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

  高尔基说过:“艺术的作品不是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这里所说的“形象”放在文章范畴里,就是指文章所描述的对象,指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经过提炼、加工所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可感的画面。文章中的形象包括人物、景物、场面、环境和一切有形的物体,即文章中的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个自然景物是一个形象,每个场面环境也可以是一个形象,甚至事件本身也是一个形象(叙事的曲折有致也会给人以形象感);把这些综合起来进行描写,使人物、景物场面互相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活画面,也是一个形象。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的形象丰满主要是就记叙性文章中人物而言的。形象丰满或是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比较齐全,人物丰满生动;或是叙事具体完整,情节曲折有致;或是细节描写细致逼真,有点有面。这样写人就会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有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状物就会栩栩如生,有层次感,有立体感,有丰富的内涵。比如记叙类文章塑造人物要有个性、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能凸现生命的质感,呈现立体的形态。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应抓住其个性特征来写,无论是肖像、服饰、神态,还是动作、语言、心理等等,都要努力突出“这一个”的风采神韵,力避类型化、平面化。在描写景或物的形象时,应捕捉住对象的具体特征来写,写出自我(叙述者的真实自我或者作品中虚构的某一角色的自我)的独特的感受来。无论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在刻画形象时,都应融入真挚的情感,这样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考生作文中常常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以贴标签的形式进行议论抒情,而不是让写作对象自己来说话;二是以叙事代替描写,往往流于空泛、抽象,人物只留下一个影子,不能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三是即使抓住了人物的某一个特点来写,但没能把握主要特征,往往过于单一、平板,不能充分展示所写对象的变化和复杂性,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切的感受。要做到形象丰满,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以形传神”是中国画家最常用的表现手法。著名文艺理论家唐�在《创作漫谈》中说过:“中国画家主张‘以形传神’,‘六法’第一条便要求气韵生动。”表现在人物描写方面,就要求作者透过所写对象的外部形象,展示其包孕的内在气质和个性特征。鲁迅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就是“以形传神”的典型范例。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鲁迅《祝福》)   这三段文字,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白描是我国国画的技法名称,即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应用在文学创作方面,即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白描手法的本质就是用精练的语言写出人物的神韵。三段文字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画眼睛”。祥林嫂初到鲁镇时“顺着眼”,是安分耐劳的;再到鲁镇虽然仍是“顺着眼”,但由于遭受痛失丈夫和儿子的惨重打击,内心痛苦又难以表达,所以“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第三次关于眼睛的描写,更是勾勒出人物的内心,在身心长期遭受折磨的情况下,祥林嫂陷入极度的悲哀,精神已经完全麻木了。   又如:   站在太阳下,一个似曾相识的苍老而潦倒的身影吸引了我,对祥林嫂的形象跃然于脑海之中――一根下端开了裂的破竹竿,左手的篮子里躺着半只破碗,这位老婆婆虽然不致于此,但也与周围的景物格格不入:右手一柄油漆早已剥落的拐杖,左手也是一只篮子,有点褴褛的衣衫也是紧紧地贴在她早已湿透的身上,这么大年龄了,怎么不怕热呢?她一动不动地盯着火车将来的方向,却又隔一段时间再看看左手的篮子,然后露出舒心的微笑,难道她真的不怕热?我正在纳闷她怎么不热,而且看着篮子笑。我想,篮子里到底装了些什么呢?   (2005年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一双童鞋》)   “一柄油漆早已剥落的拐杖”、“一只篮子”、“褴褛的衣衫”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位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老太太的形象。老太太“苍老而潦倒”的身影让“我”想起了祥林嫂。然而用心购买童鞋,抛出另一只童鞋等事件都反衬出老太太在平常外表之下高尚、美丽的心灵。由此,作者便巧妙地表现了“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主题。   要让形象丰满必须把握形象的特征以及作者通过这一形象来传达什么思想感受。以形传神是连结“形”和“神”的桥梁,人物形象的丰满自然也离不开形貌逼真,而形貌逼真关键在于形神兼备。   2.行动语言,绘影绘声   无论是考场作文还是平时习作,不少同学总习惯以叙述代描写,以说明代描写,像一个讲解员,干巴巴地介绍人物,说明形象。这样的作文,形象自然乏味。如果换一种方式,表述同一事实,介绍同一对象,描写同叙述相比效果要好得多。如果我们尽可能采用描写手法,写好几件事,人物形象就会站起来。同样,用描写手法介绍一个物体,赋予物体人的情态,物体一定会活灵活现。   写作中特别要重视神情动作与个性化语言的描写。要让形象本身来说话。演员演戏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靠的是演员具体入微的神情动作和个性化的语言,而不是让演员站在幕后,只凭导演向观众介绍剧情;要想使文章形象丰满就必须让文章的形象本身说话,不能仅凭在行文时贴标签,“这是一位热情的人”,“那是一个冷漠的人”,这样的文章根本谈不上“形象丰满”。同时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时,要有一定的选择,决不是全盘记录,要选择最有意义的行动,既有思想性又能显示性格的行动,还能最有效的反映出人物性格的行动,这才能最好地表现人物形象。   比如下面一个片段: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颓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的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2009年高考湖南作文《踮起脚尖》)   全文叙写作者深夜躺在床上的一个片段,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法,描述父母深夜回家怕吵醒“我”,踮起脚尖走路的情景,充分表达了父母对“我”无以言传的深沉的关爱和 “我”对此的感悟,慈父慈母的形象跃然纸上。   神态描写、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这样既展现了人物的动态,又描绘了人物的声音,揭示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古人讲的“绘影绘声”就是这个道理。   3.揭示内心,触及灵魂   要写好人物,单凭肖像与行动描写是不够的,还要深入地探索人物心灵深处的思想、情绪、感受及其产生的原因与发展变化过程。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揭示。这种心理描写可以分为直接的心理刻画和间接的心理描写。

  直接的心理刻画是写人物怎么想的、怎么感觉的。例如某位考生在高考作文里这样写道:   毫无预警的,裙子的下摆破了个大洞,柳靓大惊失色,这到底会是谁干的,好好的一个心情全给破坏了。柳靓无奈地坐到床沿,眉头深深锁起……   “会是谁呢?不可能是小保姆,对,不可能!那天她只是怯怯地站在一边看,不可能弄坏的。女儿又穿不了这么大的,肯定是那个小家庭教师,那天,她看我穿的裙子,眼睛眨都没眨过一下,肯定是她!”好像没经过什么思维斗争似的,柳靓一口咬定是家教弄坏了裙子,愤然夺门而去……   (2003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保姆与家教》)   这是柳靓发现自己准备参加学年报告会所要穿的裙子被人刮破之后的心理活动描写。柳靓仅凭与“家教”感情疏远而一口咬定是“家教”弄坏了她的裙子。事实上,最后发现是她一直十分信任的小保姆所为。从柳靓的心理活动中可以看到“感情亲疏”对“认知正误”的影响,也就是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间接的心理描写可以借助各种外部表象、表现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通过环境的描绘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显示心理活动,通过人物的默想、思索展示内心世界,通过梦境、幻觉表现人物当时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等等。   通过环境的描绘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例如:   七月的海,平静的表面上铺满了眩目的光,看得久了,竟有微微的头痛。海风一如既往地拂过他的脸庞,柔和而不失力度。   大海温柔地卷起波浪,在他脚下的岩石上慢慢地散开……   九月的海,微风带着他熟悉的腥气拂过脸庞,他的手中紧紧握着西北林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不远处,是帮他拿着行李的父母。   (2002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九月的海》)   小说主人公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内心进行了激烈地抉择,是继续留在生活优裕的大城市,还是去偏远的西北奉献自己的青春。大海正如人的心海由翻腾归于平静,显示了主人公心灵选择的过程。   通过动作显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例如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小小说《半张纸》:   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没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条,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   通过对“徘徊”这一动作的描写流露出年轻房客依依不舍之情。连用三个“没有”起加强语气的作用。主人公反复暗示自己要忘却曾经在这里发生的一切。然而,一张小纸片却能够引起他的注意,由此可见主人公对这里眷恋之深,对妻子的情感之真。   通过人物默想或梦境表现人物思想情感。如2009年湖北省高考优秀作文:   我们的胡同院还在吗?那棵高大的槐树还在等着我放学回家吧!那古墙焦急地等着我的情书吧!我闭上眼。   “吱呀”一声响,门开了,跨过高高的门槛,踏入,随即悬空,像掉入了一个古老悠远的梦境里,那“吱呀”的声音像一首从远古传来的歌谣。   转身拐入小院,古槐还在,恍惚间看见奶奶依然安详地在树下纳着鞋底,总感觉奶奶的鞋底沾了槐花的香味,总爱穿着不肯脱下。恍惚间看见母亲在屋内张望,该是在想今儿贪玩的娃又忘了回家吧!看见父亲弯着腰,将水桶放进水井,担起满满的一个月亮,然后有节奏地担进家门,该是那月儿也进了我家门儿了吧!恍惚间看到我自己放学后的雨天,穿着凉鞋跳跃在石板道上,一步两步……   (《站在老家门口》)   随着作者站在老家门口思绪的展开,意识的流动,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梦境,一道去回忆老家小院温馨的日常生活画面。   总之,写回忆,写思想斗争,写决心,写思考,这些都是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描写人物心理活动除掌握一定的写作技法之外,还要注意多观察,多思考,熟悉所描写的人物,掌握人物心理活动的规律;还要注意特定的场合和情景,要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切忌随意主观臆造。   4.真实细节,典型逼真   细节是记叙性作品中描绘人物、事件和环境的最小组成单位,也就是表现事物各种感性特征的具体而细小的材料。细节描写就是对这些细枝末节的描绘,是于细微之处深刻点化出人物、事件和环境特征的重要环节,是记叙性文章的最小的描写单位。   可以说任何一篇文学作品中,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都离不开真实而又生动的细节描写。好的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比如2002年高考作文的两个片段:   中年人接过营业员找的零钱和购物袋,边走边取出账单核对,突然发现营业员多找了一元钱,他一愣,停住脚步又核对了一遍,还是不对。正当我以为他会转身时,他却左右看了一下,从容地将钱和账单装进了口袋里,快速地走出了超市……(《心灵的选择》)   一位战地摄影师拍下了这样一组画面:决口处,解放军战士手挽手立于洪水之中,个个表情刚毅,与洪魔比拼。浪头盖过了其中四位战士的军帽,其脸部表情虽模糊不清,但坚毅的目光却似能穿透一切致密的物质,他们用铁一般的意志构筑了一条绿色长城,令洪魔望而却步。   (《心灵比色卡》)   两段文章两个细节,一暗一明,一丑一美,都写得生动准确,细腻传神。作者通过自己的描写使文中人物的神态、心理、气质和性格都得到充分展示。但其实两位作者并无“绝招”,他们只不过是把我们平时生活中那些熟视无睹的场景和画面写得“真切”些罢了。可许多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往往忽略这一点,常常满足于说个大概,这样留给读者的永远是一笔简单模糊的流水账,是不可能“出彩”的。   俄国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对典型细节作了阐释:“诗人从所写的人物身上采取最鲜明最足以显出特征的面貌,把不能渲染人物个性的一切偶然的东西都一齐抛开。”细节的典型表现在必须揭示人物特有的性格底蕴和感情走向,它反映的只能是某个特定的人才具有的东西。如同样是买酒,孔乙己和阿Q就有天壤之别。孔乙己是: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写出了孔乙己有点显示假豪气,又有一些寒酸的独特形象。而阿Q是:这回的回来,却与先前大不同,确乎很值得惊异。天色将黑,他睡眼朦胧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一个“扔”字,不但写出了他的那股神气,而且还突出他的豪爽和大度。将他此时此刻的精神――“今天我比你阔多了”刻画得入木三分。所以,细节描写如果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就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在中学生的写作训练中,细节描写常常被忽视,这是制约中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只有在生活中学会细心观察,发现“平凡”中的“不凡”,并在写作中尝试、强化,使细节生动起来,才能逐步适应高考发展等级的写作要求。      崔雁,湖北省语文特级老师,现居湖北武汉。本文编校:老 猛

  高尔基说过:“艺术的作品不是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这里所说的“形象”放在文章范畴里,就是指文章所描述的对象,指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经过提炼、加工所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可感的画面。文章中的形象包括人物、景物、场面、环境和一切有形的物体,即文章中的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个自然景物是一个形象,每个场面环境也可以是一个形象,甚至事件本身也是一个形象(叙事的曲折有致也会给人以形象感);把这些综合起来进行描写,使人物、景物场面互相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活画面,也是一个形象。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的形象丰满主要是就记叙性文章中人物而言的。形象丰满或是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比较齐全,人物丰满生动;或是叙事具体完整,情节曲折有致;或是细节描写细致逼真,有点有面。这样写人就会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有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状物就会栩栩如生,有层次感,有立体感,有丰富的内涵。比如记叙类文章塑造人物要有个性、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能凸现生命的质感,呈现立体的形态。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应抓住其个性特征来写,无论是肖像、服饰、神态,还是动作、语言、心理等等,都要努力突出“这一个”的风采神韵,力避类型化、平面化。在描写景或物的形象时,应捕捉住对象的具体特征来写,写出自我(叙述者的真实自我或者作品中虚构的某一角色的自我)的独特的感受来。无论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在刻画形象时,都应融入真挚的情感,这样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考生作文中常常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以贴标签的形式进行议论抒情,而不是让写作对象自己来说话;二是以叙事代替描写,往往流于空泛、抽象,人物只留下一个影子,不能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三是即使抓住了人物的某一个特点来写,但没能把握主要特征,往往过于单一、平板,不能充分展示所写对象的变化和复杂性,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切的感受。要做到形象丰满,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以形传神”是中国画家最常用的表现手法。著名文艺理论家唐�在《创作漫谈》中说过:“中国画家主张‘以形传神’,‘六法’第一条便要求气韵生动。”表现在人物描写方面,就要求作者透过所写对象的外部形象,展示其包孕的内在气质和个性特征。鲁迅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就是“以形传神”的典型范例。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鲁迅《祝福》)   这三段文字,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白描是我国国画的技法名称,即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应用在文学创作方面,即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白描手法的本质就是用精练的语言写出人物的神韵。三段文字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画眼睛”。祥林嫂初到鲁镇时“顺着眼”,是安分耐劳的;再到鲁镇虽然仍是“顺着眼”,但由于遭受痛失丈夫和儿子的惨重打击,内心痛苦又难以表达,所以“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第三次关于眼睛的描写,更是勾勒出人物的内心,在身心长期遭受折磨的情况下,祥林嫂陷入极度的悲哀,精神已经完全麻木了。   又如:   站在太阳下,一个似曾相识的苍老而潦倒的身影吸引了我,对祥林嫂的形象跃然于脑海之中――一根下端开了裂的破竹竿,左手的篮子里躺着半只破碗,这位老婆婆虽然不致于此,但也与周围的景物格格不入:右手一柄油漆早已剥落的拐杖,左手也是一只篮子,有点褴褛的衣衫也是紧紧地贴在她早已湿透的身上,这么大年龄了,怎么不怕热呢?她一动不动地盯着火车将来的方向,却又隔一段时间再看看左手的篮子,然后露出舒心的微笑,难道她真的不怕热?我正在纳闷她怎么不热,而且看着篮子笑。我想,篮子里到底装了些什么呢?   (2005年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一双童鞋》)   “一柄油漆早已剥落的拐杖”、“一只篮子”、“褴褛的衣衫”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位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老太太的形象。老太太“苍老而潦倒”的身影让“我”想起了祥林嫂。然而用心购买童鞋,抛出另一只童鞋等事件都反衬出老太太在平常外表之下高尚、美丽的心灵。由此,作者便巧妙地表现了“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主题。   要让形象丰满必须把握形象的特征以及作者通过这一形象来传达什么思想感受。以形传神是连结“形”和“神”的桥梁,人物形象的丰满自然也离不开形貌逼真,而形貌逼真关键在于形神兼备。   2.行动语言,绘影绘声   无论是考场作文还是平时习作,不少同学总习惯以叙述代描写,以说明代描写,像一个讲解员,干巴巴地介绍人物,说明形象。这样的作文,形象自然乏味。如果换一种方式,表述同一事实,介绍同一对象,描写同叙述相比效果要好得多。如果我们尽可能采用描写手法,写好几件事,人物形象就会站起来。同样,用描写手法介绍一个物体,赋予物体人的情态,物体一定会活灵活现。   写作中特别要重视神情动作与个性化语言的描写。要让形象本身来说话。演员演戏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靠的是演员具体入微的神情动作和个性化的语言,而不是让演员站在幕后,只凭导演向观众介绍剧情;要想使文章形象丰满就必须让文章的形象本身说话,不能仅凭在行文时贴标签,“这是一位热情的人”,“那是一个冷漠的人”,这样的文章根本谈不上“形象丰满”。同时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时,要有一定的选择,决不是全盘记录,要选择最有意义的行动,既有思想性又能显示性格的行动,还能最有效的反映出人物性格的行动,这才能最好地表现人物形象。   比如下面一个片段: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颓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的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2009年高考湖南作文《踮起脚尖》)   全文叙写作者深夜躺在床上的一个片段,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法,描述父母深夜回家怕吵醒“我”,踮起脚尖走路的情景,充分表达了父母对“我”无以言传的深沉的关爱和 “我”对此的感悟,慈父慈母的形象跃然纸上。   神态描写、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这样既展现了人物的动态,又描绘了人物的声音,揭示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古人讲的“绘影绘声”就是这个道理。   3.揭示内心,触及灵魂   要写好人物,单凭肖像与行动描写是不够的,还要深入地探索人物心灵深处的思想、情绪、感受及其产生的原因与发展变化过程。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揭示。这种心理描写可以分为直接的心理刻画和间接的心理描写。

  直接的心理刻画是写人物怎么想的、怎么感觉的。例如某位考生在高考作文里这样写道:   毫无预警的,裙子的下摆破了个大洞,柳靓大惊失色,这到底会是谁干的,好好的一个心情全给破坏了。柳靓无奈地坐到床沿,眉头深深锁起……   “会是谁呢?不可能是小保姆,对,不可能!那天她只是怯怯地站在一边看,不可能弄坏的。女儿又穿不了这么大的,肯定是那个小家庭教师,那天,她看我穿的裙子,眼睛眨都没眨过一下,肯定是她!”好像没经过什么思维斗争似的,柳靓一口咬定是家教弄坏了裙子,愤然夺门而去……   (2003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保姆与家教》)   这是柳靓发现自己准备参加学年报告会所要穿的裙子被人刮破之后的心理活动描写。柳靓仅凭与“家教”感情疏远而一口咬定是“家教”弄坏了她的裙子。事实上,最后发现是她一直十分信任的小保姆所为。从柳靓的心理活动中可以看到“感情亲疏”对“认知正误”的影响,也就是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间接的心理描写可以借助各种外部表象、表现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通过环境的描绘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显示心理活动,通过人物的默想、思索展示内心世界,通过梦境、幻觉表现人物当时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等等。   通过环境的描绘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例如:   七月的海,平静的表面上铺满了眩目的光,看得久了,竟有微微的头痛。海风一如既往地拂过他的脸庞,柔和而不失力度。   大海温柔地卷起波浪,在他脚下的岩石上慢慢地散开……   九月的海,微风带着他熟悉的腥气拂过脸庞,他的手中紧紧握着西北林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不远处,是帮他拿着行李的父母。   (2002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九月的海》)   小说主人公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内心进行了激烈地抉择,是继续留在生活优裕的大城市,还是去偏远的西北奉献自己的青春。大海正如人的心海由翻腾归于平静,显示了主人公心灵选择的过程。   通过动作显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例如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小小说《半张纸》:   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没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条,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   通过对“徘徊”这一动作的描写流露出年轻房客依依不舍之情。连用三个“没有”起加强语气的作用。主人公反复暗示自己要忘却曾经在这里发生的一切。然而,一张小纸片却能够引起他的注意,由此可见主人公对这里眷恋之深,对妻子的情感之真。   通过人物默想或梦境表现人物思想情感。如2009年湖北省高考优秀作文:   我们的胡同院还在吗?那棵高大的槐树还在等着我放学回家吧!那古墙焦急地等着我的情书吧!我闭上眼。   “吱呀”一声响,门开了,跨过高高的门槛,踏入,随即悬空,像掉入了一个古老悠远的梦境里,那“吱呀”的声音像一首从远古传来的歌谣。   转身拐入小院,古槐还在,恍惚间看见奶奶依然安详地在树下纳着鞋底,总感觉奶奶的鞋底沾了槐花的香味,总爱穿着不肯脱下。恍惚间看见母亲在屋内张望,该是在想今儿贪玩的娃又忘了回家吧!看见父亲弯着腰,将水桶放进水井,担起满满的一个月亮,然后有节奏地担进家门,该是那月儿也进了我家门儿了吧!恍惚间看到我自己放学后的雨天,穿着凉鞋跳跃在石板道上,一步两步……   (《站在老家门口》)   随着作者站在老家门口思绪的展开,意识的流动,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梦境,一道去回忆老家小院温馨的日常生活画面。   总之,写回忆,写思想斗争,写决心,写思考,这些都是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描写人物心理活动除掌握一定的写作技法之外,还要注意多观察,多思考,熟悉所描写的人物,掌握人物心理活动的规律;还要注意特定的场合和情景,要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切忌随意主观臆造。   4.真实细节,典型逼真   细节是记叙性作品中描绘人物、事件和环境的最小组成单位,也就是表现事物各种感性特征的具体而细小的材料。细节描写就是对这些细枝末节的描绘,是于细微之处深刻点化出人物、事件和环境特征的重要环节,是记叙性文章的最小的描写单位。   可以说任何一篇文学作品中,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都离不开真实而又生动的细节描写。好的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比如2002年高考作文的两个片段:   中年人接过营业员找的零钱和购物袋,边走边取出账单核对,突然发现营业员多找了一元钱,他一愣,停住脚步又核对了一遍,还是不对。正当我以为他会转身时,他却左右看了一下,从容地将钱和账单装进了口袋里,快速地走出了超市……(《心灵的选择》)   一位战地摄影师拍下了这样一组画面:决口处,解放军战士手挽手立于洪水之中,个个表情刚毅,与洪魔比拼。浪头盖过了其中四位战士的军帽,其脸部表情虽模糊不清,但坚毅的目光却似能穿透一切致密的物质,他们用铁一般的意志构筑了一条绿色长城,令洪魔望而却步。   (《心灵比色卡》)   两段文章两个细节,一暗一明,一丑一美,都写得生动准确,细腻传神。作者通过自己的描写使文中人物的神态、心理、气质和性格都得到充分展示。但其实两位作者并无“绝招”,他们只不过是把我们平时生活中那些熟视无睹的场景和画面写得“真切”些罢了。可许多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往往忽略这一点,常常满足于说个大概,这样留给读者的永远是一笔简单模糊的流水账,是不可能“出彩”的。   俄国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对典型细节作了阐释:“诗人从所写的人物身上采取最鲜明最足以显出特征的面貌,把不能渲染人物个性的一切偶然的东西都一齐抛开。”细节的典型表现在必须揭示人物特有的性格底蕴和感情走向,它反映的只能是某个特定的人才具有的东西。如同样是买酒,孔乙己和阿Q就有天壤之别。孔乙己是: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写出了孔乙己有点显示假豪气,又有一些寒酸的独特形象。而阿Q是:这回的回来,却与先前大不同,确乎很值得惊异。天色将黑,他睡眼朦胧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一个“扔”字,不但写出了他的那股神气,而且还突出他的豪爽和大度。将他此时此刻的精神――“今天我比你阔多了”刻画得入木三分。所以,细节描写如果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就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在中学生的写作训练中,细节描写常常被忽视,这是制约中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只有在生活中学会细心观察,发现“平凡”中的“不凡”,并在写作中尝试、强化,使细节生动起来,才能逐步适应高考发展等级的写作要求。      崔雁,湖北省语文特级老师,现居湖北武汉。本文编校:老 猛


相关文章

  • 历史人物形象的画廊
  • 历史人物形象的画廊 --例谈<史记>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 22636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 宋 飞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史 ...查看


  • 电视剧人物分析
  • 电视剧人物分析 ------以闯关东为例分析 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掌握了有关电视剧人物塑造的基本知识.下面我结合闯关东这部电视剧 简要素数一下我对人物塑造的的理解 电视剧与其他叙事艺术如电影,戏剧一样,都是以写"人"作 ...查看


  • 高考小说答题技巧
  • 高考小说鉴赏知识归类 伍隍中学 杨 英 一.分点解说 1.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 ...查看


  • [奥伊达的理想]教学设计
  • <奥伊达的理想>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明确主旨:感悟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分析主人公奥伊达的人物形象:品味文中含蓄隽永.生动深刻的语言. 3.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精当: ...查看


  • 2017-2018三校生高考语文答题高分技巧
  • 语文复习思路及答题要点(浓缩精华版) 语文备课组 加入三校生数语外学习中心QQ 群 7867121 三校生报名 考试咨询,考试资料下载, 云南省权威QQ 咨询平台.网络教学咨询平台 2017 10.6 ▲现代文阅读(1~3题,9分) (一) ...查看


  • 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讲义
  • [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讲义] 传记类文章的阅读: 传记和新闻一样都属于纪实类作品.它是遵循真实性的原则, 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 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从立传人物来看, 可分为自传和他传. (1)真实性: 真实是传记 ...查看


  • 怎样塑造人物形象
  • 小说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 ...查看


  • 电影_赵氏孤儿_与元杂剧_赵氏孤儿_之比较
  • 电影<赵氏孤儿>与元杂剧<赵氏孤儿>之比较 王文娟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二0一0年由陈凯歌导演的贺岁影片<赵氏孤儿>是根据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而成的,观众对这 ...查看


  • 浅谈[西游记]人物塑造的教学
  • 浅谈<西游记>人物塑造的教学 ---从孙悟空看<西游记>三性一体的人物塑造方法 韩允洪 [摘要]<西游记>独特的塑造人物的方法一直是教学关注的重要方面,其兼有人性.神性.动物性的人物塑造方法成为西游记的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