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两起化工管线事故引起的思考
摘要:通过分析青岛输油管线泄露和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地下污水管线爆炸两起事件的发生、起因以及处理方法,分析企业及政府的责任,反思企业管理及管道安装的问题,对未来此类事件预防和应对加强重视。希望社会加强监督,及时举报;企业、政府承担责任,及时检查及修复,避免灾难发生。
关键词:管道泄漏 灾难 应急处理 责任 社会监督
引言
管线运输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长距离输送方式。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输油管道建设迎来新的高峰。由于管道总长度大、跨区域范围广、地质及社会条件复杂,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如青岛输油管线泄露事件及墨西哥瓜达拉哈拉水管线爆炸事件,往往会造成毁灭性灾难。政府、企业应当承担起责任,建立好监督体系,及时检查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 案件还原
1.1青岛输油管线泄露事件
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爆炸造成秦皇岛路桥涵以北至入海口、以南沿斋堂岛街至刘公岛路排水暗渠的预制混凝土盖板大部分被炸开,与刘公岛路排水暗渠西南端相连接的长兴岛街、唐岛路、舟山岛街排水暗渠的现浇混凝土盖板拱起、开裂和局部炸开,全长波及5000余米。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及飞溅物造成现场抢修人员、过往行人、周边单位和社区人员,以及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内排水暗渠上方临时工棚及附近作业人员,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爆炸还造成周边多处建筑物不同程度损坏,多台车辆及设备损毁,供水、供电、供暖、供气多条管线受损。泄漏原油通过排水暗渠进入附近海域,造成胶州湾局部污染。
1.2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地下污水管线爆炸
从1992年4月18日开始,墨西哥的第二大城市瓜达拉哈拉的空气中就弥漫着一种特别气味,人们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东西的味道,只知道这种味道越来越浓。这时是瓜达拉哈拉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而且那几天的温度还在不断飙升。上午10点,又发生了新的情况:很多居民看到有烟气从下水井飘出来。不过,城市
的下水道散发异味并不罕见。瓜达拉哈拉是个新兴城市,在发展工业、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企业常常忽视了环境保护。他们不断将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废水排入污水处理系统,也许这就是几种废水混合的味道。从人们最初注意到异常气味到现在已经有3天了。为了安抚大家,消防队依然声称一切正常,但事态却是越来越严重,居民们发现自来水管中竟然流出了汽油。14点,从下水井喷出的气柱几乎达到了2m高,这引起了水务局的密切关注。同时,污水管道中煤气含量检测的结果显示,爆炸的可能性达到了100%。4月22日上午10:05,爆炸终于发生了。据初步统计,这次灾难共造成1万5千多人无家可归,1440人受伤,206人死亡。瓜达拉哈拉市处于主要地震带上。第一次发生爆炸时,观察地震监视仪的科学家发现,爆炸引起里氏3.3级的地震,选相当于13t TNT爆炸产生的震动。
2.案件发生原因
2.1青岛输油管线泄露事件原因
2.1.1直接原因
由于与排水暗渠交叉段的输油管道所处区域土壤盐碱和地下水氯化物含量高,同时排水暗渠内随着潮汐变化海水倒灌,输油管道长期处于干湿交替的海水及盐雾腐蚀环境,加之管道受到道路承重和振动等因素影响,导致管道加速腐蚀减薄、破裂,造成原油泄漏。泄漏原油部分反冲出路面,大部分从穿越处直接进入排水暗渠。泄漏原油挥发的油气与排水暗渠空间内的空气形成易燃易爆的混合气体,并在相对密闭的排水暗渠内积聚。由于原油泄漏到发生爆炸达8个多小时,受海水倒灌影响,泄漏原油及其混合气体在排水暗渠内蔓延、扩散、积聚,最终造成大范围连续爆炸。
2.1.2间接原因
a) 市政府的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开发区规划分局对青岛
信泰物流有限公司项目规划方案审批把关不严,未对市政排水设施纳入该项目规划建设及明渠改为暗渠等问题进行认真核实,导致市政排水设施继续划入厂区规划,明渠改暗渠工程未能作为单独市政工程进行报批。事故发生区域危险化学品企业、油气管道与居民区、学校等近距离或交叉布置,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b) 中石化集团公司及下属公司对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对输油管道疏于管理,
造成原油泄漏。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健全,相关部门的管道保护和安全生产职责划分不清、责任不明;对下属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预案执行工作督促指导不力,对管道安全运行跟踪分析不到位;安全生产大检查存在死角、盲区,特别是在全国集中开展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中,隐患排查工作不深入、
不细致,未发现事故段管道安全隐患,也未对事故段管道采取任何保护措施。 c) 泄漏后的应急处置不当,未按规定采取设置警戒区、封闭道路、通知疏散人
员等预防性措施。青岛站、潍坊输油处、中石化管道分公司对泄漏原油数量未按应急预案要求进行研判,对事故风险评估出现严重错误,没有及时下达启动应急预案的指令;未按要求及时全面报告泄漏量、泄漏油品等信息,存在漏报问题;现场处置人员没有对泄漏区域实施有效警戒和围挡;抢修现场未进行可燃气体检测,盲目动用非防爆设备进行作业,严重违规违章。
2.2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地下污水管线爆炸事件原因
2.2.1直接原因 瓜达拉哈拉市为拓展轻轨系统,增建了一条新的地铁线。然而,在开挖新地铁线时,工程师遇到了难题,城市污水排放主管挡在了前面。这样他们不得不将污水排放主管改成U形管道,从地铁线路的下方通过。调查人员推断,爆炸是从污水排放主管围绕地铁隧道的部分开始向南接连发生的。污水管道修建时向下倾斜,污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但新地铁线的修建迫使污水管道中新增的一段管道要将污水向上输送。这段管道只是为输送液体的污水而设计,却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因为污水虽然可以流过U形管道部分,排出下水道,但气态汽油被困在污水管道中高于地铁线路的部分。气态汽油开始集中,一些气态汽油从下水道井盖和排水管中飘了出来,其他气态汽油则在污水排放管道不同地段中聚集,形成极易爆炸的汽油罐。改革街区的地下污水排放主管和一些支线管道中形成了许多的汽油罐。由于气态汽油在污水排放主管中会间或形成阻塞,所以,有的地方汽油浓度高,有的地方汽油浓度低。充满气态汽油的污水支管和污水主管中的汽油浓度不同,浓度较高的地方会首先发生爆炸。索古乐工作的玉米饼店就处在汽油浓度较高的位置,所以首先发生了爆炸。随着浓度越来越高,爆炸就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2.2..2间接原因
a) 政府和相关部门监管的职责问题。水务局在灾难发生前几天进行的检测已经
显示,爆炸的可能性是 100% ,为什么有关部门没有人出面下达撤离这一地区的命令,挽救数百人的生命呢。这明显就是政府部门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 b) 政府部门对城市管道改建的不尽职。为了建设地铁,改建下水道的走向。U
型管道的改造导致气体的聚集。从而造成悲剧。
c) 国有公司为及时检查管道导致自己的汽油管道腐蚀泄露。
3.事故反思
管道业飞速发展,相应的事故也悄然而来。管道大都经过繁华的城市,人口密集。如今输油管道趋向大管径、高压力,各种泄漏引发的爆炸、火灾、污染等连锁事故将造成毁灭性的灾难。我们应该反思,为了避免灾难的发生,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责任。
a) 政府部门要坚定安全信念,任何有高危险系数的城市改建措施一定要保证安
全第一。例如城市的油气管道,下水管道,改建的时候一定要深刻分析改建后的安全系数,最好能最好管道的放大实验。
b) 政府监管部门要强制企业定时汇报改建后的管道的安全。安全部门要强制企
业定期汇报管道的安全,如果有损坏,要强制企业进行修护,将灾难杀死在源头。
c) 企业要做好自己的监管措施。将负责项目要落实到个人,定期让每个人汇报
自己的负责项目。
d) 企业要定期检查急救仪器的使用。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降到最低为好。 e) 企业要加大对管道监测的研究。科学的布点,严密监控,保证零失误。 f) 启动紧急措施,一旦发生危险,立即切断源头,将危险降到最低。 g) 企业定期评比个人奖项,提高个人负责项目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蒲军. 发生在瓜达拉哈拉的“气爆”惨案[J]. 湖南安全与防灾,2008,12:44-48.
[2]陆译. 瓜达拉哈拉的人间地狱[J]. 劳动保护,2008,06:74-77.
[3]唐黎标. 瓜达拉哈拉特大爆炸案的反思[J]. 民防苑,2008,05:2-4.
[4]安宣. 习近平在青岛黄岛经济开发区考察输油管线泄漏引发爆燃事故抢险工作时强调 认真吸取教训注重举一反三 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J]. 吉林劳动保护,2013,11:7.
[5]牟雪江. 举一反三“11·22”——反思反省东黄输油管线泄漏爆炸事故[J]. 中国石油企业,2013,12:30-32+7.
[6]张霞,陈明. 加强环境应急监测 妥善处置输油管线泄漏事件——以江西九江和广东湛江两起漏油事件为例[J]. 环境保护,2014,09:48-50.
[7]魏沁汝,李杉,周永淳,韦孟佼. 输油管道泄漏事故多米诺效应分析[J].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4,09:54-59.
由两起化工管线事故引起的思考
摘要:通过分析青岛输油管线泄露和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地下污水管线爆炸两起事件的发生、起因以及处理方法,分析企业及政府的责任,反思企业管理及管道安装的问题,对未来此类事件预防和应对加强重视。希望社会加强监督,及时举报;企业、政府承担责任,及时检查及修复,避免灾难发生。
关键词:管道泄漏 灾难 应急处理 责任 社会监督
引言
管线运输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长距离输送方式。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输油管道建设迎来新的高峰。由于管道总长度大、跨区域范围广、地质及社会条件复杂,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如青岛输油管线泄露事件及墨西哥瓜达拉哈拉水管线爆炸事件,往往会造成毁灭性灾难。政府、企业应当承担起责任,建立好监督体系,及时检查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 案件还原
1.1青岛输油管线泄露事件
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爆炸造成秦皇岛路桥涵以北至入海口、以南沿斋堂岛街至刘公岛路排水暗渠的预制混凝土盖板大部分被炸开,与刘公岛路排水暗渠西南端相连接的长兴岛街、唐岛路、舟山岛街排水暗渠的现浇混凝土盖板拱起、开裂和局部炸开,全长波及5000余米。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及飞溅物造成现场抢修人员、过往行人、周边单位和社区人员,以及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内排水暗渠上方临时工棚及附近作业人员,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爆炸还造成周边多处建筑物不同程度损坏,多台车辆及设备损毁,供水、供电、供暖、供气多条管线受损。泄漏原油通过排水暗渠进入附近海域,造成胶州湾局部污染。
1.2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地下污水管线爆炸
从1992年4月18日开始,墨西哥的第二大城市瓜达拉哈拉的空气中就弥漫着一种特别气味,人们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东西的味道,只知道这种味道越来越浓。这时是瓜达拉哈拉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而且那几天的温度还在不断飙升。上午10点,又发生了新的情况:很多居民看到有烟气从下水井飘出来。不过,城市
的下水道散发异味并不罕见。瓜达拉哈拉是个新兴城市,在发展工业、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企业常常忽视了环境保护。他们不断将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废水排入污水处理系统,也许这就是几种废水混合的味道。从人们最初注意到异常气味到现在已经有3天了。为了安抚大家,消防队依然声称一切正常,但事态却是越来越严重,居民们发现自来水管中竟然流出了汽油。14点,从下水井喷出的气柱几乎达到了2m高,这引起了水务局的密切关注。同时,污水管道中煤气含量检测的结果显示,爆炸的可能性达到了100%。4月22日上午10:05,爆炸终于发生了。据初步统计,这次灾难共造成1万5千多人无家可归,1440人受伤,206人死亡。瓜达拉哈拉市处于主要地震带上。第一次发生爆炸时,观察地震监视仪的科学家发现,爆炸引起里氏3.3级的地震,选相当于13t TNT爆炸产生的震动。
2.案件发生原因
2.1青岛输油管线泄露事件原因
2.1.1直接原因
由于与排水暗渠交叉段的输油管道所处区域土壤盐碱和地下水氯化物含量高,同时排水暗渠内随着潮汐变化海水倒灌,输油管道长期处于干湿交替的海水及盐雾腐蚀环境,加之管道受到道路承重和振动等因素影响,导致管道加速腐蚀减薄、破裂,造成原油泄漏。泄漏原油部分反冲出路面,大部分从穿越处直接进入排水暗渠。泄漏原油挥发的油气与排水暗渠空间内的空气形成易燃易爆的混合气体,并在相对密闭的排水暗渠内积聚。由于原油泄漏到发生爆炸达8个多小时,受海水倒灌影响,泄漏原油及其混合气体在排水暗渠内蔓延、扩散、积聚,最终造成大范围连续爆炸。
2.1.2间接原因
a) 市政府的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开发区规划分局对青岛
信泰物流有限公司项目规划方案审批把关不严,未对市政排水设施纳入该项目规划建设及明渠改为暗渠等问题进行认真核实,导致市政排水设施继续划入厂区规划,明渠改暗渠工程未能作为单独市政工程进行报批。事故发生区域危险化学品企业、油气管道与居民区、学校等近距离或交叉布置,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b) 中石化集团公司及下属公司对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对输油管道疏于管理,
造成原油泄漏。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健全,相关部门的管道保护和安全生产职责划分不清、责任不明;对下属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预案执行工作督促指导不力,对管道安全运行跟踪分析不到位;安全生产大检查存在死角、盲区,特别是在全国集中开展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中,隐患排查工作不深入、
不细致,未发现事故段管道安全隐患,也未对事故段管道采取任何保护措施。 c) 泄漏后的应急处置不当,未按规定采取设置警戒区、封闭道路、通知疏散人
员等预防性措施。青岛站、潍坊输油处、中石化管道分公司对泄漏原油数量未按应急预案要求进行研判,对事故风险评估出现严重错误,没有及时下达启动应急预案的指令;未按要求及时全面报告泄漏量、泄漏油品等信息,存在漏报问题;现场处置人员没有对泄漏区域实施有效警戒和围挡;抢修现场未进行可燃气体检测,盲目动用非防爆设备进行作业,严重违规违章。
2.2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地下污水管线爆炸事件原因
2.2.1直接原因 瓜达拉哈拉市为拓展轻轨系统,增建了一条新的地铁线。然而,在开挖新地铁线时,工程师遇到了难题,城市污水排放主管挡在了前面。这样他们不得不将污水排放主管改成U形管道,从地铁线路的下方通过。调查人员推断,爆炸是从污水排放主管围绕地铁隧道的部分开始向南接连发生的。污水管道修建时向下倾斜,污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但新地铁线的修建迫使污水管道中新增的一段管道要将污水向上输送。这段管道只是为输送液体的污水而设计,却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因为污水虽然可以流过U形管道部分,排出下水道,但气态汽油被困在污水管道中高于地铁线路的部分。气态汽油开始集中,一些气态汽油从下水道井盖和排水管中飘了出来,其他气态汽油则在污水排放管道不同地段中聚集,形成极易爆炸的汽油罐。改革街区的地下污水排放主管和一些支线管道中形成了许多的汽油罐。由于气态汽油在污水排放主管中会间或形成阻塞,所以,有的地方汽油浓度高,有的地方汽油浓度低。充满气态汽油的污水支管和污水主管中的汽油浓度不同,浓度较高的地方会首先发生爆炸。索古乐工作的玉米饼店就处在汽油浓度较高的位置,所以首先发生了爆炸。随着浓度越来越高,爆炸就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2.2..2间接原因
a) 政府和相关部门监管的职责问题。水务局在灾难发生前几天进行的检测已经
显示,爆炸的可能性是 100% ,为什么有关部门没有人出面下达撤离这一地区的命令,挽救数百人的生命呢。这明显就是政府部门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 b) 政府部门对城市管道改建的不尽职。为了建设地铁,改建下水道的走向。U
型管道的改造导致气体的聚集。从而造成悲剧。
c) 国有公司为及时检查管道导致自己的汽油管道腐蚀泄露。
3.事故反思
管道业飞速发展,相应的事故也悄然而来。管道大都经过繁华的城市,人口密集。如今输油管道趋向大管径、高压力,各种泄漏引发的爆炸、火灾、污染等连锁事故将造成毁灭性的灾难。我们应该反思,为了避免灾难的发生,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责任。
a) 政府部门要坚定安全信念,任何有高危险系数的城市改建措施一定要保证安
全第一。例如城市的油气管道,下水管道,改建的时候一定要深刻分析改建后的安全系数,最好能最好管道的放大实验。
b) 政府监管部门要强制企业定时汇报改建后的管道的安全。安全部门要强制企
业定期汇报管道的安全,如果有损坏,要强制企业进行修护,将灾难杀死在源头。
c) 企业要做好自己的监管措施。将负责项目要落实到个人,定期让每个人汇报
自己的负责项目。
d) 企业要定期检查急救仪器的使用。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降到最低为好。 e) 企业要加大对管道监测的研究。科学的布点,严密监控,保证零失误。 f) 启动紧急措施,一旦发生危险,立即切断源头,将危险降到最低。 g) 企业定期评比个人奖项,提高个人负责项目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蒲军. 发生在瓜达拉哈拉的“气爆”惨案[J]. 湖南安全与防灾,2008,12:44-48.
[2]陆译. 瓜达拉哈拉的人间地狱[J]. 劳动保护,2008,06:74-77.
[3]唐黎标. 瓜达拉哈拉特大爆炸案的反思[J]. 民防苑,2008,05:2-4.
[4]安宣. 习近平在青岛黄岛经济开发区考察输油管线泄漏引发爆燃事故抢险工作时强调 认真吸取教训注重举一反三 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J]. 吉林劳动保护,2013,11:7.
[5]牟雪江. 举一反三“11·22”——反思反省东黄输油管线泄漏爆炸事故[J]. 中国石油企业,2013,12:30-32+7.
[6]张霞,陈明. 加强环境应急监测 妥善处置输油管线泄漏事件——以江西九江和广东湛江两起漏油事件为例[J]. 环境保护,2014,09:48-50.
[7]魏沁汝,李杉,周永淳,韦孟佼. 输油管道泄漏事故多米诺效应分析[J].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4,09: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