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小公务员之死]教学设计

《小公务员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文中字词;了解有关契诃夫的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内容;试着分析“小公务员”的心理变化历程学习心理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小公务员”性格形成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用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掘主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讲解法,点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打喷嚏”是人再正常再自然不过的生理现象,可是有人却因此丧了命,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中的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那切尔维亚科夫怎么就死了呢?先来了解一下作者的大致情况(生谈)

看书上作者肖像图:他就是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他终生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应该活得像个人他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揭示重大的社会问题,创作出许多震撼人心的作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看似荒唐,又让人不得不反思自我,直面社会的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

二、了解作者

在19世纪末的欧洲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的创作占有光荣的一席。他是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也是优秀的剧作家。

契诃夫生在塔干罗格。祖父是赎身的农奴。父亲开一家小食品杂货铺。契诃夫弟兄几个从小就得站柜台,学会应付顾客和耍买卖上的小骗术,还要无休止地在教堂唱诗、做祷告。而契诃夫所上的中学则是一所制造奴才的工厂,气氛比家里更加窒息。1876年,契诃夫的父亲破产,全家迁往莫斯科。契诃夫一人单独留下继续上学,以兼当家庭教师为生。他从小生活在贫困、屈辱、虚伪、庸俗的小市民习气的氛围中,这就把他锻炼成为一个最善于揭示日常生活的悲剧的作家。1879年,契诃夫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兼当医生和作家。从大学一年级至逝世的24年间,契诃夫写了大量的短篇和中篇小说,十几个剧本。他的作品是19世纪末及1905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夕俄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脱离当时革命斗争的作者本人不懈地追求明确的世界观的痛苦探索过程。

为了糊口,契诃夫早期大量的幽默小说难免粗糙。但从一开始他的许多幽默短篇如《勋章》《外科手术》(1884)、《马姓》(1885)、《错》(1886)等即以其反映社会风尚的内容及清新活泼的风格而高于流行

的逗笑故事。而《胜利者的胜利》《小公务员之死》《胖子和瘦子》(1883)、《变色龙》《假面》(1884)则已由幽默转为讽刺,是对统治者的骄横跋扈和被统治者的奴颜婢膝痛加针砭的作品。其中《变色龙》中趋炎附势、看风使舵的奴才的典型形象塑造得尤为出色。《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里蛮横愚昧的中士则是扼杀一切有生气的事物的沙皇专制军警制度的象征。

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契诃夫的社会责任感日益增强,创作的题材和主题也日益广泛、严肃,民主倾向也更为明确。《哀伤》(1885)和《苦恼》(1886)表现了劳动人民的伤痛。《万卡》(1886)和《渴睡》(1888)揭露了资本家对幼弱无助的儿童的残酷压榨。在《风波》《安纽黛》《恶梦》《歌女》(1886)中,契诃夫在对“小人物”寄予同情的同时,用对照的手法,对自认品德高尚、有教养的老爷、太太、少爷的粗暴、自私、虚伪和道德堕落,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幸福》(1887)和《草原》(1888)则表现了祖国巨大的潜在力量和人民对幸福的渴求。但如何求得幸福,契诃夫自己也不知道。在1889年写成的《没意思的故事》中,作者通过毕生献身科学的老教授晚年发现不知生活目的何在的悲剧,谴责了包括自己在内的知识分子缺乏明确的世界观。这也反映了作者探索真理而不得的苦恼。

1890年他到流放犯人的库页岛进行了调查。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俄国革命浪潮的新高涨也带动了他,使他对社会活动感兴趣并对一些政治事件表示自己明确的态度:参加救济饥民(1891)和防止霍乱流行(1892)的工作;在德莱弗斯案件中主持正义(1898);为抗议沙皇当局取消高尔基的科学院名誉院士资格和阿罗连科一起放弃了自己的名誉院士称号(1902)。这些行动说明他的思想渐趋成熟,使他的创作进入了更加成熟的阶段。

这首先表现在他与当时流行的形形色色的有害理论划清了界限。《第六病室》(1892)把整个沙皇俄国隐喻为一座暗无天日的大监狱,那里的野蛮、残忍和混乱惊心动魄。年青的列宁读完小说后看到自己也被关进了“第六病室”。这部作品和同年写的《在流放中》都是对麻木不仁和消极无为的理论的揭露和批判。《匿名的故事》(1893)揭露了民粹派恐怖分子的精神堕落。《带阁楼的房子》(1896)则是讽刺自由派地方自治会改良主义活动的无补于事。在《跳来跳去的女人》(1892)、《文学教师》(1894)、《醋栗》、《姚内奇》(1898)中契诃夫确实“善于在那乍一看来一切都好像很好、很舒服,甚至光辉灿烂的地方也能找出庸俗的霉菌”。他还指出,庸俗环境的腐蚀性是通过知识分子本身的软弱与思想空虚而起作用的。

揭露资本主义是契诃夫后期许多重要作品的主题。《女人的王国》(1894)、《三年》(1895)、《出诊》(1898)描写城市的资本主义剥削。《出诊》通过工厂继承人的不幸道出资本主义关系的悲剧性实质,但作者指望一走了事以摆脱这关系,这说明他尚未看到工人阶级才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农民》(1897)和《在峡谷里》(1900)写的是资本主义给农村带来的灾难。前者再现了农民的赤贫、愚昧、落后和野蛮。后者则描写资本家在农村的更加原始和肆无忌惮的掠夺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罪恶。这些触目惊心的情景有力地驳斥了民粹派把农村生活理想化的谎言。

脍炙人口的《套中人》(1898)的意义在于契诃夫用讽刺手法塑造了一个反动、保守、扼杀一切新思想的“套中人”的典型形象。而周围的人能与这个统治阶级的奴才与帮凶和平共处则更加突出了社会生活的停滞与黑暗。契诃夫以“不能再照这样生活下去啦”的呼喊表达了他要求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愿望,又以“套中人”别里科夫喜剧性的死亡暗示反动势力的必将崩溃。

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革命气氛的加强,契诃夫的作品中出现了追求光明未来的调子。这在1903年的《新娘》里表现得最为明显。尽管女主人公所奔向的新生活还只不过是朦胧的憧憬,但她走出庸俗的家庭,想“把生活翻一个身”的愿望却是激动人心的。

契诃夫的戏剧创作也极为丰富。他早期的通俗喜剧《蠢货》《求婚》(1888)、《结婚》(1889)、《纪念日》(1891)等,风格与早期短篇近似。《伊凡诺夫》(1887)以及以后的剧本主要围绕着知识分子主题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探索。《伊凡诺夫》批判了自由主义者和民粹派的软弱无能。《海鸥》(1896)通过女主人公痛苦的生活道路,说明艺术家只有摈弃对个人荣誉的追求,把社会责任感放到首位才有可能在生活中取得胜利。《万尼亚舅舅》(1897)揭露了徒有虚名的伪学者的平庸、自私,同时怀着忧伤和惋惜的心情,谴责那些有才智、辛勤劳动,但却因缺乏明确理想而变得消沉的知识分子。《三姊妹》(1900)对无所作为的知识分子的批判较前严厉一些。剧中出现了暴风雨即将来临的预感和三姊妹对生活意义的痛苦探索和对幸福未来的追求。在最后一部作品《樱桃园》(1903)里,美丽的樱桃园是光明绚丽的祖国的象征。腐朽的地主贵族阶级无力保护它。新兴的资产阶级暂时占有了它,但其冷酷贪婪的本性必然要毁灭它。契诃夫预感到祖国美好的未来将属于另一些人,但由于阶级的局限,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认识到当时已经登上历史舞台的工人阶级是新生活的主人,也没有找到当时已开始传播的、指导人们斗争的马克思主义,因而剧中的新生活也仍旧是模糊的。虽然契诃夫渴望写出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但这部剧本并未完全达到这个要求。

契诃夫是伟大的创新者。在体裁、题材、艺术手法上他都独具一格。在俄国文学史上他第一个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攀登到世界文学高峰。他以对生活挖掘的深刻,对典型形象概括的鲜明、集中,对语言运用的简洁、准确,发挥了短篇的最大潜力。他的小说和戏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不靠曲折离奇的情节吸引读者,而以善于揭示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悲剧取胜。在结构上,他的短篇突破了陈旧的公式,表现了极大的灵活性和伸缩性;戏剧里也看不到传统的冲突和高潮。他的作品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大量的潜台词促使读者细细琢磨作者没有说透的话,沟通着他们的思想感情,形成契诃夫独有的抒情性。契诃夫的创作,特别是短篇小说,对世界上的许多作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他的一些优秀作品不仅有助于后世认识封建的、资本主义的旧世界的罪恶,而且能激起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热爱。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对今天的青年作者更是有益的借鉴。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生词

tì dū nong jiǎo rǎo nán piě shù cèng huáng

啊 嚏 嘟 哝 搅 扰 喃 喃 撇 嘴 庶务官 磨 蹭

tuò mo

唾 沫

2、《小公务员之死》是契诃夫早期短篇小说的代表性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短篇小说的名篇。

小说在极短的篇幅中,生动刻画了一个奴性形象——切尔维亚科夫。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一次去看戏,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结果口水不巧偏偏正溅到了前排一位官员卜里兹查洛夫的脑袋上。小公务员十分惶恐,赶紧向卜里兹查洛夫道歉,卜里兹查洛夫没过多地说什么。小公务员不知官员卜里兹查洛夫是否原谅了他,散戏后又去道歉。卜里兹查洛夫说:“唉,够啦……我已经忘了,您却说个没完!”这话让小公务员心里更不踏实了。与妻子商谈后,第二天又去解释,结果被呵斥之后,又无奈地吃了闭门羹。就这样又惶恐地过了一日,再前往卜里兹查洛夫家里去解释,将军不耐烦了,“滚出去!!”一声声断喝,仿佛把他的魂灵都吓丢了。小公务员就这样因为一个喷嚏,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最后,他死了。小说形象地展现了切尔维亚科夫这一奴性十足且渺小、卑微、胆怯和惶恐的小人物的精神世界。相比之下,被喷了一头唾沫的将军大人,倒不是作者的批评对象。在这篇小说中,将军反而有些通情达理,最后的愤怒已经不是因为“喷嚏”,而是因为这个小公务员的道歉太嗦,太卑琐。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小公务员之死是由于社会环境对小公务员的压迫、俄国专制制度对“小人物”欺压和漠视导致的。但是仔细阅读小说,就会看到,真正让小公务员死去的还有他自己十足的奴性。小说的讽刺锋芒主要是冲着官府里的小官小吏,契诃夫对这些人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卑微怯懦的奴才性格,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嘲讽。契诃夫通过这个猥琐的小公务员的死揭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人格失落现象。

小说精湛地刻画了小公务员的狭窄心胸,巧妙地通过“一个喷嚏”的巧合展开叙事,揭示了一类人的卑微灵魂,这种人格跌落是沙皇统治下官僚制度的结果。但是,小说主体是揭示在极端恐惧下人格丧失之后的可怜状态,间接地表现了官僚等级制度对人格的扼杀,“将军”在小人物眼中的威严,社会的等级制度是造成奴颜婢膝的根本原因。作品表现出来的这些思想,体现了文学典型性的普遍意义。

从切尔维亚科夫的心理活动中我们看到,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即使不是顶头上司也万万得罪不起。卜里兹查洛夫将军的不以为意,恰恰反衬了切尔维亚科夫的格外小心,小人物在等级社会里的精神压抑是极其沉重的。这种精神压抑表现在他与将军说话时是“小声”地,“喃喃地”说;负荆请罪时“穿上新制服”,“理了发”;心理活动是窘迫的,“傻头傻脑地微笑”,“惶惶然”,“定不下心来”,“脸色苍白”,吓得呆若木鸡,最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到了绝望的程度。文中切尔维亚科夫的话很少,他觉得风头不对大都是“暗想”, 惶惶不安

他不只是不敢言,实际也是不敢想,至少是不敢往正确了想。切尔维亚科夫扭曲了的人格和心态,恰恰是一个畸形的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是社会不平等的精神分配压垮了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压死了这个可怜的小人物。

契诃夫是伟大的小说创新者。在俄国文学史上他第一个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攀登到世界文学高峰。在本文中他以对生活挖掘的深刻,对小公务员这一典型形象概括的鲜明、集中,对语言运用的简洁、准确,发挥了短篇小说的最大潜力。这篇小说取材于日常生活,不靠曲折离奇的情节吸引读者,而以善于揭示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悲剧取胜。在结构上,本文突破了陈旧的公式,表现了极大的灵活性和伸缩性,看不到传统的冲突和高潮。却能做到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大量的潜台词促使读者细细琢磨作者没有明说的话,沟通着他们的思想感情,形成契诃夫独有的抒情方式。

契诃夫的讽刺是相当辛辣的,他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进行探索,善于将人物的潜在品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善于在幽默讽刺中表现深刻的思想性。但是作者又不动声色,而是以言语、动作、心态的白描笔法冷峻地讽刺了一类人的奴性。这篇小说短小精湛,言简意赅,全篇不到2500字,但已经把一个奴才相的小官吏写绝了;另外,这篇小说在喜剧中又融汇着悲剧,在荒诞的故事中表露了对人性可怜之处的不胜悲哀,读来真是含英咀华,回味无穷。

四、问题研究

1.如何正确剖析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

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不同于以往俄罗斯经典作家笔下的人物,他对这些小人物的指责远远多于同情,有时是进行批判,批判他们本身的软弱无能,指责他们不知自尊,在有权势者面前卑躬屈膝。所以说契诃夫表现的不是“小人物”,而是妨碍他们成为真正人的东西,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一个诚实的人“不可能是渺小和微不足道的”,一个人不能因为自己地位的卑微而贬低自己的尊严,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大写的人,因此对文中的小公务员我们也不妨用这种思路进行剖析。

2.从俄罗斯民族大背景上来考察“小人物”的产生原因。

契诃夫生活的时代是俄罗斯近代史上最为动荡、精神与经济危机最为严重的年代,是一个没有英雄的年代,俄罗斯的农奴制度虽然在契诃夫降生的第二年就废除了,但数百年的农奴制度却在俄罗斯人民的民族特性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根除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最后一位经典大师,契诃夫与他的前人们面临的是一些不同人物,生活的场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更多关注的是当时历史舞台上的普通人以及普通人身上的弱点。当把普通人的这种弱点放在俄罗斯民族这大背景上来考察的时候,他的作品就带有更高的概括性。他把这种种的弱点甚至丑陋展示给读者,是为了让读者警醒:你自己身上是否有这些弱点,你自己是不是这样一个缩手缩脚、什么都怕的“小人物”?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契诃夫在日记中写过这样的话:“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我们俄罗斯这样,人们受到权威的如此压制,俄罗斯人受到世世代代奴性的贬损,害怕自由……我们被奴颜婢膝和虚伪折磨得太惨了。”

五、形象、性格分析:

1、故事情节:

小公务员 打个喷嚏――反复道歉――惶恐而死

2、“文似看山不喜平”,而本文故事情节却波澜不惊,但就在这波澜不惊之中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这得益于什么?

3、通过前面阅读,看看作者对人物做了哪些描写?

4、通过描写,你能看看小公务员每次道歉后的心理变化吗?

5、小公务员在整个故事中的表现可以怎样形容?

①讲台上,张老师正手握粉笔在黑板上龙飞凤舞。突然间,他转过头来,微笑着面对我们,“看看这字,怎么样?”他把头一甩,大声问道。“嗯……,”我们在底下嗫嚅着,不知怎么回答。这时,张老师有些不快,“是不是刚劲有力、潇洒大方……?”一大堆的褒义词从他的嘴里蹦了出来。大家出神地听着,我心中无限感慨:“其实没觉得怎么样,只是大点罢了!”但没人敢说。看着他凶神恶煞的表情,谁又敢实话实说呢?——张老师真是太自恋了!

②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问:“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说:“没看见。”旁边的张小勇还帮董小天说话。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没看见。”李星说。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董小天脚一跺:“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了。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耍嘴。”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

①、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②、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③、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④、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3、 人物性格:

奴性:是一种敏感多疑患得患失的谨小慎微卑躬屈膝的战战兢兢唯唯诺诺的以受人奴役为荣唯主子眼色行事的以主子之乐为乐以主子之忧为忧的长于下跪惯于谄笑善于点头精于弯腰的极度“忘我”的病态品性畸形人格。

六、拓展延伸

相对于将军,切尔维亚科夫不过是个小人物,他荒诞可笑的行为及心理演绎着自己悲剧的人生,我们以各自的标准或带着人性的温情,同情他怜悯他或觉不可思议而质疑,或追本溯源批判扼杀人灵魂的制度,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哭笑过后,我们思索的是:作者描绘的是俄国人,又何尝不是我们中国人,何尝不是我们自己,跳出文本,故事给了你什么收获呢?

生谈启示:当生活中难免有些琐碎的小事或与人发生摩擦,要心胸开阔,潇洒些,别斤斤计较,拿得起放得下

师: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尊严,追求精神的平等、自由、勇敢

面对强势,切尔维亚科夫表现出自卑而压抑,有人 选择攀龙附凤,弯下了腰低下了头,我希望大家自强自信,不卑不亢,清醒地面对,智慧地处理,保持个性

七、小结

在作者冷峻与温情的叙述中,我们似乎难以分析其奇妙,但切尔维亚科夫不是孤立的人物形象,我们看到的是社会对人的精神的麻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人生中要活出精彩的自己就要把头抬起,把腰挺直

八、作业:

请以《考试发下来之后》为题,结合语言、 动作、心理、肖像、神态等描写练笔写一个或多个人物,字数不得少于400字

《小公务员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文中字词;了解有关契诃夫的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内容;试着分析“小公务员”的心理变化历程学习心理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小公务员”性格形成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用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掘主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讲解法,点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打喷嚏”是人再正常再自然不过的生理现象,可是有人却因此丧了命,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中的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那切尔维亚科夫怎么就死了呢?先来了解一下作者的大致情况(生谈)

看书上作者肖像图:他就是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他终生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应该活得像个人他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揭示重大的社会问题,创作出许多震撼人心的作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看似荒唐,又让人不得不反思自我,直面社会的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

二、了解作者

在19世纪末的欧洲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的创作占有光荣的一席。他是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也是优秀的剧作家。

契诃夫生在塔干罗格。祖父是赎身的农奴。父亲开一家小食品杂货铺。契诃夫弟兄几个从小就得站柜台,学会应付顾客和耍买卖上的小骗术,还要无休止地在教堂唱诗、做祷告。而契诃夫所上的中学则是一所制造奴才的工厂,气氛比家里更加窒息。1876年,契诃夫的父亲破产,全家迁往莫斯科。契诃夫一人单独留下继续上学,以兼当家庭教师为生。他从小生活在贫困、屈辱、虚伪、庸俗的小市民习气的氛围中,这就把他锻炼成为一个最善于揭示日常生活的悲剧的作家。1879年,契诃夫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兼当医生和作家。从大学一年级至逝世的24年间,契诃夫写了大量的短篇和中篇小说,十几个剧本。他的作品是19世纪末及1905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夕俄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脱离当时革命斗争的作者本人不懈地追求明确的世界观的痛苦探索过程。

为了糊口,契诃夫早期大量的幽默小说难免粗糙。但从一开始他的许多幽默短篇如《勋章》《外科手术》(1884)、《马姓》(1885)、《错》(1886)等即以其反映社会风尚的内容及清新活泼的风格而高于流行

的逗笑故事。而《胜利者的胜利》《小公务员之死》《胖子和瘦子》(1883)、《变色龙》《假面》(1884)则已由幽默转为讽刺,是对统治者的骄横跋扈和被统治者的奴颜婢膝痛加针砭的作品。其中《变色龙》中趋炎附势、看风使舵的奴才的典型形象塑造得尤为出色。《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里蛮横愚昧的中士则是扼杀一切有生气的事物的沙皇专制军警制度的象征。

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契诃夫的社会责任感日益增强,创作的题材和主题也日益广泛、严肃,民主倾向也更为明确。《哀伤》(1885)和《苦恼》(1886)表现了劳动人民的伤痛。《万卡》(1886)和《渴睡》(1888)揭露了资本家对幼弱无助的儿童的残酷压榨。在《风波》《安纽黛》《恶梦》《歌女》(1886)中,契诃夫在对“小人物”寄予同情的同时,用对照的手法,对自认品德高尚、有教养的老爷、太太、少爷的粗暴、自私、虚伪和道德堕落,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幸福》(1887)和《草原》(1888)则表现了祖国巨大的潜在力量和人民对幸福的渴求。但如何求得幸福,契诃夫自己也不知道。在1889年写成的《没意思的故事》中,作者通过毕生献身科学的老教授晚年发现不知生活目的何在的悲剧,谴责了包括自己在内的知识分子缺乏明确的世界观。这也反映了作者探索真理而不得的苦恼。

1890年他到流放犯人的库页岛进行了调查。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俄国革命浪潮的新高涨也带动了他,使他对社会活动感兴趣并对一些政治事件表示自己明确的态度:参加救济饥民(1891)和防止霍乱流行(1892)的工作;在德莱弗斯案件中主持正义(1898);为抗议沙皇当局取消高尔基的科学院名誉院士资格和阿罗连科一起放弃了自己的名誉院士称号(1902)。这些行动说明他的思想渐趋成熟,使他的创作进入了更加成熟的阶段。

这首先表现在他与当时流行的形形色色的有害理论划清了界限。《第六病室》(1892)把整个沙皇俄国隐喻为一座暗无天日的大监狱,那里的野蛮、残忍和混乱惊心动魄。年青的列宁读完小说后看到自己也被关进了“第六病室”。这部作品和同年写的《在流放中》都是对麻木不仁和消极无为的理论的揭露和批判。《匿名的故事》(1893)揭露了民粹派恐怖分子的精神堕落。《带阁楼的房子》(1896)则是讽刺自由派地方自治会改良主义活动的无补于事。在《跳来跳去的女人》(1892)、《文学教师》(1894)、《醋栗》、《姚内奇》(1898)中契诃夫确实“善于在那乍一看来一切都好像很好、很舒服,甚至光辉灿烂的地方也能找出庸俗的霉菌”。他还指出,庸俗环境的腐蚀性是通过知识分子本身的软弱与思想空虚而起作用的。

揭露资本主义是契诃夫后期许多重要作品的主题。《女人的王国》(1894)、《三年》(1895)、《出诊》(1898)描写城市的资本主义剥削。《出诊》通过工厂继承人的不幸道出资本主义关系的悲剧性实质,但作者指望一走了事以摆脱这关系,这说明他尚未看到工人阶级才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农民》(1897)和《在峡谷里》(1900)写的是资本主义给农村带来的灾难。前者再现了农民的赤贫、愚昧、落后和野蛮。后者则描写资本家在农村的更加原始和肆无忌惮的掠夺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罪恶。这些触目惊心的情景有力地驳斥了民粹派把农村生活理想化的谎言。

脍炙人口的《套中人》(1898)的意义在于契诃夫用讽刺手法塑造了一个反动、保守、扼杀一切新思想的“套中人”的典型形象。而周围的人能与这个统治阶级的奴才与帮凶和平共处则更加突出了社会生活的停滞与黑暗。契诃夫以“不能再照这样生活下去啦”的呼喊表达了他要求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愿望,又以“套中人”别里科夫喜剧性的死亡暗示反动势力的必将崩溃。

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革命气氛的加强,契诃夫的作品中出现了追求光明未来的调子。这在1903年的《新娘》里表现得最为明显。尽管女主人公所奔向的新生活还只不过是朦胧的憧憬,但她走出庸俗的家庭,想“把生活翻一个身”的愿望却是激动人心的。

契诃夫的戏剧创作也极为丰富。他早期的通俗喜剧《蠢货》《求婚》(1888)、《结婚》(1889)、《纪念日》(1891)等,风格与早期短篇近似。《伊凡诺夫》(1887)以及以后的剧本主要围绕着知识分子主题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探索。《伊凡诺夫》批判了自由主义者和民粹派的软弱无能。《海鸥》(1896)通过女主人公痛苦的生活道路,说明艺术家只有摈弃对个人荣誉的追求,把社会责任感放到首位才有可能在生活中取得胜利。《万尼亚舅舅》(1897)揭露了徒有虚名的伪学者的平庸、自私,同时怀着忧伤和惋惜的心情,谴责那些有才智、辛勤劳动,但却因缺乏明确理想而变得消沉的知识分子。《三姊妹》(1900)对无所作为的知识分子的批判较前严厉一些。剧中出现了暴风雨即将来临的预感和三姊妹对生活意义的痛苦探索和对幸福未来的追求。在最后一部作品《樱桃园》(1903)里,美丽的樱桃园是光明绚丽的祖国的象征。腐朽的地主贵族阶级无力保护它。新兴的资产阶级暂时占有了它,但其冷酷贪婪的本性必然要毁灭它。契诃夫预感到祖国美好的未来将属于另一些人,但由于阶级的局限,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认识到当时已经登上历史舞台的工人阶级是新生活的主人,也没有找到当时已开始传播的、指导人们斗争的马克思主义,因而剧中的新生活也仍旧是模糊的。虽然契诃夫渴望写出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但这部剧本并未完全达到这个要求。

契诃夫是伟大的创新者。在体裁、题材、艺术手法上他都独具一格。在俄国文学史上他第一个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攀登到世界文学高峰。他以对生活挖掘的深刻,对典型形象概括的鲜明、集中,对语言运用的简洁、准确,发挥了短篇的最大潜力。他的小说和戏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不靠曲折离奇的情节吸引读者,而以善于揭示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悲剧取胜。在结构上,他的短篇突破了陈旧的公式,表现了极大的灵活性和伸缩性;戏剧里也看不到传统的冲突和高潮。他的作品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大量的潜台词促使读者细细琢磨作者没有说透的话,沟通着他们的思想感情,形成契诃夫独有的抒情性。契诃夫的创作,特别是短篇小说,对世界上的许多作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他的一些优秀作品不仅有助于后世认识封建的、资本主义的旧世界的罪恶,而且能激起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热爱。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对今天的青年作者更是有益的借鉴。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生词

tì dū nong jiǎo rǎo nán piě shù cèng huáng

啊 嚏 嘟 哝 搅 扰 喃 喃 撇 嘴 庶务官 磨 蹭

tuò mo

唾 沫

2、《小公务员之死》是契诃夫早期短篇小说的代表性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短篇小说的名篇。

小说在极短的篇幅中,生动刻画了一个奴性形象——切尔维亚科夫。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一次去看戏,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结果口水不巧偏偏正溅到了前排一位官员卜里兹查洛夫的脑袋上。小公务员十分惶恐,赶紧向卜里兹查洛夫道歉,卜里兹查洛夫没过多地说什么。小公务员不知官员卜里兹查洛夫是否原谅了他,散戏后又去道歉。卜里兹查洛夫说:“唉,够啦……我已经忘了,您却说个没完!”这话让小公务员心里更不踏实了。与妻子商谈后,第二天又去解释,结果被呵斥之后,又无奈地吃了闭门羹。就这样又惶恐地过了一日,再前往卜里兹查洛夫家里去解释,将军不耐烦了,“滚出去!!”一声声断喝,仿佛把他的魂灵都吓丢了。小公务员就这样因为一个喷嚏,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最后,他死了。小说形象地展现了切尔维亚科夫这一奴性十足且渺小、卑微、胆怯和惶恐的小人物的精神世界。相比之下,被喷了一头唾沫的将军大人,倒不是作者的批评对象。在这篇小说中,将军反而有些通情达理,最后的愤怒已经不是因为“喷嚏”,而是因为这个小公务员的道歉太嗦,太卑琐。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小公务员之死是由于社会环境对小公务员的压迫、俄国专制制度对“小人物”欺压和漠视导致的。但是仔细阅读小说,就会看到,真正让小公务员死去的还有他自己十足的奴性。小说的讽刺锋芒主要是冲着官府里的小官小吏,契诃夫对这些人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卑微怯懦的奴才性格,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嘲讽。契诃夫通过这个猥琐的小公务员的死揭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人格失落现象。

小说精湛地刻画了小公务员的狭窄心胸,巧妙地通过“一个喷嚏”的巧合展开叙事,揭示了一类人的卑微灵魂,这种人格跌落是沙皇统治下官僚制度的结果。但是,小说主体是揭示在极端恐惧下人格丧失之后的可怜状态,间接地表现了官僚等级制度对人格的扼杀,“将军”在小人物眼中的威严,社会的等级制度是造成奴颜婢膝的根本原因。作品表现出来的这些思想,体现了文学典型性的普遍意义。

从切尔维亚科夫的心理活动中我们看到,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即使不是顶头上司也万万得罪不起。卜里兹查洛夫将军的不以为意,恰恰反衬了切尔维亚科夫的格外小心,小人物在等级社会里的精神压抑是极其沉重的。这种精神压抑表现在他与将军说话时是“小声”地,“喃喃地”说;负荆请罪时“穿上新制服”,“理了发”;心理活动是窘迫的,“傻头傻脑地微笑”,“惶惶然”,“定不下心来”,“脸色苍白”,吓得呆若木鸡,最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到了绝望的程度。文中切尔维亚科夫的话很少,他觉得风头不对大都是“暗想”, 惶惶不安

他不只是不敢言,实际也是不敢想,至少是不敢往正确了想。切尔维亚科夫扭曲了的人格和心态,恰恰是一个畸形的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是社会不平等的精神分配压垮了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压死了这个可怜的小人物。

契诃夫是伟大的小说创新者。在俄国文学史上他第一个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攀登到世界文学高峰。在本文中他以对生活挖掘的深刻,对小公务员这一典型形象概括的鲜明、集中,对语言运用的简洁、准确,发挥了短篇小说的最大潜力。这篇小说取材于日常生活,不靠曲折离奇的情节吸引读者,而以善于揭示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悲剧取胜。在结构上,本文突破了陈旧的公式,表现了极大的灵活性和伸缩性,看不到传统的冲突和高潮。却能做到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大量的潜台词促使读者细细琢磨作者没有明说的话,沟通着他们的思想感情,形成契诃夫独有的抒情方式。

契诃夫的讽刺是相当辛辣的,他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进行探索,善于将人物的潜在品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善于在幽默讽刺中表现深刻的思想性。但是作者又不动声色,而是以言语、动作、心态的白描笔法冷峻地讽刺了一类人的奴性。这篇小说短小精湛,言简意赅,全篇不到2500字,但已经把一个奴才相的小官吏写绝了;另外,这篇小说在喜剧中又融汇着悲剧,在荒诞的故事中表露了对人性可怜之处的不胜悲哀,读来真是含英咀华,回味无穷。

四、问题研究

1.如何正确剖析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

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不同于以往俄罗斯经典作家笔下的人物,他对这些小人物的指责远远多于同情,有时是进行批判,批判他们本身的软弱无能,指责他们不知自尊,在有权势者面前卑躬屈膝。所以说契诃夫表现的不是“小人物”,而是妨碍他们成为真正人的东西,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一个诚实的人“不可能是渺小和微不足道的”,一个人不能因为自己地位的卑微而贬低自己的尊严,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大写的人,因此对文中的小公务员我们也不妨用这种思路进行剖析。

2.从俄罗斯民族大背景上来考察“小人物”的产生原因。

契诃夫生活的时代是俄罗斯近代史上最为动荡、精神与经济危机最为严重的年代,是一个没有英雄的年代,俄罗斯的农奴制度虽然在契诃夫降生的第二年就废除了,但数百年的农奴制度却在俄罗斯人民的民族特性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根除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最后一位经典大师,契诃夫与他的前人们面临的是一些不同人物,生活的场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更多关注的是当时历史舞台上的普通人以及普通人身上的弱点。当把普通人的这种弱点放在俄罗斯民族这大背景上来考察的时候,他的作品就带有更高的概括性。他把这种种的弱点甚至丑陋展示给读者,是为了让读者警醒:你自己身上是否有这些弱点,你自己是不是这样一个缩手缩脚、什么都怕的“小人物”?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契诃夫在日记中写过这样的话:“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我们俄罗斯这样,人们受到权威的如此压制,俄罗斯人受到世世代代奴性的贬损,害怕自由……我们被奴颜婢膝和虚伪折磨得太惨了。”

五、形象、性格分析:

1、故事情节:

小公务员 打个喷嚏――反复道歉――惶恐而死

2、“文似看山不喜平”,而本文故事情节却波澜不惊,但就在这波澜不惊之中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这得益于什么?

3、通过前面阅读,看看作者对人物做了哪些描写?

4、通过描写,你能看看小公务员每次道歉后的心理变化吗?

5、小公务员在整个故事中的表现可以怎样形容?

①讲台上,张老师正手握粉笔在黑板上龙飞凤舞。突然间,他转过头来,微笑着面对我们,“看看这字,怎么样?”他把头一甩,大声问道。“嗯……,”我们在底下嗫嚅着,不知怎么回答。这时,张老师有些不快,“是不是刚劲有力、潇洒大方……?”一大堆的褒义词从他的嘴里蹦了出来。大家出神地听着,我心中无限感慨:“其实没觉得怎么样,只是大点罢了!”但没人敢说。看着他凶神恶煞的表情,谁又敢实话实说呢?——张老师真是太自恋了!

②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问:“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说:“没看见。”旁边的张小勇还帮董小天说话。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没看见。”李星说。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董小天脚一跺:“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了。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耍嘴。”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

①、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②、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③、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④、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3、 人物性格:

奴性:是一种敏感多疑患得患失的谨小慎微卑躬屈膝的战战兢兢唯唯诺诺的以受人奴役为荣唯主子眼色行事的以主子之乐为乐以主子之忧为忧的长于下跪惯于谄笑善于点头精于弯腰的极度“忘我”的病态品性畸形人格。

六、拓展延伸

相对于将军,切尔维亚科夫不过是个小人物,他荒诞可笑的行为及心理演绎着自己悲剧的人生,我们以各自的标准或带着人性的温情,同情他怜悯他或觉不可思议而质疑,或追本溯源批判扼杀人灵魂的制度,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哭笑过后,我们思索的是:作者描绘的是俄国人,又何尝不是我们中国人,何尝不是我们自己,跳出文本,故事给了你什么收获呢?

生谈启示:当生活中难免有些琐碎的小事或与人发生摩擦,要心胸开阔,潇洒些,别斤斤计较,拿得起放得下

师: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尊严,追求精神的平等、自由、勇敢

面对强势,切尔维亚科夫表现出自卑而压抑,有人 选择攀龙附凤,弯下了腰低下了头,我希望大家自强自信,不卑不亢,清醒地面对,智慧地处理,保持个性

七、小结

在作者冷峻与温情的叙述中,我们似乎难以分析其奇妙,但切尔维亚科夫不是孤立的人物形象,我们看到的是社会对人的精神的麻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人生中要活出精彩的自己就要把头抬起,把腰挺直

八、作业:

请以《考试发下来之后》为题,结合语言、 动作、心理、肖像、神态等描写练笔写一个或多个人物,字数不得少于400字


相关文章

  • 长春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三课
  • 长春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三课 9 朋友<关怀>教学设计 长春市朝阳区68中学安达分校小学部 于莉 9 朋友<关怀>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说明: 1.<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 ...查看


  •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井冈翠竹]教学设计
  • 长春版<井冈翠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片段; 3.体会文中描写井冈翠竹的重点句子的表达效果以及作者对井冈翠竹的赞美之情; 4.初步领悟 ...查看


  • 一年级语文下册 诚实的华盛顿 1教学反思 长春版
  • 诚实的华盛顿 1. 从教学设计来看,第一课时只能完成识字.初步读文,完成不了有感情朗读.体会省略号的作用,我设计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过多,设计不合理. 2.有些环节设计浪费时间,不高效,如识字的第一个环节:读加拼音的生词,可改成直接读不加拼音的 ...查看


  • 一年级语文下册 小猫钓鱼 2教案 长春版
  • 小猫钓鱼 指导思想: <小猫钓鱼>是小学一年级的一篇传统课文,这个童话故事大多数学生在幼儿园里听过,情节比较熟悉.课文通过小猫开始三心二意地钓不到鱼,后来在猫妈妈的教育下,改正了缺点,一心一意地钓鱼,最后钓到鱼的故事,使学生受到 ...查看


  • 三年级语文下册 多彩的夏天 2教案 长春版
  • 6-2 多彩的夏天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于夏天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 学会10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能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尽情.畅想.佳肴"等词语的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 ...查看


  •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四字歌
  • 四字歌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我们祖国的伟大与壮丽.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感受我们祖国的伟大与壮丽. 教学难 ...查看


  • 一年级语文下册 花名歌 2教案 长春版
  • 花名歌 教学目标: 1.认识"初.牡.似.满.茉.莉.菊.姿.百.态.芙.妆.腊.吐"14个字,会写"初".认识"衤.牛"两个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 ...查看


  • 五年级语文下册"小不不"施努策尔1教案长春版
  • "小不不"施努策尔 教学目标: 1.文章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2.通过具体语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只狼,是草原狼的后裔,原本从小被一个富农养来当看门狗,兔子普策尔("小不 ...查看


  • 七年级语文下册六腊八粥练习长春版
  • 腊 八 粥 一.多音字. ( ) ( ) 匙 咽 ( ) ( ) 二.比一比,组词语. 栗( ) 呻( ) 唾( ) 拣( ) 粟( ) 伸( ) 睡( ) 捡( ) 三.近义词. 沸腾- 惊异- 搅合- 四.阅读理解. 今年"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