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介绍

  摘 要:2012年秋季开学,一年级学生将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教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一线教师应尽快掌握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特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2单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8-0020-03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由卢江、杨刚任主编,王永春、陶雪鹤任副主编,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的同志们,在大量调研、实验和广泛征求全国城乡第一线的教师、教研员、教育工作者的意见下,在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基础上,编写了《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经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正式发行。现将《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做一介绍。  一、教学内容介绍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内容的变动  这册教材的内容安排,以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扩展知识的范围,体现鲜明的时代感。与现行实验教科书相比,其主要变化有:  (一)加强了准备性,为进一步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1.把实验教材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一个单元为“准备课”。学生入学前已接受了学前教育,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老师要心中有数,因此安排了“准备课”。  “准备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数一数”,保留了“开学图”和“数一数”、“认数”、“读数”的内容,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读数的情况。第二部分“比多少”,保留了“同样多”“多”“少”,充实了内容,增加了练习一。  2.将一年级下册的“位置”提到一年级上册,做为第二单元。讲了“上下”“前后”“左右”。  (二)降低了有关知识的难度,更适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1.在第二单元“位置”中,原实验教科书中‘左’‘右’的相对性和位置删掉不讲。  2.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只讲立体图形,原实验教科书中认识平面图形删掉不讲。  3.第七单元“认识钟表”,只认识整时,原实验教科书中认识半时删掉不讲。  4.删去了“求未知数”的教学内容,只是在练习中渗透了这样的练习题目。  三、新教材的编排特点  这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观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了现行实验教科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写。力求使新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和环境。  新教材在编排上更加体现:  (一)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如数和计算的知识,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仍然按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的原则编排,把“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又把“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两段进行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三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五单元)。在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分为6、7的认识和加减法、解决问题,8、9的认识和加减法、解决问题,以及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三段教学。  如几何图形,先认识“上” “下”“前”“后”“左”“右”(第二单元),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和练习经常用到这些知识。再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本册只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第四单元)。  (二)加强了知识的整理  整理是对学过的知识重新回顾,它更多的是加深理解、扩大联系,进一步提高掌握水平。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查缺补漏,更好地全面落实知识、技能掌握的教学目标。  整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形成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教材给出了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后边知识的整理,又是前边知识的完善。  大单元都安排了整理和复习,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增加了整理和复习。如P32页3题,P69页第5题的整理和复习。2题是10以内加法整理,3题是10以内减法的整理。再如P101页第8单元的整理和复习,1题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  (三)增设了教学的背景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数学知识的历史,教材安排了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的数学背景知识。  如:P60页以“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算筹。P72页以“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了象形数字及计算。P85页以“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  (四)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因此,在2011版课程标准中指出: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作为数学的核心概念,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建立模型的出发点;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建立模型的过程;求出模型的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是求解模型的过程。  教材在第五单元中,认识了6、7和加减法后,在p46页~p47页编排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习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摘 要:2012年秋季开学,一年级学生将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教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一线教师应尽快掌握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特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2单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8-0020-03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由卢江、杨刚任主编,王永春、陶雪鹤任副主编,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的同志们,在大量调研、实验和广泛征求全国城乡第一线的教师、教研员、教育工作者的意见下,在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基础上,编写了《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经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正式发行。现将《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做一介绍。  一、教学内容介绍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内容的变动  这册教材的内容安排,以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扩展知识的范围,体现鲜明的时代感。与现行实验教科书相比,其主要变化有:  (一)加强了准备性,为进一步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1.把实验教材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一个单元为“准备课”。学生入学前已接受了学前教育,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老师要心中有数,因此安排了“准备课”。  “准备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数一数”,保留了“开学图”和“数一数”、“认数”、“读数”的内容,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读数的情况。第二部分“比多少”,保留了“同样多”“多”“少”,充实了内容,增加了练习一。  2.将一年级下册的“位置”提到一年级上册,做为第二单元。讲了“上下”“前后”“左右”。  (二)降低了有关知识的难度,更适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1.在第二单元“位置”中,原实验教科书中‘左’‘右’的相对性和位置删掉不讲。  2.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只讲立体图形,原实验教科书中认识平面图形删掉不讲。  3.第七单元“认识钟表”,只认识整时,原实验教科书中认识半时删掉不讲。  4.删去了“求未知数”的教学内容,只是在练习中渗透了这样的练习题目。  三、新教材的编排特点  这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观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了现行实验教科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写。力求使新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和环境。  新教材在编排上更加体现:  (一)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如数和计算的知识,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仍然按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的原则编排,把“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又把“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两段进行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三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五单元)。在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分为6、7的认识和加减法、解决问题,8、9的认识和加减法、解决问题,以及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三段教学。  如几何图形,先认识“上” “下”“前”“后”“左”“右”(第二单元),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和练习经常用到这些知识。再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本册只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第四单元)。  (二)加强了知识的整理  整理是对学过的知识重新回顾,它更多的是加深理解、扩大联系,进一步提高掌握水平。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查缺补漏,更好地全面落实知识、技能掌握的教学目标。  整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形成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教材给出了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后边知识的整理,又是前边知识的完善。  大单元都安排了整理和复习,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增加了整理和复习。如P32页3题,P69页第5题的整理和复习。2题是10以内加法整理,3题是10以内减法的整理。再如P101页第8单元的整理和复习,1题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  (三)增设了教学的背景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数学知识的历史,教材安排了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的数学背景知识。  如:P60页以“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算筹。P72页以“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了象形数字及计算。P85页以“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  (四)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因此,在2011版课程标准中指出: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作为数学的核心概念,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建立模型的出发点;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建立模型的过程;求出模型的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是求解模型的过程。  教材在第五单元中,认识了6、7和加减法后,在p46页~p47页编排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习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关文章

  •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的研究与编写
  •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聘 ...查看


  •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
  •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提供的小学一至六年级备课资料,包括教案.课件.复习题.试题等,内容丰富,可供老师们备课参考. 小学数学一上备课室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上教案全- 08-11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上教 ...查看


  • 浅谈在整数除法中余数可以为零
  • 摘要:"在整数除法中, 余数可不可以为0?"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从一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里面均无"余数可以为0"的表述,在数学课本中找不到"余数可以为0& ...查看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 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82~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通过比较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 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 ...查看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案
  •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加 法 教 案 毛井中心小学 车永谦 2012-9-12 加法教案 教学内容: "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quo ...查看


  •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说课稿
  •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说课稿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情境,其内容都是一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 ...查看


  • 人教版一年级上数学[加法]
  • 教学设计 课例名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 讲课教师:路胜云(河北省沧州市车站小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查看


  • 小学.初中.高中所有教材版本及特点
  • (一)人教版小学语文特色: 一.教材编排 努力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依据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编写低.中.高年级教材,体现阶段性和连续性,在整体推进中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低年级 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兼顾阅读.口语交际等.根据课标提出的‚ ...查看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有余数的除法
  •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认识余数,知道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