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年全国卷高考化学试题分析

近五年来年全国卷高考化学试题分析 ------2007~2012 2012年贵州省迎来了第一届新课程高考考生,面对2012年的高考,我省将采取和宁夏省同样的高考试题。结合贵州省组织的新课程高考研讨会会议精神,现将高考化学解读如下:

一、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解读

1、总体说明

《考试说明》的内容体系在编制《考试说明》时,既有传统的、按学科主干知识进行分类的编写体系,又有按照《课程标准》的模块体系以模块为单位来组织考试内容。

2、与以往《考试大纲》相比的主要变化

⑴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说明》首次将考试范围和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落实了《课标》提出的“基础性”和选择型要求。化学学科分值由原来的108分变为100分。第I 卷的单向选择题由原来的8个降为7个,分值为42分,全为必考内容。

第II 卷由必考题和选考题组成,题型一般包括填空、实验、计算、简答等,必考题为43分,选考题分值控制在15分,选考以模块为单位进行,不得跨模块选择,实行的是超量给题、限量做题,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特长。

⑵考试目标与要求

从考试目标看,《考试说明》强调学生化学科学素养、自主学能力及学习潜能的考查。高考试题十分注意以常见元素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知识为载体,强调化学实验、定量研究手段和化学符号系统的理解应用,注重化学概念原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重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考查。

《考试说明》在“考试目标与要求”中明确提出“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并从学习潜能(自主学习能力)的视角提出个方面的能力要求:

第一,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第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由原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重组为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究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

信息的能力。①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②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③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图形、图表等的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准确提取信息的能力。在复习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①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②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①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②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一个完整的实验通常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现象或数据的记录、现象的解释或数据的处理、问题的讨论。

⑶考试范围与内容

1、必考内容包括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以及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按照传统的编写体系,将3个必考模块内容融会贯通,按学科知识体系分为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突出的变化是增加了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对化学实验基础的要求提高了,化学计算这一条目没有单独列出,而是将化学计算分散到其它条目中。

2、选考内容包括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的试题进行考试,选考内容按模块体系组织考试内容,比《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要求略有降低。

3、考试说明的变化趋势总体上:与老课程相比,新增教学内容的考查力度逐渐加大2009年新增必考内容(与2008年相比)(1)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ΔH=H(产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2)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有关计算。(3)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2009年新增选考内容(与2008年相比)(1)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2)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 ,sp2, sp3)。(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构型。

2010年新增必考内容(与2009年相比)1、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09)。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认识其一般规律09)。3、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的计算(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09)。

2010年新增选考内容(与2009年相比)1、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价电子的排布。2、了解金属晶体常

见的堆积方式。3、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4、了解晶格能的概念及其对离子晶体的影响。

二1、化学试题的特点

以《考试说明》为依据,立足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着眼于考生的未来发展。突出新课改的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综合性特征,重点考查了学生对所学化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突出学生素质和能力考查的课改意图。

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07、08试题:注重体现新课程的基础性,突出能力考查重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不回避热点。试卷体现了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三个模块的主干内容。如常见危险化学品标识、化学实验中除杂方案的分析判断,原子结构的理解,NA 概念的应用,离子方程式正误判定,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化学计算的融合,常见简单有机物的用途、结构、性质、分子式、结构式、同分异构体等,元素“位、构、性”关系及燃料电池的原理、化学平衡和盖斯定律的应用等。

(2)突出学科内综合大多数试题把实验、计算、用语、概念、性质等知识交叉,命题思维有了很大的突破,综合性强,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例如:07的27题以氮化硅陶瓷材料的生产为载体考查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化学平衡表达式的书写、反应速率计算以及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热大小的关系。

(3)试题突出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强调了对实验过程、实验原理的分析,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增加了试题的开放性,体现了创新意识。

(4)化学计算能力的考查受到了重视和强化,进一步确定了化学计算的基础地位。

(5)注重体现新课程关注社会生活实际的理念,凸显STSE 精神关注社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不仅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化学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的。①试题具有鲜明的新课程气息。②重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紧密结合当前资源、环境等重大的课题。

(6)注重在传承和整合的基础上创新,导向作用明显:一是平稳过渡,推陈出新。二是注重体现新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2009年试题特点:

(1)注重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学科思想。试卷考查了化学必修Ⅰ、必修Ⅱ和化学反应原理,3个模块的主干知识,如守恒思想、同分异构体、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电解质溶液理论、离子方程式正误判定、化学平衡常数概念及有关计算等,有利于引导中学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

(2)能力立意,突出选拔功能。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出发,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实验和基本计算。

(3)体现时代性渗透STSE 思想。对教材新增内容平衡常数、盖斯定律的应用、核外电子排布式等进行考查,使得新课程高考具有时代气息,并成为高考中的亮点。

(4)强化考查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高中化学基础实验中的定量分析实验

试题考查的内容及能力要求:1、综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2、气体流程实验的仪器排序和端口连接3、定量计算原理4、实验创新及评价学生答卷中的普遍现象及问题:(综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学生答卷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式书写错误;二是生成物的正确判断;三是缺少反应条件;四是配平系数出现问题。

学生思维中的问题:1、综合方程式的书写整合能力薄弱;2、定量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程序模糊不清;3、基本运算能力薄弱;4、实验创新及评价能力薄弱对中学教学的启示:1、加强常规方程式的整合能力及复合性物质间的综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力的培养。2、重视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和程序的教学。

3、重视实验原理的分析和设计。

2010年试题特点:1、不偏不怪,熟“面孔”多,学生入题容易。2、变换方式,考查常见重点、热点知识。3、突出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多方位考查。4、巧设陷阱,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复习备考建议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三轮复习

重视主干知识的训练,深入研究07、08、09、10年的高考题。复习中更要重点突出必修1,必修2和化学反应原理中的主干知识、主要化学方法和思想,不回避热点。要十分注重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新增考试内容的复习,把握深、难尺度。实验复习既要注意基本实验的复习,又要重视推陈出新,多在实验创新方面下功夫。

情境设置题在复习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学科综合,突出考查新课程理念下三种能力。习题训练要练的恰到好处,习题的编制与选取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在充分体现基础性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试题的灵活性、综合性和开放性,要特别注意对典型试题的拓展引申,着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与知识迁移的能力。

再就是练习不要盲目追求数量,不搞题海战术,而应是通过练习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形成解题能力的同时,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选考模块的教学要慎重针对试卷结构的变化,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做好板演和样题解答示范,切实抓好学生答题规范。(1)按题目要求答题,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分;(2)细致完整作答,得到自己可以得到的分;(3)化学用语或化学专用名词书写正确、规范,得到自己该得到的分;(4)计算题注意动用解题思想,尤其注意将守恒进行到底,轻松得到自己该得的分;(5)周密思考,慎重下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6)在书写答案时要突出重点,具有条理性,不能答非所问;(7)字迹工整、整洁,避免潦草,难以辨认。高考阅卷时认不清的都算错,不玩“你猜” 。

四、整体分析:

试卷结构:从2005-2006年高考题看来,整体结构没变,都是选择题:8小题;非选择题4小题。

考题内容:知识点上变动不大,但难度有所变动,2007年较2006年题目较难,而2008-2010年较简单。

考题围绕着:1. 物质组成、性质、分类及常用计量2.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化学键、晶体结构3.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4. 电解质溶液、溶液的pH 、盐类的水解5. 电化学知识6. 非金属元素7. 金属元素8. 无机推断与框图题9. 有机物的性质、官能团、主要有机反应类型10. 有机合成及推断11.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12. 物质的制法、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定量实验13. 化学计算近两年2009年和2010年重视了化学平衡的考查,将其作为大题来考察,但也比较基础,难度不大。

近五年来化学高考试 题分析 2007 -----2012年

学号:[1**********]2

姓名: 卯 明 飞

指导老师:潘 琪

时间:2013年11月

近五年来年全国卷高考化学试题分析 ------2007~2012 2012年贵州省迎来了第一届新课程高考考生,面对2012年的高考,我省将采取和宁夏省同样的高考试题。结合贵州省组织的新课程高考研讨会会议精神,现将高考化学解读如下:

一、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解读

1、总体说明

《考试说明》的内容体系在编制《考试说明》时,既有传统的、按学科主干知识进行分类的编写体系,又有按照《课程标准》的模块体系以模块为单位来组织考试内容。

2、与以往《考试大纲》相比的主要变化

⑴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说明》首次将考试范围和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落实了《课标》提出的“基础性”和选择型要求。化学学科分值由原来的108分变为100分。第I 卷的单向选择题由原来的8个降为7个,分值为42分,全为必考内容。

第II 卷由必考题和选考题组成,题型一般包括填空、实验、计算、简答等,必考题为43分,选考题分值控制在15分,选考以模块为单位进行,不得跨模块选择,实行的是超量给题、限量做题,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特长。

⑵考试目标与要求

从考试目标看,《考试说明》强调学生化学科学素养、自主学能力及学习潜能的考查。高考试题十分注意以常见元素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知识为载体,强调化学实验、定量研究手段和化学符号系统的理解应用,注重化学概念原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重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考查。

《考试说明》在“考试目标与要求”中明确提出“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并从学习潜能(自主学习能力)的视角提出个方面的能力要求:

第一,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第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由原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重组为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究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

信息的能力。①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②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③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图形、图表等的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准确提取信息的能力。在复习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①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②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①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②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一个完整的实验通常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现象或数据的记录、现象的解释或数据的处理、问题的讨论。

⑶考试范围与内容

1、必考内容包括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以及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按照传统的编写体系,将3个必考模块内容融会贯通,按学科知识体系分为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突出的变化是增加了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对化学实验基础的要求提高了,化学计算这一条目没有单独列出,而是将化学计算分散到其它条目中。

2、选考内容包括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的试题进行考试,选考内容按模块体系组织考试内容,比《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要求略有降低。

3、考试说明的变化趋势总体上:与老课程相比,新增教学内容的考查力度逐渐加大2009年新增必考内容(与2008年相比)(1)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ΔH=H(产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2)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有关计算。(3)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2009年新增选考内容(与2008年相比)(1)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2)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 ,sp2, sp3)。(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构型。

2010年新增必考内容(与2009年相比)1、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09)。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认识其一般规律09)。3、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的计算(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09)。

2010年新增选考内容(与2009年相比)1、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价电子的排布。2、了解金属晶体常

见的堆积方式。3、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4、了解晶格能的概念及其对离子晶体的影响。

二1、化学试题的特点

以《考试说明》为依据,立足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着眼于考生的未来发展。突出新课改的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综合性特征,重点考查了学生对所学化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突出学生素质和能力考查的课改意图。

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07、08试题:注重体现新课程的基础性,突出能力考查重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不回避热点。试卷体现了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三个模块的主干内容。如常见危险化学品标识、化学实验中除杂方案的分析判断,原子结构的理解,NA 概念的应用,离子方程式正误判定,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化学计算的融合,常见简单有机物的用途、结构、性质、分子式、结构式、同分异构体等,元素“位、构、性”关系及燃料电池的原理、化学平衡和盖斯定律的应用等。

(2)突出学科内综合大多数试题把实验、计算、用语、概念、性质等知识交叉,命题思维有了很大的突破,综合性强,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例如:07的27题以氮化硅陶瓷材料的生产为载体考查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化学平衡表达式的书写、反应速率计算以及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热大小的关系。

(3)试题突出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强调了对实验过程、实验原理的分析,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增加了试题的开放性,体现了创新意识。

(4)化学计算能力的考查受到了重视和强化,进一步确定了化学计算的基础地位。

(5)注重体现新课程关注社会生活实际的理念,凸显STSE 精神关注社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不仅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化学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的。①试题具有鲜明的新课程气息。②重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紧密结合当前资源、环境等重大的课题。

(6)注重在传承和整合的基础上创新,导向作用明显:一是平稳过渡,推陈出新。二是注重体现新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2009年试题特点:

(1)注重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学科思想。试卷考查了化学必修Ⅰ、必修Ⅱ和化学反应原理,3个模块的主干知识,如守恒思想、同分异构体、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电解质溶液理论、离子方程式正误判定、化学平衡常数概念及有关计算等,有利于引导中学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

(2)能力立意,突出选拔功能。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出发,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实验和基本计算。

(3)体现时代性渗透STSE 思想。对教材新增内容平衡常数、盖斯定律的应用、核外电子排布式等进行考查,使得新课程高考具有时代气息,并成为高考中的亮点。

(4)强化考查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高中化学基础实验中的定量分析实验

试题考查的内容及能力要求:1、综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2、气体流程实验的仪器排序和端口连接3、定量计算原理4、实验创新及评价学生答卷中的普遍现象及问题:(综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学生答卷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式书写错误;二是生成物的正确判断;三是缺少反应条件;四是配平系数出现问题。

学生思维中的问题:1、综合方程式的书写整合能力薄弱;2、定量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程序模糊不清;3、基本运算能力薄弱;4、实验创新及评价能力薄弱对中学教学的启示:1、加强常规方程式的整合能力及复合性物质间的综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力的培养。2、重视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和程序的教学。

3、重视实验原理的分析和设计。

2010年试题特点:1、不偏不怪,熟“面孔”多,学生入题容易。2、变换方式,考查常见重点、热点知识。3、突出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多方位考查。4、巧设陷阱,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复习备考建议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三轮复习

重视主干知识的训练,深入研究07、08、09、10年的高考题。复习中更要重点突出必修1,必修2和化学反应原理中的主干知识、主要化学方法和思想,不回避热点。要十分注重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新增考试内容的复习,把握深、难尺度。实验复习既要注意基本实验的复习,又要重视推陈出新,多在实验创新方面下功夫。

情境设置题在复习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学科综合,突出考查新课程理念下三种能力。习题训练要练的恰到好处,习题的编制与选取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在充分体现基础性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试题的灵活性、综合性和开放性,要特别注意对典型试题的拓展引申,着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与知识迁移的能力。

再就是练习不要盲目追求数量,不搞题海战术,而应是通过练习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形成解题能力的同时,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选考模块的教学要慎重针对试卷结构的变化,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做好板演和样题解答示范,切实抓好学生答题规范。(1)按题目要求答题,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分;(2)细致完整作答,得到自己可以得到的分;(3)化学用语或化学专用名词书写正确、规范,得到自己该得到的分;(4)计算题注意动用解题思想,尤其注意将守恒进行到底,轻松得到自己该得的分;(5)周密思考,慎重下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6)在书写答案时要突出重点,具有条理性,不能答非所问;(7)字迹工整、整洁,避免潦草,难以辨认。高考阅卷时认不清的都算错,不玩“你猜” 。

四、整体分析:

试卷结构:从2005-2006年高考题看来,整体结构没变,都是选择题:8小题;非选择题4小题。

考题内容:知识点上变动不大,但难度有所变动,2007年较2006年题目较难,而2008-2010年较简单。

考题围绕着:1. 物质组成、性质、分类及常用计量2.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化学键、晶体结构3.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4. 电解质溶液、溶液的pH 、盐类的水解5. 电化学知识6. 非金属元素7. 金属元素8. 无机推断与框图题9. 有机物的性质、官能团、主要有机反应类型10. 有机合成及推断11.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12. 物质的制法、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定量实验13. 化学计算近两年2009年和2010年重视了化学平衡的考查,将其作为大题来考察,但也比较基础,难度不大。

近五年来化学高考试 题分析 2007 -----2012年

学号:[1**********]2

姓名: 卯 明 飞

指导老师:潘 琪

时间:2013年11月


相关文章

  •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2016备考的建议
  •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Ⅱ卷)分析 及2016年高考备考建议 甘肃省秦安县第一中学 (贠世世 贾彦伟 孙淑萍)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Ⅱ卷)分析 及2016年高考备考的建议 贠世世 贾彦伟 孙淑萍 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Ⅱ卷文综 ...查看


  • [历史学科高考答题技巧]
  • <历史学科高考答题技巧> 一.<课程标准>.新<考试大纲>与历史学科高考题型的设置 (一)<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设定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 ...查看


  • 2007-2015高考全国卷物理考点分布解析
  • 2007-2015全国卷考点分布解析 本文分两部分,分别解析07-11 和12-15年全国卷考点分布 2014年-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I .II 考题考点对照表 考前30天热点对应15年高考题 2015年高考命题变化趋势 2015年物理高 ...查看


  • 近五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卷试题命题分析
  • 近五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卷试题命题分析 一.试题总体分析 综合分析2011- 2015年的新课标高考生物学试题可以看出: 对必修与选修.主干与非主干以及重.难点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强调双基(基础生物 知识.生物技术).突出对重点知识和思维能 ...查看


  • 2015年高考内容分析
  • 安徽省高考慢慢"靠近"全国卷 今年<高考说明>发放,各科都大幅增加全国卷题例,但考点和题型变化不 大 本报讯 今年高考怎么考? 有哪些变化? 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 ...查看


  • 高三备考发言稿
  • 高三备考发言稿 一:高考分析 考纲分析 (1)对知识要求的分析: 数学科的考试内容以高中阶段的数学内容为主,对知识的考查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并且高一级的要求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 (2)对能力要求 ...查看


  •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今年高考怎么考?有哪些变化?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问也找到了答案. 和去年相比,今年高考不论是考点还是题型都以"平稳过渡"为准则,只有一些 ...查看


  • 历年旅游地理高考试题(含答案)
  • 高考旅游地理 (10年海南卷地理) 24.(10分) 旅游地理 西岳华山以险著称,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 读图9,分析省外游客在华山平均停留时间短的原因. (10年浙江卷自选模块) 题号:11 科目:地理 " ...查看


  • 高考作文:38年高考作文题见证时代变迁
  • 2015年高考作文题目 新课标Ⅰ 新课标Ⅱ 湖北 山东 广东 四川 安徽 山西 黑龙江 辽宁 福建 河南 河北 江苏 陕西 湖南 北京 吉林 贵州 广西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甘肃 浙江 重庆 江西 天津 上海 宁夏 青海 海南 西藏 高考作 ...查看


热门内容