生产实现了从手工作坊到机械化生产的跨越式发展;三是服装生产由分散经营向集群和规模经营转变;四是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外加工、贴牌生产、微利经营到现在的自行设计、注册商标与创立品牌的转变;五是从低层次封闭式的本土区域生产经营向高层次开放的规模化的外界大市场跨越。
郑州服装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孕育期、萌发期、成长期、发展磨合期和发展加速期五个阶段,未来郑州服装产业将进入发展提升期。
3、郑州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郑州服装产业历经几十年的磨炼,在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市场和政策各个方面都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随着郑州服装产业的发展,郑州服装企业已逐步由原来的“小作坊”式生产转变为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据郑州服装商会统计,2005年和2006年,各类纺织品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均约2400家,规模以上企业64家(含鞋帽生产)。其中,截止2006年底,从事服装生产的企业有2150家,初具生产规模(女裤设备50台,男裤设备40台,女装设备20台以上)的企业为520家,拥有独立生产线且机器设备超百台套的有210家。2007年,在各类纺织品服装生产加工企业中,规模以上达到81家(含鞋帽生产)。其中,在2400多家服装生产企
业中,初具生产规模的有520多家。
郑州服装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逐年增加。截至2007年底,规模以上企业占2% 左右,初具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约占22%,小规模企业数目较多,约占76%左右,企业规模呈强劲扩张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