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达环保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顺应低碳趋势 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作者:赵晓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2版

和谁对话?

徐震,1956年8月生,浙江省宁波市人,经济学硕士。2000年任浙江省经贸委副主任、党委委员;2004年任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2008年4月任浙江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

为什么对话?

金融危机不仅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而且也对全球环境保护形成强烈冲击。环保部门应该如何应对多重危机,落实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战略,顺应低碳发展趋势,成为我们广为关注的问题。

徐震怎样说?

在金融危机面前,环保工作者必须要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积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认清大势,以应对这一轮危机带来的挑战,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

对话人 徐震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赵晓

点击一

焦点关注

从环保角度关注金融危机

关键思路    金融危机催生了以绿色新政为主的发展策略

记者: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一年来,对全球各国的经济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冲击。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我们应当怎样认识?

徐震:这次金融危机虽然源于美国,但深入思考一下,问题显然没有这么简单。任何危机的暴发,都是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通过某个触发点暴发出来的。可以说,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线,而这次金融危机不过是实体经济危机的触发点,是金融、能源、粮食和环境问题长期积累、相互叠加的总暴发。

我认为,即使不以金融危机的形式暴发出来,长期积累的这些矛盾,也会通过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引发全球性的危机。

金融危机是金融体系中充满了巨大泡沫所致。然而,过度的金融泡沫背后是过度的消费,过度消费的背后是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环境的生产与交易。所以,危机必然会在资源环境面前或多或少地先行表现出来的。资金运动作为物质运动的表现,现代金融危机的根源总是可以在其相应的物质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中找到影子。

首先,全球范围的能源危机日益凸显。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时,油价却早已提前见底,甚至又开始翻番上涨,石油危机引起的国际争端和摩擦更是此起彼伏。

其次,能源过度消耗引发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研究预测,本世纪前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会继续上升,温室效应将进一步显现。而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就是过度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

第三,能源和环境危机引发长久性的粮食危机。2007年和2008年世界粮食价格猛涨,对粮食安全产生威胁。这一轮的粮食价格上涨,性质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以往的上涨都是短暂的,通常在下一个收获季节就会恢复正常水平;而这一轮粮价上涨却是一种长期趋势。这主要是全球人口持续增加、人类食物链进一步升级、一些国家把大量粮食用于生产燃料乙醇,使粮食经济和能源经济交织在一起;另一方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包括全球变暖引起的淡水资源短缺、表土流失和温度升高等导致粮食增产困难。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次全球性的危机,主要是由于人们过度依赖投资,过度依靠化石燃料的发展模式出了问题,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环境危机、金融危机叠加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后果异常严重。

记者:作为环保工作者,在金融危机中有哪些要关注的?

徐震:我们尤其应当关注的是,这次金融危机催生了以绿色新政为主的发展策略。面对这次金融海啸,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短期最迫切的任务,当然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努力保持市场不至于崩盘。

但是,国际社会也清醒地认识到,继续沿袭以化石燃料利用为基础的全球生产和消费模式,继续使用以美元——石油计价机制的交易体系,只会陷入金融危机和能源危机的轮回宿命。要从根本上解决这场危机,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去突破原有的发展模式。

今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郑重地提出了“实行绿色新政、应对多重危机”的倡议。之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和集团积极响应。今年4月,伦敦20国峰会发表声明,明确承诺:“我们同

意尽力用好财政刺激方案中的资金,使经济朝着有复原能力的、可持续的、绿色复苏的目标迈进。我们将推动向清洁、创新、资源有效和低碳技术与基础设施的方向转型。”

这次金融危机昭示着气候变化问题和低碳经济走上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前台。确实,将未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避免对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这也反映了绿色新政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各国政府主导下加强国际协调,共同应对危机,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问题。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当前国际经贸领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绿色壁垒正在成为世界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一些发达国家肯定会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比如个别国家热衷于实行的“碳关税”条款。

应对这种国际政治经济的竞争,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尽管在一些具体政策和措施层面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基于各自利益,会有分歧和摩擦,但在发展方向上是一致的,是要朝向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向以绿色创新为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转型。

点击二

焦点关注

危机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关键思路   危机带来大变动、大调整,环境保护必然置身其中

记者:我们对历史上那些经济危机分析后可以发现,每一次大的危机过后,都有一个世界格局重新变动或者调整的过程。那么,在这一次的过程中,我们的环保工作会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

徐震:确实,这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利益大变动或大调整。而这种变动或调整,又取决于人们在危机中如何去应对,如何在经济大变局中成功转型。这其中,就包括了我们环保工作者常说的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及产业升级。

无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调整,还是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起的调整,都是这样。这可以看作是危机对发展与文明的洗礼,是由危机逆生出的一个积极因素。因为,没有这种推力,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级政府,就没有调整结构的压力和动力。当市场前景很好,人人有钱可赚、企业稳稳当当时,不会或者很少有人会自觉主动地调整结构;只有当市场发生了变化,产品没有了销路,或者出现了能源、资源、环境的危机,才会去追求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替代产品。

我们既要看到这一轮危机给环境保护带来的不利影响,更要看到它由“危”转“机”的有利一面。

点击三 焦点关注 环保工作的机遇

关键思路  进一步把环保在发展中的地位推到新高度

记者:金融危机给环保工作带来哪些机遇?

徐震:一是全球低碳经济的风行有利于提高环保在发展中的地位。对中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出现了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增长关联度降低的现象。一方面,这些国家用相对清洁的、高热值的天然气和石油代替了污染重而热值低的煤炭,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少发达国家把重污染企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通过进口商品来满足其国内的社会需求。

中国目前却正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基础建设摊子庞大,出口产品数额巨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就难以避免。从全球一体化的视角看,没有中国的参与,防止全球气候变暖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早日进入低碳发展模式,必定成为我国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环保工作从性质、责任和难度上,会比以往有很大的变化,也会进一步把环境保护推到新的高度。

二是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必然要求进一步重视环境保护。由于长期粗放地发展经济,我们一方面进行着竭泽而渔式的资源使用;另一方面已经或即将开始面对这种资源短缺状况。毋庸置疑,这种双向受挤压的资源境遇,不是我们所要的现实。如果不从现在起就予以充分重视、拿出对策,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是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必然要求重视环境保护。从本质上讲,节能减排同发展低碳经济是一致的,节能减排面对的难题,也就是发展低碳经济面对的难题。

这些年,节能减排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工业阶段的重化工工业特征明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大量污染物。我国技术装备、生产工艺、管理方式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我国的企业形态还不完善,创造、研发能力严重不足,大多进行着低水平制造、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因此,我们的节能减排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四是绿色壁垒挑战必然要求进一步重视环境保护。我们既要防止国际间利用低碳经济再度抬高绿色壁垒的门槛,甚至利用其来限制中国发展,又必须顺应世界潮流,利用包括倒逼机制在内的各种手段,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逐步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技术标准差距,主动破解绿色壁垒。

点击四

焦点关注

扩内需、保增长战略下的环保工作

关键思路    积极做好减排、面源污染整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创新、环保制度建设工作

记者:我国实施扩内需、保增长的战略,环保如何配合这一战略?

徐震: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孕育了环保工作的新着力点。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决策,出台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开拓国内市场,及时调整走“内源性发展”的道路。目前,我国工业经济出现了向好的势头。扩大内需不仅是当前一段时间的国家政策,更是一项长期战略。

环境保护必须积极适应这一战略转变,在以下几个方面顺势而为:一是在工业化过程中抓减排,以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使保增长、扩内需稳步推进,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同时也必须继续坚持污染减排,并以此作为倒逼机制,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特别要注重解决重化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从总体上遏制污染加剧的趋势,走出一条工业化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二是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抓面源污染整治,以保障食品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农村生活污染、化肥农药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都呈现出面源性,治理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比工业点源污染治理更复杂、更困难。我们要在前些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重视系统性、适用性的技术开发,来切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三是在推进城乡统筹中抓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的城乡建设中,基本建设势头猛,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是一块“短板”,有许多欠账,尤其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更加滞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使我们有一个良好契机去加快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抓绿色创新,以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此次扩大内需有一条原则: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三次产业协调性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我们要十分重视经济转型升级,坚持绿色创新,努力实现绿色制造、绿色发展,提高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

五是在改善民生中抓环保制度建设,以提高环境安全保障。要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把环境安全保障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系列环保制度创新,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维护全社会的环境安全。

点击五 焦点关注

环保部门如何应对危机

关键思路   开阔视野,增强信心,理清思路

记者:面对当前经济形势与机遇,从工作层面而言,环保部门该如何应对?

徐震:最近,浙江省环保厅就应对危机、如何开展环保工作,组织了一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大家认为主要有3点收获:

一要认清大势,开阔视野。我认为,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五个看到”:看到我们面临的是一场金融、能源、粮食、环境等多重危机叠加的世界性危机,并由此催生了“绿色新政”。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也就是低碳经济因此成为国际潮流,围绕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开展角逐。

看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发展中结构严重失衡、资源环境制约加剧等问题,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我们应当顺应潮流,清醒地主动参与新产业革命,并努力抢占制高点,构筑生态高效的产业体系。

看到金融危机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既有低碳经济风行将提升环保地位的优势,又认识到转变发展方式、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孕育着环保工作种种机遇和要求,也要认识到经济运行低迷给环保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看到环境保护所处的历史方位。国际上的应对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等举措已走上全球政治经济的前台;国内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走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发展道路,已经进入了党和政府的决策层面。

看到当前已进入到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时期,认识到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方式问题和经济结构问题,要以环保倒逼机制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保护环境必定要与经济增长并重、环境保护必定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必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看到这5个方面,就能使我们的进一步打开视野、拓展思路,进一步把握工作规律。

二要统一思想,增强信心。通过这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形势判断的理解,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特别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消除了困惑,形成了共识。

进一步坚定了环保优化发展的思想理念。破除了“环保与发展是矛盾的”、“先发展后治理不可避免”、“环境保护制约了保增长”、“促转型影响保增长的效率”等不正确或者不合时宜的论调和观念,坚决把环境换取增长全面扭转到环境优化发展上来。

进一步把握了环保服务与监管的内在统一性。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是环保部门最根本的价值追求所在。行政监管就是公共服务,监管的出发点、过程、目的都是服务;同时,要不断地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进一步认清了环境保护的规律性、阶段性。环境保护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环保工作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潮流,把握时机、节奏和力度。在应对国际低碳经济潮流中,我们同样要顺应大趋势,未雨绸缪、做好准备,既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挑战,按照“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开展国际合作和各种应对工作,又要着眼当前,看清国情,着力抓好污染减排等工作。

进一步明确了与使命相匹配的队伍素质要求。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增强参与宏观决策

的能力、综合协调的能力、运用媒体的能力、社会组织动员的能力。这4种能力是从新的视角,对处于转型时期的环保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三要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今后一个时期的环保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在战略层面上,必须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引领,以构筑可持续的发展体系为目标,努力走出一条以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的路子。

要以生态文化为先导、以生态经济为支撑、以生态环境为保障,“三位一体”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环保工作定位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驱动力、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推动力、维护文明成果和人民权益的重要保障力。

在近期工作重点上,必须围绕“保稳促调”大局,以环境保护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坚持把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作为环保工作的根本出路。

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环保工作的方式、方法及措施,努力以环境影响评价引导结构调整、以环境污染整治促进结构调整、以环保服务助推结构调整。

在当前的工作重点上,要按照浙江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的部署和要求,着力抓好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减排、生态创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坚持严格准入、严格执法、严格防范,切实加强监管,维护环境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要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载体,提升能力、提升层次、提升实效。

顺应低碳趋势 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作者:赵晓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2版

和谁对话?

徐震,1956年8月生,浙江省宁波市人,经济学硕士。2000年任浙江省经贸委副主任、党委委员;2004年任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2008年4月任浙江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

为什么对话?

金融危机不仅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而且也对全球环境保护形成强烈冲击。环保部门应该如何应对多重危机,落实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战略,顺应低碳发展趋势,成为我们广为关注的问题。

徐震怎样说?

在金融危机面前,环保工作者必须要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积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认清大势,以应对这一轮危机带来的挑战,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

对话人 徐震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赵晓

点击一

焦点关注

从环保角度关注金融危机

关键思路    金融危机催生了以绿色新政为主的发展策略

记者: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一年来,对全球各国的经济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冲击。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我们应当怎样认识?

徐震:这次金融危机虽然源于美国,但深入思考一下,问题显然没有这么简单。任何危机的暴发,都是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通过某个触发点暴发出来的。可以说,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线,而这次金融危机不过是实体经济危机的触发点,是金融、能源、粮食和环境问题长期积累、相互叠加的总暴发。

我认为,即使不以金融危机的形式暴发出来,长期积累的这些矛盾,也会通过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引发全球性的危机。

金融危机是金融体系中充满了巨大泡沫所致。然而,过度的金融泡沫背后是过度的消费,过度消费的背后是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环境的生产与交易。所以,危机必然会在资源环境面前或多或少地先行表现出来的。资金运动作为物质运动的表现,现代金融危机的根源总是可以在其相应的物质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中找到影子。

首先,全球范围的能源危机日益凸显。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时,油价却早已提前见底,甚至又开始翻番上涨,石油危机引起的国际争端和摩擦更是此起彼伏。

其次,能源过度消耗引发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研究预测,本世纪前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会继续上升,温室效应将进一步显现。而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就是过度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

第三,能源和环境危机引发长久性的粮食危机。2007年和2008年世界粮食价格猛涨,对粮食安全产生威胁。这一轮的粮食价格上涨,性质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以往的上涨都是短暂的,通常在下一个收获季节就会恢复正常水平;而这一轮粮价上涨却是一种长期趋势。这主要是全球人口持续增加、人类食物链进一步升级、一些国家把大量粮食用于生产燃料乙醇,使粮食经济和能源经济交织在一起;另一方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包括全球变暖引起的淡水资源短缺、表土流失和温度升高等导致粮食增产困难。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次全球性的危机,主要是由于人们过度依赖投资,过度依靠化石燃料的发展模式出了问题,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环境危机、金融危机叠加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后果异常严重。

记者:作为环保工作者,在金融危机中有哪些要关注的?

徐震:我们尤其应当关注的是,这次金融危机催生了以绿色新政为主的发展策略。面对这次金融海啸,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短期最迫切的任务,当然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努力保持市场不至于崩盘。

但是,国际社会也清醒地认识到,继续沿袭以化石燃料利用为基础的全球生产和消费模式,继续使用以美元——石油计价机制的交易体系,只会陷入金融危机和能源危机的轮回宿命。要从根本上解决这场危机,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去突破原有的发展模式。

今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郑重地提出了“实行绿色新政、应对多重危机”的倡议。之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和集团积极响应。今年4月,伦敦20国峰会发表声明,明确承诺:“我们同

意尽力用好财政刺激方案中的资金,使经济朝着有复原能力的、可持续的、绿色复苏的目标迈进。我们将推动向清洁、创新、资源有效和低碳技术与基础设施的方向转型。”

这次金融危机昭示着气候变化问题和低碳经济走上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前台。确实,将未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避免对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这也反映了绿色新政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各国政府主导下加强国际协调,共同应对危机,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问题。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当前国际经贸领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绿色壁垒正在成为世界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一些发达国家肯定会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比如个别国家热衷于实行的“碳关税”条款。

应对这种国际政治经济的竞争,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尽管在一些具体政策和措施层面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基于各自利益,会有分歧和摩擦,但在发展方向上是一致的,是要朝向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向以绿色创新为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转型。

点击二

焦点关注

危机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关键思路   危机带来大变动、大调整,环境保护必然置身其中

记者:我们对历史上那些经济危机分析后可以发现,每一次大的危机过后,都有一个世界格局重新变动或者调整的过程。那么,在这一次的过程中,我们的环保工作会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

徐震:确实,这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利益大变动或大调整。而这种变动或调整,又取决于人们在危机中如何去应对,如何在经济大变局中成功转型。这其中,就包括了我们环保工作者常说的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及产业升级。

无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调整,还是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起的调整,都是这样。这可以看作是危机对发展与文明的洗礼,是由危机逆生出的一个积极因素。因为,没有这种推力,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级政府,就没有调整结构的压力和动力。当市场前景很好,人人有钱可赚、企业稳稳当当时,不会或者很少有人会自觉主动地调整结构;只有当市场发生了变化,产品没有了销路,或者出现了能源、资源、环境的危机,才会去追求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替代产品。

我们既要看到这一轮危机给环境保护带来的不利影响,更要看到它由“危”转“机”的有利一面。

点击三 焦点关注 环保工作的机遇

关键思路  进一步把环保在发展中的地位推到新高度

记者:金融危机给环保工作带来哪些机遇?

徐震:一是全球低碳经济的风行有利于提高环保在发展中的地位。对中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出现了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增长关联度降低的现象。一方面,这些国家用相对清洁的、高热值的天然气和石油代替了污染重而热值低的煤炭,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少发达国家把重污染企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通过进口商品来满足其国内的社会需求。

中国目前却正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基础建设摊子庞大,出口产品数额巨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就难以避免。从全球一体化的视角看,没有中国的参与,防止全球气候变暖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早日进入低碳发展模式,必定成为我国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环保工作从性质、责任和难度上,会比以往有很大的变化,也会进一步把环境保护推到新的高度。

二是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必然要求进一步重视环境保护。由于长期粗放地发展经济,我们一方面进行着竭泽而渔式的资源使用;另一方面已经或即将开始面对这种资源短缺状况。毋庸置疑,这种双向受挤压的资源境遇,不是我们所要的现实。如果不从现在起就予以充分重视、拿出对策,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是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必然要求重视环境保护。从本质上讲,节能减排同发展低碳经济是一致的,节能减排面对的难题,也就是发展低碳经济面对的难题。

这些年,节能减排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工业阶段的重化工工业特征明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大量污染物。我国技术装备、生产工艺、管理方式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我国的企业形态还不完善,创造、研发能力严重不足,大多进行着低水平制造、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因此,我们的节能减排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四是绿色壁垒挑战必然要求进一步重视环境保护。我们既要防止国际间利用低碳经济再度抬高绿色壁垒的门槛,甚至利用其来限制中国发展,又必须顺应世界潮流,利用包括倒逼机制在内的各种手段,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逐步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技术标准差距,主动破解绿色壁垒。

点击四

焦点关注

扩内需、保增长战略下的环保工作

关键思路    积极做好减排、面源污染整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创新、环保制度建设工作

记者:我国实施扩内需、保增长的战略,环保如何配合这一战略?

徐震: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孕育了环保工作的新着力点。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决策,出台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开拓国内市场,及时调整走“内源性发展”的道路。目前,我国工业经济出现了向好的势头。扩大内需不仅是当前一段时间的国家政策,更是一项长期战略。

环境保护必须积极适应这一战略转变,在以下几个方面顺势而为:一是在工业化过程中抓减排,以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使保增长、扩内需稳步推进,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同时也必须继续坚持污染减排,并以此作为倒逼机制,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特别要注重解决重化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从总体上遏制污染加剧的趋势,走出一条工业化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二是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抓面源污染整治,以保障食品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农村生活污染、化肥农药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都呈现出面源性,治理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比工业点源污染治理更复杂、更困难。我们要在前些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重视系统性、适用性的技术开发,来切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三是在推进城乡统筹中抓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的城乡建设中,基本建设势头猛,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是一块“短板”,有许多欠账,尤其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更加滞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使我们有一个良好契机去加快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抓绿色创新,以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此次扩大内需有一条原则: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三次产业协调性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我们要十分重视经济转型升级,坚持绿色创新,努力实现绿色制造、绿色发展,提高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

五是在改善民生中抓环保制度建设,以提高环境安全保障。要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把环境安全保障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系列环保制度创新,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维护全社会的环境安全。

点击五 焦点关注

环保部门如何应对危机

关键思路   开阔视野,增强信心,理清思路

记者:面对当前经济形势与机遇,从工作层面而言,环保部门该如何应对?

徐震:最近,浙江省环保厅就应对危机、如何开展环保工作,组织了一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大家认为主要有3点收获:

一要认清大势,开阔视野。我认为,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五个看到”:看到我们面临的是一场金融、能源、粮食、环境等多重危机叠加的世界性危机,并由此催生了“绿色新政”。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也就是低碳经济因此成为国际潮流,围绕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开展角逐。

看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发展中结构严重失衡、资源环境制约加剧等问题,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我们应当顺应潮流,清醒地主动参与新产业革命,并努力抢占制高点,构筑生态高效的产业体系。

看到金融危机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既有低碳经济风行将提升环保地位的优势,又认识到转变发展方式、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孕育着环保工作种种机遇和要求,也要认识到经济运行低迷给环保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看到环境保护所处的历史方位。国际上的应对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等举措已走上全球政治经济的前台;国内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走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发展道路,已经进入了党和政府的决策层面。

看到当前已进入到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时期,认识到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方式问题和经济结构问题,要以环保倒逼机制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保护环境必定要与经济增长并重、环境保护必定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必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看到这5个方面,就能使我们的进一步打开视野、拓展思路,进一步把握工作规律。

二要统一思想,增强信心。通过这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形势判断的理解,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特别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消除了困惑,形成了共识。

进一步坚定了环保优化发展的思想理念。破除了“环保与发展是矛盾的”、“先发展后治理不可避免”、“环境保护制约了保增长”、“促转型影响保增长的效率”等不正确或者不合时宜的论调和观念,坚决把环境换取增长全面扭转到环境优化发展上来。

进一步把握了环保服务与监管的内在统一性。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是环保部门最根本的价值追求所在。行政监管就是公共服务,监管的出发点、过程、目的都是服务;同时,要不断地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进一步认清了环境保护的规律性、阶段性。环境保护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环保工作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潮流,把握时机、节奏和力度。在应对国际低碳经济潮流中,我们同样要顺应大趋势,未雨绸缪、做好准备,既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挑战,按照“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开展国际合作和各种应对工作,又要着眼当前,看清国情,着力抓好污染减排等工作。

进一步明确了与使命相匹配的队伍素质要求。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增强参与宏观决策

的能力、综合协调的能力、运用媒体的能力、社会组织动员的能力。这4种能力是从新的视角,对处于转型时期的环保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三要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今后一个时期的环保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在战略层面上,必须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引领,以构筑可持续的发展体系为目标,努力走出一条以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的路子。

要以生态文化为先导、以生态经济为支撑、以生态环境为保障,“三位一体”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环保工作定位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驱动力、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推动力、维护文明成果和人民权益的重要保障力。

在近期工作重点上,必须围绕“保稳促调”大局,以环境保护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坚持把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作为环保工作的根本出路。

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环保工作的方式、方法及措施,努力以环境影响评价引导结构调整、以环境污染整治促进结构调整、以环保服务助推结构调整。

在当前的工作重点上,要按照浙江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的部署和要求,着力抓好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减排、生态创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坚持严格准入、严格执法、严格防范,切实加强监管,维护环境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要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载体,提升能力、提升层次、提升实效。


相关文章

  • [区域市场]杭州区域电梯市场
  • [区域市场]杭州区域市场 2008-11-12 15:47:47 作者:<电梯市场>65期 来源:<赛尔电梯市场>65期  杭州区域市场 杭州电梯产业借助当地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长三角完善的电梯产业链,从最初几家电梯 ...查看


  • 杭州公司经营范围内容全览
  • 杭州公司经营范围内容全览 杭州公司经营范围(一)贸易类 经营范围:日用百货.化妆品.珠宝.化工原料及产品(除危险品).化学品.纺织原料(除棉花).针纺织品.服装鞋帽.床上用品.厨具.工艺礼品(除金.银).玩具.五金交电.办公设备.文化办公用 ...查看


  • 杭州西奥:做本土电梯品牌的领军者·杭州日报
  • 杭州西奥:做本土电梯品牌的领军者 2014-09-15 记者 郭峰 大约在公元前1100年,中国乡村里出现了一种人工摇动的打水工具--辘轳.辘轳采用卷筒的回转运动完成升降动作,被认为是现代电梯的雏形. 约3000年后的19世纪末,世界上诞生 ...查看


  • 杭州的一些互联网公司
  • 1. 2. 3. 4. 阿里.腾讯 网易 大众点评.携程 丁香园 丁香园是中国最大的面向医生.医疗机构.医药从业者以及生命科学领域人士的专业性社会化网络,提供医学.医疗.药学.生命科学等相关领域的交流平台.专业知识. 5. 蘑菇街 蘑菇街是 ...查看


  • 省内可互开党员组织介绍信的单位
  • 浙江省省内可以互开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的单位 1.省.市.县(市.区)委组织部 2.省直机关工委.省委教育工委.省国资委党委 3.市直机关工委.国资委党(工)委,以及同等级别由市委派出的各类党(工)委 4.其它单位如下表: 浙江财经学院党组织 ...查看


  • 诚聘高校教师
  • 诚聘高校教师 本院由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宇翔外国语专修学院合作办学成立.校园占地328亩,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学院招收国家计划内高职学生和自考生,专业设置以涉外型专业为主.目前,学院正在申办独立设置的涉外型高职院 ...查看


  • 期刊论文,对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思考
  • 2009年第5期(总弟65期) THE 边疆经济与文化 BORDER No.5.2009GeneI毽LNo.65 ECONOMYANDCULl广URE [教育纵横] 羁信息接术教育发羼鹩思考 孟璐 (舞钢市教育局,河南舞钢462500) 摘 ...查看


  • 养生酒店可行性报告
  • 小杭州庄园养生酒店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总论 第一章:小杭州旅游.酒店行业概况 一.小杭州旅游.酒店行业目前发展概况 小杭州作为一个小杭州市刚成立不久的新区,对旅游.休闲.娱 乐方面的本地消费能力目前似乎还是不强,但是,随着小杭州 ...查看


  • 杭州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建设调研报告
  • 杭州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调研报告 摘要:这份调研报告对杭州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建设进行调研,调研资料搜集的方式主要是凭借书报.杂志和互联网.根据杭州市本身的特色,结合世界和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交通建设的理念.从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意义. ...查看


  • 省级文明单位名单
  • 省级文明单位名单 一.省级文明单位名单(415个) (一)杭州市(53个) 杭州市上城区国税局 杭州红泥餐饮娱乐有限公司 杭州市上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杭州市电力承装有限公司 杭州市下城区国家税务局 下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佑康食品集团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